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心农村党员弱势群体增强农村党组织活力

提高基层执政能力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6月份以来,县委组织部成立专题调研组,对全县14个乡镇(街道,下同)315个村(居、社区,下同)中的297个党组织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统计分析等方式,初步掌握了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基本情况,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些亮点,发现了一些问题,形成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基本情况

总的来看,近年来县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深入推进“三级联创”活动,积极培育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深入创建“一线工作机制”、“党员干部驻村”等富有成效的党建工作载体,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增强,为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在201位被问卷调查者中,有51.9%的人了解“一线工作机制”这一工作载体,有86.4%的人认为县乡机关干部驻站(村)开展得“好,工作更加深入”。有78%的人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光荣”,21.5%感到“比较光荣”。有49.2%的人认为能够行使党员权利,55.1%认为尽到了党员义务,46.6%认为现在岗位能让他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非常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74.7%的人认为与群众关系“很好”,“一般”的占

24.7%,“不好”的只占0.6%;55.4%的人认为农村党支部“作用明显”,41.2%的人认为“有作用”;认为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实“好”的占85.4%,“一般”的占15.6%。

调查中,我们也在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集体经济薄弱是我县农村存在的最为普遍、最为突出和最为棘手的问题。接受调查297个村中,有134个村空壳,占45.1%,而且大多数村负债;有收入但不足5万元的138个村,占46.4%。由于集体经济薄弱,至今还有101个村还借房或者租房办公,部分村连正常办公经费都很难维持,更谈不上承办公益事业。

2、贫困党员仍占一定比例。在所调查的14个乡镇(街道)共有因病、因灾、因残、孤老等贫困弱势党员1929名,占总数10359名的18.6%;60岁以上老党员2768名(其中1949年以前入党的14名),占总数29%。这些老党员中,家庭年收入在0.5万元以下的有1039人,0.5-1万元的482人,分别占37.5%和17.4%。调查中,过半数人认为党组织能够关心贫困党员、老村干和困难群众,但同时也有22.3%的人认为那是“季节性的关心”,11.2%认为是“形式上的关心”,缺少经常性关怀机制。

3、 大部分村干部待遇偏低。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大部分村没办法为村干部进行补贴。在被调查的297个村500多名村支书、主任中,村补贴100-300元的村干只有126人,不到五分之一。

卸任后的村主干待遇不佳,乡村无法为卸任村主干安排就业和提供福利,部分80-90年代乡镇安排在乡镇企业中就业的卸任村主干,因体制变化和企业关并破产而失业,部分村干部曾经为计划生育、征粮催款而得罪乡邻,至今倍受冷落。这些情况挫伤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降低了农村基层干部的职业吸引力。

4、党员教育管理有待加强。被调查的除三沙、下浒以外的12个乡镇(街道)农村党组织中,有外出流动党员1682名,占该12个乡镇农村党员数8732名的19.3%,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加大。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01人中,有50.9%的人认为党组织不够重视党的组织生活,还有48.5%的人对党组织生活不够满意。在297个村中,2005年召开党员会议不足3次的村有63个,占了21.2%。有42.7%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最需要市场和实用技术信息方面的教育、培训”。

5、部分干部素质能力较低。所调查的297个村中共有党员10359人,35岁以下的党员只有1854名,高中以上文化学历的1841人,分别占17.9%和17.8%,年轻党员、高学历党员比例严重偏低。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01人中,认为支部书记“只能按步就班工作”和“只能作一般性事务工作”的,分别占27.6%和14.1%;认为支部书记“注意学习,但较单一”和“不爱学习,知识明显缺乏”的,分别占27.6%和8%;认为支部书记 “8小时以内闲时较多”的,占4.1%。

二、对策与思考

针对农村党组织面临的情况和问题,调研组认为应立足农村基层工作实际,进一步转变基层组织职能,转换工作机制和模式,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让农村党组织存在的无钱办事、无章理事、无人管事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全面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

1、推动基层组织职能转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近年推行的“一线工作机制”是我县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探索总结出的成功经验,得到了省、市组织部门的一致认可和广大农村群众的欢迎。今后,要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工作需要,推进服务型、法制型基层组织建设。以乡镇机构改革为重点,整合乡镇机构岗位设臵,精简乡镇一般事务性机构,完善服务职能。通过机构调整和职能界定,使基层组织工作与外部市场、农民收益、主导产业发展现状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农民增收、产业发展检验基层组织工作效果,从而强化基层组织促进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

