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一天的垃圾》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最大的难处就是一天垃圾的调查情况。如果按教参建议,让学生将家中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课堂中进行统计分类,可能效果会很好,但随之产生的负面问题也更多,如课堂纪律,如教室卫生等等,学生的思维意识还无法将这种活动定位为科学调查探究,更多的是好玩有趣,因此在活动中也就缺乏组织纪律性,难以调控(一个班实践的体会)。因此,我将此项调查活动调整为课前在家中完成调查统计,要求详细记录一天中产生的所有垃圾项目,每一种的重量学生测量也是有困难的,就要求记录一天垃圾的总重量。课堂教学时,将全班的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得出全班家庭每天日产垃圾量,进而计算一个区、一个市日产垃圾的数量。学生对于日产垃圾N公斤或N吨这个数字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可以换算成需要多少辆大卡车运送,这样就比较形象,易于学生理解日产垃圾的量是相当惊人的。

如果教师提供一些图片,如学校垃圾箱堆满垃圾的照片,小区垃圾箱堆满垃圾的照片,环卫中转站满车垃圾的照片等,这样会使学生对生活垃圾的产生有更多的感受。总之,这节课的活动重点是让学生意识到每天产生垃圾的数量之多,这样才能更深层次的让学生体会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之大,体会到处理垃圾的重要性及难度。

《垃圾的处理》教学反思

在第一课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学生认识到每天产生的垃圾量的巨大,自然得思考垃圾的处理问题。学生依据知识储备,也了解垃圾处理主要有填埋和焚烧两种,但对这两种方法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却知之甚少,这便是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的教学活动,通过模拟实验,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垃圾处理对环境造成的众多影响。但是教学中如果没有更多的直观资料,是难以让学生对由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操作上并没有什么困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清楚地看到了瓶子底部的水被污染而变色的过程,也能够明白模拟实验中的各部分分别代表着自然界的什么物体。这个实验要想效果好,有一定震撼力,做实验用的瓶子要大,最好是用小型鱼缸,这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能极大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实验,学生意识到随意填埋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由此针对模拟实验中的各个部分进行改进处理,设计更为科学合理的垃圾填埋场,都能分析的头头是道,切中要害,所想到的办法也符合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新型垃圾填埋场”示意图,从而加深理解,也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再引导学生分析垃圾填埋处理的其他问题,如占用土地,分解速度慢等。

对应垃圾填埋方式的优点与缺点,引导学生分析垃圾焚烧方式的优点和缺点,学生也能够较好进行分析归纳,没有什么问题。在总结本课活动时,应该强调“虽然将垃圾填埋或焚烧都有各自的优点,但并不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最佳办法”,由此引发思考:寻找解决垃圾问题更有效的方法。将活动引入下一课教学。 本课教学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在学生的思维碰撞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看似没有问题,但总感觉缺些什么?缺什么?缺的是更多形象的,能说明问题的媒体资料,尤其是视频资料!必尽学生日常生活中是很少有机会接触垃圾填埋场,接触垃圾焚烧厂的,就两张图片,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参配套光盘中

的视频片断也太简单。而这方面的资料教师也很难收集。因此,作为一线教师,非常需要更多精彩的视频资源来补充课堂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期待有关部门能为我们搜集整理更多有用的教学资源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教学反思

今天下午,执教了《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一课。我对本节课进行了比较大幅度的变化。一节课下来,感觉不错。与大家交流,欢迎批评。

看了这节课,我感觉,这节课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主要从商品的生产环节来说的,怎样在产品的包装设计等方面能够减少以后可能出现的丢弃;二是从商品在经历正常的使用来说的,怎样重新使用发挥“垃圾”的作用。

我觉得,教材这样的设计,从内容上考虑的比较全面,但是,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让学生研究遥不可及和力所不能的事。现实意义不是很强。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弱化了“包装盒的观察研究”这一内容,强化了“生活物品的重新使用”环节。

对于“包装盒的观察研究”部分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带来的包装盒,选择教材24页中提出的自己感兴趣的相关讨论问题进行研究,然后再班级内部进行简单的讨论。

对于“生活物品的重新使用”部分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活动一:说一说,课本25页中间三幅插图中的物品(包装绳、玻璃瓶、塑料袋)的使用方法;

