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3白杨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3白杨

设计理念:

整篇文章清新流畅自然,行文之中人物描写非常传神,语言描写及神态的刻画,符合人物的特点,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波澜。教学中,在把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同时,体会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的特点。并理解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意寓含蓄、心境悠远的人物展现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 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2 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 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新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 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激趣引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戈壁吗?(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然而,在这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凉大戈壁上,却生长着一棵棵高大的身影,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吗?它们就是挺拔的白杨。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到这荒凉的戈壁滩看一看。教师板书:白杨

【学生带着对戈壁的好奇之心,进入课文,产生激情,收到引情激趣的效果】

二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学生字生词。

1师此时你一定在想,荒凉的戈壁究竟是什么样的?白杨为什么会在那里生长呢?在这里生长的白杨树会有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座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 ) 对一些词语的理解。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2)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3) 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

(4) 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三 细读品味 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

学习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

(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 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

(教师引导,学生头脑中产生飞沙走石的画面)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的话,要重点理解,明确白杨的特点:不择环境 坚强 不软弱 从来都那么直)

(4)教师出示相关的课件或图片,学生以图片为栽体,进一步感受白杨树的坚强。

(5)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6)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

【学生感受到白杨树生活环境的恶劣及性格的坚强,为以后的言物喻志打下伏笔】 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

(1)唱一唱有关杨树的歌曲。

(2)介绍一下写白杨树的一首小诗。

(3)也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存呢?

(4)也可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等。

三 提出疑问 置留作业

刚才的同学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白杨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活呢?爸爸介绍了白杨,真的是单纯的在介绍白杨树吗?课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共同交流。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直奔情境

1、复习有关词语:戈壁 清晰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大伞 抚摸、介绍、边疆 、陷入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 剖析实质 表达心声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他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呢?

学习第10 至12 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

1 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 表白是什么意思,解释说明;也, 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

生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和 同学们讨论一下。 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爸爸看见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是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向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2 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

(1)生讨论汇报 抓住爸爸和白杨特点的相似之处。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有关建设兵团或支边人员的有关影视资料。

(学生感受同时产生联想,感受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建设边疆,无私的奉献着自己一切的场景。)

【抓住事物间的相通之处,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3 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的就是向爸爸这样的边疆的建设者,正是他们才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不知道此时的你,面对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说说些什么呢?把你的心理话说给你的同学听好吗?

三 再现希望 体会写法

1 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在迎风成长起来”这句话的含义吗?

预设:

(1)高大的白杨指爸爸自己,身边的几棵小树即指他的孩子们。

(2)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扎根边疆,成为边疆的建设者。

(3)这是爸爸的愿望,更能体现爸爸的高尚情操。

„„„

2 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3 体会写法

白杨树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质特点,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默默的为大地和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作者借助白杨的这个特点,明写白杨,暗写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边疆戍卫者。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明确什么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四 感情朗读 收束全文

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憧憬,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之中,去感受这种真真切切的奉献精神吧。指名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再一次感受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好吗?

【以读启思,读中体验,读中表达情感】

练习设计

1 读拼写词语:

Q ǐng xī yǔ sǎn fumo jièsh ào biānji āng ﹙ ﹚ ﹙ ﹚ ﹙ ﹚ ﹙ ﹚ ﹙ ﹚

xi ǎnl òu

﹙ ﹚

2 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 ),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 ) ,不管( ),它总是 ( ) ,那么( ),不软弱,也不( )。 突然,他的嘴角又 ( ),那是因为他( )的右面,在一棵( ) 身边,( ) 正迎着风沙 ( )。

3 小练笔: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4 这篇文章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请你把它工工整整的抄写下来好吗?

