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

《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评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有幸听了鲁老师讲授的《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一课,使我很受启发,感触颇多。相互观摩,相互学习,相互切磋,才能认识自己的不足。所谓“错误是不自知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过学习、比较、探索、研究,找出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作为今后的努力方向,工作动力,达到一个共同提高的同时,顺应时代的潮流,提高教学的技能和业务素质。现在就该课发表一点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原谅。

首先,我就这堂课的成功之处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支配教学活动,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民主与艺术化,现代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育的同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现代教育观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把现代教育观和现代教育理论有机的结合,才能体现“教改”的精神、“新课标”的要求与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整合,提升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技能。鲁老师在这一点上是明确落实的。

二、教学目标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知道,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如何正确地对待机遇、顺境和逆境,如何正确分析外因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运用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去分析说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要不断深化改革,坚持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理解、认识、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并能运用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和认识去指导自己的实践能力,启发学生初步学会分析个人成长中的问题,初步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觉悟目标上,应针对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或模糊观点,加强思想教育和疏导,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觉悟水平。

鲁老师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教育教学目标基本明确,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突出识记、理解、运用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识记,做到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形式和内容达到有机的统一。所以无论是从总体的教学思路设计,还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都是紧紧围绕目标组织教学和开展活动。使得知识、能力和觉悟目标都得到贯彻和体现。而且鲁老师还在整节课进行贯穿德育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政治课的功能。

三、课堂教学结构

鲁老师从神舟六号导入新课-一讲授新课一一课堂小结――达标测评,各个环节完整,时间把握得当。

四、教学内容讲授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同一个内容: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

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应该说鲁老师的把握是准确的,在分析讲解重、难点前使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做到了有的放矢。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过程中,做到讲、议、思、记相结合,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 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坚持了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双教育原则 , 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例如 , 在讲解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鲁老师主要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在引入新课采用了正反对照法、在讲授过程中采用了归纳分析法等。 鉴于方法论应用性较强的特征, 提出问题 , 再通过设疑、举例、分析、讨论来印证观点 , 这也是值得肯定和比较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教学方法之一。

六、学生学法

本节课鲁老师注意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设置了讨论、自主探究,提问等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七、教学基本功

通过课堂内容讲授,显示出鲁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扎实的, 声音比较宏亮, 也很有亲和力。而且鲁老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肢体语言大方得体。可能是由于看错表的原故,在时间宽裕的情况下,体现了鲁老师的应变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鲁老师的课件 , 我们也可以看到鲁老师对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是熟练的。

八、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检验教学过程是否科学合理 , 教学目的的实现程度的重要依据。这堂课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和最后的课后练习来看,测评效果总的来说是不错的,证明了鲁老师这堂课是成功的。

九、师生关系

本节课鲁老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给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努力创设了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十、教师素养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鲁老师的个人素质全面、理论功底较深、知识面广,是一位优秀的政治课教师。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

一、教学思想

鲁老师本节课虽然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但由于设计问题导向性不明确,学生没能积极思考。如在“议一议”:“中国人民包括玉溪人民、、、、”,设问说:“同学们讨论、讨论结果告诉我。”

二、教学目标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教学难点是个人成人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外因。鲁老师在突破这一难点时,用了“孟母三迁”的典故。讲解是生动的,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强调“孟子只所以成为大思想家,就在于母亲选择了环境”,我个人认为导向性是错误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明晰重点个人成人过程中必须把内外因结合起来时,内因强调不够,德育功能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三、课堂教学结构

从整节课时间分配来看,导入8分钟略显过长,课堂小结用时不到1分钟过于匆忙,没有发挥作用。课堂时间把握不准确,没有充分利用好。剩余3分钟垃圾时间。

四、教学内容讲授

案例过多、过杂,有些案例讲解不清晰,如“小和尚”。冲谈了教学主题。课堂变成了故事会。精典案例,如神六,没有充分挖掘其内涵。

五、教学方法

仅限于阅读、提问。讨论没有充分展开,实际应用能力不强。

六、教学基本功

教学表述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大。如“大家大胆的说,只要你能自圆其说,都是对的。”、在讲“小和尚”案例时,“编”字多次出现、“现在可以起来了”、“是我提问,还是同学们自己站起来”等。另,把聂耳称为“英雄”是否合适,有待商榷。

七、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没给予充分的重视,有些问题不了了之。对学生在回答问题是出现的错误未及时纠正,给予正确的引导。课后练少(2题),不能完全反映本节课效果。

