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与医学发展

重建人文精神,促进医学健康发展

摘要: 历史上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传统的一门科学,然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医学技术提供服务的同时,却对医学的非人性化趋势提出越来越多的批评。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换,医学需要人文关怀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两者既不可或缺也不能相互替代,而需要保持一种平衡和必要的张力。 关键词: 医学;人文精神;重建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 近年来医学发展十分迅速, 如基因工程、器官移植、克隆技术等医学高科技产物令人目不暇接。但是, 人们在享受这些高科技成果的同时, 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些产物所附带的一系列道德、伦理、法律以及经济问题。医学再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生理原因已不再是影响健康的唯一因素, 人类遭受到的环境疾病、社会疾病、心理疾病越来越多。在新的形势下, 医学教育必须在重视医学技术学习的同时, 重视医学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医学人文精神虽然失落已久, 但它的回归和重建也将成为必然。

人文精神是人类为争取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自由, 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 不断追求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文化精神。医学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命神圣性、生命质量、生命价值和人类未来的健康与幸福的关注, 是对人类身心健康与自然、社会和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关注。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关爱生命。医学人文精神的价值存在于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临床实践中。翻开中国医学典籍, 我们不难发现, 强调医患和谐、医者仁心的思想贯穿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中医学认为, “医乃仁术”,“医者意也, 医者艺也 ”。“仁” 与“意” 相对应, “术 ”与“艺” 相对应,意在强调作为良医, 不仅医术精湛, 而且必须医德高尚。仁爱、救人的思想不仅是中国古代医学崇尚的精髓, 也是西方古代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西方“医学之父” 希波克拉底提出: 医师的唯一目的是为病家谋幸福。历史表明, 不同时期的医学都将救死扶伤、仁爱救人的医学人文精神渗透到诊断、检查、治疗、护理等临床实践的各个环节之中。

然而, 随着20 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人们在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欲望的同时, 却淡化了医学中的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 压抑了丰富多彩的内心情感, 丧失了人类主体性意识, 出现了医学人文精神的失落。

1.医学人文精神的失落原因

1.1 唯科学主义盛行

从文艺复兴以来, 随着科学力量的日益彰显, 科学被人类推上宝座顶礼膜拜。唯科学主义认为:宇宙万物的所有方面都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来认识和解释, 科学是万能的, 是凌驾于一切之上的, 科学本身就是目的, 就是一切。在以唯科学主义为指导的生物医学模式之下, 人主要是作为生物意义上的人得到强调, 医学关注的是个体生命的保存和躯体的健康, 关注的是人的生理价值。至于人的心理需要、社会需要则无足轻重, 对人的关怀照料被淡化和忽视。

1.2 对医疗器械的过分依赖与医患关系的恶化

在西方医学传入之前, 中国传统的医患关系是以医患双方直接接触与交流为特点的, 医师为病人诊治疾病全凭感官的望、闻、问、切, 那时的医患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是人与人之间思想的交流和情感的表达。如今, 随着电子技术、光学纤维、超声、激光等先进仪器和设备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使得医师只关心化验指标、图像、仪器检测的数据, 人成为在各种医疗器械下被肢解的不完整的人。医师只关心“疾病”, 不关心病人, 脱离病人去看“疾病”;而缺少对病人人格的尊重、人性的关注。

受对医疗器械的过分依赖以及当今社会拜金主义等思潮的影响, 医师和病人之间缺乏彼此之间的信任, 病人“ 看病难”、“看病贵”,医务人员沟通意识不强, 态度不积极, 医患沟通不够, 医疗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的缺失所引起的医患关系紧张, 从而导致医疗纠纷增加, 成为现今社会较为突出的问题。

1.3 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失

在唯科学主义当道的今天, 医学教育的偏颇, 是促使医学人文精神丧失的重要因素。我国医科院校的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就被分在理科班, 由于应试教育影响, 理科学生自然重视数理化, 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 导致医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先天不足。考上医学院校后, 学生们局限于繁重的医学专业技术知识和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 将人文社会科学抛在脑后。当前医学院校学生, 很少接触有关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和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医科院校学生这种一心只读医学书, 两耳不闻“窗外事”,重专业知识技术, 轻人道温情的现象, 造成了医科学生人文素质的后天营养不良。

面对医学人文精神的失落,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提高医师和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医师和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教育思想, 在我国医学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并成为进一步深化医学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医学高校教育改革呼唤着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和重建。

