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与思考--关于高等书法教育与学科建设的几点建议

亲历与思考

——关于高等书法教育与学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丁政

作为一名受过高等书法教育恩赐的书法爱好者,多年以来,我一直对高等书法教育相当关注。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湖北读农学院,由于来自农村,年纪又小(当时只有15岁),对专业十分厌倦。那时的大学生普遍对文学艺术有着很浓厚的兴趣,我更是不务正业,时间都花在读小说、诗歌、写字画画上。偶尔从报纸杂志上获悉,浙江美术学院有书法专业,便萌生了重新考大学的念头。记得当时我给浙江美术学院写了一封信,很快得到了回复,是刘江先生的亲笔,那时我还不知道他是谁,信的大意是:你已受过高等教育,不能再报考。我感到很失落。1988年,我又获知西南师范大学徐无闻先生在招收硕士研究生(美术教育专业书法篆刻教育方向),报名参加了入学考试,因外语较差,名落孙山,徐先生来信说可以先进修,来年再考。1989年我辞去了政府部门的工作,至西南师范大学进修,一年的时间,使我对高等书法教育有了真切的感受。但徐先生决计退休,1990年没有招生。出于对将来生计的考虑,我报考了天津大学绘画艺术研究专业(中国书画学研究方向),外语仍差1分,幸运的是被破格录取了,得以进入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学习。原来的进修和后来的全日制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形式,我时常在两校之间往来(我妻子白鸿是徐先生的研究生),对两校的教学也常作比较,不免有了一些思考和想法。后来,由于某种机缘,我利用教学考察的机会,拜会了沙孟海、陈大羽、欧阳中石、尉天池、刘江、章祖安等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和他们的研究生,对书法硕士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1992年我撰写了《书法硕

士教育的现状及前景》一文,发表在《书法之友》上。1993年硕士毕业后,由于在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工作的便利,同当时的硕士生导师、研究生有了更多的接触,进一步加深了对高等书法教育所取得的成就的了解。自书法有了博士生层次的教育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打算考博深造,因此,对当时的有关高校作了一番调查。我曾报考过东南大学艺术学专业及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但两次都因家里出事,未能参加考试。我也曾报考过中山大学古文字专业,但外语过不了关。我4次报考浙江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书法篆刻史论方向,外语总是差几分,后一次浙江大学决定破格录取,但因种种原因,我又不得不放弃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学习机会。2002年,我在职考取了中山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诗歌文献学方向的博士生,专业虽然不是书法篆刻,但导师是著名书家陈永正先生,总算圆了我的“博士梦”。2004年学校又派我到浙江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也使我圆了“浙大梦”。昔日我在西南师范大学的同学,目前大多数都在首都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安徽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攻读书法或相关学科如艺术学、古文字学、美术学、美学等专业的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专业虽各不相同,但都围绕着书法这个中心,我同他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也知道一些有关的教学情况。我之所以在此不厌其烦地叙述我的求学经历,是因为这里既有我的喜悦,也有我的辛酸。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魅力,受到过莫大的恩惠,当然,也体会到了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端,我的学术生涯也因此受到过一些损失。对高等书法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我一直在沉思,曾发表过《关于书法学科建设的初步研究》、《从一则闲话谈到书法硕士教育》、《“书法博士”做些什么准备》、《学院与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等论文,这里面固然有情感的因素,但更多的应该说还是出于学理上的思考。

从1963年浙江美术学院招收首届书法专业本科生算起,中国的高等书法教育已有40年的历史,但这期间有过因“文化大革命”而造成的中辍,高等书法教育所走过的主要历程还是自1979年浙江美术学院招收首届书法硕士研究生以来的20多年。我们对高等书法教育的总体印象是成绩甚大、问题不少,有人大唱赞歌,也有人谩骂诋毁。排除非学术因素不论,事实上,对立的双方对高等书法教育都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这也包括与高等书法教育发生密切关系的同仁在内,我也不例外。今天,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主办“中国书法文化国际

论坛”,邀请部分高校科研机构负责人、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专业媒体相关人员及部分海外专家聚集一堂。召开“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研讨会”,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通过共同努力,解决它们,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我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今天借此机会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回顾40年来高等书法教育所走过的历程,全面地、科学地、深刻地评价40年来高等书法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高等书法教育从无到有,从一地一校发展到分布于东南西北中的数十所高校;从一个本科专业发展到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学历教育和成人、进修生、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的多维体系;从招收国内学生到接纳外国学生,这都是我们看得到的成绩。在人才培养、书法创作、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高等书法专业的师生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一切,都还只是表象的、粗略的,固然也能说明问题,但我们仍应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包括:

1.对现有书法专业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如创立书法专业的时间,招生的规模,历年报考的人数、录取的比例,在校及已毕业学生的人数,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去向,师生的比例,教师的职称、学历、年龄,专业图书资料及教学设施,师生发表的论文、论著、作品,承担的科研课题,参加历届大型展览、学术讨论会及获奖情况,是否为各级书法家协会会员及所承担的职务等。

2.集结出版历届博士、硕士、学士学位论文,至少出版选集或编制论文目录、摘要,出版师生书法篆刻作品集(荣宝斋出版社已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3.举办全国高等书法教育系统师生作品展览。

做好了上述工作,获得了一手的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最能说明问题,既可以看到成绩,也可以暴露不足。在此基础上再对40年来高等书法教育评头论足,才不至于只凭印象,无的放矢。

(--)各高校联合起来,争取教育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书协、国务院学位办、国家技术监督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解决高等书法教育中学科地位、专业设置等重大问题。书法专业,书法硕士、博士,一直是我们津津乐道并引以为自豪的,但真实的处境令人感到尴尬。1992年,我与妻子白鸿一道,拜访了当时国家教委主管研究生教育的官员,但他们说“书法硕士”从来没听说过,没有书法这个专业。现在虽

然有了中国美术学院的书法系、北京师范大学的美术书法系,但总体的情况并不容乐观。国家技术监督局在1994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中规定艺术学为国家一级学科,下设艺术心理学、美术、工艺美术、书法等12个学科,书法是与美术、音乐平行的二级学科之一,但在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办1997年公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及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书法并未列入其中。前面我曾提到的西南师范大学,书法篆刻教育方向的硕士点设在美术学院的美术教育专业,但具体的教学实施则在文学院的中文系;浙江大学书画篆刻史论方向的博士点设在文学院的古典文献学专业,但承担教学的则是艺术学院。从目前众多的高校来看,书法篆刻专业(方向)大多是借文艺学、美术学、艺术学、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学、语言文字学等专业的名目来招生的,总让人感到“名不正、言不顺”。学科与专业、专业方向,固然是人为的划分与规定,但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高等书法教育及学科建设要想健康地发展,首先必须理顺关系,解决这些至为重要的问题。当然,仅依靠高校自身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但首先高校自身必须努力争取。书法能否成为标准学科、专业,还是只能作为专业方向,书法专业的学科归属到底应该在哪里,是文艺学、美术学、艺术学,还是别的学科,这与我们对书法艺术本体的认识有关,大家应该坐下来很好地研究。

(三)规范学科、专业、学制、学位,明确办学目标,制定统一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确定核心课程,编辑出版通用的基本教材。表面上看来,目前已有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层次,书法专业似乎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但实际上问题很多。书法既然作为一个专业,就应该有明确的学科归属和专业标准,但现在的情况是,学科、专业归属不同,学制不同,学位也不一致,尤其是在硕士、博士层次上,问题更加突出,授予文学、理学、教育学、历史学博士、硕士学位的都有。本来,如果我们只承认在不同的学科、专业下,有书法篆刻研究方向的博士、硕士,问题就简单多了,也并不影响对书法的教学和研究,但书法界对书法博士、硕士这种称谓津津乐道,这就不免带来学理上的混乱。从教育的规范来说,一个专业尤其是新办的专业往往有几个主干学科,但至少有一个学科为主,办书法专业自然也不能例外。现在的情况是,各高校各自为政、自行其是,各具特色本是好事,但缺乏规范和统一,对高等书法教育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各高校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研究,解决一些现

实问题。我觉得,可以先从以下一些事情着手:

1.将各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拿出来,互相交流。比如说,各校的“书法专业”归属于什么学科、什么专业、什么院(系、所),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各自有哪些研究方向,开设的主干课程有哪些,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公共课、必修课、选修课有哪些,比例多少,进度如何,采用一些什么教材,有哪些教学环节,有什么样的要求等,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题的研究和探讨,在此基础上,逐步制订出相对统

