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形象初探

刘邦形象初探

[摘 要]《史记》是一部经典著作。司马迁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功底之深,可谓“千人千面”。通过对刘邦的武德人格、豁达与无赖的个性形象的分析,企图找到历史既未青睐首举义旗的陈胜、吴广,也未垂青西楚霸王项羽,而将大任降于起自泗水亭长的刘邦之缘由。本文拟着重说明人格、个性对一代统治者的影响。

[关键词]刘邦 武德人格 无赖 个性形象

鲁迅曾恰当地评价《史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笔下的人物形象之所以如此有血有肉,神形毕现,淋漓尽致,是因为他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或用长篇大论,或用只言片语,既表现人性的闪光点,又表现人性的阴暗面,从而刻画出了一个个既复杂又统一的人物形象。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刘邦便是其中最典型的形象之一。

一、武德人格形象

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字季,沛县(今江苏沛县东)人。《史记》中汉高祖刘邦以谋略胜,得天下,那么他的形象则不可能用“纠纠武夫”表现。司马迁这样为他画像: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带着神秘色彩的渲染尚且置于一边,仅“仁而爱人,喜施”六个字就刻画出了宽厚畅达、以仁交人的刘邦形象。当我们考察刘邦的全部历史,发现他武德人格风范则是他赢得胜利和事业成功的重要力量源泉之一。

(一)有自知之明,能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公元前200年,刘邦即皇帝位,为了总结楚汉战争的经验,一天在洛阳南宫举行的庆功宴会上,他比较了自己和项羽的得失:“……高祖曰:‘列候诸将无敢隐联,毕言事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仁而爱人,项羽慢而侮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新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嫉妒贤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利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之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刘邦面对群臣连说三个“吾不如”,公开承认自己在谋略、管理和打仗三方面不如张良、萧何和韩信,正确认识自己的弱点是其正确用人的前提条件。

刘邦形象初探

[摘 要]《史记》是一部经典著作。司马迁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功底之深,可谓“千人千面”。通过对刘邦的武德人格、豁达与无赖的个性形象的分析,企图找到历史既未青睐首举义旗的陈胜、吴广,也未垂青西楚霸王项羽,而将大任降于起自泗水亭长的刘邦之缘由。本文拟着重说明人格、个性对一代统治者的影响。

[关键词]刘邦 武德人格 无赖 个性形象

鲁迅曾恰当地评价《史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笔下的人物形象之所以如此有血有肉,神形毕现,淋漓尽致,是因为他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或用长篇大论,或用只言片语,既表现人性的闪光点,又表现人性的阴暗面,从而刻画出了一个个既复杂又统一的人物形象。被称为“千古一帝”的刘邦便是其中最典型的形象之一。

一、武德人格形象

刘邦(公元前256~前195年),字季,沛县(今江苏沛县东)人。《史记》中汉高祖刘邦以谋略胜,得天下,那么他的形象则不可能用“纠纠武夫”表现。司马迁这样为他画像:高祖为人,隆准而龙颜,美须髯,左股有七十二黑子。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带着神秘色彩的渲染尚且置于一边,仅“仁而爱人,喜施”六个字就刻画出了宽厚畅达、以仁交人的刘邦形象。当我们考察刘邦的全部历史,发现他武德人格风范则是他赢得胜利和事业成功的重要力量源泉之一。

(一)有自知之明,能知人善任,从谏如流

公元前200年,刘邦即皇帝位,为了总结楚汉战争的经验,一天在洛阳南宫举行的庆功宴会上,他比较了自己和项羽的得失:“……高祖曰:‘列候诸将无敢隐联,毕言事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仁而爱人,项羽慢而侮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新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嫉妒贤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利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之所以取天下者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所以为我擒也。’”刘邦面对群臣连说三个“吾不如”,公开承认自己在谋略、管理和打仗三方面不如张良、萧何和韩信,正确认识自己的弱点是其正确用人的前提条件。


相关内容

  • 项羽兵败释因初探
  • 项羽兵败释因初探 405200 重庆市梁平中学 徐本国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项羽,身历七十余战,攻无不克:起兵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然垓下一战他却一败涂地,终酿千古遗恨,何也? 李山甫有诗曰"平分天 ...

  •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现代汉语部分 1. 普通话儿化词的读音与意义 2. 普通话轻声词的运用问题 3. 普通话中"啊"的变读与运用 4. 词的结构方式与词义理据 5. 简论复合词的语义构成 6. 词语意义的创新与演变 7. 论词义误用的原因 8. 缩略词语与新词语 ...

  • 论[史记]刘邦形象塑造
  • 语文学刊 2010年第3期 论<史记>刘邦形象塑造 .杨贺琰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 [摘 要] 西安710062) <史记>与先秦历史散文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其塑造了一批生动的人物形象.就刘邦形象的塑造 而言,司马迁善于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独具匠心地运用了"互见法 ...

  • 汉初刘邦分封异姓王原因新探
  • 2009年1胃 唐都学刊 TangduJournal Jan.2009 vol.25 No.l 第烈卷筹1期 汉初刘邦分封异姓王原因新探 黄永美 ≤鸯兹天学文博擎藏,淡薄骜安710069) 摘要i汉初刘邦分封弊姓芏不能只归结为刘邦的"幂得已而为之",因为任何一个历史事实的出现,必 ...

  • 论[史记]塑造人物的基本方法
  • 摘要:<史记>是中国纪传体通史的开山之作,它的人物传记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司马迁在叙事时将其内在的联系中的事理揭示出来,集中矛盾斗争突出人物性格特点.同时通过细节描写丰富人物形象,再加上他典型的"互见法"的运用,使<史记>刻画的人物都栩栩如生. 关键词:& ...

  • 论文修改3
  • 浅谈<鸿门宴>的氛围描写与人物个性化语言 作者:黄丽慧 单位:伊图里河高级中学 摘要:西汉王朝到武帝时期臻于鼎盛,文学创作也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历史散文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里程碑式的杰作,这就是是由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史记>代表了古代历史散文的最高成就,鲁迅称之 ...

  • 优秀求职信范文
  • <高祖本纪>教案 扬中市第二高级中学 李虎城 [教学目标]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教学时数] 4课时 [教学步骤] 初步了解史记和 ...

  • 18鸿门宴
  • 18 鸿门宴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育目标 1.学习在矛盾斗争中刻画人物的方法.注意个性化语言及对照手法的运用. 2.了解课文中词类活用.成分省略等语言现象,掌握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语言规律. 二.能力培养目标 1.通过比较阅读法,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提高把握词类活用语言现象的能力. 三 ...

  • 高二语文高祖本纪
  • <高祖本纪> 一. 学习目标 1. 分析人物形象,初步理解<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实录精神. 2. 分析人物刻画的艺术特色,理解对比法.互见法塑造人物形象.记述史实的方法与作用. 二 学习过程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