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达标测评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达标测评题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第一节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的工具。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二、达标检测:

1、 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物理实验的结果都要通过 才能得到。在下面填

出一些常用的测量仪器的名称。长度测量的仪器有 、 、 ;质量测

量仪器有 ;时间测量仪器有 、温度测量的仪器有 ;电的测

量仪器有 、 ;力的测量仪器有 、 ;体积的测量

仪器有 。

2、科学家探究问题一般经历的过程是: → → → → → → 。

3、科学家们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创建了科学的探究

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通常应是( )

A. 制定实验计划 B.猜想和假设 C.发现并提出问题 D.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

4、在春晚上,对于刘谦表演的“硬币穿透”魔术,小明认为那枚硬币其实并没有穿过

玻璃,而是被刘谦手上戴的磁性戒指吸引住了。小红说:磁铁能吸引硬币?面对小红的怀疑,

小明用磁铁靠近硬币,结果一下子就被被吸在磁铁上。在上述的过程中,“小明找了一块磁

铁靠近硬币”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总结结论 B.评估 C.进行试验 D.猜想与假设

5、以下不属于科学探究环节的是:( )

A .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科学幻想 D.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6、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自然界中发生的现象,在实验室内不可能重现

B .进入实验室后,首先要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C .科学家有广博的知识,不需要进行科学探究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D .实验完毕后,不需要整理仪器,这是实验员的事

7、刻度尺、温度计、量筒、弹簧测力计、电流表和电压表是物理实验中的常用仪器。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这些仪器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请仿照示例再列举两点。

例如:它们都有一定的量程(测量范围);

① ;② 。

8、家中烧水的水壶,壶盖上常有一小孔,如果没有这个小孔,壶盖又盖得很紧,当水

沸腾时,会有什么弊病?

9、有两个鸡蛋,一生一熟,让它们在光滑的桌面上同时以相同速度转动,能否区分?

做做看。

10、小明在实验室见到温度计是圆柱形的,而家里的体温计是三棱形的,这样设计有什

么好处?

第二节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二、达标检测: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符号是 ,其他长度单位还有千

米( )、分米( )、 ( )、 ( )、微米( )、 ( )等。1m= km= dm= cm= mm= μm= nm。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长度的是( )

A.20 mm B.1 dm C.1 m D .26cm

3、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 、1.8m=1.8×1000=1800mm B、1.8m=1.8m×1000=1800mm

C 、1.8m=1.8m×1000=1800mm D、1.8m=1.8×1000mm=1800mm

4、请你对以下单位进行变换。

(1)36 mm = m= cm (2)10 cm = m= μm

(3)1.2 nm = cm = km

5、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分度值和量

程,小明同学的身高是1.68 (填上适当的单位).

6、在测量中, 值与 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我

们通常采用 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7、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右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

尺的分度值是 mm,纽扣的直径是 cm。

8、如右图所示,用两刻度尺A 、

B 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A 尺示

数是_____cm,B 尺示数是______cm.

9、下列关于各单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 B.纳米是一种特殊的材料的名称;

C. 米是长度的国际主单位 D.微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1微米等于1/10毫米

10、测量长度时,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度取决于( )

A. 测量工具的种类 B.测量工具的最大测量范围

C. 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 D.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11、如图所示,在测物体长度时,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12、要测量一枚1角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 用刻度尺仔细的测量硬币的厚度

B.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1个1角硬币的

厚度

13、对于多次测量求得的平均值来说,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用平均值作为被测物体的长度就没有误差了

B .平均值更接近物体的真实长度

C .平均值就是被测物体的真实长度

D .平均值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越多越好

14、用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得一物体的长度,读数正确的是( )

A.2.4 cm B.2.41 cm C.2.411 cm D.24 cm

15、使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将尺拉长进行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会( )

A.偏小 B.不变 C.偏大 D.无法确定

16、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

A. 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B. 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C. 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

D. 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17、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 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程会引起误差

C. 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 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18、小明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值分别是:8.23cm ,8.25cm ,

8.23cm ,8.24cm ,8.78cm ,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 _;此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cm.

19、某同学用滚动铁环的方法来测学校花坛的周长。他测得铁环的直径为D ,铁环绕花

坛一周滚动的圈数为N ,则计算花坛周长L 的公式为L=__ __。

20、某同学为测定语文书的纸张厚度,采取如下步骤:

a.量出一叠纸的厚度L

b. 选用学生用三角尺,检查零刻度是否磨损

c. 计算每张纸的厚度d =

d. 取得语文书内100页叠齐压紧

(1)将上述步骤c 补充完整

(2)上述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用序号字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裁一张白纸条,再有一把直尺、一枚大头针就可以测出一只墨水瓶圆柱形部分的外

径。写出做法。

22、为了用刻度尺测出一根细金属丝的直径,将金属丝一匝接一匝地紧密缠绕在铅笔上,

如图所示。请用你手头上的刻度尺,实际量一下图中的

金属丝的直径是多少。结合你测量的数据,写出你的测

量步骤。

23、用一把刻度尺、一根没有弹性的软棉线和笔,就可以从全国交通地图上测量并推算

出南京和郑州之间铁路线的实际长度。写出做法。

第三节 活动:降落伞比赛

一、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什么是控制变量法

2、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仪器

二、达标检测:

1、测量仪器使用前,一般应先调整 ,这个过程叫调零。如不能调零,要记

录 ,进行 。

2、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

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 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

