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_诗经_中的叠字

语文学刊                              2010年第1期

析《诗经》中的叠字

○孙晓榴

(1.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200241; 2. 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6)

[摘 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诗经》中大量叠字的运用, 形成了其独

特的效果。本文就叠字的类型、特点和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诗经;  叠字;  类型;  特点;  效果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0) 01--02

  叠字又名“重言”, 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 用以摹写人或物的某种声音、情态、颜色、形态。《诗经》中有160多篇有叠字的运用・中用《诗经》连万象之际, , , ; 属采附声, 亦与心而徘徊。灼灼’状桃花之艳; ‘依依’尽杨柳之貌; ‘杲杲’为日出之容; ‘漉漉’拟雨雪之状; ‘喈喈’逐黄鸟之声; ‘喓喓’学草虫之韵。……两字穷形, 并以少总多, 情貌无遗也。”《诗经》中叠字的运用, 使诗歌形象更加形象生动、鲜明, 收到很强的艺术效果。

一、《诗经》中叠字的类型

1. 拟声。叠字构成的象声词, 用以模拟各种声音。《诗

3。() 中的“, ・采薇》烈烈”把士

。“无思远人,

() 中的“劳心忉忉”《齐风・甫田》忉忉”, 表达了女子觉得对

远方恋人思慕无益, 只能徒招忧伤的感叹。“未见君子, 忧心

() 中的“忡忡”《召南・草虫》忡忡”, 抒写了一位女子因思念

行役在外的丈夫而引发的忧伤情怀。“君子阳阳, 左执簧, 右

(招我由房”, “君子陶陶, 左执翿, 右招我由敖”《王风・君子) 中的“阳阳》阳阳”和“陶陶”描绘了夫妻相邀出游的欢乐愉

悦的心情。

二、《诗经》中叠字运用的特点

《诗经》中叠字使用不仅形象生动, 而且灵活自由。其灵活自由首先表现在同一个叠字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 其次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叠字来表述。

1. 同一个叠字在不同篇章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如“翼

经》中叠字构成的象声词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模拟得惟妙惟

(肖, 具有较强的音乐美感。如“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周南) 中的“・关雎》关关”, 鸟鸣之声。“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中的“《小雅・鹿鸣》呦呦”, 鹿相呼叫的声音。“雝雝鸣() 中的“雁, 旭日始旦”《邶风・匏有苦叶》雝雝”, 雁叫之声。() 中的““萧萧马鸣, 悠悠旆旌”《小雅・车攻》萧萧”, 马鸣叫() 中“的声音。“习习谷风, 以阴以雨”《邶风・谷风》习习”, () 中的“风之声。“河水洋洋, 北流活活”《卫风・硕人》活(活”, 水流之声。“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干兮”《魏风・伐) 中的“) 檀》坎坎”, 伐木之声。“伐鼓渊渊”(《小雅・采芑》

翼”, 在多篇诗歌中出现, 其意义有所不同:

⑴《小雅・楚茨》“我黍与与, 我稷翼翼”, “翼翼”, 植物茂盛的样子。

⑵《小雅・信南山》“疆场翼翼, 黍稷彧彧”, “翼翼”, 整齐的样子。

⑶《大雅・文王》“世之不显, 厥犹翼翼”, “翼翼”, 忠诚可靠的样子。

⑷《大雅・大明》“维此文王, 小心翼翼”, “翼翼”, 恭敬小心的样子。

⑸《大雅・常武》“绵绵翼翼, 不测不克, 濯征徐国”, “翼翼”, 阵容浩大的样子。

⑹《商颂・殷武》“商邑翼翼, 四方之极”, “翼翼”, 整饬的样子。

又如“济济”一词:

⑴《齐风・载驱》“四骊济济, 垂辔沵沵”, “济济”, 马匹健壮的样子。

⑵《小雅・楚茨》“济济跄跄, 絜尔牛羊, 以往烝尝”, “济

中的“渊渊”, 击鼓的声音。此外, 诸如车马行走的声音、鱼尾摆动的声音、苍蝇飞动的声音、淘米的声音、酒杯撞击发出的响声、捣土的声音、鸟拍打翅膀的声音、铃声等等, 《诗经》中都有不同的叠字来模拟。

