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农村改革

解 读 农 村 改 革

11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这个方案我就不念了。我想简要的跟大家介绍一个背景:一是讲一讲为什么中央最后决定要制定这样一个方案。实际上这个方案是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制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是《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大家都知道,三中全会的《决定》一共分解了336项改革任务,其中大约有接近50项是直接和三农问题有关的。所以三农的改革在全局的改革中占的比重比较大,大约占14%—15%。二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基层党建等领域,涉及农村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农村改革要聚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和农村社会治理制度等5大领域。对这5大领域改革的核心问题,要明确大的方向、主要内容和重大方针对策,进一步理清改革思路。

一、《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的显著特点:

(一)指导思想—高瞻远瞩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不断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加快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健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体制机制,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力达有余

1、‚三权完善‛。到2020年,农村各类所有制经济尤其是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财产权的保护制度更加完善。

2、‚五体系更加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更加健全。

3、‚七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农村基层组织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农业农村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并加强,农村基层法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活力。

(三)基本原则—继往开来

1.坚持农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所有制制度﹚。在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基础上,加强对农村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农民家庭合法财产权益的保护,赋予农村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同等的市场主体地位,保证其依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农户家庭经济、农民合作经济、各种私人和股份制经济、供销合作社经济以及国有农场林场等国有

经济共同发展。

2.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经营制度﹚。把握好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实行‚三权分置‛。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方式,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

3.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分配制度﹚。调整不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促进农业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

4.坚持保障农民权益﹙经验之一﹚。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农民合法经济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

5.坚持统筹兼顾﹙经验之二﹚。统筹考虑农业和农村发展,统筹考虑城乡改革发展,统筹考虑公平和效率。

6.坚持循序渐进、试点先行﹙经验之三﹚。发挥好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在把握方向、坚守底线前提下,鼓励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认真组织好农村改革试点工作,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对突破现行法律法规的重大改革,要按程序报批,取得授权,在一定范围内开展试点。

7.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经验之四﹚。必须始终把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提高依法做好‚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稳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四﹚、关键领域—切中要害、重大举措—落地有声

《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这个文件对整个农村改革提纲携领地提出了五大领域、26项改革内容。一是关于改革和完善农村的产权制度﹙3项﹚;二是关于创新农业的经营形式﹙6项﹚;三是进一步改革完善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7项﹚;四是要进一步推进增强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5项﹚;第五是要加强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农村社会治理﹙5项﹚。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见23中—26上﹚

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坚守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防止犯颠覆性错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

一是落实集体所有权。就是落实 ‚农民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属于本集体成员集体所有‛的法律规定,明确界定农民的集体成员权,明晰集体土地产权归属,实现集体产权主体清晰。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①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缩小土地征收范围,规范土地征收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合理提高个人收益。②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允许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确定为工矿仓储、商服等经营性用途的存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享有同等权利,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的前提下,可以出让、租赁、入股,完善入市交易规则、服务监管制度和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机制。③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在保障农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用益物权基础上,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探索农民住房保障新机制,对农民住房财产权作出明确界定,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探索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有效途径。

二是稳定农户承包权。就是要依法公正地将集体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落实到本集体组织的每个农户。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抓紧修改有关法律,落实中央关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的重大决策,适时就二轮承包期满后耕地延包办法、新的承包期限等内容提出具体方案。在基本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按照不动产统一登记原则,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明确和提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法律效力,总体上要确地到户,从严掌握确权确股不确地的范围。出台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试点指导意见。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点,引导农村集体所有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使用权有序流转。

三是放活土地经营权。就是允许承包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依法自愿配置给有经营意愿和经营能力的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

规模经营。推动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在农村耕地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以及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把握好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和规模经营的度,不片面追求超大规模经营,不搞大跃进,不搞强迫命令,不搞行政瞎指挥,使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相适应。提升农户家庭经营能力和水平,重点发展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专业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使之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适时提出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相关立法建议。

