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字报与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社科论坛

gnoxi删idoyuy口IO’u

!!竺兰蔓!!塑

大字报与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赵社民

(洛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摘要l大字报是建国后阶饭牛争中的一种斗争工具或方式。它是“大鸣”.。大放”.“大辩论”的主要阵地和或体I表面上是民主的一种形式.但实质上使民主与法制受到了严重的破坏I是人为制遗政治紧张和不稳定状态.人为制造阶扳斗争的主要工具,渠

道之一。它产生和泛滥于整风运动扣反右派斗争之中。是造成反右派千争发生严重扩大化的原因之一。同时。反右派斗争推动了大字报斗争方式的发辰。l关键词l大字报阶级牛争扩大化原因I中图分类号】Dol2l文献标识码lA【文章编号ll009—9646(2008)ll(b)一oll7一02

反右派斗争是建国后我党犯有严重扩大化错误的一场政治运动。关于反右派斗争发

生严重扩大化的原因,理论界、学术界进行

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笔者认为,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外,大字报这种斗争方式也是造成反右派斗争发生严重扩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

1957年4月开始的整风运动的形式是开门整风,即让民主党派等党外人士参加整风,向党提意见和建议,帮助党进行整风。5月4日,中共中央颁布了Ⅸ关于请党外人士帮助整风的指示》,指出:“党外人士参加我党整风座谈会和整风小组,是请他们提意见,作批评。丹111中共中央统战部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分别召开了两个大型座谈会,一是在全国政协召开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座谈会,总共召开了十三次I二是在国务院召开了工商界人士座谈会,开了二十五次。与此同时,国务院各部门的党委、各省市党委以及一些高等院校党委,也都召开了党外人士座谈会。为鼓励“鸣放”,Ⅸ人民日报》等报刊连续刊登了座谈会的发言和一些人的文章,使

“鸣放”迅速漫延开来。

“在鸣放的过程中,能参加各级党组织召

开的座谈会,或者能在报刊上发表自己言论的

党外人士,毕竞只是少数人”。党的“鸣放”政策极大地激发了知识分子的政治热情,特别是“在知识分子集中的高等院校,年轻的学子们政治热情空前高涨,学校组织的座谈会,他们有幸参加的不会很多;在报刊上发表自己的言论也极少有机会,学校虽有校刊,但一般是周刊,也登不了几篇文章。不过,这一切都没有使他们的政治热情消退,他们很快找到了一个发表自己言论的方式——写贴大字报。”l2l

5月19日,在北京大学出现了第一张大字报,内容是质问北京大学团委出席共青团“三大”的北大代表是如何产生的。接着,哲学系的龙华也贴出了一张大字拊,建议在墙上开辟一个民主园地开展。争鸣”,协助整风。“短短三天之内,大字报骤然增加到数百张之多,被北京大学的学子们称之为‘五。一九’运动。”【3】到5月22日。北京

大学校园里已经贴出了500余张大字报。

北京大学的大字报很快影响到北京其它高校,北京各高校相继出现了大:#报。。中央当时认为大字报可以揭露问题,暴露右派,锻炼群众,利多害少。州】于是,5月26日《光明时报》对北京高校的大字报作了简单报导。5月27日。上海《文汇报》刊登了

万方数据

该报记者刘光华的《北京大学的民主墙》文是大多数好人,他们贴大字报,讲共产党的缺章,对北京大学的大字报进行了详细报道。点,要改,另外是极少数右派,他们是攻击我们文章指出:历史系教授翦伯赞表示,。大字报的”。。大字报是个好东西”,将来工厂里就像是一家里面的人所说的话,没有什么好怕头整风。用大字报很好,越多越好”,“大字的,应该大放大鸣”・老校长马寅初认为。大报这个工具有利于无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家在大字报上畅所欲言是好现象”,党委书记。作战的武器之一。_【BJ大字报便由高校走向江隆基表示大字报是提意见的有效方式,。党社会,进入中等学校、工矿企业等。

委完全支持”。【,lⅨ文汇报》对北京大学大7月中下旬,中共中央在青岛召开了省市字报的详细报道和党中央的支持态度,使大字委书记会议,着重讨论反右派斗争的问题。报很快波及到全国其它高校,各地大学生纷纷会议上印发了毛泽东写的《一九五七年夏季以大字报的形式参加了整风,使大字报成为全的形势》,进一步对大字报进行了肯定。文国各地高校大学生进行“大鸣大放”的主要章中说:“大字报,除商店的门市部、农村阵地和方式。

(区乡)、小学、军队的营和连以外,都可以1957年6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用。我国条件下,这是一个有利于无产阶级加紧进行整风的指示》,指出:“根据北京的

而不利于资产阶级的斗争形式”,。在高等院经验,在机关及高等学校内部出大字报,一可

校,在中央、省市、地,县的机关和城市的以揭露官僚主义等错误缺点,二可以暴露一部大企业,大字报、座谈会和辩论会,是揭露和分有反动思想和错误思想的人的面貌,三是可克服矛盾,推动人们进步的三种很好的形以锻炼党团员及中间群众,故利多害少,毫不式。竹【91青岛会议以后,反右派运动向纵深发足怕”。l6】师生们通过大字报向党、向本单展,毛泽东不断强调运用“四大”同资产阶位领导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但也有级右派进行斗争,并成为反右派斗争的主要形少数人发表了过激甚至是错误的言论。以大式。lO月9日,毛泽东在中共第八届三中全字报为主要阵地的“大鸣火放大辩论”,加会的讲话——《做革命的促进派》中进一步剧了整风运动中的紧张气氛。

