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风水

苏州私家园林的风水

中国古代园林,除皇家园林外,还有一类属于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等私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墅等。中国私家园林集中在南方的南京、苏州、无锡等地,是因为南方地区具有造园的自然、经济与人文的诸方面条件。

私家园林的特点是:一、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 小中见大" ,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二、水面建设。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三、修身养性。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四、清高风雅。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五、造园手法。在布局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善于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十分讲究园林的细部处理。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苏州以园林见长,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吴王阖闾时期,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往往是古代的商贾巨子、文人学士、名家隐士们,或弃甲归田,或告老还乡,或修行隐居之后营造起来的。比如,著名的苏州园林沧浪亭,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建造的;以小巧精致而闻名的网师园,最早是南宋吏部侍郎史正志的宅邸;而另一个以众多假山和湖石著称的园林狮子林,则是元代高僧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为拥戴他而修建的。。苏州园林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怡园等。苏州古典园林的特点往往是将山和水、草和木以及亭台楼阁融合于小小空间,把江南所特有的湖光山色、小桥流水、森林丘壑被巧妙安排在一起。园林里的一砖一瓦、

一草一木,无不浓缩和寄托了当时设计者和建造者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精神追求。

苏州园林的传统文化十分注重宅园“风水”,苏州园林在选址和布局上自然要寻找“风水佳穴”。中国风水是地景崇拜的体现,讲求人和宇宙的协调,用得较多的就是阴阳八卦和五行、四象之说,反映了中华古人对地质地理、生态、景观、建筑等的综合观念,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地理观,被西方科学家称为“东方文化生态”。 “藏风聚气”、“山环水抱”和“龙真穴的”被称为“风水三要素”。例如,园林选址,风水术以四灵之地为理想的环境,它的构成模式完全套用五行四灵方位图式,只是将四灵具体化为山(玄武)、河(青龙)、路(白虎)、池(朱雀)等环境要素。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用的是相对方位,并非东西南北的绝对方位。

四灵方位图

苏州园林选址也以四神兽模式为最佳,如《阳宅十书》所言:“凡住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污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谓最贵地。”苏州耦园,东(左)为流水,南(前)有河道,北(后)有藏书楼,楼后又为水,西(右)有大路,自然为大吉之地。

“八卦”是平面上八个方位之象,为四方位细分的派生物,因此,住宅大门是房子的嘴,主吸纳灵气,所以,园林住宅大门的朝向最为重要,一般坐北朝南,以八卦中的离(南)、巽(东南)、震(东)为三吉方,其中以东南为最佳,在风水中称青龙门。门边置屏墙,避免气冲,屏墙呈不封闭状,以保持“气畅”。私家园林住宅的大门一般偏于东南,处于属“木”的“巽”位,“巽”为“风”卦,水木相生,“风”为入,寓意财源滚滚而入,且向阳、通风。据说,民间认为东南风可以感受到平和恬淡、安详淳朴的自然情调,所以风水最好。正南“离”卦,属午火,阳气最旺,唯“帝王”和“神”消受得起,一般人不避反伤,所以私家园林大门鲜有朝正南开者。

苏州拙政园

拙政园住宅部分位于山水园的南部,分成东西两部分,呈前宅后园的格局。住宅坐北面南,纵深四进,有平行的两路轴线,主轴线由隔河的影壁、船埠、大门、二门、轿厅、大厅和正房组成,侧路轴线安排了鸳鸯花篮厅、花厅、四面厅、楼厅、小庭园等,两路轴线之间以狭长的“避弄”隔开并连通。住宅大门偏东南,也避开了正南的子午线。避开正南开门的现象多见于明代和清代前期的建筑,到清代中、后期就不大讲究了,如耦园大门朝正南而开。

苏州拙政园平面图

拙政园(Humble Administrator Garden),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拙政园的建园艺术以水见长,自然典雅,庭院错落,花木为胜,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拙政园由御史王献臣始建。在以后四百余年间,沧桑变迁,屡易其主,几度兴废。走进拙政园,就可见到一个假山,其本意是借做影壁,挡门外煞气,也为了藏富不张扬。假山石多,往往伤人,此假山无水之涵太刚。 只要留心观察一下,拙政园往往是门对桥路,也犯煞气直冲。为了让宅人和客人坐在屋内可欣赏小桥流水和林木鲜花,但四处透风,有不藏气之忧。再则,环顾园中,假山林木和小桥高于人们的视线,这均因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这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仅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水多也不是好事,水为阴性,水多加上林木多,就造成阴气重。家居大,但人少,也是阴气重原因之一。