四是健全耕地保护和补偿制度。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耕地保护,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行特殊保护。完善土地复垦制度,盘活土地存量,建立土地复垦激励约束机制,落实生产建设毁损耕地的复垦责任。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以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目标,完善农村土地整治办法。依法加强耕地占补平衡规范管理,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的法定责任,完善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评价体系,确保补充耕地数量到位、质量到位。完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强对耕地占补平衡的监管,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田现象,杜绝违规占用林地、湿地补充耕地。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政府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和拓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地票‛等试点,推动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

策支持易地扶贫搬迁。 2.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①在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全面核实农村集体资产基础上,对土地等资源性资产,重点是抓紧抓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②对非经营性资产,重点是探索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集体统一运营管理有效机制。③对经营性资产,重点是将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更多权能,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建立符合实际需求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保障农村产权依法自愿公开公正有序交易。现阶段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严格限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切实防止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少数人侵占、支配集体资产,防止外部资本侵吞、控制集体资产。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1、为什么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32—33﹚?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哪些?3、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途径、目的是什么﹙8下—9上】?﹚】

3、推动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在农村耕地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以及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把握好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和规模经营的度,不片面追求超大规模经营,不搞大跃进,不搞强迫命令,不搞行政瞎指挥,使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相适应。提升农户家庭经营能力和水平,重点发展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

力、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专业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使之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适时提出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相关立法建议。

4.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务,创新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和利益联接机制,构建农户、合作社、企业之间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进一步创新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机制,允许政府项目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完善农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

5.培养职业农民队伍。制定专门规划和切实可行的政策,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扶持有技能和经营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办家庭农场、领办农民合作社,创立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6.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9上—30上﹚。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农业农村投入只增不减。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转换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担保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风险补偿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大力清理、整合、规范涉农转移支付资金,对‚小、散、乱‛及效果不明显的涉农专项资金要坚决整治;对目标接近、

投入方向类同的涉农专项资金予以整合;对地方具有管理信息优势的涉农支出,划入一般性转移支付切块下达,由地方统筹支配,落实监管责任。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杜绝任何形式的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切实提高涉农资金投入绩效。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支农事权,明确政府间应承担和分担的支出责任,推进各级政府支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

7.完善农业补贴制度﹙28下—29上﹚。保持农业补贴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调整改进‚黄箱‛支持政策,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开展农业补贴改革试点,将现行的‚三项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优化补贴支持方向,突出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保持与现有政策的衔接,调整部分存量资金和新增补贴资金向各类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合理确定支持力度,不人为‚垒大户‛。进一步拓宽财政支农资金的渠道,突出财政对农业的支持重点,持续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完善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民技能培训的投入机制,强化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加大对农业投入品、农机具购置等的支持力度。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健全快捷高效的补贴资金发放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对农民收入补贴的办法。

二、我的几点体会

(一)抓住牛鼻子、做足顶层设计

1、当前我国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面临更加复杂的利益关系、更加多元的任务目标。农村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亟须全

局部署、顶层设计。改革不能各唱各调各喊各号。在利益关系日趋复杂的今天,必须把农村改革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谋划实施。

2、农村改革综合性强,靠单兵突进难以奏效,必须树立系统性思维,做好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和主要矛盾,进一步提高农村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方案切中了当前农村改革的要害,下一步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都会有进一步推进,与之相关的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法律修改有望加快。

(二)明晰产权、做好‚富农‛大文章

明晰产权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当前,我国农村集体资产归属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不严、流转不畅等问题凸显。如何让农村‚沉睡的资产‛活起来,让农民享有更多财产权利?成为下一步农村改革绕不开的问题。方案对这一问题着重提及。方案提出: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必须以保护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为核心,以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重点……确保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本集体所有成员。‚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拓展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有利于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推进集体资产确权到户等都会成为今后改革的看点。

(三)培育‚新农民‛、破题‚谁来种地‛困局

‚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制约我国农业做大做强。对此方案提出,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高素质的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提出加快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比于小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一定的生产资金和规模,可以进行规模化经营,收益相对可观,能解决‘谁来种地’问题;而职业农民懂技术、善管理,还能解决‘怎么种地’问题,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四)‚投入只增不减‛、传递‚重农‛新信号

