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文学调查采访的理论来源与特点

第5期

2009年10月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ofHunanInstitut8

No.5

andTechnology

Oct.2009

11坚!卵8nities一,Science

报告文学调查采访的理论来源与特点

周淼龙

(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湖南岳阳414006)

[摘要]报告文学是“行走的文学”。调查采访是报告文学写作十分重要的环节,其基本理论与方法主要来源有三种:新闻学的采访理论与方法;社会学的“田野调查”理论与方法;文学的生活积累与体验论。报告文学的采访和调查与新闻采访、田野调查,因各自的目的差异、文本规范要求的不同,呈现出的相对特点是明显的。

[关键词]报告文学写作;调查采访;新闻理论;田野调查

[中图分类号]12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712(2009)05—0079—03

报告文学写作的基本队伍是新闻记者,其运用新闻采访理论来指导报告文学的采访足顺理成章的事。周钢呜在《怎样写报告文学》中就已指出:“这里所说的‘采访’,是和一般新闻纪事的采访一样。……一个报告文学者,首先应当向新闻记者学习采访的工作。因为一个优秀的报告文学者,应当是个很机敏的人物,他要时时刻刻布置他的采访计划,找寻采访的对象和关系,找寻采访的线索,和搜集有关事件的史料,这样他才能走向事实的焦点。竹【2门6而报告文学采访与新闻采访的区别,在于报告文学要求更有广度和深度:

对于一桩事件,所有采访的,应当注意这几方面:一、每一事件的发生和生活现象的梗概(包括事件发生和生活现象的原因,经过现状,及未来的趋向)。

二、事件的发生和生活现象的各种关系……这种关系的分析和暴露,是报告文学者顶重要的工作……

三、事变中的人们和生活在某种生活现象中的人们的历史、感情、思想、情绪和要求,若遇着以特殊事件的特殊人物作报告对象时,作者应注意他们生活的特征、境况、姿

态……

周立波在1936年4月的《谈谈报告文学》中指出:“报告文学者的写字间是整个的社会。”…周钢鸣在其1938年出版的《怎样写作报告文学》中说,报告文学“在未写之前到作品完成,都是凭作者的多方面的活动所产生的。这是它的主要特点,因此我们可以说:报告文学的工作,是活动的文学事业。”[2】7。761982年,夏衍在《关于报告文学的一封信》里谈到:“写报告文学要比写小说、散文花更多的体力,那是非跑、非听、非看不可的。””J理由谈他写作报告文学的经验:“犹如生命在于运动,报告文学的生命在于奔跑”[4182,“报告文学写作过程的正常比例似乎应当是: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4j95在此基础上,报告文学理论家李炳银概括为:“报告文学是行走的文学”,“报告文学作家必须是一位行走者。””。报告文学作家践行“行走的文学”观,“用生命写作”:理由说他是“将百分之七十的工夫都用在了采访上了”;黄传会写《中国“希望工程”纪实》,几年时间内,深入到21个省(区)的63个县进行仔细的采访’61;何建明写《落泪是金》时,深入到全国几十所大学作实际采访调查;赵瑜写《革命百里洲》,花了近5年的时间深入荆楚进行田野调查"1;李超贵创作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村大写意》,先后采访了11个省、市,行程数万公里,占有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仅引用数据就达千个之多,人物数以百计【81。其他如陈祖芬、鲁光、赵瑜、卢跃刚等都是“在路上”的作家,其作品也大都是厚积薄发之作【9J……报告文学的“行走文学”观从经验出发,到理论概括,再回到实践,得到确认,写作的调查与采访环节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一报告文学调查采访的理论与方法的来源探析有关报告文学的调查与采访,其基本理论与方法主要来源有三种:新闻学的采访理论与方法;社会学的“田野调查”理论与方法;文学的生活积累与体验论。

四、要注意事件发生时和各种生活现象的环境。……[21盱一如

不过,当当代新闻学发展到“深度报道”时,已经看不到这样的区别了。

自从1980年代涌现出“学者型报告文学”以来,人类学

的一种研究方法——“田野调查”——便引进到报告文学

理论领域,丰富了报告文学的调查与采访理论。有的学者把它提升到“支撑报告文学非虚构性规范的核心元素”的地位,认为“没有田野调查就没有报告文学文体的产生,报告文学的其它规范也就难以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而