活动二:比一比,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面对1.25升的可乐瓶,哪个小组想到的重新使用的方法多;

活动三:赛一赛,哪个小组对1.25升的可乐瓶的重新使用最有创意。 一节课下来,学生兴趣盎然。

三个班级中,在6分钟的时间里,最多的一个小组居然说出了33种对可乐瓶的重新使用的方法,最少的小组也想出了13种重新使用方法。难怪有一位同学情不自禁的说,我冲来没有想到,我们家平时当作废品处理的可乐瓶,居然有这么多的用途。

而“赛一赛,哪个小组对1.25升的可乐瓶的重新使用最有创意”这一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说,可乐瓶可以当作放大镜,有的学生说,可乐瓶可以制作水钟,有的学生说,可乐瓶可以当作沙漏。这一些想法都是学生以前在课堂教学中曾经经历过的。有的学生提出了更新颖的想法——

1、把可乐瓶一分为三,盖子当作桌脚、凳脚的垫子;上半身作为漏斗,下半身稍微加工,作为水瓢;

2、把可乐瓶剪了,取其中的一片,可以开锁;

3、把弹子放入可乐瓶中,可以当作拉拉队的工具。

„„

看来,科学课中,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真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学反思

在关注了日常生活用水,污水和污水处理这些问题之后,本课希望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家乡自然水域的状况:是否受到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污染?并在考察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无法在教学时间带着学生实地考察,只能安排学生在课外自行考察,最终的考察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但也是无奈之举,现行教育制度使我们常常无法按自己的美好设想实施。因为考察时没有教师的亲自带领和指导,因此考察之前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

要。我将此课分为两教时教学,第一教学指导如何考察,要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制定考察计划,如何填写考察报告;第二教时进行汇报交流,补充相关图片录像进行介绍。在第一课时指导环节,尤其要强调安全事项,建议同学结伴而行,建议在父母陪同下一起考察。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醒学生,以免发生意外。同时建议学生取水样进行对比观察,可以拿到学校借用实验室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取水样时也要注意安全,要有技巧。根据调查访问情况,完成作业本中的调查记录. 说实话,任务布置完之后,自己心里也没底,不知道有多少学生能在课外按教师要求进行认真细致地考察活动,非常担心这课外的考察活动会流于形式,会限于纸上谈兵。同时也希望一个班中能有1/3学生认真进行考察,那么下一节课的汇报交流就能正常开展了。事实上,学生们给了我一个惊喜,每个班大部分学生均进行了考察活动,其中约有1/2学生的考察活动开展地较为认真,所记录的考察报告也非常详细完整,因此提出的建议也更有针对性,说明学生是认真思考过的,说明这次课外考察活动还是富有成效的。

通过此次实地走访考察活动,学生对家长水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科学课,应该多走出课堂,多到大自然大社会的课堂中进行教学!可惜,限于现行教育体制和制度,很多想法还不可行不敢行„„

《污水和污水处理》教学反思

《污水和污水处理》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单元中第六课的内容。本课的“科学概念”是: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2、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过程与方法”是:.做污水净化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这一课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第二部分:污染源的讨论。第三部分:污水的处理。我在上这课时先由图片导入,(在淡水资源在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儿?)我先上的第二部分,让学生认识到“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接下来再研究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我觉得这样更自然,让学生更好理解。

在第三部分污水的处理中,学生思考,汇报之后,教师小结时,我通过对照废水处理系统示意图边小结边板书让学生对污水处理的方法更清晰、更易理解。我是这样做的:

污水的处理是复杂的,一般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板书: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主要通过一种叫“格栅”的装置。书中的初步处理是在沉淀槽,依靠重力的作用,使污水中较大的颗粒沉淀下来。(板书:分离)第二个圆形池是二沉淀池,在这里,将活性污泥和水进一步分离。然后,在滴流过滤系统中,废水经过沙砾得到过滤。沙砾表面可铺一层细菌群,以分解污水中的废物。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生物方法是污水处理的核心。(板书:分解)最后主要用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板书:消毒)

即:

