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名师王君教学实录

距离产生的美和惑王君执教《珍珠鸟》

冯骥才的《珍珠鸟》魅力到底在哪里? 教参上有“和谐说”,网上流传甚广影响很大的有郭初阳老师的“欣赏囚禁说”(从鸟笼切入)、窦桂梅老师的“信赖说”(从信赖开掘)。经典的文本足以承载反复的推敲,我认为,对于《珍珠鸟》,还有进一步挖掘的必要。于是我以“距离”为话题,从文本中不引人注意的“不”字入手,激发学生更加冷静客观地去感受和审视冯骥才的爱,透视作者对珍珠鸟的行为,引导学生从观察爱的表象走向体悟爱的内涵,深刻挖掘“爱”的真谛,力求对文本进行更有深度更贴切的解读。爱是信赖,爱是理解,爱是尊重,爱是自由,爱是距离的保持,这样步步挺进,让孩子们感悟爱的艺术和思考爱的困惑。

这是难忘的一课,孩子们在思维碰撞中的经典言论至今让我回味不已。距离的话题、征服的话题、无形的笼子的话题、人对自然的自我想象的话题、精神沦丧的话题„„这些发言无不闪烁着哲理思辨的光芒,让我又一次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的深度之美。

三年前第一次教《珍珠鸟》,有一个孩子在课堂上拒绝做我的续写训练,她告诉我:“林清玄说向人乞讨的只是宠物,不会乞讨的才叫动物。人类把动物变成宠物也不是件难事,而老冯说:这叫信赖。”这一次教《珍珠鸟》,不仅课堂上群情激奋,下课后孩子们还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我,提出了“如何看待动物园”等绝不浅薄的问题。很欣慰,这一堂课,我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深度思考人和动物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应该成为孩子们在未来学习中自觉的探索吧。

语文课,以文本作桥,扎根在关键词句上,向思想更深处漫溯。语文、语文教师、学生都会在这漫溯中获得尊严吧!

下面展示的是第二课时的讨论片断。

一、距离产生的美——研读“我对珍珠鸟”

师:昨天听了同学们的初读交流,很受启发。今天我们从“不”字入手来解读文本,请大家浏览课文。“我”对珍珠鸟有哪些“不”呢?请找出一些句子,可以直接含有“不”,也可以暗含“不”。

生:“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

生:“我绝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

生:“我不管它。”

生:“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生:“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生:“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师:看来,作者对珍珠鸟的原则是“不看、不管、不扰”。作者说是信赖创造了美好的境界,真是只有信赖吗?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些“不”去深入思考作者创造美好境界的奥妙到底在哪里。

生:从这些句子我感受到作者并没有刻意去关爱鸟儿。

师:“刻意”一词有意思!请继续说。

生:我觉得作者走的是自然路线,让鸟儿自然发展,自由生活。

生:从这三个“不”我看出来作者对鸟儿首先是尊重,大家都是自然界的一员,鸟也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受到尊重。不去刻意照管它就是一种真正的尊重。

生:我认为这些“不”是作者给予珍珠鸟自由,他爱护鸟儿,更尊重鸟儿,所以就让鸟儿自由自在地生长和玩耍。

生:动物和人的关系往往有两种——畏惧人和与人友好相处。这三个“不”消除了鸟儿的畏惧感,让小鸟感受到了人的友好。我们都说小鸟依人,就是文中的这种境界吧。

师:人爱鸟有多种表现啊,可以抚摸它的毛,殷勤地喂它食物,和它一起玩,为它放音乐等。作者是这样爱珍珠鸟的吗?

生:我觉得作者很高明,他的情绪不外露,一直很安静,这就可以激发小鸟的好奇心,让它自然而然地接近人,最后让它发现人这个庞然大物原来这么温柔可亲。

师:原来这是人的一种策略啊!(众笑)这个策略好不好呢?

生:这个策略很好。因为这表明了作者对鸟儿既是刻意的,又是不刻意的。他不刻意去关注它,看它,照管它,其实作者是刻意这样做的。

师:哦,大家听懂了吗?作者的不刻意恰好是因为他的刻意。深刻!

