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凋亡试验常用的方法

细胞凋亡试验常用的方法(MTT法、荧光法、DNA琼脂糖

凝胶电泳法与流式细胞仪检测法)

(一)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应的MTT法:

用培养基将肿瘤细胞调整至2 X108个/L,在96孔板中每孔加入100ul细胞悬液于37℃、5% CO2下培养过夜。

次日每孔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100mg/L作为试验组,设加完全培养基不加药物的阴性对照,并用功能明确的药物为阳性对照和0.5%的乙醇溶剂对照,每组均设4-6个复孔(平行孔)、37℃、5% CO2继续培养。

培养至12h、24h、48h、实验终止前4-6h加入10ulMTT(5g/L),培养4-6h后,阴性对照孔中已形成明显的蓝紫色颗粒结晶时加100ul/孔SDS-HCl终止反应,于37℃存放过夜。 用酶标仪在A570波长下测吸光度值,按下式计算抑制率

抑制率(%)=(1-试验组平均吸光度值/阴性对照组平均吸光度值) x 100%。

(二)荧光法:

选用上述最佳浓度作用于肿瘤细胞,培养细胞48h后,收货细胞用PBS洗2-3次后用0.4%多聚甲醛室温下固定30min。

弃去固定液,并用PBS洗2次后,用1%Triton X-100作用4min加入适量的0.5mg/L DAPI荧光染色60min,用PBS冲洗3次,取10ul滴片,干燥后于荧光显微镜下检测断裂的颗粒和片状荧光。

(三)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

1、DNA提取:

用大方瓶培养肿瘤细胞,每瓶10ml,细胞浓度为3 x 108个/ml,每隔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均设2瓶,共分3个时间段,4个药物浓度。共培养26瓶细胞。

分别于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于37℃、5% CO2中分别培养12h、24h、48h,收货细胞,用PBS洗2-3次。

于-20℃将细胞冷却处理10min后将细胞收集至离心管中,加1ml细胞裂解液,再加蛋白酶K,轻轻振摇使悬液混匀,成黏糊状,50℃过夜。

冷却后加入等体积的饱和酚溶液,混合后10000r/min离心10min,吸出上层水相,移至另一离心管中,再加入等体积饱和酚溶液重复抽提一次,直到无蛋白为止。 吸上清加入氯仿/异戊醇(24:1)按上述方法再抽提一次。

吸取水相层加入1/10体积的3mol/L的醋酸钠溶液,混匀。

再加入2.5倍体积冷无水乙醇,混合置-20℃处理30min后,10000r/min离心10min,沉淀部分为提供的DNA,弃去无水乙醇后用70%乙醇漂洗2次,将离心管倒扣在吸水纸上,吸干乙醇。

加入200ulTE缓冲液融解DNA,再加入25ul的RNA酶,置37℃作用30min,置4℃冰箱保存。

2、琼脂糖凝胶电泳:

TBE缓冲液配制1.8%琼脂糖凝胶。在微波炉内煮沸至琼脂糖融解,待冷却至60℃时,加入溴化乙锭,使其终浓度为0.5mg/ml,混匀后灌胶。

待凝胶固定后放入含TBE电泳液的电泳槽内,使TBE电泳液盖过凝胶。

取10-15ul提取的各组DNA样品液与上样缓冲液按4:1比例混匀后点样。 60V电泳1h,用紫外透射仪观察梯形条带。

(四)透射电镜形态学观察法:

收集药物作用后最佳凋亡时期的凋亡肿瘤细胞,细胞总量大于10^6个,用PBS洗2遍后用3%戊二醛固定1h,PBS洗2次,再用1%锇酸固定1h,丙酮酸梯度脱水。

细胞用树脂包埋,并进行超薄切片,用醋酸钠-枸橼酸铅染色,透射电镜下观察凋亡的细胞形态,可见有染色质浓集,不均匀分布,考核周边形成有核膜包裹的断裂核碎片,呈新月形凋亡小体,并选择典型切片图像摄影。

(五)流式细胞仪检测法:

1、原理:

处于增殖周期中的细胞,根据其所处不同周期时相其DNA含量分布在2n-4n之间,发生凋亡的细胞内与核内DNA裂解成许多小片断,用细胞膜通透法可使小分子量的DNA片断穿过薄膜而丢失,仅剩下大分子量DNA片断,这些失去部分DNA的细胞可形成一个DNA含量小于2n的分布区,称“亚G1峰”,即AO峰(凋亡峰)。

2.特点:

经济简便,仅需单一染色。

可判断凋亡细胞发生于哪一周期。

可定量测定凋亡率,结果客观可信。

用同样本可同时进行“亚G1峰”测定及DNA凝胶电泳。

3、方法步骤:

收货不同剂量药物作用于各不同时期的肿瘤细胞,细胞总数应大于10^6个,用PBS洗2次,加入70%酒精固定,4℃存放。

染色前用PBS离心沉淀去除固定液,并用PBS洗1-2次,加入200ulRNA酶,37℃水浴30min。

每毫升细胞悬液中加入碘化丙锭(PI)染液100ul混匀,置4℃避光30min,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低于G1期DNA含量的细胞为凋亡细胞。测定“亚G1峰”值和细胞凋亡率。