指出:“今年这一年。群众创造了一种革命形5月中旬,毛泽东以中央政治研究窜的名式,群众斗争的形式,就是大鸣,大放、大义写了一篇《事情正在起变化》的文章,并辩论,大字报”,并强调。大鸣、大放、以党内文件下发。它标志着党中央整风运动大辩论,大字报的形式,最适合发挥群众的的指导思想开始发生变化,文章对形势做出了主动性。提高群众的责任心。”Il01在讲话严重的估计,认为右派进攻已成为主要危险,中,毛泽东第一次系统地总结、论述并肯定运动的主题开始由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转了“大鸣”、“大放”、“大辩论”和向对敌斗争,由党内整风开始转向反击右派。“大字报”这种斗争形式。

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后,反右派运动在全国分子的猖狂进攻))的党内指示,提出要“以进一步扩:k化地开展,大字报成为“揭发右大字报为战斗的武器”,。大字报要让群众反

派分子丑恶面目”的主要阵地,成为同右派驳”。…同日,《(人民F1报》发表《这是为

分子进行斗争的主要形式之一。

什么?》的社论,一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的

(二)

急风暴雨式的反右派运动猛烈地开展起来。

在反右派运动中,大字报连同大鸣、大曾被一度认为是右派“向党向社会主义进攻放、大辩论是反右派斗争发生严重扩大化的的武器”的大字报,被运用作为反击右派的原因之一。

武器了。大字报的内容从提意见和建议转为第一,大字报是大鸣大放、大辩论的主对右派的斗争。从5月19日到6月上旬,全要阵地和载体。

国高校出现了前后内容不同、前者是自发的大字报的主要特征,一是在形式上,用大后者是有组织的大字报高潮。6月28日,《人字大纸贴在墙上,便于众多人同时观读-二是民日报》刊登了北京大学六千七百多名同学在内容上,可以揭露某些人或事,批判某些人致全国高校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全国同学团或事,可以进行辩论和论战l三是在文章的体结起来!彻底扮碎右派的进攻》,表示要以大

裁上,可以采用短文、杂文、诗歌、散文、学报为阵地,彻底粉碎右派的进攻。7月9日,

议论文,漫画、口号、对联等文体,四是在毛泽东在上海干部会议上做了题为《打退资目的上,可以把一些人或事无限制地公诸于产阶级右派的进攻》的讲话,指出:。一个时众,是人与人斗争的一种“武器”。大字报期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就是两股风来吹:一

在“四大”中处于核心和基础地位,是绝大

一117—

g口oxt删i40yuyn嘲沁

!竺!兰箜!!塑

社科论坛

。大鸣大放”而产生的,伴随大字报的广泛使用又产生了大辩论,大字报成为。大鸣”、“大放”、“大辩论”的载体和主要手段。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国家社会主义法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在高等学校和党政机关被广泛使用的、没有法制约束的大字报,不仅破坏了我国的法制建设,而且人为地制造了紧张政治空气。大字报可以随意

发表自己的主张,使各种过激甚至错误言论泛

多数人均可以利用的一种斗争形式。在整风运动和反右派运动中。各层领导、教授、民主派负责人通过座谈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众多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大学生主要是通过大字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或者参与揭批。右派分子”的阶级斗争。在“四大”中,。大鸣大放”是对“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简称,在运动中主要是通过大字报的形式表现出来,“大辩论”可以通过会议的方式进行。但在整风和反右派运动中主要以大字报为阵地,所以大字报是“四大”中的主要裁体和阵地。

第二。大字报表面上是民主的一种形式,但实质上使民主与法制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在反右派运动中,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在中央八届三中全会上做了《做革命的促进派))的讲话,指出:“我们的民主传统今年是一个很大的发展,以后要把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这种形式传下去,这种形式发挥了社会主义的民主。这种民主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能有,资产阶级国家不可能有。丹n1】大字报最主要的功能,一是揭露,二是批判。前者可以无中生有、断章取义,后者可以随意上钢上线、乱扣帽子。从表面上看,大字报这种人人都可以发表意见和建议、人人都可以自由争论的形式是民主的方式,但实质上是一种“大民主”,一种无序的“民主”,一种缺乏法制的“民主”。在反右派斗争中,由于大字报可以不署名,可以用笔名,也可能匿名,人们就可以不经审查、不经管理,随意“揭露”、。批判”和“辩论”,可以对一些讲话断章取义、各取所需,也可以通过大字报泄私愤、罗列他人罪名,随意进行人身攻击和谩骂,传播流言。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有序的民主,是与法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民主,大字报破坏了这种。有序”,破坏了“法制”,实质上是对民主的严重破坏。在反右派运动中,对右派通过大字报进行大揭发、大批判,而组织对群众揭发的材料没有进行认真分析、核实,根据一些似事而非的材料随意定性,这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错划的现象,全国划分右派分子55万,其中绝大部分是被大字报揭发出来的。

第三,大字报是人为制造政治紧张和不稳定状态、人为制造阶级斗争的主要工具、渠道之一。在整风运动中,大字报是伴随着

化大革命”阶级斗争全面扩大化的严重后果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鉴于此,1980年2月中共第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取消“四大”的建议,同年8月30日,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宪法第四十五条的决议》,正式取消了“四大”的条款,

从此结束了危害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

“四大”的历史.