生:我认为这三个“不”表明作者是了解鸟的,因为鸟和猫、狗不一样,猫、狗是渴望亲近人的,但鸟怕人几乎是天性。因为了解,所以作者才会有三个“不”的表现。

师:哦,这样做是对鸟性的一种了解和尊重,说得真好!

生:对,鸟其实是不需要人类的爱慕和欣赏的,它更需要自由。作者就是让鸟快快乐乐地生活,他尊重了它怕人的本性。

生:这是把鸟放在和人平等的地位,不把鸟当玩具宠物,不刻意干扰鸟的生活。

生:从这三个“不”中,我看出作者很善于和动物交流。作者追求的最好的境界不是人鸟合一,不是和鸟儿融为一体,而是各自有各自的空间,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掌声)

师:说得太好了!人鸟合一并不是最好的状态,

那么最好的状态是什么?

生:保持一定距离,给它自由空间,让它自己去发展,它需要什么就给它什么,而不是人需要什么就要求它做什么。作者和小鸟之间因为保持了距离,所以也就有了和谐美好的境界。

师:同学们,作者行为中的这些“不”

敦促我们思考什么是真正深刻的爱。爱的方式有很多种。这就像你们的成长,小时候你们需要和爸爸妈妈在一起,需要亲密的爱抚呵护。但是现在呢,你们长成小大人了,你们渴望和大人拉开距离了,希望有自己的空间了。爸爸妈妈如果过多干涉你们的生活那在你们的眼里就不是爱了。所以,了解这一点的爸爸妈妈就会适度地保持和你们的距离,让你们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一个完整的人。这是一种更深刻更理性更高境界的爱!爱它,就尊重它!爱它,就信任它!爱它,就给它自由!爱它,就远远地欣赏它而不干扰它。距离能够产生美,距离也能够升华爱,人和人之间是如此,人和鸟之间、人和自然之间也是如此。所以,《珍珠鸟》中的美好境界,更来自于作者对人鸟之间距离的艺术性的不露痕迹的保持。距离的保持,反而消除了人鸟之间的距离。这其中关于爱的奥秘真是意味深长。

二、距离产生的惑——研读“珍珠鸟对我”

师:刻意的不刻意、零距离的远距离使冯骥才找到了对待珍珠鸟的最好方式。那么珍珠鸟对冯骥才呢?在听同学们阅读汇报时,有两个同学的发言让我觉得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一是贾秋阳同学说珍珠鸟把“我”当成一棵大树了,二是刘佩灵同学说珍珠鸟和“我”亲密并不仅仅是因为信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只小鸟涉世不深,初生牛犊不怕虎。大家议一议。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根本就是人对鸟的一种想象,或者说是人对自然的一种想象。这就好比一只蚂蚁在桌腿上爬,人自作多情地把它捉起来放到桌面上,可是人家蚂蚁其实是想往地上爬的。人和动物本质上是不能相通的,小鸟也不懂信赖不信赖的道理,也许在它的眼里,冯骥才就是一棵安全的树罢了。(众大笑) 师:文学作品中当然充满了人的想象,表达了人的希望,你这样说不是彻底否定了人和动物之间可以有感情交流,这合理吗?你的思路挺好,但还需要文字佐证。

生:我也觉得是作者一厢情愿的想象。比如开头第一段的描写,一个简易的笼子,一卷干草,就是鸟儿“舒适又温暖的巢”吗?我看未必,大鸟后来生气地呼唤小鸟不就说明大鸟对自己生活的大环境并不是完全放心的。还有第三自然段“从中传出来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中的“也就”两个字让我感觉到了勉强,我也读出了作者一厢情愿的猜测。鸟儿们到底幸福不幸福,其实冯骥才并不知道。

生:我认为表面上看人鸟相处得非常和谐,其实深入去看,珍珠鸟和人的距离是越来越远了!

