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文言文翻译之[养生主]

2、养生主①

第一段

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②,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③,砉然响然④,奏刀騞然⑤,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⑥,乃中经首之会⑦。

翻译: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第二段

原文:文惠君曰:“嘻(赞叹声),善哉!技盖至此乎⑧?”

翻译: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第三段

原文: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⑨。

翻译: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原文: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⑩。

翻译: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

原文: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⑾。

翻译: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

原文: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⑿。

翻译: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

原文:依乎天理⒀,批大郤⒁,导大窾⒂,因其固然⒃。

翻译: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

原文:技经肯綮之未尝⒄,而况大軱乎⒅!

翻译: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

原文:良庖岁更刀,割也⒆;族庖月更刀,折也⒇。

翻译: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原文: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1﹞。

翻译: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原文:彼节者有间﹝22﹞,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翻译: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 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

原文:虽然,每至于族﹝24﹞,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25﹞,视为止﹝26﹞,行为迟﹝27﹞。 翻译:虽然如此,可是每 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

原文:动刀甚微,謋然已解﹝28﹞,如土委地﹝29﹞。

翻译: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象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

原文: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30﹞,善刀而藏之﹝31﹞。”

翻译: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第四段

原文: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32﹞。”

翻译: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注释〓

(1)养生主:即养生的主要关键。又一说,“生主”,指人的精神。

(2)庖(páo袍)丁:名丁的厨工。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3) 踦(yǐ以):支撑,接触。这里的意思是宰牛时抬起一条腿,用膝盖抵住牛。

(4)砉(xu)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响然:《经典释文》云,或无“然”字。今一本无“然”字,是。

(5)奏:指进刀。騞(huō豁)然: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

(6)《桑林》:传说中商汤王的乐曲名。

(7)《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会:音节。以上两句互文,即“乃合于桑林、经首之舞之会”之意。

(8)盖:通“盍”,何,怎样。

(9)进:超过。

(10)所见无非牛者:意思说,看不到牛身可以进刀的空隙。

(11)未尝见全牛也:意思说,对牛体已经非常熟悉、了解,所以只看到牛的筋骨结构。

(12)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指精神活动。

(13)天理:指牛体的自然的肌理结构。

(14)批:击,劈开。郤:同“隙”,空隙,指筋骨间隙处。

(15)道:同“导”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窾(kǔan款):骨节空穴处。 (16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17)技经:犹言经络。技,据清俞樾考证,当是“枝”字之误,指支脉。经,经脉。

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庆):筋肉聚结处。技经肯綮之未尝,即“未尝技经肯綮”的宾语前置。

(18)軱(gū孤):股部的大骨。

(19)更:换。割:割肉,这里指生割硬砍。

(20)族:众,指一般的。 族庖:指众多手艺一般的庖子。折:用刀折骨。

(21)发:出。硎(xǐng刑):磨刀石。

(22)节:骨节。间:间隙。

(23)恢恢乎:宽大有余的样子。游:运转。

(24)族:指筋骨交错聚结处。

(25)怵(chù处)然:警惕的样子。

(26)视为止: 视力因此停留在一点上。

(27)行为迟:行动因此迟缓,即徐徐动手。

(28)謋(huò或):拟声词。謋然:解脱的样子,形容牛体骨肉分离。

(29)委地:委:卸落,坠下。散落在地上

(30)踌躇满志:心满意足,从容自得的样子。

(31)善刀:善通“缮”。擦拭刀。

(32)养生:指养生之道。

相关成语:

①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②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③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④切中肯綮:肯,骨间肉。綮,结合处。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现在指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思考与练习

1.庄子散文中的寓言具有什么特色?

《庄子》一书善用寓言,《逍遥游》也充分显示了这个特点。《庄子》一书中明言“寓言十九”“以寓言为广”,司马迁亦指出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所谓寓言,即寄寓之言,“意在此而言寄于彼”(王先谦《庄子集解》)。庄子散文的言有着鲜明的特点。

一是暗喻性。庄子的寓言通常是和比喻结合在一起的,如在《逍遥游》中,鲲鹏等寓言其实就是比喻。同时在这些寓言故事中又插入了大量精巧的比喻,如水与舟的比喻,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的比喻等,有助于主题的表达。

二是想象性、虚构性。先秦作家善用寓言者不只庄子,还有孟子、韩非等人,但庄子之寓言不同于孟子的民间传说和韩非的历史典故,而只是“作人姓名使相与语,寄辞于其人”(刘向语),“皆空语无事实”(司马迁语),大多是由自己想象虚构而成。如果说孟子、韩非等人的寓言重在“实”和“真”的话,那么庄子的寓言则偏于“虚”和“幻”。而这种想象虚构又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奇幻异常,变化万千。

三是多义性。对庄子寓言的解释,向来是丰富多义的,因为庄子寓言的寓意大多隐而不发,比较模糊,有的难以理解,有的可以有多种解读的方法,其意蕴无穷、内涵丰富,需要努力把握和领悟。

2、养生主①

第一段

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②,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③,砉然响然④,奏刀騞然⑤,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⑥,乃中经首之会⑦。

翻译:有一个名叫丁的厨师替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所靠着的地方,脚所踩着的地方,膝所顶着的地方,都发出皮骨相离声,刀子刺进去时响声更大,这些声音没有不合乎音律的。它竟然同《桑林》、《经首》两首乐曲伴奏的舞蹈节奏合拍。

第二段

原文:文惠君曰:“嘻(赞叹声),善哉!技盖至此乎⑧?”