按照产业化、专业化服务的要求,推行乡镇干部联系产业、联系项目、联系技术、联系销路等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全面推行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干部资源,增强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工作的考核机制,乡镇的内部考核,实行权责统一、目标考核、效能管理,以业绩为取向,以民意为根本,让群众评议干部,并按照干部工作实绩予

以表彰奖励。推行“首问首接”、“民情日记”、“连心卡”、“代办代理”等制度,引导乡镇、村干部更好地以农民利益为工作导向,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

2、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把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建立健全乡镇、村干部培训制度,采取短期培训、外出学习、外派挂职、进修深造等形式,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知识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加快基层干部由生产型向经济型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县、乡镇两级财政要把培训所需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培训工作正常开展。建立评价乡镇干部政绩的新机制,完善干部民主推荐、考察评价、决策任用、管理监督、竞争激励等制度和办法,营造“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生动活泼、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引导基层干部增强宗旨观念,扎根基层,真抓实干,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提高乡村干部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本领,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头雁”作用。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好的经验和做法,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对外出党员,采取定人联系、定期汇报、双向反馈等形式加强教育管理,引导他们积极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回乡发展,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对在乡党员,推

行党员岗位目标管理和设岗定责活动,根据党员特点分类设臵农业科技示范、民情民意收集、财务收支监督等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要求,使每个党员都能在推动村务规范管理、加快农村产业化发展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加大对贫困党员的帮扶力度,采取组织结对联系、种养殖大户结对帮带、基层干部结对帮扶等措施,通过助资、扶技、促销等形式,帮助他们早日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建立弱势党员群体经常性关爱制度,对发生病灾和特殊困难的党员,党组织应及时、经常地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员进行探望慰问;对去世党员,党组织要组织追悼仪式,对死者家属进行慰问,并在经济上给予一定补助。

3、建立激励保障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 建立和健全村干部报酬保障和工作激励机制,制定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已势在必行。一方面,要从经济上给予村干部报酬保障。积极推行绩效报酬制度,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综合考虑各村的规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工作基础等因素,视实际情况分开档次提出拿固定报酬村干部人数和报酬额度的指导性意见,组织引导通过创业承诺、目标考核和述职评议等途径,将村干部的工作实绩与报酬直接挂起钩来,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促使村干部敬业实干,为民谋利。村干部报酬可由基础报酬、考勤补贴和绩效奖励三部分组成,基础报酬根据村规模大小和工作难易程度确定,考勤补贴视平时在位出勤情况确定,绩效奖励根据全年工作实绩评定。建立现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坚

持自愿选择的原则,引导和鼓励现职村主要干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或商业养老保险,实行县、乡镇、村干部个人“三个一点”的办法交纳保费。有条件的村,可以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由村集体按规定缴纳一定比例的现职村主干的养老保险费。关心离任村干部的生活,引导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发挥作用。对建国以来担任过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累计任职时间满20年现已离任的对象,县、乡镇两级财政按月予以80-120元的生活补助。

另一方面,要在政治上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尊重村干部的劳动和创造,充分发挥他们在党委、政府决策重大事项中的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作用,提高他们的社会声望和地位。对政绩突出、议政能力较强的村主干,要积极推荐他们作为各级党代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人选。要采取定期隆重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村干部,对连续任职达到15年以上的现职村主干由县委、县政府颁发荣誉证书等方式,提升村干部的职业自豪感。

4、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

优化集体经济发展环境。坚持每年排出几个后进村作为扶持的重点,逐村建档立卡,对症下药进行扶持。对薄弱村实行一个县级领导干部联、一个经济强村带、一个好单位帮,找准问题、分类施治;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的基础上,对集体资产的经营及日常管理做出明确规定,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村办企业,可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

途径,盘活集体资产;积极化解村级债务,通过清欠还债、核销减债、拍卖还债、划转债务等形式,使村级组织卸下历史形成的债务负担,防止产生新的不良债务;切实减轻村级集体负担,如报刊征订要坚持合理、节俭、实用原则,考虑基层的承受能力,禁止各种硬性摊派;各有关部门都要围绕农村集体经济的增收减负制定优惠政策,加强配套服务,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