教学后记:

本文取材于六十年代支边一事,写一位新疆工作的父亲,带子女去新疆,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的特点,借以表达自己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哪里扎根、发芽、成长。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支边者的高尚品格。这样,借物喻人就成为本课教学之重点所在。因此,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这一写法是本课之教学目标。要完成这一教学目标,一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爸爸的话及最后一节的含义,二要抓课文中的联系点,即把白杨品格和爸爸心愿联系起来。这就是为本课教学树起的“靶子”,本课的教学定位、定向于此。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

突出以下几点 思路,教路、学路、文路和谐统一,同步进行

课文的作者是按照白杨的形象———白杨的特点———白杨的象征意义这一顺序来组织文路的。文中巧妙地运用了三个问句,承上启下,串联全文,句句递进,引向深入。第一问句“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引出白杨,理解其“高大挺秀”的形象;第二问句“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理解其“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特点;第三问句“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理解其象征意义。教学中,应把三个问句作为“突破口”,并围绕三个问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抓联系,挖掘内涵,深入理解体会文中寓意

应该说,学生认识了白杨的形象,理解了白杨的特点,体会出白杨的象征意义(爸爸的心愿),本课的教学目的就已基本达到了。但由于时代的间隔,当今的学生对文中“爸爸的心愿”是很难作到设身处地心领神会的。针对这一难点,应采用“上钩下连”的方法,上接“特点”,下连“三个只知道”,从段与段的内在联系中,挖掘出隐含在语言文字中的真正喻义———爸爸的心愿,也就是白杨的象征意义。进而引导学生从三个“只知道”,推想出三个“不知道”: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而不知道父母是边疆的建设者;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而不知道父母带他们来新疆安家落户、扎根边疆的心愿,让他们在这里念小学、中学、大学,将来成为第二代、第三代……的建设边疆的接班人;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而不知道边疆还十分荒凉贫瘠,需要付出几代人艰辛的劳动,才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城市和乡村……。这样,由表层到深层,既使学生理解了语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义,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义,更挖掘了语言包含的底蕴,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鸣,使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文和道达到完美统一,可收到一举数得之效。

三、重训练,以读为本,兼顾听、说、写的训练

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首先须突出“读”的训练。可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默读、齐读、有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特别是重点段落的反复朗读,会大大增加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理解,促使感情共鸣,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通过口诵心惟,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其次,要进行思维训练。本文理解中心思想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层层深入,思维也渐渐深入,对问题的认识就会逐渐深化。尤其是通过本课所设计的根据三个“只知道”,推想出“三个不知道”的训练,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对思想内涵的理解深度。再次应说、写并举。理解白杨的特点,要通过抓关键词句完成。即找出“哪儿……哪儿……”,

“不管……不管……总是……”这两个句式归纳出白杨的特点,并相机用这两个句式练说;等到理解了白杨的象征意义这段文字后,再带着对边疆建设者的崇敬与爱戴,让学生用这两组句式去写话,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进而可放手让学生畅谈“你父母对你的希望是什么?你如何去实现它?”从而潜移默化,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案3白杨

设计理念:

整篇文章清新流畅自然,行文之中人物描写非常传神,语言描写及神态的刻画,符合人物的特点,在心理描写上则非常含蓄,没有过多直接的叙述,而是以神传情,意境深远,通过神态的变化来体现感情的波澜。教学中,在把握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同时,体会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的特点。并理解托物言志、借物抒情、意寓含蓄、心境悠远的人物展现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壁、清晰、浑黄一体、高大挺秀、大伞、抚摸、介绍、边疆、陷入”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白杨的特点和爸爸的心愿。

4.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通过白杨树的外在特点感悟其内在品质。

教学难点:

1 体会文章的写法,感悟白杨树的某些特点与人的某些品质之间的相通相似之处。 2 体会父亲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情怀。

教学准备:

1课前要求同学们搜集有关边疆建设者的资料:如屯垦 戍边的生产建设兵团战士、支边人员以及参加新疆建设的其他人员等等。

2 教师为同学们准备一些相关的影视资料、图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激趣引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大戈壁吗?(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土地,是一种粗沙、砾石覆盖在硬土层上的荒漠地形。)然而,在这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凉大戈壁上,却生长着一棵棵高大的身影,你知道他们是什么吗?它们就是挺拔的白杨。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到这荒凉的戈壁滩看一看。教师板书:白杨