素 ,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

方法叫 。

3、在测学生课桌高度时,下列各种刻度尺应优先选择( )

A 、3m 长的厘米皮卷尺 B、20cm 长的毫米直尺

C 、3m 的毫米钢卷尺 D、10m 长的游标尺

4、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1dm 的是( )

A 、物理课本的宽度 B、乒乓球直径

C 、拳头的宽度 D、钢笔的长度

5、关于刻度尺的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

A 、使用刻度尺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

B 、记录结果时,要在数后加单位

C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必须将尺的最左端与被测的物左边对齐

D 、尺的放置和读数时视线均不能歪斜

6、由于钢尺受热胀冷缩的影响较大,用同一钢尺测同一玻璃,冬天与夏天的结果相比

较会( )

A 、一样 B、偏大 C、偏小 D、无法判断

7、一个同学正确测得铅笔长度是16.34cm ,从这个数据看,它所

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A 、dm B、cm C、mm D、μm

8、湖北神农架科学考察队在丛林深处松软平整的泥地上发现“野

人”行走时留下的新鲜脚印,队员小明用方格纸描下了“野人”的脚

印,如图所示,已知方格纸每小格的边长是3cm ,则“野人”每只脚的

2面积为________cm.一般情况下,人的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照此推算“野人”身高大

约为__________m.(不满一格的以半格计)

9、如果伞面的面积形状不规则,怎样来测量它的面积呢?(至少想出一种方法)

10、张丹丹在实验时由于没有带刻度尺,她灵机一动,利用已知每块厚度L 0的几块玻

璃测出了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请你帮助她写出测量的步骤和一张纸的厚度的数学表达

式。

11、一天饭后.孙青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

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

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

是涤纶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提出的问题:______ __.

(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3)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

够的水.

(4)主要步骤:将三个烧杯中倒入________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

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________.将现象记

入下表. (5)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应尽量采用________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

12、在降落伞比赛的活动中,小利将活动中的具体数据进行了记录,来用于研究降落伞

(2)分析数据1、2可知:在绳长、降落伞形状、伞的总质量和释放高度相同时,降落伞面

积越大,在空中滞留的时间 。

(3)分析数据2、3可知:在绳长、降落伞形状、伞的面积和释放高度相同时,

,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短。

(4)分析数据 、 可知:在绳长、降落伞的面积、质量和释放高度相同时,降落伞

形状不同,在空中滞留的时间,由于误差存在可认为几乎相等,所以滞留时间与降落伞的形

状 。

(5)分析数据5、6可知: 。

(6)实验中利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

(7)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还可能与 有关。

13、有两卷合金丝,其中一卷上的标签显示:φ0.3mm (合金丝的直径为0.3mm ),而另一卷的直径比已知直径细,但不知其φ值,如果只有两支铅笔而不用任何其他测量工具,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合金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第一节 认识运动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能举例说明。

2、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二、达标检测:

1、物理学中把 叫机械运动, 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一切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微粒都在不断地 ,分子

是由 组成的。

3、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 和核外 构成,而原子核又是由

和中子构成,它们都在不停地运动。

4、下列描述的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地球绕着太阳转 B、乌云遮住了太阳

C 、树木在不停地生长 D、蚂蚁在地上爬

5、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描述中, 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

B. 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状态

C. 一切物质都是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组成的

D. 固、液、气三种状态下,固态物质的分子运动最剧烈

6、下述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运动的是( )

A 、把煤堆在墙角,过一段时间墙壁也发黑了

B 、在一杯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全杯水都变红了

C 、炒菜时,香味四处飘逸

D 、煮稀饭时,看见米粒在水中翻滚

7、在公共场所,一个人抽烟,其他人都会“被动抽烟”,这是因为( )

A 、一个抽烟,其余人羡慕,也跟着抽

B 、这个人抽烟,烟雾扩散到空间,空气中含有烟的分子,其余人呼吸时受到伤害

C 、烟雾密度小,向上升

D 、烟雾密度大,向下沉

8、在房间里放一杯酒精,过一会整个房间都有酒味,为什么?

9、如图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由图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 组成,原子核

又是由中子和 组成。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一、学习目标:

1、能确定参照物,并会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

2、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二、达标检测:

1、我们把物体 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描述物体运动时,被选定作为 的

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是人们假定为 的物体,通常我们把 或 作参照物。

2、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以 作标准,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

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把运动分为 运动和 运动。经过的路线

是 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 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4、我们认为房屋、树木、电线杆等物体是静止的,是用 作参照物制定的;假如

用 作参照物,它们又都是 的,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 。

5、在第21届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申雪和赵宏博摘得了中

国花样滑冰在冬奥会历史上的第一块金牌. 赵宏博拉着申雪在冰场上直

线滑行时(如图) ,申雪相对于赵宏博是_____ ____的.

6、根据下列叙述,答出选择的参照物。

(1)“红红的太阳下山了,圆圆的月亮爬上树梢。”其中的“下”和

“爬上”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

(2)坐在教室里上课的同学也在运动,选择的参照物

是 。

(3)坐在船中休息的乘客在运动,选择的参照物是 。

(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其中的“出”和“来”选择的参照物分别

是 、 。

(5)“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歌词中分别以 、 为

参照物表示物体的运动。

7、中国滑雪运动员李妮娜在温哥华冬奥会上获得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

技巧赛的银牌. 图所示是她在空中飞跃时的情景,在此过程中,以滑板为参

照物,她是___ ____的,以____ __为参照物,她是运动的.

