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市棉铃虫发生规律及防治对策

摘要 阐述了阜阳市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为该市防治棉铃虫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棉铃虫;发生规律;防治对策;安徽阜阳

中图分类号 s435.6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165-01

棉花生产在阜阳市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阜阳市国土面积775 km2,可耕地面积57.4万hm2。历史上阜阳棉花种植面积较大,曾经达到6.67万hm2。据不完全统计,危害棉花生长的病虫害有300余种,在我国危害棉花的害虫有300多种,而棉铃虫的危害又是最重虫害,受到棉铃虫侵害的棉花轻者会导致产量大幅下降,甚者将造成绝收。2015年阜阳市棉花面积仅8 500 hm2,比2014年减少了3 200 hm2,产量达1.05 t ,比2014年下降了33.4%。阜阳市棉区发生的棉铃虫害,对棉花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对于棉花种植的中后期来说,保蕾、保花、保铃是病虫害防治的重点,除了充分利用天敌进行防控之外,还应当注意关注病虫害的发展动态,尤其是棉铃虫的发生趋势,同时也是棉铃虫发生和防治关键时期。为有效控制危害,保障棉花生产安全,突出做好棉铃虫的防控工作。

1 发生规律

棉铃虫属于一种鳞翅目夜蛾科昆虫,多发于棉花的蕾铃期,发病范围广泛,遍布世界各地棉花产区以及蔬菜种植区。一旦发病,危害十分严重,重灾年份通常可带来50%以上的减产,甚者造成绝收。据统计,自1991年以来,每年由棉铃虫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棉铃虫的幼虫通过食含嫩叶方式对棉花造成侵害,造成棉花叶片穿孔或缺棵,致使叶片变黄、出现烂铃,通常情况下,一个棉铃虫幼虫能够侵害十几个蕾铃。以黄淮棉区为例,每年棉铃虫将发生4~5代,以蛹的形式过冬,待翌年4月中下旬时成虫,但第1代幼虫并不会给棉花带来危害,而是生活在豌豆、小麦地里。待到6月上中旬时,第2代幼虫开始发生,此时棉花处于纤维盛期,棉铃虫的卵主要分布在嫩叶正面以及嫩头处,该阶段已经对棉花带来一定危害。到了7月中下旬时,进入2代成虫的盛发期,将大量虫卵产于棉花的顶心、边心的嫩叶以及嫩蕾的苞叶上面。3代发生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之间,该阶段大量的幼虫钻入棉铃,对棉花产生的危害最大。由于棉铃虫的越冬代与花不整齐,再加上成虫产卵周期长,非常容易造成第2、3代成虫交叉发生,加重了病害影响程度,同时也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棉铃虫的第4、5代通常不会对棉花造成危害,多会影响蔬菜、玉米等作物。根据历年数据显示,太和县通常情况下会发生4代棉铃虫,5代极少发生。

棉铃虫成虫通常夜间活动,具备较强的趋光性,对半萎蔫的杨树枝具有较强的趋向性,且交尾产卵亦在夜间进行。其幼虫共分为6龄,不同龄期的幼虫危害习性也各有差异,准确地掌握棉铃虫成虫的生活习性将有利于病害的预测与预防。刚从卵壳中出来的小幼虫主要以叶面取食,等到第4天时便转为以取食花蕾为主。总体来说,3~4龄幼虫对棉花的蕾与花影响较大,而5~6龄幼虫则更多的为害蕾铃、大蕾以及花朵,如需用药防治,应当在2龄前施药,此时虫体幼小、抵抗力差,且暴露在外,易于毒杀。除了采用化学防治外,建议配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进行综合治理。

2 防治对策

2.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指通过诱杀方式防治虫害,主要包括诱虫与杀虫2个环节。对于大面积种植棉花的情况下,利用成虫的趋光性,采用高压宫灯进行诱杀的方式最为高效。此外,根据棉铃虫对半萎蔫杨树具有较强趋向性的特点,采用杨树把进行棉铃虫诱杀也十分经济有效的,可以在各代成虫的初期,将长度约为70 cm 的半萎蔫的杨树枝,每10根扎成一把,在傍晚时分棉花地中放置75把/hm2,待第2天清早时候,收集藏在杨树把上的棉铃虫,检查卵的发育情况,区分雌雄,清点数目,这样不仅可以较为准确预测虫害情况,还可以直接消灭成虫。此外,还可以通过种植少量的玉米用来引诱雌蛾在其上产卵,适时喷药集中杀死幼虫,同时

