明清俗曲的兴起和发展

  摘 要:明清俗曲是我国明清时期广泛传唱于民间的时调小曲的总称,它产生于元,兴起于明,发展于清。明清时期俗曲的兴起和发展打开了中国传统音乐史中一扇新的大门,使我国传统音乐进入了以俗曲为主流音乐形态的时代,对我国传统音乐格局的形成具有关键性作用。本文以明清俗曲赖以生存的历史、文化背景为出发点,阐述其兴起和发展的必然性。   关键词:明清俗曲;兴起和发展;背景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1-0062-01      一、明清俗曲兴起的历史背景      明清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也是我国封建文化继续向前发展的时期。明清俗曲的兴起和发展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是我国传统文化史、音乐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明代是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明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为俗曲的兴起提供了基础。明代初期,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安定,到明代中叶,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孕育。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使得统治阶级开始腐化,荒淫享乐之风盛行。在民间,享乐之风同样在滋生,安定富裕的生活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对金钱追求的欲望,很多文人从商的兴趣更大于从政,商业发展迅速,社会财富的增加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风气和生活习惯也随之慢慢转变。整个社会享乐成风,酒楼茶肆、青楼妓院应运而生,这无疑为俗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时,土地兼并致使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城市人口、城市面积及城市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和扩大,市民阶层力量不断壮大。人口流入城市带来了各地的小曲、说唱、戏曲,城市的繁荣及市民意识的抬头都为俗曲的兴起和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明代中期,一些繁华的大城市和港运码头已成为俗曲传唱的集中地,俗曲传播兴盛繁荣。      二、明清俗曲兴起的文化背景      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兴起和发展,总有其赖以生存的文化背景。它不是突然出现,凭空生长出来的,而是建立在已经存在的文化艺术的基础之上,明清俗曲也不例外。宋、金、元时期,俗乐已经兴起,曲艺音乐及南北曲也已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尤其在元代,俗曲已经初露端倪。明清俗曲的兴起就是建立在宋元俗文化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在南北曲的影响下,继承并发展了元代俗曲,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特点及规模,创新了我国俗文化、传统音乐的历史。   宋、金时期,俗文化已经兴起,并自此蓬勃发展起来。宋代初期,人民生活相对稳定,市民力量逐步壮大,在民间,为了适应新的现实需求,“曲子”这一新的民歌体裁产生并兴起,民间曲子创作繁荣,并得到了文人的重视。宋、金对峙时期,形成了北在中都(今北京)、南在临安(今杭州)的两大音乐文化中心,这两大音乐文化中心各有特点有相互渗透,后来对明清俗曲形成具有直接影响的南北曲就在这一时期孕育并开始形成。“散曲”是宋代以来对民间歌曲的总称,“俗曲”又被称为“散曲”,由此可见宋代开始兴起的民歌和民间“曲子”对明清俗曲形成、发展的影响。   到了元代,俗曲已经产生,如《挂枝儿》、《山坡羊》在元末南戏《琵琶记》和一些散曲中就有出现,现存的元杂剧曲目中,仍保留有《滚绣球》、《驻马听》、《太平令》等乐谱。元代的杂剧、诸宫调及南北曲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这为明清俗曲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到了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提倡小曲,俗曲自此蓬勃发展起来。吕振羽的《简明中国通史》中曾提到:“太祖起自平民,不识文字,对小曲特别重视,认为是富贵不可缺少的珍馐,诸多藩王赐以‘词曲千百本’。”太祖作为开国皇帝,其提倡之事,必然是早已有之事物,因此可知在元代,小曲即俗曲已经在民间流传。明代沈德符也曾说:“元人小令,行于燕赵,后浸淫日甚。”由此可见,明清俗曲的确是在元代小曲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因明太祖的提倡加之其他社会因素而日益蓬勃发展起来。      三、明清俗曲的发展      明清俗曲在明代初期兴起,到明宣・正至万历年间就已达到最盛时期,至此之后就因其特有的文化艺术魅力和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原因迅猛向前发展。到了清代,俗曲在逐步成熟的条件下开始向着艺术化、戏剧化的方向发展,“加白”、“滚唱”、“带把”、“转调”等形式运用到俗曲的演唱中来,使得俗曲逐步的艺术化,为我国戏曲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人的参与进一步推动了俗曲的发展。进步文人针对当时文人诗作的复古倾向、呆板之风指出真情实感的表达才是真,因此他们推崇俗曲才是真正的诗,才是应当提倡和发扬的文化倾向。如李贽在《焚书・童心说》中指出“童心者,真心也”,冯梦龙认为山歌“情真不可废”“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因此,这在无形与有形中都推动了俗曲的发展和兴盛。现当今,我们依旧能领略到明清俗曲的艺术面貌,与文人的参与是分不开的。   民间教派宝卷的讲唱活动是影响俗曲传播和发展的又一原因。各教派为了宣传教义、吸引听众,将民间流传的小曲加入到其宝卷的宣讲中来,这样,一方面促进了小曲的传播,将这些小曲带到四面八方;另一方面,因其讲唱形式,又使得俗曲向叙事体裁及说唱形式发展。   影响明清俗曲向前发展的原因是多样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俗曲本身清新自然的艺术形式也是其发展的必要因素,这些原因共同推动了俗曲的发展,也最终导致俗曲影响了我国现今传统音乐品种的属性和特点。      参考文献:   [1](明)冯梦龙.明清民歌时调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郑振铎.中国俗文化史[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4年版.

