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院士"为何沦落为"真流氓"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准院士”为何沦落为“真流氓”

备受关注的“打假斗士”方舟子遇袭案告破,某大学教授肖传国等人被抓获。据悉,肖传国认为方舟子学术“打假”使他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遂雇凶伤人。

此案将中国学术界的一些弊端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学者的道德底线沦陷。肖传国将自己的“院士梦”破碎归咎于方舟子的“污蔑”,并在方舟子被打后一再声称自己被诬陷,怀疑方舟子“报假案”炒作自己。一个“准院士”,面对学术质疑且申报“院士”不成,不是躬身自省,而是雇凶伤人,斯文之扫地,学者道德操守之沦丧可见一斑。

本来,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学术争鸣再正常不过,但时下很多学术争端,都有“君子动口又动手”的趋势一一周老虎事件中,为一张照片真假,专家有人头担保之论;安阳曹操墓事件中,为一座坟墓真假,学者有“自我了断”之说。学术之争成了意气之争和争强斗狠,道德伦理安在?

其次是学术的功利化。方舟子遇袭一事,与其说受伤的是方舟子,不如说“受伤”的是学术。本来,学术研究最需要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有一分成果说一分话,但结果呢?“成果”漫天飞舞,“成就”遍地皆是。但经方舟子这样秉持科学精神的人士一查,很多所谓的“成果”、“成就”,要么是泡沫化的自吹自擂,要么是瞒天过海的造假。这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就是学术浮躁和名利化的典型表现。

再者是学术机制的扭曲。此前的肖传国,已经集教授、博导、主任医师、973首席科学家等头衔于一身,头顶光环闪耀,但为何仍对“院士”头衔如此“孜孜以求”, 以至于因方舟子质疑落选而勃然大怒、丧失理智?为何他不是通过完善“肖氏反射弧”理论来消除质疑,而是企图再添一个“院士”头衔来获取“江湖地位”?这是一个靠“头衔”发号施令还是靠学术成果说话的学术界?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是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不如说是重“头衔”轻成果的学术体制将肖传国推向了悬崖。

再者,假如没有方舟子的质疑,肖传国就极有可能当选。果真如此,我们的学术监管体系是不是形同虚设,以至于需要方舟子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中国科学院院士可谓国内科学界的“金字塔尖”,如果肖传国这样的学者能如愿以偿地当选,可以想象学术伦理将遭受怎样的腐蚀和毁坏。幸亏没有。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方舟子遇袭不仅因为他学术“打假”,还因为他诬陷肖传国,并且“报假案”炒作自己。

B.学术浮躁和名利化造成了种种弄虚作假的学术不端行为,在深层意义上也伤害了学术。

C.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使他在受到学术质疑时丧失理智,从而做出极端行为。

D.只有更多的方舟子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学术伦理免遭侵害。

2.联系全文,简要概括方舟子遇袭案暴露出了学术界的哪些弊端。(3分)

3.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学术之争”?(3分)

阅读答案:

【答案】

1.B

2.学者的道德底线沦陷、学术伦理缺失;学术功利化(浮躁和名利化);学术机制的扭曲;监管体系形同虚设。(答出两点1分,答出4点满分)

3.学术争鸣正常,要尊重学术伦理,坚持道德操守,不可使学术之争成为意气之争和争强斗狠;坚持真理之辩,要实事求是,作风严谨;学者要反躬自省,通过完善自 己的成果来消除质疑;建立科学的学术体制,完善学术监管体系。

【解析】

1.B项“在深层意义上也伤害了学术”,理解正确。A项中“诬陷肖传国,并且‘报假案’炒作自己”是肖传国的说法,不是方舟子遇袭的原因;C项与原文“与其说是 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不如说是重“头衔”轻成果的学术体制将肖传国推向了 悬崖”句不符;D项“保障学术伦理免遭侵害”更有效的措施应该是完善学术监管体系并切实发挥作用。