可以结合田间管理,摘除着卵较多的嫩叶嫩头,并集中销毁[1]。

2.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通过天敌等实现对棉铃虫的防治,棉铃虫的天敌较多,可以较好地抑制虫害恶化,天敌又可细分为寄生卵(如玉米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寄生幼虫(如螟蛉绒茧蜂、齿唇姬蜂)、捕食性天敌(草蛉、胡蜂、瓢虫、乌雀、蜘蛛)以及细菌、真菌、病毒等[2]。

2.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采用化学杀虫剂来实现棉铃虫的防治,通常在棉铃虫卵孵化盛期到2龄盛期之间进行。可选的杀虫剂种类繁多,可以因地制宜,建议选用以下杀虫剂:使用10.8%凯撒乳油150~225 ml/hm2对水450~600 kg/hm2喷雾,或用40%水胺硫磷乳油900~1 800对水450~600 kg/hm2喷雾,其他如40%丙高氯乳油、35%赛丹乳油或者44%多虫清乳油等,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用药[3]。

2.4 注意事项

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杀虫剂容易引起抗性问题,应当适时选用不同品种轮换使用。并且要注意在2代棉铃虫防治过程中要将药物喷施到嫩尖嫩叶上,然而在防治3代棉铃虫时,则要喷到边芯上。施药时要采用二次稀释方法配药,喷药应均匀周到,不漏喷,单位面积喷药液应适量[4-5]。

3 结语

解决棉铃虫危害的最好办法是选用转基因抗虫品种。转基因技术给农作物育种带来了一条全新的途径,通过将具有特殊价值的基因引入到植物体当中,进而增强其对病虫的抵抗性,同时提高产量与品质。近十几年来,我国在转基因技术方面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第2个拥有作物抗虫转基因整套技术的国家,尤其是在棉花生产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截至2010年,我国已审定通过200多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全国推广种植面积超过2 100万hm2,实现超过440亿元的新增产值,并实现农民增收250亿元,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棉花主产省所种植的棉花抗虫率已高达95%。转基因技术的使用不仅增收了产量,增加了收入,同时还减少了70%~80%的农药使用,减少了农药中毒事故,进而有力保障了农田生态环境。转基因抗虫棉有力地促进了新型棉花种子产业的形成壮大,提升了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水平。

摘要 阐述了阜阳市棉铃虫的发生规律,并提出了防治对策,以期为该市防治棉铃虫提供参考。

关键词 棉铃虫;发生规律;防治对策;安徽阜阳

中图分类号 s435.62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1-0165-01

棉花生产在阜阳市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阜阳市国土面积775 km2,可耕地面积57.4万hm2。历史上阜阳棉花种植面积较大,曾经达到6.67万hm2。据不完全统计,危害棉花生长的病虫害有300余种,在我国危害棉花的害虫有300多种,而棉铃虫的危害又是最重虫害,受到棉铃虫侵害的棉花轻者会导致产量大幅下降,甚者将造成绝收。2015年阜阳市棉花面积仅8 500 hm2,比2014年减少了3 200 hm2,产量达1.05 t ,比2014年下降了33.4%。阜阳市棉区发生的棉铃虫害,对棉花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对于棉花种植的中后期来说,保蕾、保花、保铃是病虫害防治的重点,除了充分利用天敌进行防控之外,还应当注意关注病虫害的发展动态,尤其是棉铃虫的发生趋势,同时也是棉铃虫发生和防治关键时期。为有效控制危害,保障棉花生产安全,突出做好棉铃虫的防控工作。