翻译:梁惠王说:“嘻!好啊!你的技术怎么会高明到这种程度呢?”

第三段

原文: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⑨。

翻译:庖丁放下刀子回答说:“臣下所探究的是事物的规律,这已经超过了对于宰牛技术的追求。

原文: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⑩。

翻译:当初我刚开始宰牛的时候,(对于牛体的结构还不了解),看见的只是整头的牛。

原文: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⑾。

翻译:三年之后,(见到的是牛的内部肌理筋骨),再也看不见整头的牛了。

原文: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⑿。

翻译:现在宰牛的时候,臣下只是用精神去接触牛的身体就可以了,而不必用眼睛去看,就象感觉器官停止活动了而全凭精神意愿在活动。

原文:依乎天理⒀,批大郤⒁,导大窾⒂,因其固然⒃。

翻译:顺着牛体的肌理结构,劈开筋骨间大的空隙,沿着骨节间的空穴使刀,都是依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

原文:技经肯綮之未尝⒄,而况大軱乎⒅!

翻译:宰牛的刀从来没有碰过经络相连的地方、紧附在骨头上的肌肉和肌肉聚结的地方,更何况股部的大骨呢?

原文:良庖岁更刀,割也⒆;族庖月更刀,折也⒇。

翻译:技术高明的厨工每年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割肉。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

原文: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21﹞。

翻译:现在臣下的这把刀已用了十九年了,宰牛数千头,而刀口却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原文:彼节者有间﹝22﹞,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2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翻译:牛身上的骨节是有空隙的,可是刀刃却并不厚,用这样薄的刀刃刺入有空隙的骨节,那么在运转刀刃时一定宽绰而 有余地了,因此用了十九年而刀刃仍象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一样。

原文:虽然,每至于族﹝24﹞,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25﹞,视为止﹝26﹞,行为迟﹝27﹞。 翻译:虽然如此,可是每 当碰上筋骨交错的地方,我一见那里难以下刀,就十分警惧而小心翼翼,目光集中,动作放慢。

原文:动刀甚微,謋然已解﹝28﹞,如土委地﹝29﹞。

翻译:刀子轻轻地动一下,哗啦一声骨肉就已经分离,象一堆泥土散落在地上了。

原文: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30﹞,善刀而藏之﹝31﹞。”

翻译:我提起刀站着,为这一成功而得意地四下环顾,一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样子。拭好了刀把它收藏起来。”

第四段

原文: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32﹞。”

翻译: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话,学到了养生之道啊。”

〓注释〓

(1)养生主:即养生的主要关键。又一说,“生主”,指人的精神。

(2)庖(páo袍)丁:名丁的厨工。先秦古书往往以职业放在人名前。文惠君:即梁惠王,也称魏惠王。解牛:宰牛,这里指把整个牛体开剥分剖。

(3) 踦(yǐ以):支撑,接触。这里的意思是宰牛时抬起一条腿,用膝盖抵住牛。

(4)砉(xu)然:象声词,形容皮骨相离声。响然:《经典释文》云,或无“然”字。今一本无“然”字,是。

(5)奏:指进刀。騞(huō豁)然:象声词,形容比砉然更大的进刀解牛声。

(6)《桑林》:传说中商汤王的乐曲名。

(7)《经首》:传说中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会:音节。以上两句互文,即“乃合于桑林、经首之舞之会”之意。

(8)盖:通“盍”,何,怎样。

(9)进:超过。

(10)所见无非牛者:意思说,看不到牛身可以进刀的空隙。

(11)未尝见全牛也:意思说,对牛体已经非常熟悉、了解,所以只看到牛的筋骨结构。

(12)官知:这里指视觉。神欲:指精神活动。

(13)天理:指牛体的自然的肌理结构。

(14)批:击,劈开。郤:同“隙”,空隙,指筋骨间隙处。

(15)道:同“导”顺着,循着,这里有导入的意思。窾(kǔan款):骨节空穴处。 (16固然:指牛体本来的结构。

(17)技经:犹言经络。技,据清俞樾考证,当是“枝”字之误,指支脉。经,经脉。

肯:紧附在骨上的肉。綮(qìng庆):筋肉聚结处。技经肯綮之未尝,即“未尝技经肯綮”的宾语前置。

(18)軱(gū孤):股部的大骨。

(19)更:换。割:割肉,这里指生割硬砍。

(20)族:众,指一般的。 族庖:指众多手艺一般的庖子。折:用刀折骨。

(21)发:出。硎(xǐng刑):磨刀石。

(22)节:骨节。间:间隙。

(23)恢恢乎:宽大有余的样子。游:运转。

(24)族:指筋骨交错聚结处。

(25)怵(chù处)然:警惕的样子。

(26)视为止: 视力因此停留在一点上。

(27)行为迟:行动因此迟缓,即徐徐动手。

(28)謋(huò或):拟声词。謋然:解脱的样子,形容牛体骨肉分离。

(29)委地:委:卸落,坠下。散落在地上

(30)踌躇满志:心满意足,从容自得的样子。

(31)善刀:善通“缮”。擦拭刀。

(32)养生:指养生之道。

相关成语:

①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②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③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④切中肯綮:肯,骨间肉。綮,结合处。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现在指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思考与练习

1.庄子散文中的寓言具有什么特色?

