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变化与发展

世界的变化与发展

大纲

一、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原则

1.世界的普遍联系

2.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1.量变质变规律

2.否定之否定规律

3.对立统一规律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联系

C02:量变

C03:质变

C04:矛盾

C05:矛盾的普遍性

C06: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和观点

K01:事物联系的特点

K02: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K03:量变与质变的相互关系

K04:量变质变规律在经济建设中的意义

K05: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K06: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K07:矛盾的对立统一性

K0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K0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正文

一、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原则

唯物辩证法两个基本原则是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的联系是普遍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之网,没有什么事物是孤立存在的。物质世界的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认识任何事物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的孤立观点。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事物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要求我们认识任何事物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在联系和发展中全面地看问题。

1.世界的普遍联系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经写道:“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恩格斯还指出,唯物辩证法就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什么是联系?联系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现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事物、现象及其过程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二是指事物、现象及其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事物联系具有以下特点:

(1)普遍性

世界上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是互相联系的。整个物质世界就是以多种形式相互联系的整体。

(2)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多样性

联系是复杂和多样的。物质世界联系的普遍性,是通过具体事物多种多样的具体联系表现的。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与发展起着主要的、决定性作用。而事物的外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联系同样会对事物发生影响和作用。两者都不可忽视。

(4)系统性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不但与它周围的事物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而且事物内部的各部分之间总是处于联系和互相作用之中,构成一个开放的系统。我们把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并同其周围环

境互相作用的统一整体称为系统。系统的特点是各要素之间存在相互联系。

2.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也是发展的,每个人的知识积累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认识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上。我们对人本身生理上的认识也是如此,如“心”的概念,古代认为“心”这个器官是用来思考的,而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一观念被推翻。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表明:

(1)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其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变化,形成发展,发展来自于事物之间的联系;

(2)具体事物都有其发生史,是一个发展的历史过程,无数发展的过程构成世界整体的发展;

(3)事物的运动过程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过程。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但也存在相对静止的状态。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1.量变质变规律

(1)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关系

量变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加和减少,是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性的中断,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量变和质变具有如下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2)量变质变规律在经济建设中的意义

不能脱离国情、超越国力,急于求成。要辩证处理“快”与“好”的关系。应重视量变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从我国这些年的经验来看,经济发展也是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在量的积累基础上,要抓住时机在某一个阶段加速搞几年,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治理,尔后继续前进。保持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我们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防止一些量变的积累导致不好的质变,通过调控来保持良好的质变。

2.否定之否定规律

太阳黑子活动具有周期性。从黑子增多,活动频繁,到逐渐减少,以至没有,再到黑子大量出现,频繁活动,一般为十一年左右。从黑子活动来说,有——无——有,多——少——多,就是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事物的发展都是以否定的形式出现的。在自然界中,自己对自己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巨大杠杆。天体的演化、地球的发展,都经历了一系列自我否定的过程。如果没有对原始星云的否定,就不会有太阳系的演化过程,组成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物体以及我们本身的微小粒子,恐怕至今仍处于比空气还要稀薄的弥漫状态之中。如果没有地球发展早期的一次次否定,造成新的自然条件,生物也不会出现。生命现象的产生本身就是对无生命现象的一种否定。在生物界的进化中,简单的、低级的生物发展为复杂的、高级的生物,都是通过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而实现的。正是在生物界的一系列否定之中,才出现了高等动物和人类。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用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看待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1)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2)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既变革又继承。事物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

(4)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是因为事物发展总是由事物内部矛盾推动的结果。一方面事物发展的途径,须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包括矛盾两次向对立面的转化,表现出迂回曲折的特征;另一方面事物发展所经过的两次否定,都是扬弃,为事物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表现出事物在内在的自我否定中,不断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3.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矛盾(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矛盾规律之所以成为辩证法的核心,主要根据在于:①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最本质的联系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②矛盾观点提供了理解辩证法基本范畴和基本规律的“钥匙”,把握了这个规律就能去理解量变和质变问题;③是否承认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分歧。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不是具体事物,是哲学范畴)。

①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②矛盾的斗争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分离的倾向;③现实事物的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是相对和绝对的关系。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绝对的斗争性存在于相对的同一性之中。正确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就是要坚持矛盾分析方法,把握辩证思维的实质,防止和克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重要的是善于区分各种矛盾的不同性质的同一和斗争的形式。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指的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并贯穿于每一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各个方面有其特点。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个性之中。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各有其特点。矛盾的共性只是概括了矛盾的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并非个别的全部内容和特点都包括在共性之中。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作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我们党所遵循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思想原则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在中国革命中,要推翻旧的制度是矛盾的普遍性,旧制度在中国的表现又是特殊的,与其他国家的状态又是不一样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现了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和不利于社会主义的制度是矛盾的,这是矛盾的普遍性。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只有把握矛盾问题精髓的道理,才能深刻理解党的思想原则,才能懂得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世界的变化与发展