【学生带着对戈壁的好奇之心,进入课文,产生激情,收到引情激趣的效果】

二 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自学生字生词。

1师此时你一定在想,荒凉的戈壁究竟是什么样的?白杨为什么会在那里生长呢?在这里生长的白杨树会有有什么特点呢?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生字新词,然后和你的同座交流一下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学生自学,可以小组合作交流,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 教师检查学生自学结果:

(1 ) 对一些词语的理解。

浑黄一体:都是浑浊的黄色,分不清界限。文中指戈壁自然环境恶劣,没山没水没人烟,只有漫天黄沙,,连天和地的界限也无法分清。

高大挺拔:高大笔直,挺拔秀丽超出一般。文中用来形容茫茫戈壁上的白杨树,在那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仍能够长的如此高大,令人赞叹。

(2)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

(3) 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文章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

(4) 把握作者的行文线索:在西行的列车上,爸爸和他的孩子看见窗外的白杨讨论白杨的特点,爸爸表明心迹。

三 细读品味 了解白杨的生活环境

学习课文的一至三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

1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的生长环境。

(1)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几乎没有生命的存在。

(明确白杨的生命力极强)

(2)那里的天地都是浑黄的,经常飞沙走石,狂风四起。

( 明确白杨树的生活环境及其恶劣。)

(教师引导,学生头脑中产生飞沙走石的画面)

(3)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的话,要重点理解,明确白杨的特点:不择环境 坚强 不软弱 从来都那么直)

(4)教师出示相关的课件或图片,学生以图片为栽体,进一步感受白杨树的坚强。

(5)品读爸爸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叹之情。

(6)把爸爸的话背诵下来。

【学生感受到白杨树生活环境的恶劣及性格的坚强,为以后的言物喻志打下伏笔】 2此时的你最想对白杨树说点什么?

(1)唱一唱有关杨树的歌曲。

(2)介绍一下写白杨树的一首小诗。

(3)也可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存呢?

(4)也可对白杨树的喜爱之情等。

三 提出疑问 置留作业

刚才的同学提出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白杨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环境生活呢?爸爸介绍了白杨,真的是单纯的在介绍白杨树吗?课下思考一下这个问题,下节课我们共同交流。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引入,直奔情境

1、复习有关词语:戈壁 清晰 浑黄一体 高大挺秀 大伞 抚摸、介绍、边疆 、陷入

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树的那一段话。

二 剖析实质 表达心声

爸爸只是向孩子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自己的心,那么他要表达的是一种怎样的心呢?

学习第10 至12 自然段,理解爸爸的心声。

1 指名读读这一自然段,说说 表白是什么意思,解释说明;也, 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

生思考:为什么说爸爸也是在表达自己的心呢?你是怎么理解的?和 同学们讨论一下。 抓住表白一词进行理解。

爸爸看见戈壁滩上高大的白杨树,触景生情,以白杨自勉,是托物言志,勉励自己要向白杨树一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不软弱,也不动摇。

2 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怎样呢?

(1)生讨论汇报 抓住爸爸和白杨特点的相似之处。

(2)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有关建设兵团或支边人员的有关影视资料。

(学生感受同时产生联想,感受爸爸和白杨树一样,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建设边疆,无私的奉献着自己一切的场景。)

【抓住事物间的相通之处,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3 西部需要开发,祖国需要建设,那么需要的就是向爸爸这样的边疆的建设者,正是他们才使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不知道此时的你,面对如此高尚的爸爸,想说说些什么呢?把你的心理话说给你的同学听好吗?

三 再现希望 体会写法

1 学习本文的最后一自然段

你能理解“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的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的身边,几棵小树正在迎风成长起来”这句话的含义吗?