2.答此题首先注意总起句“此案将中国学术界的一些弊端展现得淋漓尽致” ,再结合后文“首先是学者的道德底线沦陷。”“其次是学术的功利化。”“再者是学术机制的扭曲”“ 再者,假如没有方舟子的质疑,肖传国就极有可能当选。果真如此,我们的学术监管体系是不是形同虚设,”可以概括出。

3.结合文中提到的种种弊端,提出具体的做法,答出两点1分,答 出4点满分,意思对即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准院士”为何沦落为“真流氓”

备受关注的“打假斗士”方舟子遇袭案告破,某大学教授肖传国等人被抓获。据悉,肖传国认为方舟子学术“打假”使他落选中国科学院院士,遂雇凶伤人。

此案将中国学术界的一些弊端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是学者的道德底线沦陷。肖传国将自己的“院士梦”破碎归咎于方舟子的“污蔑”,并在方舟子被打后一再声称自己被诬陷,怀疑方舟子“报假案”炒作自己。一个“准院士”,面对学术质疑且申报“院士”不成,不是躬身自省,而是雇凶伤人,斯文之扫地,学者道德操守之沦丧可见一斑。

本来,所谓真理越辩越明,学术争鸣再正常不过,但时下很多学术争端,都有“君子动口又动手”的趋势一一周老虎事件中,为一张照片真假,专家有人头担保之论;安阳曹操墓事件中,为一座坟墓真假,学者有“自我了断”之说。学术之争成了意气之争和争强斗狠,道德伦理安在?

其次是学术的功利化。方舟子遇袭一事,与其说受伤的是方舟子,不如说“受伤”的是学术。本来,学术研究最需要实事求是的严谨精神,有一分成果说一分话,但结果呢?“成果”漫天飞舞,“成就”遍地皆是。但经方舟子这样秉持科学精神的人士一查,很多所谓的“成果”、“成就”,要么是泡沫化的自吹自擂,要么是瞒天过海的造假。这种种学术不端行为,就是学术浮躁和名利化的典型表现。

再者是学术机制的扭曲。此前的肖传国,已经集教授、博导、主任医师、973首席科学家等头衔于一身,头顶光环闪耀,但为何仍对“院士”头衔如此“孜孜以求”, 以至于因方舟子质疑落选而勃然大怒、丧失理智?为何他不是通过完善“肖氏反射弧”理论来消除质疑,而是企图再添一个“院士”头衔来获取“江湖地位”?这是一个靠“头衔”发号施令还是靠学术成果说话的学术界?从这个角度看,与其说是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不如说是重“头衔”轻成果的学术体制将肖传国推向了悬崖。

再者,假如没有方舟子的质疑,肖传国就极有可能当选。果真如此,我们的学术监管体系是不是形同虚设,以至于需要方舟子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中国科学院院士可谓国内科学界的“金字塔尖”,如果肖传国这样的学者能如愿以偿地当选,可以想象学术伦理将遭受怎样的腐蚀和毁坏。幸亏没有。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3分)

A.方舟子遇袭不仅因为他学术“打假”,还因为他诬陷肖传国,并且“报假案”炒作自己。

B.学术浮躁和名利化造成了种种弄虚作假的学术不端行为,在深层意义上也伤害了学术。

C.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使他在受到学术质疑时丧失理智,从而做出极端行为。

D.只有更多的方舟子这样的民间力量充当“学术净化器”,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学术伦理免遭侵害。

2.联系全文,简要概括方舟子遇袭案暴露出了学术界的哪些弊端。(3分)

3.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学术之争”?(3分)

阅读答案:

【答案】

1.B

2.学者的道德底线沦陷、学术伦理缺失;学术功利化(浮躁和名利化);学术机制的扭曲;监管体系形同虚设。(答出两点1分,答出4点满分)

3.学术争鸣正常,要尊重学术伦理,坚持道德操守,不可使学术之争成为意气之争和争强斗狠;坚持真理之辩,要实事求是,作风严谨;学者要反躬自省,通过完善自 己的成果来消除质疑;建立科学的学术体制,完善学术监管体系。

