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赏析七年级下册

(一)阅读《范式守信》,回答12-15题。

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①,与汝南②张劭(shào)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③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④尊亲。”乃共克⑤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⑥母,请设馔⑦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⑧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 有删改)

【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告:告假。④过:拜访。⑤克:约定。⑥白:告诉。⑦馔(zhuàn):饭食。⑧升堂:登上大厅。

12,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式谓元伯曰: 至其日: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译文:

14.在张劭眼中,范式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

1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怎样的做人启示。

答:

12.谓:对……说;告诉 至:到

13.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

14.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15.示例:重诺言,守信用,是做人的美德。学习中,答应帮组同学讲解难题,无论自己的时间多么紧张,一定要说到做到,守信用,才能赢得同学的信任。

评分标准:做人启示1分,联系生活实际1分。

译文:范式 字巨卿,少年时在太学游学,与汝南的张劭成为好友。张劭字元伯。二人一起告假回乡里。范式对元伯说:“我之后二年应当回太学读书,将拜访你的父母。”于是共同约定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将要到,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母亲说:“离别了二年,千里之外定下的约定,你凭什么相信他的诚意呢?”元伯说:“巨卿是守信的人,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这样,应该为你酿酒。”到了那个日子,巨卿果然到了,登上大厅拜访喝酒,十分尽兴地告别。

二.初,范文正公贬饶州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①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②质何敢望③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④矣!”闻者为之缩颈。【初,范文正公贬饶州 阅读答案(2014山东聊城中考试题)】初,范文正公贬饶州 阅读答案(2014山东聊城中考试题)。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②顾:表示轻微的转折。③望:奢望。④厚:丰厚。【初,范文正公贬饶州 阅读答案(2014山东聊城中考试题)】文章初,范文正公贬饶州 阅读答案(2014山东聊城中考试题)出自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朝廷方治朋党

②顾质何敢望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3.王质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1.①治理,惩治 ②怎么,哪里

2.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

3.政治磊落;敢作敢当。

三.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1.《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诗中所写的季节 应为 。(2分)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 情感?(2分)

参考答案

1.绝句(或:七言绝句) 秋季(或:深秋)

2.表达了作者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心情。

译文

眼前正是卢橘花开、枫叶衰败的深秋季节,出得门来遥望远方,京师不知道在远处的哪个地方。沅水湘江日夜不停地流向东方,为什么就不能为我这个愁情满怀的人驻留片刻听一听我内心的苦衷呢?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第1、2小题。

山中杂诗 作者: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请结合具体景物描写谈谈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2、“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能否改为“望”字?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1、”黄昏时分,山边暮霭弥漫,竹林中透出落日余辉——这是头两句所描写的画面。“山”而特意点出是“山际”,“竹”而特意点出是“竹中”。这别致的观赏角度使画面平添了几分幽谧气氛。在苍茫暮色中,倦飞的鸟儿纷纷归巢,栖息在茅檐下;山风吹拂,晚云飘浮,仿佛是从窗里飘出。整个画面透出一股飘逸出尘的韵味,展示着诗人闲淡自得的情怀。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2、不能。

“窥”就是从缝隙里看的意,“竹中窥落日”,竹林森繄而且交杂在一起,所以隔着竹子看落日难免只能从缝隙中看到一点,所以就是“窥”了,这样就使诗意更加真实,而且形象生动,让读者感到身临其境。而且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

二.王维《竹里馆》阅读答案附答案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阅读训练】: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3.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4.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5.“幽”“树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6. 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

7.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1.(2分)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2分)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3.幽篁指的是清幽的竹林

4.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5.“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6.独坐、弹琴、长啸。 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7.宁静、淡泊的心情。

三.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⑴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⑵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

“动”中之景?

【答案】

23.(4分)23.⑴(2分)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⑵(2分)月影映入江水(0.5分),又随江水流去(0.5分),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1分)。

四. 阅读李白的《峨眉山月歌》①一词,完成第7题。(6分)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②。夜发清溪向三峡③, 思君不见下渝洲④。

【注】①这是年轻时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②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③清溪:指清溪驿。 ④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渝洲:今重庆一带。

7.(1)诗中直接描写峨眉山月特点的一个词是: 。(1分)

(2)请描绘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3)结合诗句,分析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7.(1)半轮。(1分)

(2)半轮秋月,倒映在平羌江水之中,(1分)随着江流,伴我到远方。

(3)从夜发下等词中,可见诗人的意气风发;(1分)从思可见诗人对家乡及友人的依依惜别情怀。(2分)

