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甸县教育志太平中学部分

《施甸县太平中学简介》

2007年1月20日

施甸县太平中学简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太平中学建于1969年,前身为太平农业中学,为全日制农场式学校,创办于1959年,最初校址在田头,1962年因经费不足停办,1964年续办。1966年11月,迁至太平观音寺,1967年10月迁至太平老街子陆家仓,时有教师尹学富、蒋啟华2人,有学生17人。1969年初,学校又迁至克里坪(现太平镇中心小学所在地),更名为红旗中学,属全日制初级中学性质。1969年9月,正式更名为施甸县太平中学。当时有教职工5人,招收学生68人,编为两个排,学制3年。

1976年9月太平中学再次迁址到鱼河的坞山头(现校址),占地61亩,增设高中,有教职工18人,在校学生417人,其中高中两个班119人,初中5个班298人。到1979年停招高中,共培养高中毕业生7个班348人。

刚迁入现址时,只有面积为409.75㎡的一幢二层砖木结构的教学楼属新建校舍,其它生活用房都是拆寺庙的旧料搭建,条件非常艰苦,为改善办学条件,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学校师生把一大半时间都投入到建校劳动中。

随着形势不断发展,学校规模逐渐壮大,各级政府对学校建设的投入也逐步加大,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时至今日,太平中学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约40000㎡的校园里,校舍建筑面积达7412㎡,其中教学和办公用房面积2603.45㎡,是1976年的6.35倍。配置了相应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有初中二类实验设备两套,有图书16942册,有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模式三配置一套,有计算机网络教室1间(装机52台),多媒体教室1间,光盘播放室1间,语音室1间。有面积达2708㎡的运动场1块,篮球场2块,面积共1170㎡。校舍及教育教学设备折合固定资产528.54万元。2005年9月,太平中学有1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达970人,有教职工55人,其中专任教师49人,后勤工人有6人。

二、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基本措施和经验

建校以来,太平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当地合格的生产劳动者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人才为宗旨,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立足学校实际,注重教学研究,紧跟时代步伐,

积极推进和投身教育改革。学校二级部门的设立随着规模而相应

增加,至今,各职能部门已相对齐备,设有校务处、教导处、总务处、党支部、校团委、工会、妇女组织、学生会、年级组和学科教研组等,各部门工作职责明确,管理规范。太平中学的校风是“团结进取,求实创新”,学风是“明礼诚信,勤奋守纪”,校训是“自尊、自信、自珍、自爱、自强自立”,口号是“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信誉,以质量求发展”,目前的办学水平是“二级初中”。

1985年开始引入“目标教学”改革实验,首先在数学科取得成功之后,各学科全面推广,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1992年开办了“三加一”农业技术培训班,教给学生烤烟种植、家畜养殖、食用菌栽培等技术,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1996年,在各年级实施分层教学,并在初三年级进行了“初三分流”的尝试,在分流班开设大棚蔬菜种植、养猪、拖拉机驾驶与维修等实用技术课,为不能升学的毕业生以后的生存打下较好的基础;到2005年,学校又开办了农村综合初中班,开设了蔬菜种植、家畜养殖等课程,同时推荐部分有条件的学生到县职中、保山中专学校、福建商贸技术学校学习各种职业技术。多种办学模式的探索,为学生今后谋求好的出路创造了条件。

1997年,太平中学开始进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在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推行聘任制,从二级部门到各学科教学,全部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逐年总结,逐步改进。到2004年,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相对完善,实行了校长和二级班子竞聘制、教职工聘任制、津贴重新分配制、绩效奖惩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人人找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局面。

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大校本教研力度,改革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最新学习方式,倡导“目标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加强校园文化和“三.三”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文体活动和学科竞赛,不但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巩固了“普九”成果,发挥集体力量,狠抓考前系统复习和专题训练,加大绩效奖惩力度,促使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高,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许多学科的中考、统考成绩进入全县前五名。2006年中考总分600分以上有6人,550分以上的优秀学生达27人,高中录取率居全县第四。在保山市2006年普通初中教学质量评价中太平中学位居全市第三十一名(县内第五),被县委政府评

为“教育先进单位”。

三、教师管理和队伍建设

1969年建校时,太平中学有在校学生68人,编为两个排,有教职工5人;到1986年在校学生有305人(6个班),有教职工16人(其中后勤工人1人);到1996年,在校学生达673人,形成13个班的规模,有教职工42人,其中专任教师35人,后勤工人7人。专任教师中有中级职称的8人,初级职称21人,未评6人。教职工中大专以上学历19人,中师中专12人,高中学历3人,初中学历8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54.3%;到2006年,学校办学规模发展到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达948人,有教职工57人,其中专任教师49人,后勤工人8人。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33人,未评4人。教师中本科学历有13人(占26.5%),专科学历3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

太平中学地处贫困山区,教师流动性大,队伍很不稳定,所有教师都是骨干,压“担子”培养使用,工作中以老带新加强教学研究,大力倡导和开展听评课活动,相互取长补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加强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鼓励进取、进修,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太平中学的师资力量不断得到加强,完全能够担负起所辖区域初中教育的重任。