1 发生规律

棉铃虫属于一种鳞翅目夜蛾科昆虫,多发于棉花的蕾铃期,发病范围广泛,遍布世界各地棉花产区以及蔬菜种植区。一旦发病,危害十分严重,重灾年份通常可带来50%以上的减产,甚者造成绝收。据统计,自1991年以来,每年由棉铃虫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棉铃虫的幼虫通过食含嫩叶方式对棉花造成侵害,造成棉花叶片穿孔或缺棵,致使叶片变黄、出现烂铃,通常情况下,一个棉铃虫幼虫能够侵害十几个蕾铃。以黄淮棉区为例,每年棉铃虫将发生4~5代,以蛹的形式过冬,待翌年4月中下旬时成虫,但第1代幼虫并不会给棉花带来危害,而是生活在豌豆、小麦地里。待到6月上中旬时,第2代幼虫开始发生,此时棉花处于纤维盛期,棉铃虫的卵主要分布在嫩叶正面以及嫩头处,该阶段已经对棉花带来一定危害。到了7月中下旬时,进入2代成虫的盛发期,将大量虫卵产于棉花的顶心、边心的嫩叶以及嫩蕾的苞叶上面。3代发生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中旬之间,该阶段大量的幼虫钻入棉铃,对棉花产生的危害最大。由于棉铃虫的越冬代与花不整齐,再加上成虫产卵周期长,非常容易造成第2、3代成虫交叉发生,加重了病害影响程度,同时也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巨大困难。棉铃虫的第4、5代通常不会对棉花造成危害,多会影响蔬菜、玉米等作物。根据历年数据显示,太和县通常情况下会发生4代棉铃虫,5代极少发生。

棉铃虫成虫通常夜间活动,具备较强的趋光性,对半萎蔫的杨树枝具有较强的趋向性,且交尾产卵亦在夜间进行。其幼虫共分为6龄,不同龄期的幼虫危害习性也各有差异,准确地掌握棉铃虫成虫的生活习性将有利于病害的预测与预防。刚从卵壳中出来的小幼虫主要以叶面取食,等到第4天时便转为以取食花蕾为主。总体来说,3~4龄幼虫对棉花的蕾与花影响较大,而5~6龄幼虫则更多的为害蕾铃、大蕾以及花朵,如需用药防治,应当在2龄前施药,此时虫体幼小、抵抗力差,且暴露在外,易于毒杀。除了采用化学防治外,建议配合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进行综合治理。

2 防治对策

2.1 农业防治

农业防治是指通过诱杀方式防治虫害,主要包括诱虫与杀虫2个环节。对于大面积种植棉花的情况下,利用成虫的趋光性,采用高压宫灯进行诱杀的方式最为高效。此外,根据棉铃虫对半萎蔫杨树具有较强趋向性的特点,采用杨树把进行棉铃虫诱杀也十分经济有效的,可以在各代成虫的初期,将长度约为70 cm 的半萎蔫的杨树枝,每10根扎成一把,在傍晚时分棉花地中放置75把/hm2,待第2天清早时候,收集藏在杨树把上的棉铃虫,检查卵的发育情况,区分雌雄,清点数目,这样不仅可以较为准确预测虫害情况,还可以直接消灭成虫。此外,还可以通过种植少量的玉米用来引诱雌蛾在其上产卵,适时喷药集中杀死幼虫,同时

可以结合田间管理,摘除着卵较多的嫩叶嫩头,并集中销毁[1]。

2.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通过天敌等实现对棉铃虫的防治,棉铃虫的天敌较多,可以较好地抑制虫害恶化,天敌又可细分为寄生卵(如玉米螟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寄生幼虫(如螟蛉绒茧蜂、齿唇姬蜂)、捕食性天敌(草蛉、胡蜂、瓢虫、乌雀、蜘蛛)以及细菌、真菌、病毒等[2]。

2.3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采用化学杀虫剂来实现棉铃虫的防治,通常在棉铃虫卵孵化盛期到2龄盛期之间进行。可选的杀虫剂种类繁多,可以因地制宜,建议选用以下杀虫剂:使用10.8%凯撒乳油150~225 ml/hm2对水450~600 kg/hm2喷雾,或用40%水胺硫磷乳油900~1 800对水450~600 kg/hm2喷雾,其他如40%丙高氯乳油、35%赛丹乳油或者44%多虫清乳油等,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用药[3]。

2.4 注意事项

长期使用单一品种的杀虫剂容易引起抗性问题,应当适时选用不同品种轮换使用。并且要注意在2代棉铃虫防治过程中要将药物喷施到嫩尖嫩叶上,然而在防治3代棉铃虫时,则要喷到边芯上。施药时要采用二次稀释方法配药,喷药应均匀周到,不漏喷,单位面积喷药液应适量[4-5]。