参考文献

【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册)【M】.北

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1月第l版,

第456页.

滥,可以把学术问题政治化,无限上纲上线,也可以随意揭发、批判“右派”言论,从表面上造成了严重的阶级斗争的形势,一时形成了相当紧张的政治气氛,甚至出现了一些地方发生少数人罢工、罢课、闹事和游行等事件,且有蔓延之势,使毛泽东认为“山雨欲来风满楼”。“树欲静而凤不止”,中国也将会出现“波匈事件”,错误地佶计了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势,“事情正在起变化”,右派的问题已由人民内部矛盾转向敌我矛盾,于是决定运用对敌斗争的策略。反右派运动开始后,大学报成为揭批“右派”言论的主阵地,成为同“右派”斗争的主要工具之一。在泛滥的大字报中,随意性、群众性的对敌斗争愈演愈烈,因为一种思想观点,一个事件.行为甚至一句话都可以作为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社会主义进攻的证据来斗争来批判。有人因写大字报成为右派,也有人因别人大字报的揭发,批判而成为右派,大字报成为人为制造阶级斗争的主要工具、主要渠道之

——o

实践证明,用作“大鸣”、“大放”、“大辩论”的主要载体和手段的大字报这种群众运动的方式来解决社会主义的人民内部矛盾,必然出现一种无政府主义的动乱状态。用之解决社会主义中存在的意识形态领域内的矛盾,必然出现混淆敌我的扩大化的错误。在反右派斗争中,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是非争论,认识问题,学术问题等,由于采用了以大字报为主要载体的“四大”,结果把大量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推鼠了敌我矛盾。大字报所产生的各种消极作用,除了其本身这种形式不足取外,更主要的是由于它被用来发动政治运动,进行政治斗争。正因为如此,大字报除

了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制造紧张的政治气

【2】罗平汉《反右派运动中的大字报》[J】.

《文史精华》2001年第8期第24页.【3】叶永烈《反右派始末》(上)【M】.新疆:新疆

人民出版社,2000年lO月第一版,第139页.

【4】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M】.北

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8月第一版,第357页.

[5】《光明Fj报》【N】.1957年5月27日.【6】氍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册)【M】.北

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1月第l版,第491页.

【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册)[M】.北

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1月第l版,第496页、497页.

【8】《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

版社,l977年4月第1版,第442页、447、448页.

【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册)[M】.北

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1月第l版,第51l、522页.

【10】《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

版社,1977年4月第l版,第467页.[11】Ⅸ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

版社,1977年4月第l版,第468页.

氛,破坏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破坏人民内部的团结外,很难起到好的作用。十年。文

(上接116页)

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

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吖3】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21所有,邓小平特别强调要注意精神产品的质量。他指出:“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3】

综上所述,邓小平人学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博大而精深,他对人的问题的研究始终与时代的精神相结合,与中国现代化的实际相结合,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感,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动人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4.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4.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3.

第三,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社会舆论对社会成员的思想行为具有导向作用。邓小平多次强调:报刊、广播文艺界和其他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同志要自觉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要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考虑作品对人民尤其对青年思想倾向的影响,对社会安定的影响。邓小平说:“不论是对于满足人们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艺工作都负有其他部门所

一118一

万方数据

大字报与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赵社民

洛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

WORLD CHINESE ENTREPRENEUR ECONOMIC YEARBOOK2008,(17)0次

参考文献(11条)

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1992

2.罗平汉 反右派运动中的大字报[期刊论文]-文史精华 2001(8)3.叶永烈 反右派始末(上) 20004.胡绳 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9915.查看详情 1957

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1992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19928.毛泽东选集 1977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199210.毛泽东选集 197711.毛泽东选集 1977

相似文献(4条)

1.学位论文 邱建立 试述'文化大革命'中的大字报 2001

该文回顾大字报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基础上,试就"文革"中大字报的形式、内容、泛滥的原因、及其危害与教训等几个方面进行客观的分析与思考.该文正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大字报的历史渊源,考察了大字报的历史发展过程.第二部分,归纳了大字报的各种常见形式,介绍了大字报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从毛泽东大字报的支持、文革小组一伙的煽动性宣传、法制意识的缺乏、极左理论的泛滥等方面,系统的剖析了"文革"中大字泛滥的原因.第四部分,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从总结经验教训这一思想出发,分析了大字报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着重指出大字报的泛滥是造成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而总结出几点认识,以期为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有意义的启示.该文结语部分从总体上对大字报作了简单的评价.