园中各处建筑均做大空或小空。如,留听阁、十八曼陀罗花馆为壬山丙向大空;小沧浪为丙午山壬子向中缝小空;倚玉阁为甲山庚向大空;远香堂为壬子山丙午向小空等。杨公风水忌讳一般建筑做成空亡,有退财和损丁之说。

留听阁 小沧浪

据说,拙政园的建造历时20年,竣工后约半年光景,建园人王献臣便过世;而后其子豪赌大输,将拙政园拱手交给徐家。曾经富甲一方的王家子女后来落魄到给别人当吹鼓手。此为例证一。徐家是苏州的名门大庶,随着徐家的衰落,拙政园也渐渐荒废。无奈之下,只得以二千金将拙政园卖给海宁相国陈之遴。陈之遴原为明朝臣子,投降清朝后,谋得一官半职。陈之遴作为园主,在外为官还没有进过拙政园,没有看过园中的一花一木,就因贿赂罪,全家一并被发配到辽宁。陈之遴最后死在戍任上。

1662年,拙政园被充公,没为官产。康熙年间拙政园被发还陈之遴之子,陈家转卖给吴三桂之婿王永宁。康熙十二年(1673年) ,吴三桂兵败,王永宁惧而先死,园遭籍没,再次荒落。 咸丰十年(1860年)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攻占苏州,把苏州定为苏福省省会,拙政园成为忠王府的一部分。园中见山楼,成为李秀成的办公场所。此后不几年就兵败了。再一个是书写了家族盛衰史的曹雪芹,儿时曾经在这里享受过的荣华。其晚年也是穷困潦倒。

风水学认为,“凡宅居滋润光泽阳气者吉,干燥无润泽者凶”。住宅固然要求干燥,但周围如果没有溪水环绕,就断绝了生机。 风水中符合医学科学的内容也很多。例如,住宅建筑前屋低、后屋高的吉,符合人们对于光照的需要,阳光紫外线可以杀菌。大门前不可种大树、独树和空心树、瘦结如瘤之树、藤萝纠缠之树等,以免阻挡阳光,阻挠阳气生机进入屋内,屋内阴气不易驱出。苏州春在楼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有门楼、前楼、中楼、楼脊,中楼高于前楼,前楼又高于门楼,呈“步步高、级级高”走向,既符合人的趋吉心理,又符合医学科学。风水术对小环境的树种选择也甚为讲究,如《相宅经纂》主张宅周植树,“东种桃柳(益马)、西种栀榆、南种梅枣(益牛)、北种柰杏”;又“中门有槐,富贵三世,宅后有榆,百鬼不近”,“宅东有杏凶,宅北有李、宅西有桃皆为淫邪”,“门庭前喜种双枣,四畔有竹木青翠则进财”;还有“青松郁郁竹漪漪,色光容容好住基”之说,提倡种松竹。上述貌似迷信荒诞的吉凶说,却颇符合科学,它既科学地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规定栽种方向,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又满足了改善宅旁小气候观赏的要求。“桃李罗堂前,榆柳阴后檐”,俗语称:“树木弯弯,清闲享福。桃株向门,荫庇后昆;高树般齐,早步云梯;竹木回环,家足衣绿;门前有槐,荣贵丰财。”苏州园林

对植物树种的选择就很讲究,如网师园和狮子林都门庭前植槐,以符“槐门”之称,大厅的前后种上金桂玉兰,以合金玉满堂。苏州沧浪亭,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市。杂花修竹之间有小路,三面环水,旁无居民,左右都有林木相遮蔽,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钱大昕《网师园记》曰:网师园“负郭临流,树木丛蔚,颇有半村半郭之趣。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园林中以松柏为主景的也很多,网师园的“看松读画轩”、拙政园的“听松风处”、怡园的“松籁阁”都以松为主景。