四、教学成果:

1、中考、高考情况:

参考182人,600分以上2人,550—599有10人,500—549有40人,450—499有49人,400—449分有51人,400分以下有30人;总分平均居全县第四名,单科居全县前三名的有五个科次。

2、集体获奖情况;

3、个人获奖情况:

五、太平中学历届校长、副校长名单:

《施甸县太平中学简介》

2007年1月20日

施甸县太平中学简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太平中学建于1969年,前身为太平农业中学,为全日制农场式学校,创办于1959年,最初校址在田头,1962年因经费不足停办,1964年续办。1966年11月,迁至太平观音寺,1967年10月迁至太平老街子陆家仓,时有教师尹学富、蒋啟华2人,有学生17人。1969年初,学校又迁至克里坪(现太平镇中心小学所在地),更名为红旗中学,属全日制初级中学性质。1969年9月,正式更名为施甸县太平中学。当时有教职工5人,招收学生68人,编为两个排,学制3年。

1976年9月太平中学再次迁址到鱼河的坞山头(现校址),占地61亩,增设高中,有教职工18人,在校学生417人,其中高中两个班119人,初中5个班298人。到1979年停招高中,共培养高中毕业生7个班348人。

刚迁入现址时,只有面积为409.75㎡的一幢二层砖木结构的教学楼属新建校舍,其它生活用房都是拆寺庙的旧料搭建,条件非常艰苦,为改善办学条件,在很长的一个时期学校师生把一大半时间都投入到建校劳动中。

随着形势不断发展,学校规模逐渐壮大,各级政府对学校建设的投入也逐步加大,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很大的改善。时至今日,太平中学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约40000㎡的校园里,校舍建筑面积达7412㎡,其中教学和办公用房面积2603.45㎡,是1976年的6.35倍。配置了相应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有初中二类实验设备两套,有图书16942册,有现代远程教育项目模式三配置一套,有计算机网络教室1间(装机52台),多媒体教室1间,光盘播放室1间,语音室1间。有面积达2708㎡的运动场1块,篮球场2块,面积共1170㎡。校舍及教育教学设备折合固定资产528.54万元。2005年9月,太平中学有17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达970人,有教职工55人,其中专任教师49人,后勤工人有6人。

二、学校管理及教育教学基本措施和经验

建校以来,太平中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当地合格的生产劳动者和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人才为宗旨,始终把教学质量放在第一位,立足学校实际,注重教学研究,紧跟时代步伐,

积极推进和投身教育改革。学校二级部门的设立随着规模而相应

增加,至今,各职能部门已相对齐备,设有校务处、教导处、总务处、党支部、校团委、工会、妇女组织、学生会、年级组和学科教研组等,各部门工作职责明确,管理规范。太平中学的校风是“团结进取,求实创新”,学风是“明礼诚信,勤奋守纪”,校训是“自尊、自信、自珍、自爱、自强自立”,口号是“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信誉,以质量求发展”,目前的办学水平是“二级初中”。

1985年开始引入“目标教学”改革实验,首先在数学科取得成功之后,各学科全面推广,教学质量大幅提高,得到社会的普遍好评。1992年开办了“三加一”农业技术培训班,教给学生烤烟种植、家畜养殖、食用菌栽培等技术,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1996年,在各年级实施分层教学,并在初三年级进行了“初三分流”的尝试,在分流班开设大棚蔬菜种植、养猪、拖拉机驾驶与维修等实用技术课,为不能升学的毕业生以后的生存打下较好的基础;到2005年,学校又开办了农村综合初中班,开设了蔬菜种植、家畜养殖等课程,同时推荐部分有条件的学生到县职中、保山中专学校、福建商贸技术学校学习各种职业技术。多种办学模式的探索,为学生今后谋求好的出路创造了条件。

1997年,太平中学开始进行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索,在校长负责制的基础上,推行聘任制,从二级部门到各学科教学,全部实行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逐年总结,逐步改进。到2004年,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相对完善,实行了校长和二级班子竞聘制、教职工聘任制、津贴重新分配制、绩效奖惩制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调动广大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形成了“人人找事做,事事有人做”的良好局面。

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大校本教研力度,改革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入探究式学习、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式学习的最新学习方式,倡导“目标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加强校园文化和“三.三”师德师风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文体活动和学科竞赛,不但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巩固了“普九”成果,发挥集体力量,狠抓考前系统复习和专题训练,加大绩效奖惩力度,促使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高,达到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许多学科的中考、统考成绩进入全县前五名。2006年中考总分600分以上有6人,550分以上的优秀学生达27人,高中录取率居全县第四。在保山市2006年普通初中教学质量评价中太平中学位居全市第三十一名(县内第五),被县委政府评