除上述常用的方法外,还可采用

ELISA法。其凋亡的断裂核可与抗组蛋白抗体及抗DNA抗体混合物反应后形成双抗体“夹心”结构,再经酶显色也可判断。

末端转移的酶标记技术,利用核裂解碎片含有3/-OH的末端,在末端转移酶作用下加入已标记的核苷酸,在3/-OH末端上合成一段含标记的尾巴,再经酶显色或用荧光抗体显示出来。

细胞凋亡试验常用的方法(MTT法、荧光法、DNA琼脂糖

凝胶电泳法与流式细胞仪检测法)

(一)药物对肿瘤细胞的抑制效应的MTT法:

用培养基将肿瘤细胞调整至2 X108个/L,在96孔板中每孔加入100ul细胞悬液于37℃、5% CO2下培养过夜。

次日每孔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100mg/L作为试验组,设加完全培养基不加药物的阴性对照,并用功能明确的药物为阳性对照和0.5%的乙醇溶剂对照,每组均设4-6个复孔(平行孔)、37℃、5% CO2继续培养。

培养至12h、24h、48h、实验终止前4-6h加入10ulMTT(5g/L),培养4-6h后,阴性对照孔中已形成明显的蓝紫色颗粒结晶时加100ul/孔SDS-HCl终止反应,于37℃存放过夜。 用酶标仪在A570波长下测吸光度值,按下式计算抑制率

抑制率(%)=(1-试验组平均吸光度值/阴性对照组平均吸光度值) x 100%。

(二)荧光法:

选用上述最佳浓度作用于肿瘤细胞,培养细胞48h后,收货细胞用PBS洗2-3次后用0.4%多聚甲醛室温下固定30min。

弃去固定液,并用PBS洗2次后,用1%Triton X-100作用4min加入适量的0.5mg/L DAPI荧光染色60min,用PBS冲洗3次,取10ul滴片,干燥后于荧光显微镜下检测断裂的颗粒和片状荧光。

(三)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

1、DNA提取:

用大方瓶培养肿瘤细胞,每瓶10ml,细胞浓度为3 x 108个/ml,每隔药物浓度、作用时间均设2瓶,共分3个时间段,4个药物浓度。共培养26瓶细胞。

分别于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于37℃、5% CO2中分别培养12h、24h、48h,收货细胞,用PBS洗2-3次。

于-20℃将细胞冷却处理10min后将细胞收集至离心管中,加1ml细胞裂解液,再加蛋白酶K,轻轻振摇使悬液混匀,成黏糊状,50℃过夜。

冷却后加入等体积的饱和酚溶液,混合后10000r/min离心10min,吸出上层水相,移至另一离心管中,再加入等体积饱和酚溶液重复抽提一次,直到无蛋白为止。 吸上清加入氯仿/异戊醇(24:1)按上述方法再抽提一次。

吸取水相层加入1/10体积的3mol/L的醋酸钠溶液,混匀。

再加入2.5倍体积冷无水乙醇,混合置-20℃处理30min后,10000r/min离心10min,沉淀部分为提供的DNA,弃去无水乙醇后用70%乙醇漂洗2次,将离心管倒扣在吸水纸上,吸干乙醇。

加入200ulTE缓冲液融解DNA,再加入25ul的RNA酶,置37℃作用30min,置4℃冰箱保存。

2、琼脂糖凝胶电泳:

TBE缓冲液配制1.8%琼脂糖凝胶。在微波炉内煮沸至琼脂糖融解,待冷却至60℃时,加入溴化乙锭,使其终浓度为0.5mg/ml,混匀后灌胶。

待凝胶固定后放入含TBE电泳液的电泳槽内,使TBE电泳液盖过凝胶。

取10-15ul提取的各组DNA样品液与上样缓冲液按4:1比例混匀后点样。 60V电泳1h,用紫外透射仪观察梯形条带。

(四)透射电镜形态学观察法:

收集药物作用后最佳凋亡时期的凋亡肿瘤细胞,细胞总量大于10^6个,用PBS洗2遍后用3%戊二醛固定1h,PBS洗2次,再用1%锇酸固定1h,丙酮酸梯度脱水。

细胞用树脂包埋,并进行超薄切片,用醋酸钠-枸橼酸铅染色,透射电镜下观察凋亡的细胞形态,可见有染色质浓集,不均匀分布,考核周边形成有核膜包裹的断裂核碎片,呈新月形凋亡小体,并选择典型切片图像摄影。

(五)流式细胞仪检测法:

1、原理:

处于增殖周期中的细胞,根据其所处不同周期时相其DNA含量分布在2n-4n之间,发生凋亡的细胞内与核内DNA裂解成许多小片断,用细胞膜通透法可使小分子量的DNA片断穿过薄膜而丢失,仅剩下大分子量DNA片断,这些失去部分DNA的细胞可形成一个DNA含量小于2n的分布区,称“亚G1峰”,即AO峰(凋亡峰)。