预设:

(1)高大的白杨指爸爸自己,身边的几棵小树即指他的孩子们。

(2)爸爸希望他的孩子也能扎根边疆,成为边疆的建设者。

(3)这是爸爸的愿望,更能体现爸爸的高尚情操。

„„„

2 带着对父亲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

3 体会写法

白杨树和爸爸有着相同的本质特点,他们不怕环境的恶劣,默默的为大地和人类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作者借助白杨的这个特点,明写白杨,暗写自己和与自己一样的边疆戍卫者。这种写作手法就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

(明确什么是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的表现手法)

四 感情朗读 收束全文

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憧憬,让我们再一次回到课文之中,去感受这种真真切切的奉献精神吧。指名感情朗读课文。边读边再一次感受这篇文章的写作手法好吗?

【以读启思,读中体验,读中表达情感】

练习设计

1 读拼写词语:

Q ǐng xī yǔ sǎn fumo jièsh ào biānji āng ﹙ ﹚ ﹙ ﹚ ﹙ ﹚ ﹙ ﹚ ﹙ ﹚

xi ǎnl òu

﹙ ﹚

2 根据原文内容填空:

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 ),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 ) ,不管( ),它总是 ( ) ,那么( ),不软弱,也不( )。 突然,他的嘴角又 ( ),那是因为他( )的右面,在一棵( ) 身边,( ) 正迎着风沙 ( )。

3 小练笔:写几句话,夸夸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4 这篇文章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请你把它工工整整的抄写下来好吗?

教学后记:

本文取材于六十年代支边一事,写一位新疆工作的父亲,带子女去新疆,旅途中向子女介绍生长在戈壁滩上的白杨的特点,借以表达自己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像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哪里扎根、发芽、成长。课文以白杨为明线,表面上写白杨,实际上写人,借白杨的特点来比喻支边者的高尚品格。这样,借物喻人就成为本课教学之重点所在。因此,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懂得借物喻人这一写法是本课之教学目标。要完成这一教学目标,一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爸爸的话及最后一节的含义,二要抓课文中的联系点,即把白杨品格和爸爸心愿联系起来。这就是为本课教学树起的“靶子”,本课的教学定位、定向于此。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

突出以下几点 思路,教路、学路、文路和谐统一,同步进行

课文的作者是按照白杨的形象———白杨的特点———白杨的象征意义这一顺序来组织文路的。文中巧妙地运用了三个问句,承上启下,串联全文,句句递进,引向深入。第一问句“从哪儿看得出列车在前进呢?”引出白杨,理解其“高大挺秀”的形象;第二问句“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理解其“生命力强,坚强不屈”的特点;第三问句“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理解其象征意义。教学中,应把三个问句作为“突破口”,并围绕三个问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抓联系,挖掘内涵,深入理解体会文中寓意

应该说,学生认识了白杨的形象,理解了白杨的特点,体会出白杨的象征意义(爸爸的心愿),本课的教学目的就已基本达到了。但由于时代的间隔,当今的学生对文中“爸爸的心愿”是很难作到设身处地心领神会的。针对这一难点,应采用“上钩下连”的方法,上接“特点”,下连“三个只知道”,从段与段的内在联系中,挖掘出隐含在语言文字中的真正喻义———爸爸的心愿,也就是白杨的象征意义。进而引导学生从三个“只知道”,推想出三个“不知道”:只知道爸爸在新疆工作,妈妈也在新疆工作,而不知道父母是边疆的建设者;他们“只知道爸爸这回到奶奶家来接他们,到新疆去念小学,将来再念中学”,而不知道父母带他们来新疆安家落户、扎根边疆的心愿,让他们在这里念小学、中学、大学,将来成为第二代、第三代……的建设边疆的接班人;他们“只知道新疆是个很远的地方”,而不知道边疆还十分荒凉贫瘠,需要付出几代人艰辛的劳动,才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城市和乡村……。这样,由表层到深层,既使学生理解了语言本身包含的一般意义,又理解了它的特定含义,更挖掘了语言包含的底蕴,加之激起的情感共鸣,使语言教学与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文和道达到完美统一,可收到一举数得之效。