师:和人的距离越来越远了?请谈仔细一点儿,扣紧文本。

生:这个故事我觉得老掉牙了,不外乎就是一个征服的故事——人征服动物。和一般的征服不一样的是把动物捕杀了还不算,还要征服动物的心。但是冯骥才真的征服了珍珠鸟的心吗?显然没有。刚才很多同学都谈到了鸟爸爸鸟妈妈对人的态度几乎是没有什么变化的,作者越来越友好,但它们戒备的态度一点儿都没有变。这是为什么?恐怕大鸟对人性看得太深刻了吧,它们不相信把它们关在鸟笼子里的喂鸟人能够真正爱鸟。

生:我同意。作者好像已经征服了小鸟,但是,这种征服还有意义吗?请大家看看第九自然段,“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能在窗框上站一会儿,绝

不飞出去”。飞翔是鸟的天性,一步之外就是自由的天空,但它居然不飞,这还叫鸟吗?

生:因为它的爸爸妈妈在这里,它的家在这里啊。

师:它可以飞出去后再飞回来呀!

生:小鸟不再飞出去,我想一来是因为它还小,缺乏飞翔的能力和勇气;二来是因为它根本就没有飞翔的意识了,它认为这里就是它的生活环境,它根本就没有天空和森林的意识了。

师:它为什么缺乏飞翔的能力和勇气呢?

生:那个笼子啊!它的爸爸妈妈根本不可能从那个笼子里钻出来,没有人教它飞翔,没有人带领它去练习飞翔啊。

生:从这个细节来看,小鸟虽然可以“挤”出那个笼子,但是它的心里已经有了无形的笼子了,这个无形的笼子让它失掉了飞翔的欲望。

生:对,这个笼子永远不会被人打开。我们可以想象,现在小珍珠鸟还可以“挤”进“挤”出笼子,有一天,当它的身体长得和大鸟一样大时,它的命运也就只能和它的爸爸妈妈一样——永远被囚禁了。它的命运其实比它的父母还可悲,因为一旦笼子打开,它的父母也许还有可能飞回蓝天,而小珍珠鸟呢,它可能根本就飞不起来了。

生:从小鸟儿站在窗框上都不飞出去这一个细节,我看出小鸟儿根本就没有鸟性了,它已经不是一只真正的鸟了,它只有鸟的躯壳,但是没有鸟的心灵了。 生:小珍珠鸟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人的宠物,只是人没有意识到,小鸟自己更不可能意识到罢了。

师:对鸟儿飞不飞走

这个问题,大家从冯骥才

这个角度来看看。

生:作者既不关窗子,也不

阻拦鸟儿到处飞,看来他心里头

有底儿:鸟儿根本就飞不走。

师:大家的讨论让老师重新思考了“距离”的问题。从你们的这个思考角度来说,人和鸟的距离是远了还是近了呢?

生:当然是远了。大珍珠鸟并没有因此而信赖作者,这个距离本来就远,小珍珠鸟失掉了鸟性,沦为人的宠物,它连鸟都不是了,我们还能讨论鸟和人的关系吗?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人和宠物的关系。

师:可怕的笼子,虚伪的自由,虚伪的爱!

生:人表面上征服了鸟,但真正的鸟却离人越来越远了!

师:我想起一首诗:生命诚可贵——

生: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生:作者其实依旧是失败的,他征服了鸟,也改变了鸟。这就像如今的社会,人不是已经是自然的主宰了吗?但人不也是越来越孤独了吗?

师:是的,征服鸟不一定换来人和鸟真正的和谐相处,征服自然最后人类换来的可能是自然的报复。刚才冉雪立同学说人和鸟的最好关系并不是人鸟合一,这话深刻!我想,人和自然的关系也是如此,敬畏自然,探索自然,但不以征服自然为目的,这才是人和动物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之道。我又想起了徐来同学刚才的精彩发言,她说,“人往往会对人和动物的关系作自我陶醉般的想象”,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第一堂课,同学们交流初读感受时,大部分同学站在作者的角度细细揣摩文本,确确实实感受到了这篇文章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和谐之美,那么为什么第二堂课大家同样是紧扣文本,但却提出了这么多反对意见呢?我想,这是因为我们抛弃了人的本位,而自觉地站在了鸟的本位上来思考问题,所以,我们发现了平等背后的不平等,和谐之外的不和谐,发现了信赖背后的残酷的征服,征服之中的人鸟的对峙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同学们,我相信,如果冯骥才参加了大家的讨论,他也一定会深受启发的,他的爱的艺术也一定会因此而提升到更高的境界。有形和无形的鸟笼桎梏了小小的珍珠鸟的飞翔之梦,那么,在生活中,我们的心灵是不是也被某一种笼子笼上了而不自知呢?学习《珍珠鸟》,对于同学们反省自我也应该有一定的帮助吧。

