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

化州市东方红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有关情况,掌握事实材料;问卷调查

一、调查原因: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解脱出来,向城市的转移,掀起了新的城市“淘金”热潮。由此带来了大量农村青少年脱离父母的监管,成为“留守儿童”,引发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为了了解“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身心状况,并为促使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我们专门就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开展了专项调查。

二、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俨然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心痛之余,我们无法袖手旁观,寻求解决之道才是根本。家庭,社会,学校,在哪里打开缺口,就要在哪里补上漏洞。

留守儿童作为新的社会背景下的特殊群体,其自身在道德情感、生存状况、教育、心理健康等诸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通过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现实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调查分析:

3.1 总体现状

此次调查选取小学为调查范围,调查对象为二年级到五年级的农村留守儿童及他们的监护人,儿童年龄分布在8-13岁之间。其中男生人数占44.92%,女生人数占29.66%,监护人人数占32.43%,本次问卷发出130份,收回111份,有效问卷110份。

3.1.1. 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在这次调查中,发现东方红地区的留守儿童多,分布的范围广。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3.1.2. 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63%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工作,一方在家。其中49%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其中有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

3.1.3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55.45%的留守儿童表示希望父母陪着做作业,约93.73%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90.90%的留守儿童想读初中。

3.1.4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比重偏低,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游戏的现象时有出现。他们的内心比较封闭,性格孤僻。

3.2存在问题

此年龄段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

3.2.1学习成绩一般。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

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小部分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大部分成绩中等或偏下。

3.2.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据调查,留守儿童的监护权绝大部分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还有的留守儿童没有监护人。这些儿童的委托监护人普遍年纪大、文化低,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自己的生活。监护人有的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无办法监护孩子。他们对孩子行为习惯、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引导少,教育管理方法简单粗暴等问题,孩子思想波动且出现心理障碍时,没有及时沟通,常使留守儿童缺乏心理慰藉。他们的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3.2.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情况让人担忧。据调查,有的外出打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半年联系一次,相当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孩子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往往以物质弥补歉疚的感情。子女缺乏亲情关爱,内心空虚,有的对家长有

埋怨情绪,还有的留守儿童为了宣泄烦恼,走上极端。

3.2.4留守儿童的品德和学习发展不足。留守儿童理应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爱。但由于—些学校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缺乏特别的关爱,不能主动和监护人联系;同时被委托监护人又缺乏与学校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在农村留守孩子中,有的行为纪律散漫,存在品德不良现象,如偷摸等不良习性。又由于不能与父母及监护人及时沟通,以至他们之间感情疏远,使得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父母的怨恨。此外,留守儿童在应对挫折时“无处诉说”,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方法引导,面对学习困难时,不能很好的得到处理,导致学习兴趣缺乏,不能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学习成绩不理想 ,造成很多孩子不能正常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

3.2.5留守儿童安全受到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少,辨别能力差,又缺乏呵护,往往成为被侵害的对象。据县公安部门的调查,在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员中,留守儿童占15%,尤其是女孩容易被侵害。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重视。

3.3问题形成原因

3.3.1社会方面:农村剩余青壮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剩下老幼。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收入差距增大,很多农民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大量农村剩余青壮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因此将自己的子女及父母留在家中。增加了农村老年人的比例。

3.3.2家庭方面:大人经济收入与孩子教育之间取舍失衡 父母有的是生活压力所迫,不得不外出打工;有的是追求更好的经济收入,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有的甚至就是跟从大众,感觉到城市去“淘金”是应该的。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低,思想意识不高,他们认为,过更好的日子才是第一位的。因此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关注过少,心理教育更是力不从心。

3.3.3学校方面: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又加上留守儿童的父母的远离,及其监护人素质的低下,使得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障碍重重。

3.4调查结论及建议对策

3.4.1用亲情温暖留守儿童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家长要转变育人观念。不少农民对自家孩子的期望值过低,认为将来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关注,抱有引导不够,他们以自己在外务工受苦受歧视的经历现身说法,要求孩子“适应社会世俗”,这些错误的育人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必须切实加以转变。其次,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念书,不知道班主任是谁,更不用说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了。家长们应该充分利用两

季大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状况,或借助电话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再次,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可择近在本地务工,最好能隔不长时间回家一趟,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

法国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曾经这样忠告做父母的人: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而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的恰恰是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是我们应该引起充分重视的。这些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身心健康和学习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响。从数据显示的情况来看,在外打工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维系松散,且有些开始记事的孩子出现对父母敌视和仇恨心理。有的孩子形成性情孤僻,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有的厌学逃学,明显地不如父母监护下成长的儿童。

