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赏析

《草房子》赏析

作者:陈肖霞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37期

摘 要: 《草房子》这部小说讲述了儿童在生活的历练中蜕变、成长的过程。文章就整部作品表现出的悲悯情怀做赏析。

关键词: 《草房子》 成长历程 悲悯情怀 赏析

拜读曹文轩教授的《草房子》,我被其牢牢地吸引住了。荡漾于整部作品的悲悯情怀,每个主人公身上闪耀的人性美,简洁平实的叙述风格,曲折而又智慧的情节设计,既让人感觉亲切,又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怀。

《草房子》通篇叙述既明白晓畅,又有一定的深度,是那种既受孩子喜爱又可供成人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小说通过描写桑桑、秃鹤、纸月、细马、杜小康等学生的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和小学生活,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每读完一个故事,都会让人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孩子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同学间互帮互助的感人场景,即使学生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伤害,但是孩子的心是纯真的。善良、尊严、顽强,这一切都散发着人性之美的光辉,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心灵,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淡漠的今天,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

《草房子》构筑了一个丰富的童年世界,有欢乐、喜悦、伤痛。但最可敬的还是成长,所有人都在成长、成熟,最后找到自己的位置。《草房子》通过一系列性格各异、青春叛逆但又不失纯真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描绘,向我们讲述了儿童在生活的历练中蜕变、成长的过程。

少年桑桑跟随父母来到父亲出任校长的油麻地小学读书。他是个喜欢“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行为”的孩子,他为了让自己养的鸽子有个像样的家,就把家里用的碗柜改制成了一所鸽舍;他看到渔船上的人用网捕鱼,就把家里的蚊帐剪开做成一张渔网,还真捕到了鱼;他在夏天里想到城里卖冰棍的人总将冰棍裹在棉套里,就突发奇想地在大热天里穿上棉衣棉裤……所有这些怪念头和行为,将桑桑性格中的聪明好奇,敢想、敢做,爱自我表现等特点充分表现了出来。“秃鹤”是一个秃顶的孩子,随着日子的流逝,六年级的“秃鹤”感觉到了自己的秃顶是学生“戏弄”的对象。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秃鹤为此做出了反常之举。他用不上学了逃避同学异样的眼光,用生姜擦头希望在七七四十九天后长出头发来,用戴帽子企图遮掩自己的秃头。当这些都使自己陷入更“糟糕的境地”时,他索性在“广播操”比赛这样的重大日子里,把自己头上的帽子甩向了天空,导致全校的广播操失控,而错失了“第一”的荣誉,就这样“秃鹤用他特有的方式,报复了别人对他的轻慢与侮辱”。即使秃鹤用这样严重的错误报复别人对他的侮辱,但是,他还是纯真的。他希望通过这样的举动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大家的尊重。可喜的是,他还是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当学校的文艺演出缺少一个秃头的演员时,他

毅然站出来,承担起了这个重要的角色,而且把这个角色演得活灵活现。秃鹤在演出中感悟到了,只有为集体做好事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大家的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纯真的,他们的“忍不住的笑”“厌恶的眼神”也并不含真正的“恶意”,我从孩子的世界中体验到了什么是真,什么是纯。