2.特点:

经济简便,仅需单一染色。

可判断凋亡细胞发生于哪一周期。

可定量测定凋亡率,结果客观可信。

用同样本可同时进行“亚G1峰”测定及DNA凝胶电泳。

3、方法步骤:

收货不同剂量药物作用于各不同时期的肿瘤细胞,细胞总数应大于10^6个,用PBS洗2次,加入70%酒精固定,4℃存放。

染色前用PBS离心沉淀去除固定液,并用PBS洗1-2次,加入200ulRNA酶,37℃水浴30min。

每毫升细胞悬液中加入碘化丙锭(PI)染液100ul混匀,置4℃避光30min,用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周期分析,低于G1期DNA含量的细胞为凋亡细胞。测定“亚G1峰”值和细胞凋亡率。

除上述常用的方法外,还可采用

ELISA法。其凋亡的断裂核可与抗组蛋白抗体及抗DNA抗体混合物反应后形成双抗体“夹心”结构,再经酶显色也可判断。

末端转移的酶标记技术,利用核裂解碎片含有3/-OH的末端,在末端转移酶作用下加入已标记的核苷酸,在3/-OH末端上合成一段含标记的尾巴,再经酶显色或用荧光抗体显示出来。


相关内容

  • 肿瘤细胞凋亡交流2
  •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 1 光学显微镜和倒置显微镜 (1) 未染色细胞:凋亡细胞的体积变小.变形,细胞膜完整但出现发泡现象,细胞凋亡晚期可见凋亡小体. 贴壁细胞出现皱缩.变圆.脱落. (2) 染色细胞:常用姬姆萨染色.瑞氏染色等.凋亡细胞的染色质浓缩.边缘化,核膜裂解.染色质分割 成块状和凋亡小体 ...

  • 生物技术制药(论文))
  • 肿瘤细胞表面靶点研究进展 孙悦药学 2016774011 全球肿瘤发病率呈逐渐增高趋势,严重威胁人类生命.消化系统肿瘤,如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发病率在全球范围内也始终居高不下 .恶性肿瘤的常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化疗也称为药物治疗,在肿瘤治疗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治疗效 ...

  • 药物制剂毕业论文
  • 郑州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专 业 药 学 姓 名 准考证号 论文题目 海洋微生物抗癌活性物质研究 2012年09月20日 海洋微生物抗癌活性物质研究 摘要: 癌症已经成人类健康的最大杀手,为了了解当今世界抗癌工作的发展现状,在资料的查询过程中认识到海洋微生物的研究进入到一个比较快速的发展进程中,在海 ...

  • 关于抗癌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 福建警察学院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关于抗癌中草药有效成分的研究 学 学 系 专 指导教生姓名 : 钟 标 平 号 : 1130217962 部 : 法 律 系 业 : 法 学 师 : 摘 要:癌症已成为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人类第二类杀手,目前抗癌常用化疗与放疗的方法可造成对人体不利的严重毒副反应.从 ...

  • 实验动物的胚胎工程
  • 第七届中南地区实验动物科技交流会论文汇编实验动物E63TsundaY.SonmaT.SugieT.Frogenstorageofrabbitsandhamsterembryosin:ZellmarkerH,ets,Frozen ofLaboratoryAnimals.NewYork:GustaveF ...

  • 关于钙拮抗剂
  • 毕业设计(论文) 学 生 姓 名: 专 业: 系 部: 陆佳培 学 号: 0703021214 生物技术及应用 园林园艺系 设计(论文)题目: 指 导 教 师 : 2010年 6月 6日 刘 萍 摘要 钙拮抗剂,也叫钙通道阻滞剂,主要通过阻断心肌和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抑制细胞外钙离子内流 ...

  • 常用细胞凋亡检测方法(图)
  • 常用细胞凋亡检测方法(图)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 1.光学显微镜和倒置显微镜 ① 未染色细胞:凋亡细胞的体积变小.变形,细胞膜完整但出现发泡现象,细胞凋亡晚期可见凋亡小体.贴壁细胞出现皱缩.变圆.脱落. ② 染色细胞:常用姬姆萨染色.瑞氏染色等.凋亡细胞的染色质浓缩.边缘化,核膜裂解.染色质分割 ...

  • 病毒学复习资料2013
  • 2013年病毒学期末考试题型 一.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 二.填空题(每空 0.5 分,共 25 分)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7 分,共 35 分) 病毒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2. 3. 4. ...

  • 2013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 医学检验 免疫系统疾病实验室诊断 风湿免疫病概述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 1.下列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是( C). 2.风湿病中脊柱关节病不包括(D ) 3.关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表现,说法错误的是(C ) 4.血清阴性的脊柱关节炎是指血中未检测出(C ) 5.慢性活动性肝炎属(C ) 6.类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