物理方法分离

生物方法分解

化学方法消毒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学反思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单元中最后一课的内容。本课的“科学概念”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过程与方法”是:通过阅读加深对有关环境问题的理解做污水净化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这一课内容分三个部分。分别用文字和图片介绍一个个环境问题。第一部分:大气污染问题;第二部分:白色污染;第三部分: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我觉得这一课的重点是通过大量的事实(图片、文字、视频资料)拓宽学生对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了解,更好地理解环境与我们的关系。通过这三个突出的环境问题,按照现状--原因--对策的结构来阐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巨大影响。同时,通过每一个环境问题的相应对策,使学生看到希望,从而乐观、积极地对待当今世界复杂的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课前教师的资料准备比较重要。为了不让科学课上得像品社课,我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准备:

第一部分:大气污染问题。

空气污染的种类:

1.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污染;

2.烟尘等可吸入颗粒物;

3.臭氧层破坏(氟里昂);

4.温室效应(二氧化碳);

5.酸雨(空气中二氧化硫过多)。

第二部分:白色污染;

除了刚我们看到的“白色垃圾”对我们的“视觉污染”之外,它对我们更存在“潜在危害”。“潜在危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导致动物死亡。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其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且长时间难以降解。

塑料从发明至今已经100年多了。在塑料百年“诞辰”纪念的时候,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第三部分: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我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物种灭绝:物种灭绝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使生物物种从世界上逐渐消失的现象。生物物种与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到灭亡的过程。在自然状态下,一种物种消亡了,新的物种又产生发展了,从而使地球上保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但是,由于人为的干预,物种消失的速度会大大加快。物种灭绝是生物基因库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防止物种灭绝已成为全球性的紧迫任务。然后在出示一些珍稀的动植物图片„„。

对这一课我还精心制作了课件,可上完这一课之后,还是觉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如果和当前的实事结合起来可能效果更好,同时问题的设计也很重要。这就要求老师要博学啊。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一天的垃圾》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最大的难处就是一天垃圾的调查情况。如果按教参建议,让学生将家中一天的垃圾带到学校课堂中进行统计分类,可能效果会很好,但随之产生的负面问题也更多,如课堂纪律,如教室卫生等等,学生的思维意识还无法将这种活动定位为科学调查探究,更多的是好玩有趣,因此在活动中也就缺乏组织纪律性,难以调控(一个班实践的体会)。因此,我将此项调查活动调整为课前在家中完成调查统计,要求详细记录一天中产生的所有垃圾项目,每一种的重量学生测量也是有困难的,就要求记录一天垃圾的总重量。课堂教学时,将全班的数据进行汇总,计算得出全班家庭每天日产垃圾量,进而计算一个区、一个市日产垃圾的数量。学生对于日产垃圾N公斤或N吨这个数字可能没有深刻的体会,可以换算成需要多少辆大卡车运送,这样就比较形象,易于学生理解日产垃圾的量是相当惊人的。

如果教师提供一些图片,如学校垃圾箱堆满垃圾的照片,小区垃圾箱堆满垃圾的照片,环卫中转站满车垃圾的照片等,这样会使学生对生活垃圾的产生有更多的感受。总之,这节课的活动重点是让学生意识到每天产生垃圾的数量之多,这样才能更深层次的让学生体会到垃圾对环境的影响之大,体会到处理垃圾的重要性及难度。

《垃圾的处理》教学反思

在第一课调查统计的基础上,学生认识到每天产生的垃圾量的巨大,自然得思考垃圾的处理问题。学生依据知识储备,也了解垃圾处理主要有填埋和焚烧两种,但对这两种方法会对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却知之甚少,这便是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本课的教学活动,通过模拟实验,通过讨论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垃圾处理对环境造成的众多影响。但是教学中如果没有更多的直观资料,是难以让学生对由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也成了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填埋垃圾的模拟实验,操作上并没有什么困难.通过教师演示,学生清楚地看到了瓶子底部的水被污染而变色的过程,也能够明白模拟实验中的各部分分别代表着自然界的什么物体。这个实验要想效果好,有一定震撼力,做实验用的瓶子要大,最好是用小型鱼缸,这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能极大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实验,学生意识到随意填埋垃圾对环境的污染,由此针对模拟实验中的各个部分进行改进处理,设计更为科学合理的垃圾填埋场,都能分析的头头是道,切中要害,所想到的办法也符合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新型垃圾填埋场”示意图,从而加深理解,也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再引导学生分析垃圾填埋处理的其他问题,如占用土地,分解速度慢等。