2. 摹状。叠字常用来摹写事物的状态。《周南・葛覃》

“葛之覃兮, 施于中谷, 维叶萋萋”, “萋萋”形容枝叶茂盛的样子。《卫风・硕人》“河水洋洋, 北流活活”, “洋洋”形容水势盛大的样子。《小雅・采薇》“戎车既驾, 四牡业业”, “业业”, 形容战马高大的样子。《曹风・蜉蝣》“蜉蝣之翼, 采采衣服”, “采采”, 衣着华丽样子。

[作者简介]孙晓榴, 女, 江苏南通人, 华东师范大学高校教师在读硕士研究生; 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讲师, 主要从事语文教学研究。

—76—

说文解字                    孙晓榴/析《诗经》中的叠字

济”, 庄严恭敬的样子。

⑶《大雅・文王》“济济多士, 文王以宁”, “济济”, 众多的样子。

⑷《大雅・公刘》“跄跄济济, 俾筵俾几”, “济济”, 体态恭敬的样子。

又如“振振”:

⑴《周南・螽斯》“宜尔子孙, 振振兮”, “振振”, 繁盛貌。⑵《周南・麟之趾》“麟之趾, 振振公子, 于嗟麟兮”, “振振”, 信实而仁厚的样子。

⑶《召南・殷其雷》“振振君子, 归哉归哉”, “振振”, 忠厚老实的样子。

⑷《鲁颂・有駜》“振振鹭, 鹭于下”, “振振”, 鸟抖动翅膀的样子。

再如:“采采”

⑴《周南・卷耳》“采采卷耳, 不盈顷筐”, “采采”, 采了又采, 形容动作反复。

⑵《周南・芣芑》“采采芣芑, 薄言采之”, “采采”, 形容茂盛、众多的样子。

⑶《秦风・蒹葭》“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 茂盛的样子。

2. 的叠字来表示。如《周南・螽斯》“螽斯羽, 诜诜兮。宜尔子孙, 振振兮”、“宜尔子孙, 蛰蛰兮”, 其中“诜诜”、“振振”、“蛰蛰”都是众多繁盛的意思。又如《陈风・东门之杨》“东门之杨, 其叶牂牂。昏以为期, 明星煌煌。东门之杨, 其叶肺肺。昏以为期, 明星晢晢。”其中“牂牂”、“肺肺”形容树叶葱绿茂盛的样子; “煌煌”、“晢晢”形容星光灿烂的样子。

《诗经》叠字运用的灵活自由, 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语言的丰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也说明了古代语言的不稳定性, 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 它没有既定的规范和要求。

三、《诗经》中叠字使用的效果

《诗经》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 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形象美和意境美。

1. 增强诗歌的音乐美。叠字是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

一个词, 它通过音节的反复出现, 形成声音上的回环美。有叠字的句子, 音韵和谐, 节奏明快, 。《诗经》多为配乐诗歌, , , 使得诗歌节”。、节・蒹葭》“蒹葭苍苍, 白, 白露未晞”、“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诗, 再加上“苍苍”、“凄凄”、“采采”三个叠字相呼应, 形成诗歌回环反复, 给人一唱三叹的感觉。

2. 增强诗歌的形象美。叠字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在给人

叶茂盛的样子, :

“萋萋”—“, 施于中谷, 维叶萋萋”《周南・葛覃》

“夭夭”—“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周南・桃夭》“湑湑”—“有杕之杜, 其叶湑湑”《唐风・杕杜》“菁菁”—“有杕之杜, 其叶菁菁”《唐风・杕杜》“苍苍”—“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秦风・蒹葭》“沃沃”—“天之沃沃, 乐子之无知”《桧风・隰有苌楚》“楚楚”—“楚之者茨, 言抽其棘”《小雅・楚茨》“蓬蓬”—“维柞之枝, 其叶蓬蓬”《小雅・采菽》“芃芃”—“芃芃棫朴, 薪之槱之”《大雅・棫朴》“莫莫”—“莫莫葛藟, 施于条枚”《大雅・旱麓》又如:表示忧愁不安的样子, 有以下叠字:“惙惙”—“未见君子, 忧心惙惙”《召南・草虫》“殷殷”—“出自北门, 忧心殷殷”《邶风・北门》“养养”—“愿言思子, 中心养养”《邶风・二子乘车》“忉忉”—“无思远人, 劳心忉忉”《齐风・甫田》“忡忡”—“未见君子, 忧心忡忡”《召南・草虫》“惨惨”—“视尔梦梦, 我心惨惨”《大雅・抑》