[收稿日期]2009~07一11.[作者简介]周淼龙(1955一

),男,湖南平‘2r-h.,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文体写作学。

万方数据

・80・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总第110期

更象一个空中楼阁。¨”1这是很有道理的。

“田野调查”原文为“fieldstudy”或“fieldresearch”,其中“field”直译为“田野”,亦即所有实地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都可称为“田野研究”或“田野调查”。它的诞生,还有一段脍炙人口的传奇:波兰裔人类学家马凌诺斯基前往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初布兰群岛做研究,他原本只是计划作一个短期的研究,后来因为第一次大战爆发,殖民该地的英国与波兰却分属不同阵营,因此他被迫留在当地超过了两年。由于长期地与当地人共同生活、学习当地语言与文化,以及参与许多次的观察,马凌诺斯基于1922年出版了他在初布兰群岛研究的第一本书《南海舡人》,开启了后世田野调查划时代的一页。

田野调查所采用的方法——参与;直接观察;深度访

谈;档案与物质文化分析;口述史;叙事分析;历史法等

等——与新闻深度采访的方法几乎完全相通。所不同者,

“田野调查”有一定的理论型范;它以“参与性观察”为主(新闻采访是旁观者观察);调查之后的分析是为了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最终要达成理论和真理的揭示。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作家型报告文学家的贡献。作家参与报告文学的写作,是从左联时期开始的一种文学传统,在现、当代,没有哪一种文学样式能像报告文学一样,呈现出“大规模”的“长期持续”的“组织”状态。作家参与创作,奠定了报告文学的文学面貌,同时,文学的观点也渗入报告文学写作理论之中并指导着实践。例如茅盾就以小说的审美规范来要求报告文学的写作。在调查与采访问题上,同样有着这种渗透或嫁接。“文学即人学”,“文学是形象性地反映社会生活”,作家必须“深入生活”进行“体验”。这反映在报告文学的调查与采访理论中,就形成了与新闻采访的区别。理由强调:“报告文学的采访和新闻的采访是有所不同的,它是遵循着文学规律去进行的。文学是人学,以人物为描写对象。因此,报告文学作者在采访过程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充分展开人物关系,’而不是围绕事件去转。”[4195报告文学的采访要求“从其形象性出发,从人着眼,采访中要了解人物的经历、性格、脾气、爱好、习惯性的动作,个性化的语言,典型的生活细节等,把熟悉人放在首位”[¨】,“把了解人,熟悉人作为第一位的工作,从人物关系的纠葛中去寻找故事”¨“。麦天枢以自己的西部作品为例。强调主体早期体验对报告文学的作用。他说:“确实,里面相当多的部分是我童年所经历过的情绪在起作用。那里面的情绪都是我过去生活的体验。……我就难以想象,我如果没有在西部的土地上生活16年,饱尝那里的苦难,我会有那么大的情绪在大热天用了整整一个月跑了14个县,把一部吉普车都坐坏了。写《爱河横流》,如果我不是在农村那种精神封闭的状态下生活过来,到了二十三四岁,到了大学还不敢和女孩子说话的状态里过来,我很难理解以前私奔者对我们这个社会带来的辉煌的革命性。这就是我过去的生活积累作为一种整体情绪推动着我对生活的观察和

万方数据

思考。”【133这是正宗的体验阐释论,足见传统文学理论对报告文学的文体渗透。

至此,我们似乎可以说,报告文学的调查与采访理论,是新闻采访学、田野调查和文学体验论三者有机整合的产物。新闻采访学提供了丰富的个案和经验积累,它在方法论或技法层次上与田野调查深度交融:而文学体验论和田野调查的“参与性观察”法在本质上是二而一的东西。

二报告文学调查采访的特点

讨论报告文学采访与调查的特点,必须结合新闻采访、田野调查和文学体验对比着谈。

周钢鸣谈到报告文学者与新闻记者的最重要的一个区别是:后者“是一个被雇佣于商业新闻机关的职业记者,他自己失掉报道的独立性”,因而他“对于每桩事的观点。就受到商业新闻政策的干涉与限制”,而“报告文学者,他并不是个被雇佣者,他的报道任务是独立的,不是被动的。”【21时至今天,新闻记者受制于供职单位的种种商业或非商业的政策、纪律、内部通知等,而报告文学创作领域相对来说是要自由一些。这反映在采访调查的环节上,因而使报告文学显出的特点是:由于不带预设立场,采访可能相对客观;没有人为限制,取材可能相对广泛。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的质量要求是“新”,时间要求是“近”:这样的要求,自然左右记者对客观事实的态度和注意取向,也自然影响采访的深度和结果。而报告文学虽然生长于“匆忙而多变的时代,……读者大众急不可耐地要求知道生活在昨天所起的变化,作家迫切地要将社会上最新发生的现象解剖给读者大众看”的语境,曾有“轻骑兵”的称谓,但从1990年代以来,似乎并不以“快速反映现实生活”为特点,它告别了简单的“欢呼”、“歌颂”或“揭露”,更多的体现出“反思”、“辨析”和“追问”,表现出在“浮躁时代”的沉思与批判精神,寻求的是文化启蒙的力量。因而,在采访与调查过程中,并不以追新觅奇为己任,而不惜花长时间、花大气力、吃大苦,往事实的“全面、细致、深刻”方面挖掘。更有的写作者自觉地在事实的背后寻求历史文化的遗传基因与密码,解剖今天生活的肌理与生命。麦天枢曾告诉我们,《东方》的提纲初稿标题是:《永生