3.4.2给留守儿童子撒播爱的阳光

农村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单位,应该成为其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学习、生活上予以更对的关心和爱护。一是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个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长共同教育的局面。二是在学校开设“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 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三是教师要切实增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度。调查显示,在很多教师眼里,“留守儿童”与 双差生划上等号, 属于

" 不受欢迎" 的一群," 留守儿童", 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关爱明显要少于非留守儿童, 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而言, 教师与其亲密程度越高, 越有信赖感受. 对其的影响就越大. 在家长与" 留守儿童" 之间产生隔阂较为疏远的情况下,老师理应担当起“扭转乾坤”的角色,四是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主题班会、联谊会、道德法制讲座以及“我为留守儿童献爱心”活动等,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3.4.3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发展农村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3.4.4贯彻落实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学 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基本措施。根据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以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两为主方针”,学校要尽力就近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流动儿童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3.4.5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一些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学校要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让学生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为学生打开“心结”。加强挫折教育和磨砺教育,培养留守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实学生生活,让留守学生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3.4.6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

农村中小学普遍寄宿条件很差,甚至很多没有寄宿条件,这使得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同时,学校要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3.4.7呼吁社会各界一同关注留守儿童

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社会的呼声可以让政府加大对此问题的重视和解决力度,也可以让留守儿童自己感到社会对他们的重视与关爱,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品德优秀,使之生理心理都得到健康发展!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将来国家建设的栋梁,我们应该密切关注他们的教育问题,特别是我们的“留守儿童”更应引起我们

的重视,引导这些孩子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总之,农村“留守孩”问题是当前我国农村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一定会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 陈华平. 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制建设. 理论前沿.2008,16.

[2] 史晖, 王德勋.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教育探索.2008,9:89-90.

[3] 常青. 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以江西玉山县为例[D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7-23

化州市东方红留守儿童问题调研报告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通过实地调查了解有关情况,掌握事实材料;问卷调查

一、调查原因: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解脱出来,向城市的转移,掀起了新的城市“淘金”热潮。由此带来了大量农村青少年脱离父母的监管,成为“留守儿童”,引发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为了了解“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的身心状况,并为促使这一特殊群体的健康成长,我们专门就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开展了专项调查。

二、调查目的: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俨然成为一大社会问题。心痛之余,我们无法袖手旁观,寻求解决之道才是根本。家庭,社会,学校,在哪里打开缺口,就要在哪里补上漏洞。

留守儿童作为新的社会背景下的特殊群体,其自身在道德情感、生存状况、教育、心理健康等诸方面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通过调查,了解留守儿童现实生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调查分析:

3.1 总体现状

此次调查选取小学为调查范围,调查对象为二年级到五年级的农村留守儿童及他们的监护人,儿童年龄分布在8-13岁之间。其中男生人数占44.92%,女生人数占29.66%,监护人人数占32.43%,本次问卷发出130份,收回111份,有效问卷110份。

3.1.1. 留守儿童分布广泛。在这次调查中,发现东方红地区的留守儿童多,分布的范围广。为了增收致富,外出务工农民越来越多,随之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逐年增加。

3.1.2. 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63%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工作,一方在家。其中49%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其中有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其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

3.1.3留守儿童基本能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55.45%的留守儿童表示希望父母陪着做作业,约93.73%的孩子能按时完成作业,生活自理能力较强,90.90%的留守儿童想读初中。

3.1.4留守儿童行为习惯欠佳。在受调查的留守儿童中,行为习惯好的比重偏低,其中,说谎、打架、好吃懒做、沉迷于游戏的现象时有出现。他们的内心比较封闭,性格孤僻。

3.2存在问题

此年龄段儿童正处于生理心理成长发展的关键时期, 由于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因此,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行为乃至心理等方面的问题较同龄儿童要多。

3.2.1学习成绩一般。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

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调查中我们发现,小部分留守儿童中学习优秀,大部分成绩中等或偏下。

3.2.2隔代教育力不从心。据调查,留守儿童的监护权绝大部分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还有的留守儿童没有监护人。这些儿童的委托监护人普遍年纪大、文化低,绝大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自己的生活。监护人有的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无时间监护孩子,有的无办法监护孩子。他们对孩子行为习惯、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引导少,教育管理方法简单粗暴等问题,孩子思想波动且出现心理障碍时,没有及时沟通,常使留守儿童缺乏心理慰藉。他们的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监护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监护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3.2.3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情况让人担忧。据调查,有的外出打工父母半个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半年联系一次,相当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单纯认为给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万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孩子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父母无法了解子女的心理变化,往往以物质弥补歉疚的感情。子女缺乏亲情关爱,内心空虚,有的对家长有

