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老子的四种境界

企业家就是企业的上帝,上帝是需要人去信仰的,信仰则靠诚信。如果没了诚信,企业做得再大,也会很快坍塌。

《道德经》第17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也,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和历史,其实就是几个人在玩“过家家”,一个是李耳,即老子;一个是孔丘,即孔子;还有一个是墨翟,即墨子。可以说,孔丘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商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培养了七十二博士,三千硕士。这些学生里,有企业家,有学者,有外交家,还有军事家,正是他们的颂扬和吹捧,才有了至圣先师孔子的香火不衰;而墨子,则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政党组织——墨党,这个党派有着高尚的信仰、严密的组织结构和严格的纪律,不但要宣誓为了墨党理念而奋斗终身,还要按时交党费,不管你做了多大的官。只有老子,孤身一人,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没有成立组织,也没有三五一伙相聚成群,只是在函谷关被关长尹喜半求半逼着写了5585个字的文章,即被众多精英哭着喊着追

认为老大,成为道家的领袖。几千年过去了,墨家已被雨打风吹去,儒家也是几度沉浮,只有道家,依然悠哉游哉地被后人捧着,一会入世,一会出世,好不潇洒!

由此看来,要论真正的领导学家,非老子莫属。老子曾经在他的领导哲学里,把领导者按不同级别分为四类,并分别作了不同的论述,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四类领导者的境界,看看你属于哪一类!

太上,不知有之

最理想的领导者,人们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短短六个字,老子告诉我们最高明的领导者的外在表象——不知有之。

为什么感觉不到?因为他无处不在——靠规律来管理着他的组织。这个规律就是“道”。这就像空气中的氧气,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可当失去了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时,我们才会发觉它对人类生命是的重要。

如何构建这个重要的“道”?老子告诉了我们路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简而言之,就是向大自然学习。自然界的一切都是那么和谐,人类身处其中,自然成长。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平衡的,

有春就对应着有秋,有夏就对应着有冬。和谐的根本就在于平衡,或者说彼此矛盾的制衡。

企业是企业家创造的,企业在创业初期就是企业家人格的延伸。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家就是企业的上帝,他创造了“这个世界”,构建了这个企业生存的规律。这个规律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生存空间,这个规律越契合“自然之道”,企业的发展就越良性,也越长久。

美国之所以在二百多年间迅速崛起,其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构建了正确的“道”。在1787年美国建国初期的立宪会议上,美国的建国先贤们认为,最重要的问题不是“谁该当总统?谁是我们当中最聪明的人”,而是“我们能够创建什么样的程序,使国家在我们死后仍然能拥有很多优秀的总统?该制定什么样的方针和机制,以创造我们梦想的国家?”

正是这种远见卓识,才造就了美国今天的强盛和强大。这才是美国强大的根本——即构建这个国家健康成长的“道”。

而且,这些建国者均不以功臣、能者自居,任期一满即自动卸甲归田。正好符合老子对最优秀领导者的定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而不自恃为能,成就功业而不以功臣自居)。

作为一个领导者,其所构建的“道”主要有三项:一、制定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并实施;二、正确战略的制定和监督实施;三、寻找合适的人充分而合理的授权。

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一旦制定,就不要频繁变动,要长期坚持贯彻。在执行的过程中,领导者要寻找合适的人,并充分授权。

好的领导者,总是不断去寻找和挖掘优秀的人才,并能够根据其能力的高下,将其放在合适的位臵,同时制定相匹配的奖惩制度,来管理授权风险。这样,作为领导者,就可以抽出大量的时间去思考重大问题,会见战略合作伙伴。这样的领导者,在企业员工的眼中,属于“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类型,只有在重大场合才会出面,平时是见不到的。

你是这样的领导者吗?