3 结语

解决棉铃虫危害的最好办法是选用转基因抗虫品种。转基因技术给农作物育种带来了一条全新的途径,通过将具有特殊价值的基因引入到植物体当中,进而增强其对病虫的抵抗性,同时提高产量与品质。近十几年来,我国在转基因技术方面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现已成为继美国之后第2个拥有作物抗虫转基因整套技术的国家,尤其是在棉花生产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截至2010年,我国已审定通过200多个转基因抗虫棉品种,全国推广种植面积超过2 100万hm2,实现超过440亿元的新增产值,并实现农民增收250亿元,河北、山东、河南、安徽等棉花主产省所种植的棉花抗虫率已高达95%。转基因技术的使用不仅增收了产量,增加了收入,同时还减少了70%~80%的农药使用,减少了农药中毒事故,进而有力保障了农田生态环境。转基因抗虫棉有力地促进了新型棉花种子产业的形成壮大,提升了我国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水平。


相关内容

  • 蓬勃兴起的中国植保
  • (主持人)你好,是什么使千年的飞蝗不再疯狂地肆虐农田,是什么让小麦条锈病的肆意传播得到遏制?是什么挽回了每年因病虫灾害损失的千亿斤粮食?这就是深刻影响中国农业60年进程的又一重大科技成果--中国植物保护体系建设.越来越完善的生物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和综合防控技术,不仅为我国粮食安全筑就了一道强有力的屏障 ...

  • 第六章 生物灾害
  • 第六章 生物灾害 [本章内容介绍]:首先从生物灾害的定义.特点.主要成因.类型划分.防治对策等方面,对生物灾害进行总体介绍:然后重点从生物灾害发生区域的土地类型角度出发,对林业.农业.草业.水产业等生物灾害进行详细专题介绍. 第一节 生物灾害概述 生物的特征在于有生命,地球由于充满生命而气象万千.生 ...

  • 农业植物检疫面临的形势和对策
  • 2012年第2期 CHINAPLANTPROTECTION2012,Vol.32.No. 2 """# """# 植物检疫 农业植物检疫面临的形势和对策 王福祥,冯晓东,刘 1 1 摘要:主要阐述了我国"十二五"期间农业 ...

  •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 2008年 第1期 辽宁林业科技 JournalofLiaoningForestryScience&Technology 2008№1 分子生物学技术在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赵瑞兴 植物保护站,辽宁沈阳 110034) 1,2 ① ,丛 斌,13 (1.沈阳农业大学,辽宁沈阳 110161;2 ...

  • 04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
  • No.4 课题:1.4农作物病虫害防治 课型:新授 执笔人:赵翠英 审核人:王中华 验收负责人:王长青 学习目标:1. 了解常见农作物病虫害有哪些.2. 掌握病虫害防治技术知识. 教学重点:掌握常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知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农作物的病虫害常使作物减产,危害严重的还会造成绝产. ...

  • 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对策思考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农业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对策思考 作者:柴文玉 胡秉安 来源:<农业与技术>2016年第02期 摘 要:在分析酒泉市近年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应用中取得的成效和发展绿色防控技术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化集成绿防技术,加 ...

  • 2011化工学会"双酰胺类杀虫剂的应用及抗药性状况"
  • 双酰胺类杀虫剂的应用 及抗药性状况 全国农技中心李永平2011.12.07 提纲 一.应用状况二.抗药性状况三.主要问题四.对策建议 更多资料:http://www.pesticide.blog.sohu.com/ 一.应用状况 应用历史 氟虫双酰胺自2008年登记在蔬菜上. 氯虫苯甲酰胺2008年 ...

  • 昆虫性外激素与害虫防治
  • 2002年(第27卷) 第2期#5# 昆虫性外激素与害虫防治 刘 流 郭红英 效地防治害虫. 关键词 昆虫 性外激素 害虫防治 (甘肃省天水师范学院化学化工研究所 741000) (甘肃省天水市秦城区教研室生化组 741000) 摘 要 昆虫性外激素是昆虫间吸引异性进行交尾.繁殖后代的重要化学物质, ...

  • 玉米病虫害的发生
  • 玉米病虫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措施 2009年制种面积为334万亩,制种产量为11.2亿公斤,有效库存为4.5亿公斤:2010年可供种量为15.7亿公斤,预计种植面积 为4.55亿亩,需种量为10.5亿公斤,余种量为5.2亿公斤. 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四川.甘肃.新疆等地 都受气候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