一、适用的标准和规范。

2.收集、整理各高校历年来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生的招生考试的详细资料,对诸如考试科目、范围、考题的难度,考生的答卷情况,评分的标准等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可行性,制订出合适的标准,使各高校之间有可比性。

高等书法教育由美术院校导其先,师范学院、综合性大学继其后,各高校都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也互相有所借鉴。记得当年西南师范大学开办书法专业时,就参考和吸收了浙江美术学院的经验;首都师范大学创办书法博士点时,也成立了招生考试咨询委员会,这都是很好的做法。有关问题,欧阳中石、陈振濂、祝遂之、王镛、丛文俊、华人德等,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达成了一些共识,但尚有一些分歧,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书法界对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对博士、硕士层次的非议很多,主要集中在创作水平方面;而书法教育界对诸如在招生中的外语、文化课、专业课标准也很有看法,这都是与教育目标如何定位很有关联的问题。书法作为一门专业,并不能例外,必须与其他专业保持平衡一致,但也应适当考虑其特殊性。就我的真切体会而言,在外语上花了太多太多的时间,似乎得不偿失,但过后回想起来,外语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好处。在教学、研究中,书法本体同与书法相关的学科之间的矛盾和关系,也是遭受议论最多的问题,这也与教育的目标定位有关。高等书法教育应定位于培养专门的高级书法人才,而绝不只是为了培养书法家,应该创作、学术、教育并重或有所侧重。现在的大学,一般分为研究型、教学型、普及型三种,这在书法的专业教育中也应该有所反映。

总之,我们应尽快制订高等书法教育明确的目标和适当的标准。

(四)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办有书法专业的高校,至少有30多所,并且还在发展,表面上30l

看确实很繁荣、兴旺发达,但过多过滥,实则于高等书法教育的健康发展不利。总体上来说,高等书法教育界并不缺乏师资,但由于点太多,过于分散,具体到某一高校,则又甚感不足。不少高校的书法专业教学点,往往只有一两位专业教师就匆促上阵,为解燃眉之急,不得不到社会上聘请书法家来兼职。高校与社会建立广泛的联系,本是好事,但教育毕竟有自身的规律。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担任教师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书》,持证与否,并不只是一个形式问题,事涉对法律、法规及教育规律的尊重。最好的书法家,未必是合格的书法教师,否则,就不必有高等书法教育,靠传统的师徒授受就够了。目前高校的书法教师,“近亲繁殖”现象较为严重,这也是不利的因素之一。最好的办法,应该由有关方面进行宏观调控,对现有的书法专业进行合格评估,相对压缩规模,适当进行合并,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学,也可以尝试互聘教师、互选课程、互相承认学分,交换或合作指导论文,联合办展、联合举办学术讨论会等措施,实现校际交流与合作。据悉,北京成立了由16所高校组成的书法教学共同体,最近也正在筹备成立高等书法教育研究会。我们相信,高等书法教育资源整合、加强校际交流合作之前景,必定会是令人乐观的。

对高等书法教育、书法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研究,引起了书法界、书法教育界广泛的重视,已有不少好的论文、论著发表,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曾组织主办过专题的学术研讨会,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有许多重大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做深入细致的研究。有些问题仅靠个人或一两所高校是不能解决的,因此,我建议利用这次首都师范大学组织“中国书法文化论坛”的机会,各高校联合起来向国家有关部门呼吁,将高等书法教育研究作为国家级重大课题,在教育类、艺术类规划课题的名目下立项,组织力量进行分类研究,各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独立承担一些子课题,大家精诚合作,将高等书法教育引入健全发展的轨道。

(丁政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艺术系副教授,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在读博士生,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

亲历与思考——关于高等书法教育与学科建设的几点建议

作者:

作者单位:丁政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艺术系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 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晏海林 书法教育的基本原则——普通高校书法教育探讨[会议论文]-2004

2. 林婥琴 非师范生书法教育是高等书法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期刊论文]-文教资料2009(29)

3. 江晓军. Jiang Xiaojun 高校公共书法课程成绩评价方式探究[期刊论文]-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9,25(4)

4. 任漫丛 对大学生书法艺术素养的反思[期刊论文]-肇庆学院学报2005,26(3)

5. 纪敏 师范院校写字课教学模式研究[期刊论文]-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2009(8)

6. 叶梅 如何上好高校书法基础课——以美术学(教育)专业书法基础课为例[期刊论文]-艺术探索2007,21(3)