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次一等的领导者,人们爱戴他、称赞他;再次一等的领导者,人们害怕他;最次的领导者,人们蔑视他。

当年,刘邦和项羽都看到过秦始皇巡视天下的威风,项羽脱口而出:“我能够取代他! ”刘邦则看得眼珠子都圆了,情不自禁地说道:“大丈夫就应该这个样子啊! ”这就是他们最朴实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了这两个领导者的不同结局——个乌江自刎,一个成就霸业。

在项羽看来,他追求的目标就是“我能怎么样”——我取代了始皇嬴政,就能享受他的威风。所以,项羽的最大失败,就是始终在“小我”的圈子里打转,放走韩信,气死范增,儿女情长。刘邦追求的目标,则是另一种方式——大丈夫就应该如此生活,如此精彩。所以,他建立了一个以萧何、韩信、张良为核心成员的团队,这些人都想成为大丈夫,活得精彩。胜利,自然也就属于刘邦了。

刘邦入关,约法三章,关中父老皆称其善,亲而誉之。项羽入关,火烧阿房宫,三月烟雾不绝,关中父老皆称其恶,畏之侮之。

当然,亲而誉之与畏之侮之的尺度很难把握。春秋时期让郑国成就霸主地位的一位叫子产的政治家,对这几种尺度的把握非常到位。

他从政的第一年,老百姓怨恨他,恨不得想杀了他;可从政到第三年的时候,老百姓都在担心,万一子产死了,谁能保障他们的利益?当

子产病危时,他对继任者说:“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够以宽大来使百姓服从,德行次一等的人不如采取严厉的政策。你看火很猛烈,百姓看见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在火里。水很柔弱,人们因亲近喜欢而轻视它,所以,很多人死在水里。”子产死后,继任者不忍心严厉,而施行宽柔,结果,郑国强盗很多,继任者很后悔没听子产的忠告,于是开始严厉镇压,郑国治安明显好转。

亲也罢,畏也罢,这都是表象,关键在于作为领导者的你,所构建的“道”希望达到什么效果。你必须根据你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自己的“道”。每个人的“道”都不同,但其本质是一样的。

在这里,次一等的领导者,其公司核心价值观和公司战略都没有问题,但由于不能找到合适的管理者分担自己的工作,很多活只能自己干。

给下属帮助,培养下属的各种能力,直至下属成长到他所希望的程度。

再次一等的领导者,由于自己的能力问题,还不敢充分授权给别人,来代替自己行使一部分权力,事必躬亲,错了罚,对了奖。亲历亲为的结果,容易让下属畏惧而不是敬服。

最次一等的领导者,心胸不够,能力不足,眼光不准,决策错误经常导致下属做无用功,甚至爱猜忌、易发怒。时间一长,下属自然会心生怨言而蔑视他,认为他没有能力来领导和管理自己。

企业里产生的许多矛盾,皆在于此!

信不足也,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如果领导者本身的诚信不足,百姓自然不会信任。(最好的)领导者总是那样的悠然自然,清静无为,不肯轻率发号施令。天下治理得井然有序,而百姓都认为“我们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老子在最后一段点出了重点——领导者最重要的素质就是诚信,不骗人。否则,就没人听你的了。春秋时期,商鞅在秦朝变法,首先做的事就是告诉老百姓,他是讲诚信的。如果没有诚信,你制订再多的规则都是无用功。有些企业,公司制度可以装几大柜子,可最后为什么倒闭了?就在于失去了员工的信任。

老子反复告诉我们,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任何一个组织,都要靠规则来管理,而不是靠人来管理。身为领导者,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失去诚信,这是组建团队的重中之重。在信任的基础之上,抓大放小,尊重规律,不要轻易去干涉,一切就归于自然了。

正如农民种地,选好种苗,适当地浇水和施肥,然后就等待收获,千万别干拔苗助长的事情。企业也是一样,领导者要做的,就是把自己与公司具体业务剥离出来,站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观察和分析社会的变换、政策的导向和公司的行为,通过推演变化,适时地微调公司发展战略,让公司自动自发地按照规律成长。

你要牢记,在企业里,你就是上帝,上帝是需要人去信仰的,信仰则靠诚信。如果没了诚信,企业做得再大,也会很快坍塌。其次,上帝是做大事的,不做小事。一个屡屡展现神迹的上帝,不是好上帝;一个屡屡展现权威的领导,也不是好领导。最后,领导者要学会向大自然学习,学习平衡之道,把握治衡之术,做到修身克己。