距离产生的美和惑王君执教《珍珠鸟》

冯骥才的《珍珠鸟》魅力到底在哪里? 教参上有“和谐说”,网上流传甚广影响很大的有郭初阳老师的“欣赏囚禁说”(从鸟笼切入)、窦桂梅老师的“信赖说”(从信赖开掘)。经典的文本足以承载反复的推敲,我认为,对于《珍珠鸟》,还有进一步挖掘的必要。于是我以“距离”为话题,从文本中不引人注意的“不”字入手,激发学生更加冷静客观地去感受和审视冯骥才的爱,透视作者对珍珠鸟的行为,引导学生从观察爱的表象走向体悟爱的内涵,深刻挖掘“爱”的真谛,力求对文本进行更有深度更贴切的解读。爱是信赖,爱是理解,爱是尊重,爱是自由,爱是距离的保持,这样步步挺进,让孩子们感悟爱的艺术和思考爱的困惑。

这是难忘的一课,孩子们在思维碰撞中的经典言论至今让我回味不已。距离的话题、征服的话题、无形的笼子的话题、人对自然的自我想象的话题、精神沦丧的话题„„这些发言无不闪烁着哲理思辨的光芒,让我又一次享受到了语文学习的深度之美。

三年前第一次教《珍珠鸟》,有一个孩子在课堂上拒绝做我的续写训练,她告诉我:“林清玄说向人乞讨的只是宠物,不会乞讨的才叫动物。人类把动物变成宠物也不是件难事,而老冯说:这叫信赖。”这一次教《珍珠鸟》,不仅课堂上群情激奋,下课后孩子们还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我,提出了“如何看待动物园”等绝不浅薄的问题。很欣慰,这一堂课,我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窗——深度思考人和动物以及人和自然的关系,应该成为孩子们在未来学习中自觉的探索吧。

语文课,以文本作桥,扎根在关键词句上,向思想更深处漫溯。语文、语文教师、学生都会在这漫溯中获得尊严吧!

下面展示的是第二课时的讨论片断。

一、距离产生的美——研读“我对珍珠鸟”

师:昨天听了同学们的初读交流,很受启发。今天我们从“不”字入手来解读文本,请大家浏览课文。“我”对珍珠鸟有哪些“不”呢?请找出一些句子,可以直接含有“不”,也可以暗含“不”。

生:“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

生:“我绝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

生:“我不管它。”

生:“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生:“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

生:“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

师:看来,作者对珍珠鸟的原则是“不看、不管、不扰”。作者说是信赖创造了美好的境界,真是只有信赖吗?下面我们就通过这些“不”去深入思考作者创造美好境界的奥妙到底在哪里。

生:从这些句子我感受到作者并没有刻意去关爱鸟儿。

师:“刻意”一词有意思!请继续说。

生:我觉得作者走的是自然路线,让鸟儿自然发展,自由生活。

生:从这三个“不”我看出来作者对鸟儿首先是尊重,大家都是自然界的一员,鸟也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应该受到尊重。不去刻意照管它就是一种真正的尊重。

生:我认为这些“不”是作者给予珍珠鸟自由,他爱护鸟儿,更尊重鸟儿,所以就让鸟儿自由自在地生长和玩耍。

生:动物和人的关系往往有两种——畏惧人和与人友好相处。这三个“不”消除了鸟儿的畏惧感,让小鸟感受到了人的友好。我们都说小鸟依人,就是文中的这种境界吧。

师:人爱鸟有多种表现啊,可以抚摸它的毛,殷勤地喂它食物,和它一起玩,为它放音乐等。作者是这样爱珍珠鸟的吗?