对应垃圾填埋方式的优点与缺点,引导学生分析垃圾焚烧方式的优点和缺点,学生也能够较好进行分析归纳,没有什么问题。在总结本课活动时,应该强调“虽然将垃圾填埋或焚烧都有各自的优点,但并不是解决垃圾问题的最佳办法”,由此引发思考:寻找解决垃圾问题更有效的方法。将活动引入下一课教学。 本课教学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在学生的思维碰撞过程中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看似没有问题,但总感觉缺些什么?缺什么?缺的是更多形象的,能说明问题的媒体资料,尤其是视频资料!必尽学生日常生活中是很少有机会接触垃圾填埋场,接触垃圾焚烧厂的,就两张图片,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参配套光盘中

的视频片断也太简单。而这方面的资料教师也很难收集。因此,作为一线教师,非常需要更多精彩的视频资源来补充课堂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期待有关部门能为我们搜集整理更多有用的教学资源来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活动。

《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教学反思

今天下午,执教了《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一课。我对本节课进行了比较大幅度的变化。一节课下来,感觉不错。与大家交流,欢迎批评。

看了这节课,我感觉,这节课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主要从商品的生产环节来说的,怎样在产品的包装设计等方面能够减少以后可能出现的丢弃;二是从商品在经历正常的使用来说的,怎样重新使用发挥“垃圾”的作用。

我觉得,教材这样的设计,从内容上考虑的比较全面,但是,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让学生研究遥不可及和力所不能的事。现实意义不是很强。

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弱化了“包装盒的观察研究”这一内容,强化了“生活物品的重新使用”环节。

对于“包装盒的观察研究”部分的教学,我主要采用了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带来的包装盒,选择教材24页中提出的自己感兴趣的相关讨论问题进行研究,然后再班级内部进行简单的讨论。

对于“生活物品的重新使用”部分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活动——

活动一:说一说,课本25页中间三幅插图中的物品(包装绳、玻璃瓶、塑料袋)的使用方法;

活动二:比一比,以小组为单位,在规定时间内,面对1.25升的可乐瓶,哪个小组想到的重新使用的方法多;

活动三:赛一赛,哪个小组对1.25升的可乐瓶的重新使用最有创意。 一节课下来,学生兴趣盎然。

三个班级中,在6分钟的时间里,最多的一个小组居然说出了33种对可乐瓶的重新使用的方法,最少的小组也想出了13种重新使用方法。难怪有一位同学情不自禁的说,我冲来没有想到,我们家平时当作废品处理的可乐瓶,居然有这么多的用途。

而“赛一赛,哪个小组对1.25升的可乐瓶的重新使用最有创意”这一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说,可乐瓶可以当作放大镜,有的学生说,可乐瓶可以制作水钟,有的学生说,可乐瓶可以当作沙漏。这一些想法都是学生以前在课堂教学中曾经经历过的。有的学生提出了更新颖的想法——

1、把可乐瓶一分为三,盖子当作桌脚、凳脚的垫子;上半身作为漏斗,下半身稍微加工,作为水瓢;

2、把可乐瓶剪了,取其中的一片,可以开锁;

3、把弹子放入可乐瓶中,可以当作拉拉队的工具。

„„

看来,科学课中,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真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思考。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教学反思

在关注了日常生活用水,污水和污水处理这些问题之后,本课希望学生通过实地考察,了解家乡自然水域的状况:是否受到污染?是什么原因造成污染?并在考察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建议。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无法在教学时间带着学生实地考察,只能安排学生在课外自行考察,最终的考察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但也是无奈之举,现行教育制度使我们常常无法按自己的美好设想实施。因为考察时没有教师的亲自带领和指导,因此考察之前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