2.期刊论文 梁茂春.LIANG Mao-chun 论"文革"中的音乐大批判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1)

"文革"期间,在极左政治的严厉钳制之下,音乐界出现了"大批判"的狂潮--批判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和优秀的音乐家.在铺天盖地的大批判中,首当其冲的是对各类中国音乐作品的批判.其批判的方法完全是政治性的,采用的是阶级斗争的观念,对人、对作品都采取彻底否定、绝对批判的"无限上纲"的方式.几乎所有的"文革"以前的优秀中国音乐作品都被扣上了"封、资、修"等政治帽子,受到批判,并禁止演出.本文广泛收集了"文革"初期的大字报和各种小报、刊物资料,列举了对歌剧《长征》、《洪湖赤卫队》,以及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音乐作品的"批判".并指出:音乐受到政治强权的严重摧残,集中展露在"文革"时期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批判上,这是音乐史上难得的极左标本,具有重要的警世意义.

3.期刊论文 任道斌 关注现代关注世界--记美术史论家朱伯雄教授 -美术观察2001(3)

美术史,在过去我国高等美术院校没有单独设系的习惯,尽管这方面前辈艺术家一直在耕耘着.建国后,随着美术事业的发展,这门学科已在许多美术院校开设.但在50年代,这门课还是由老一辈美术教育家兼任的.我来浙江美术学院时,朱伯雄教授已任新建的美术史系主任,据他告诉我.他生于1932年,浙江湖州人.原是学画的学生,1964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所美术史硕士研究生,这是解放后我国正式归国家科委计划培养的文化系统的首届研究生(当时学苏联模式,称副博士研究生).说来也让新一代学人感到寒栗的,在那个大刮左倾风的60年代,他在北京做研究生时期,除了研究"文艺界阶级斗争"外,别无可做.他是在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堆里寻求一些有限的中国现代美术史料的,更谈不上专访老一辈艺术家了,那时候,除了"文革专案组"外,任何访问都是讳莫如深的.

4.学位论文 崔云娜 毛泽东与刘少奇决裂的起点 2009

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关系是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避不开的重要问题。毛泽东与刘少奇从相识到成为亲密战友,再由亲密战友到产生分歧以致决裂,直到刘少奇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含冤死去,是改革开放前一部简明的中国共产党史。本文主要从毛泽东与刘少奇关系的角度,研究二人从合作到决裂的过程,探寻二人决裂的起点问题。笔者认为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深入研究中共党史,特别是对于深入研究建国以后的中共党史和共和国历史,对于准确把握那个风雨变幻年代的历史的来龙去脉,从无比沉痛的历史的代价中,吸取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将有重要价值和深刻的启示作用。 笔者认为,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决裂固然有客观历史原因,但是,我们主要应以毛泽东的认识和态度为准,去探寻他们二人决裂的起点问题。毛泽东在《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中,批评了刘少奇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所谓反动路线,他所指的这一路线形成的最早的时间便是所谓“一九六二年的右倾”。这就是他们二人决裂的起点。 回顾毛泽东与刘少奇二人的关系,民主革命时期,在反对王明教条主义的斗争中,毛泽东和刘少奇走到一起。他们彼此信任,相互支持,传为中共党史上领袖人物相互合作的一段佳话。建国以后,毛泽东与刘少奇在事关全局的重大的问题上,前后产生了三次分歧。在前两次分歧中,由于刘少奇接受了毛泽东的批评意见,他们二人才消除前嫌,达到了新的合作。他们二人的第三次分歧起于1962年。这是他们二人决裂的起点。1964年底到1965年1月,在讨论起草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文件时,他们二人从1962年开始积蓄的分歧终于公开化,形成了尖锐的对立意见,这是他们二人最终决裂的标志。 笔者认为,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冲突,绝非个人权力之争。归根到底,这是毛泽东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造成的历史性悲剧。我们只有彻底摒弃这一理论和实践,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搞好党内的制度建设,才能避免再犯此类历史性的错误。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xjyyj200817087.aspx

下载时间:2010年3月25日

社科论坛

gnoxi删idoyuy口IO’u

!!竺兰蔓!!塑

大字报与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赵社民

(洛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摘要l大字报是建国后阶饭牛争中的一种斗争工具或方式。它是“大鸣”.。大放”.“大辩论”的主要阵地和或体I表面上是民主的一种形式.但实质上使民主与法制受到了严重的破坏I是人为制遗政治紧张和不稳定状态.人为制造阶扳斗争的主要工具,渠

道之一。它产生和泛滥于整风运动扣反右派斗争之中。是造成反右派千争发生严重扩大化的原因之一。同时。反右派斗争推动了大字报斗争方式的发辰。l关键词l大字报阶级牛争扩大化原因I中图分类号】Dol2l文献标识码lA【文章编号ll009—9646(2008)ll(b)一oll7一02

反右派斗争是建国后我党犯有严重扩大化错误的一场政治运动。关于反右派斗争发

生严重扩大化的原因,理论界、学术界进行

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笔者认为,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外,大字报这种斗争方式也是造成反右派斗争发生严重扩大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

1957年4月开始的整风运动的形式是开门整风,即让民主党派等党外人士参加整风,向党提意见和建议,帮助党进行整风。5月4日,中共中央颁布了Ⅸ关于请党外人士帮助整风的指示》,指出:“党外人士参加我党整风座谈会和整风小组,是请他们提意见,作批评。丹111中共中央统战部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分别召开了两个大型座谈会,一是在全国政协召开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座谈会,总共召开了十三次I二是在国务院召开了工商界人士座谈会,开了二十五次。与此同时,国务院各部门的党委、各省市党委以及一些高等院校党委,也都召开了党外人士座谈会。为鼓励“鸣放”,Ⅸ人民日报》等报刊连续刊登了座谈会的发言和一些人的文章,使