“纸月”这个人物是美得让人忍不住要保护的。纸月正如她的名字,是一个易碎品,纸月的一手好字,纸月的掉眼泪,纸月的笑声,纸月的温柔,纸月的沉默,纸月的倔强,都给桑桑带来了莫名的感觉,不由间有了自卑的情绪和对抗的情绪。这一切在作者的笔下显得如此真实,又如此唯美。虽然纸月是个私生子,但是在孩子们的眼中,并不影响纸月的善与美。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我从孩子的眼中体验到了什么是美,什么是善。而细马是一个领养来的孩子,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感觉到了被别人排挤,无法适应新的生活。在新的生活面前,他选择了逃避。他拒绝和同学交谈,选择了与羊为伍,开始了自己的放羊生活。但是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与同伴交流的。当他能听懂当地的方言时,他用“骂人和打架”的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希望得到别人的“招惹”,以泄他对在教室里读书的孩子们的嫉妒。虽然他本能地抵触他的养父母,计划着有一天逃离这个地方,但当养父母家的房子被水淹没后,养父病逝后,养母受不了一连串的打击疯了后,细马毅然地挑起了这个家,承担起了照顾养母的责任。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我从孩子的行动中体验到了什么是忧伤,什么是勇气。杜小康的生活更有戏剧性的变化,他的家庭从原来的全村首富一夜间变得负债累累,小小的孩子确实承受得太多。一个整天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的孩子,过着无忧无虑、有求必应的生活。他的生活受到孩子的羡慕,优异的学习成绩,口袋里有各种各样的零食,能够骑着罕见的自行车穿梭于孩子们的游乐场。这样的孩子,肯定是孩子们的“孩子王”,有着至尊无上的地位,即使做游戏也往往是做“将军”“司令”等领袖人物。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优裕的生活竟在一夜间毁了,因为父亲生意失败,致使这个孩子的优越感全失。不适应是肯定的,但是,他还是勇敢地承受了。陪着父亲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放鸭失败后。父亲垮了,但是孩子却勇敢地站了起来,继承父业,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 成长历程中的种种复杂经验真切地再现——童年不单单是欢笑,更多的还是体会生命中一切,最后用真心为最重要的人付出一切。在这些小说人物的身上,我们学到了许多东西:在富有时不要浪费,在贫穷时不要卑微,尽自己所能,克服种种困难。在学习中要不畏艰难,只有刻苦勤奋,对生活充满信心,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人民文学副主编肖复兴说:“《草房子》是一首诗。”《草房子》就是用这样如诗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儿童深入生命的同情和爱,让人油然而生感动和怆然的情绪。我想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能从中读出符合自己心境的那份喜欢和感动。

《草房子》赏析

作者:陈肖霞

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37期

摘 要: 《草房子》这部小说讲述了儿童在生活的历练中蜕变、成长的过程。文章就整部作品表现出的悲悯情怀做赏析。

关键词: 《草房子》 成长历程 悲悯情怀 赏析

拜读曹文轩教授的《草房子》,我被其牢牢地吸引住了。荡漾于整部作品的悲悯情怀,每个主人公身上闪耀的人性美,简洁平实的叙述风格,曲折而又智慧的情节设计,既让人感觉亲切,又触动了我们内心深处的某种情怀。

《草房子》通篇叙述既明白晓畅,又有一定的深度,是那种既受孩子喜爱又可供成人阅读的儿童文学作品。小说通过描写桑桑、秃鹤、纸月、细马、杜小康等学生的性格特征、家庭背景和小学生活,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每读完一个故事,都会让人感到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孩子之间毫无瑕疵的纯情,同学间互帮互助的感人场景,即使学生之间存在各种各样的伤害,但是孩子的心是纯真的。善良、尊严、顽强,这一切都散发着人性之美的光辉,不断地冲击着我们的心灵,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趋疏远、情感日趋淡漠的今天,显得弥足珍贵,格外感人。

《草房子》构筑了一个丰富的童年世界,有欢乐、喜悦、伤痛。但最可敬的还是成长,所有人都在成长、成熟,最后找到自己的位置。《草房子》通过一系列性格各异、青春叛逆但又不失纯真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的描绘,向我们讲述了儿童在生活的历练中蜕变、成长的过程。