企业家就是企业的上帝,上帝是需要人去信仰的,信仰则靠诚信。如果没了诚信,企业做得再大,也会很快坍塌。

《道德经》第17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也,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和历史,其实就是几个人在玩“过家家”,一个是李耳,即老子;一个是孔丘,即孔子;还有一个是墨翟,即墨子。可以说,孔丘建立了中国第一所商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培养了七十二博士,三千硕士。这些学生里,有企业家,有学者,有外交家,还有军事家,正是他们的颂扬和吹捧,才有了至圣先师孔子的香火不衰;而墨子,则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政党组织——墨党,这个党派有着高尚的信仰、严密的组织结构和严格的纪律,不但要宣誓为了墨党理念而奋斗终身,还要按时交党费,不管你做了多大的官。只有老子,孤身一人,赤条条来,赤条条去,没有成立组织,也没有三五一伙相聚成群,只是在函谷关被关长尹喜半求半逼着写了5585个字的文章,即被众多精英哭着喊着追

认为老大,成为道家的领袖。几千年过去了,墨家已被雨打风吹去,儒家也是几度沉浮,只有道家,依然悠哉游哉地被后人捧着,一会入世,一会出世,好不潇洒!

由此看来,要论真正的领导学家,非老子莫属。老子曾经在他的领导哲学里,把领导者按不同级别分为四类,并分别作了不同的论述,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四类领导者的境界,看看你属于哪一类!

太上,不知有之

最理想的领导者,人们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短短六个字,老子告诉我们最高明的领导者的外在表象——不知有之。

为什么感觉不到?因为他无处不在——靠规律来管理着他的组织。这个规律就是“道”。这就像空气中的氧气,我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可当失去了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气体时,我们才会发觉它对人类生命是的重要。

如何构建这个重要的“道”?老子告诉了我们路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简而言之,就是向大自然学习。自然界的一切都是那么和谐,人类身处其中,自然成长。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平衡的,

有春就对应着有秋,有夏就对应着有冬。和谐的根本就在于平衡,或者说彼此矛盾的制衡。

企业是企业家创造的,企业在创业初期就是企业家人格的延伸。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讲,企业家就是企业的上帝,他创造了“这个世界”,构建了这个企业生存的规律。这个规律决定了企业未来的生存空间,这个规律越契合“自然之道”,企业的发展就越良性,也越长久。

美国之所以在二百多年间迅速崛起,其核心竞争力就在于构建了正确的“道”。在1787年美国建国初期的立宪会议上,美国的建国先贤们认为,最重要的问题不是“谁该当总统?谁是我们当中最聪明的人”,而是“我们能够创建什么样的程序,使国家在我们死后仍然能拥有很多优秀的总统?该制定什么样的方针和机制,以创造我们梦想的国家?”

正是这种远见卓识,才造就了美国今天的强盛和强大。这才是美国强大的根本——即构建这个国家健康成长的“道”。

而且,这些建国者均不以功臣、能者自居,任期一满即自动卸甲归田。正好符合老子对最优秀领导者的定义“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有所作为而不自恃为能,成就功业而不以功臣自居)。

作为一个领导者,其所构建的“道”主要有三项:一、制定公司的核心价值观并实施;二、正确战略的制定和监督实施;三、寻找合适的人充分而合理的授权。

公司的核心价值观一旦制定,就不要频繁变动,要长期坚持贯彻。在执行的过程中,领导者要寻找合适的人,并充分授权。

好的领导者,总是不断去寻找和挖掘优秀的人才,并能够根据其能力的高下,将其放在合适的位臵,同时制定相匹配的奖惩制度,来管理授权风险。这样,作为领导者,就可以抽出大量的时间去思考重大问题,会见战略合作伙伴。这样的领导者,在企业员工的眼中,属于“神龙见首不见尾”的类型,只有在重大场合才会出面,平时是见不到的。

你是这样的领导者吗?