“鸣放”迅速漫延开来。

“在鸣放的过程中,能参加各级党组织召

开的座谈会,或者能在报刊上发表自己言论的

党外人士,毕竞只是少数人”。党的“鸣放”政策极大地激发了知识分子的政治热情,特别是“在知识分子集中的高等院校,年轻的学子们政治热情空前高涨,学校组织的座谈会,他们有幸参加的不会很多;在报刊上发表自己的言论也极少有机会,学校虽有校刊,但一般是周刊,也登不了几篇文章。不过,这一切都没有使他们的政治热情消退,他们很快找到了一个发表自己言论的方式——写贴大字报。”l2l

5月19日,在北京大学出现了第一张大字报,内容是质问北京大学团委出席共青团“三大”的北大代表是如何产生的。接着,哲学系的龙华也贴出了一张大字拊,建议在墙上开辟一个民主园地开展。争鸣”,协助整风。“短短三天之内,大字报骤然增加到数百张之多,被北京大学的学子们称之为‘五。一九’运动。”【3】到5月22日。北京

大学校园里已经贴出了500余张大字报。

北京大学的大字报很快影响到北京其它高校,北京各高校相继出现了大:#报。。中央当时认为大字报可以揭露问题,暴露右派,锻炼群众,利多害少。州】于是,5月26日《光明时报》对北京高校的大字报作了简单报导。5月27日。上海《文汇报》刊登了

万方数据

该报记者刘光华的《北京大学的民主墙》文是大多数好人,他们贴大字报,讲共产党的缺章,对北京大学的大字报进行了详细报道。点,要改,另外是极少数右派,他们是攻击我们文章指出:历史系教授翦伯赞表示,。大字报的”。。大字报是个好东西”,将来工厂里就像是一家里面的人所说的话,没有什么好怕头整风。用大字报很好,越多越好”,“大字的,应该大放大鸣”・老校长马寅初认为。大报这个工具有利于无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家在大字报上畅所欲言是好现象”,党委书记。作战的武器之一。_【BJ大字报便由高校走向江隆基表示大字报是提意见的有效方式,。党社会,进入中等学校、工矿企业等。

委完全支持”。【,lⅨ文汇报》对北京大学大7月中下旬,中共中央在青岛召开了省市字报的详细报道和党中央的支持态度,使大字委书记会议,着重讨论反右派斗争的问题。报很快波及到全国其它高校,各地大学生纷纷会议上印发了毛泽东写的《一九五七年夏季以大字报的形式参加了整风,使大字报成为全的形势》,进一步对大字报进行了肯定。文国各地高校大学生进行“大鸣大放”的主要章中说:“大字报,除商店的门市部、农村阵地和方式。

(区乡)、小学、军队的营和连以外,都可以1957年6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用。我国条件下,这是一个有利于无产阶级加紧进行整风的指示》,指出:“根据北京的

而不利于资产阶级的斗争形式”,。在高等院经验,在机关及高等学校内部出大字报,一可

校,在中央、省市、地,县的机关和城市的以揭露官僚主义等错误缺点,二可以暴露一部大企业,大字报、座谈会和辩论会,是揭露和分有反动思想和错误思想的人的面貌,三是可克服矛盾,推动人们进步的三种很好的形以锻炼党团员及中间群众,故利多害少,毫不式。竹【91青岛会议以后,反右派运动向纵深发足怕”。l6】师生们通过大字报向党、向本单展,毛泽东不断强调运用“四大”同资产阶位领导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但也有级右派进行斗争,并成为反右派斗争的主要形少数人发表了过激甚至是错误的言论。以大式。lO月9日,毛泽东在中共第八届三中全字报为主要阵地的“大鸣火放大辩论”,加会的讲话——《做革命的促进派》中进一步剧了整风运动中的紧张气氛。

指出:“今年这一年。群众创造了一种革命形5月中旬,毛泽东以中央政治研究窜的名式,群众斗争的形式,就是大鸣,大放、大义写了一篇《事情正在起变化》的文章,并辩论,大字报”,并强调。大鸣、大放、以党内文件下发。它标志着党中央整风运动大辩论,大字报的形式,最适合发挥群众的的指导思想开始发生变化,文章对形势做出了主动性。提高群众的责任心。”Il01在讲话严重的估计,认为右派进攻已成为主要危险,中,毛泽东第一次系统地总结、论述并肯定运动的主题开始由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转了“大鸣”、“大放”、“大辩论”和向对敌斗争,由党内整风开始转向反击右派。“大字报”这种斗争形式。

6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后,反右派运动在全国分子的猖狂进攻))的党内指示,提出要“以进一步扩:k化地开展,大字报成为“揭发右大字报为战斗的武器”,。大字报要让群众反

派分子丑恶面目”的主要阵地,成为同右派驳”。…同日,《(人民F1报》发表《这是为

分子进行斗争的主要形式之一。

什么?》的社论,一场全国规模的群众性的

(二)

