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放派鼻祖的乡村情怀

  摘 要:南宋词坛上,辛弃疾的创作天地极为广阔,在他所写的几百首词中,表现农村风光的词尽管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却仍然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可贵的精神财富。这与他的政治失意,对农村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及他对前人的继承与发展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辛弃疾 政治 农村 继承发展

  众所周知,辛弃疾是一位勇冠三军的武将,然而在南宋词坛上,辛弃疾更是一位开创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他一生创作的诗词共有六百多首,其中绝大多是金戈铁马气吞残虏的豪放词,以挥洒恢复故土的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但我们不难发现,在他的这些沉郁顿挫、雄奇奔放的豪放词中间,也有些许格调轻快、内容清新、自然纯朴同时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词。那么我们从三个方面来了解一下这位豪放派文豪为何能创作出这样清新淡雅的农村词。

  一、政治失意,闲居农村

  辛弃疾出生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南宋时期,他曾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蹂躏和屈辱,青少年时期就立下光复河山、报国雪耻的志向。他21岁加入抗金义军,擘划军机,叱咤中原。南归以后,更是要“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在南宋任职的二十多年里,他卓越的军事才华不断得以发挥并得到认可,但懦弱无能的君主在金军的不断打击施压下,竟然逐渐丧失了收复失地之志,这让辛弃疾自此几乎失去了驰骋疆场、杀敌雪恨的机会。但少年时代就已烙在心头的壮志怎能就此忘怀,这使他刚毅果敢的性格与南宋委顿不振的政风产生激烈摩擦,继而不断被打压排挤,终于在淳熙八年,即辛弃疾四十二岁之时,受到弹劾而被免官,贬居江西上饶地带。在此后的二十年里,他绝大多数时间都闲居在农村。而辛弃疾的大部分农村词,也是在这段期间创作的。

  二 、对农村和农民的热爱

  虽然政治上不能大展宏图令辛弃疾意气难平,但闲适的农村生活却让他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他看到了战场以外的不一样的人生,体会到了农村生活的苦辣酸甜。遭到弹劾后,辛弃疾主要生活在江西的上饶带湖,后来迁至铅山瓢泉,叶适曾说:“初渡江时,上饶号称贤俊所聚,义理之宅,如汉许下,晋会稽焉。” 这里的风景神奇秀美,为他农村词的创作提供了充分的灵感来源。秀美的乡村景色的熏陶以及当地农民对他的尊敬呵呵爱戴,使他深深地爱上农村这块广阔的天地。农民的纯真与民风的淳朴在辛弃疾的眼中,无一不能组成一幅幅令人心驰神往的画卷。

  辛弃疾的农村词让第一次让农民形象成为一向追求高雅之风的词坛的主人公。农民们的劳作、淳朴、悠闲和乐趣,都成为了他词卷中动人的画面。以《清平乐·茅檐低小》为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这是描绘了一幅农家日常生活的场景,而在这普通农村的场景中,词人发现了自然,发现了美。这一家五人形象逼真,各具特色,他们其乐融融,各有分工。每当读完,都觉得他所描绘的画面历历在目,生动而鲜活。

  辛弃疾的农村词里描绘的农村景色也是别具一格。他把农村如诗似画的景色与农民生活糅合起来,这使得他的农村词更为清新而明丽。以《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为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2]”在这首词里,辛弃疾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秀美恬静的乡村之夜。明月,树枝,清风,蝉鸣,蛙声,星空,这些乡村独有的景致让整首词弥漫着清新的气息,纤尘不染,寂静而欢喜。

  三、对前人的继承与发展

  陶渊明对辛弃疾词的创作的影响可以说是显而易见。“辛弃疾的词作,据邓广铭先生《稼轩词编年笺注》,共有六百二十六首。其中吟咏陶渊明、涉及陶渊明、明引陶诗陶渊明暗用陶诗陶文者,共六十首,将近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每十首词里就有一首词涉及陶渊明。[3]”

  辛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契合点就是“归隐”。陶渊明在他的《归去来兮辞》充分表达了自己想归隐与山水之间的渴望,而辛弃疾在词里引用《归去来兮辞》的次数是最多的。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时时刻刻感悟着陶渊明,不仅推他为师,更是将其视为“千古一知己”。他归隐农村后,与陶渊明的认识达到了精神上的更高层次的契合,而从这个契合点便引出了对田园、田园生活及乡村景色的喜爱与歌咏。

  苏轼对辛弃疾农村词的创作起了先导作用。苏轼在词的创作中,贯穿了“以诗为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4]的宗旨,从而打破了诗与词之间的界限,使词境空前拓宽,农村生活题材也得以入词。辛弃疾在苏轼的农村词的基础上,进一步继承并发展了农村词。在农村词方面,他的艺术成就比起苏轼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苏轼的农村词以五首《浣溪沙》为代表,这几首词以淳朴的农民为讴歌对象,描绘了一幅幅清新淡雅格调轻快的农村田园图景。然而苏轼农村词的局限在于难脱士大夫身上的政治气息。而辛弃疾在创作农村词时则是突破了身份与阶级,他把自己看做是农村的一部分,他的每一首农村词,都是发自肺腑的农村赞歌。