7. 尹彦. 刘春明 浅谈书法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期刊论文]-当代教育论坛2009(4)

8. 曹钰. 米高峰. 郭姗姗 数字时代大学生书法教育的突围之路[期刊论文]-时代文学2010(18)

9. 邓懿媛 普通高校书法公选课现状之研究[期刊论文]-大众文艺2010(1)

10. 方年根 "完全美育"模式下的高校书法教育实践初探[期刊论文]-当代教育论坛2011(11)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7261678.aspx

亲历与思考

——关于高等书法教育与学科建设的几点建议

丁政

作为一名受过高等书法教育恩赐的书法爱好者,多年以来,我一直对高等书法教育相当关注。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湖北读农学院,由于来自农村,年纪又小(当时只有15岁),对专业十分厌倦。那时的大学生普遍对文学艺术有着很浓厚的兴趣,我更是不务正业,时间都花在读小说、诗歌、写字画画上。偶尔从报纸杂志上获悉,浙江美术学院有书法专业,便萌生了重新考大学的念头。记得当时我给浙江美术学院写了一封信,很快得到了回复,是刘江先生的亲笔,那时我还不知道他是谁,信的大意是:你已受过高等教育,不能再报考。我感到很失落。1988年,我又获知西南师范大学徐无闻先生在招收硕士研究生(美术教育专业书法篆刻教育方向),报名参加了入学考试,因外语较差,名落孙山,徐先生来信说可以先进修,来年再考。1989年我辞去了政府部门的工作,至西南师范大学进修,一年的时间,使我对高等书法教育有了真切的感受。但徐先生决计退休,1990年没有招生。出于对将来生计的考虑,我报考了天津大学绘画艺术研究专业(中国书画学研究方向),外语仍差1分,幸运的是被破格录取了,得以进入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学习。原来的进修和后来的全日制学习,是两种不同的形式,我时常在两校之间往来(我妻子白鸿是徐先生的研究生),对两校的教学也常作比较,不免有了一些思考和想法。后来,由于某种机缘,我利用教学考察的机会,拜会了沙孟海、陈大羽、欧阳中石、尉天池、刘江、章祖安等书法硕士研究生导师和他们的研究生,对书法硕士教育有了更多的了解。1992年我撰写了《书法硕

士教育的现状及前景》一文,发表在《书法之友》上。1993年硕士毕业后,由于在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工作的便利,同当时的硕士生导师、研究生有了更多的接触,进一步加深了对高等书法教育所取得的成就的了解。自书法有了博士生层次的教育后,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打算考博深造,因此,对当时的有关高校作了一番调查。我曾报考过东南大学艺术学专业及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但两次都因家里出事,未能参加考试。我也曾报考过中山大学古文字专业,但外语过不了关。我4次报考浙江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书法篆刻史论方向,外语总是差几分,后一次浙江大学决定破格录取,但因种种原因,我又不得不放弃多年以来梦寐以求的学习机会。2002年,我在职考取了中山大学古典文献学专业诗歌文献学方向的博士生,专业虽然不是书法篆刻,但导师是著名书家陈永正先生,总算圆了我的“博士梦”。2004年学校又派我到浙江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也使我圆了“浙大梦”。昔日我在西南师范大学的同学,目前大多数都在首都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安徽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高校攻读书法或相关学科如艺术学、古文字学、美术学、美学等专业的博士学位或从事博士后研究,专业虽各不相同,但都围绕着书法这个中心,我同他们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也知道一些有关的教学情况。我之所以在此不厌其烦地叙述我的求学经历,是因为这里既有我的喜悦,也有我的辛酸。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的魅力,受到过莫大的恩惠,当然,也体会到了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端,我的学术生涯也因此受到过一些损失。对高等书法教育的历史、现状和未来,我一直在沉思,曾发表过《关于书法学科建设的初步研究》、《从一则闲话谈到书法硕士教育》、《“书法博士”做些什么准备》、《学院与当代高等书法教育》等论文,这里面固然有情感的因素,但更多的应该说还是出于学理上的思考。

从1963年浙江美术学院招收首届书法专业本科生算起,中国的高等书法教育已有40年的历史,但这期间有过因“文化大革命”而造成的中辍,高等书法教育所走过的主要历程还是自1979年浙江美术学院招收首届书法硕士研究生以来的20多年。我们对高等书法教育的总体印象是成绩甚大、问题不少,有人大唱赞歌,也有人谩骂诋毁。排除非学术因素不论,事实上,对立的双方对高等书法教育都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这也包括与高等书法教育发生密切关系的同仁在内,我也不例外。今天,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主办“中国书法文化国际