八、从教学过程中一些小细节来看

1、“小和尚”的故事及其扩展,我认为鲁老师本意是想作一个亮点调动学生,但弄巧成拙,既浪费了时间(6分钟),又冲淡了主题,成为本节课最大的败笔。

2、教材内容处理完后,在尚有时间的情况下,鲁老师组织学生唱国歌,显示了较强的应变能力,但且不说课堂唱国歌是否庄重,最其码的是应该全体起立。但没有注意到。

3、课件制作个别张颜色对比不鲜明,字体过小。展示过程中,时间过短,利用度不够。在课堂内容仍在继续的情况下,课件显示结束语:“谢谢指导”。

4、教学内容第二点标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字在十五大报告以后就没有了。“有”字的有无,其内涵是不一样的。

5、在讲作业2③时,分析不选的原因是“扩大了外因的决定作用”,这里可能是一个口误。外因作用再大也不能用“决定”,而且我们在说外因作用时,用“夸大”是否更合适。

6、在提醒学生思考、讨论时,能否多用一些提示性语言,少用一些命令性语言“赶快讨论”。

总之 , 吴老师的这堂课总的来说是成功的 , 学海无涯 , 艺无止境 : 教学有法 , 教 无定法。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 , 也有各自的一些弱点和缺陷 , 希望通过相互的研讨 , 我们都能相互找出不足 , 取长补短 , 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一、、本节课的特点

1、教师的基本功扎实,上课有热情,情绪饱满,整节课能以学生为主,角色定位恰当。准确把握教学重点;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板书规范漂亮;具有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教法灵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与参与热情很高,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 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动机。有个别同学的回答,有同学的合作。有集体的,教学手段多样。教师的评价语言积极,注重挖掘学生优点。

2、教学过程: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宗教,学生有话可说。整片通过对话的形式,情景创设,讨论探究,看着简单实则不然,其实是小故事见大道理。能依据学科特点,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并紧密围绕课文,时刻不忘知识点的落实。

3、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师讲授,教学方法多元化。开展讨论,提升能力。

4、教学效果:升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课后思考。活跃思维,小结练习,巩固提升。教师与学生互动灵活,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大多数学生都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

1、课前导入时间多。

2、对于学困生的关注不够多,给予学生的参与时间不充分。

3、 学生对“信教与信教徒”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限制,对它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郝从容老师这节课,以教师角色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材处理恰当,选材贴近学生实际,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一节较为成功的优质课。

1.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德育课学习的生活化。郝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选取“MP3”为实例,一例到底,把学生的课堂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能说。随着情景的发展,不断抖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表达欲望,点燃了学生的智慧之花。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学了知识就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政治学习的生活化、学习生活的政治化”。

2.留有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郝老师在教学中善于并多次给学

生留下思考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她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针对问题自己讨论探讨得出结论,做到了过程与结果并重,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给了学生一个进行思考和表现、张扬个性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

3.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的转变。本课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整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比较深奥、枯燥的一节课变得生机盎然,使学生在争论、快乐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4.超越教材,丰富了学生的课程资源。郝老师打破了“教材是上课的唯一法典”的旧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结合学生生活世界,寻找课堂的支撑点与结合点,做到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理念。

5.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在整个教学中,郝老师运用多媒体也恰到好处,生动形象,直观入眼、入耳、入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环环相扣,使多媒体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坚持内因外因相结合》评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

有幸听了鲁老师讲授的《坚持内外因相结合》一课,使我很受启发,感触颇多。相互观摩,相互学习,相互切磋,才能认识自己的不足。所谓“错误是不自知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通过学习、比较、探索、研究,找出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作为今后的努力方向,工作动力,达到一个共同提高的同时,顺应时代的潮流,提高教学的技能和业务素质。现在就该课发表一点个人的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原谅。

首先,我就这堂课的成功之处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教学思想

教学思想支配教学活动,现代教育思想的基本特征是科学,民主与艺术化,现代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育的同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现代教育观以学习者为中心,认为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把现代教育观和现代教育理论有机的结合,才能体现“教改”的精神、“新课标”的要求与现代信息技术和教学的整合,提升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技能。鲁老师在这一点上是明确落实的。

二、教学目标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知道,在个人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如何正确地对待机遇、顺境和逆境,如何正确分析外因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运用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去分析说明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要不断深化改革,坚持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的辩证关系。在能力方面,培养学生的理解、认识、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并能运用内因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和认识去指导自己的实践能力,启发学生初步学会分析个人成长中的问题,初步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觉悟目标上,应针对学生思想上存在的实际问题或模糊观点,加强思想教育和疏导,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和觉悟水平。

鲁老师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教育教学目标基本明确,达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突出识记、理解、运用能力的培养,结合学生识记,做到了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形式和内容达到有机的统一。所以无论是从总体的教学思路设计,还是具体的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都是紧紧围绕目标组织教学和开展活动。使得知识、能力和觉悟目标都得到贯彻和体现。而且鲁老师还在整节课进行贯穿德育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政治课的功能。