生:我觉得作者很高明,他的情绪不外露,一直很安静,这就可以激发小鸟的好奇心,让它自然而然地接近人,最后让它发现人这个庞然大物原来这么温柔可亲。

师:原来这是人的一种策略啊!(众笑)这个策略好不好呢?

生:这个策略很好。因为这表明了作者对鸟儿既是刻意的,又是不刻意的。他不刻意去关注它,看它,照管它,其实作者是刻意这样做的。

师:哦,大家听懂了吗?作者的不刻意恰好是因为他的刻意。深刻!

生:我认为这三个“不”表明作者是了解鸟的,因为鸟和猫、狗不一样,猫、狗是渴望亲近人的,但鸟怕人几乎是天性。因为了解,所以作者才会有三个“不”的表现。

师:哦,这样做是对鸟性的一种了解和尊重,说得真好!

生:对,鸟其实是不需要人类的爱慕和欣赏的,它更需要自由。作者就是让鸟快快乐乐地生活,他尊重了它怕人的本性。

生:这是把鸟放在和人平等的地位,不把鸟当玩具宠物,不刻意干扰鸟的生活。

生:从这三个“不”中,我看出作者很善于和动物交流。作者追求的最好的境界不是人鸟合一,不是和鸟儿融为一体,而是各自有各自的空间,各自有各自的生活。(掌声)

师:说得太好了!人鸟合一并不是最好的状态,

那么最好的状态是什么?

生:保持一定距离,给它自由空间,让它自己去发展,它需要什么就给它什么,而不是人需要什么就要求它做什么。作者和小鸟之间因为保持了距离,所以也就有了和谐美好的境界。

师:同学们,作者行为中的这些“不”

敦促我们思考什么是真正深刻的爱。爱的方式有很多种。这就像你们的成长,小时候你们需要和爸爸妈妈在一起,需要亲密的爱抚呵护。但是现在呢,你们长成小大人了,你们渴望和大人拉开距离了,希望有自己的空间了。爸爸妈妈如果过多干涉你们的生活那在你们的眼里就不是爱了。所以,了解这一点的爸爸妈妈就会适度地保持和你们的距离,让你们感觉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一个完整的人。这是一种更深刻更理性更高境界的爱!爱它,就尊重它!爱它,就信任它!爱它,就给它自由!爱它,就远远地欣赏它而不干扰它。距离能够产生美,距离也能够升华爱,人和人之间是如此,人和鸟之间、人和自然之间也是如此。所以,《珍珠鸟》中的美好境界,更来自于作者对人鸟之间距离的艺术性的不露痕迹的保持。距离的保持,反而消除了人鸟之间的距离。这其中关于爱的奥秘真是意味深长。

二、距离产生的惑——研读“珍珠鸟对我”

师:刻意的不刻意、零距离的远距离使冯骥才找到了对待珍珠鸟的最好方式。那么珍珠鸟对冯骥才呢?在听同学们阅读汇报时,有两个同学的发言让我觉得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一是贾秋阳同学说珍珠鸟把“我”当成一棵大树了,二是刘佩灵同学说珍珠鸟和“我”亲密并不仅仅是因为信任,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这只小鸟涉世不深,初生牛犊不怕虎。大家议一议。

生:我认为,这篇文章根本就是人对鸟的一种想象,或者说是人对自然的一种想象。这就好比一只蚂蚁在桌腿上爬,人自作多情地把它捉起来放到桌面上,可是人家蚂蚁其实是想往地上爬的。人和动物本质上是不能相通的,小鸟也不懂信赖不信赖的道理,也许在它的眼里,冯骥才就是一棵安全的树罢了。(众大笑) 师:文学作品中当然充满了人的想象,表达了人的希望,你这样说不是彻底否定了人和动物之间可以有感情交流,这合理吗?你的思路挺好,但还需要文字佐证。

生:我也觉得是作者一厢情愿的想象。比如开头第一段的描写,一个简易的笼子,一卷干草,就是鸟儿“舒适又温暖的巢”吗?我看未必,大鸟后来生气地呼唤小鸟不就说明大鸟对自己生活的大环境并不是完全放心的。还有第三自然段“从中传出来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中的“也就”两个字让我感觉到了勉强,我也读出了作者一厢情愿的猜测。鸟儿们到底幸福不幸福,其实冯骥才并不知道。

生:我认为表面上看人鸟相处得非常和谐,其实深入去看,珍珠鸟和人的距离是越来越远了!

