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时间路程_说课稿 孙朝阳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说课稿

四数 孙朝阳

一、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例5《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运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内容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生情况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独立解答在一定时间内行多少米的问题,并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速度、时间、路程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及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分析,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意义,掌握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经历“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数学模型——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并掌握“速度”的表示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的达成预期效果,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1、再现生活情境,导入新课;2、主动探究,理解速度的含义3、解决问题,探究三者关系;4、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再现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我设计了“国庆节跟爸爸妈妈去旅游“这个场景,问:如果你去北京旅游,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呢?同学们各抒己见,不但为下面理解速度的含义奠定基础,而且也自然引入地进入第二环节。

2、主动探究,理解速度的含义;

我共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 (1)、探究新知,理解含义,首先让学生从图片上寻找数学信息?从而引出每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并重点理解汽车的速度70千米/小时,要求学生理解70千米表示什么,后面的小时又表示什么?并学会速度的读法和写法,再请学生把飞机、自行车的速度也用这样的写法表示。 最后归纳:像这样 “每分钟、每小时”都表示“单位时间”,这里的225米、70千米、800千米表示在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小结:我们把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速度”。

最后学生例举生活中有关速度的例子。

这里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人类、动物界、自然界等方面)让学生去观察,丰富概念的内涵,逐步明确“速度”的含义就是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再了解速度的写法,扩充“单位时间”的含义。

(2)理解速度单位所表示的意义,了解速度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首先课件出示习题,掌握速度的写法,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符号,谈谈自己的感觉。再引导学生认识到以前认识的单位都是一个量的,而这里是由两个量组合而成的,既然这些速度单位如此特别;那在生活中类似这样单位的写法有吗,你见过吗?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这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性,加深学生对速度的理解;通过对比交流,使学生了解速度是由两个量组成的的单位,从中感受速度单位的特殊性及写法上的简洁性。同时由点及面,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复合单位,使知识得以扩充。

第三环节:解决问题,探究三者关系;

路程、时间、速度它们之间还有别的关系吗?利用问题一改编了两个问题,通过学生自己解决,发现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这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构建数量关系。总结归纳出三个数量关系后,又引导学生分析三个数量关系,知道其中的两个量,便可求出第三个量。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本环节共出示了两个练习,练习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设计分层训练,并且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能让他们积极的思考,轻松地练习,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第一题基本训练,通过练习明确速度的含义,速度的写法;

第二题重点训练学生如何运用三个关系式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速度: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70 x 4= 280(米) 225 x 10= 2250(米)=2.25(千米)

速度x 时间 =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说课稿

四数 孙朝阳

一、 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新教材小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例5《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这一运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内容为以后学习较复杂的行程问题奠定了基础。 二、说学生情况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能独立解答在一定时间内行多少米的问题,并在已有的生活实践中经历了初步感知速度、时间、路程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的一定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及学情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分析,使学生理解“速度”的意义,掌握用复合单位表示“速度”,掌握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让学生在经历“解决具体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解释并说明数学模型——用模型解决问题”这样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中,建立初步的模型化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路程、时间与速度的数量关系,会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速度”的含义,并掌握“速度”的表示方法。

五、说教学流程 为了更好的达成预期效果,我准备从以下四个环节展开教学。

1、再现生活情境,导入新课;2、主动探究,理解速度的含义3、解决问题,探究三者关系;4、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再现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我设计了“国庆节跟爸爸妈妈去旅游“这个场景,问:如果你去北京旅游,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呢?同学们各抒己见,不但为下面理解速度的含义奠定基础,而且也自然引入地进入第二环节。

2、主动探究,理解速度的含义;

我共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 (1)、探究新知,理解含义,首先让学生从图片上寻找数学信息?从而引出每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并重点理解汽车的速度70千米/小时,要求学生理解70千米表示什么,后面的小时又表示什么?并学会速度的读法和写法,再请学生把飞机、自行车的速度也用这样的写法表示。 最后归纳:像这样 “每分钟、每小时”都表示“单位时间”,这里的225米、70千米、800千米表示在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小结:我们把单位时间内所行的路程叫“速度”。

最后学生例举生活中有关速度的例子。

这里提供了大量的资料(人类、动物界、自然界等方面)让学生去观察,丰富概念的内涵,逐步明确“速度”的含义就是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再了解速度的写法,扩充“单位时间”的含义。