急风暴雨式的反右派运动猛烈地开展起来。

在反右派运动中,大字报连同大鸣、大曾被一度认为是右派“向党向社会主义进攻放、大辩论是反右派斗争发生严重扩大化的的武器”的大字报,被运用作为反击右派的原因之一。

武器了。大字报的内容从提意见和建议转为第一,大字报是大鸣大放、大辩论的主对右派的斗争。从5月19日到6月上旬,全要阵地和载体。

国高校出现了前后内容不同、前者是自发的大字报的主要特征,一是在形式上,用大后者是有组织的大字报高潮。6月28日,《人字大纸贴在墙上,便于众多人同时观读-二是民日报》刊登了北京大学六千七百多名同学在内容上,可以揭露某些人或事,批判某些人致全国高校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全国同学团或事,可以进行辩论和论战l三是在文章的体结起来!彻底扮碎右派的进攻》,表示要以大

裁上,可以采用短文、杂文、诗歌、散文、学报为阵地,彻底粉碎右派的进攻。7月9日,

议论文,漫画、口号、对联等文体,四是在毛泽东在上海干部会议上做了题为《打退资目的上,可以把一些人或事无限制地公诸于产阶级右派的进攻》的讲话,指出:。一个时众,是人与人斗争的一种“武器”。大字报期天昏地暗,日月无光.就是两股风来吹:一

在“四大”中处于核心和基础地位,是绝大

一117—

g口oxt删i40yuyn嘲沁

!竺!兰箜!!塑

社科论坛

。大鸣大放”而产生的,伴随大字报的广泛使用又产生了大辩论,大字报成为。大鸣”、“大放”、“大辩论”的载体和主要手段。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国家社会主义法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在高等学校和党政机关被广泛使用的、没有法制约束的大字报,不仅破坏了我国的法制建设,而且人为地制造了紧张政治空气。大字报可以随意

发表自己的主张,使各种过激甚至错误言论泛

多数人均可以利用的一种斗争形式。在整风运动和反右派运动中。各层领导、教授、民主派负责人通过座谈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众多的知识分子,特别是大学生主要是通过大字报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或者参与揭批。右派分子”的阶级斗争。在“四大”中,。大鸣大放”是对“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简称,在运动中主要是通过大字报的形式表现出来,“大辩论”可以通过会议的方式进行。但在整风和反右派运动中主要以大字报为阵地,所以大字报是“四大”中的主要裁体和阵地。

第二。大字报表面上是民主的一种形式,但实质上使民主与法制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在反右派运动中,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在中央八届三中全会上做了《做革命的促进派))的讲话,指出:“我们的民主传统今年是一个很大的发展,以后要把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这种形式传下去,这种形式发挥了社会主义的民主。这种民主只有社会主义国家才能有,资产阶级国家不可能有。丹n1】大字报最主要的功能,一是揭露,二是批判。前者可以无中生有、断章取义,后者可以随意上钢上线、乱扣帽子。从表面上看,大字报这种人人都可以发表意见和建议、人人都可以自由争论的形式是民主的方式,但实质上是一种“大民主”,一种无序的“民主”,一种缺乏法制的“民主”。在反右派斗争中,由于大字报可以不署名,可以用笔名,也可能匿名,人们就可以不经审查、不经管理,随意“揭露”、。批判”和“辩论”,可以对一些讲话断章取义、各取所需,也可以通过大字报泄私愤、罗列他人罪名,随意进行人身攻击和谩骂,传播流言。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有序的民主,是与法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民主,大字报破坏了这种。有序”,破坏了“法制”,实质上是对民主的严重破坏。在反右派运动中,对右派通过大字报进行大揭发、大批判,而组织对群众揭发的材料没有进行认真分析、核实,根据一些似事而非的材料随意定性,这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错划的现象,全国划分右派分子55万,其中绝大部分是被大字报揭发出来的。

第三,大字报是人为制造政治紧张和不稳定状态、人为制造阶级斗争的主要工具、渠道之一。在整风运动中,大字报是伴随着

化大革命”阶级斗争全面扩大化的严重后果也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鉴于此,1980年2月中共第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取消“四大”的建议,同年8月30日,全国人大五届三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宪法第四十五条的决议》,正式取消了“四大”的条款,

从此结束了危害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

“四大”的历史.

参考文献

【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册)【M】.北

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1月第l版,

第456页.

滥,可以把学术问题政治化,无限上纲上线,也可以随意揭发、批判“右派”言论,从表面上造成了严重的阶级斗争的形势,一时形成了相当紧张的政治气氛,甚至出现了一些地方发生少数人罢工、罢课、闹事和游行等事件,且有蔓延之势,使毛泽东认为“山雨欲来风满楼”。“树欲静而凤不止”,中国也将会出现“波匈事件”,错误地佶计了国内阶级斗争的形势,“事情正在起变化”,右派的问题已由人民内部矛盾转向敌我矛盾,于是决定运用对敌斗争的策略。反右派运动开始后,大学报成为揭批“右派”言论的主阵地,成为同“右派”斗争的主要工具之一。在泛滥的大字报中,随意性、群众性的对敌斗争愈演愈烈,因为一种思想观点,一个事件.行为甚至一句话都可以作为资产阶级右派分子向党和社会主义进攻的证据来斗争来批判。有人因写大字报成为右派,也有人因别人大字报的揭发,批判而成为右派,大字报成为人为制造阶级斗争的主要工具、主要渠道之