的东方——关于一个伟大文明的社会生物学解剖》,从这个

标题,我们不难领会作品的研究色彩了。

不错,就是一个研究的工程。麦天枢这样介绍:

于是,我选择了黄河中游、中华腹地的古河东——山西

晋南为生活基地,邀集了几位年轻朋友,有组织地开始对那里的人的社会伦理结构进行以零为原点的考察,想以这个古今都富“代表性”的土地为模型,借以解剖一个伟大文明生存运转的社会基础,对这个文明的一些根本原则在活的生活的基点上给予我们这一代人所能给予的分析和整理……。我想,作为曾经的一名“报告文学作家”,我将不再关心眼前的事情,将以较为超脱的心理,认真做些需要时日的基础性工作,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学习和写作并行的

总第110期过程。【141

周淼龙:报告文学调查采访的理论来源与特点

・81・

总之,报告文学的采访和调查与新闻采访、田野调查,

因着各自的目的差异、文本规范要求的不同,呈现出的相对特点是明显的。同样,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报告文学,也会有偏离。例如,相对而言,写人和单一事件的报告文学,新闻采访的方法可能用得更多一点;写复杂事件或集纳式社会现象,则田野调查的方法更多一点,因而文献性更明显一些。

这是不折不扣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方式。

但报告文学的采访与调查与田野调查方式是不是就没有区别了?创作实践告诉我们,麦天枢的工作方式很可能是一个特殊的个案,我们没有理由在孤例上进行归纳。区别可能存在下面几点:(一)田野调查关注的是科学的抽象的理论观点(结论),它对具体形象不感兴趣;而报告文学则着意于具体的细节、形象、情感等。(二)田野调查是在习惯性的生活现象上寻找“文化的痕迹”,故它需要最大限度地争取在自然的原始场景下进行,力图避免“外人进入”的印象给“原汁原味”的生活实况以影响和损害,所以提倡“完全参与者”、“参与者一如观察者”、“观察者一如参与者”¨5J的角色进行调查;报告文学的采访与调查则往往是在突发性的具体事件中寻找“事件的真相”和相关人物的心理动机、欲望和情感反应,故它除了非常特殊的项目(如贾鲁生写《丐帮漂流记》的体验性观察)外,一般都是采取身份明确的深度访谈方式。(三)田野调查所常用的一些工具,如取样与统计、问卷、结构性访谈(即访谈提问有一定的结构特点,对不同对象问同样的问题)等,报告文学采访与调查基本不用。

另外,在组织形式上,现代田野调查一般都是以工作小组的形式进行(虽然历史上也有单兵作战的——例如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的工作),报告文学采访与调查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个人的工作(麦天枢的工作于是成为特例)。

报告文学作为文学,它在采访调查阶段便呈现出它有别于新闻采访与田野调查的特点,那就是,在尊蕈原始真实的前提下,对于形象、细节的钟爱,对特殊感觉体验的积累,以及受写作者先在状态的影响,而进行的文学观察。这种观察,写作者“能将看到的事物(或声音、运动、事件)同化为内在形象的眼睛,也就是将表现性和情感意味移入到外部世界之中的能力。……这就是自然的主观化,也正是这种主观化,才使得现实本身被转变成了生命和情感的符号”[16】。

参考文献:

[1]周立波.周立波选集:第六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4:50.

[2]周钢鸣.怎样写报告文学[M].上海:生活书店,1938.

[3]夏衍.关于报告文学的一封信[M]//周国华,陈进波.报告文学

论集.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341.[4]理由.文学这个灰姑娘[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5】李炳银.2007:对报告文学的报告[N].中国文化报,2008.02_0l

(3).

[6]李炳银.中国报告文学的世纪景观[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

社.2003:280.[7]降巩民.北京文化艺术年鉴:2005[M].北京:方志出版社,

2006:加.[8]章罗生.中国报告文学发展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2:507.

[9]龚举善.当前报告文学六大问题[N/OL].文艺报,2005-03.10.