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次一等的领导者,人们爱戴他、称赞他;再次一等的领导者,人们害怕他;最次的领导者,人们蔑视他。

当年,刘邦和项羽都看到过秦始皇巡视天下的威风,项羽脱口而出:“我能够取代他! ”刘邦则看得眼珠子都圆了,情不自禁地说道:“大丈夫就应该这个样子啊! ”这就是他们最朴实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差异,导致了这两个领导者的不同结局——个乌江自刎,一个成就霸业。

在项羽看来,他追求的目标就是“我能怎么样”——我取代了始皇嬴政,就能享受他的威风。所以,项羽的最大失败,就是始终在“小我”的圈子里打转,放走韩信,气死范增,儿女情长。刘邦追求的目标,则是另一种方式——大丈夫就应该如此生活,如此精彩。所以,他建立了一个以萧何、韩信、张良为核心成员的团队,这些人都想成为大丈夫,活得精彩。胜利,自然也就属于刘邦了。

刘邦入关,约法三章,关中父老皆称其善,亲而誉之。项羽入关,火烧阿房宫,三月烟雾不绝,关中父老皆称其恶,畏之侮之。

当然,亲而誉之与畏之侮之的尺度很难把握。春秋时期让郑国成就霸主地位的一位叫子产的政治家,对这几种尺度的把握非常到位。

他从政的第一年,老百姓怨恨他,恨不得想杀了他;可从政到第三年的时候,老百姓都在担心,万一子产死了,谁能保障他们的利益?当

子产病危时,他对继任者说:“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够以宽大来使百姓服从,德行次一等的人不如采取严厉的政策。你看火很猛烈,百姓看见就害怕,所以,很少有人死在火里。水很柔弱,人们因亲近喜欢而轻视它,所以,很多人死在水里。”子产死后,继任者不忍心严厉,而施行宽柔,结果,郑国强盗很多,继任者很后悔没听子产的忠告,于是开始严厉镇压,郑国治安明显好转。

亲也罢,畏也罢,这都是表象,关键在于作为领导者的你,所构建的“道”希望达到什么效果。你必须根据你自己的具体情况,来选择自己的“道”。每个人的“道”都不同,但其本质是一样的。

在这里,次一等的领导者,其公司核心价值观和公司战略都没有问题,但由于不能找到合适的管理者分担自己的工作,很多活只能自己干。

给下属帮助,培养下属的各种能力,直至下属成长到他所希望的程度。

再次一等的领导者,由于自己的能力问题,还不敢充分授权给别人,来代替自己行使一部分权力,事必躬亲,错了罚,对了奖。亲历亲为的结果,容易让下属畏惧而不是敬服。

最次一等的领导者,心胸不够,能力不足,眼光不准,决策错误经常导致下属做无用功,甚至爱猜忌、易发怒。时间一长,下属自然会心生怨言而蔑视他,认为他没有能力来领导和管理自己。

企业里产生的许多矛盾,皆在于此!

信不足也,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如果领导者本身的诚信不足,百姓自然不会信任。(最好的)领导者总是那样的悠然自然,清静无为,不肯轻率发号施令。天下治理得井然有序,而百姓都认为“我们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老子在最后一段点出了重点——领导者最重要的素质就是诚信,不骗人。否则,就没人听你的了。春秋时期,商鞅在秦朝变法,首先做的事就是告诉老百姓,他是讲诚信的。如果没有诚信,你制订再多的规则都是无用功。有些企业,公司制度可以装几大柜子,可最后为什么倒闭了?就在于失去了员工的信任。

老子反复告诉我们,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企业,任何一个组织,都要靠规则来管理,而不是靠人来管理。身为领导者,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失去诚信,这是组建团队的重中之重。在信任的基础之上,抓大放小,尊重规律,不要轻易去干涉,一切就归于自然了。

正如农民种地,选好种苗,适当地浇水和施肥,然后就等待收获,千万别干拔苗助长的事情。企业也是一样,领导者要做的,就是把自己与公司具体业务剥离出来,站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的角度观察和分析社会的变换、政策的导向和公司的行为,通过推演变化,适时地微调公司发展战略,让公司自动自发地按照规律成长。