埋怨情绪,还有的留守儿童为了宣泄烦恼,走上极端。

3.2.4留守儿童的品德和学习发展不足。留守儿童理应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爱。但由于—些学校偏重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对留守儿童这个特殊群体缺乏特别的关爱,不能主动和监护人联系;同时被委托监护人又缺乏与学校沟通的意识和能力。在农村留守孩子中,有的行为纪律散漫,存在品德不良现象,如偷摸等不良习性。又由于不能与父母及监护人及时沟通,以至他们之间感情疏远,使得留守儿童对自己的父母的怨恨。此外,留守儿童在应对挫折时“无处诉说”,不能够得到很好的方法引导,面对学习困难时,不能很好的得到处理,导致学习兴趣缺乏,不能独立完成家庭作业,学习成绩不理想 ,造成很多孩子不能正常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

3.2.5留守儿童安全受到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年龄小,社会阅历少,辨别能力差,又缺乏呵护,往往成为被侵害的对象。据县公安部门的调查,在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员中,留守儿童占15%,尤其是女孩容易被侵害。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的重视。

3.3问题形成原因

3.3.1社会方面:农村剩余青壮劳动力大规模流动,剩下老幼。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收入差距增大,很多农民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大量农村剩余青壮劳动力流向城市,农村流动人口的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农民工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因此将自己的子女及父母留在家中。增加了农村老年人的比例。

3.3.2家庭方面:大人经济收入与孩子教育之间取舍失衡 父母有的是生活压力所迫,不得不外出打工;有的是追求更好的经济收入,改善家庭的生活条件;有的甚至就是跟从大众,感觉到城市去“淘金”是应该的。由于他们的文化水平低,思想意识不高,他们认为,过更好的日子才是第一位的。因此对孩子的学习教育关注过少,心理教育更是力不从心。

3.3.3学校方面: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又加上留守儿童的父母的远离,及其监护人素质的低下,使得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障碍重重。

3.4调查结论及建议对策

3.4.1用亲情温暖留守儿童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家长要转变育人观念。不少农民对自家孩子的期望值过低,认为将来不会有什么大的出息,对孩子的学习不是很关注,抱有引导不够,他们以自己在外务工受苦受歧视的经历现身说法,要求孩子“适应社会世俗”,这些错误的育人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影响极大,必须切实加以转变。其次,要加强与子女的交流和沟通。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哪个班级念书,不知道班主任是谁,更不用说了解孩子的思想状况了。家长们应该充分利用两

季大忙,春节返乡等机会,多向老师和监护人了解孩子在学校、家里的学习生活状况,或借助电话与孩子交流沟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再次,可适当改变外出务工方式。夫妻两人尽量不要同时外出务工,一方可择近在本地务工,最好能隔不长时间回家一趟,增进与孩子的亲情交流,关心其成长。

法国克里斯琴·施皮茨博士曾经这样忠告做父母的人:培养你们的孩子,多和孩子在一起,因为亲情的抚慰与关怀有助于孩子的成长。而留守儿童成长期间缺乏的恰恰是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是我们应该引起充分重视的。这些孩子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教育,在身心健康和学习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影响。从数据显示的情况来看,在外打工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维系松散,且有些开始记事的孩子出现对父母敌视和仇恨心理。有的孩子形成性情孤僻,软弱无助,自卑封闭,逆反心理严重;有的厌学逃学,明显地不如父母监护下成长的儿童。

3.4.2给留守儿童子撒播爱的阳光

农村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单位,应该成为其提供个性化、针对性强的教育,在学习、生活上予以更对的关心和爱护。一是要建立“留守儿童”档案。班主任要做好“留守儿童”的摸底工作,将其在校的各个方面表现记入档案,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长共同教育的局面。二是在学校开设“二线一室”。即:开通“亲情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定期与 子女通电话;开通“师长热线”,让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班主任取得联系;设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医生,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三是教师要切实增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度。调查显示,在很多教师眼里,“留守儿童”与 双差生划上等号, 属于

" 不受欢迎" 的一群," 留守儿童", 从老师那里得到的关爱明显要少于非留守儿童, 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而言, 教师与其亲密程度越高, 越有信赖感受. 对其的影响就越大. 在家长与" 留守儿童" 之间产生隔阂较为疏远的情况下,老师理应担当起“扭转乾坤”的角色,四是深入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主题班会、联谊会、道德法制讲座以及“我为留守儿童献爱心”活动等,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3.4.3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