8、关于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

B 、选择参照物不同,得到的运动情况就一定不同

C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通常以地面为参照物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D 、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参照物是惟一的

9、下列是直线运动是( )

A 、月亮绕地球运动 B、运动员在直道上跑60米

C 、电梯从一楼运动到五楼 D、树木在不停的生长

10、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

示的对话,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孩子们认为汽车前进得快,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

B .不论选什么作为参照物,乘客都是不动的

C .司机说乘客没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

D .图画中的人物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来判断运动与否的

1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 高

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

捷地将它一把抓了过来(如图所示),令他吃惊的是,抓住的竟是

一颗德国子弹。飞行员之所以能抓住子弹,是因为( )

A. 子弹相对于飞行员几乎是静止的

B. 子弹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C. 飞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 子弹的运动方向与飞机的飞行方向相反

12、在接力赛中,在你的同伴快要到达时,你需要奔跑起来接接力棒,这样可以减少交

接棒的失误,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13、在李汝珍的《镜花缘》中有一段描述,宝叔在外求学读

书,宝叔的父亲去看他,宝叔向父亲询问家中可有怪事,他父亲

说:“怪事倒也不多,只是昨夜一阵大风甚怪,把咱家院中的一口

井吹到了篱笆院外. ”(如图所示),宝叔细想言道:“此风少见,

确定甚怪. ”请你分析一下是真的井被风吹走了吗?

拓展链接:

孙悟空腾云驾雾的奥秘

你看过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吗?剧中孙悟空腾云驾雾飞行的镜头很多。这些镜头是怎

样拍摄的呢?难道是给演员身上安装了“飞行器”吗?其实不是,这是运用物理原理拍摄的

特技镜头。

利用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就可以拍摄孙悟空在天空中飞行的镜头。例如:孙悟空“驾云

远去”,是先拍摄出孙悟空在“云朵”上的镜头,再拍出天空上的白云、地上的山河湖泊的

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迭合,迭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白云和山河湖

泊,看电视时,观众是以白云和山河湖泊做参照物的,认为这些景物是静止的,于是产生了

孙悟空腾云驾雾远去的感觉。

这种特技镜头在电影、电视中的运用相当广泛。如拍摄飞行的飞机里或奔驰的火车车箱

里的镜头,拍摄时只要演员在飞机或火车的模型里表演,迅速地拉动背景上的蓝天、白云、

田野就可以了。放映这样拍下来的影片时,人们就会产生飞机或火车向前运动的感觉。

为了理解上面讲的道理,你可以用一张窄长硬纸片和一张宽卡片做个模拟实验。如图乙

所示,在窄长的硬纸片上画出房屋、树木和白云,在宽的卡片的下方画上两条横线代表马路,

在马路上画上一辆汽车,再在宽卡片的上部两侧各开一条狭缝,使窄纸片恰好能插入。当你

向左拉动窄纸片时,你的感觉如何?请你试试看!

第三节 运动的速度

一、学习目标: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达标检测:

1、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必须考虑 和 两个因素。

2、一个物体沿着 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 ,这样的运动叫

匀速直线运动。

3、速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

读作 。在交通运输中,速度常用的单位是 ,读作 。

4、单位换算

(1)72km/h= m/s; (2)15m/s= km/h;

(3)1.2km/min= m/s; (4)720m/min= km/h

5、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 中龟兔赛跑的情景。

比赛开始后," 观众" 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

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

觉," 裁判员" 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定最先

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的程度.

7、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30s 内通过的路程是120m ,则它的速度为 ,

它在最后2s 的内的速度为 m/s,最后2s 的内通过的路程是 m。

1、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两运动员中,_______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

动员_____ __较大;

(2)乙运动员的成绩是10s ,他的速度是_______m/s 。

6、自2004年4月18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已进行多次大提速。

其中Z85次和Z86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根据上述列车运行时刻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Z85次列车从北京到苏州所用的时间是: _______h________min,它的平均速度约等于_______km/h .

8、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请借助如图所示的短跑比赛

来说明这两种方法:

A. 图表明 .

B. 图表明 .

9、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

之比为3:2,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

比为 ,若通过相等的路程,所需时间之比是 。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 、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 、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5.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面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 )

11、火车的速度为72km/h,汽车的速度为18m/s,则( )

A 、火车的速度大 B、汽车的速度大

C 、两者的速度一样大 D、无法确定

12、如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计,一辆汽车以此速度从石家庄驶向北京,若石家庄距北京52.8×10m, 则( )

A 、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65km/h

B 、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70m/s

C 、该汽车4h 可以从石家庄到达北京

3D 、该汽车4×10s 可以从石家庄到达北京

13、如图所示为某公路上的两块交通标志牌,司机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这块标志牌的地方到达北京,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所需的时间是( )

A 、2800秒 B、0.57小时

C 、1.75小时 D、1.25小时

14、一摄影师用照相机对一辆运动的汽车连续进行两次拍照,拍照时间间隔2s ,先后拍的照片如图A 、B 所示,已知汽车长是5m ,那么根据以上条件( )

A 、能出这2s 内车的平均速度,但不能判断出车运动的方向

B 、不能算出这2s 内车的平均速度,但能判断出车运动的方向

C 、不能算出这2s 内车的平均速度,也不能判断出车运动的方向

D 、既能算出这2s 内车的平均速度,也能判断出车运动的方向

15、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它们的速度相比( )

A 、甲>乙 B、甲=乙 C、甲

16、如图所示为某辆赛车启动过程的频闪照片,该赛车从赛道的起点处(车头

所对的零刻度线位置)由静止开始出发,同时,照相机开始拍照(如图17甲

所示),以后赛车沿直线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照相机每隔0.2s 曝光一次(如图17乙所示).