噪音也是妨碍人体健康的大敌,所以,风水以为“不宜居大城门口及狱门、百川口去处”,因为那里人员杂沓,车马声、吆喝声、呻吟声,使人烦躁,甚至会引起失眠等症状。苏州园林的主人大多以隐逸为旨趣,他们营造的是“居尘而出尘”的“城市山林”,相土选址以“地僻为胜”,“远往来之通衢”,所以,苏州园林都建在小巷深处,杂厕于民居之间。例如,网师园大门位于一条极窄的羊肠小巷阔家头巷深处。因为园主筑园之初心,即藉以避大官之舆从也!艺圃位于文衙弄,不远处就是曹雪芹《红楼梦》中说的“红尘中一二等风流繁华之地”的阊门,但却有“隔断城西市话哗,幽栖绝似野人家”,要找到艺圃,非得有寻幽探芳的决心不可。耦园僻处苏州“城曲”小新桥巷,罕有车迹。拙政园东部明代末年是王心一的“归田园居”,当年也是“门临委巷,不容旋马”,“委巷”即东首的百花小巷。号称“吴中第一名园”的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当时从城内出城去留园,都是狭窄的石子小道。留园东北是花埠里,北至半边街、东邻五福弄、西迄绣花弄,都是小巷。南面的留园路,原先也是小道。拙政园之地,早在唐诗人陆龟蒙所居之时,就是“不出郛郭,旷若郊野”。北宋时胡峄居此,也是“宅舍如荒村”。明时仍有积水亘其间,颇具山野之气。明代依然有“流水断桥春草色,槿篱茆屋午鸡声”的野趣(文徵明《拙政园若墅堂》诗)。如今大门面对着人民路的怡园,原来大门也开在小巷。可以说,避开尘嚣、“隔尘”、“隔凡”,赢来一份清幽,这是苏州园林选址的共性。

苏州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位于苏州城中景德路,面积仅为3亩。环秀山庄原为五代广陵王钱氏金谷园故址,清道光末年为汪氏耕荫义庄,亦称颐园。全园以山为主,以池为辅,充分体现了苏州园林叠山理水的精髓。在小空间范围内,凝聚了中国传统山水诗,山水画的美学意境。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结构的特点在于“境生于象外”,象为实,境为虚,实中有虚,虚从实来。正如园林中的一亭一阁通过特定环境,可产生无限的空间,给人以丰富的感受一样,园林中的一山一水通过艺术处理,同样能凝集自然山水之精华,给人以广阔无穷气象万千之感。环秀山庄的假山就是一成功的典范。此山虽占地仅330平米,高不足7米,但蕴含了群山奔注,伏而起,突而怒之气势,表现了岭之平迤,峰之峻峭,峦之圆浑,崖之突兀,涧之潜折,谷之深壑等山形胜景,为崇山峻岭名山大川之缩影。

环秀山庄

园林布局南部为主厅,北面平台伸至池边,西边紧贴围墙布置边楼,中部及东北部均为主体山林,设问泉亭、补秋舫。山上置一方亭,名半潭秋水一房山,山势一直绵延至东北边界围墙。此园与其它小型的苏州园林的常规布局大致相同,但在各部分所占的比例及主题内容的侧重上则有所不同。一是重点突出山体,其所占面积起过全园一半;二是收缩水面,使水体环绕山形迂回曲折,似山崖下之半潭秋水,水依山而存在,并沿山洞、峡谷渗入山体的各个部分,一刚一柔,一阳一阴,缠绵相交互相依存。 全园空间一气呵成,仅在西北部,由边楼至问泉亭的曲廊凌水而过,将西北角分隔出一小空间,在西北角紧贴围墙设半壁山崖,作为对景,壁上刻“飞雪”两字,为飞雪泉遗址,内外水脉贯通,源远流长。主体假山山体

外观雄浑,不似一般园林中假山以单峰姿态为重,颇具名山之侠骨。就单块叠石材料来讲也许无特别之处,但由于叠石出自名家之手,为乾隆年间叠山名家戈裕良所作,其石块按湖石纹理、色泽、体形巧妙拼接,悬崖用湖石钩带而出,似真山洞壑一般,外观浑然天成。

山势组合外合内分,外观凝重厚实,整体合一,以势取胜。内部则蕴合洞穴、峡谷、天桥、蹬道、涧流、石室等,其间主要以两条幽谷,呈人字形会于山中,将山分为三部分,并引水而入。沿峭壁散置步石。涧水潜流其间,山幽谷深,水流淙淙,两面石壁直插云天,使人顿生寒意。更有石梁架于谷上,似天桥凌空飞渡。至深处,突现山洞洞口,洞内有石室,可供坐息,地下还有石洞通水面,上下天光,映入洞中。出洞可沿蹬道拾级而上,山道险要,往往绝处逢生。山径盘旋,忽上忽下,忽开忽合,忽明忽暗,忽聚忽散,忽断忽连,忽内忽外,路径长达六、七十米,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使人产生“山林深邃”的感觉。

后山以土为主,广植林木,山上空亭冀然,退于主山峰之后,使主体山峰更为突出、高大。山上树林以黑松、青枫、女贞、紫蔽等为主,或亭亭如盖,或从石缝中横盘而出,石缝中攀缠着藤萝野葛,颇具山林野趣。 此园的特色如其园名所示,以山取胜,然在整体环:境的处理上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环秀山庄”主厅北面平台过大,挤占了水面面积,使平台北边与山体之间只剩盈盈数尺水面,而大面积的平台与大体量的主厅均会对山势产生压抑感。但它在叠山理水方面所取得的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精湛的技艺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正如刘敦枚先生所言:“就艺术水平言,苏州湖石假山当推此为第一。