2.医学人文精神的重建与回归途径

2.1 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人道主义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光大。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家思想, 倡导的“仁爱”思想, 提出的“仁者爱人”观点。孔子说: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以及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都体现了“仁爱 ”的思想。荀子认为“人之所欲, 生甚矣;人之所恶, 死甚矣。” 这些思想, 都体现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唐代药王孙思邈则更进一步强调: “人命至贵, 贵千金, 方济之, 逾于此 ”, 并且将自己的医著都冠以“千金” 两字。人既为万物之尊、宇宙之主, 要求尊重人的生命就成为必然。可见, 我国传统文化充分肯定人的生命神圣性, 重人的生存权利。因此, 无论是在医疗机构还是在医学院校, 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对于弘扬医学人文精神, 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2 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修养, 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医院应采取讲座、学习、培训和交流等多种形式, 从医德意识、医德信念、医德规范、医德行为等方面增强医务人员的同情心和耐心, 并设身处地考虑病人的心理及感受, 真切地关心、尊重和理解病人, 让医院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和人文关怀。同时, 医院尤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在社会心理学和伦理学等方面的教育, 并注重培养他们的沟通意识, 提高其沟通技巧, 从而建立新的、体现医学人文精神的、和谐的医患关系。

2.3 构建合理的医学教育体系, 加强人文精神培养

医学院作为培养医务人员的专门学校, 在重建医学人文精神的过程中, 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医学人才的人文素质教育, 丰富医科大学生的人文底蕴, 是新时期培养合格医科大学生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要求。高等医学教育应以培养具有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人才为目的, 使新时期医学人才的知识结构, 不仅要具有自然科学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医学知识、技术, 同时也要有人文精神作为坚强支撑。

医学发展到21世纪已不再只是一门复杂的科学技术体系,同时它也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社会服务体系。医学研究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不仅意味着对病人个体的关照,而且还蕴意着群体的关照:确保每个公民都能分享医学技术的成就。尽管在为所有公民提供医疗服务上是有限的,但它体现了对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公平原则追求和起码的社会良知,确保医学技术着造福全人类的道路前进。因此,提倡医学的人文精神关怀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主旋律,它不仅是对医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整个卫生保健服务的期望。

参考文献

1. 张大庆. 论医学的人文精神[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4) .

2. 刘虹, 张宗明. 关于医学人文精神的追问[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6, (02) .

3. 马静松, 孙福川. 医学人文精神:失落探源与回归求解[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 (01) .

4. 叶萍, 白延辉. 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重建[J].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9,(02)

5. 王忠彦, 安娜. 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重建[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04)

重建人文精神,促进医学健康发展

摘要: 历史上医学是最具人文精神传统的一门科学,然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在享受医学技术提供服务的同时,却对医学的非人性化趋势提出越来越多的批评。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和医学模式的转换,医学需要人文关怀的呼声也越来越强烈。医学技术与人文关怀两者既不可或缺也不能相互替代,而需要保持一种平衡和必要的张力。 关键词: 医学;人文精神;重建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和社会的快速进步, 近年来医学发展十分迅速, 如基因工程、器官移植、克隆技术等医学高科技产物令人目不暇接。但是, 人们在享受这些高科技成果的同时, 也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些产物所附带的一系列道德、伦理、法律以及经济问题。医学再也不是一个单纯的技术问题,生理原因已不再是影响健康的唯一因素, 人类遭受到的环境疾病、社会疾病、心理疾病越来越多。在新的形势下, 医学教育必须在重视医学技术学习的同时, 重视医学人文精神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医学人文精神虽然失落已久, 但它的回归和重建也将成为必然。

人文精神是人类为争取自身的生存、发展和自由, 以真善美的价值理想为核心, 不断追求自身解放的一种自觉的文化精神。医学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命神圣性、生命质量、生命价值和人类未来的健康与幸福的关注, 是对人类身心健康与自然、社会和人之间的和谐互动和可持续性发展的关注。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就是关爱生命。医学人文精神的价值存在于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临床实践中。翻开中国医学典籍, 我们不难发现, 强调医患和谐、医者仁心的思想贯穿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中医学认为, “医乃仁术”,“医者意也, 医者艺也 ”。“仁” 与“意” 相对应, “术 ”与“艺” 相对应,意在强调作为良医, 不仅医术精湛, 而且必须医德高尚。仁爱、救人的思想不仅是中国古代医学崇尚的精髓, 也是西方古代医学人文精神的核心。西方“医学之父” 希波克拉底提出: 医师的唯一目的是为病家谋幸福。历史表明, 不同时期的医学都将救死扶伤、仁爱救人的医学人文精神渗透到诊断、检查、治疗、护理等临床实践的各个环节之中。