《庄子》一书善用寓言,《逍遥游》也充分显示了这个特点。《庄子》一书中明言“寓言十九”“以寓言为广”,司马迁亦指出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史记•老庄申韩列传》)。

所谓寓言,即寄寓之言,“意在此而言寄于彼”(王先谦《庄子集解》)。庄子散文的言有着鲜明的特点。

一是暗喻性。庄子的寓言通常是和比喻结合在一起的,如在《逍遥游》中,鲲鹏等寓言其实就是比喻。同时在这些寓言故事中又插入了大量精巧的比喻,如水与舟的比喻,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的比喻等,有助于主题的表达。

二是想象性、虚构性。先秦作家善用寓言者不只庄子,还有孟子、韩非等人,但庄子之寓言不同于孟子的民间传说和韩非的历史典故,而只是“作人姓名使相与语,寄辞于其人”(刘向语),“皆空语无事实”(司马迁语),大多是由自己想象虚构而成。如果说孟子、韩非等人的寓言重在“实”和“真”的话,那么庄子的寓言则偏于“虚”和“幻”。而这种想象虚构又往往超越时空的局限和物我的分别,奇幻异常,变化万千。

三是多义性。对庄子寓言的解释,向来是丰富多义的,因为庄子寓言的寓意大多隐而不发,比较模糊,有的难以理解,有的可以有多种解读的方法,其意蕴无穷、内涵丰富,需要努力把握和领悟。


相关内容

  • 2010年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答案
  • B02 2010年福建省高职高专升本科入学考试 大学语文 试卷 (考试时间 120分钟,满分 150分) 答题说明: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 注意事项:答案写在试卷上一律不给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 ...

  • 专升本文言文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①,地利不如人和"②.翻译:孟子说:适宜作战的气候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形,有利于作战的地形不 如人民上下团结.原文:三里之城,七里之郭③,环而攻之而不胜④.翻译:譬如一座内城三里.外城七里的城邑,敌人包围攻打却不能取胜. 原文 ...

  • 福建专升本技巧
  •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方法与考试技巧 2012-02-08 13:24:00| 分类: 2013福建专升本 | 标签:福建专升本考前辅导 福建专升本培训 2013福建专升本 福建师范大学专升本 福建专升本 |字号大中小订阅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复习方法与考试技巧 一.重 ...

  • 2015年山东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内容及要求
  • 2015年山东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内容及要求 一.总要求 (一)学习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了解文化的多样性.丰富性,尤其应当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情操,提高大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人文素养. (二)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 ...

  • 2010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真题点评
  •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现在我们请来的嘉宾是北京学校的韩老师,本次节目我们请韩老师给网友解析一下2010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的试题解析.韩老师好. 韩正权:大家好. 主持人:下面请韩老师给大家解析一下2010年专升本大学语文考题的情况. 韩正权:各位网友好.下面我解析一下2010年专升本大学语文考题分 ...

  • 河南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 一.考核目标 主要考核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分析浅近文言文.一般语体文的能力以及应用文写作的能力. 二.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分为四个部分:语言知识.文学知识.阅读分析.应用文写作. (一)语言知识 1. 识别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识别通假字和古今字,理解其含义. 2. ...

  • 古书的翻译
  • 古书的翻译 •古文今译就是在正确理解文言材料的基础上,将其准确地译成通顺规范的现代文. •古文今译的目的 •一是训练和检验文言文学习的成果,以进一步提高阅读古文的能力: •二是使没有学过古文的人也能由此了解和掌握古文的内容. 一.古文今译的标准 •近代著名翻译家严复在总结外文翻译经验时指出:&quo ...

  • 2012山东专升本政策
  • 鲁教高处函(2011)54号 关于做好2012年普通高等教育专科 升本科考试录取工作的通知 有关高等学校教务处: 根据<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12年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升本科工作的通知>(鲁教高字[2011]16号,以下简称<通知>)精神,现将我省2012年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升本 ...

  • 儒者可与守成论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19分) 儒者可与守成论 苏轼 圣人之于天下也,无意于取也.譬之江海,百谷赴焉:譬之麟凤,鸟兽箤焉.虽欲辞之,岂可得哉?禹治洪水,排万世之患,使沟壑之地,疏为桑麻,鱼鳖之民,化为衣冠.契①为司徒,而五教行,弃②为后稷,而蒸民粒,世济其德.至于汤武拯涂炭之民,而置之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