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与重量说课

《体积与重量》教学设计

《体积与重量》是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问题解决”中,学生在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相关知识后学习的内容。《课程标准》将其列入拓展部分的学习内容,是为中学学习物体的密度等相关知识做基础与铺垫的。通过本课的学习,需要学生理解并掌握单位体积物体的重量、物体的体积和物体的重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三个关系式),并会运用三个关系式进行简单的应用。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的直接经验比较少,是比较抽象的,因此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尤其是理解“单位体积物体的重量”这一概念,《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动手实验,计算出常见物体单位体积的重量。”限于教学条件,无法让学生人人参与动手操作,因此教师采用学生熟悉的1立方分米的木块和泡沫块作为比较对象,首先通过告知它们的棱长,计算出它们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进而教师引出“单位体积”这一概念。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又通过出示1立方厘米的木块和泡沫块、让学生想象1立方米的大小,使他们知道这些都是“单位体积”。然后通过实物观察、猜测、掂量、称重等过程,让学生直观感知到木块和泡沫块的体积相同(都是1立方分米),但重量是不同的。然后又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单位体积重量,使他们进一步知道了“不同的物体,它们的单位体积重量是各不相同的”。 在理解了这一概念后,再出示三个1立方厘米的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要求学生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学生能比较容易想到用“单位体积物体的重量×物体的体积”这一方法来求“物体的重量”,然后再提升为告知物体的长、宽、高来求物体的重量,使学生能把前后所学到的知识综合起来运用。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据“单位体积物体的重量×物体的体积=物体的重量”这个关系式,能比较容易地推导出另外两个相应的关系式,因而对于另外两个关系式的教学,教师没有平均分配教学时间,而是让学生在应用中自主探讨、总结。

在练习阶段,第一层次主要是让学生巩固对于单位体积物体的重量、物体的体积和物体的重量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第二层次的选择,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由于不同的物体,它们的单位体积重量是不一样的,因此虽然体积相同,重量却不同;或者重量相同,体积却不同。第三层次的应用,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独立运用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方面要选择具有广泛性的数学知识充实课程内容,另一方面要开发数学实践环节,强化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学习是为了应用,虽然本课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但在历史上有一个经典故事,就是“阿基米德与皇冠的故事”,可以说就是单位体积物体的重量、物体的体积和物体的重量三者之间关系的最好运用。因此在课堂开始和结束时,我安排了这个经典案例,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更让学生感受到了阿基米德就是利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国王解决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是有价值的。

平安小学 汤志康

《体积与重量》教学设计

《体积与重量》是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五单元“问题解决”中,学生在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的相关知识后学习的内容。《课程标准》将其列入拓展部分的学习内容,是为中学学习物体的密度等相关知识做基础与铺垫的。通过本课的学习,需要学生理解并掌握单位体积物体的重量、物体的体积和物体的重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即三个关系式),并会运用三个关系式进行简单的应用。

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的直接经验比较少,是比较抽象的,因此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尤其是理解“单位体积物体的重量”这一概念,《课程标准》中要求:“通过动手实验,计算出常见物体单位体积的重量。”限于教学条件,无法让学生人人参与动手操作,因此教师采用学生熟悉的1立方分米的木块和泡沫块作为比较对象,首先通过告知它们的棱长,计算出它们的体积是1立方分米,进而教师引出“单位体积”这一概念。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一概念,教师又通过出示1立方厘米的木块和泡沫块、让学生想象1立方米的大小,使他们知道这些都是“单位体积”。然后通过实物观察、猜测、掂量、称重等过程,让学生直观感知到木块和泡沫块的体积相同(都是1立方分米),但重量是不同的。然后又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物体的单位体积重量,使他们进一步知道了“不同的物体,它们的单位体积重量是各不相同的”。 在理解了这一概念后,再出示三个1立方厘米的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要求学生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学生能比较容易想到用“单位体积物体的重量×物体的体积”这一方法来求“物体的重量”,然后再提升为告知物体的长、宽、高来求物体的重量,使学生能把前后所学到的知识综合起来运用。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据“单位体积物体的重量×物体的体积=物体的重量”这个关系式,能比较容易地推导出另外两个相应的关系式,因而对于另外两个关系式的教学,教师没有平均分配教学时间,而是让学生在应用中自主探讨、总结。