[2008-09—16]http://www.ehina001.com/show—hdr.php?xnanle

=PPDDMVO&dn哪e=8M29141&xpos=68

[10]王晖.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D].苏州:苏州大

学,2002.[11]王庆生.文艺创作知识辞典[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1987:236

[12]翁世荣,路德庆,施亚西,等.文学写作教程[M].上海:华东师

范大学出版社,1984:42.[13]苏晓康,贾鲁生,麦天枢,等.1988・关于报告文学的对话[J].

花城,1988(6):4-29.[14】麦天枢.中国农民:关于九亿人的现场笔记[M】.北京: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5.[15]潘淑满.质性研究理论与应用[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6.[】6]苏珊・朗榕.艺术问题[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83:6%68.

TheorySourceandFeaturesofReportageInvestigationsandInterviews

ZHOUMiao—long

(ChineseDepartment,Hunan

is“literature

ON

InstituteofScienceand

Technology,Yueyang,414006,China)

crucial

stepin

reportagewriting.Themajorsourcesofbasic

theoriesandapproachesareasfollows:1.theinterviewingtheoriesandapproachesofjournalism.2.thetheoriesandapproachesoffieldinvestigationofsociology.3.thetheoriesoflifeaccumulatingandRealmexperiencingofliterature.Itisanobviousfactthatreportageinterviewingandinvestiga-

Abstract:Reportage

interviewingisthe

ting

foot”.Investigatingand

differs

joumalismandfieldinvestigatinginthepurposesandtextspecificationrequirements.

KeyWords:reportagewriting;investigationandinterview;theoriesofjoumalism;fieldinvestigation

in

degreefrom

(责任编校:文中)

万方数据

报告文学调查采访的理论来源与特点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周淼龙

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湖南,岳阳,414006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5)0次

参考文献(16条)

1.周立渡.周立波选集:第六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50.2.周钢鸣.怎样写报告文学[M].上海:生活书店,1938.

3.夏衍.关于报告文学的一封信[M]//周国华,陈进波.报告文学论集.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341.4.理由.文学这个灰姑娘[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

5.李炳银.2007:对报告文学的报告[N].中国文化报,2008-02-01(3).6.李炳银.中国报告文学的世纪景观[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280.7.降巩民.北京文化艺术年鉴:2005[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40.8.章罗生.中国报告文学发展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507.9.龚举善.当前报告文学六大问题[N/OL].文艺报,2005-03-10.[2008-09-16]http://www.china001.com/show_hdr.php?xname =PPDDMVO&dname=8M29141&xpos=6810.王晖.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D].苏州:苏州大学,2002.11.王庆生.文艺创作知识辞典[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236

12.翁世荣,路德庆,施亚西,等.文学写作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42.13.苏晓康,贾鲁生,麦天枢,等.1988·关于报告文学的对话[J].花城,1988(6):4-29.14.麦天枢.中国农民:关于九亿人的现场笔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5.15.潘淑满.质性研究理论与应用[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6.

16.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67-68.

相似文献(0条)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dszxb200905024.aspx

下载时间:2010年2月17日

第5期

2009年10月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ofHunanInstitut8

No.5

andTechnology

Oct.2009

11坚!卵8nities一,Science

报告文学调查采访的理论来源与特点

周淼龙

(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湖南岳阳414006)

[摘要]报告文学是“行走的文学”。调查采访是报告文学写作十分重要的环节,其基本理论与方法主要来源有三种:新闻学的采访理论与方法;社会学的“田野调查”理论与方法;文学的生活积累与体验论。报告文学的采访和调查与新闻采访、田野调查,因各自的目的差异、文本规范要求的不同,呈现出的相对特点是明显的。

[关键词]报告文学写作;调查采访;新闻理论;田野调查

[中图分类号]120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712(2009)05—0079—03

报告文学写作的基本队伍是新闻记者,其运用新闻采访理论来指导报告文学的采访足顺理成章的事。周钢呜在《怎样写报告文学》中就已指出:“这里所说的‘采访’,是和一般新闻纪事的采访一样。……一个报告文学者,首先应当向新闻记者学习采访的工作。因为一个优秀的报告文学者,应当是个很机敏的人物,他要时时刻刻布置他的采访计划,找寻采访的对象和关系,找寻采访的线索,和搜集有关事件的史料,这样他才能走向事实的焦点。竹【2门6而报告文学采访与新闻采访的区别,在于报告文学要求更有广度和深度:

对于一桩事件,所有采访的,应当注意这几方面:一、每一事件的发生和生活现象的梗概(包括事件发生和生活现象的原因,经过现状,及未来的趋向)。

二、事件的发生和生活现象的各种关系……这种关系的分析和暴露,是报告文学者顶重要的工作……

三、事变中的人们和生活在某种生活现象中的人们的历史、感情、思想、情绪和要求,若遇着以特殊事件的特殊人物作报告对象时,作者应注意他们生活的特征、境况、姿

态……

周立波在1936年4月的《谈谈报告文学》中指出:“报告文学者的写字间是整个的社会。”…周钢鸣在其1938年出版的《怎样写作报告文学》中说,报告文学“在未写之前到作品完成,都是凭作者的多方面的活动所产生的。这是它的主要特点,因此我们可以说:报告文学的工作,是活动的文学事业。”[2】7。761982年,夏衍在《关于报告文学的一封信》里谈到:“写报告文学要比写小说、散文花更多的体力,那是非跑、非听、非看不可的。””J理由谈他写作报告文学的经验:“犹如生命在于运动,报告文学的生命在于奔跑”[4182,“报告文学写作过程的正常比例似乎应当是:六分跑,三分想,一分写。”‘4j95在此基础上,报告文学理论家李炳银概括为:“报告文学是行走的文学”,“报告文学作家必须是一位行走者。””。报告文学作家践行“行走的文学”观,“用生命写作”:理由说他是“将百分之七十的工夫都用在了采访上了”;黄传会写《中国“希望工程”纪实》,几年时间内,深入到21个省(区)的63个县进行仔细的采访’61;何建明写《落泪是金》时,深入到全国几十所大学作实际采访调查;赵瑜写《革命百里洲》,花了近5年的时间深入荆楚进行田野调查"1;李超贵创作长篇报告文学《中国农村大写意》,先后采访了11个省、市,行程数万公里,占有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仅引用数据就达千个之多,人物数以百计【81。其他如陈祖芬、鲁光、赵瑜、卢跃刚等都是“在路上”的作家,其作品也大都是厚积薄发之作【9J……报告文学的“行走文学”观从经验出发,到理论概括,再回到实践,得到确认,写作的调查与采访环节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一报告文学调查采访的理论与方法的来源探析有关报告文学的调查与采访,其基本理论与方法主要来源有三种:新闻学的采访理论与方法;社会学的“田野调查”理论与方法;文学的生活积累与体验论。

四、要注意事件发生时和各种生活现象的环境。……[21盱一如

不过,当当代新闻学发展到“深度报道”时,已经看不到这样的区别了。

自从1980年代涌现出“学者型报告文学”以来,人类学

的一种研究方法——“田野调查”——便引进到报告文学

理论领域,丰富了报告文学的调查与采访理论。有的学者把它提升到“支撑报告文学非虚构性规范的核心元素”的地位,认为“没有田野调查就没有报告文学文体的产生,报告文学的其它规范也就难以建立在一个坚实的基础上,而

[收稿日期]2009~07一11.[作者简介]周淼龙(1955一

),男,湖南平‘2r-h.,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教授。研究方向:文体写作学。

万方数据

・80・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总第110期

更象一个空中楼阁。¨”1这是很有道理的。

“田野调查”原文为“fieldstudy”或“fieldresearch”,其中“field”直译为“田野”,亦即所有实地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都可称为“田野研究”或“田野调查”。它的诞生,还有一段脍炙人口的传奇:波兰裔人类学家马凌诺斯基前往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初布兰群岛做研究,他原本只是计划作一个短期的研究,后来因为第一次大战爆发,殖民该地的英国与波兰却分属不同阵营,因此他被迫留在当地超过了两年。由于长期地与当地人共同生活、学习当地语言与文化,以及参与许多次的观察,马凌诺斯基于1922年出版了他在初布兰群岛研究的第一本书《南海舡人》,开启了后世田野调查划时代的一页。