你要牢记,在企业里,你就是上帝,上帝是需要人去信仰的,信仰则靠诚信。如果没了诚信,企业做得再大,也会很快坍塌。其次,上帝是做大事的,不做小事。一个屡屡展现神迹的上帝,不是好上帝;一个屡屡展现权威的领导,也不是好领导。最后,领导者要学会向大自然学习,学习平衡之道,把握治衡之术,做到修身克己。


相关内容

  • [老子]的人生哲学
  • 对社会.政治和人生的格外关注,是中国哲学的一个普遍特点,老子哲学也不例外.老子关于社会政治与人生的思想,就是他的人道观.在老子的哲学体系中,天道观(道论)的建立乃是出于人道观的需要,为其提供形而上的依据和论证,因而天道观(道论)必须要向形而下的领域落实:落实到社会政治的层面便是其社会政治学说,落实到 ...

  • 怎样看待庄子的「宿命论」,宿命论对现实生活有哪些影响?
  • 作者:天瓶云水 链接:道家究竟信仰的是什么? - 天瓶云水的回答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快乐人生的前提--认识命运(二) 原创 2015-09-24 天瓶云水 闲人碎语 "道"和"天命"难以理解还有一个原因,即玫瑰花香还有个玫 ...

  • 鲍鹏山[说孔子--成圣之路]
  • 鲍鹏山:<说孔子> 第三章 成圣之路 孔子曾经从两个角度谈自己的修养之路. 一是就自身而言: 我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 (孔子说:"我十五岁时,就有志去学习(把探究真理传播文化追求道义 ...

  • 论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
  • 地把"海尔"做成了企业品牌而使其庞大的多元化业务都能够共享海尔品牌,宝马公司则围绕目标顾客需求 "宝马"为品牌的产开发了一系列以 品.五是建立战略联盟.实现多元化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通过组建合资企业进入新业务,可以通过外包实现供应链整合,也可以通过参股或控股来 ...

  • 哲学之美从西方后现代艺术谈起
  • 哲学之美:从西方后现代艺术谈起 张世英 内容提要 哲学要美,首先就应与人的生活紧密结合.那种专讲脱离人生的超感性的概念哲学,把哲学 界定为仅仅是认识普遍规律之科学,以至人生被变得千篇一律,苍白枯燥,就谈不上有哲学之美.为维护中国传统哲学之美,我们不能停留在哲学仅只是寻找最普遍规律之学的界定上,不能停 ...

  • [道德经]"无为而治"思想的合理内核
  • 作者:张尚仁 学术探索 2007年10期 中图分类号:B2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07)03-0001-05 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老子的<道德经>是道家的经典.人们通常将道家的思想概略地表述为顺其自然,清静无为."无为而治"则是这一思想 ...

  • 天人合一境界中的中华法系之美
  • 笠!釜墨』甚i耋篓篓:塑翌堑盔箜3翅丛造型旦卫鱼血盟-------------------卫竖删 文章编号:l(x¨一z397(z)03)m一0035-05 .理论思考' 天人合一境界中的中华法系之美 吕世伦1.邓少岭2 f1.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北京 100872:2.上海交通大学法学院,上海20 ...

  • 庄子教育思想
  • 庄周<庄子> <庄子>,也称<南华经>.道家主要代表作.庄子及其后学著.<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言庄子著着书十余万言","作<渔父>.<盗跖>.<胠箧>,以诋訾孔子之徒,以明老子之术".庄 ...

  • 陈鼓应:北冥有鱼 其名为鲲--为方勇著[庄子学史]序
  • By: 庄朝晖 发表于 2012-5-30 22:33:00 庄周学派留下了一部<庄子>,由于它那芒忽恣纵的语言风格,以及高远深邃的思想意境,常被正统派视为异端邪说而遭扭曲,所谓消极.出世是常有的误解.但是我想,中国文化中如果欠缺了庄子的生命情调和美感情怀,那么中国的文学.艺术和美学会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