论坛”,邀请部分高校科研机构负责人、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专业媒体相关人员及部分海外专家聚集一堂。召开“高等书法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国际研讨会”,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并通过共同努力,解决它们,是一次难得的机遇。我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今天借此机会提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回顾40年来高等书法教育所走过的历程,全面地、科学地、深刻地评价40年来高等书法教育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高等书法教育从无到有,从一地一校发展到分布于东南西北中的数十所高校;从一个本科专业发展到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学历教育和成人、进修生、访问学者、博士后研究的多维体系;从招收国内学生到接纳外国学生,这都是我们看得到的成绩。在人才培养、书法创作、学术研究、学科建设等方面,高等书法专业的师生所取得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一切,都还只是表象的、粗略的,固然也能说明问题,但我们仍应作深入的调查研究,包括:

1.对现有书法专业的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如创立书法专业的时间,招生的规模,历年报考的人数、录取的比例,在校及已毕业学生的人数,毕业生的就业率及去向,师生的比例,教师的职称、学历、年龄,专业图书资料及教学设施,师生发表的论文、论著、作品,承担的科研课题,参加历届大型展览、学术讨论会及获奖情况,是否为各级书法家协会会员及所承担的职务等。

2.集结出版历届博士、硕士、学士学位论文,至少出版选集或编制论文目录、摘要,出版师生书法篆刻作品集(荣宝斋出版社已在进行这方面的工作)。

3.举办全国高等书法教育系统师生作品展览。

做好了上述工作,获得了一手的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最能说明问题,既可以看到成绩,也可以暴露不足。在此基础上再对40年来高等书法教育评头论足,才不至于只凭印象,无的放矢。

(--)各高校联合起来,争取教育部、文化部、中国文联、中国书协、国务院学位办、国家技术监督局等有关部门的支持和配合,解决高等书法教育中学科地位、专业设置等重大问题。书法专业,书法硕士、博士,一直是我们津津乐道并引以为自豪的,但真实的处境令人感到尴尬。1992年,我与妻子白鸿一道,拜访了当时国家教委主管研究生教育的官员,但他们说“书法硕士”从来没听说过,没有书法这个专业。现在虽

然有了中国美术学院的书法系、北京师范大学的美术书法系,但总体的情况并不容乐观。国家技术监督局在1994年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中规定艺术学为国家一级学科,下设艺术心理学、美术、工艺美术、书法等12个学科,书法是与美术、音乐平行的二级学科之一,但在国家教委、国务院学位办1997年公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及教育部1998年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书法并未列入其中。前面我曾提到的西南师范大学,书法篆刻教育方向的硕士点设在美术学院的美术教育专业,但具体的教学实施则在文学院的中文系;浙江大学书画篆刻史论方向的博士点设在文学院的古典文献学专业,但承担教学的则是艺术学院。从目前众多的高校来看,书法篆刻专业(方向)大多是借文艺学、美术学、艺术学、考古学、文献学、历史学、语言文字学等专业的名目来招生的,总让人感到“名不正、言不顺”。学科与专业、专业方向,固然是人为的划分与规定,但也有一定的科学道理。高等书法教育及学科建设要想健康地发展,首先必须理顺关系,解决这些至为重要的问题。当然,仅依靠高校自身是不能解决问题的,但首先高校自身必须努力争取。书法能否成为标准学科、专业,还是只能作为专业方向,书法专业的学科归属到底应该在哪里,是文艺学、美术学、艺术学,还是别的学科,这与我们对书法艺术本体的认识有关,大家应该坐下来很好地研究。

(三)规范学科、专业、学制、学位,明确办学目标,制定统一的专业标准、课程标准,确定核心课程,编辑出版通用的基本教材。表面上看来,目前已有了专科、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等层次,书法专业似乎已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但实际上问题很多。书法既然作为一个专业,就应该有明确的学科归属和专业标准,但现在的情况是,学科、专业归属不同,学制不同,学位也不一致,尤其是在硕士、博士层次上,问题更加突出,授予文学、理学、教育学、历史学博士、硕士学位的都有。本来,如果我们只承认在不同的学科、专业下,有书法篆刻研究方向的博士、硕士,问题就简单多了,也并不影响对书法的教学和研究,但书法界对书法博士、硕士这种称谓津津乐道,这就不免带来学理上的混乱。从教育的规范来说,一个专业尤其是新办的专业往往有几个主干学科,但至少有一个学科为主,办书法专业自然也不能例外。现在的情况是,各高校各自为政、自行其是,各具特色本是好事,但缺乏规范和统一,对高等书法教育的健康发展十分不利。各高校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研究,解决一些现