三、课堂教学结构

鲁老师从神舟六号导入新课-一讲授新课一一课堂小结――达标测评,各个环节完整,时间把握得当。

四、教学内容讲授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教学重点,难点是同一个内容:在个人成长过程中要学会

正确地对待内因和外因。应该说鲁老师的把握是准确的,在分析讲解重、难点前使学生明确教学内容,做到了有的放矢。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过程中,做到讲、议、思、记相结合,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 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坚持了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双教育原则 , 这一点是非常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例如 , 在讲解

五、教学方法

本节课鲁老师主要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在引入新课采用了正反对照法、在讲授过程中采用了归纳分析法等。 鉴于方法论应用性较强的特征, 提出问题 , 再通过设疑、举例、分析、讨论来印证观点 , 这也是值得肯定和比较符合学生思维特点的教学方法之一。

六、学生学法

本节课鲁老师注意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设置了讨论、自主探究,提问等方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七、教学基本功

通过课堂内容讲授,显示出鲁老师的教学基本功是扎实的, 声音比较宏亮, 也很有亲和力。而且鲁老师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肢体语言大方得体。可能是由于看错表的原故,在时间宽裕的情况下,体现了鲁老师的应变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通过鲁老师的课件 , 我们也可以看到鲁老师对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是熟练的。

八、教学效果

教学效果是检验教学过程是否科学合理 , 教学目的的实现程度的重要依据。这堂课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馈和最后的课后练习来看,测评效果总的来说是不错的,证明了鲁老师这堂课是成功的。

九、师生关系

本节课鲁老师充分尊重了学生,给学生以平等的地位,努力创设了宽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

十、教师素养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鲁老师的个人素质全面、理论功底较深、知识面广,是一位优秀的政治课教师。

有人说,教育是一门

一、教学思想

鲁老师本节课虽然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但由于设计问题导向性不明确,学生没能积极思考。如在“议一议”:“中国人民包括玉溪人民、、、、”,设问说:“同学们讨论、讨论结果告诉我。”

二、教学目标

《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教学难点是个人成人过程中如何正确对待外因。鲁老师在突破这一难点时,用了“孟母三迁”的典故。讲解是生动的,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强调“孟子只所以成为大思想家,就在于母亲选择了环境”,我个人认为导向性是错误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在明晰重点个人成人过程中必须把内外因结合起来时,内因强调不够,德育功能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

三、课堂教学结构

从整节课时间分配来看,导入8分钟略显过长,课堂小结用时不到1分钟过于匆忙,没有发挥作用。课堂时间把握不准确,没有充分利用好。剩余3分钟垃圾时间。

四、教学内容讲授

案例过多、过杂,有些案例讲解不清晰,如“小和尚”。冲谈了教学主题。课堂变成了故事会。精典案例,如神六,没有充分挖掘其内涵。

五、教学方法

仅限于阅读、提问。讨论没有充分展开,实际应用能力不强。

六、教学基本功

教学表述不够规范,随意性较大。如“大家大胆的说,只要你能自圆其说,都是对的。”、在讲“小和尚”案例时,“编”字多次出现、“现在可以起来了”、“是我提问,还是同学们自己站起来”等。另,把聂耳称为“英雄”是否合适,有待商榷。

七、教学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没给予充分的重视,有些问题不了了之。对学生在回答问题是出现的错误未及时纠正,给予正确的引导。课后练少(2题),不能完全反映本节课效果。

八、从教学过程中一些小细节来看

1、“小和尚”的故事及其扩展,我认为鲁老师本意是想作一个亮点调动学生,但弄巧成拙,既浪费了时间(6分钟),又冲淡了主题,成为本节课最大的败笔。

2、教材内容处理完后,在尚有时间的情况下,鲁老师组织学生唱国歌,显示了较强的应变能力,但且不说课堂唱国歌是否庄重,最其码的是应该全体起立。但没有注意到。

3、课件制作个别张颜色对比不鲜明,字体过小。展示过程中,时间过短,利用度不够。在课堂内容仍在继续的情况下,课件显示结束语:“谢谢指导”。

4、教学内容第二点标题:“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字在十五大报告以后就没有了。“有”字的有无,其内涵是不一样的。

5、在讲作业2③时,分析不选的原因是“扩大了外因的决定作用”,这里可能是一个口误。外因作用再大也不能用“决定”,而且我们在说外因作用时,用“夸大”是否更合适。

6、在提醒学生思考、讨论时,能否多用一些提示性语言,少用一些命令性语言“赶快讨论”。

总之 , 吴老师的这堂课总的来说是成功的 , 学海无涯 , 艺无止境 : 教学有法 , 教 无定法。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风格 , 也有各自的一些弱点和缺陷 , 希望通过相互的研讨 , 我们都能相互找出不足 , 取长补短 , 达到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目的。 一、、本节课的特点