仔细观察频闪照片,

如果赛车照此规律从起点运动1.0s 到达E 处. 请你认真思考后完成:

(1(2(填“匀速”或“变速”) 直线运动;

(3)赛车从B 点到D 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17、地震波是一种由地震震源发出,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地震波分为主波、次波和表面波,纵向震动的地震波称为主波,横向震动的地震波称为次波.主波比其它地震波运动得更快,主波的传播速度是6km /s ,次波传播的速度是4km /s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

时,我市也有震感. 已知汶川到我市的直线距离约为1440km.

求: 该地震波主波比次波早多长时间传到我市?

17、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从交通标志牌到上桥距离为18km ,通过这段公路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30min ,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要几分钟?

(2)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km ,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km/h,最高限速120km/h。小明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公高速公路出口处才不会违规,请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是哪一段时间?

第四节 能量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各种形式的能量

2、知道能量可以转化

二、达标测评

1、能量是与物体运动相关的物理量, 的多样性,决定了能量形式的多样性。

2、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的 和 过程。

3、人类使用普遍能源如煤、石油、木柴以及天然气,它们最根本的来源是 。

4、将图中观察到现象按能量转移先后进行排列。

5、能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

在日常生活中和各种产业中我们都要消耗能量,煤、石油、天然气等物质都能够提供可利用的能量,空气的流动、水的流动也能够提供可利用的能量,我们平时说的“能源“指的就是这些能够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质和自然过程。

近二三百年以来,人类相继发明了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等动力机械,使生产力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能源泉的消耗也急剧增长,研究人员估计,按照目前的石油开采速度,地球上的石油储藏将在几十年内全部采完;煤的储量较多一些,但也将在二百多年时间内采完,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了石油和煤炭,汽车、飞机、轮船和铁路上的内燃机车都不能开动,火力发电厂将停止发电,人类社会生活将会瘫痪。

大量消耗石油和煤炭还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由此产生了“温室效应”„„

煤炭中常常含有较多的硫,燃烧时形成的二氧化硫物质会使雨的酸度升高,形成“酸雨”,腐蚀建筑物,酸化土壤。

(1)从文章中可以找出哪些常用的能源?举出利用能源的2个例子。

(2)能源过度开发会造成哪些危害?请列举一例。

(3)你应该如何保护周围的环境?应该怎么做?请列举一例。

八年级物理(上册)课时达标测评题

第一章 走进实验室

第一节 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科学探究的工具。

2、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二、达标检测:

1、 是物理实验的基本内容,物理实验的结果都要通过 才能得到。在下面填

出一些常用的测量仪器的名称。长度测量的仪器有 、 、 ;质量测

量仪器有 ;时间测量仪器有 、温度测量的仪器有 ;电的测

量仪器有 、 ;力的测量仪器有 、 ;体积的测量

仪器有 。

2、科学家探究问题一般经历的过程是: → → → → → → 。

3、科学家们不仅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给我们创建了科学的探究

方法。科学探究的第一步通常应是( )

A. 制定实验计划 B.猜想和假设 C.发现并提出问题 D.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

4、在春晚上,对于刘谦表演的“硬币穿透”魔术,小明认为那枚硬币其实并没有穿过

玻璃,而是被刘谦手上戴的磁性戒指吸引住了。小红说:磁铁能吸引硬币?面对小红的怀疑,

小明用磁铁靠近硬币,结果一下子就被被吸在磁铁上。在上述的过程中,“小明找了一块磁

铁靠近硬币”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总结结论 B.评估 C.进行试验 D.猜想与假设

5、以下不属于科学探究环节的是:( )

A .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科学幻想 D.制定计划、设计实验

6、下列关于科学探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自然界中发生的现象,在实验室内不可能重现

B .进入实验室后,首先要熟悉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

C .科学家有广博的知识,不需要进行科学探究也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D .实验完毕后,不需要整理仪器,这是实验员的事

7、刻度尺、温度计、量筒、弹簧测力计、电流表和电压表是物理实验中的常用仪器。

通过比较可以发现,这些仪器具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请仿照示例再列举两点。

例如:它们都有一定的量程(测量范围);

① ;② 。

8、家中烧水的水壶,壶盖上常有一小孔,如果没有这个小孔,壶盖又盖得很紧,当水

沸腾时,会有什么弊病?

9、有两个鸡蛋,一生一熟,让它们在光滑的桌面上同时以相同速度转动,能否区分?

做做看。

10、小明在实验室见到温度计是圆柱形的,而家里的体温计是三棱形的,这样设计有什

么好处?

第二节 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 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

3、能通过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

二、达标检测:

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 ,符号是 ,其他长度单位还有千

米( )、分米( )、 ( )、 ( )、微米( )、 ( )等。1m= km= dm= cm= mm= μm= nm。

2、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初中物理课本长度的是( )

A.20 mm B.1 dm C.1 m D .26cm

3、下列单位换算过程中正确的是( )

A 、1.8m=1.8×1000=1800mm B、1.8m=1.8m×1000=1800mm

C 、1.8m=1.8m×1000=1800mm D、1.8m=1.8×1000mm=1800mm

4、请你对以下单位进行变换。

(1)36 mm = m= cm (2)10 cm = m= μm

(3)1.2 nm = cm = km

5、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 、分度值和量

程,小明同学的身高是1.68 (填上适当的单位).