田野调查所采用的方法——参与;直接观察;深度访

谈;档案与物质文化分析;口述史;叙事分析;历史法等

等——与新闻深度采访的方法几乎完全相通。所不同者,

“田野调查”有一定的理论型范;它以“参与性观察”为主(新闻采访是旁观者观察);调查之后的分析是为了满足科学研究的需要,最终要达成理论和真理的揭示。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作家型报告文学家的贡献。作家参与报告文学的写作,是从左联时期开始的一种文学传统,在现、当代,没有哪一种文学样式能像报告文学一样,呈现出“大规模”的“长期持续”的“组织”状态。作家参与创作,奠定了报告文学的文学面貌,同时,文学的观点也渗入报告文学写作理论之中并指导着实践。例如茅盾就以小说的审美规范来要求报告文学的写作。在调查与采访问题上,同样有着这种渗透或嫁接。“文学即人学”,“文学是形象性地反映社会生活”,作家必须“深入生活”进行“体验”。这反映在报告文学的调查与采访理论中,就形成了与新闻采访的区别。理由强调:“报告文学的采访和新闻的采访是有所不同的,它是遵循着文学规律去进行的。文学是人学,以人物为描写对象。因此,报告文学作者在采访过程中,最主要的任务是充分展开人物关系,’而不是围绕事件去转。”[4195报告文学的采访要求“从其形象性出发,从人着眼,采访中要了解人物的经历、性格、脾气、爱好、习惯性的动作,个性化的语言,典型的生活细节等,把熟悉人放在首位”[¨】,“把了解人,熟悉人作为第一位的工作,从人物关系的纠葛中去寻找故事”¨“。麦天枢以自己的西部作品为例。强调主体早期体验对报告文学的作用。他说:“确实,里面相当多的部分是我童年所经历过的情绪在起作用。那里面的情绪都是我过去生活的体验。……我就难以想象,我如果没有在西部的土地上生活16年,饱尝那里的苦难,我会有那么大的情绪在大热天用了整整一个月跑了14个县,把一部吉普车都坐坏了。写《爱河横流》,如果我不是在农村那种精神封闭的状态下生活过来,到了二十三四岁,到了大学还不敢和女孩子说话的状态里过来,我很难理解以前私奔者对我们这个社会带来的辉煌的革命性。这就是我过去的生活积累作为一种整体情绪推动着我对生活的观察和

万方数据

思考。”【133这是正宗的体验阐释论,足见传统文学理论对报告文学的文体渗透。

至此,我们似乎可以说,报告文学的调查与采访理论,是新闻采访学、田野调查和文学体验论三者有机整合的产物。新闻采访学提供了丰富的个案和经验积累,它在方法论或技法层次上与田野调查深度交融:而文学体验论和田野调查的“参与性观察”法在本质上是二而一的东西。

二报告文学调查采访的特点

讨论报告文学采访与调查的特点,必须结合新闻采访、田野调查和文学体验对比着谈。

周钢鸣谈到报告文学者与新闻记者的最重要的一个区别是:后者“是一个被雇佣于商业新闻机关的职业记者,他自己失掉报道的独立性”,因而他“对于每桩事的观点。就受到商业新闻政策的干涉与限制”,而“报告文学者,他并不是个被雇佣者,他的报道任务是独立的,不是被动的。”【21时至今天,新闻记者受制于供职单位的种种商业或非商业的政策、纪律、内部通知等,而报告文学创作领域相对来说是要自由一些。这反映在采访调查的环节上,因而使报告文学显出的特点是:由于不带预设立场,采访可能相对客观;没有人为限制,取材可能相对广泛。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它的质量要求是“新”,时间要求是“近”:这样的要求,自然左右记者对客观事实的态度和注意取向,也自然影响采访的深度和结果。而报告文学虽然生长于“匆忙而多变的时代,……读者大众急不可耐地要求知道生活在昨天所起的变化,作家迫切地要将社会上最新发生的现象解剖给读者大众看”的语境,曾有“轻骑兵”的称谓,但从1990年代以来,似乎并不以“快速反映现实生活”为特点,它告别了简单的“欢呼”、“歌颂”或“揭露”,更多的体现出“反思”、“辨析”和“追问”,表现出在“浮躁时代”的沉思与批判精神,寻求的是文化启蒙的力量。因而,在采访与调查过程中,并不以追新觅奇为己任,而不惜花长时间、花大气力、吃大苦,往事实的“全面、细致、深刻”方面挖掘。更有的写作者自觉地在事实的背后寻求历史文化的遗传基因与密码,解剖今天生活的肌理与生命。麦天枢曾告诉我们,《东方》的提纲初稿标题是:《永生

的东方——关于一个伟大文明的社会生物学解剖》,从这个

标题,我们不难领会作品的研究色彩了。

不错,就是一个研究的工程。麦天枢这样介绍:

于是,我选择了黄河中游、中华腹地的古河东——山西

晋南为生活基地,邀集了几位年轻朋友,有组织地开始对那里的人的社会伦理结构进行以零为原点的考察,想以这个古今都富“代表性”的土地为模型,借以解剖一个伟大文明生存运转的社会基础,对这个文明的一些根本原则在活的生活的基点上给予我们这一代人所能给予的分析和整理……。我想,作为曾经的一名“报告文学作家”,我将不再关心眼前的事情,将以较为超脱的心理,认真做些需要时日的基础性工作,这对我来说,是一个学习和写作并行的

总第110期过程。【141

周淼龙:报告文学调查采访的理论来源与特点

・81・

总之,报告文学的采访和调查与新闻采访、田野调查,

因着各自的目的差异、文本规范要求的不同,呈现出的相对特点是明显的。同样,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报告文学,也会有偏离。例如,相对而言,写人和单一事件的报告文学,新闻采访的方法可能用得更多一点;写复杂事件或集纳式社会现象,则田野调查的方法更多一点,因而文献性更明显一些。