然而, 随着20 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人们在满足不断增长的物质欲望的同时, 却淡化了医学中的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 压抑了丰富多彩的内心情感, 丧失了人类主体性意识, 出现了医学人文精神的失落。

1.医学人文精神的失落原因

1.1 唯科学主义盛行

从文艺复兴以来, 随着科学力量的日益彰显, 科学被人类推上宝座顶礼膜拜。唯科学主义认为:宇宙万物的所有方面都可以通过科学方法来认识和解释, 科学是万能的, 是凌驾于一切之上的, 科学本身就是目的, 就是一切。在以唯科学主义为指导的生物医学模式之下, 人主要是作为生物意义上的人得到强调, 医学关注的是个体生命的保存和躯体的健康, 关注的是人的生理价值。至于人的心理需要、社会需要则无足轻重, 对人的关怀照料被淡化和忽视。

1.2 对医疗器械的过分依赖与医患关系的恶化

在西方医学传入之前, 中国传统的医患关系是以医患双方直接接触与交流为特点的, 医师为病人诊治疾病全凭感官的望、闻、问、切, 那时的医患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是人与人之间思想的交流和情感的表达。如今, 随着电子技术、光学纤维、超声、激光等先进仪器和设备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 使得医师只关心化验指标、图像、仪器检测的数据, 人成为在各种医疗器械下被肢解的不完整的人。医师只关心“疾病”, 不关心病人, 脱离病人去看“疾病”;而缺少对病人人格的尊重、人性的关注。

受对医疗器械的过分依赖以及当今社会拜金主义等思潮的影响, 医师和病人之间缺乏彼此之间的信任, 病人“ 看病难”、“看病贵”,医务人员沟通意识不强, 态度不积极, 医患沟通不够, 医疗过程中缺少人文关怀。人文关怀与人文精神的缺失所引起的医患关系紧张, 从而导致医疗纠纷增加, 成为现今社会较为突出的问题。

1.3 医学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失

在唯科学主义当道的今天, 医学教育的偏颇, 是促使医学人文精神丧失的重要因素。我国医科院校的学生在进入高中阶段就被分在理科班, 由于应试教育影响, 理科学生自然重视数理化, 忽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学习, 导致医科院校学生人文素质先天不足。考上医学院校后, 学生们局限于繁重的医学专业技术知识和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 将人文社会科学抛在脑后。当前医学院校学生, 很少接触有关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和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医科院校学生这种一心只读医学书, 两耳不闻“窗外事”,重专业知识技术, 轻人道温情的现象, 造成了医科学生人文素质的后天营养不良。

面对医学人文精神的失落,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 提高医师和医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医师和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教育思想, 在我国医学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并成为进一步深化医学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医学高校教育改革呼唤着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和重建。

2.医学人文精神的重建与回归途径

2.1 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传统文化中的许多人道主义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光大。作为中国文化主干的儒家思想, 倡导的“仁爱”思想, 提出的“仁者爱人”观点。孔子说: “夫仁者,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以及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都体现了“仁爱 ”的思想。荀子认为“人之所欲, 生甚矣;人之所恶, 死甚矣。” 这些思想, 都体现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和爱护。唐代药王孙思邈则更进一步强调: “人命至贵, 贵千金, 方济之, 逾于此 ”, 并且将自己的医著都冠以“千金” 两字。人既为万物之尊、宇宙之主, 要求尊重人的生命就成为必然。可见, 我国传统文化充分肯定人的生命神圣性, 重人的生存权利。因此, 无论是在医疗机构还是在医学院校, 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对于弘扬医学人文精神, 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2.2 加强医务人员的医德修养, 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

医院应采取讲座、学习、培训和交流等多种形式, 从医德意识、医德信念、医德规范、医德行为等方面增强医务人员的同情心和耐心, 并设身处地考虑病人的心理及感受, 真切地关心、尊重和理解病人, 让医院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和人文关怀。同时, 医院尤应加强对医务人员在社会心理学和伦理学等方面的教育, 并注重培养他们的沟通意识, 提高其沟通技巧, 从而建立新的、体现医学人文精神的、和谐的医患关系。