6、在测量中, 值与 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我

们通常采用 的方法来减小误差。

7、小明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右图测一枚纽扣的直径,该刻度

尺的分度值是 mm,纽扣的直径是 cm。

8、如右图所示,用两刻度尺A 、

B 分别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A 尺示

数是_____cm,B 尺示数是______cm.

9、下列关于各单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 B.纳米是一种特殊的材料的名称;

C. 米是长度的国际主单位 D.微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1微米等于1/10毫米

10、测量长度时,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度取决于( )

A. 测量工具的种类 B.测量工具的最大测量范围

C. 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 D.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11、如图所示,在测物体长度时,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12、要测量一枚1角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下列方法中最佳的是( )

A. 用刻度尺仔细的测量硬币的厚度

B. 用刻度尺多次测量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 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个1角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除以10求得1个1角硬币的

厚度

13、对于多次测量求得的平均值来说,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 )

A.用平均值作为被测物体的长度就没有误差了

B .平均值更接近物体的真实长度

C .平均值就是被测物体的真实长度

D .平均值小数点后保留的位数越多越好

14、用最小刻度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得一物体的长度,读数正确的是( )

A.2.4 cm B.2.41 cm C.2.411 cm D.24 cm

15、使用塑料卷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将尺拉长进行测量,那么测量结果将会( )

A.偏小 B.不变 C.偏大 D.无法确定

16、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以下哪个是产生误差的原因( )

A. 刻度尺没有跟课本的长边平行

B. 观察刻度尺时,视线没有跟刻度尺尺面垂直

C. 刻度尺没有紧贴课本

D. 读数时,最小刻度的下一位数值估计不准确

17、关于“误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认真细致的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B. 测量时未遵守操作规程会引起误差

C. 测量时的错误就是误差太大

D. 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18、小明同学用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五次测量的值分别是:8.23cm ,8.25cm ,

8.23cm ,8.24cm ,8.78cm ,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 _;此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cm.

19、某同学用滚动铁环的方法来测学校花坛的周长。他测得铁环的直径为D ,铁环绕花

坛一周滚动的圈数为N ,则计算花坛周长L 的公式为L=__ __。

20、某同学为测定语文书的纸张厚度,采取如下步骤:

a.量出一叠纸的厚度L

b. 选用学生用三角尺,检查零刻度是否磨损

c. 计算每张纸的厚度d =

d. 取得语文书内100页叠齐压紧

(1)将上述步骤c 补充完整

(2)上述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用序号字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裁一张白纸条,再有一把直尺、一枚大头针就可以测出一只墨水瓶圆柱形部分的外

径。写出做法。

22、为了用刻度尺测出一根细金属丝的直径,将金属丝一匝接一匝地紧密缠绕在铅笔上,

如图所示。请用你手头上的刻度尺,实际量一下图中的

金属丝的直径是多少。结合你测量的数据,写出你的测

量步骤。

23、用一把刻度尺、一根没有弹性的软棉线和笔,就可以从全国交通地图上测量并推算

出南京和郑州之间铁路线的实际长度。写出做法。

第三节 活动:降落伞比赛

一、学习目标:

1、初步了解什么是控制变量法

2、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仪器

二、达标检测:

1、测量仪器使用前,一般应先调整 ,这个过程叫调零。如不能调零,要记

录 ,进行 。

2、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

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 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

素 ,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

方法叫 。

3、在测学生课桌高度时,下列各种刻度尺应优先选择( )

A 、3m 长的厘米皮卷尺 B、20cm 长的毫米直尺

C 、3m 的毫米钢卷尺 D、10m 长的游标尺

4、下列物体的长度接近1dm 的是( )

A 、物理课本的宽度 B、乒乓球直径

C 、拳头的宽度 D、钢笔的长度

5、关于刻度尺的使用说法,错误的是( )

A 、使用刻度尺时,尺要沿着所测物体

B 、记录结果时,要在数后加单位

C 、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必须将尺的最左端与被测的物左边对齐

D 、尺的放置和读数时视线均不能歪斜

6、由于钢尺受热胀冷缩的影响较大,用同一钢尺测同一玻璃,冬天与夏天的结果相比

较会( )

A 、一样 B、偏大 C、偏小 D、无法判断

7、一个同学正确测得铅笔长度是16.34cm ,从这个数据看,它所

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A 、dm B、cm C、mm D、μm

8、湖北神农架科学考察队在丛林深处松软平整的泥地上发现“野

人”行走时留下的新鲜脚印,队员小明用方格纸描下了“野人”的脚

印,如图所示,已知方格纸每小格的边长是3cm ,则“野人”每只脚的

2面积为________cm.一般情况下,人的身高大约是脚长的7倍,照此推算“野人”身高大

约为__________m.(不满一格的以半格计)

9、如果伞面的面积形状不规则,怎样来测量它的面积呢?(至少想出一种方法)

10、张丹丹在实验时由于没有带刻度尺,她灵机一动,利用已知每块厚度L 0的几块玻

璃测出了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请你帮助她写出测量的步骤和一张纸的厚度的数学表达

式。

11、一天饭后.孙青同学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

去擦,却很难将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上的水擦干了.他感到

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是棉布做的,你手里的抹布

是涤纶的.他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提出的问题:______ __.