1、教师的基本功扎实,上课有热情,情绪饱满,整节课能以学生为主,角色定位恰当。准确把握教学重点;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板书规范漂亮;具有对学生的示范作用。教法灵活,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程度与参与热情很高,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 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探究动机。有个别同学的回答,有同学的合作。有集体的,教学手段多样。教师的评价语言积极,注重挖掘学生优点。

2、教学过程: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宗教,学生有话可说。整片通过对话的形式,情景创设,讨论探究,看着简单实则不然,其实是小故事见大道理。能依据学科特点,创造性的理解和使用教材,并紧密围绕课文,时刻不忘知识点的落实。

3、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师讲授,教学方法多元化。开展讨论,提升能力。

4、教学效果:升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课后思考。活跃思维,小结练习,巩固提升。教师与学生互动灵活,课堂气氛活跃有序,大多数学生都完成了学习任务。

二、、存在的问题

1、课前导入时间多。

2、对于学困生的关注不够多,给予学生的参与时间不充分。

3、 学生对“信教与信教徒”虽然有一定的认识,但由于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限制,对它的认识还不够深刻。

郝从容老师这节课,以教师角色的转变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材处理恰当,选材贴近学生实际,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一节较为成功的优质课。

1.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德育课学习的生活化。郝老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选取“MP3”为实例,一例到底,把学生的课堂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起来。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有话能说。随着情景的发展,不断抖出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表达欲望,点燃了学生的智慧之花。使学生感到所学的知识就在身边,学了知识就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体现了“政治学习的生活化、学习生活的政治化”。

2.留有思维空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郝老师在教学中善于并多次给学

生留下思考空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她采用探究式教学法,让学生针对问题自己讨论探讨得出结论,做到了过程与结果并重,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给了学生一个进行思考和表现、张扬个性的机会,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

3.体现了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的转变。本课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而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整节课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现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比较深奥、枯燥的一节课变得生机盎然,使学生在争论、快乐中获得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4.超越教材,丰富了学生的课程资源。郝老师打破了“教材是上课的唯一法典”的旧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结合学生生活世界,寻找课堂的支撑点与结合点,做到了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体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新理念。

5.体现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在整个教学中,郝老师运用多媒体也恰到好处,生动形象,直观入眼、入耳、入心,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环环相扣,使多媒体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


相关内容

  •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教案
  •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教案 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中学 陈秀英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坚持内因和外因相结合的观点>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第四单元第一节第二 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内外因的相互关系原理,本框题属于方法论部分. 本框题内容是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重 ...

  • 事物发展的原因
  • 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教案 第一课时 课题:矛盾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目的:1.理解内.外因的含义及作用,并能运用这一观点,分析具体生活.社会问题.(知识) 2.提高辨证思维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高考解题能力.(能力) 3.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如正确对待个人成长中的挫折.(德 ...

  • 考点9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及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
  • 圆学子梦想 铸金字品牌 温馨提示: 此题库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 看比例,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考点9 坚持矛盾分析的方法及 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 1.(2010·上海单科·T20) 到"十二五"末,本市人口年龄结构失衡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

  • 坚持内外因双修 做公道正派的组工干部
  • 唯物辩证法指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如何做一名公道正派的组工干部,是我们组织部门广大干部面临的一大课题,有待于大家进一步去思索.去实践.去总结.做公道正派的组工干部,也必须将内因与外因有机地结合起来. 首先,我们要内炼境界,不断增强自我完善的紧迫感与责任感.思想是 ...

  • 马克思论述题及答案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试题及答案(大学公共课) 论述题 1.试述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答:(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2)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改革开发以来,我们恢复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 ...

  •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
  • 名言警句体现的哲学原理.方法论 第一部分 辩证唯物论部分 1.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2.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是主观的,能动的. 3.气者,理之所依也:子不语怪.力.乱.神: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4.形存则神存,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版
  • 人类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1.认识世界2.改造世界 世界观: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 ...

  • 申论的应试技巧之分析问题的基本套路
  • 申论的应试技巧之分析问题的基本套路 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的申论考试都强化了对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申论考试中,对于分析问题主要有以下题型:一是分析特定事实产生问题的原因:二是分析.梳理和评议材料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看似矛盾的观点和现象:三是对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做出评论:四是分析对策的有效性:五是辨析题干内 ...

  • 对立统一规律三大系列八大原理 2
  • 对立统一规律三大系列八大原理:揭示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 第一系列:矛盾的表达既对立又统一.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原理. 内容: (一):相互区别 1:矛盾的同一性 a内涵:矛盾双方的一致性所造成的相互依赖,相互贯通以及相互转化的性质和倾向. b特点:相对的,有条件的. 2:矛盾的斗争性 a定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