三、重训练,以读为本,兼顾听、说、写的训练

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首先须突出“读”的训练。可根据课文内容精心安排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默读、齐读、有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特别是重点段落的反复朗读,会大大增加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促进理解,促使感情共鸣,使语言文字中蕴含着的思想感情,通过口诵心惟,达到深化理解的目的。其次,要进行思维训练。本文理解中心思想的过程,实质上也是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维过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层层深入,思维也渐渐深入,对问题的认识就会逐渐深化。尤其是通过本课所设计的根据三个“只知道”,推想出“三个不知道”的训练,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化对思想内涵的理解深度。再次应说、写并举。理解白杨的特点,要通过抓关键词句完成。即找出“哪儿……哪儿……”,

“不管……不管……总是……”这两个句式归纳出白杨的特点,并相机用这两个句式练说;等到理解了白杨的象征意义这段文字后,再带着对边疆建设者的崇敬与爱戴,让学生用这两组句式去写话,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进而可放手让学生畅谈“你父母对你的希望是什么?你如何去实现它?”从而潜移默化,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相关内容

  •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实录课堂视频公开课名师授课录像优质课观摩课
  • 查看: 1422|回复: 0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学实录课堂视频公开课名师授课录像优质课观摩课[复制链接] admin 管理员 串个门 加好友 打招呼 发消息 电梯直达 楼主 发表于 2011-12-29 19:40:3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分享到:开心网搜狐微博网易微博新浪微博百 ...

  •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 课 时 计 划 第 周 星期 第 节 20 年 月 日 课 时 计 划 第 周 星期 第 节 20 年 月 日 课 时 计 划 第 周 星期 第 节 20 年 月 日 课 时 计 划 第 周 星期 第 节 20 年 月 日 课 时 计 划 第 周 星期 第 节 20 年 月 日 课 时 计 划 第 ...

  •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钢铁长城]精品教案
  •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4课<钢铁长城>精品教案 [内容分析]: 1.课程内容标准:了解人民海军和人民空军建立的史实.以人民解放军导弹部队的建立和发展为例,说明科技强军的重要性. 2.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的第一课,属于新教材增加的内容.粗看似乎相对独立, ...

  • 快乐高效课堂教案3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快乐高效课堂教案 3.白杨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本课的词语. 2.了解白杨的特点. 一.导入 在祖国的大西北,一碧千里的草原,有昔日辉煌的丝绸古道,还有那茫茫的大戈壁滩上的白杨. (板书课题) 二.问题引领 1.学会本课6个生字,正确读写"戈 ...

  • 2016届毕业班九年级语文(北师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 九年级语文(北师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5.白 杨 礼 赞 [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掌握"无边无垠,坦荡如砥,恹恹欲睡,纵横决荡,直挺秀颀"等常用词语. 2.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3.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4.理解本文的抒情线索,学习文章状物 ...

  • 六年级音乐教案下册
  • 六年级音乐教案 第1课 长城歌谣 教学内容: 有情感地演唱<长城放鸽>和<长城谣> 教学目标: 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准确拍击<长城放鸽>和<长城谣>两首歌曲不同的节奏型,能独立地视唱歌曲<长城谣>的旋律. 教学重点: <长城谣>旋律 ...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新总复习资料
  •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总复习资料 一.看拼音写词语 二.读读记记 三.关联词 用关联词语的句子,一般都由两个以上的分句组成.而分句与分句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正符合我们表达的需要.常见的几种关系: 1.并列关系:既--又--:不是--而是--:一方面--一方面-- 2.因果关系:因为--所以-- ...

  • 猫]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 小学教案人教课标7册-<猫>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 教案中心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美术品德各科 - 多彩教育网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搜藏人人网腾讯微博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空间豆瓣网搜狐微博MSNQQ收藏淘江湖百度贴吧谷歌Buzz更多...百度分享游客,您好 免费注册 用户登录 我来发表 ...

  • 2015最新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第 4 单元 春天的歌 总 3 课时 15 24 25 3.刚听了一遍你们就有这么多的收获,有这么精彩的发言,老师真是非常感动,我还想再听一遍,不过,老师还有一个小问题请大家帮我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