(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3)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质量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

够的水.

(4)主要步骤:将三个烧杯中倒入________的水,分别将三块布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

透,然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从方便和准确的角度看,应观察和比较________.将现象记

入下表. (5)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炎热的夏天,如果人体皮肤被汗浸渍.会让人觉得很不舒服.因此,从吸水多少这个角度说.应尽量采用________类的布料来制作夏装.

12、在降落伞比赛的活动中,小利将活动中的具体数据进行了记录,来用于研究降落伞

(2)分析数据1、2可知:在绳长、降落伞形状、伞的总质量和释放高度相同时,降落伞面

积越大,在空中滞留的时间 。

(3)分析数据2、3可知:在绳长、降落伞形状、伞的面积和释放高度相同时,

,在空中滞留的时间越短。

(4)分析数据 、 可知:在绳长、降落伞的面积、质量和释放高度相同时,降落伞

形状不同,在空中滞留的时间,由于误差存在可认为几乎相等,所以滞留时间与降落伞的形

状 。

(5)分析数据5、6可知: 。

(6)实验中利用到的科学方法是 。

(7)影响降落伞在空中滞留时间的因素还可能与 有关。

13、有两卷合金丝,其中一卷上的标签显示:φ0.3mm (合金丝的直径为0.3mm ),而另一卷的直径比已知直径细,但不知其φ值,如果只有两支铅笔而不用任何其他测量工具,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合金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第一节 认识运动

一、学习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能举例说明。

2、能举例说明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知道世界处于不停的运动中

二、达标检测:

1、物理学中把 叫机械运动, 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2、一切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微粒都在不断地 ,分子

是由 组成的。

3、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 和核外 构成,而原子核又是由

和中子构成,它们都在不停地运动。

4、下列描述的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 、地球绕着太阳转 B、乌云遮住了太阳

C 、树木在不停地生长 D、蚂蚁在地上爬

5、对宇宙和微观世界的描述中, 不正确的说法是( )

A. 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物质世界是个运动的世界

B. 分子处于不停地运动状态

C. 一切物质都是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组成的

D. 固、液、气三种状态下,固态物质的分子运动最剧烈

6、下述现象中,不能说明分子运动的是( )

A 、把煤堆在墙角,过一段时间墙壁也发黑了

B 、在一杯水中滴入一滴红墨水,过一会儿,全杯水都变红了

C 、炒菜时,香味四处飘逸

D 、煮稀饭时,看见米粒在水中翻滚

7、在公共场所,一个人抽烟,其他人都会“被动抽烟”,这是因为( )

A 、一个抽烟,其余人羡慕,也跟着抽

B 、这个人抽烟,烟雾扩散到空间,空气中含有烟的分子,其余人呼吸时受到伤害

C 、烟雾密度小,向上升

D 、烟雾密度大,向下沉

8、在房间里放一杯酒精,过一会整个房间都有酒味,为什么?

9、如图所示,是用来说明原子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由图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 组成,原子核

又是由中子和 组成。

第二节 运动的描述

一、学习目标:

1、能确定参照物,并会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

2、能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及其相对性

二、达标检测:

1、我们把物体 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描述物体运动时,被选定作为 的

物体叫参照物,参照物是人们假定为 的物体,通常我们把 或 作参照物。

2、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以 作标准,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

静止,取决于所选的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把运动分为 运动和 运动。经过的路线

是 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 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

4、我们认为房屋、树木、电线杆等物体是静止的,是用 作参照物制定的;假如

用 作参照物,它们又都是 的,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 。

5、在第21届冬奥会花样滑冰双人滑比赛中,申雪和赵宏博摘得了中

国花样滑冰在冬奥会历史上的第一块金牌. 赵宏博拉着申雪在冰场上直

线滑行时(如图) ,申雪相对于赵宏博是_____ ____的.

6、根据下列叙述,答出选择的参照物。

(1)“红红的太阳下山了,圆圆的月亮爬上树梢。”其中的“下”和

“爬上”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

(2)坐在教室里上课的同学也在运动,选择的参照物

是 。

(3)坐在船中休息的乘客在运动,选择的参照物是 。

(4)“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其中的“出”和“来”选择的参照物分别

是 、 。

(5)“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两句歌词中分别以 、 为

参照物表示物体的运动。

7、中国滑雪运动员李妮娜在温哥华冬奥会上获得女子自由式滑雪空中

技巧赛的银牌. 图所示是她在空中飞跃时的情景,在此过程中,以滑板为参

照物,她是___ ____的,以____ __为参照物,她是运动的.

8、关于参照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才能选作参照物

B 、选择参照物不同,得到的运动情况就一定不同

C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通常以地面为参照物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D 、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参照物是惟一的

9、下列是直线运动是( )

A 、月亮绕地球运动 B、运动员在直道上跑60米

C 、电梯从一楼运动到五楼 D、树木在不停的生长

10、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和路旁的孩子们有如图所

示的对话,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孩子们认为汽车前进得快,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

B .不论选什么作为参照物,乘客都是不动的

C .司机说乘客没动,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

D .图画中的人物都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来判断运动与否的

1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 高

空飞行的时候,发现脸旁有一个小东西,飞行员以为是昆虫,敏

捷地将它一把抓了过来(如图所示),令他吃惊的是,抓住的竟是

一颗德国子弹。飞行员之所以能抓住子弹,是因为( )

A. 子弹相对于飞行员几乎是静止的

B. 子弹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C. 飞机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

D. 子弹的运动方向与飞机的飞行方向相反

12、在接力赛中,在你的同伴快要到达时,你需要奔跑起来接接力棒,这样可以减少交

接棒的失误,你能解释其中的原因吗?