师:和人的距离越来越远了?请谈仔细一点儿,扣紧文本。

生:这个故事我觉得老掉牙了,不外乎就是一个征服的故事——人征服动物。和一般的征服不一样的是把动物捕杀了还不算,还要征服动物的心。但是冯骥才真的征服了珍珠鸟的心吗?显然没有。刚才很多同学都谈到了鸟爸爸鸟妈妈对人的态度几乎是没有什么变化的,作者越来越友好,但它们戒备的态度一点儿都没有变。这是为什么?恐怕大鸟对人性看得太深刻了吧,它们不相信把它们关在鸟笼子里的喂鸟人能够真正爱鸟。

生:我同意。作者好像已经征服了小鸟,但是,这种征服还有意义吗?请大家看看第九自然段,“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能在窗框上站一会儿,绝

不飞出去”。飞翔是鸟的天性,一步之外就是自由的天空,但它居然不飞,这还叫鸟吗?

生:因为它的爸爸妈妈在这里,它的家在这里啊。

师:它可以飞出去后再飞回来呀!

生:小鸟不再飞出去,我想一来是因为它还小,缺乏飞翔的能力和勇气;二来是因为它根本就没有飞翔的意识了,它认为这里就是它的生活环境,它根本就没有天空和森林的意识了。

师:它为什么缺乏飞翔的能力和勇气呢?

生:那个笼子啊!它的爸爸妈妈根本不可能从那个笼子里钻出来,没有人教它飞翔,没有人带领它去练习飞翔啊。

生:从这个细节来看,小鸟虽然可以“挤”出那个笼子,但是它的心里已经有了无形的笼子了,这个无形的笼子让它失掉了飞翔的欲望。

生:对,这个笼子永远不会被人打开。我们可以想象,现在小珍珠鸟还可以“挤”进“挤”出笼子,有一天,当它的身体长得和大鸟一样大时,它的命运也就只能和它的爸爸妈妈一样——永远被囚禁了。它的命运其实比它的父母还可悲,因为一旦笼子打开,它的父母也许还有可能飞回蓝天,而小珍珠鸟呢,它可能根本就飞不起来了。

生:从小鸟儿站在窗框上都不飞出去这一个细节,我看出小鸟儿根本就没有鸟性了,它已经不是一只真正的鸟了,它只有鸟的躯壳,但是没有鸟的心灵了。 生:小珍珠鸟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成为了人的宠物,只是人没有意识到,小鸟自己更不可能意识到罢了。

师:对鸟儿飞不飞走

这个问题,大家从冯骥才

这个角度来看看。

生:作者既不关窗子,也不

阻拦鸟儿到处飞,看来他心里头

有底儿:鸟儿根本就飞不走。

师:大家的讨论让老师重新思考了“距离”的问题。从你们的这个思考角度来说,人和鸟的距离是远了还是近了呢?

生:当然是远了。大珍珠鸟并没有因此而信赖作者,这个距离本来就远,小珍珠鸟失掉了鸟性,沦为人的宠物,它连鸟都不是了,我们还能讨论鸟和人的关系吗?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人和宠物的关系。

师:可怕的笼子,虚伪的自由,虚伪的爱!

生:人表面上征服了鸟,但真正的鸟却离人越来越远了!

师:我想起一首诗:生命诚可贵——

生: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生:作者其实依旧是失败的,他征服了鸟,也改变了鸟。这就像如今的社会,人不是已经是自然的主宰了吗?但人不也是越来越孤独了吗?