——o

实践证明,用作“大鸣”、“大放”、“大辩论”的主要载体和手段的大字报这种群众运动的方式来解决社会主义的人民内部矛盾,必然出现一种无政府主义的动乱状态。用之解决社会主义中存在的意识形态领域内的矛盾,必然出现混淆敌我的扩大化的错误。在反右派斗争中,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是非争论,认识问题,学术问题等,由于采用了以大字报为主要载体的“四大”,结果把大量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推鼠了敌我矛盾。大字报所产生的各种消极作用,除了其本身这种形式不足取外,更主要的是由于它被用来发动政治运动,进行政治斗争。正因为如此,大字报除

了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制造紧张的政治气

【2】罗平汉《反右派运动中的大字报》[J】.

《文史精华》2001年第8期第24页.【3】叶永烈《反右派始末》(上)【M】.新疆:新疆

人民出版社,2000年lO月第一版,第139页.

【4】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七十年》【M】.北

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1年8月第一版,第357页.

[5】《光明Fj报》【N】.1957年5月27日.【6】氍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册)【M】.北

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1月第l版,第491页.

【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册)[M】.北

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1月第l版,第496页、497页.

【8】《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

版社,l977年4月第1版,第442页、447、448页.

【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六册)[M】.北

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年1月第l版,第51l、522页.

【10】《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

版社,1977年4月第l版,第467页.[11】Ⅸ毛泽东选集》(第五卷)【M】.北京:人民出

版社,1977年4月第l版,第468页.

氛,破坏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破坏人民内部的团结外,很难起到好的作用。十年。文

(上接116页)

情况下奋斗出来,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

念,有共产主义信念。吖3】不能代替的重要责任。”【21所有,邓小平特别强调要注意精神产品的质量。他指出:“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3】

综上所述,邓小平人学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博大而精深,他对人的问题的研究始终与时代的精神相结合,与中国现代化的实际相结合,因而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感,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调动人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4.

【2】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4.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93.

第三,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社会舆论对社会成员的思想行为具有导向作用。邓小平多次强调:报刊、广播文艺界和其他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同志要自觉加强自己的思想修养,要考虑作品的社会影响,考虑作品对人民尤其对青年思想倾向的影响,对社会安定的影响。邓小平说:“不论是对于满足人们精神生活多方面的需要,对于培养社会主义新人,对于提高整个社会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文艺工作都负有其他部门所

一118一

万方数据

大字报与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赵社民

洛阳师范学院政法学院

世界华商经济年鉴·高校教育研究

WORLD CHINESE ENTREPRENEUR ECONOMIC YEARBOOK2008,(17)0次

参考文献(11条)

1.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1992

2.罗平汉 反右派运动中的大字报[期刊论文]-文史精华 2001(8)3.叶永烈 反右派始末(上) 20004.胡绳 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19915.查看详情 1957

6.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19927.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19928.毛泽东选集 19779.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 199210.毛泽东选集 197711.毛泽东选集 1977

相似文献(4条)

1.学位论文 邱建立 试述'文化大革命'中的大字报 2001

该文回顾大字报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的基础上,试就"文革"中大字报的形式、内容、泛滥的原因、及其危害与教训等几个方面进行客观的分析与思考.该文正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探讨了大字报的历史渊源,考察了大字报的历史发展过程.第二部分,归纳了大字报的各种常见形式,介绍了大字报的主要内容.第三部分,从毛泽东大字报的支持、文革小组一伙的煽动性宣传、法制意识的缺乏、极左理论的泛滥等方面,系统的剖析了"文革"中大字泛滥的原因.第四部分,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从总结经验教训这一思想出发,分析了大字报对社会造成的危害,着重指出大字报的泛滥是造成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从而总结出几点认识,以期为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提供有意义的启示.该文结语部分从总体上对大字报作了简单的评价.

2.期刊论文 梁茂春.LIANG Mao-chun 论"文革"中的音乐大批判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7(1)

"文革"期间,在极左政治的严厉钳制之下,音乐界出现了"大批判"的狂潮--批判中、外优秀的音乐作品和优秀的音乐家.在铺天盖地的大批判中,首当其冲的是对各类中国音乐作品的批判.其批判的方法完全是政治性的,采用的是阶级斗争的观念,对人、对作品都采取彻底否定、绝对批判的"无限上纲"的方式.几乎所有的"文革"以前的优秀中国音乐作品都被扣上了"封、资、修"等政治帽子,受到批判,并禁止演出.本文广泛收集了"文革"初期的大字报和各种小报、刊物资料,列举了对歌剧《长征》、《洪湖赤卫队》,以及对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音乐作品的"批判".并指出:音乐受到政治强权的严重摧残,集中展露在"文革"时期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批判上,这是音乐史上难得的极左标本,具有重要的警世意义.