苏州在长期的造园实践中,逐渐拂去了构园活动中浓重的迷信色彩,而强调了构园中符合人们的环境生态、环境心理的科学性和实际性,如明代计成在他的造园经典《园冶·立基》中明确地说:“选向非拘宅相。”认为园林的建筑布置、向背应该根据造园的立意,因地制宜,而不可完全为风水堪舆所迷惑。苏州宋代的沧浪亭、明代的艺圃和清代的听枫园,大门都朝向北面。苏州大量的私家园林大门朝向是依街巷方向而定,与民宅并无二致;但在园内的整体结构上,基本上符合前朱雀(池)、后玄武(山或楼)、左青龙(河)、右白虎(大路)的相对方位。即使现在设计的新

园林,也基本遵循此原则,大致以正厅、正房为主,正厅的朝向根据主人的生肖八字来定,变化多端,并无定则。

面水背山的环境自然是十分理想的生态环境。费尔巴哈讲到过“一种精神的水疗法”,认为“水不但是生殖和营养的一种物理手段„„而且是心理和视觉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药品。凉水使视觉清明,一看到明净的水,心里有多么爽快,使精神有多么清新!”水生植物也具有净化水体、增进水质的清洁与透明度等功能,如芦苇、水葱、水花生、水葫芦等不仅具有良好的耐污性,而且能吸收和富集水体中硫化物等有害物质,净化水质。植物还可以防止硝酸盐污染地下水。而植物茂密的青山引来飞禽走兽,带来鸟语花香,春山淡冶如笑,宜游;夏山青翠欲滴,宜观;秋山明净如妆,宜登;冬山惨淡如睡,宜居,符合传统养生学中“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之说。

苏州私家园林的风水

中国古代园林,除皇家园林外,还有一类属于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等私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古籍里称之为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墅等。中国私家园林集中在南方的南京、苏州、无锡等地,是因为南方地区具有造园的自然、经济与人文的诸方面条件。

私家园林的特点是:一、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造园家的主要构思是" 小中见大" ,即在有限的范围内运用含蓄、扬抑、曲折、暗示等手法来启动人的主观再创造,曲折有致,造成一种似乎深邃不尽的景境,扩大人们对于实际空间的感受;二、水面建设。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几个景点围合而成景区;三、修身养性。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四、清高风雅。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善于品评,园林风格以清高风雅,淡素脱俗为最高追求,充溢着浓郁的书卷气。五、造园手法。在布局上采用灵活多变的手法;善于仿造自然山水的形象;十分讲究园林的细部处理。

苏州是中国著名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人间天堂,园林之城”的美誉。这里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苏州古典园林“不出城郭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灵泉之致”。苏州以园林见长,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吴国建都姑苏时(吴王阖闾时期,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鼎盛于明清,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一百七十多处,往往是古代的商贾巨子、文人学士、名家隐士们,或弃甲归田,或告老还乡,或修行隐居之后营造起来的。比如,著名的苏州园林沧浪亭,是北宋诗人苏舜钦建造的;以小巧精致而闻名的网师园,最早是南宋吏部侍郎史正志的宅邸;而另一个以众多假山和湖石著称的园林狮子林,则是元代高僧天如禅师惟则的弟子为拥戴他而修建的。。苏州园林主要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怡园等。苏州古典园林的特点往往是将山和水、草和木以及亭台楼阁融合于小小空间,把江南所特有的湖光山色、小桥流水、森林丘壑被巧妙安排在一起。园林里的一砖一瓦、

一草一木,无不浓缩和寄托了当时设计者和建造者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精神追求。

苏州园林的传统文化十分注重宅园“风水”,苏州园林在选址和布局上自然要寻找“风水佳穴”。中国风水是地景崇拜的体现,讲求人和宇宙的协调,用得较多的就是阴阳八卦和五行、四象之说,反映了中华古人对地质地理、生态、景观、建筑等的综合观念,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地理观,被西方科学家称为“东方文化生态”。 “藏风聚气”、“山环水抱”和“龙真穴的”被称为“风水三要素”。例如,园林选址,风水术以四灵之地为理想的环境,它的构成模式完全套用五行四灵方位图式,只是将四灵具体化为山(玄武)、河(青龙)、路(白虎)、池(朱雀)等环境要素。所谓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用的是相对方位,并非东西南北的绝对方位。