大纲

一、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原则

1.世界的普遍联系

2.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1.量变质变规律

2.否定之否定规律

3.对立统一规律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联系

C02:量变

C03:质变

C04:矛盾

C05:矛盾的普遍性

C06: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和观点

K01:事物联系的特点

K02: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K03:量变与质变的相互关系

K04:量变质变规律在经济建设中的意义

K05: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

K06: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K07:矛盾的对立统一性

K0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K09: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

正文

一、唯物辩证法的两个基本原则

唯物辩证法两个基本原则是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的联系是普遍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之网,没有什么事物是孤立存在的。物质世界的联系是客观的,要求我们认识任何事物必须坚持联系的观点,反对形而上学的孤立观点。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事物是作为过程而存在的,要求我们认识任何事物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在联系和发展中全面地看问题。

1.世界的普遍联系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曾经写道:“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恩格斯还指出,唯物辩证法就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什么是联系?联系作为一个哲学范畴,是指一切事物、现象之间以及事物、现象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事物、现象及其过程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二是指事物、现象及其过程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

事物联系具有以下特点:

(1)普遍性

世界上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一切事物、一切现象都是互相联系的。整个物质世界就是以多种形式相互联系的整体。

(2)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多样性

联系是复杂和多样的。物质世界联系的普遍性,是通过具体事物多种多样的具体联系表现的。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与发展起着主要的、决定性作用。而事物的外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联系同样会对事物发生影响和作用。两者都不可忽视。

(4)系统性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不但与它周围的事物互相联系、互相作用,而且事物内部的各部分之间总是处于联系和互相作用之中,构成一个开放的系统。我们把由相互联系的若干要素按一定方式所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并同其周围环

境互相作用的统一整体称为系统。系统的特点是各要素之间存在相互联系。

2.物质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自然界是发展的,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中;人类社会是发展的,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表明,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人的认识也是发展的,每个人的知识积累都会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的过程,对事物的认识有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认识的发展突出表现在自然科学的发展上。我们对人本身生理上的认识也是如此,如“心”的概念,古代认为“心”这个器官是用来思考的,而随着科学的发展,这一观念被推翻。

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表明:

(1)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其相互作用推动事物的变化,形成发展,发展来自于事物之间的联系;

(2)具体事物都有其发生史,是一个发展的历史过程,无数发展的过程构成世界整体的发展;

(3)事物的运动过程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过程。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事物的运动是永恒的,但也存在相对静止的状态。

二、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1.量变质变规律

(1)量变和质变及其相互关系

量变是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加和减少,是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渐进性的中断,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量变和质变具有如下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引起新的量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2)量变质变规律在经济建设中的意义

不能脱离国情、超越国力,急于求成。要辩证处理“快”与“好”的关系。应重视量变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从我国这些年的经验来看,经济发展也是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在量的积累基础上,要抓住时机在某一个阶段加速搞几年,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治理,尔后继续前进。保持发展速度与经济效益的统一。我们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要防止一些量变的积累导致不好的质变,通过调控来保持良好的质变。

2.否定之否定规律

太阳黑子活动具有周期性。从黑子增多,活动频繁,到逐渐减少,以至没有,再到黑子大量出现,频繁活动,一般为十一年左右。从黑子活动来说,有——无——有,多——少——多,就是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过程。

事物的发展都是以否定的形式出现的。在自然界中,自己对自己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巨大杠杆。天体的演化、地球的发展,都经历了一系列自我否定的过程。如果没有对原始星云的否定,就不会有太阳系的演化过程,组成自然和社会环境的物体以及我们本身的微小粒子,恐怕至今仍处于比空气还要稀薄的弥漫状态之中。如果没有地球发展早期的一次次否定,造成新的自然条件,生物也不会出现。生命现象的产生本身就是对无生命现象的一种否定。在生物界的进化中,简单的、低级的生物发展为复杂的、高级的生物,都是通过新物种对旧物种的否定而实现的。正是在生物界的一系列否定之中,才出现了高等动物和人类。

否定之否定规律是用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看待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1)唯物辩证法的否定观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2)否定是事物发展和联系的环节;

(3)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既变革又继承。事物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