(2)理解速度单位所表示的意义,了解速度单位是一个复合单位,首先课件出示习题,掌握速度的写法,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符号,谈谈自己的感觉。再引导学生认识到以前认识的单位都是一个量的,而这里是由两个量组合而成的,既然这些速度单位如此特别;那在生活中类似这样单位的写法有吗,你见过吗?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这里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速度在生活中的应用性,加深学生对速度的理解;通过对比交流,使学生了解速度是由两个量组成的的单位,从中感受速度单位的特殊性及写法上的简洁性。同时由点及面,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复合单位,使知识得以扩充。

第三环节:解决问题,探究三者关系;

路程、时间、速度它们之间还有别的关系吗?利用问题一改编了两个问题,通过学生自己解决,发现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这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构建数量关系。总结归纳出三个数量关系后,又引导学生分析三个数量关系,知道其中的两个量,便可求出第三个量。

第四环节、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本环节共出示了两个练习,练习设计遵循由易到难的规律,设计分层训练,并且尽量选取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事物,能让他们积极的思考,轻松地练习,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第一题基本训练,通过练习明确速度的含义,速度的写法;

第二题重点训练学生如何运用三个关系式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

速度: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叫做速度。

70 x 4= 280(米) 225 x 10= 2250(米)=2.25(千米)

速度x 时间 =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相关内容

  • 初中物理平均速度1
  • 初中物理组卷平均速度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2016•连云港)一辆汽车沿平直公路行驶,路程s 与运动时间t 关系如图所示,汽车运动平均速度最大的是( ) A .ab 段 B .bc 段 C.cd 段 D.de 段 1图2题图3题图 10.(2007•南充)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 ...

  • 客观性试题解法
  • 专题1:客观性试题解法探讨 客观性试题――选择题的题型构思精巧,形式灵活,知识容量大,覆盖面广,可以比较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能考查学生的思维敏捷性,是中考中广泛采用的一种题型.在全国各地中考数学试卷中,选择题约占总分的20%-30%,因此掌握选择题的解法,快速.准确地解答好选择题是 ...

  • 往年各地中招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物体的运动)
  • 往年各地中招物理试题分类汇编(物体的运动) 学校: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 1.[北京市]如图1所示,物体A 的长度是__ _cm .3.1 2.[上海市]国家文物局和测绘局最近对明长城 进行了测绘,工作时测绘员以0.5米/秒的速 度沿直线做匀速运动,100秒内通过的距离为 ____米. ...

  • 中考物理机械运动练习
  • (考查范围:机械运动)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含36小题) 1.(04重庆北碚) 至今已发现太阳系有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九大行星.我们生活在九大行星中的地球上,它的公转周期是( ) A .1天 B.1周 C .1月 D.1年 2.下列所举各类" 运动& ...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生活中的比]说课稿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生活中的比>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简析: <生活中的比>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49. 50页的内容.本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乘除法的意义的应用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比的认识>这一单元的开篇课.教材通过密切联系 ...

  • 作文: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狡猾"的爸爸
  •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狡猾"的爸爸 天津市塘沽区朝阳小学 小 荷 作文网 杜澜泽 这天晚上,老爸兴致勃勃的朝我走过来,手里还拿着几张A4的复印纸,我慧眼识真,一看他那"不怀好意"的样子,就知道没好事,便立马转过头去继续看我的<海绵宝宝>去了-- ...

  • 自由落体和上抛物体
  • 1-3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 一.选择题 1.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速直线运动 B.物体刚下落时,速度和加速度都为零 C.物体的质量越大,下落时加速度就越大 D.物体在下落的过程中,每秒速度都增加9.8m/s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 ...

  • 夜登泰山攻略
  • 线路设计:红门--中天门--云步桥--玉皇顶 晚22:00左右,从红门开始登山.山口有众多小贩兜售电筒.拐杖.祈福腰带等登山用品,可适当选购,因为一路上,都要靠手电筒探路.泰山石阶很宽,也不陡,只要控制好登山速度,基本不会感到累.每走一.两百米,就有人在路边卖吃的,茶叶蛋不错,2元一个. 一路经过斗 ...

  • 平均速度及其测量教案
  • 教学过程 一.复习预习 1.复习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速度的计算公式:V=S/t (3)速度的单位:国际制单位是米每秒(m/s)在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km/h). (4)速度的单位换算:1m/s=3.6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