四. 【中考预测】春夜洛城闻笛赏析题

1. 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2. 赏析” 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

答:“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 问:有人说,鉴赏本诗的关键在于“折柳”,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因为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在亲人离别时会折柳相送,故而折柳实际上代表者古人对家乡的深刻思念;而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正是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意,与古人折柳之意相吻合。

春兴|春夜洛城闻笛|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题“春兴”在文中有何作用,简要分析。(4分)

(2)武元衡的诗和李白的诗同是写思乡,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运用的手法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三、四句简要分析。(4分)

(1)答:“春兴”(诗眼)指因春天的景物而触发的感情,统领全文。(2分);领起了对诗中暮春景象的描绘,也引出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

(2)答:①武诗借用梦境(联想),(“逐”字运用拟人),除表达了思乡心切外,还有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所以思乡略无沉重悲伤之意。(2分)

②李诗主要运用典故(还有反问),通过“折杨柳”的笛曲,运用反问方式强烈在表达了沉重思乡之情。(2 分)

五, 教材上有岑参的一首诗歌《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①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2分)

②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3分)

【答案】①(2分)不正确。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或“骑在马上”)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们诗人是平安的。(注意区分答案是否能从词和词性、词组等方面进行解说,酌情给分。) ②(3分)

①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②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③这样的理解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还伤心什么呢?(上述3点,答到1点给2分,答到2点及3点都给3分。)

(1)“龙钟”、“传语”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传语”是捎口信的意思。

(2)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逢入京使 岑参》阅读答案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的后两句。(2分)

参考答案:

一、1.夸张(1分) 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逢入京使 岑参》阅读答案】《逢入京使 岑参》阅读答案。(意思相近即可 1分) 2.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环节,别出心裁,体现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意思相近即可 2分)

8、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是什么意思?(1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8、夸张,“龙钟”是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9、本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3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2分)

3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

3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参考答案 3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32 “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3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3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伤仲永》知识点归纳及比较阅读附答案

【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重点字词解释】

1 ) 2 )( )

3 ) 4 )

5 ) 6 )

7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词类活用】

1 2

3 4

【重点句子翻译】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7、泯然众人矣

8、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9、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0、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一词多义】

1、书: 即书诗四句( ) 羲之之书晚乃善( ) 上枢密韩太尉( )

2、与:借旁近与之(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3、名:并自为其名( ) 不能名其一处也( )

名之者谁( ) 有仙则名( )

4、自:并自为其名(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5、于:贤于材人远也( ) 于舅家见之( ) 环谒于邑人( )

6、夫:今夫不受之天( ) 夫起大呼( )

7、宾客:稍稍宾客其父( )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8、并:并自为其名(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9、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 汝心之固(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10、之:忽啼求之( ) 借旁近与之(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卒之为众人( )

【古今异义】

1

2 3

6、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

答:为了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人的才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让读者领悟到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

11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从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答: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

17、你认为人的天资和后天教育培养是什么关系?哪方面更重要? 答:二者相辅相成,后天教育更为重要。

18、如果你天资聪颖,是一个方仲永式的神童,你将怎样做?

答:如果我是个神童,我也会努力学习,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学习将会落后,我要勇于进取,敢为人先,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

19、如果你学习成绩一般,你是否会自暴自弃?

答:如果我成绩一般,我也会加倍努力,以为我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一)阅读《范式守信》,回答12-15题。

范式守信

范式字巨卿,少游学于太学①,与汝南②张劭(shào)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③归乡里。式谓元伯曰:“后二年当还,将过④尊亲。”乃共克⑤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⑥母,请设馔⑦以候之。母曰:“二年之别,千里结言,尔何敢信之诚也?”对曰:“巨卿信士,必不违约。”母曰:“若然,当为尔酿酒。”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⑧拜饮,尽欢而别。 (选自《后汉书》 有删改)

【注释】①太学:京城最高学府。②汝南:古地名,今河南境内。③告:告假。④过:拜访。⑤克:约定。⑥白:告诉。⑦馔(zhuàn):饭食。⑧升堂:登上大厅。

12,解释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

式谓元伯曰: 至其日: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译文:

14.在张劭眼中,范式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

答:

15.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本文给你怎样的做人启示。

答:

12.谓:对……说;告诉 至:到

13.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

14.巨卿信士,必不违约。

15.示例:重诺言,守信用,是做人的美德。学习中,答应帮组同学讲解难题,无论自己的时间多么紧张,一定要说到做到,守信用,才能赢得同学的信任。

评分标准:做人启示1分,联系生活实际1分。

译文:范式 字巨卿,少年时在太学游学,与汝南的张劭成为好友。张劭字元伯。二人一起告假回乡里。范式对元伯说:“我之后二年应当回太学读书,将拜访你的父母。”于是共同约定日期,后来约定的日期将要到,元伯把这件事详细地告诉给母亲,请母亲安排饭食来等候他。母亲说:“离别了二年,千里之外定下的约定,你凭什么相信他的诚意呢?”元伯说:“巨卿是守信的人,一定不会违约的。”母亲说:“如果这样,应该为你酿酒。”到了那个日子,巨卿果然到了,登上大厅拜访喝酒,十分尽兴地告别。

二.初,范文正公贬饶州

初,范文正公贬饶州,朝廷方治朋党,士大夫莫敢往别,王待制质①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君,长者,何自陷朋党?”王曰:“范公天下贤者,顾②质何敢望③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④矣!”闻者为之缩颈。【初,范文正公贬饶州 阅读答案(2014山东聊城中考试题)】初,范文正公贬饶州 阅读答案(2014山东聊城中考试题)。 (选自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王待制质:即王质,待制是官名②顾:表示轻微的转折。③望:奢望。④厚:丰厚。【初,范文正公贬饶州 阅读答案(2014山东聊城中考试题)】文章初,范文正公贬饶州 阅读答案(2014山东聊城中考试题)出自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朝廷方治朋党

②顾质何敢望之

2.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王待制质独扶病饯于国门。

3.王质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

1.①治理,惩治 ②怎么,哪里

2.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

3.政治磊落;敢作敢当。

三.湘南即事

戴叔伦

卢橘花开枫叶衰,出门何处望京师。沅湘日夜东流去,不为愁人住少时。

1.《湘南即事》共四句,每句七字,从体裁上看,这首诗属于 。诗中所写的季节 应为 。(2分)

2.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 情感?(2分)

参考答案

1.绝句(或:七言绝句) 秋季(或:深秋)

2.表达了作者一心想为国效力但又报国无门的忧愁苦闷心情。

译文

眼前正是卢橘花开、枫叶衰败的深秋季节,出得门来遥望远方,京师不知道在远处的哪个地方。沅水湘江日夜不停地流向东方,为什么就不能为我这个愁情满怀的人驻留片刻听一听我内心的苦衷呢?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第1、2小题。

山中杂诗 作者: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请结合具体景物描写谈谈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2、“竹中窥落日”中的“窥”字能否改为“望”字?请谈谈你的看法。(5分)

1、”黄昏时分,山边暮霭弥漫,竹林中透出落日余辉——这是头两句所描写的画面。“山”而特意点出是“山际”,“竹”而特意点出是“竹中”。这别致的观赏角度使画面平添了几分幽谧气氛。在苍茫暮色中,倦飞的鸟儿纷纷归巢,栖息在茅檐下;山风吹拂,晚云飘浮,仿佛是从窗里飘出。整个画面透出一股飘逸出尘的韵味,展示着诗人闲淡自得的情怀。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2、不能。

“窥”就是从缝隙里看的意,“竹中窥落日”,竹林森繄而且交杂在一起,所以隔着竹子看落日难免只能从缝隙中看到一点,所以就是“窥”了,这样就使诗意更加真实,而且形象生动,让读者感到身临其境。而且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

二.王维《竹里馆》阅读答案附答案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阅读训练】:

1.诗歌后两句写出了怎样的景象?(2分)

2.全诗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2分)

3.诗中“幽篁”“长啸”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4.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5.“幽”“树林”中的“幽”深“渲染了怎样的境界?

6. 诗人独自在竹林里做了哪些事情?从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

7.这首诗借助景物描写,传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

1.(2分)写出了夜深人寂、明月相伴的景象。

2.(2分)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或悠然自得、自在)的心境。

3.幽篁指的是清幽的竹林

4.诗中描述了诗人在幽深的竹林中享受着安宁与自在的生活,时而独坐冥想,时而弹弹琴,时而长啸,无人来扰,到了夜晚,自有明月相伴,展现出如诗如画的美景,表现了诗人淡泊的生活态度高雅的生活情趣。

5.“幽“深”等字的运用,渲染了一种幽静、雅致的境界。

6.独坐、弹琴、长啸。 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性情。

7.宁静、淡泊的心情。

三.欣赏下面一首古诗,回答问题(4分)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⑴这首诗构思精巧,历来为人称道。其精巧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⑵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

“动”中之景?