13、在李汝珍的《镜花缘》中有一段描述,宝叔在外求学读

书,宝叔的父亲去看他,宝叔向父亲询问家中可有怪事,他父亲

说:“怪事倒也不多,只是昨夜一阵大风甚怪,把咱家院中的一口

井吹到了篱笆院外. ”(如图所示),宝叔细想言道:“此风少见,

确定甚怪. ”请你分析一下是真的井被风吹走了吗?

拓展链接:

孙悟空腾云驾雾的奥秘

你看过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吗?剧中孙悟空腾云驾雾飞行的镜头很多。这些镜头是怎

样拍摄的呢?难道是给演员身上安装了“飞行器”吗?其实不是,这是运用物理原理拍摄的

特技镜头。

利用运动的相对性原理,就可以拍摄孙悟空在天空中飞行的镜头。例如:孙悟空“驾云

远去”,是先拍摄出孙悟空在“云朵”上的镜头,再拍出天空上的白云、地上的山河湖泊的

镜头,然后将两组画面放到“特技机”里迭合,迭合时迅速地移动作为背景的白云和山河湖

泊,看电视时,观众是以白云和山河湖泊做参照物的,认为这些景物是静止的,于是产生了

孙悟空腾云驾雾远去的感觉。

这种特技镜头在电影、电视中的运用相当广泛。如拍摄飞行的飞机里或奔驰的火车车箱

里的镜头,拍摄时只要演员在飞机或火车的模型里表演,迅速地拉动背景上的蓝天、白云、

田野就可以了。放映这样拍下来的影片时,人们就会产生飞机或火车向前运动的感觉。

为了理解上面讲的道理,你可以用一张窄长硬纸片和一张宽卡片做个模拟实验。如图乙

所示,在窄长的硬纸片上画出房屋、树木和白云,在宽的卡片的下方画上两条横线代表马路,

在马路上画上一辆汽车,再在宽卡片的上部两侧各开一条狭缝,使窄纸片恰好能插入。当你

向左拉动窄纸片时,你的感觉如何?请你试试看!

第三节 运动的速度

一、学习目标: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二、达标检测:

1、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必须考虑 和 两个因素。

2、一个物体沿着 运动,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 ,这样的运动叫

匀速直线运动。

3、速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 ,

读作 。在交通运输中,速度常用的单位是 ,读作 。

4、单位换算

(1)72km/h= m/s; (2)15m/s= km/h;

(3)1.2km/min= m/s; (4)720m/min= km/h

5、如图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 中龟兔赛跑的情景。

比赛开始后," 观众" 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

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

觉," 裁判员" 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定最先

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物理学中用__________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的程度.

7、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30s 内通过的路程是120m ,则它的速度为 ,

它在最后2s 的内的速度为 m/s,最后2s 的内通过的路程是 m。

1、百米赛跑过程中的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位置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1)两运动员中,_______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

动员_____ __较大;

(2)乙运动员的成绩是10s ,他的速度是_______m/s 。

6、自2004年4月18日零时起,全国铁路已进行多次大提速。

其中Z85次和Z86次列车的运行时刻表如下:

根据上述列车运行时刻表所提供的信息可知:Z85次列车从北京到苏州所用的时间是: _______h________min,它的平均速度约等于_______km/h .

8、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两种方法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请借助如图所示的短跑比赛

来说明这两种方法:

A. 图表明 .

B. 图表明 .

9、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

之比为3:2,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之

比为 ,若通过相等的路程,所需时间之比是 。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运动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B、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 、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速度越大

D 、通过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大

5. 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下面四个图像中能正确表示汽车速度与时间关系的是

( )

11、火车的速度为72km/h,汽车的速度为18m/s,则( )

A 、火车的速度大 B、汽车的速度大

C 、两者的速度一样大 D、无法确定

12、如图是汽车上的速度计,一辆汽车以此速度从石家庄驶向北京,若石家庄距北京52.8×10m, 则( )

A 、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65km/h

B 、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70m/s

C 、该汽车4h 可以从石家庄到达北京

3D 、该汽车4×10s 可以从石家庄到达北京

13、如图所示为某公路上的两块交通标志牌,司机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看到这块标志牌的地方到达北京,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所需的时间是( )

A 、2800秒 B、0.57小时

C 、1.75小时 D、1.25小时

14、一摄影师用照相机对一辆运动的汽车连续进行两次拍照,拍照时间间隔2s ,先后拍的照片如图A 、B 所示,已知汽车长是5m ,那么根据以上条件( )

A 、能出这2s 内车的平均速度,但不能判断出车运动的方向

B 、不能算出这2s 内车的平均速度,但能判断出车运动的方向

C 、不能算出这2s 内车的平均速度,也不能判断出车运动的方向

D 、既能算出这2s 内车的平均速度,也能判断出车运动的方向

15、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运动路程和时间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它们的速度相比( )

A 、甲>乙 B、甲=乙 C、甲

16、如图所示为某辆赛车启动过程的频闪照片,该赛车从赛道的起点处(车头

所对的零刻度线位置)由静止开始出发,同时,照相机开始拍照(如图17甲

所示),以后赛车沿直线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照相机每隔0.2s 曝光一次(如图17乙所示).