一方面国家财政收入增速明显放缓,一方面国际粮价保持低位,还要不要加大对三农投入?如何改革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这成为近期从学界到市场热议的一大焦点话题。近年来,在国家粮食连年丰收、国际粮价持续走低的情况下,有人认为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可以减弱。而文件提出农业投入只增不减,农业支持保护力度继续加大,体现出中央对三农工作不放松、确保农业重中之重地位的政策意图。方案还强调,对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加以优化。目前,财政支农确实存在着效率不高、精准度不够等问题,一些涉农专项资金呈现‚小、散、乱‛特征。今后财政支农首先会向种粮大户、主产区等倾斜,这也有利于农业转型升级。

(五)《实施方案》是目、《建议》是纲

大家都知道,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了,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媒体都登出了,《实施方案》和五中全会是什么关系?五中全会,大家都知道是我们党在制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对‚十三五‛期间各个方面的改革发展都做出了明确的部署,其中当然也包括农村的改革和

发展。

大家对照一下这两个文件,实际上能看出来五中全会的建议中对于农村改革也有明确的要求,而且这些明确的要求很多都在农村综合性改革实施方案中有体现。因此,某种程度上可以讲,起草《实施方案》的过程,也正是起草五中全会《建议》中关于农村改革发展政策部署的过程。因此《实施方案》的起草实际上是遵循中央关于如何来实现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的目标,从改革的角度来进行农村改革的综合设计,《实施方案》是体现五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的文件。五中全会的建议中,有很多新的提法和亮点。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五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可偏废。实际上《实施方案》的起草过程实际上也是贯彻了五中全会指导思想。 正是根据这样的精神,《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这个文件对整个农村改革提纲携领地提出了五大领域。

解 读 农 村 改 革

11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这个方案我就不念了。我想简要的跟大家介绍一个背景:一是讲一讲为什么中央最后决定要制定这样一个方案。实际上这个方案是根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制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是《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大家都知道,三中全会的《决定》一共分解了336项改革任务,其中大约有接近50项是直接和三农问题有关的。所以三农的改革在全局的改革中占的比重比较大,大约占14%—15%。二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基层党建等领域,涉及农村多种所有制经济主体。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农村改革要聚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农业经营制度、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和农村社会治理制度等5大领域。对这5大领域改革的核心问题,要明确大的方向、主要内容和重大方针对策,进一步理清改革思路。

一、《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的显著特点:

(一)指导思想—高瞻远瞩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不断巩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基本经济制度,加快

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健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体制机制,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障碍,为加快推进中国特色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二)目标任务—力达有余

1、‚三权完善‛。到2020年,农村各类所有制经济尤其是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民财产权的保护制度更加完善。

2、‚五体系更加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业科技创新体系、适合农业农村特点的农村金融体系更加健全。

3、‚七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农村社会治理体系和农村基层组织制度更加完善,农民民主权利得到更好保障,农业农村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并加强,农村基层法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具活力。

(三)基本原则—继往开来

1.坚持农村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所有制制度﹚。在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基础上,加强对农村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和农民家庭合法财产权益的保护,赋予农村各种所有制经济组织同等的市场主体地位,保证其依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农户家庭经济、农民合作经济、各种私人和股份制经济、供销合作社经济以及国有农场林场等国有

经济共同发展。

2.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经营制度﹚。把握好土地集体所有制和家庭承包经营的关系,现有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实行‚三权分置‛。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方式,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等共同发展。

3.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分配制度﹚。调整不适应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强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促进农业尽快转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竞争力、注重农业技术创新、注重可持续的集约发展上来。

4.坚持保障农民权益﹙经验之一﹚。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作为深化农村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保障农民合法经济利益,尊重农民民主权利。

5.坚持统筹兼顾﹙经验之二﹚。统筹考虑农业和农村发展,统筹考虑城乡改革发展,统筹考虑公平和效率。

6.坚持循序渐进、试点先行﹙经验之三﹚。发挥好基层和群众首创精神,在把握方向、坚守底线前提下,鼓励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允许采取差异性、过渡性的制度和政策安排。认真组织好农村改革试点工作,及时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对突破现行法律法规的重大改革,要按程序报批,取得授权,在一定范围内开展试点。