“慱慱”—“庶见素冠兮, 棘人栾栾兮, 劳心慱慱兮”《桧风・素冠》

“耿耿”—“耿耿不寐, 如有隐忧”《邶风・柏舟》再如:形容鸟鸣之声, 有下列叠字:

“关关”—“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周南・关雎》“喈喈”—“仓庚喈喈, 采蘩祁祁”《小雅・出车》“嘤嘤”—“伐木丁丁, 鸟鸣嘤嘤”《小雅・伐木》“嗷嗷”—“鸿雁于飞, 哀鸣嗷嗷”《小雅・鸿雁》“交交”—“交交桑扈, 有莺其羽”《小雅・桑扈》此外, 在一篇诗歌中, 也常常出现一个意思分别用不同

音乐美的同时, 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如《卫风・硕人》末章“河水洋洋, 北流活活。施罛濊濊, 鳣鲔发发。葭菼揭揭, 庶姜孽孽, 庶士有朅。”“洋洋”, 水势盛大的样子; “活活”, 水流之声; “濊濊”, 鱼网入水的声音; “发发”, 鱼尾摆动的声音; “揭揭”, 长势茂盛的样子; “孽孽”, 装饰华丽的样子。诗中连用六个叠字, 或摹声, 或摹形, 形象地描摹出庄姜陪嫁人员壮观的场面。

3. 增强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物

象相交融而形成的。《诗经》中赋、比、兴表现方法的运用, 使得诗歌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描写更加生动。《诗经》中大量叠字的运用对于创造、烘托意象, 塑造意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这四句被千古传诵, 方玉润《诗经原始》评之曰:“此诗之佳, 全在末章。真情实景, 感时伤事, 别有深情, 非可言喻。……末乃言归途景物, 并回忆来时风光, 不禁黯然神伤。绝世文情, 千古常新。”其中叠字“依依”和“霏霏”, 形象地描绘了士兵出征时春天杨柳茂盛和归来时冬天大雪纷飞的景象, 用物候的变化写节令的推移, 由景生情, 情景映衬。在这种意境下, 士兵抚今追昔, 百感交集, 达到了诗歌的美学境界。

【参考文献】

[1]刘勰. 文心雕龙[M].中华书局, 1977.

[2]浦爱立. 古诗词中叠字修辞的类型及作用[J ].语言应用

研究.

[3]姜守阳. 浅析《诗经》中叠字的作用[J ].辽宁师专学报,

2007.

—77—

语文学刊                              2010年第1期

析《诗经》中的叠字

○孙晓榴

(1.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200241; 2. 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 南通 226006)

[摘 要]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诗经》中大量叠字的运用, 形成了其独

特的效果。本文就叠字的类型、特点和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诗经;  叠字;  类型;  特点;  效果

中图分类号:H1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0) 01--02

  叠字又名“重言”, 系指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 用以摹写人或物的某种声音、情态、颜色、形态。《诗经》中有160多篇有叠字的运用・中用《诗经》连万象之际, , , ; 属采附声, 亦与心而徘徊。灼灼’状桃花之艳; ‘依依’尽杨柳之貌; ‘杲杲’为日出之容; ‘漉漉’拟雨雪之状; ‘喈喈’逐黄鸟之声; ‘喓喓’学草虫之韵。……两字穷形, 并以少总多, 情貌无遗也。”《诗经》中叠字的运用, 使诗歌形象更加形象生动、鲜明, 收到很强的艺术效果。