仔细观察频闪照片,

如果赛车照此规律从起点运动1.0s 到达E 处. 请你认真思考后完成:

(1(2(填“匀速”或“变速”) 直线运动;

(3)赛车从B 点到D 点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17、地震波是一种由地震震源发出,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地震波分为主波、次波和表面波,纵向震动的地震波称为主波,横向震动的地震波称为次波.主波比其它地震波运动得更快,主波的传播速度是6km /s ,次波传播的速度是4km /s .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

时,我市也有震感. 已知汶川到我市的直线距离约为1440km.

求: 该地震波主波比次波早多长时间传到我市?

17、五一假期,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从交通标志牌到上桥距离为18km ,通过这段公路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不能超过40km/h。若小明爸爸驾车通过这段路程用30min ,则汽车的速度为多少千米每小时?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试计算从标志牌到上桥最快要几分钟?

(2)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注意到这段高速公路全长180km ,行驶速度要求为最低限速60km/h,最高限速120km/h。小明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10:00,他很快算出并告诉爸爸要跑完这段路程,必须在哪一段时间内到达公高速公路出口处才不会违规,请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告诉他爸爸是哪一段时间?

第四节 能量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各种形式的能量

2、知道能量可以转化

二、达标测评

1、能量是与物体运动相关的物理量, 的多样性,决定了能量形式的多样性。

2、利用能量的过程,就是能量的 和 过程。

3、人类使用普遍能源如煤、石油、木柴以及天然气,它们最根本的来源是 。

4、将图中观察到现象按能量转移先后进行排列。

5、能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

在日常生活中和各种产业中我们都要消耗能量,煤、石油、天然气等物质都能够提供可利用的能量,空气的流动、水的流动也能够提供可利用的能量,我们平时说的“能源“指的就是这些能够提供可利用能量的物质和自然过程。

近二三百年以来,人类相继发明了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等动力机械,使生产力得到了飞速发展,但是,能源泉的消耗也急剧增长,研究人员估计,按照目前的石油开采速度,地球上的石油储藏将在几十年内全部采完;煤的储量较多一些,但也将在二百多年时间内采完,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了石油和煤炭,汽车、飞机、轮船和铁路上的内燃机车都不能开动,火力发电厂将停止发电,人类社会生活将会瘫痪。

大量消耗石油和煤炭还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增加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由此产生了“温室效应”„„

煤炭中常常含有较多的硫,燃烧时形成的二氧化硫物质会使雨的酸度升高,形成“酸雨”,腐蚀建筑物,酸化土壤。

(1)从文章中可以找出哪些常用的能源?举出利用能源的2个例子。

(2)能源过度开发会造成哪些危害?请列举一例。

(3)你应该如何保护周围的环境?应该怎么做?请列举一例。


相关内容

  •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
  •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教案(全册) 课题6.1.电压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初步认识电压,知道电压的作用,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知道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 会连接电压表,会读电压表.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察小灯泡亮度的变化,获得电路中电流的强弱的信息.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 ...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1
  •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 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2.力. 三.德育目标: 1.2.配合.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

  • 黄洋小学九年级物理分组实验教案
  • 实验一.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一.实验目的 1.知识与技能 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使学生从实验中领悟比热容是如何影响物体温度的变化的,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2)通过设计.进行实验,让学生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 ...

  • 初二物理教案 电流和电路
  • 初二物理教案 电流和电路 一.电流和电路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 初步认识电流.电路及电路图. ● 知道电源和用电器. ● 能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通过连接电路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动 脑筋找出新的连接电路的方法. 重.难点: ...

  • 信息的传递
  • 1 第二十一章 信息的传递 一.现代顺风耳-电话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的. 了解电话交换机的用处.了解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区别.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观看录像.老师讲解,了解电话是如何传递. 通过学生分析.讨论,说明电话交换机的作用.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 ...

  • 教务处工作计划
  •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学校工作意见,牢固确立“素质为本、质量第一”的观念,继续以“规范教学过程、细化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稳步推进课程改革,切实提高校本教研质量。团结一致、负重奋进,脚踏实地、积极进取,高质量实现质量目标和争先创优,向建校六十周年献 ...

  • 学校工作安排2014-2015(1)
  • 明珠学校 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明珠学校工作安排总表 党支部工作 1.制定学期支部工作计划. 2.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专题组织生活会及民主评议党 员大会 . 3. 进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 活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 节. 4. 开展弘扬良好的师德师风活 动 ...

  • 广东省惠州市惠东县港口中学八年级物理下册 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学案 (新版)粤教沪版
  • 8.3 大气压与人类生活 一.情景引入 地球周围包围着厚厚的大气,它也像液体一样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够流动.已经 学过液体内部各个方向都有压强,那么大气内部会不会也有压强呢?下面我们来做个简单的小实验:给空矿泉水瓶加点热开水晃动,再倒掉重新拧紧瓶盖,结果发现瓶凹陷进去,观察矿泉水瓶的变化.想知道这 ...

  • 刘营学学校管理工作考核实施方案0
  • 三台县刘营学区 学校管理工作考核实施方案 (试 行) 为全面贯彻全国.全省<教育规划纲要>,根据县教育局"三重"工 作思路,为有效提升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促进中小学教育持续和谐发展,结合学区教育工作的实际,特制定刘营学区学校管理工作考核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