师:是的,征服鸟不一定换来人和鸟真正的和谐相处,征服自然最后人类换来的可能是自然的报复。刚才冉雪立同学说人和鸟的最好关系并不是人鸟合一,这话深刻!我想,人和自然的关系也是如此,敬畏自然,探索自然,但不以征服自然为目的,这才是人和动物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相处之道。我又想起了徐来同学刚才的精彩发言,她说,“人往往会对人和动物的关系作自我陶醉般的想象”,这句话值得我们深思。第一堂课,同学们交流初读感受时,大部分同学站在作者的角度细细揣摩文本,确确实实感受到了这篇文章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和谐之美,那么为什么第二堂课大家同样是紧扣文本,但却提出了这么多反对意见呢?我想,这是因为我们抛弃了人的本位,而自觉地站在了鸟的本位上来思考问题,所以,我们发现了平等背后的不平等,和谐之外的不和谐,发现了信赖背后的残酷的征服,征服之中的人鸟的对峙和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同学们,我相信,如果冯骥才参加了大家的讨论,他也一定会深受启发的,他的爱的艺术也一定会因此而提升到更高的境界。有形和无形的鸟笼桎梏了小小的珍珠鸟的飞翔之梦,那么,在生活中,我们的心灵是不是也被某一种笼子笼上了而不自知呢?学习《珍珠鸟》,对于同学们反省自我也应该有一定的帮助吧。


相关内容

  • 名师(特级教师)课堂实录集锦(王君篇)
  • 王君,重庆市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中语优秀教师,全国中语教改新星,重庆市骨干教师.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在国家级报刊发表教育教学文章 150 多篇,近 10 篇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语文教学通讯><教育文摘周报>等多家报刊推荐为封面人物.头版人物.曾应邀 ...

  • 中小学语文教师必读专业书籍大全
  • 2012教师招聘2012教师招聘考试历年真题考试历年真题汇编 中学语文 汇编 小学语文 王开东:深度语文 钱理群.孙绍振.王富仁:解读语文 程翔:一个语文 教师的心路历韩军与新语文教育 程 史金霞:不拘一格教语文 郭初阳:颠狂与谨守 叶开:让孩子读 闫学:我负语文 到世界上最好的文字 程红兵与语文人 ...

  • 科学指导是趣,语言应用是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课堂实录 王君
  • 科学知识是趣,语言应用是魂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课堂实录 执教:王君老师 整理:金艳 (课间播放<花儿为什么这么红>歌曲) 第一部分:学字词,教阅读方法 (上课,互致问候) 师:刚才那个歌,就叫<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旋律优美.在王老师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是最流行 ...

  • 教学实录(王君)
  • <喂--出来>教学实录(王君) 洞察人性的蒙昧与觉悟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喂--出来>教学实录及说明 [教学说明] 人教版教材与教参把<喂--出来>定位为"环保"主题.它说:"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 ...

  • 特级教师王君[喂--出来]课堂教学实录
  • 特级教师王君<喂--出来>课堂教学实录 洞察人性的蒙昧与觉悟 [教学说明] 人教版教材与教参把<喂--出来>定位为"环保"主题.它说:"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 ...

  • 华平[范进中举]课堂实录
  • 7月22日下午,终于有机会现场聆听华平教授的课堂教学,一睹他的教学风采.听课期间,真想一字不漏地入耳入心,所以做了录音,现在将现场实录稍作整理,以享大家. 平常之处显功力 李华平教授<范进中举>课堂实录 一.开场语(5分钟)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到现在我才知道我们两堂课学生是一样的,真是 ...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实录课堂视频公开课名师授课录像优质课观摩课
  • 查看: 1422|回复: 0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实录课堂视频公开课名师授课录像优质课观摩课[复制链接] admin 管理员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19:40: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享到:开心网搜狐微博网易微博新浪微博百 ...

  • "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实施方案
  • 泸溪县第五中学 "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活动 实 施 方 案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及省.州.县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深化我校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力争每一位教师每学年至少上好一个研究课,并在校内进行交流研讨:每个学 ...

  • "一师一优课"县实施方案
  • 博教[2015]5号 关于开展"一师一优课"和"一课一名师" 活动的实施方案 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4年度"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