这是不折不扣的人类学田野调查方式。

但报告文学的采访与调查与田野调查方式是不是就没有区别了?创作实践告诉我们,麦天枢的工作方式很可能是一个特殊的个案,我们没有理由在孤例上进行归纳。区别可能存在下面几点:(一)田野调查关注的是科学的抽象的理论观点(结论),它对具体形象不感兴趣;而报告文学则着意于具体的细节、形象、情感等。(二)田野调查是在习惯性的生活现象上寻找“文化的痕迹”,故它需要最大限度地争取在自然的原始场景下进行,力图避免“外人进入”的印象给“原汁原味”的生活实况以影响和损害,所以提倡“完全参与者”、“参与者一如观察者”、“观察者一如参与者”¨5J的角色进行调查;报告文学的采访与调查则往往是在突发性的具体事件中寻找“事件的真相”和相关人物的心理动机、欲望和情感反应,故它除了非常特殊的项目(如贾鲁生写《丐帮漂流记》的体验性观察)外,一般都是采取身份明确的深度访谈方式。(三)田野调查所常用的一些工具,如取样与统计、问卷、结构性访谈(即访谈提问有一定的结构特点,对不同对象问同样的问题)等,报告文学采访与调查基本不用。

另外,在组织形式上,现代田野调查一般都是以工作小组的形式进行(虽然历史上也有单兵作战的——例如创始人马林诺夫斯基的工作),报告文学采访与调查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个人的工作(麦天枢的工作于是成为特例)。

报告文学作为文学,它在采访调查阶段便呈现出它有别于新闻采访与田野调查的特点,那就是,在尊蕈原始真实的前提下,对于形象、细节的钟爱,对特殊感觉体验的积累,以及受写作者先在状态的影响,而进行的文学观察。这种观察,写作者“能将看到的事物(或声音、运动、事件)同化为内在形象的眼睛,也就是将表现性和情感意味移入到外部世界之中的能力。……这就是自然的主观化,也正是这种主观化,才使得现实本身被转变成了生命和情感的符号”[16】。

参考文献:

[1]周立波.周立波选集:第六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4:50.

[2]周钢鸣.怎样写报告文学[M].上海:生活书店,1938.

[3]夏衍.关于报告文学的一封信[M]//周国华,陈进波.报告文学

论集.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341.[4]理由.文学这个灰姑娘[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5】李炳银.2007:对报告文学的报告[N].中国文化报,2008.02_0l

(3).

[6]李炳银.中国报告文学的世纪景观[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

社.2003:280.[7]降巩民.北京文化艺术年鉴:2005[M].北京:方志出版社,

2006:加.[8]章罗生.中国报告文学发展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2:507.

[9]龚举善.当前报告文学六大问题[N/OL].文艺报,2005-03.10.

[2008-09—16]http://www.ehina001.com/show—hdr.php?xnanle

=PPDDMVO&dn哪e=8M29141&xpos=68

[10]王晖.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D].苏州:苏州大

学,2002.[11]王庆生.文艺创作知识辞典[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1987:236

[12]翁世荣,路德庆,施亚西,等.文学写作教程[M].上海:华东师

范大学出版社,1984:42.[13]苏晓康,贾鲁生,麦天枢,等.1988・关于报告文学的对话[J].

花城,1988(6):4-29.[14】麦天枢.中国农民:关于九亿人的现场笔记[M】.北京: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5.[15]潘淑满.质性研究理论与应用[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6.[】6]苏珊・朗榕.艺术问题[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83:6%68.

TheorySourceandFeaturesofReportageInvestigationsandInterviews

ZHOUMiao—long

(ChineseDepartment,Hunan

is“literature

ON

InstituteofScienceand

Technology,Yueyang,414006,China)

crucial

stepin

reportagewriting.Themajorsourcesofbasic

theoriesandapproachesareasfollows:1.theinterviewingtheoriesandapproachesofjournalism.2.thetheoriesandapproachesoffieldinvestigationofsociology.3.thetheoriesoflifeaccumulatingandRealmexperiencingofliterature.Itisanobviousfactthatreportageinterviewingandinvestiga-

Abstract:Reportage

interviewingisthe

ting

foot”.Investigatingand

differs

joumalismandfieldinvestigatinginthepurposesandtextspecificationrequirements.

KeyWords:reportagewriting;investigationandinterview;theoriesofjoumalism;fieldinvestigation

in

degreefrom

(责任编校:文中)

万方数据

报告文学调查采访的理论来源与特点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引用次数:

周淼龙

湖南理工学院中文系,湖南,岳阳,414006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HUMANITI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5)0次

参考文献(16条)

1.周立渡.周立波选集:第六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4:50.2.周钢鸣.怎样写报告文学[M].上海:生活书店,1938.