【答案】

23.(4分)23.⑴(2分)连用五个地名构成一种清朗秀美的意境。⑵(2分)月影映入江水(0.5分),又随江水流去(0.5分),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1分)。

四. 阅读李白的《峨眉山月歌》①一词,完成第7题。(6分)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②。夜发清溪向三峡③, 思君不见下渝洲④。

【注】①这是年轻时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县西南。②平羌(qiāng):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 ③清溪:指清溪驿。 ④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渝洲:今重庆一带。

7.(1)诗中直接描写峨眉山月特点的一个词是: 。(1分)

(2)请描绘影入平羌江水流一句所表现的情景。(2分)

(3)结合诗句,分析全诗抒发了怎样的情感。3分)

7.(1)半轮。(1分)

(2)半轮秋月,倒映在平羌江水之中,(1分)随着江流,伴我到远方。

(3)从夜发下等词中,可见诗人的意气风发;(1分)从思可见诗人对家乡及友人的依依惜别情怀。(2分)

四. 【中考预测】春夜洛城闻笛赏析题

1. 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它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感情的思想感情。

2. 赏析” 此夜曲中闻折柳”一句。

答:“折柳”是全诗的关键:“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3. 古人写诗非常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的妙处。诗赏析诗中“暗”和“满”的表达效果。 答:“暗”有断续、隐约的含义,吹笛人只管自吹自听,却不期然地打动了许多听众,引起人们无限的隐忧;“满”字运用夸张的艺术手法,极写夜之宁静,笛之悠扬,反衬诗人内心闻笛后的孤寂心情。

4. 问:有人说,鉴赏本诗的关键在于“折柳”,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因为柳与“留”谐音,所以古人在亲人离别时会折柳相送,故而折柳实际上代表者古人对家乡的深刻思念;而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正是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意,与古人折柳之意相吻合。

春兴|春夜洛城闻笛|比较鉴赏阅读试题答案及赏析

春兴 (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1)诗题“春兴”在文中有何作用,简要分析。(4分)

(2)武元衡的诗和李白的诗同是写思乡,其中蕴含的情感和运用的手法是否相同,请结合诗歌三、四句简要分析。(4分)

(1)答:“春兴”(诗眼)指因春天的景物而触发的感情,统领全文。(2分);领起了对诗中暮春景象的描绘,也引出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分)

(2)答:①武诗借用梦境(联想),(“逐”字运用拟人),除表达了思乡心切外,还有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所以思乡略无沉重悲伤之意。(2分)

②李诗主要运用典故(还有反问),通过“折杨柳”的笛曲,运用反问方式强烈在表达了沉重思乡之情。(2 分)

五, 教材上有岑参的一首诗歌《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有同学在赏析这首诗歌时将第三句理解为“立刻就会相见了,用不着再写信了”。

①你觉得这种理解正确吗?为什么?(2分)

②从诗歌赏析的角度看,那位同学的理解跟整首诗还有哪些方面不相符?(3分)

【答案】①(2分)不正确。这种理解,把“马上”本来的意思是“骑着马在路上”(或“骑在马上”)错误地理解为表示“立刻”的时间副词“马上”。把表示“没有”的“无”理解为表示“用不着”的“毋”。此诗后两句的意思是骑着马走在路上突然遇见了入京使者,身边没有纸和笔可以写信,于是就托入京使者带话给自己在京城的家人告诉他们诗人是平安的。(注意区分答案是否能从词和词性、词组等方面进行解说,酌情给分。) ②(3分)

①这样的理解改变了诗歌表现的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②这样的理解不符合题意,“逢”的是入京使,而不是与家人相见。③这样的理解与诗歌前两句描写的伤心情感不合,既然马上就要与家人见面了,还伤心什么呢?(上述3点,答到1点给2分,答到2点及3点都给3分。)

(1)“龙钟”、“传语”是什么意思?请选择其中一个回答。(2分)

“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传语”是捎口信的意思。

(2)本诗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表达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逢入京使 岑参》阅读答案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1.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任选一个角度,赏析诗的后两句。(2分)

参考答案:

一、1.夸张(1分) 表达了诗人对长安亲人的无限眷恋之情。【《逢入京使 岑参》阅读答案】《逢入京使 岑参》阅读答案。(意思相近即可 1分) 2.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环节,别出心裁,体现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意思相近即可 2分)

8、作者用什么修辞手法写自己“龙钟泪不干”?“龙钟”是什么意思?(1分)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8、夸张,“龙钟”是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是沾湿的意思。9、本诗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3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32、“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2分)

