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细柳营]教案

21 细柳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用现代汉语讲述课文。

(2)学习课文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3)体会课文叙述故事时重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2.过程与方法

自读课文,理解文言字词,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抓住词语的感情色彩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史记》的文学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识记涉及古代礼仪的字词。 ☞教学难点

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与合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语有云:“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可是真正做到的人却很少,西汉的周亚夫做到了,他非但没有触怒龙颜,反而被文帝赞为“真将军”。想知道故事的始末缘由吗?一起走进课文,去领略一下真将军的风采吧。

二、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一?),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三、读课文

1.老师范读全文。

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学生自读,同桌间互相纠正读音。

4.齐读课文。

(读课文过程可自由掌握。)

四、对照注释默读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句子边初步了解课文意思,将有疑难的地方做上标记。

五、小组猜读

对有疑难字句,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可以根据上下句的意思猜测部分字句的含义。

六、翻译正文

重点语句点拨:

1.匈奴大人边:匈奴大规模入侵边境。边:边境。

2.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于是(文帝)任宗正刘礼为将军。

3.军棘门:驻军棘门。

4.以备胡:用以防备匈奴(侵入)。

5.上自劳军:皇上亲自犒劳守军。

6.至霸上及棘门军: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

7.将以下骑送迎:将领们用下马的礼节来欢迎欢送。

8.已而:不久,过后。

9.之细柳军:到了细柳军营。

10.军士吏被甲,锐兵刃:被,读pī ,披;锐,锐利,这里指拿着锐利的兵器。

11.彀弓弩,持满:彀 ,ɡòu,张开。

12.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先头的卫队。

13.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闻,听从。

14.军中不得驱驰:军营中不能纵马奔驰。

15.居无何:过了没多久。

16.将军亚夫持兵揖:持兵揖(yī),拿着武器拱手行礼。

17.改容式车,使人称谢改容,指表情严肃起来。式车,扶着车前的横木。谢,告知。

18.此真将军矣:此,这。

19.固(必定)可袭而虏(俘虏)也:固,必定。虏,俘虏

20.可得而犯邪:得,能。邪,通“耶”,呢。

[当堂检查背诵结果(针对字词句)]

七、课文分析

学生思考与讨论:

1.文中的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明确:他是一个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

2.学生讨论:

问题:作者是怎样来写这个人物的?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教师总结本文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刻画人物形象。

3.归纳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

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的性格特点。

☞教案点评

本课的教案设计的重点是古汉语和传统文化的学习,首先是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课文内容,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课文《细柳营》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较多,加之涉及较多的古代礼仪,疏通文意有一定的难度。这一块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试读、试译,在此基础上,老师采用点拨式教学予以点拨。学习传记类文学作品,重点是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及其表现手法,因此,“说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及其表现手法”应为本课教学的重点。这一重点采用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遇有疑难,老师予以适当点拨和启发。

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的性格特点。

☞教案点评

本课的教案设计的重点是古汉语和传统文化的学习,首先是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课文内容,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课文《细柳营》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较多,加之涉及较多的古代礼仪,疏通文意有一定的难度。这一块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试读、试译,在此基础上,老师采用点拨式教学予以点拨。学习传记类文学作品,重点是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及其表现手法,因此,“说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及其表现手法”应为本课教学的重点。这一重点采用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遇有疑难,老师予以适当点拨和启发。

21 细柳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用现代汉语讲述课文。

(2)学习课文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特征的写法。

(3)体会课文叙述故事时重点词语的感情色彩。

2.过程与方法

自读课文,理解文言字词,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抓住词语的感情色彩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和人物的性格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史记》的文学价值,增强民族自豪感。学习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

☞教学重点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识记涉及古代礼仪的字词。 ☞教学难点

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与合作

☞教学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语有云:“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可是真正做到的人却很少,西汉的周亚夫做到了,他非但没有触怒龙颜,反而被文帝赞为“真将军”。想知道故事的始末缘由吗?一起走进课文,去领略一下真将军的风采吧。

二、作者简介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一?),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伟大著作,是司马迁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对历史学和文学的极其宝贵的贡献。《史记》不仅是史学著作的典范,而且是传记文学著作的典范,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鲁迅在《汉文学史纲要》里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对《史记》在史学上和文学上的地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三、读课文

1.老师范读全文。

2.老师领读,学生跟读。

3.学生自读,同桌间互相纠正读音。

4.齐读课文。

(读课文过程可自由掌握。)

四、对照注释默读

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边读句子边初步了解课文意思,将有疑难的地方做上标记。

五、小组猜读

对有疑难字句,在小组中进行交流,可以根据上下句的意思猜测部分字句的含义。

六、翻译正文

重点语句点拨:

1.匈奴大人边:匈奴大规模入侵边境。边:边境。

2.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于是(文帝)任宗正刘礼为将军。

3.军棘门:驻军棘门。

4.以备胡:用以防备匈奴(侵入)。

5.上自劳军:皇上亲自犒劳守军。

6.至霸上及棘门军: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

7.将以下骑送迎:将领们用下马的礼节来欢迎欢送。

8.已而:不久,过后。

9.之细柳军:到了细柳军营。

10.军士吏被甲,锐兵刃:被,读pī ,披;锐,锐利,这里指拿着锐利的兵器。

11.彀弓弩,持满:彀 ,ɡòu,张开。

12.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先头的卫队。

13.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闻,听从。

14.军中不得驱驰:军营中不能纵马奔驰。

15.居无何:过了没多久。

16.将军亚夫持兵揖:持兵揖(yī),拿着武器拱手行礼。

17.改容式车,使人称谢改容,指表情严肃起来。式车,扶着车前的横木。谢,告知。

18.此真将军矣:此,这。

19.固(必定)可袭而虏(俘虏)也:固,必定。虏,俘虏

20.可得而犯邪:得,能。邪,通“耶”,呢。

[当堂检查背诵结果(针对字词句)]

七、课文分析

学生思考与讨论:

1.文中的周亚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

明确:他是一个治军严谨、忠于职守的“真将军”。

2.学生讨论:

问题:作者是怎样来写这个人物的?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周亚夫不愧为“真将军”?课文讲的是周亚夫军细柳的故事,为什么还要写刘礼军霸上、徐厉军棘门?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教师总结本文人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刻画人物形象。

3.归纳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汉文帝巡视慰劳细柳军的场面,表现了周亚夫治军严谨、

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的性格特点。

☞教案点评

本课的教案设计的重点是古汉语和传统文化的学习,首先是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课文内容,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课文《细柳营》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较多,加之涉及较多的古代礼仪,疏通文意有一定的难度。这一块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试读、试译,在此基础上,老师采用点拨式教学予以点拨。学习传记类文学作品,重点是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及其表现手法,因此,“说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及其表现手法”应为本课教学的重点。这一重点采用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遇有疑难,老师予以适当点拨和启发。

忠于职守的“真将军”的性格特点。

☞教案点评

本课的教案设计的重点是古汉语和传统文化的学习,首先是能用自己的语言讲述课文内容,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课文《细柳营》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的现象较多,加之涉及较多的古代礼仪,疏通文意有一定的难度。这一块让学生采用自主学习的方法,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试读、试译,在此基础上,老师采用点拨式教学予以点拨。学习传记类文学作品,重点是把握人物的个性特点及其表现手法,因此,“说出人物的个性特点及其表现手法”应为本课教学的重点。这一重点采用学生合作、交流的方法,遇有疑难,老师予以适当点拨和启发。


相关内容

  • 细柳营教案
  • <细柳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的文学常识. 2. 掌握一些文言实词. 过程与方法 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 学习和积累 ...

  • 传统文化4[周亚夫军细柳]
  • <周亚夫军细柳>教案 目标定向: 1. 通读课文,大体了解意思. 2.分析汉文帝称赞周亚夫的原因. 3.<周亚夫军细柳>对管理者的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谁知道西汉"七王之乱"是怎么回事? 学生回答,老师补充. 七国之乱的平定和诸侯王权力的削 ...

  •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教案
  • 古代诗歌鉴赏指导教案 授课学科:语文 上课时间:10月25日 授课教师:横林中学 杨洁 一.教学目标: 1.弄清高考要求,阐释考点 2.鉴赏用词之妙(教学难点) 3.掌握高考语言题答题步骤(教学重点) 二.教学重点: 掌握高考诗歌语言题答题步骤 三.教学难点: 鉴赏诗歌语言 四.教学方法: 多媒体 ...

  • 八年级语文下册21[细柳营]相关课外阅读(新版)语文版
  • 相关课外阅读 21 细柳营 一.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史记·绛候周勃世家>.作者司马迁.司马迁:西汉着名历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字子长,夏阳(现在陕西省韩城南)人.公元91年前后完成<史记>.鲁迅曾评价<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 八年级语文下册 21[细柳营]教学案 (新版)语文版
  • 21 细柳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有关司马迁及其作品<史记>的文学常识. 过程与方法 1. 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识记涉及古代礼仪的字词. 2. 学习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通过对比衬托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周亚夫表现出的忠于职守的精神. [教 ...

  • [咬文嚼字]公开课
  • 咬文嚼字教案 歇后语:小老鼠看书 (打一成语)咬文嚼字 "两猿截木山中,问猴儿如何对锯?" "匹马陷身泥里,看畜生怎样出蹄!" 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嫉恨李白之才,总想奚落他一番.传说,一日,杨国忠想出一个办 法,约李白去对三步句.李白一进门,杨国忠便道:&qu ...

  • 细柳营第一课时
  • <细柳营>[起始课] 一.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掌握<史记>文学常识. ⑴.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棘门( ) 诏书( ) 下骑( ) 持兵揖( ) ....介胄( )之士 嗟乎( ) 彀( )弓弩 车骑( ) .... 按辔 ...

  • 望江南.超然台作7
  • 课 题 :<望江南.超然台作> 教案序号: 7 授课时间: 2015年12月4日 课 型:新授 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苏轼及其<望江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苏轼及其<望江南>的原文及译文.背诵这首词. 教学难点:让学生了解苏轼及其&l ...

  • 挫折教育论文中学生挫折教育论文:残忍教育法的先行者
  • 挫折教育论文中学生挫折教育论文: 残忍教育法的先行者 摘 要:被认为起源于西方的"残忍教育法"早在我国古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就有所体现.本文根据<聊斋志异·细柳>篇并结合现代家庭教育的实际总结出"残忍教育法"的三个实施要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