7.坚持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经验之四﹚。必须始终把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作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政治保证,提高依法做好‚三农‛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稳妥深化农村各项改革。

﹙四﹚、关键领域—切中要害、重大举措—落地有声

《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这个文件对整个农村改革提纲携领地提出了五大领域、26项改革内容。一是关于改革和完善农村的产权制度﹙3项﹚;二是关于创新农业的经营形式﹙6项﹚;三是进一步改革完善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7项﹚;四是要进一步推进增强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5项﹚;第五是要加强农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农村社会治理﹙5项﹚。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见23中—26上﹚

1、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坚守土地公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防止犯颠覆性错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是:

一是落实集体所有权。就是落实 ‚农民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属于本集体成员集体所有‛的法律规定,明确界定农民的集体成员权,明晰集体土地产权归属,实现集体产权主体清晰。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①农村土地征收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缩小土地征收范围,规范土地征收程序,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合理提高个人收益。②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允许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确定为工矿仓储、商服等经营性用途的存量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享有同等权利,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的前提下,可以出让、租赁、入股,完善入市交易规则、服务监管制度和土地增值收益的合理分配机制。③宅基地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是:在保障农户依法取得的宅基地用益物权基础上,改革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探索农民住房保障新机制,对农民住房财产权作出明确界定,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制度和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探索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有效途径。

二是稳定农户承包权。就是要依法公正地将集体土地的承包经营权落实到本集体组织的每个农户。深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改革。抓紧修改有关法律,落实中央关于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的重大决策,适时就二轮承包期满后耕地延包办法、新的承包期限等内容提出具体方案。在基本完成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颁证的基础上,按照不动产统一登记原则,加快推进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明确和提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的法律效力,总体上要确地到户,从严掌握确权确股不确地的范围。出台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试点指导意见。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偿退出试点,引导农村集体所有的荒山、荒沟、荒丘、荒滩使用权有序流转。

三是放活土地经营权。就是允许承包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依法自愿配置给有经营意愿和经营能力的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

规模经营。推动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在农村耕地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以及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把握好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和规模经营的度,不片面追求超大规模经营,不搞大跃进,不搞强迫命令,不搞行政瞎指挥,使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相适应。提升农户家庭经营能力和水平,重点发展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专业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使之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适时提出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相关立法建议。

四是健全耕地保护和补偿制度。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耕地保护,全面开展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实行特殊保护。完善土地复垦制度,盘活土地存量,建立土地复垦激励约束机制,落实生产建设毁损耕地的复垦责任。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以增加高产稳产基本农田、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为目标,完善农村土地整治办法。依法加强耕地占补平衡规范管理,强化耕地占补平衡的法定责任,完善占补平衡补充耕地质量评价体系,确保补充耕地数量到位、质量到位。完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采取更有力的措施,加强对耕地占补平衡的监管,坚决防止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田现象,杜绝违规占用林地、湿地补充耕地。进一步落实耕地保护政府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完善和拓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地票‛等试点,推动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

策支持易地扶贫搬迁。 2.分类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①在确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全面核实农村集体资产基础上,对土地等资源性资产,重点是抓紧抓实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②对非经营性资产,重点是探索有利于提高公共服务能力的集体统一运营管理有效机制。③对经营性资产,重点是将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更多权能,发展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健全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和收益分配制度。明确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建立符合实际需求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保障农村产权依法自愿公开公正有序交易。现阶段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严格限定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切实防止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少数人侵占、支配集体资产,防止外部资本侵吞、控制集体资产。

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1、为什么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32—33﹚? 2、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包括哪些?3、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途径、目的是什么﹙8下—9上】?﹚】

3、推动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在农村耕地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的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民以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土地的经营权,以及通过土地经营权入股、托管等方式,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把握好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和规模经营的度,不片面追求超大规模经营,不搞大跃进,不搞强迫命令,不搞行政瞎指挥,使适度规模经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相适应。提升农户家庭经营能力和水平,重点发展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

力、以农业为主要收入来源、从事专业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的规模适度的农户家庭农场,使之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适时提出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相关立法建议。