少年桑桑跟随父母来到父亲出任校长的油麻地小学读书。他是个喜欢“异想天开或者做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古怪行为”的孩子,他为了让自己养的鸽子有个像样的家,就把家里用的碗柜改制成了一所鸽舍;他看到渔船上的人用网捕鱼,就把家里的蚊帐剪开做成一张渔网,还真捕到了鱼;他在夏天里想到城里卖冰棍的人总将冰棍裹在棉套里,就突发奇想地在大热天里穿上棉衣棉裤……所有这些怪念头和行为,将桑桑性格中的聪明好奇,敢想、敢做,爱自我表现等特点充分表现了出来。“秃鹤”是一个秃顶的孩子,随着日子的流逝,六年级的“秃鹤”感觉到了自己的秃顶是学生“戏弄”的对象。自尊心受到了伤害,秃鹤为此做出了反常之举。他用不上学了逃避同学异样的眼光,用生姜擦头希望在七七四十九天后长出头发来,用戴帽子企图遮掩自己的秃头。当这些都使自己陷入更“糟糕的境地”时,他索性在“广播操”比赛这样的重大日子里,把自己头上的帽子甩向了天空,导致全校的广播操失控,而错失了“第一”的荣誉,就这样“秃鹤用他特有的方式,报复了别人对他的轻慢与侮辱”。即使秃鹤用这样严重的错误报复别人对他的侮辱,但是,他还是纯真的。他希望通过这样的举动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大家的尊重。可喜的是,他还是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当学校的文艺演出缺少一个秃头的演员时,他

毅然站出来,承担起了这个重要的角色,而且把这个角色演得活灵活现。秃鹤在演出中感悟到了,只有为集体做好事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得到大家的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心都是纯真的,他们的“忍不住的笑”“厌恶的眼神”也并不含真正的“恶意”,我从孩子的世界中体验到了什么是真,什么是纯。

“纸月”这个人物是美得让人忍不住要保护的。纸月正如她的名字,是一个易碎品,纸月的一手好字,纸月的掉眼泪,纸月的笑声,纸月的温柔,纸月的沉默,纸月的倔强,都给桑桑带来了莫名的感觉,不由间有了自卑的情绪和对抗的情绪。这一切在作者的笔下显得如此真实,又如此唯美。虽然纸月是个私生子,但是在孩子们的眼中,并不影响纸月的善与美。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我从孩子的眼中体验到了什么是美,什么是善。而细马是一个领养来的孩子,在一个陌生的世界里,感觉到了被别人排挤,无法适应新的生活。在新的生活面前,他选择了逃避。他拒绝和同学交谈,选择了与羊为伍,开始了自己的放羊生活。但是他的内心深处还是希望与同伴交流的。当他能听懂当地的方言时,他用“骂人和打架”的方式引起别人的注意,希望得到别人的“招惹”,以泄他对在教室里读书的孩子们的嫉妒。虽然他本能地抵触他的养父母,计划着有一天逃离这个地方,但当养父母家的房子被水淹没后,养父病逝后,养母受不了一连串的打击疯了后,细马毅然地挑起了这个家,承担起了照顾养母的责任。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我从孩子的行动中体验到了什么是忧伤,什么是勇气。杜小康的生活更有戏剧性的变化,他的家庭从原来的全村首富一夜间变得负债累累,小小的孩子确实承受得太多。一个整天穿着干干净净的衣服的孩子,过着无忧无虑、有求必应的生活。他的生活受到孩子的羡慕,优异的学习成绩,口袋里有各种各样的零食,能够骑着罕见的自行车穿梭于孩子们的游乐场。这样的孩子,肯定是孩子们的“孩子王”,有着至尊无上的地位,即使做游戏也往往是做“将军”“司令”等领袖人物。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优裕的生活竟在一夜间毁了,因为父亲生意失败,致使这个孩子的优越感全失。不适应是肯定的,但是,他还是勇敢地承受了。陪着父亲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放鸭失败后。父亲垮了,但是孩子却勇敢地站了起来,继承父业,在学校门口摆起了小摊。 成长历程中的种种复杂经验真切地再现——童年不单单是欢笑,更多的还是体会生命中一切,最后用真心为最重要的人付出一切。在这些小说人物的身上,我们学到了许多东西:在富有时不要浪费,在贫穷时不要卑微,尽自己所能,克服种种困难。在学习中要不畏艰难,只有刻苦勤奋,对生活充满信心,才能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