33、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前两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

3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3分)

参考答案 3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32 “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33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诗人又思念起家乡和亲人,不禁掩面抽泣,泪水很快就沾湿了双袖。

34、一二句“龙钟”“泪不干”的浓重色彩与三四句“凭君传语报平安”的轻描淡写似乎有些矛盾,你是怎样理解的?答:不矛盾。“马上相逢”彼此行色匆匆,没有纸笔,赶紧托他捎回平安的口信,真切地表达了思家的深情。这“传语”二字,寄托了诗人全部的思家之情;而“平安”二字,却是家人最挂怀的讯息。纯朴的描写流露出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伤仲永》知识点归纳及比较阅读附答案

【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重点字词解释】

1 ) 2 )( )

3 ) 4 )

5 ) 6 )

7 8 )

9 ) 10 )(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词类活用】

1 2

3 4

【重点句子翻译】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父异焉,借旁近与之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5、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6、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7、泯然众人矣

8、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9、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10、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一词多义】

1、书: 即书诗四句( ) 羲之之书晚乃善( ) 上枢密韩太尉( )

2、与:借旁近与之( )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3、名:并自为其名( ) 不能名其一处也( )

名之者谁( ) 有仙则名( )

4、自:并自为其名( )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5、于:贤于材人远也( ) 于舅家见之( ) 环谒于邑人( )

6、夫:今夫不受之天( ) 夫起大呼( )

7、宾客:稍稍宾客其父( ) 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

8、并:并自为其名( )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

9、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 ) 汝心之固(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10、之:忽啼求之( ) 借旁近与之( )

不能称前时之闻( ) 卒之为众人( )

【古今异义】

1

2 3

6、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方仲永幼时的天资?

答:为了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人的才能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让读者领悟到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

11从最后一段的议论看,作者通过方仲永从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意在说明什么道理?

答:说明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强调后天的学习更为重要。

17、你认为人的天资和后天教育培养是什么关系?哪方面更重要? 答:二者相辅相成,后天教育更为重要。

18、如果你天资聪颖,是一个方仲永式的神童,你将怎样做?

答:如果我是个神童,我也会努力学习,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不学习将会落后,我要勇于进取,敢为人先,将来更好地回报社会。

19、如果你学习成绩一般,你是否会自暴自弃?

答:如果我成绩一般,我也会加倍努力,以为我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


相关内容

  • 八年级下册古诗赤壁赏析练习题
  • 八年级下册古诗<赤壁>赏析练习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折戟沉沙铁未销: . 3.诗中小中见大,评论东吴命运(借咏叹历史人物来表达自己抑郁不得志,怀才不遇) 的句子是: . 4. 朝诗人 借<赤壁>这首诗抒发了自己 的感慨. 5.杜牧的<赤 ...

  • 九年级下册古诗赏析
  • 九年级下册课外诗歌赏析 <从军行>杨炯 1.颈联"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狂风呼啸,和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这两句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 ...

  •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十首赏析
  • 八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 1.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参考译文]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 ...

  • 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
  • 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经典诵读活动课>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品读古诗,给诗配画,给画配诗,体会诗境,感悟诗情. 2.诵读文言经典,积累名句,悟人生哲理. 3.通过多种形式诵读经典. 4.赏析美文,提高鉴赏能力. 5.增强对人类优秀文化的热爱之 ...

  • 七年级下册古诗
  • 山中杂诗 (选自欧阳询<艺文类聚>) (南朝梁) 吴均 山际见来烟, 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 云从窗里出. [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 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 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 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赏析]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 ...

  •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1-10首古诗鉴赏全
  • (一)<山中杂诗>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1."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心情)? 积极向上 环境清幽,闲适恬淡的心情. 2."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展现了一 ...

  • 语文八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古诗词理解赏析
  • 八年级下册课后附录古诗词理解赏析 1赠从弟(其二) 刘桢(汉末诗人)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诗意]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 ...

  •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
  • 七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鉴赏 一.山中杂诗 1.展开联想与想象,描绘一下本诗所展现的画面. 山峰上缭绕着阵阵的岚气云烟,竹林的缝隙里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屋檐上飞来飞去,白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2.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 ...

  •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1-10首古诗鉴赏
  • 七年级下册诗词赏析 (一)<山中杂诗> [南朝]吴均 (三)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本诗作者是被称为" 诗仙 "的 李白 ,字 太白,号青莲居士,浪漫主义大诗人.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峨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