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农村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留守儿童监护网络。要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投入,发展农村寄宿学校,对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留守儿童,可到寄宿学校读书,给予他们更多的爱,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3.4.4贯彻落实政策,确保农民工子女到流入地就近入学 夫妻双方都外出打工的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流入地就近入学,是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基本措施。根据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以流入地为主和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两为主方针”,学校要尽力就近接收农民工子女入学,并且要取消一切不合理收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努力为流动儿童接受教育创造条件,不断减少农村留守儿童数量。

3.4.5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一些留守孩子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问题,学校要开设心理教育课,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学校要设立“心理咨询室”或“倾诉信箱”,让学生的各种烦恼有地方倾诉,为学生打开“心结”。加强挫折教育和磨砺教育,培养留守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特别是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定期举行文艺、体育、科技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实学生生活,让留守学生在欢乐、和睦、关爱、幸福、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3.4.6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

农村中小学普遍寄宿条件很差,甚至很多没有寄宿条件,这使得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以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同时,学校要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应。

3.4.7呼吁社会各界一同关注留守儿童

团结的力量是巨大的,社会的呼声可以让政府加大对此问题的重视和解决力度,也可以让留守儿童自己感到社会对他们的重视与关爱,更好的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品德优秀,使之生理心理都得到健康发展!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将来国家建设的栋梁,我们应该密切关注他们的教育问题,特别是我们的“留守儿童”更应引起我们

的重视,引导这些孩子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总之,农村“留守孩”问题是当前我国农村社会转型期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只要全社会共同努力,一定会为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 陈华平. 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制建设. 理论前沿.2008,16.

[2] 史晖, 王德勋.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教育探索.2008,9:89-90.

[3] 常青. 农村留守儿童人格特征研究——以江西玉山县为例[D ].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17-23


相关内容

  •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 关爱留守儿童社会实践报告 专业:工程管理一班 姓名:杉爷 学号:[1**********]4 摘要: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14周岁及以下的儿童. 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 ...

  •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社会的明天.近年来,伴随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8月,我市总人口792.62万人,其中18周岁以下儿童183.11万人,占总人口的23.10%.现有农村 ...

  •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研报告
  • 目录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 1 1.留守儿童面广量大. ............................................................................................ 1 2.. ...

  • 小学留守儿童现状的调研报告
  • 关于留守儿童现状和问题的调研报告 大北街小学 万雪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了种田而选择外出谋生,农村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很多班主任都谈及到留守孩子难管理,管不好,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我带着这一问题深入走访了车辆厂小学和崇仁小学,了解到有60%的家庭都有父母一方或双方在外务工,长期与自已的子女分 ...

  • 我县妇联对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报告
  • **县是一个农业大县,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通过农业生产获得的收入十分有限,外出务工成为农村富余劳动力谋生就业的重要途径.随着他们的外出,另一个特殊群体-农村留守儿童也随之产生.为了解全县留守儿童现状,进一步做好留守儿童工作,**县妇联就全县留守儿童问题深入43个乡镇和相关部门进行了一次调研. ...

  • 社会实践报告书写格式及范文
  • 社会实践报告书写格式及范文 1 社会实践论文格式与写作方法详解 内容导读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综合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 一.社会实践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 一份完整的社会实践论文应 ...

  • 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调研报告
  •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状况是目前全社会关注的一大问题。为了全面了解我镇各学校留守儿童家庭生活、教育状况,推进留守儿童教育工作。我们在全镇进行了一次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调研,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形式,对全镇所有行政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

  • 留守儿童,亲情不容缺失
  • 近年来,留守儿童遭遇不幸的新闻频繁爆出,今年,在"六一儿童节"之后的第八天,6月9日,贵州毕节4兄妹服农药中毒死亡.一时间,关于留守儿童的话题讨论异常热烈. 6102.55万:全国农村留守儿童 根据全国妇联2013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 ...

  • 关于留守儿童的调研报告
  • 一.调研目的: 希望通过此次调研为汝城的领导者们为解决留守儿童问题提供一些参考材料.帮助. 二.调研形式: 留守儿童调查问卷.家访.一对一交流 三.调研参与组织.人员: 汝城大学生联络促进会 何新舜.欧雅文.朱勤飞.何宁.朱志浩.朱莹.朱欣欣.欧头红.朱静敏.朱忠波.邓子文.朱鲜锋.朱丽娟.何荣.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