  摘 要:明清俗曲是我国明清时期广泛传唱于民间的时调小曲的总称,它产生于元,兴起于明,发展于清。明清时期俗曲的兴起和发展打开了中国传统音乐史中一扇新的大门,使我国传统音乐进入了以俗曲为主流音乐形态的时代,对我国传统音乐格局的形成具有关键性作用。本文以明清俗曲赖以生存的历史、文化背景为出发点,阐述其兴起和发展的必然性。   关键词:明清俗曲;兴起和发展;背景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0)01-0062-01      一、明清俗曲兴起的历史背景      明清两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末期,也是我国封建文化继续向前发展的时期。明清俗曲的兴起和发展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是分不开的,是我国传统文化史、音乐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明代是我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时期,明经济的复苏和发展为俗曲的兴起提供了基础。明代初期,人民生活和社会生产安定,到明代中叶,生产力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孕育。社会的安定、经济的繁荣使得统治阶级开始腐化,荒淫享乐之风盛行。在民间,享乐之风同样在滋生,安定富裕的生活进一步促进了人们对金钱追求的欲望,很多文人从商的兴趣更大于从政,商业发展迅速,社会财富的增加使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风气和生活习惯也随之慢慢转变。整个社会享乐成风,酒楼茶肆、青楼妓院应运而生,这无疑为俗曲的兴起奠定了基础。其时,土地兼并致使大量人口流入城市,城市人口、城市面积及城市数量都在不断增加和扩大,市民阶层力量不断壮大。人口流入城市带来了各地的小曲、说唱、戏曲,城市的繁荣及市民意识的抬头都为俗曲的兴起和发展带来了新的生机。明代中期,一些繁华的大城市和港运码头已成为俗曲传唱的集中地,俗曲传播兴盛繁荣。      二、明清俗曲兴起的文化背景      一种新的艺术形式的兴起和发展,总有其赖以生存的文化背景。它不是突然出现,凭空生长出来的,而是建立在已经存在的文化艺术的基础之上,明清俗曲也不例外。宋、金、元时期,俗乐已经兴起,曲艺音乐及南北曲也已达到较高的艺术水平,尤其在元代,俗曲已经初露端倪。明清俗曲的兴起就是建立在宋元俗文化的基础之上,特别是在南北曲的影响下,继承并发展了元代俗曲,逐渐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特点及规模,创新了我国俗文化、传统音乐的历史。   宋、金时期,俗文化已经兴起,并自此蓬勃发展起来。宋代初期,人民生活相对稳定,市民力量逐步壮大,在民间,为了适应新的现实需求,“曲子”这一新的民歌体裁产生并兴起,民间曲子创作繁荣,并得到了文人的重视。宋、金对峙时期,形成了北在中都(今北京)、南在临安(今杭州)的两大音乐文化中心,这两大音乐文化中心各有特点有相互渗透,后来对明清俗曲形成具有直接影响的南北曲就在这一时期孕育并开始形成。“散曲”是宋代以来对民间歌曲的总称,“俗曲”又被称为“散曲”,由此可见宋代开始兴起的民歌和民间“曲子”对明清俗曲形成、发展的影响。   到了元代,俗曲已经产生,如《挂枝儿》、《山坡羊》在元末南戏《琵琶记》和一些散曲中就有出现,现存的元杂剧曲目中,仍保留有《滚绣球》、《驻马听》、《太平令》等乐谱。元代的杂剧、诸宫调及南北曲已达到相当高的艺术水平,这为明清俗曲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到了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提倡小曲,俗曲自此蓬勃发展起来。吕振羽的《简明中国通史》中曾提到:“太祖起自平民,不识文字,对小曲特别重视,认为是富贵不可缺少的珍馐,诸多藩王赐以‘词曲千百本’。”太祖作为开国皇帝,其提倡之事,必然是早已有之事物,因此可知在元代,小曲即俗曲已经在民间流传。明代沈德符也曾说:“元人小令,行于燕赵,后浸淫日甚。”由此可见,明清俗曲的确是在元代小曲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因明太祖的提倡加之其他社会因素而日益蓬勃发展起来。      三、明清俗曲的发展      明清俗曲在明代初期兴起,到明宣・正至万历年间就已达到最盛时期,至此之后就因其特有的文化艺术魅力和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原因迅猛向前发展。到了清代,俗曲在逐步成熟的条件下开始向着艺术化、戏剧化的方向发展,“加白”、“滚唱”、“带把”、“转调”等形式运用到俗曲的演唱中来,使得俗曲逐步的艺术化,为我国戏曲音乐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文人的参与进一步推动了俗曲的发展。进步文人针对当时文人诗作的复古倾向、呆板之风指出真情实感的表达才是真,因此他们推崇俗曲才是真正的诗,才是应当提倡和发扬的文化倾向。如李贽在《焚书・童心说》中指出“童心者,真心也”,冯梦龙认为山歌“情真不可废”“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因此,这在无形与有形中都推动了俗曲的发展和兴盛。现当今,我们依旧能领略到明清俗曲的艺术面貌,与文人的参与是分不开的。   民间教派宝卷的讲唱活动是影响俗曲传播和发展的又一原因。各教派为了宣传教义、吸引听众,将民间流传的小曲加入到其宝卷的宣讲中来,这样,一方面促进了小曲的传播,将这些小曲带到四面八方;另一方面,因其讲唱形式,又使得俗曲向叙事体裁及说唱形式发展。   影响明清俗曲向前发展的原因是多样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等等,俗曲本身清新自然的艺术形式也是其发展的必要因素,这些原因共同推动了俗曲的发展,也最终导致俗曲影响了我国现今传统音乐品种的属性和特点。      参考文献:   [1](明)冯梦龙.明清民歌时调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2]郑振铎.中国俗文化史[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4年版.