3.期刊论文 任道斌 关注现代关注世界--记美术史论家朱伯雄教授 -美术观察2001(3)

美术史,在过去我国高等美术院校没有单独设系的习惯,尽管这方面前辈艺术家一直在耕耘着.建国后,随着美术事业的发展,这门学科已在许多美术院校开设.但在50年代,这门课还是由老一辈美术教育家兼任的.我来浙江美术学院时,朱伯雄教授已任新建的美术史系主任,据他告诉我.他生于1932年,浙江湖州人.原是学画的学生,1964年考取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所美术史硕士研究生,这是解放后我国正式归国家科委计划培养的文化系统的首届研究生(当时学苏联模式,称副博士研究生).说来也让新一代学人感到寒栗的,在那个大刮左倾风的60年代,他在北京做研究生时期,除了研究"文艺界阶级斗争"外,别无可做.他是在铺天盖地的大字报堆里寻求一些有限的中国现代美术史料的,更谈不上专访老一辈艺术家了,那时候,除了"文革专案组"外,任何访问都是讳莫如深的.

4.学位论文 崔云娜 毛泽东与刘少奇决裂的起点 2009

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关系是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避不开的重要问题。毛泽东与刘少奇从相识到成为亲密战友,再由亲密战友到产生分歧以致决裂,直到刘少奇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含冤死去,是改革开放前一部简明的中国共产党史。本文主要从毛泽东与刘少奇关系的角度,研究二人从合作到决裂的过程,探寻二人决裂的起点问题。笔者认为研究这个问题,对于深入研究中共党史,特别是对于深入研究建国以后的中共党史和共和国历史,对于准确把握那个风雨变幻年代的历史的来龙去脉,从无比沉痛的历史的代价中,吸取极为宝贵的经验教训,将有重要价值和深刻的启示作用。 笔者认为,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决裂固然有客观历史原因,但是,我们主要应以毛泽东的认识和态度为准,去探寻他们二人决裂的起点问题。毛泽东在《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中,批评了刘少奇在文化大革命初期的所谓反动路线,他所指的这一路线形成的最早的时间便是所谓“一九六二年的右倾”。这就是他们二人决裂的起点。 回顾毛泽东与刘少奇二人的关系,民主革命时期,在反对王明教条主义的斗争中,毛泽东和刘少奇走到一起。他们彼此信任,相互支持,传为中共党史上领袖人物相互合作的一段佳话。建国以后,毛泽东与刘少奇在事关全局的重大的问题上,前后产生了三次分歧。在前两次分歧中,由于刘少奇接受了毛泽东的批评意见,他们二人才消除前嫌,达到了新的合作。他们二人的第三次分歧起于1962年。这是他们二人决裂的起点。1964年底到1965年1月,在讨论起草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文件时,他们二人从1962年开始积蓄的分歧终于公开化,形成了尖锐的对立意见,这是他们二人最终决裂的标志。 笔者认为,毛泽东与刘少奇的冲突,绝非个人权力之争。归根到底,这是毛泽东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理论和实践造成的历史性悲剧。我们只有彻底摒弃这一理论和实践,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制建设,不断搞好党内的制度建设,才能避免再犯此类历史性的错误。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gxjyyj200817087.aspx

下载时间:2010年3月25日


相关内容

  • 中国近代史纲要题库第九章
  • 第九章 一.单选 (B)1.中共八大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求与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求的矛盾 C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D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 (C)2.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后,毛泽东 ...

  • 中国当代史名词解释汇总
  • 中国当代史名词解释汇总 1.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简称<共同纲领>.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九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它总结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确定了我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 ...

  • 文化大革命111
  •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 一."文化大革命"为什么会发生 毛泽东一直把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渴望在中国建立起一整套全新的社会制度,并且鉴于苏联的教训,力求找到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但那时中国共产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 ...

  • 第三章文化大革命
  • 第三章 文化大革命 (1966年-1976年) 第一节 全面发展与全国大动乱 一.起因与准备 1.起因 指导思想是毛泽东关于阶级斗争理论和实践的左倾发展. 1957年反右严重扩大化. 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改变了主要矛盾的论述 1959年庐山会议把党内的不同意见分歧当作阶级斗争,第一次把阶级斗争引向 ...

  • 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1.111
  • 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 ...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第九章
  •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一节 良好的开局 1.[单选]1956年1月,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会议,动员全党和全国人民"向科学进军". 2.[单选]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3. ...

  • [推荐]王作富教授回忆改革前后我国的法治建设历程[好多细节以期都不知道]
  • [中国法学名家访谈录]王作富 王作富,当代著名刑法学家.1949年考入中国政法大学三部学习,1950年3月,中国政法大学与华北大学合并为中国人民大学,他成为法律系本科第一期学员,并于同年9月转入法律系研究生班学习,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专攻刑法学.1952年1月,提前调入刑法教研室任助教,1956年评为 ...

  • 一生真伪复谁知
  • 1966年6月26日下午6点多钟,长治上空忽然发生了一件震惊人心的事情.一股龙卷风由东南向西北游移,看上去像一根擎天巨柱,上接云端,下接黄土大地.随之飓风.暴雨.冰雹交加,席卷而来,持续长达60余分钟.那冰雹大似鸡蛋,造成十多年来未曾见过的洪灾,使全市近三十个生产大队惨遭侵袭.这一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 ...

  •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历史内涵
  • "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的历史内涵 第1部分:判断题 (共10题,共20.0分; 默认单题2.0分) 1.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破四旧"是指:打破旧风俗.旧习惯.旧思想.旧体制.(2.0分) 得分: A 正确 B 错误 正确答案:B 2. 在社会主义阶段,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