实问题。我觉得,可以先从以下一些事情着手:

1.将各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拿出来,互相交流。比如说,各校的“书法专业”归属于什么学科、什么专业、什么院(系、所),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各自有哪些研究方向,开设的主干课程有哪些,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公共课、必修课、选修课有哪些,比例多少,进度如何,采用一些什么教材,有哪些教学环节,有什么样的要求等,对这些问题进行专题的研究和探讨,在此基础上,逐步制订出相对统

一、适用的标准和规范。

2.收集、整理各高校历年来专科、本科、硕士、博士生的招生考试的详细资料,对诸如考试科目、范围、考题的难度,考生的答卷情况,评分的标准等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可行性,制订出合适的标准,使各高校之间有可比性。

高等书法教育由美术院校导其先,师范学院、综合性大学继其后,各高校都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也互相有所借鉴。记得当年西南师范大学开办书法专业时,就参考和吸收了浙江美术学院的经验;首都师范大学创办书法博士点时,也成立了招生考试咨询委员会,这都是很好的做法。有关问题,欧阳中石、陈振濂、祝遂之、王镛、丛文俊、华人德等,进行了多方面的阐述,达成了一些共识,但尚有一些分歧,有待进一步研究、探讨。

书法界对当代高等书法教育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尤其是对博士、硕士层次的非议很多,主要集中在创作水平方面;而书法教育界对诸如在招生中的外语、文化课、专业课标准也很有看法,这都是与教育目标如何定位很有关联的问题。书法作为一门专业,并不能例外,必须与其他专业保持平衡一致,但也应适当考虑其特殊性。就我的真切体会而言,在外语上花了太多太多的时间,似乎得不偿失,但过后回想起来,外语给我带来了莫大的好处。在教学、研究中,书法本体同与书法相关的学科之间的矛盾和关系,也是遭受议论最多的问题,这也与教育的目标定位有关。高等书法教育应定位于培养专门的高级书法人才,而绝不只是为了培养书法家,应该创作、学术、教育并重或有所侧重。现在的大学,一般分为研究型、教学型、普及型三种,这在书法的专业教育中也应该有所反映。

总之,我们应尽快制订高等书法教育明确的目标和适当的标准。

(四)对现有教育资源进行整合,加强校际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目前办有书法专业的高校,至少有30多所,并且还在发展,表面上30l

看确实很繁荣、兴旺发达,但过多过滥,实则于高等书法教育的健康发展不利。总体上来说,高等书法教育界并不缺乏师资,但由于点太多,过于分散,具体到某一高校,则又甚感不足。不少高校的书法专业教学点,往往只有一两位专业教师就匆促上阵,为解燃眉之急,不得不到社会上聘请书法家来兼职。高校与社会建立广泛的联系,本是好事,但教育毕竟有自身的规律。根据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级各类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中担任教师工作的人员,必须持有《教师资格证书》,持证与否,并不只是一个形式问题,事涉对法律、法规及教育规律的尊重。最好的书法家,未必是合格的书法教师,否则,就不必有高等书法教育,靠传统的师徒授受就够了。目前高校的书法教师,“近亲繁殖”现象较为严重,这也是不利的因素之一。最好的办法,应该由有关方面进行宏观调控,对现有的书法专业进行合格评估,相对压缩规模,适当进行合并,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学,也可以尝试互聘教师、互选课程、互相承认学分,交换或合作指导论文,联合办展、联合举办学术讨论会等措施,实现校际交流与合作。据悉,北京成立了由16所高校组成的书法教学共同体,最近也正在筹备成立高等书法教育研究会。我们相信,高等书法教育资源整合、加强校际交流合作之前景,必定会是令人乐观的。