  结语:

  经过上面的简单介绍,我们不难看出,辛弃疾之所以能创作出这些格调清新雅致的农村词,与其自身的政治经历、对广阔农村的热爱,以及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是分不开的。他的农村词数量上虽然不多,但却具有开拓性的贡献。辛弃疾,一代豪放词风的鼻祖,他的农村词同豪放词一样,犹如宋代词苑中一颗闪耀的星,熠熠生辉,绽放着永恒的光芒。

  参考文献:

  [1][2]《新校编辛弃疾全集》,辛弃疾著,徐汉明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陶渊明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简介:刘岩,1987年8月,女,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体与写作。

  摘 要:南宋词坛上,辛弃疾的创作天地极为广阔,在他所写的几百首词中,表现农村风光的词尽管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却仍然给我们留下了十分可贵的精神财富。这与他的政治失意,对农村发自内心的热爱以及他对前人的继承与发展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辛弃疾 政治 农村 继承发展

  众所周知,辛弃疾是一位勇冠三军的武将,然而在南宋词坛上,辛弃疾更是一位开创一代词风的伟大词人。他一生创作的诗词共有六百多首,其中绝大多是金戈铁马气吞残虏的豪放词,以挥洒恢复故土的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但我们不难发现,在他的这些沉郁顿挫、雄奇奔放的豪放词中间,也有些许格调轻快、内容清新、自然纯朴同时充满浓郁生活气息的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词。那么我们从三个方面来了解一下这位豪放派文豪为何能创作出这样清新淡雅的农村词。

  一、政治失意,闲居农村

  辛弃疾出生在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南宋时期,他曾亲眼目睹汉人在金人统治下所受的蹂躏和屈辱,青少年时期就立下光复河山、报国雪耻的志向。他21岁加入抗金义军,擘划军机,叱咤中原。南归以后,更是要“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在南宋任职的二十多年里,他卓越的军事才华不断得以发挥并得到认可,但懦弱无能的君主在金军的不断打击施压下,竟然逐渐丧失了收复失地之志,这让辛弃疾自此几乎失去了驰骋疆场、杀敌雪恨的机会。但少年时代就已烙在心头的壮志怎能就此忘怀,这使他刚毅果敢的性格与南宋委顿不振的政风产生激烈摩擦,继而不断被打压排挤,终于在淳熙八年,即辛弃疾四十二岁之时,受到弹劾而被免官,贬居江西上饶地带。在此后的二十年里,他绝大多数时间都闲居在农村。而辛弃疾的大部分农村词,也是在这段期间创作的。

  二 、对农村和农民的热爱

  虽然政治上不能大展宏图令辛弃疾意气难平,但闲适的农村生活却让他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升华。他看到了战场以外的不一样的人生,体会到了农村生活的苦辣酸甜。遭到弹劾后,辛弃疾主要生活在江西的上饶带湖,后来迁至铅山瓢泉,叶适曾说:“初渡江时,上饶号称贤俊所聚,义理之宅,如汉许下,晋会稽焉。” 这里的风景神奇秀美,为他农村词的创作提供了充分的灵感来源。秀美的乡村景色的熏陶以及当地农民对他的尊敬呵呵爱戴,使他深深地爱上农村这块广阔的天地。农民的纯真与民风的淳朴在辛弃疾的眼中,无一不能组成一幅幅令人心驰神往的画卷。

  辛弃疾的农村词让第一次让农民形象成为一向追求高雅之风的词坛的主人公。农民们的劳作、淳朴、悠闲和乐趣,都成为了他词卷中动人的画面。以《清平乐·茅檐低小》为例:“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1]”这是描绘了一幅农家日常生活的场景,而在这普通农村的场景中,词人发现了自然,发现了美。这一家五人形象逼真,各具特色,他们其乐融融,各有分工。每当读完,都觉得他所描绘的画面历历在目,生动而鲜活。

  辛弃疾的农村词里描绘的农村景色也是别具一格。他把农村如诗似画的景色与农民生活糅合起来,这使得他的农村词更为清新而明丽。以《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为例:“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2]”在这首词里,辛弃疾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秀美恬静的乡村之夜。明月,树枝,清风,蝉鸣,蛙声,星空,这些乡村独有的景致让整首词弥漫着清新的气息,纤尘不染,寂静而欢喜。

  三、对前人的继承与发展

  陶渊明对辛弃疾词的创作的影响可以说是显而易见。“辛弃疾的词作,据邓广铭先生《稼轩词编年笺注》,共有六百二十六首。其中吟咏陶渊明、涉及陶渊明、明引陶诗陶渊明暗用陶诗陶文者,共六十首,将近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每十首词里就有一首词涉及陶渊明。[3]”