一、《诗经》中叠字的类型

1. 拟声。叠字构成的象声词, 用以模拟各种声音。《诗

3。() 中的“, ・采薇》烈烈”把士

。“无思远人,

() 中的“劳心忉忉”《齐风・甫田》忉忉”, 表达了女子觉得对

远方恋人思慕无益, 只能徒招忧伤的感叹。“未见君子, 忧心

() 中的“忡忡”《召南・草虫》忡忡”, 抒写了一位女子因思念

行役在外的丈夫而引发的忧伤情怀。“君子阳阳, 左执簧, 右

(招我由房”, “君子陶陶, 左执翿, 右招我由敖”《王风・君子) 中的“阳阳》阳阳”和“陶陶”描绘了夫妻相邀出游的欢乐愉

悦的心情。

二、《诗经》中叠字运用的特点

《诗经》中叠字使用不仅形象生动, 而且灵活自由。其灵活自由首先表现在同一个叠字可以表示不同的意思; 其次同一个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叠字来表述。

1. 同一个叠字在不同篇章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如“翼

经》中叠字构成的象声词把自然界的各种声音模拟得惟妙惟

(肖, 具有较强的音乐美感。如“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周南) 中的“・关雎》关关”, 鸟鸣之声。“呦呦鹿鸣, 食野之苹”() 中的“《小雅・鹿鸣》呦呦”, 鹿相呼叫的声音。“雝雝鸣() 中的“雁, 旭日始旦”《邶风・匏有苦叶》雝雝”, 雁叫之声。() 中的““萧萧马鸣, 悠悠旆旌”《小雅・车攻》萧萧”, 马鸣叫() 中“的声音。“习习谷风, 以阴以雨”《邶风・谷风》习习”, () 中的“风之声。“河水洋洋, 北流活活”《卫风・硕人》活(活”, 水流之声。“坎坎伐檀兮, 置之河之干兮”《魏风・伐) 中的“) 檀》坎坎”, 伐木之声。“伐鼓渊渊”(《小雅・采芑》

翼”, 在多篇诗歌中出现, 其意义有所不同:

⑴《小雅・楚茨》“我黍与与, 我稷翼翼”, “翼翼”, 植物茂盛的样子。

⑵《小雅・信南山》“疆场翼翼, 黍稷彧彧”, “翼翼”, 整齐的样子。

⑶《大雅・文王》“世之不显, 厥犹翼翼”, “翼翼”, 忠诚可靠的样子。

⑷《大雅・大明》“维此文王, 小心翼翼”, “翼翼”, 恭敬小心的样子。

⑸《大雅・常武》“绵绵翼翼, 不测不克, 濯征徐国”, “翼翼”, 阵容浩大的样子。

⑹《商颂・殷武》“商邑翼翼, 四方之极”, “翼翼”, 整饬的样子。

又如“济济”一词:

⑴《齐风・载驱》“四骊济济, 垂辔沵沵”, “济济”, 马匹健壮的样子。

⑵《小雅・楚茨》“济济跄跄, 絜尔牛羊, 以往烝尝”, “济

中的“渊渊”, 击鼓的声音。此外, 诸如车马行走的声音、鱼尾摆动的声音、苍蝇飞动的声音、淘米的声音、酒杯撞击发出的响声、捣土的声音、鸟拍打翅膀的声音、铃声等等, 《诗经》中都有不同的叠字来模拟。

2. 摹状。叠字常用来摹写事物的状态。《周南・葛覃》

“葛之覃兮, 施于中谷, 维叶萋萋”, “萋萋”形容枝叶茂盛的样子。《卫风・硕人》“河水洋洋, 北流活活”, “洋洋”形容水势盛大的样子。《小雅・采薇》“戎车既驾, 四牡业业”, “业业”, 形容战马高大的样子。《曹风・蜉蝣》“蜉蝣之翼, 采采衣服”, “采采”, 衣着华丽样子。

[作者简介]孙晓榴, 女, 江苏南通人, 华东师范大学高校教师在读硕士研究生; 南通市广播电视大学讲师, 主要从事语文教学研究。

—76—

说文解字                    孙晓榴/析《诗经》中的叠字

济”, 庄严恭敬的样子。

⑶《大雅・文王》“济济多士, 文王以宁”, “济济”, 众多的样子。

⑷《大雅・公刘》“跄跄济济, 俾筵俾几”, “济济”, 体态恭敬的样子。

又如“振振”:

⑴《周南・螽斯》“宜尔子孙, 振振兮”, “振振”, 繁盛貌。⑵《周南・麟之趾》“麟之趾, 振振公子, 于嗟麟兮”, “振振”, 信实而仁厚的样子。

⑶《召南・殷其雷》“振振君子, 归哉归哉”, “振振”, 忠厚老实的样子。

⑷《鲁颂・有駜》“振振鹭, 鹭于下”, “振振”, 鸟抖动翅膀的样子。

再如:“采采”

⑴《周南・卷耳》“采采卷耳, 不盈顷筐”, “采采”, 采了又采, 形容动作反复。

⑵《周南・芣芑》“采采芣芑, 薄言采之”, “采采”, 形容茂盛、众多的样子。

⑶《秦风・蒹葭》“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 茂盛的样子。

2. 的叠字来表示。如《周南・螽斯》“螽斯羽, 诜诜兮。宜尔子孙, 振振兮”、“宜尔子孙, 蛰蛰兮”, 其中“诜诜”、“振振”、“蛰蛰”都是众多繁盛的意思。又如《陈风・东门之杨》“东门之杨, 其叶牂牂。昏以为期, 明星煌煌。东门之杨, 其叶肺肺。昏以为期, 明星晢晢。”其中“牂牂”、“肺肺”形容树叶葱绿茂盛的样子; “煌煌”、“晢晢”形容星光灿烂的样子。

《诗经》叠字运用的灵活自由, 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语言的丰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 也说明了古代语言的不稳定性, 相对于现代汉语而言, 它没有既定的规范和要求。

三、《诗经》中叠字使用的效果

《诗经》中叠字运用得恰到好处, 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增强了诗歌的音乐美、形象美和意境美。

1. 增强诗歌的音乐美。叠字是由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

一个词, 它通过音节的反复出现, 形成声音上的回环美。有叠字的句子, 音韵和谐, 节奏明快, 。《诗经》多为配乐诗歌, , , 使得诗歌节”。、节・蒹葭》“蒹葭苍苍, 白, 白露未晞”、“蒹葭采采, 白露未已”, 诗, 再加上“苍苍”、“凄凄”、“采采”三个叠字相呼应, 形成诗歌回环反复, 给人一唱三叹的感觉。

2. 增强诗歌的形象美。叠字具有很强的音乐性, 在给人

叶茂盛的样子, :

“萋萋”—“, 施于中谷, 维叶萋萋”《周南・葛覃》

“夭夭”—“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周南・桃夭》“湑湑”—“有杕之杜, 其叶湑湑”《唐风・杕杜》“菁菁”—“有杕之杜, 其叶菁菁”《唐风・杕杜》“苍苍”—“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秦风・蒹葭》“沃沃”—“天之沃沃, 乐子之无知”《桧风・隰有苌楚》“楚楚”—“楚之者茨, 言抽其棘”《小雅・楚茨》“蓬蓬”—“维柞之枝, 其叶蓬蓬”《小雅・采菽》“芃芃”—“芃芃棫朴, 薪之槱之”《大雅・棫朴》“莫莫”—“莫莫葛藟, 施于条枚”《大雅・旱麓》又如:表示忧愁不安的样子, 有以下叠字:“惙惙”—“未见君子, 忧心惙惙”《召南・草虫》“殷殷”—“出自北门, 忧心殷殷”《邶风・北门》“养养”—“愿言思子, 中心养养”《邶风・二子乘车》“忉忉”—“无思远人, 劳心忉忉”《齐风・甫田》“忡忡”—“未见君子, 忧心忡忡”《召南・草虫》“惨惨”—“视尔梦梦, 我心惨惨”《大雅・抑》

“慱慱”—“庶见素冠兮, 棘人栾栾兮, 劳心慱慱兮”《桧风・素冠》

“耿耿”—“耿耿不寐, 如有隐忧”《邶风・柏舟》再如:形容鸟鸣之声, 有下列叠字:

“关关”—“关关雎鸠, 在河之洲”《周南・关雎》“喈喈”—“仓庚喈喈, 采蘩祁祁”《小雅・出车》“嘤嘤”—“伐木丁丁, 鸟鸣嘤嘤”《小雅・伐木》“嗷嗷”—“鸿雁于飞, 哀鸣嗷嗷”《小雅・鸿雁》“交交”—“交交桑扈, 有莺其羽”《小雅・桑扈》此外, 在一篇诗歌中, 也常常出现一个意思分别用不同