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层层建立责任制,形成齐心协力抓发展的良好氛围。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本地优势,扬长避短,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理清发展思路,用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谋划确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目标,通过招商引资、开发资源、盘活存量、发展中介组织和扶持个体工商户等办法,大力开拓农村物流配送、产品销售、货物中转、中介组织等服务创收项目,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巩固夯实农村基层组织执政兴业、服务生产、凝聚群众、兴办实事的物质基础。如可允许村级组织依法以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与其他投资者共同开办企业,获得土地使用收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山地开发,均实行集体开发建设或集体、农户联合开发建设,采取租赁、承包、分户管理,按比例分成收益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为壮大集体经济提供长期的比较稳定的收益来源。

提高基层执政能力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06年6月份以来,县委组织部成立专题调研组,对全县14个乡镇(街道,下同)315个村(居、社区,下同)中的297个党组织进行调查,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统计分析等方式,初步掌握了我县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的基本情况,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些亮点,发现了一些问题,形成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供领导决策参考。

一、基本情况

总的来看,近年来县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深入推进“三级联创”活动,积极培育高素质的农村党员干部队伍,深入创建“一线工作机制”、“党员干部驻村”等富有成效的党建工作载体,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明显提升,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进一步增强,为全县经济社会加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在201位被问卷调查者中,有51.9%的人了解“一线工作机制”这一工作载体,有86.4%的人认为县乡机关干部驻站(村)开展得“好,工作更加深入”。有78%的人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光荣”,21.5%感到“比较光荣”。有49.2%的人认为能够行使党员权利,55.1%认为尽到了党员义务,46.6%认为现在岗位能让他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非常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74.7%的人认为与群众关系“很好”,“一般”的占

24.7%,“不好”的只占0.6%;55.4%的人认为农村党支部“作用明显”,41.2%的人认为“有作用”;认为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落实“好”的占85.4%,“一般”的占15.6%。

调查中,我们也在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发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集体经济薄弱是我县农村存在的最为普遍、最为突出和最为棘手的问题。接受调查297个村中,有134个村空壳,占45.1%,而且大多数村负债;有收入但不足5万元的138个村,占46.4%。由于集体经济薄弱,至今还有101个村还借房或者租房办公,部分村连正常办公经费都很难维持,更谈不上承办公益事业。

2、贫困党员仍占一定比例。在所调查的14个乡镇(街道)共有因病、因灾、因残、孤老等贫困弱势党员1929名,占总数10359名的18.6%;60岁以上老党员2768名(其中1949年以前入党的14名),占总数29%。这些老党员中,家庭年收入在0.5万元以下的有1039人,0.5-1万元的482人,分别占37.5%和17.4%。调查中,过半数人认为党组织能够关心贫困党员、老村干和困难群众,但同时也有22.3%的人认为那是“季节性的关心”,11.2%认为是“形式上的关心”,缺少经常性关怀机制。

3、 大部分村干部待遇偏低。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大部分村没办法为村干部进行补贴。在被调查的297个村500多名村支书、主任中,村补贴100-300元的村干只有126人,不到五分之一。

卸任后的村主干待遇不佳,乡村无法为卸任村主干安排就业和提供福利,部分80-90年代乡镇安排在乡镇企业中就业的卸任村主干,因体制变化和企业关并破产而失业,部分村干部曾经为计划生育、征粮催款而得罪乡邻,至今倍受冷落。这些情况挫伤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降低了农村基层干部的职业吸引力。

4、党员教育管理有待加强。被调查的除三沙、下浒以外的12个乡镇(街道)农村党组织中,有外出流动党员1682名,占该12个乡镇农村党员数8732名的19.3%,党员教育管理难度加大。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01人中,有50.9%的人认为党组织不够重视党的组织生活,还有48.5%的人对党组织生活不够满意。在297个村中,2005年召开党员会议不足3次的村有63个,占了21.2%。有42.7%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最需要市场和实用技术信息方面的教育、培训”。

5、部分干部素质能力较低。所调查的297个村中共有党员10359人,35岁以下的党员只有1854名,高中以上文化学历的1841人,分别占17.9%和17.8%,年轻党员、高学历党员比例严重偏低。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01人中,认为支部书记“只能按步就班工作”和“只能作一般性事务工作”的,分别占27.6%和14.1%;认为支部书记“注意学习,但较单一”和“不爱学习,知识明显缺乏”的,分别占27.6%和8%;认为支部书记 “8小时以内闲时较多”的,占4.1%。