四灵方位图

苏州园林选址也以四神兽模式为最佳,如《阳宅十书》所言:“凡住宅左有流水谓之青龙,右有长道谓之白虎,前有污池谓之朱雀,后有丘陵谓之玄武,谓最贵地。”苏州耦园,东(左)为流水,南(前)有河道,北(后)有藏书楼,楼后又为水,西(右)有大路,自然为大吉之地。

“八卦”是平面上八个方位之象,为四方位细分的派生物,因此,住宅大门是房子的嘴,主吸纳灵气,所以,园林住宅大门的朝向最为重要,一般坐北朝南,以八卦中的离(南)、巽(东南)、震(东)为三吉方,其中以东南为最佳,在风水中称青龙门。门边置屏墙,避免气冲,屏墙呈不封闭状,以保持“气畅”。私家园林住宅的大门一般偏于东南,处于属“木”的“巽”位,“巽”为“风”卦,水木相生,“风”为入,寓意财源滚滚而入,且向阳、通风。据说,民间认为东南风可以感受到平和恬淡、安详淳朴的自然情调,所以风水最好。正南“离”卦,属午火,阳气最旺,唯“帝王”和“神”消受得起,一般人不避反伤,所以私家园林大门鲜有朝正南开者。

苏州拙政园

拙政园住宅部分位于山水园的南部,分成东西两部分,呈前宅后园的格局。住宅坐北面南,纵深四进,有平行的两路轴线,主轴线由隔河的影壁、船埠、大门、二门、轿厅、大厅和正房组成,侧路轴线安排了鸳鸯花篮厅、花厅、四面厅、楼厅、小庭园等,两路轴线之间以狭长的“避弄”隔开并连通。住宅大门偏东南,也避开了正南的子午线。避开正南开门的现象多见于明代和清代前期的建筑,到清代中、后期就不大讲究了,如耦园大门朝正南而开。

苏州拙政园平面图

拙政园(Humble Administrator Garden),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是苏州园林中最大、最著名的一座。拙政园的建园艺术以水见长,自然典雅,庭院错落,花木为胜,是苏州园林中面积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今园辖地面积约八十三点五亩,开放面积约七十三亩,其中园林中部、西部及晚清张之万住宅(今苏州园林博物馆旧馆)为晚清建筑园林遗产,约三十八亩。拙政园是江南园林的代表,全园以水为中心,山水萦绕,厅榭精美,花木繁茂,充满诗情画意,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

拙政园由御史王献臣始建。在以后四百余年间,沧桑变迁,屡易其主,几度兴废。走进拙政园,就可见到一个假山,其本意是借做影壁,挡门外煞气,也为了藏富不张扬。假山石多,往往伤人,此假山无水之涵太刚。 只要留心观察一下,拙政园往往是门对桥路,也犯煞气直冲。为了让宅人和客人坐在屋内可欣赏小桥流水和林木鲜花,但四处透风,有不藏气之忧。再则,环顾园中,假山林木和小桥高于人们的视线,这均因园地“居多隙地,有积水亘其中,稍加浚治,环以林木”,“地可池则池之,取土于池,积而成高,可山则山池之上,山之间可屋则屋之。”这充分反映出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仅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水多也不是好事,水为阴性,水多加上林木多,就造成阴气重。家居大,但人少,也是阴气重原因之一。

园中各处建筑均做大空或小空。如,留听阁、十八曼陀罗花馆为壬山丙向大空;小沧浪为丙午山壬子向中缝小空;倚玉阁为甲山庚向大空;远香堂为壬子山丙午向小空等。杨公风水忌讳一般建筑做成空亡,有退财和损丁之说。

留听阁 小沧浪

据说,拙政园的建造历时20年,竣工后约半年光景,建园人王献臣便过世;而后其子豪赌大输,将拙政园拱手交给徐家。曾经富甲一方的王家子女后来落魄到给别人当吹鼓手。此为例证一。徐家是苏州的名门大庶,随着徐家的衰落,拙政园也渐渐荒废。无奈之下,只得以二千金将拙政园卖给海宁相国陈之遴。陈之遴原为明朝臣子,投降清朝后,谋得一官半职。陈之遴作为园主,在外为官还没有进过拙政园,没有看过园中的一花一木,就因贿赂罪,全家一并被发配到辽宁。陈之遴最后死在戍任上。

1662年,拙政园被充公,没为官产。康熙年间拙政园被发还陈之遴之子,陈家转卖给吴三桂之婿王永宁。康熙十二年(1673年) ,吴三桂兵败,王永宁惧而先死,园遭籍没,再次荒落。 咸丰十年(1860年)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攻占苏州,把苏州定为苏福省省会,拙政园成为忠王府的一部分。园中见山楼,成为李秀成的办公场所。此后不几年就兵败了。再一个是书写了家族盛衰史的曹雪芹,儿时曾经在这里享受过的荣华。其晚年也是穷困潦倒。