在练习阶段,第一层次主要是让学生巩固对于单位体积物体的重量、物体的体积和物体的重量三者之间关系的理解。第二层次的选择,主要是让学生进一步感知由于不同的物体,它们的单位体积重量是不一样的,因此虽然体积相同,重量却不同;或者重量相同,体积却不同。第三层次的应用,主要是考察学生对本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独立运用能力。

《课程标准》指出,“应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一方面要选择具有广泛性的数学知识充实课程内容,另一方面要开发数学实践环节,强化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与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学习是为了应用,虽然本课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在生活中接触得比较少。但在历史上有一个经典故事,就是“阿基米德与皇冠的故事”,可以说就是单位体积物体的重量、物体的体积和物体的重量三者之间关系的最好运用。因此在课堂开始和结束时,我安排了这个经典案例,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更让学生感受到了阿基米德就是利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国王解决了一个棘手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是有价值的。

平安小学 汤志康


相关内容

  • 实际重量.体积重量和计费重量是啥关系?
  • 实重.体积重和计费重是啥关系? 1. 实重(Actual Weight) 实重即Actual Weight,简称A-W或AW,就是实际重量,一般指实际毛重.毛重即Gross Weight,简称G.W.--货品本身的重量,加上该货品所使用的包装材料的重量,就是毛重,也即实际重量 2. ) 或Dimen ...

  • 物流运输重泡货概念介绍
  • 抛货.泡货.重货定义与方法 抛货/泡货,是指体积折算的重量大于实际重量的货物,如:木椅.塑料制品.棉花.海绵等.海运:重货是指单件货物大于6吨的货物.在空运来讲如果1个立方米的货物多于166.67公斤就算重货,计费按照实际货物重量计费. *抛货又叫泡货,通俗的讲就是轻货.体积/0.006大於重量即定 ...

  • 铁路工程概预算工程量计算规则2010
  • 铁路工程概预算 工 程 量 计 算 规 (二0一0年) 铁建设[2010]223号 站 前 部 分 则 目 录 1 总则„„„„„„„„„„„„„„„„„„„„„„„„„„„„„ 1 2 工程量计算规则„„„„„„„„„„„„„„„„„„„„„„„„ 2 2.1 共性计量规则„„„„„„„„„„„„ ...

  • 意大利白色大理石物理性能(技术参数)介绍
  • 意大利主要白色大理石品种花色介绍,以及相关的大理石质地.适合应用场所,荒料稳定性.矿山产量以及大理石石材相关的物理力学性能. 卡拉拉白(White Carrara) 石材品名: 卡拉拉白(White Carrara) 别称: CARRARA BIANCO 石材产地: 意大利- Carrara地区 石 ...

  • 浅谈液化石油气的卸船计量
  • 浅谈液化石油气的卸船计量 近年来,我国液化气市场发展很快,液化气进口量正以迅猛的速度增加.大大小小的气库.气站遍布沿海,沿江的码头.这此气库.气站通常都是以接卸进口液化气为主.而液化气进口主要靠液化气船运输,通过低温常压式冷冻气船或常温压力式气船将液化气运到码头.再由商检人员或气库.气站的技术人员到 ...

  • 五年级科学下册给冷水加热教学设计x
  • <给冷水加热>教学设计 终南小学 王艳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水加热后体积会增大而重量不变. 2.过程与方法 ① 从影响物体在水中沉浮的因素去分析水加热后产生的变化. ② 设计实验,观察水加热后重量和体积是否发生了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于发现新问题和愿意积极探索 ...

  • 货车载重量利用
  • 第一节 货车载重量利用指标 第五章 货车载重量利用1 2 3 货车载重量利用指标 合理调配使用货车 巧装满载 一.货车平均静载重 指每一辆货车平均装载的货物吨数:P静 =∑PU装• 式中: 式中:P静-货车平均静载重, 货车平均静载重,t/车 t/车: ΣP-一定时间内货物发送总吨数: 一定时间内货 ...

  •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小学科学实验教案
  • 小学科学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观察物体的沉浮 实验类型 演示实验 1.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猜测,展示他们对沉浮判断的初始概念. 2.观察不同物体的沉浮情况,并与预测进行对照,发现问题. 3.引发思维,初步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物体的沉浮. 实验器材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实验步骤 小石块. ...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 因为海水含盐量高,海水的密度远大于人的密度, 因而浮 体吸热升温以后,微粒加快了运动,微粒之间的距离增大,物体 班级 姓名 第一单元 沉和浮 知识点 1.(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重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2.(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如果(体积)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