4.加强农民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土地股份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示范社建设行动。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务,创新农业产业链组织形式和利益联接机制,构建农户、合作社、企业之间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进一步创新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机制,允许政府项目直接投向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完善农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政策。

5.培养职业农民队伍。制定专门规划和切实可行的政策,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扶持有技能和经营能力的农民工返乡创办家庭农场、领办农民合作社,创立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6.建立农业农村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9上—30上﹚。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继续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农业农村投入只增不减。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农支出结构,转换财政资金投入方式,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担保贴息、以奖代补、民办公助、风险补偿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大力清理、整合、规范涉农转移支付资金,对‚小、散、乱‛及效果不明显的涉农专项资金要坚决整治;对目标接近、

投入方向类同的涉农专项资金予以整合;对地方具有管理信息优势的涉农支出,划入一般性转移支付切块下达,由地方统筹支配,落实监管责任。建立规范透明的管理制度,杜绝任何形式的挤占挪用、层层截留、虚报冒领,切实提高涉农资金投入绩效。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支农事权,明确政府间应承担和分担的支出责任,推进各级政府支农事权规范化、法律化。

7.完善农业补贴制度﹙28下—29上﹚。保持农业补贴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调整改进‚黄箱‛支持政策,逐步扩大‚绿箱‛支持政策实施规模和范围,提高农业补贴政策效能。开展农业补贴改革试点,将现行的‚三项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优化补贴支持方向,突出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保持与现有政策的衔接,调整部分存量资金和新增补贴资金向各类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倾斜,合理确定支持力度,不人为‚垒大户‛。进一步拓宽财政支农资金的渠道,突出财政对农业的支持重点,持续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完善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加强农民技能培训的投入机制,强化对农业结构调整的支持,加大对农业投入品、农机具购置等的支持力度。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健全快捷高效的补贴资金发放办法,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对农民收入补贴的办法。

二、我的几点体会

(一)抓住牛鼻子、做足顶层设计

1、当前我国进一步推进农村改革,面临更加复杂的利益关系、更加多元的任务目标。农村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亟须全

局部署、顶层设计。改革不能各唱各调各喊各号。在利益关系日趋复杂的今天,必须把农村改革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谋划实施。

2、农村改革综合性强,靠单兵突进难以奏效,必须树立系统性思维,做好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找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牛鼻子和主要矛盾,进一步提高农村改革决策的科学性。方案切中了当前农村改革的要害,下一步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都会有进一步推进,与之相关的土地承包法、物权法等法律修改有望加快。

(二)明晰产权、做好‚富农‛大文章

明晰产权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当前,我国农村集体资产归属不清、权责不明、保护不严、流转不畅等问题凸显。如何让农村‚沉睡的资产‛活起来,让农民享有更多财产权利?成为下一步农村改革绕不开的问题。方案对这一问题着重提及。方案提出: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必须以保护农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利为核心,以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为重点……确保集体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本集体所有成员。‚大力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有利于拓展农民财产性收入来源,有利于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进一步放活土地经营权、开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推进集体资产确权到户等都会成为今后改革的看点。

(三)培育‚新农民‛、破题‚谁来种地‛困局

‚谁来种地‛、‚怎么种地‛制约我国农业做大做强。对此方案提出,吸引年轻人务农,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造就高素质的

新型农业生产经营者队伍。提出加快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相比于小农户,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具有一定的生产资金和规模,可以进行规模化经营,收益相对可观,能解决‘谁来种地’问题;而职业农民懂技术、善管理,还能解决‘怎么种地’问题,有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四)‚投入只增不减‛、传递‚重农‛新信号

一方面国家财政收入增速明显放缓,一方面国际粮价保持低位,还要不要加大对三农投入?如何改革农业支持保护制度?这成为近期从学界到市场热议的一大焦点话题。近年来,在国家粮食连年丰收、国际粮价持续走低的情况下,有人认为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可以减弱。而文件提出农业投入只增不减,农业支持保护力度继续加大,体现出中央对三农工作不放松、确保农业重中之重地位的政策意图。方案还强调,对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加以优化。目前,财政支农确实存在着效率不高、精准度不够等问题,一些涉农专项资金呈现‚小、散、乱‛特征。今后财政支农首先会向种粮大户、主产区等倾斜,这也有利于农业转型升级。