风水学认为,“凡宅居滋润光泽阳气者吉,干燥无润泽者凶”。住宅固然要求干燥,但周围如果没有溪水环绕,就断绝了生机。 风水中符合医学科学的内容也很多。例如,住宅建筑前屋低、后屋高的吉,符合人们对于光照的需要,阳光紫外线可以杀菌。大门前不可种大树、独树和空心树、瘦结如瘤之树、藤萝纠缠之树等,以免阻挡阳光,阻挠阳气生机进入屋内,屋内阴气不易驱出。苏州春在楼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有门楼、前楼、中楼、楼脊,中楼高于前楼,前楼又高于门楼,呈“步步高、级级高”走向,既符合人的趋吉心理,又符合医学科学。风水术对小环境的树种选择也甚为讲究,如《相宅经纂》主张宅周植树,“东种桃柳(益马)、西种栀榆、南种梅枣(益牛)、北种柰杏”;又“中门有槐,富贵三世,宅后有榆,百鬼不近”,“宅东有杏凶,宅北有李、宅西有桃皆为淫邪”,“门庭前喜种双枣,四畔有竹木青翠则进财”;还有“青松郁郁竹漪漪,色光容容好住基”之说,提倡种松竹。上述貌似迷信荒诞的吉凶说,却颇符合科学,它既科学地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习性规定栽种方向,有利于环境的改善,又满足了改善宅旁小气候观赏的要求。“桃李罗堂前,榆柳阴后檐”,俗语称:“树木弯弯,清闲享福。桃株向门,荫庇后昆;高树般齐,早步云梯;竹木回环,家足衣绿;门前有槐,荣贵丰财。”苏州园林

对植物树种的选择就很讲究,如网师园和狮子林都门庭前植槐,以符“槐门”之称,大厅的前后种上金桂玉兰,以合金玉满堂。苏州沧浪亭,草树郁然,崇阜广水,不类乎城市。杂花修竹之间有小路,三面环水,旁无居民,左右都有林木相遮蔽,前竹后水,水之阳又竹无穷极,澄川翠干,光影会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为相宜。钱大昕《网师园记》曰:网师园“负郭临流,树木丛蔚,颇有半村半郭之趣。居虽近廛,而有云水相忘之乐”。园林中以松柏为主景的也很多,网师园的“看松读画轩”、拙政园的“听松风处”、怡园的“松籁阁”都以松为主景。

噪音也是妨碍人体健康的大敌,所以,风水以为“不宜居大城门口及狱门、百川口去处”,因为那里人员杂沓,车马声、吆喝声、呻吟声,使人烦躁,甚至会引起失眠等症状。苏州园林的主人大多以隐逸为旨趣,他们营造的是“居尘而出尘”的“城市山林”,相土选址以“地僻为胜”,“远往来之通衢”,所以,苏州园林都建在小巷深处,杂厕于民居之间。例如,网师园大门位于一条极窄的羊肠小巷阔家头巷深处。因为园主筑园之初心,即藉以避大官之舆从也!艺圃位于文衙弄,不远处就是曹雪芹《红楼梦》中说的“红尘中一二等风流繁华之地”的阊门,但却有“隔断城西市话哗,幽栖绝似野人家”,要找到艺圃,非得有寻幽探芳的决心不可。耦园僻处苏州“城曲”小新桥巷,罕有车迹。拙政园东部明代末年是王心一的“归田园居”,当年也是“门临委巷,不容旋马”,“委巷”即东首的百花小巷。号称“吴中第一名园”的留园,位于苏州阊门外,当时从城内出城去留园,都是狭窄的石子小道。留园东北是花埠里,北至半边街、东邻五福弄、西迄绣花弄,都是小巷。南面的留园路,原先也是小道。拙政园之地,早在唐诗人陆龟蒙所居之时,就是“不出郛郭,旷若郊野”。北宋时胡峄居此,也是“宅舍如荒村”。明时仍有积水亘其间,颇具山野之气。明代依然有“流水断桥春草色,槿篱茆屋午鸡声”的野趣(文徵明《拙政园若墅堂》诗)。如今大门面对着人民路的怡园,原来大门也开在小巷。可以说,避开尘嚣、“隔尘”、“隔凡”,赢来一份清幽,这是苏州园林选址的共性。