要。我将此课分为两教时教学,第一教学指导如何考察,要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制定考察计划,如何填写考察报告;第二教时进行汇报交流,补充相关图片录像进行介绍。在第一课时指导环节,尤其要强调安全事项,建议同学结伴而行,建议在父母陪同下一起考察。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醒学生,以免发生意外。同时建议学生取水样进行对比观察,可以拿到学校借用实验室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取水样时也要注意安全,要有技巧。根据调查访问情况,完成作业本中的调查记录. 说实话,任务布置完之后,自己心里也没底,不知道有多少学生能在课外按教师要求进行认真细致地考察活动,非常担心这课外的考察活动会流于形式,会限于纸上谈兵。同时也希望一个班中能有1/3学生认真进行考察,那么下一节课的汇报交流就能正常开展了。事实上,学生们给了我一个惊喜,每个班大部分学生均进行了考察活动,其中约有1/2学生的考察活动开展地较为认真,所记录的考察报告也非常详细完整,因此提出的建议也更有针对性,说明学生是认真思考过的,说明这次课外考察活动还是富有成效的。

通过此次实地走访考察活动,学生对家长水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也将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科学课,应该多走出课堂,多到大自然大社会的课堂中进行教学!可惜,限于现行教育体制和制度,很多想法还不可行不敢行„„

《污水和污水处理》教学反思

《污水和污水处理》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单元中第六课的内容。本课的“科学概念”是:1、水污染主要是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2、污水需经过复杂的处理才能使用。“过程与方法”是:.做污水净化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增强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

这一课内容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观察比较自来水和生活污水。第二部分:污染源的讨论。第三部分:污水的处理。我在上这课时先由图片导入,(在淡水资源在淡水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水污染更给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了威胁。水的污染源可能来自哪儿?)我先上的第二部分,让学生认识到“绝大多数的水污染都是由人类的活动引起的”。接下来再研究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我觉得这样更自然,让学生更好理解。

在第三部分污水的处理中,学生思考,汇报之后,教师小结时,我通过对照废水处理系统示意图边小结边板书让学生对污水处理的方法更清晰、更易理解。我是这样做的:

污水的处理是复杂的,一般通过三种方法---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获得净化。(板书:物理方法、生物方法、化学方法)物理方法主要就是分离水中的杂物和较大的颗粒。杂物有塑料袋、菜叶杂草等,主要通过一种叫“格栅”的装置。书中的初步处理是在沉淀槽,依靠重力的作用,使污水中较大的颗粒沉淀下来。(板书:分离)第二个圆形池是二沉淀池,在这里,将活性污泥和水进一步分离。然后,在滴流过滤系统中,废水经过沙砾得到过滤。沙砾表面可铺一层细菌群,以分解污水中的废物。生物方法是通过细菌分解水中的污物,生物方法是污水处理的核心。(板书:分解)最后主要用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是用于消毒,通常的做法是向水中加人化学药剂--氯,通过它来有效杀灭水中的病源微生物。(板书:消毒)

即:

物理方法分离

生物方法分解

化学方法消毒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教学反思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是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环境和我们》单元中最后一课的内容。本课的“科学概念”是:.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有大气污染、白色污染、物种灭绝速度加快等,人类正着力于相应的环境保护行动。“过程与方法”是:通过阅读加深对有关环境问题的理解做污水净化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加深对人与环境关系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这一课内容分三个部分。分别用文字和图片介绍一个个环境问题。第一部分:大气污染问题;第二部分:白色污染;第三部分:物种灭绝速度加快。我觉得这一课的重点是通过大量的事实(图片、文字、视频资料)拓宽学生对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的了解,更好地理解环境与我们的关系。通过这三个突出的环境问题,按照现状--原因--对策的结构来阐述。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巨大影响。同时,通过每一个环境问题的相应对策,使学生看到希望,从而乐观、积极地对待当今世界复杂的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课前教师的资料准备比较重要。为了不让科学课上得像品社课,我主要从这几个方面准备:

第一部分:大气污染问题。

空气污染的种类:

1.汽车尾气---光化学烟雾污染;

2.烟尘等可吸入颗粒物;

3.臭氧层破坏(氟里昂);

4.温室效应(二氧化碳);

5.酸雨(空气中二氧化硫过多)。

第二部分:白色污染;