音乐美的同时, 也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如《卫风・硕人》末章“河水洋洋, 北流活活。施罛濊濊, 鳣鲔发发。葭菼揭揭, 庶姜孽孽, 庶士有朅。”“洋洋”, 水势盛大的样子; “活活”, 水流之声; “濊濊”, 鱼网入水的声音; “发发”, 鱼尾摆动的声音; “揭揭”, 长势茂盛的样子; “孽孽”, 装饰华丽的样子。诗中连用六个叠字, 或摹声, 或摹形, 形象地描摹出庄姜陪嫁人员壮观的场面。

3. 增强诗歌的意境美。意境是诗人主观情感与客观物

象相交融而形成的。《诗经》中赋、比、兴表现方法的运用, 使得诗歌触景生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描写更加生动。《诗经》中大量叠字的运用对于创造、烘托意象, 塑造意境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这四句被千古传诵, 方玉润《诗经原始》评之曰:“此诗之佳, 全在末章。真情实景, 感时伤事, 别有深情, 非可言喻。……末乃言归途景物, 并回忆来时风光, 不禁黯然神伤。绝世文情, 千古常新。”其中叠字“依依”和“霏霏”, 形象地描绘了士兵出征时春天杨柳茂盛和归来时冬天大雪纷飞的景象, 用物候的变化写节令的推移, 由景生情, 情景映衬。在这种意境下, 士兵抚今追昔, 百感交集, 达到了诗歌的美学境界。

【参考文献】

[1]刘勰. 文心雕龙[M].中华书局, 1977.

[2]浦爱立. 古诗词中叠字修辞的类型及作用[J ].语言应用

研究.

[3]姜守阳. 浅析《诗经》中叠字的作用[J ].辽宁师专学报,

2007.

—77—


相关内容

  • 叠字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 第29卷第7期哈尔滨学院学报 V01.29No.7 2008年7月 JOURNALOFHARBINUHIVERSITY Jul.2008 [文章编号]1004-5856(2008)07-0068-_03 叠字在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王艳峰 (佳木斯大学人文学院,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摘要 ...

  • 诗经与楚辞的比较
  • <诗经>和<楚辞> 的异同比较 <诗经>和<楚辞>都是我国先秦时代最重要的诗歌著作.它们一个代表现实主义,一个代表浪漫主义,对我国后世诗歌乃至整个中国古代文学都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诗经>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 ...

  • 24.[诗经]两首关雎蒹葭
  • 人教九下24<诗经>两首·自主学案 达标训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 ) ( ) 窈窕( )( ) 好逑( )( ) 寤寐( )( ) 溯洄( ) 坻( ) 荇菜( ) 2.填空题. (1) 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_ _篇,包括_ _ ._ ...

  • 古诗十九首的诗学主题及诗学史意义
  • 作者:张节末 长江学术 2011年07期 古诗十九首在诗学史上很重要,重要到什么地步呢?明代诗学史家陆时雍言:"<十九首>谓之风余,谓之诗母."①他的意思说,十九首是风诗的尾声,五言诗的母亲.古诗十九首极好,好到什么地步呢?古往今来,没有人不夸的.显然,它有高度的技巧 ...

  • 采薇教师版
  • <采薇>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2.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和人物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诗经中艺术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1.学生自主预习导学案,解决基础字词.2. 教师引导了解文中的艺术手法. 教学安排:共一课时 一.导入 <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 ...

  •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 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 刘 媛 713300) (陕西省乾县第一中学,陕西乾县 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歌创作对中国文学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主要在于他创造了田园诗的新形式,并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内容影响着后代诗人的创作.陶渊明的诗歌有着极高的艺术造诣,它的风格.语言.意境都有非常鲜明的个性特征. ...

  • [诗经]关雎__蒹葭_练习题
  • [能力提高] 5.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6.<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 ...

  • [诗经]的艺术特色
  • <诗经>的艺术特色 张欣然 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步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 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诗经>中的作品,反映了各方面的生活,具有深厚丰富的文 ...

  •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
  • 12. 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③题.(7分) 芣 苢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④⑤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f úy ǐ):车前(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