苏州环秀山庄

环秀山庄,位于苏州城中景德路,面积仅为3亩。环秀山庄原为五代广陵王钱氏金谷园故址,清道光末年为汪氏耕荫义庄,亦称颐园。全园以山为主,以池为辅,充分体现了苏州园林叠山理水的精髓。在小空间范围内,凝聚了中国传统山水诗,山水画的美学意境。中国古典园林意境结构的特点在于“境生于象外”,象为实,境为虚,实中有虚,虚从实来。正如园林中的一亭一阁通过特定环境,可产生无限的空间,给人以丰富的感受一样,园林中的一山一水通过艺术处理,同样能凝集自然山水之精华,给人以广阔无穷气象万千之感。环秀山庄的假山就是一成功的典范。此山虽占地仅330平米,高不足7米,但蕴含了群山奔注,伏而起,突而怒之气势,表现了岭之平迤,峰之峻峭,峦之圆浑,崖之突兀,涧之潜折,谷之深壑等山形胜景,为崇山峻岭名山大川之缩影。

环秀山庄

园林布局南部为主厅,北面平台伸至池边,西边紧贴围墙布置边楼,中部及东北部均为主体山林,设问泉亭、补秋舫。山上置一方亭,名半潭秋水一房山,山势一直绵延至东北边界围墙。此园与其它小型的苏州园林的常规布局大致相同,但在各部分所占的比例及主题内容的侧重上则有所不同。一是重点突出山体,其所占面积起过全园一半;二是收缩水面,使水体环绕山形迂回曲折,似山崖下之半潭秋水,水依山而存在,并沿山洞、峡谷渗入山体的各个部分,一刚一柔,一阳一阴,缠绵相交互相依存。 全园空间一气呵成,仅在西北部,由边楼至问泉亭的曲廊凌水而过,将西北角分隔出一小空间,在西北角紧贴围墙设半壁山崖,作为对景,壁上刻“飞雪”两字,为飞雪泉遗址,内外水脉贯通,源远流长。主体假山山体

外观雄浑,不似一般园林中假山以单峰姿态为重,颇具名山之侠骨。就单块叠石材料来讲也许无特别之处,但由于叠石出自名家之手,为乾隆年间叠山名家戈裕良所作,其石块按湖石纹理、色泽、体形巧妙拼接,悬崖用湖石钩带而出,似真山洞壑一般,外观浑然天成。

山势组合外合内分,外观凝重厚实,整体合一,以势取胜。内部则蕴合洞穴、峡谷、天桥、蹬道、涧流、石室等,其间主要以两条幽谷,呈人字形会于山中,将山分为三部分,并引水而入。沿峭壁散置步石。涧水潜流其间,山幽谷深,水流淙淙,两面石壁直插云天,使人顿生寒意。更有石梁架于谷上,似天桥凌空飞渡。至深处,突现山洞洞口,洞内有石室,可供坐息,地下还有石洞通水面,上下天光,映入洞中。出洞可沿蹬道拾级而上,山道险要,往往绝处逢生。山径盘旋,忽上忽下,忽开忽合,忽明忽暗,忽聚忽散,忽断忽连,忽内忽外,路径长达六、七十米,在如此狭小的空间内使人产生“山林深邃”的感觉。

后山以土为主,广植林木,山上空亭冀然,退于主山峰之后,使主体山峰更为突出、高大。山上树林以黑松、青枫、女贞、紫蔽等为主,或亭亭如盖,或从石缝中横盘而出,石缝中攀缠着藤萝野葛,颇具山林野趣。 此园的特色如其园名所示,以山取胜,然在整体环:境的处理上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环秀山庄”主厅北面平台过大,挤占了水面面积,使平台北边与山体之间只剩盈盈数尺水面,而大面积的平台与大体量的主厅均会对山势产生压抑感。但它在叠山理水方面所取得的极高的艺术成就和精湛的技艺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正如刘敦枚先生所言:“就艺术水平言,苏州湖石假山当推此为第一。

苏州在长期的造园实践中,逐渐拂去了构园活动中浓重的迷信色彩,而强调了构园中符合人们的环境生态、环境心理的科学性和实际性,如明代计成在他的造园经典《园冶·立基》中明确地说:“选向非拘宅相。”认为园林的建筑布置、向背应该根据造园的立意,因地制宜,而不可完全为风水堪舆所迷惑。苏州宋代的沧浪亭、明代的艺圃和清代的听枫园,大门都朝向北面。苏州大量的私家园林大门朝向是依街巷方向而定,与民宅并无二致;但在园内的整体结构上,基本上符合前朱雀(池)、后玄武(山或楼)、左青龙(河)、右白虎(大路)的相对方位。即使现在设计的新