  辛陶思想中最重要的一个契合点就是“归隐”。陶渊明在他的《归去来兮辞》充分表达了自己想归隐与山水之间的渴望,而辛弃疾在词里引用《归去来兮辞》的次数是最多的。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时时刻刻感悟着陶渊明,不仅推他为师,更是将其视为“千古一知己”。他归隐农村后,与陶渊明的认识达到了精神上的更高层次的契合,而从这个契合点便引出了对田园、田园生活及乡村景色的喜爱与歌咏。

  苏轼对辛弃疾农村词的创作起了先导作用。苏轼在词的创作中,贯穿了“以诗为词”、“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4]的宗旨,从而打破了诗与词之间的界限,使词境空前拓宽,农村生活题材也得以入词。辛弃疾在苏轼的农村词的基础上,进一步继承并发展了农村词。在农村词方面,他的艺术成就比起苏轼可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苏轼的农村词以五首《浣溪沙》为代表,这几首词以淳朴的农民为讴歌对象,描绘了一幅幅清新淡雅格调轻快的农村田园图景。然而苏轼农村词的局限在于难脱士大夫身上的政治气息。而辛弃疾在创作农村词时则是突破了身份与阶级,他把自己看做是农村的一部分,他的每一首农村词,都是发自肺腑的农村赞歌。

  结语:

  经过上面的简单介绍,我们不难看出,辛弃疾之所以能创作出这些格调清新雅致的农村词,与其自身的政治经历、对广阔农村的热爱,以及对前人的继承和发展是分不开的。他的农村词数量上虽然不多,但却具有开拓性的贡献。辛弃疾,一代豪放词风的鼻祖,他的农村词同豪放词一样,犹如宋代词苑中一颗闪耀的星,熠熠生辉,绽放着永恒的光芒。

  参考文献:

  [1][2]《新校编辛弃疾全集》,辛弃疾著,徐汉明编,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3]《陶渊明研究》,袁行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4]《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袁行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作者简介:刘岩,1987年8月,女,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2011级,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体与写作。


相关内容

  • 九年级语文上册[词五首]
  • 中考题 1.词的上片间接点明季节的词语是 (限2个字). " 秋来 " 2 . "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突出了"塞下秋景"的哪些特点? 天冷.声 杂.城孤 3.这首词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思乡之情. 4 ...

  • 论辛弃疾对宋词发展的影响
  • 目 录 内容摘要---------------------------------------------------------------------------1 关 键 词------------------------------------------------------------ ...

  • 苏轼婉约风格
  • 内容提要 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这是在我们以前学过的教材中经经常提到的.苏东坡不忮不求,随时随地吟诗作赋,批评臧否,纯然表达心之所感.他的作品中,流露出他的本性,亦庄亦谐,生动有力.他感受敏锐,思想透彻,写作优美,作为勇敢,绝不为本身利益而动摇,也不因俗 ...

  • 悲恨幽怨壮志未酬--浅析辛弃疾婉约词所展示的内心情怀
  • 悲恨幽怨壮志未酬--浅析辛弃疾婉约词所展示的内心情怀 [摘要]辛弃疾是我国南宋时期著名的豪放词人,也为婉约词的发展做出了历史贡献,他扩大和深化了婉约词的内涵,并且通过对女性闺怨相思的描写展示出辛弃疾对外敌的憎恨,对祖国的忠贞,这正是辛弃疾思想境界的基础和核心,而对劳动生活的喜爱和对自然山水的心仪是这 ...

  • 中国古代文学史李白杜甫笔记 精华
  •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1 善于创造理想的艺术形象和神奇瑰丽的艺术境界 2 善于采用历史神话题材 1) 直接歌咏历史人物, 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以寄托理想; 2) 把历史, 神话题材和现实题材结合起来, 加强抒情气氛; 3) 把个人活动和历史, 神话题材结合起来, 让自己和历史人物, 神仙一起活动 3 具 ...

  • 古代文学二常识
  • 第一章 唐五代词 一.词的产生和发展 1. 关于词起源的理论:词出于乐府,唐代近体诗变化而来 2. 词的名称|:1曲子词2诗余3乐府4长短句5乐章.歌词.琴趣等 3. 词调的来源:1来自边地和外域<菩萨蛮>2来自民间<竹枝>3创自教坊大晟府等音乐机构<荔枝香>4来 ...

  • 论苏轼词的婉约风格
  • 浅论苏轼词的婉约风格 高级中学语文组 张文琴 内容提要 : 苏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是公认的豪放派的代表.这是在我们以前学过的教材中经经常提到的.虽然他是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婉约词作的数量并不少于慷慨激昂的豪放词作的数量.对苏轼词的婉约词风前人已有论述,但是有 ...

  • 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
  • 古诗鉴赏的答题格式: 1.形象:身份+性格 例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如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词人在词中刻画了怎样的艺术形象? [简析]上片写身份,写人物神态,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下片写性格 ...

  • 古代文学1
  • 题型:填空10% 选择题5% 名词解释4选3.15% 简答题2题,20% 论述题3选2.30% 课程论文20% 填空.选择.名词解释--文学常识: 1.大历十才子:是指代宗大历年间活跃于诗坛的十位诗人及其所代表的诗歌流派,"十才子"之名,最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