【解析】

1.B项“在深层意义上也伤害了学术”,理解正确。A项中“诬陷肖传国,并且‘报假案’炒作自己”是肖传国的说法,不是方舟子遇袭的原因;C项与原文“与其说是 错误的名利观念诱导了肖传国,不如说是重“头衔”轻成果的学术体制将肖传国推向了 悬崖”句不符;D项“保障学术伦理免遭侵害”更有效的措施应该是完善学术监管体系并切实发挥作用。

2.答此题首先注意总起句“此案将中国学术界的一些弊端展现得淋漓尽致” ,再结合后文“首先是学者的道德底线沦陷。”“其次是学术的功利化。”“再者是学术机制的扭曲”“ 再者,假如没有方舟子的质疑,肖传国就极有可能当选。果真如此,我们的学术监管体系是不是形同虚设,”可以概括出。

3.结合文中提到的种种弊端,提出具体的做法,答出两点1分,答 出4点满分,意思对即可。


相关内容

  • 中国最大的危机--人性危机
  • 中国最大的危机:人性危机 标签: 人性危机 时寒冰 2016-02-04 08:17阅读(43736)评论(0) 中国最大的危机:人性危机 时寒冰 在<时寒冰说:未来二十年,经济大趋势>中,我对未来的全球格局和大趋势做了预测,重点强调了新兴经济体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大危机. 对于中国当下所 ...

  • 张承志其事
  • 张承志其事 科学家吧关注1,472贴子:5,311作者 雷大明 目录: 1个人简介.2社会关注.3回乡等死.4告宻与取缔.5学生的赠礼. 6 财富天赐.7媒体评价.8嫉妒之外的仇恨.9感 人 的 尾 声. 1 简介誉为奇才怪才的张承志是我的同学, 我来写他的简历.中国百年史选出的百 位娇娇者中他名列 ...

  • 中国为何要建无国问津的磁悬浮列车
  • 王贵成/文 我们中国不愧是具有"特色"的国家,外国人不敢用.不敢建造的项目,到了中国就能畅通无阻地建成使用.磁悬浮列车专线在上海的建成就是一个明显的事例. 本来,磁悬浮技术是德国人的一个高科技发明.1922年,德国人赫尔曼·肯佩尔提出电磁悬浮构想.1934年申请获得磁悬浮列车的专 ...

  • 杜甫[阁夜]阅读答案附赏析
  • 杜甫<阁夜>阅读答案附赏析 时间:2014-09-28海博网 阁夜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①,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千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②终黄土,人事音书漫③寂寥. 注释:①为杜甫寓居夔州西阁时所作.当时西川军阀混战,吐蕃入侵.李白.严威 ...

  • 2010[时文阅读]第十三期
  • 班级 学号 姓名 光明日报:网络语言盛行 不能妄图屏蔽 2010年12月26日 10:08 光明日报 作者:高赛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相信大家对这些诗词大多耳熟能详.就在后人沉醉于古典文化浓厚的韵味,并试图解 ...

  • [琵琶行(并序)]教案
  •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王宝杰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有关文学常识和背景,朗读整体把握,积累部分字词: 2. 欣赏诗中运用比喻,形象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过程与方法: 3. 了解运用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感情的表现方法: 4. 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海南省文昌中学学高二语文下学期段考(期中)试题解析
  •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语文科段考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分值: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世界上有过宗族性的血缘组织的民族不乏其例,但像中华早期文明社会中所见的宗族组织与政治权利同构的情形,却属罕见.古代中 ...

  • 琵琶行并序.导学纲要
  • <琵琶行并序>导学纲要教师版 [导学目标] 1.欣赏诗歌的音乐描写. 2.领会作者在诗中表露的思想感情. 3.鉴赏诗中的形象,领会白居易诗歌的艺术风格. [重点难点] 理解诗中形象的意蕴,欣赏音乐描写.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中唐时期现实主义的伟大 ...

  •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 九年级语文(上)学案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 学校:芮城五中 主备人:任秋燕 审核人:初三语文组 学习目标: 1.理解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 2.把握小说的情节构思,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3.理解课文从多方面刻画人物形象,以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