园林,也基本遵循此原则,大致以正厅、正房为主,正厅的朝向根据主人的生肖八字来定,变化多端,并无定则。

面水背山的环境自然是十分理想的生态环境。费尔巴哈讲到过“一种精神的水疗法”,认为“水不但是生殖和营养的一种物理手段„„而且是心理和视觉的一种非常有效的药品。凉水使视觉清明,一看到明净的水,心里有多么爽快,使精神有多么清新!”水生植物也具有净化水体、增进水质的清洁与透明度等功能,如芦苇、水葱、水花生、水葫芦等不仅具有良好的耐污性,而且能吸收和富集水体中硫化物等有害物质,净化水质。植物还可以防止硝酸盐污染地下水。而植物茂密的青山引来飞禽走兽,带来鸟语花香,春山淡冶如笑,宜游;夏山青翠欲滴,宜观;秋山明净如妆,宜登;冬山惨淡如睡,宜居,符合传统养生学中“和于阴阳,调于四时”之说。


相关内容

  • 园林风水格局
  • 园林风水布局 风水,又名堪舆.相地术.阴阳术.青乌术和青囊术,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其主要内容是如何确立民居.村落和坟墓的位置.布局.朝向,以求为自己和后代获得好运的理论和方法.它是中国古代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而成的关于"环境选择"的学问.近十多年来风水理论研究 ...

  • 古代园林设计的风水情结
  • 我国古代园林"以创作山水.自然为生活境域的山水园而著称于世"(汪菊渊,1992),而我国古代风水亦以审辩山水.自然为生活境域的"山水术"而流传至今. 我国古代园林"以创作山水.自然为生活境域的山水园而著称于世"(汪菊渊,1992),而我国古 ...

  • 风水理论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 风水理论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理论在园林选址设计中的应用 "相地",也就是对园林的环境进行选择,是园林设计的首要工作.在园林设计中,要充分融入因地制宜的思想,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条件和生态因素,根据实际情况使人和建筑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相辅相成,以达到园林设计中所追求的& ...

  • 建筑与风水new
  • 知识改变命运,创造改变人生! 刘晓川:豪宅小区大门的风水如何设计 大门,向来被开发商看作是小区的脸面,有些大门力求表现为高大宏伟,美轮美奂,注重表现业主不凡的气势,有较多楼盘偏向于欧式风格. 从风水的角度来看,大门就是一个人的嘴巴,古语有云:病从口入.这句话用在小区大门同样适用,大门就是小区整体纳气 ...

  • 中国十大风水宝地
  • 细心一点的人不难发现,中国上下总共五千年的历史,历经了很多朝代的更替.但每个朝代必定有一个相似点,那就是选址的首都一定是风水宝地.帝王这样选址都是为了自己的朝代能够繁荣昌盛,人民生活幸福安康.而中国风水之十大风水宝地在哪里,下面就让小编告诉你! 什么是风水宝地呢?风水宝地的标准就是前案山,后靠山,左 ...

  •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风水规划[疯狂园林人论坛]
  • 居住区道路系统的风水规划居住区道路系统的风水规划 城市居住区的周边道路定位,一般均由城市总体规划阶段完成.即,大多数居住区规划对本居住区的周边道路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居住区规划一般只能在被限定的条件内进行.但是,在居住区内进行的道路系统规划,则有风水规划的创作余地. 1.要通畅,不错不堵 在居住区内 ...

  • 中国地理文化概述
  • 第一章 文化的结构与价值 探讨中国文化的分布规律 ● 区域文化特征及其形成背景 齐鲁文化.燕赵文化.吴越文化等 ● 文化中心的形成及其地域转移 北京.济南.西安 ● 文化的扩散路线与融合过程 日本的服饰.桌椅 巴黎时装.可口可乐 一. 文化的结构 ● 意识文化 ● 制度文化 ● 物质文化 ● 第一层 ...

  • 佛教是如何看待风水的
  • 佛教是如何看待风水的 风水问题 命相是解释正报的,风水是解释依报的.风水是观察阳宅(活人的居住)和阴宅(埋葬死人的地方)吉凶祸福.佛法认为依报随正报转.正报有福,依报必然会好:正报无福,依报必定坏.所以,风水家常说"吉人居吉地"和"求阴地不如求心地".这&qu ...

  • 酒店设计说明 风水 文化
  • 视野 酒店文化 风水景观开阔 紫气东来 中国古代"天人感应"的自然观对建筑的布局有很大影响,天.地.日.月,春.夏.秋.冬四季,天文星象,珍禽异兽均在村落布局和周围的环境上有所体现.其典型如传统的城市.村落中,住宅在选址布局时与四神的配置关系. "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