2.3 构建合理的医学教育体系, 加强人文精神培养

医学院作为培养医务人员的专门学校, 在重建医学人文精神的过程中, 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加强对医学人才的人文素质教育, 丰富医科大学生的人文底蕴, 是新时期培养合格医科大学生的重要手段和必然要求。高等医学教育应以培养具有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人才为目的, 使新时期医学人才的知识结构, 不仅要具有自然科学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医学知识、技术, 同时也要有人文精神作为坚强支撑。

医学发展到21世纪已不再只是一门复杂的科学技术体系,同时它也成为了一个庞大的社会服务体系。医学研究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不仅意味着对病人个体的关照,而且还蕴意着群体的关照:确保每个公民都能分享医学技术的成就。尽管在为所有公民提供医疗服务上是有限的,但它体现了对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公平原则追求和起码的社会良知,确保医学技术着造福全人类的道路前进。因此,提倡医学的人文精神关怀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主旋律,它不仅是对医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整个卫生保健服务的期望。

参考文献

1. 张大庆. 论医学的人文精神[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04) .

2. 刘虹, 张宗明. 关于医学人文精神的追问[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2006, (02) .

3. 马静松, 孙福川. 医学人文精神:失落探源与回归求解[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9, (01) .

4. 叶萍, 白延辉. 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重建[J]. 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2009,(02)

5. 王忠彦, 安娜. 医学人文精神的回归与重建[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08,(04)


相关内容

  • 重视医学人文精神促医患关系和谐
  • ValueEngineering'289・ 重视医学人文精神促医患关系和谐 EmphasisonMedicalHumanismtoPromotetheHarmonyPhysician-patientRelationship .丁维瑜D矾GWei-yu (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无锡214002) (11 ...

  • 人文医学精神与医师职业责任
  • 第22卷第2期 2009年4月 中国医学伦理学 ChineseMedicalEthics Vol.22No.2Apr.2009 ・专家论坛・ 人文医学精神与医师职业责任 殷大奎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北京 100044;,北京) [摘要],,所以它是医学的灵魂.从医学模式.医学实践.医疗市场.高新 ...

  • 医学哲学论文生活与哲学论文
  • ZheXueYanJiu☆哲学研究☆ 关于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整合的哲学反思 刘俊荣 (广州医学院,广州510182) 摘要: 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是医学知识的两种不同属性而不应作为两种独立的知识形式,二者共存于医学统一体之中.医学整合的关键在精神理念的整合,而不在于知识层面的融通.在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 ...

  • 探究如何把医学人文精神融入临床医学教育工作中
  •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与此同时,医学科学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临床医学作为医学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在新形势下急需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由于当今的医学模式正在向生物――心理――社会综合医学方面转化,这就要求在今后 ...

  • 医学教育中的人文回归
  • 日期:2010-12-04 作者:王卫平 来源:文汇报 现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医生应具备哲学家的全部最好品质:无私.谦虚.高尚.冷静的判断.必要的知识和不迷信.我国的传统医学将医术称为仁术,晋代的<论医>中便有"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然而,我国目前的医学 ...

  • 医学院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与人文精神的传承
  • 医学信息2010年06月第23卷第6期Medical Information. Jun. 2010. Vol. 23. No.6 医学信息学 医学院校图书馆个性化服务与人文精神的传承 丘 琦, 刘 萍 (四川成都医学院图书馆,四川成都610083) 摘要:人文精神和个性化服务的结合是当代高校图书馆的 ...

  • 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意义及对策探讨
  • 2010年2月总第25卷社科纵横 SOCIAL SCIENCES REVIEW 新理论版 医学院校医学人文教育的意义及对策探讨 张亚斌 石凯 黄义玲谢莎丽 (第三军医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重庆400038) [内容摘要]本文介绍了加强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对医学人文素质教育淡化的原因并就医学人文素质培养的途 ...

  • 浅议医学院校实习生人文关怀的重要性
  • [摘要]临床实习是医学生向临床执业医师过渡的重要阶段,在实习生管理中实施人文关怀,是影响其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的重要因素.加强对实习生的人文关怀,既是高校坚持马克思主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也是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医学院 ...

  • 人文精神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渗透
  • 人文精神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渗透 赖妙玲 (厦门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福建 厦门 361008) [摘要]结合教学体会,论述人文素质教育在护理专业课中的意义,以及在护理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的方法. [关键词] 人文精神:素质教育:教学:渗透 护理学本身是关于人的科学,必须具有很强的人文精神,护理人文精神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