人民文学副主编肖复兴说:“《草房子》是一首诗。”《草房子》就是用这样如诗的文字表达了作者对儿童深入生命的同情和爱,让人油然而生感动和怆然的情绪。我想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能从中读出符合自己心境的那份喜欢和感动。


相关内容

  • [草房子]_佳句_赏析.doc
  • <草房子>佳句 赏析 1. 眼下的夏天,是地地道道的夏天.太阳才一露脸,天地间便弥漫开无形的热气,而当太阳如金色的轮子,轰隆隆滚动过来,直滚到人的头顶上时,天地间就仿佛变得火光闪闪了.河边的芦苇叶晒成了卷,一切植物都无法抵抗这种热浪的袭击,而昏昏欲睡地低下了头.大路上,偶尔有人走过,都是 ...

  • 草房子赏析交流会方案
  • <草房子>朗诵赏析交流会方案 作品分析 <草房子>是著名作家曹文轩的经典力作.这部优秀的少年长篇小说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作品沿袭了曹文轩一贯的厚重.质朴的写作风格,洋溢着浓浓的 ...

  • [草房子]名著导读课堂实录及评点
  • (转)<草房子>名著导读课堂实录及评点 2014-01-23 09:22:31| 分类: 默认分类|举报|字号 订阅 时间:2009年10月25日 地点:江苏通州二甲中学 背景:应邀出席全国优秀中青年教师多种课堂风格展示会,执教展示课. 师:读完<草房子>,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 ...

  • 秋天的白云
  • 秋天的白云,温柔如絮,悠悠远去:梧桐的树叶,正在秋风里忽闪忽闪地飘落.这个男孩桑桑,忽然觉得自己想哭,于是就小声地呜咽起来.明天一大早,一只大木船,在油麻地还未醒来时,就将载着他和他的家,远远地离开这里--他将永远地告别与他朝赏析:夕相伴的这片金色的草房子-- 赏析:写秋天美丽的景物,反衬桑桑的悲伤 ...

  • 阅读[草房子]考试题目及答案
  • 小学生必读书<草房子>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草房子>的作者是 (曹文轩),他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他写的长篇小说还有<草房子>.<山 羊不吃天堂草 >等. 2.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也照着世界上一个最英俊的少年„„这个&qu ...

  • [草房子]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及人物分析
  • <草房子>文学常识练习题(含答案)及人物分析 <草房子>练习题 一.填空题: 1.<草房子>的作者是 (曹文轩),他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他写的长篇小说还有<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 >等. 2.纯净的月光照着大河,照着油麻地小学的师生们 ...

  • 2013江苏高考优秀作文赏析:嘘,请轻轻地
  • 2013江苏高考优秀作文赏析:嘘,请轻轻地 嘘,轻轻地,请不要惊扰了它们.它们是生命,是历史,是记忆.当你经过时,请轻轻地,轻轻地.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弘一法师如是说.自然自有其规则,生命的传承,四季的流传有着默认的规律,我们不应打扰,几支小小的蜡烛便能惊扰一洞的蝴蝶.尊重 ...

  • 五年级古诗赏析和阅读题
  • 五年级下课外阅读题及答案 阅读的书目有<海底两万里><草房子><小学科学知识故事>(高年级) 1. <海底两万里>内容简介:海底两万里(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所著的科幻小说) <海底两万里>(Vingt mille lieues sous ...

  • 14. 植树的牧羊人
  • 14 植树的牧羊人 第1课时 1.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摘取关键词,结合牧羊人的事迹,分析牧羊人的形象.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教师多媒体出示三张分别是荒漠.植树.荒漠绿洲的图片.荒漠要变成绿洲,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任务,然而有一个人他做到了,他一个人默默地植树,默默地奉献,将荒地变成沃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