3.夏衍.关于报告文学的一封信[M]//周国华,陈进波.报告文学论集.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341.4.理由.文学这个灰姑娘[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82.

5.李炳银.2007:对报告文学的报告[N].中国文化报,2008-02-01(3).6.李炳银.中国报告文学的世纪景观[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280.7.降巩民.北京文化艺术年鉴:2005[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6:40.8.章罗生.中国报告文学发展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507.9.龚举善.当前报告文学六大问题[N/OL].文艺报,2005-03-10.[2008-09-16]http://www.china001.com/show_hdr.php?xname =PPDDMVO&dname=8M29141&xpos=6810.王晖.百年中国报告文学文体流变论[D].苏州:苏州大学,2002.11.王庆生.文艺创作知识辞典[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236

12.翁世荣,路德庆,施亚西,等.文学写作教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42.13.苏晓康,贾鲁生,麦天枢,等.1988·关于报告文学的对话[J].花城,1988(6):4-29.14.麦天枢.中国农民:关于九亿人的现场笔记[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5.15.潘淑满.质性研究理论与应用[M].台北:心理出版社,2006.

16.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67-68.

相似文献(0条)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ldszxb200905024.aspx

下载时间:2010年2月17日


相关内容

  • 新闻采访写作
  • 新闻采访写作串讲资料 1.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2.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 1. 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 ...

  • 新闻采写提纲
  • 第一章 记者的历史 第一节 职业记者的起源和记者称谓的演变 一.记者的起源 唐代中叶在中央政府供职的官员和地方政府驻京办事处的邸吏. 二.记者称谓的演变 "访员" 第二节 西方资产阶级职业记者的出现和发展 15世纪的威尼斯,开始出现带资本主义性质的手抄小报. 第三节 马克思和恩格 ...

  • 当代新闻编辑
  • <当代新闻编辑>读书笔记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新闻编辑工作地基本属性 一,新闻传播的主导性工作采写与编辑是主要环节和基本业务 主要体现在报道的定位.总体的规范.定位与相应的调整. 其次体现在报道的策划.深,活,优, 最后是报社的编前会制度. 二,新闻传播的整合性工作(选择.修改.标题. ...

  • 当代新闻采访与写作
  • 当代新闻采访笔记 第一章 绪论 1. 新闻采访的定义: "采访"一词始见于东晋史学家干宝的<搜神记序>,比"新闻"一词早约三百年.当今对"新闻采访"的定义有百余种,其中比较科学.相对准确是:新闻采访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 ...

  • 财经新闻笔记
  • 财经新闻 财经新闻的定义: 财经新闻是有关经济活动.经济现象.经济决策的最新事实和情况的报道. 报道对象:政策机构的相关决策:业界的动态和现象:资本.金融领域. 财经新闻的分类: 1. 按报道层面: 1) 宏观层面的经济决策 2) 中观层面的经济行业 3) 围观层面的经济生活 2. 按题材的处理方式 ...

  • 社会实践活动参考主题
  • 附件1:社会实践活动参考主题 <形势与政策>社会实践调查方向性参考选题 (一)社会生活篇: 1.关于食品安全问题的调查 2.当前物价水平与百姓生活承受情况分析 3.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收入调查分析 4.城乡弱势群体的生活现状及心态调查 5.城镇拆迁居民对拆迁补偿满意度调查 6.城镇居民住房保 ...

  • 写作知识点
  • 很抱歉现在才整理一点出来,而且还是不是全部的知识点,还是不能如愿做到口中所说的强大的学委.不过这是我花了时间和精力去整理出来的,希望能对你们的复习有帮助.加油啦~ 写作知识点 1文章写作是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具有写作能力的人制作文章的复杂的创新性脑力活动. 2文章的概念:文章是反映客观事物,表 ...

  •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笔记
  • 公共关系的基本原理与实务 第一章 绪论 公共关系的定义 公共关系指的是一个组织运用信息传播的手段,处理自身社会环境关系的活动. 它是以维护.增进组织机构与其公众的根本利益为前提,以树立适合于本组织机构的生存.发展的最优形象为目标,有效地运用信息传播的手段,持续不断地协调.完善组织与自己内外公众之间关 ...

  • 广播电视深度报道
  • 广播电视深度报道 深度报道定义的核心分歧 u 深度报道属于报道类作品还是评论类作品? u 它是一种新闻体裁还是一种报道方式? u 如何理解深度,深度报道的个性特征是什么? 深度报道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揭示事实背后真相的报道方式. 美国哥伦比亚新闻研究生院的教程中谈到新闻报道的层次时,曾提出三层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