二、对策与思考

针对农村党组织面临的情况和问题,调研组认为应立足农村基层工作实际,进一步转变基层组织职能,转换工作机制和模式,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让农村党组织存在的无钱办事、无章理事、无人管事等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全面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实的组织基础。

1、推动基层组织职能转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近年推行的“一线工作机制”是我县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探索总结出的成功经验,得到了省、市组织部门的一致认可和广大农村群众的欢迎。今后,要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工作需要,推进服务型、法制型基层组织建设。以乡镇机构改革为重点,整合乡镇机构岗位设臵,精简乡镇一般事务性机构,完善服务职能。通过机构调整和职能界定,使基层组织工作与外部市场、农民收益、主导产业发展现状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农民增收、产业发展检验基层组织工作效果,从而强化基层组织促进和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

按照产业化、专业化服务的要求,推行乡镇干部联系产业、联系项目、联系技术、联系销路等目标管理责任制。坚持因事设岗、因岗定人,全面推行竞争上岗,优化组合干部资源,增强干部工作积极性、主动性。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工作的考核机制,乡镇的内部考核,实行权责统一、目标考核、效能管理,以业绩为取向,以民意为根本,让群众评议干部,并按照干部工作实绩予

以表彰奖励。推行“首问首接”、“民情日记”、“连心卡”、“代办代理”等制度,引导乡镇、村干部更好地以农民利益为工作导向,真心实意为群众服务。

2、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培养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把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中坚力量。建立健全乡镇、村干部培训制度,采取短期培训、外出学习、外派挂职、进修深造等形式,提高基层干部的政治理论、市场经济知识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加快基层干部由生产型向经济型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县、乡镇两级财政要把培训所需的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证培训工作正常开展。建立评价乡镇干部政绩的新机制,完善干部民主推荐、考察评价、决策任用、管理监督、竞争激励等制度和办法,营造“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生动活泼、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引导基层干部增强宗旨观念,扎根基层,真抓实干,转变工作方式和工作作风,提高乡村干部驾驭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本领,扎扎实实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领头雁”作用。总结先进性教育活动好的经验和做法,探索党员教育管理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对外出党员,采取定人联系、定期汇报、双向反馈等形式加强教育管理,引导他们积极为家乡建设建言献策、回乡发展,为新农村建设作贡献。对在乡党员,推

行党员岗位目标管理和设岗定责活动,根据党员特点分类设臵农业科技示范、民情民意收集、财务收支监督等岗位,明确岗位职责和要求,使每个党员都能在推动村务规范管理、加快农村产业化发展的岗位上发挥作用。加大对贫困党员的帮扶力度,采取组织结对联系、种养殖大户结对帮带、基层干部结对帮扶等措施,通过助资、扶技、促销等形式,帮助他们早日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建立弱势党员群体经常性关爱制度,对发生病灾和特殊困难的党员,党组织应及时、经常地组织班子成员和党员进行探望慰问;对去世党员,党组织要组织追悼仪式,对死者家属进行慰问,并在经济上给予一定补助。

3、建立激励保障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 建立和健全村干部报酬保障和工作激励机制,制定有效的办法和措施,已势在必行。一方面,要从经济上给予村干部报酬保障。积极推行绩效报酬制度,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综合考虑各村的规模、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工作基础等因素,视实际情况分开档次提出拿固定报酬村干部人数和报酬额度的指导性意见,组织引导通过创业承诺、目标考核和述职评议等途径,将村干部的工作实绩与报酬直接挂起钩来,奖勤罚懒,奖优罚劣,促使村干部敬业实干,为民谋利。村干部报酬可由基础报酬、考勤补贴和绩效奖励三部分组成,基础报酬根据村规模大小和工作难易程度确定,考勤补贴视平时在位出勤情况确定,绩效奖励根据全年工作实绩评定。建立现职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积极创造条件,坚

持自愿选择的原则,引导和鼓励现职村主要干部参加社会养老保险或商业养老保险,实行县、乡镇、村干部个人“三个一点”的办法交纳保费。有条件的村,可以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由村集体按规定缴纳一定比例的现职村主干的养老保险费。关心离任村干部的生活,引导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发挥作用。对建国以来担任过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累计任职时间满20年现已离任的对象,县、乡镇两级财政按月予以80-120元的生活补助。