除了刚我们看到的“白色垃圾”对我们的“视觉污染”之外,它对我们更存在“潜在危害”。“潜在危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塑料地膜废弃物在土壤中大面积残留,长期积累,造成土壤板结,影响农作物吸收养分和水分,导致农作物减产。2、抛弃在陆地上或水体中的塑料废弃物,被动物当作食物吞食,导致动物死亡。3、进入生活垃圾中的塑料废弃物质量轻、体积大,很难处理。如果将其填埋会占用大量土地,且长时间难以降解。

塑料从发明至今已经100年多了。在塑料百年“诞辰”纪念的时候,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第三部分:物种灭绝速度加快。

我首先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物种灭绝:物种灭绝是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使生物物种从世界上逐渐消失的现象。生物物种与其他任何事物一样,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到灭亡的过程。在自然状态下,一种物种消亡了,新的物种又产生发展了,从而使地球上保持生物物种的多样性。但是,由于人为的干预,物种消失的速度会大大加快。物种灭绝是生物基因库的巨大损失,直接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和自然界的生态平衡。防止物种灭绝已成为全球性的紧迫任务。然后在出示一些珍稀的动植物图片„„。

对这一课我还精心制作了课件,可上完这一课之后,还是觉得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没有完全调动起来。如果和当前的实事结合起来可能效果更好,同时问题的设计也很重要。这就要求老师要博学啊。


相关内容

  • 谈英语教师反思型教学
  • 第28卷第4期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7月 Vol. 28 No.4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July 2006 谈英语教师反思型教学 吉绍锋,韩里路 (唐山学院 外语系,河北 唐山 063000) 摘 要:教师是影响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之一.英 ...

  • 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结题报告
  • 篇一: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结题报告 编号: ln0384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 结 题 报 告 申请人姓名 朱占强 申请人所在单位名称 辽宁省大洼县田庄台学校<教学反思与教师专业成长研究> 结题报告 辽宁省大洼县田庄台学校课题组 负责人:何永 ...

  • 教师如何进行反思
  • 亲爱的老师们,反思能力在提升我们教师职业生命质量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综观中外教育集大成者无一不重视教学反思,在反思中更新观念,在反思中提高能力,在反思中凝练思想……让我们在“反思”中一起成长!希望这里成为我们共同分享“反思”的精神乐园! 一、理解核心概念 1、反思: 《现代汉语词典》中“反思”是指 ...

  • 让教师成为研究者──论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中小学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我在与第一线教师长期交往和交流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必须倡导师本研究,着力于培养教师反思实践的能力,不如此,很难提高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当教师真正确立起自身作为研究者,并在实践中从事行动研究和研究行动.改进行动的时候,教师实践反思的能力才会真正培养 ...

  • 本科毕业论文(教育学)1
  • 江西教育学院 函授学生毕业论文 题 目 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反思性 专 业班 级学生姓名学 号 [1**********]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反思性教学模式探索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反思性教学已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尝试着探索一种较为科学的.动态的反思性教学模式,为 ...

  • 教育科研工作计划
  • 一、科研工作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教育局11年教育科研工作纲要为依据,以实施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树立“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教育科研理念,深化教学行动研究,“学、研、做”一体,创建优质高效课堂,全面提升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二、科研工 ...

  • 论自主学习中的教师自主
  • 湖北社会科学2010年第9期 教育论丛 论自主学习中的教师自主 裴希山 (滨州学院,山东滨州256600) 摘要:对学习者自主学习的关注和探讨已成为我国教育研究中的一个热点,而学习者的自主性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职业的自主性发展.教师自主涵盖教师职业行为和职业发展两方面,是一个终身学习.不教师自 ...

  • 青岛版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 青岛版三年级环境教育教案 1.自然美景看不够 教学目标: 1.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感恩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和情怀. 2.了解山东的自然美景,并能进行简单的介绍. 3.学会欣赏自然美景,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展示自然美景. 教学过程: 一.欣赏自然美景,导入新课. 师:大 ...

  • 读_被压迫者教育学_有感
  • 2011年第6期 理论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ChineseVocationalandTechnicalEducation 书评 读<被压迫者教育学>有感 杜彦霖 (湖南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师范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8) 摘要:巴西教育家保罗·弗莱雷是一位举世闻名的教育家,他的解放教育学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