对高等书法教育、书法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研究,引起了书法界、书法教育界广泛的重视,已有不少好的论文、论著发表,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曾组织主办过专题的学术研讨会,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仍有许多重大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做深入细致的研究。有些问题仅靠个人或一两所高校是不能解决的,因此,我建议利用这次首都师范大学组织“中国书法文化论坛”的机会,各高校联合起来向国家有关部门呼吁,将高等书法教育研究作为国家级重大课题,在教育类、艺术类规划课题的名目下立项,组织力量进行分类研究,各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独立承担一些子课题,大家精诚合作,将高等书法教育引入健全发展的轨道。

(丁政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艺术系副教授,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在读博士生,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高级访问学者)

亲历与思考——关于高等书法教育与学科建设的几点建议

作者:

作者单位:丁政广东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艺术系 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 浙江大学中国艺术研究所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 晏海林 书法教育的基本原则——普通高校书法教育探讨[会议论文]-2004

2. 林婥琴 非师范生书法教育是高等书法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期刊论文]-文教资料2009(29)

3. 江晓军. Jiang Xiaojun 高校公共书法课程成绩评价方式探究[期刊论文]-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9,25(4)

4. 任漫丛 对大学生书法艺术素养的反思[期刊论文]-肇庆学院学报2005,26(3)

5. 纪敏 师范院校写字课教学模式研究[期刊论文]-湖南中学物理·教育前沿2009(8)

6. 叶梅 如何上好高校书法基础课——以美术学(教育)专业书法基础课为例[期刊论文]-艺术探索2007,21(3)

7. 尹彦. 刘春明 浅谈书法教学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期刊论文]-当代教育论坛2009(4)

8. 曹钰. 米高峰. 郭姗姗 数字时代大学生书法教育的突围之路[期刊论文]-时代文学2010(18)

9. 邓懿媛 普通高校书法公选课现状之研究[期刊论文]-大众文艺2010(1)

10. 方年根 "完全美育"模式下的高校书法教育实践初探[期刊论文]-当代教育论坛2011(11)

本文链接:http://d.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7261678.aspx


相关内容

  • 优秀书法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收集汇编,论文题目
  • 书法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结晶,是文字美的表现方式,中国书法的博大精深铸就了书法学术研究一座座高塔,在此毕业时节,小编特意收集整理了部分2016年最新书法毕业论文题目供参考. 1.书法创作的"动"与"静" 2.篆刻"写意"的内涵 3.试析书法家应 ...

  • 关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 交通高教研究 2004年第5期 文章编号:1004-6585(2004)05-13026-03 关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 李四念1,王顺焱2 (1.成宁学院,湖北成宁437005:2.武汉大学,湖北武汉430072) 摘要:探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论盲目性.如果其他高校有相同的专业和层 ...

  • 中国当代书法四大名家之欧阳中石
  • 欧阳中石,山东省肥城市人,著名文化学者.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早年拜在京剧大师奚啸伯的门下.现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文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唐风美术馆名誉馆长. 同时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书法家协会顾问.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艺术品中国资深艺术顾问.山东省方志馆名誉馆长.[1] 中文名欧阳 ...

  • 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思考与建议
  • 摘要:通过媒体对我国目前的高校教育现状和大学生就业严峻形势的关注,阐述了高校教育应该从加强教育改革.加强教学实践环节.改变陈旧的教学模式.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培养五个方面进行改革,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提高就业率. 关键词:高校;教育改革;教学实践;就业指导;自主创业 2010年 ...

  • 新疆财经学院对口支援工作总结
  •   “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援疆学科建设计划”是教育部为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而采取的重要举措。我院先后与上海财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签署了对口支援协议,2006年正式纳入教育部对口支援计划。自实施受援计划以来,在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支援学校的大力帮助下,我院在管理水平、科研水平、学科 ...

  •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院与检察院组织制度试题
  •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法院与检察院组织制度试题 课程代码:0099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 ...

  •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文学习 56课时 综合性学习 14课时 口语交际 7课时 习作指导 14课时 回顾拓展 14课时 机动时间 15课时 总计 120课时 一.教材简析 (一 ...

  •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英语critical thinking的直译。critical thinking在英语中指的是那种能抓住要领,善于质疑辨析,基于严格推断,富于机智灵气,清晰敏捷的日常思维。简单地说,批判性思维就是指对所学的东西的真实性、精确性、性质和价值进行的个人判断,它提倡 ...

  • 小学科学课新课程标准
  • 小学科学课新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前 言 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影响.因此,从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学,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