另一方面,要在政治上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尊重村干部的劳动和创造,充分发挥他们在党委、政府决策重大事项中的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的作用,提高他们的社会声望和地位。对政绩突出、议政能力较强的村主干,要积极推荐他们作为各级党代表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人选。要采取定期隆重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村干部,对连续任职达到15年以上的现职村主干由县委、县政府颁发荣誉证书等方式,提升村干部的职业自豪感。

4、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

优化集体经济发展环境。坚持每年排出几个后进村作为扶持的重点,逐村建档立卡,对症下药进行扶持。对薄弱村实行一个县级领导干部联、一个经济强村带、一个好单位帮,找准问题、分类施治;在清产核资、资产评估、产权登记的基础上,对集体资产的经营及日常管理做出明确规定,确保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对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村办企业,可通过承包、租赁、拍卖等

途径,盘活集体资产;积极化解村级债务,通过清欠还债、核销减债、拍卖还债、划转债务等形式,使村级组织卸下历史形成的债务负担,防止产生新的不良债务;切实减轻村级集体负担,如报刊征订要坚持合理、节俭、实用原则,考虑基层的承受能力,禁止各种硬性摊派;各有关部门都要围绕农村集体经济的增收减负制定优惠政策,加强配套服务,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

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层层建立责任制,形成齐心协力抓发展的良好氛围。立足现有基础,发挥本地优势,扬长避短,量力而行,注重实效。理清发展思路,用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谋划确定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目标,通过招商引资、开发资源、盘活存量、发展中介组织和扶持个体工商户等办法,大力开拓农村物流配送、产品销售、货物中转、中介组织等服务创收项目,不断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巩固夯实农村基层组织执政兴业、服务生产、凝聚群众、兴办实事的物质基础。如可允许村级组织依法以集体所有的非农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与其他投资者共同开办企业,获得土地使用收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山地开发,均实行集体开发建设或集体、农户联合开发建设,采取租赁、承包、分户管理,按比例分成收益的方式增加集体收入,为壮大集体经济提供长期的比较稳定的收益来源。


相关内容

  • 建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的调查与思考
  • 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将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展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工作.作为党委组织部门如何把中央的要求落到实处,探索建立农村困难党员帮扶机制,对提高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加强党在群众中的 ...

  • 新形势下加强农村社区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 农村社区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社会结构体系,具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服务等功能,人们能够通过农村社区发现农村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现象,能够从农村社会生活中听到社区居民最真实的意愿.在农村建立社区组织,开展社区公益事业服务,发展社区卫生,繁荣社区文化,美化社区环境,调解社区民间纠纷,倡导社区互助精神,树立社区 ...

  • 上半年工作总结开头
  • xx年上半年,我镇以党的xx大、xx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力服务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将各项工作与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相结合,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半年来,镇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龙开口和鲁地拉水电站建设的历史机遇,求 ...

  • 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几点思考
  •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基层党的建设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的重要地位,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这是十七大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作出的新概括.提出的新要求.结合吴中区的实践,我们感到,当前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尤其 ...

  • 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组工干部的作用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因素,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加强党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组织部门是抓党建工作的重要部门,组工干部是推进党的建设的实践主体,组工干部的政治思想.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建设的质量,从而影响 ...

  • 云南党代会报告
  • 立足以人为本 坚持科学发展 为建设富裕文明开放和谐云南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6年11月12日) 白恩培 同志们: 这次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臶,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 ...

  • 创五好乡镇党委工作总结
  • 近年来,我镇党委按照县委《关于深入开展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根据新时期新阶段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切实加强和改进农村党的建设,突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吸收和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活动成果,着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三个代表”重 ...

  • 区域化党建及其功能定位研究
  • 2011年第4期 (总第127期)黑龙江社会科学Heilongjiang Social Sciences No. 4,2011General.No.127 区域化党建及其功能定位研究 杜彬伟 摘1,2(1. 中共武汉市委党校中共党史和党的建设教研部:2. 复旦大学,武汉430024)要:区域化党建是 ...

  • 14.云南某县党代会工作报告
  • 县党代会工作报告 壮大县域经济增强综合实力 沿着十六大指引的道路加快步伐奔小康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全党全国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代表大会,也是在我县基本解决贫困人口温饱,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