(4)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是因为事物发展总是由事物内部矛盾推动的结果。一方面事物发展的途径,须经过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三个阶段,包括矛盾两次向对立面的转化,表现出迂回曲折的特征;另一方面事物发展所经过的两次否定,都是扬弃,为事物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表现出事物在内在的自我否定中,不断实现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

3.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和实质

矛盾(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辩证法的核心。矛盾规律之所以成为辩证法的核心,主要根据在于:①这个规律揭示了事物最本质的联系和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因;②矛盾观点提供了理解辩证法基本范畴和基本规律的“钥匙”,把握了这个规律就能去理解量变和质变问题;③是否承认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根本分歧。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本性(不是具体事物,是哲学范畴)。

①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联结、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性质;②矛盾的斗争性指的是矛盾双方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互分离的倾向;③现实事物的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是相对和绝对的关系。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绝对的斗争性存在于相对的同一性之中。正确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关系,就是要坚持矛盾分析方法,把握辩证思维的实质,防止和克服形而上学的片面性。重要的是善于区分各种矛盾的不同性质的同一和斗争的形式。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指的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并贯穿于每一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各个方面有其特点。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联结的。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个性之中。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互相区别的,各有其特点。矛盾的共性只是概括了矛盾的个性中共同的、本质的东西,并非个别的全部内容和特点都包括在共性之中。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原理,作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我们党所遵循的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思想原则的重要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在中国革命中,要推翻旧的制度是矛盾的普遍性,旧制度在中国的表现又是特殊的,与其他国家的状态又是不一样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体现了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建设社会主义和不利于社会主义的制度是矛盾的,这是矛盾的普遍性。社会主义是普遍性、共性,中国特色是特殊性、个性。只有把握矛盾问题精髓的道理,才能深刻理解党的思想原则,才能懂得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关内容

  •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 第22课 世界格局的新变化 教材分析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格局在短短的时间内却经历了战后最大的变化.战后一直保持了40多年的美苏两极主宰世界的旧格局已经打破,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过程中.伴随旧格局的解体,世界更加动荡不安,各种力量出现了分化.瓦解和重新组合.就当前来看,一些旧有的矛 ...

  • 课例研究报告
  • 政治课例研究报告 一.研究科目:政治 二.研究单位:高二年级政治备课组 三.研究人员:艾巧巧 乔卉 赵婷 四.课题名称: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五.研究班级:高二(9.10 )班 第一次研究过程 (一).研究主题: 1.发展的普遍性 2.发展的实质 (二).学习材料: 1.课本 2.教师教学用书 3.新教 ...

  • 当代中国与世界
  • 当代中国与世界 前言 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发展变化充分地验证了党的这一重要判断.中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繁荣稳定也离 ...

  • 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变化
  • 论 中 国 在 世 界 中 的 地 位 变 化 论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变化 论文摘要:在过去的30年尤其是21世纪以来,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迅猛的提升.在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中,中国越来越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甚至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尽管世人在评论中国时会有不同的声音,持不同的立场和态度,但世界越来越关注中国,世 ...

  •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 如何看待中国国际地位新变化 国际地位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所处的位置,是该国在与其他国际行为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国际力量对比结构中的状态.衡量和评估一国国际地位主要看两方面因素:综合国力和外部世界.理性的看待中国的国际地位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国际形势及中国未来的走向. 一.中国国际 ...

  •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产生发展
  • 第二章 国际贸易基本理论 本章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了解国际分工的含义.作用及发展: ·掌握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系统了解世界市场的形成与特征: ·掌握决定国际市场价格的国际价值原理: ·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和不等价交换的原因. (二)技能目标 ·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案例: ·能系统地阐述 ...

  •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版
  • 人类从事的两项基本活动:1.认识世界2.改造世界 世界观:所谓世界观就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和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和根本观点 哲学: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伟大的 ...

  • 国际形势的变化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 第50卷 第1期 2010年1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JilinUniversityJournalSocialSciencesEditionVol.50 No.1Jan.,2010 □国际政治研究 国际形势的变化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倪世雄 赵曙光 [摘要]世界正处在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刻复杂广泛的变化 ...

  •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的战略应对战略
  • 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的应对战略 曹丽丽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南京 210044 [摘要]:气候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议题之一.气候问题不仅是环境问题,也是发展问题,更是国际政治和安全问题! 国际社会一直为治理这一问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中国是世界 ...

  • 现代通信概论小论文
  • 现代通信概论结课小论文 电子1103 李志 11214066 通信技术是信息技术中极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广义说,各种信息的传递均可称之为通信.但由于现代信息的内容极为广泛,因而人们并不把所有信息传递纳入通信的范围.通常只把语音.文字.数据.图像等信息的传递和传播称为通信.面向公众的单向通信,如报纸.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