(五)《实施方案》是目、《建议》是纲

大家都知道,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闭幕了,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媒体都登出了,《实施方案》和五中全会是什么关系?五中全会,大家都知道是我们党在制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中全会关于制定‚十三五‛规划的建议,对‚十三五‛期间各个方面的改革发展都做出了明确的部署,其中当然也包括农村的改革和

发展。

大家对照一下这两个文件,实际上能看出来五中全会的建议中对于农村改革也有明确的要求,而且这些明确的要求很多都在农村综合性改革实施方案中有体现。因此,某种程度上可以讲,起草《实施方案》的过程,也正是起草五中全会《建议》中关于农村改革发展政策部署的过程。因此《实施方案》的起草实际上是遵循中央关于如何来实现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的目标,从改革的角度来进行农村改革的综合设计,《实施方案》是体现五中全会精神的一个重要的文件。五中全会的建议中,有很多新的提法和亮点。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这五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可偏废。实际上《实施方案》的起草过程实际上也是贯彻了五中全会指导思想。 正是根据这样的精神,《深化农村改革综合性实施方案》这个文件对整个农村改革提纲携领地提出了五大领域。


相关内容

  •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八大亮点解读
  • 日前,中央印发了有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的工作意见,此举意味着,农村土地改革进入新阶段.对此,参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研讨的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土地管理系教授严金明对此政策进行了解读. 本次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提出,将完善土地征收制度,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完 ...

  • 解读新义务教育法九大亮点
  • 解读新义务教育法九大亮点 美术备课组中心发言材料 9月1日,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将正式实施. 这部法律在实施素质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制度创新,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培养目标,明确了义务教育的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第一次将素质教育的要求写入了法律 ...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解读:农村工作主攻六大难点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解读:农村工作主攻六大难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3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2014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就会议传 ...

  •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点解读
  •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重点解读 农村工作主攻六大难点 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研究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的重要政策,部署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1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 [原文] ...

  •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解读
  • 为期两天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2日在京闭幕.会议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系统总结2012年和过去10年农业农村发展成就,深刻分析"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重点研究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全面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农业农村工作. 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会 ...

  • 2014年重庆公务员申论两会热点解读(十):农村教育公平
  • 2014年重庆公务员申论两会热点解读(十):农村教育公平 2014年重庆公务员考试即将来临,为了帮助广大考生积极备战重庆公务员考试,中公教育专家特别推荐最新考情资讯,深度剖析时下热点,整合公考疑难问题,预祝广大考生在重庆公务员考试中金榜题名,荣获佳绩. 2014年全国两会开始时间为3月3日,闭幕时间 ...

  • 解读十七大报告: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三十年不变"得到进一步承诺
  • 在胡锦涛同志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农业.农村方面的文字并不多,却字字珠玑,切中肯紊,表明了党和政府对我国农村问题客观而科学的认识,系统地阐述了我党的对农政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 在胡锦涛同志的报告中,"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对我国农村工作总体原则的阐述 ...

  • 学习2010两会之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 1.五年工作回顾 经济建设跨上新台阶.xx年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比xx年增长65.5%,年均增长10.6%,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 全国财政收入达到5.13万亿元,增长1.71倍:外汇储备超过1.52万亿美元. 全面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这是我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覆盖城乡 ...

  • 解读十七届三中全会:农村改革站在新起点
  •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于10月9日在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是研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问题. 追昔抚今30年大跨越.大变革.大发展,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使中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都跃上了新台阶-- 从30年前农村改革揭开序幕,到30年后继续推进农 ...

  • 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解读
  • 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解读 (内容摘要:实施农村土地整治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是:通过对旧村低效利用的建设用地进行整治,一部分复垦为耕地,一部分改建为新村:农村新增耕地形成的挂钩指标用于城市建设,城市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转移部分资金到农村.具体操作办法:一是乡镇政府编制土地整治实施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