为“教育先进单位”。

三、教师管理和队伍建设

1969年建校时,太平中学有在校学生68人,编为两个排,有教职工5人;到1986年在校学生有305人(6个班),有教职工16人(其中后勤工人1人);到1996年,在校学生达673人,形成13个班的规模,有教职工42人,其中专任教师35人,后勤工人7人。专任教师中有中级职称的8人,初级职称21人,未评6人。教职工中大专以上学历19人,中师中专12人,高中学历3人,初中学历8人,教师学历合格率达54.3%;到2006年,学校办学规模发展到18个教学班,在校学生达948人,有教职工57人,其中专任教师49人,后勤工人8人。专任教师中有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11人,初级职称33人,未评4人。教师中本科学历有13人(占26.5%),专科学历36人,学历合格率达100%。

太平中学地处贫困山区,教师流动性大,队伍很不稳定,所有教师都是骨干,压“担子”培养使用,工作中以老带新加强教学研究,大力倡导和开展听评课活动,相互取长补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加强理论学习和技能培训,鼓励进取、进修,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学历层次。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太平中学的师资力量不断得到加强,完全能够担负起所辖区域初中教育的重任。

四、教学成果:

1、中考、高考情况:

参考182人,600分以上2人,550—599有10人,500—549有40人,450—499有49人,400—449分有51人,400分以下有30人;总分平均居全县第四名,单科居全县前三名的有五个科次。

2、集体获奖情况;

3、个人获奖情况:

五、太平中学历届校长、副校长名单:


相关内容

  • 2016年度学校精准扶贫工作总结3篇
  • 2016年度学校精准扶贫工作总结3篇 西安交通大学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部的号召,积极参与滇西扶贫攻坚,并定点扶贫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通过教育扶贫.人才扶贫.智力扶贫.科技扶贫.信息扶贫和专业扶贫,为云南省施甸县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各项扶贫工作取得明显实效. 一.提高认识,实地调研,科学制定工作 ...

  • 用爱心点亮心灵
  • 用爱心点亮心灵 --2009--2010学年师德师风学习总结 施甸县太平中学教师 徐青清 2010年6月 用爱心点亮心灵 --2009--2010学年师德师风学习总结 时光飞逝,不知不觉中已在教育工作中度过了十个春秋.回顾这些走过的路,虽然充满了艰辛,但是,也充满了幸福与快乐.因为这一路上有同行的人 ...

  • 关于表彰2007年优秀共产党员的决定
  • 中共昆明市教育局委员会 昆明市教育局 关于表彰全市教育系统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 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的公示 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也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基层党组织.广大党员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

  • 林甸县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初中联片教研活动方案
  • 林甸县2011-2012学年度(下学期)初中联片教研活动方案 为给更多的教师创造锻炼和展示的机会,给各校搭建互相学习.交流合作的平台,本学期中教部仍在全县初中开展联片教研活动.下面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1. 全县九所中学划分为三片,分别是:A 片--第四中学.东兴中学.红旗中学:B 片--第二中学. ...

  • 历史悠久的保山城
  • 历史悠久的保山城 保山古名永昌郡府金齿卫,地区地县曾是不韦嶲唐哀牢保山县市,历史悠久,建置设治始自西汉朝,武帝刘切于公元前122年(元守六年)沿至南朝(公元420年)未有更易惟东泽以后(公元25年)置永昌郡,境城之广狭多殊.自梁陈(公元557年)南中倔强,永昌避远,渐兴中原膈施而受制于大理-南诏惟为 ...

  • 支教活动通讯稿
  • 深入五四精神,党支部志愿支教服务 2012年5月4日,这个特别的日子,团史走过90周年的今天,工商系党支部部分党员 和入党积极分子积极响应我系学生党支部书记朱超云老师的号召---为社会多做服务贡献,落 实志愿服务中去,前往位于杭州经济开发区的一所民工幼儿园(阳阳幼儿园)进行志愿支教 活动. 一路上, ...

  • 参观善洲林场心得体会
  • 参观善洲林场心得体会 2014年12月12日,我校24名党员在腾冲县曲石镇中心学校相关领导的带领下,参观了善洲林场,并认真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同事们被杨善洲同志爱国爱党,无私奉献的事迹深深感动. 杨善洲同志出身寒苦.一生坎坷,他做过石匠,饱尝了一个老百姓的所有艰辛.但他有着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 ...

  • 关于解决民族歌舞进校园补助经费的报告
  • 关于解决民族歌舞进校园补助经费的报告 省民委: 罗甸中等职业学校创办于1987年12月,1995年10月被评为州级合格学校,2000年7月被评为省级重点职业学校,2005年11月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 学校主校区占地面积128.30亩,校园现有建筑面积16954.60平方米,有教职工134人,其 ...

  • 学校杨善洲心得体会
  • 这个周末,我认真学习了学校给我们发放的《杨善洲》、《大亮山之子》、《对话杨善洲》、《穷尽一生书写为民情》和《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等材料,使我感触很深。虽然自己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党员教师,但是“人格重如山,名利淡似水”应该是我们每个党员教师的人生信条。通过学习体会如下: 在他的名字又一次传遍云岭、感动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