相关内容

  • 田中中国古代商业和重农抑商政策doc
  • 中国古代商业和重农抑商政策 [课标要求] 1.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2.了解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备考指要] 1.关于城镇化进程问题,注意联系近代中国 ...

  • 历史[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专题二3.2
  • 三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第2课时 [课程标准] 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一.宋代词苑 1.含义: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诗体. 2.特点 (1)词是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的一种新诗体. (2)能够合乐歌 ...

  •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
  • 考点:古代中国的商业的发展 • 影响商业发展的因素 • 国家政策 商人(交易主体) 交通 • 市场(交易场所) 货币(媒介) • 商品(内容) 古代商业发展状况 •隋唐时期为何商业能得到发展? •原因: •经济:农业.手工业进一步发展 •交通:京杭大运河开凿,对外交通发达 •政治:国家统一.交流频繁 ...

  • 历史③必修3.9[辉煌灿烂的文学]教案
  • 9.辉煌灿烂的文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 ②了解.诗,词.歌.赋等各种不同的知识内容和形式,知道和掌握一定数量的名家作品: ③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文学资料的能力: ④拓宽文化视野,提高赏析和运用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社会参与 ...

  • 历史七年级下册[明朝的灭亡]测试题
  • 一.选择题(共8小题) 1.为了解除"犯上"罪名对部众的心理压力,改族名为满洲,改国号为清的是(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鳌拜       D.康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清朝的建立. [解答]清朝,又称大清帝国,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君主制王朝.1616年建 ...

  • 201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历史学基础考试大纲
  • [日期:2010-10-12] 来源:柳林风声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Ⅰ.考试性质 历史学基础考试是为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历史学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全国统一入学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所掌握的历史学学科大学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评价的 ...

  •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学案
  •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与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学案 高二历史组 学习目标: 能够熟练掌握课本基础知识,并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探究: 问题一:明清时期进步思潮出现的背景是什么? 问题二:明朝思想家李贽的主要思想主张与著作? 问题三: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名字.各自思想主张. ...

  • 明清小说教案
  • 小说是个古老的名词,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历经唐传奇.宋元的话本小说,小说发展到明清时期,无论是从数量质量.题材形式.创作人数都达到了我国小说发展的顶峰,小说也日益成为我国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 一. 简要概括古代小说发展的原因. (1) 小说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外物>篇中 ...

  • 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
  • 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 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期.其显著特点是:第一,政治上,在辽宋夏金并立和元统一的基础上,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又有进一步的发展.这种发展,表现之一是通过反对外来侵略的胜利和平定叛乱,管辖辽阔疆域的有效措施,维护了国家主权,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