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

大地的话

教材分析:

大地的话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地拟人化为母亲,抒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诗歌语言通俗,学习难度低,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更好地体味了大自然的魅力,感受语言情趣,也能够继续以“大地”或者其他人称向所有她想与之对话的对象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也就是能够做到仿照文本,继续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三个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八个生字,重点指导“蕊”的写法。

2、注重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体会诗中蕴含的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3、能够仿照诗歌续写,独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练习配乐朗读 投影:生字 学生准备:课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新词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入情入境

教师直接板书“大地”,激活学生思维,思考:同学们,一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接着板书完课题,再预设大地会与谁对话的问题导入新课。

(学生已经预习课文了,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尽量将课文读通

2、生字 出示生字、词

吐蕊 一嘟噜 枝丫 筑巢 驱赶 嫌 宝藏

学生“开火车”领读生字。学生质疑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3、指名读课文,说说大地在和谁说话?

三、细读诗歌、品读赏析

本篇诗歌共分5小节,前4节内容浅显易懂,故在教学设计中应以读为主,使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较为深刻的感受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使学生能够自己有效和真情的与文本对话。故在设计品读诗歌这一环节中以各种不同的阅读方

式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感悟,自发抒情,自然续情。设计以下两个环节:

(一)进入角色,以读悟情

1、教师出示课文内容,配乐范读。

[设计意图:将学生带入情境,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2、用心的默读以下课文的前四段,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什么?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在读流利的同时,尽量将大地的话读懂。

3、指名四位同学扮演大地朗读课文的前四节,想象你自己就是大地,你想对你的朋友们说些什么?其他同学你们就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仔细听,用心去感受,看看能否听懂大地对你说了些什么?

4、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你的同位听听,看看你的同位能否明白大地想说的话。阅读时可以把你的感受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写在书上与同位交流。

(教师及时指导学生,根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指导学生用“心”来说话,用心来朗读,用心交流。)

5、在自读、交流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6、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的话语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适时设疑对最后一句的省略号你是怎么理解的?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即: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

第二课时

2、用心的默读以下课文的前四段,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什么?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在读流利的同时,尽量将大地的话读懂。

时设 3、指名四位同学扮演大地朗读课文的前四节,想象你自己就是大地,你想对你的朋友们说些什么?其他同学你们就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仔细听,用心去感受,看看能否听懂大地对你说了些什么?

4、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你的同位听听,看看你的同位能否明白大地想说的话。阅读时可以把你的感受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写在书上与同位交流。

(教师及时指导学生,根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指导学生用“心”来说话,用心来朗读,用心交流。)

5、在自读、交流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6、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的话语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适疑对最后一句的省略号你是怎么理解的?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即: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

五。激发情感,以写续情

1、读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也按捺不住自己的话语,想来说说吧?对你想说的人、物敞开心扉,大胆的说出来吧。

2、也尝试着用课文中出现的“假如”、“即使”关联词语,仿照课文的前

四 作业练习

语言的魅力

教材分析

《语言的魅力》是一篇打动人心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讲述的是: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街头,有一位盲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没有人帮助他。法国著名诗人让?比浩勒在牌子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结果,巴黎街头的行人变了,他们从对盲老人泠漠无情,到热情相助,老人获得帮助后心底漾出了喜悦之情。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语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我们的语言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恰当地运用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学习了《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初读课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可能提出:(1)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2)让?比浩勒为什么要加上“春天到了”? (3)语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等等。)

三、比较阅读,自主感悟。

1、带着刚才提出的“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一问题,仔细读读课文,比较加了一句话前后的情况有什么不一样?在书中画出相关的语句说说感受。

2、小组交流: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

(1)重点词句比较:是什么导致人们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呢? ①我什么也看不见。②春天到了,可是„„ 反复读读前后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

(2)朗读训练中比较:①找出文中描写春天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说一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②在这样的季节中,人们都会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③当我们陶醉在良辰美景时,盲老人的眼前是什么?有感情的读读

相关的语句,想一想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3)刚才有的同学提出“让比浩勒为什么要加上‘春天到了’?”现在你知道了吗?说说你的看法?

(4)教师小结:这就是语言产生的作用,什么样的语言才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富有诗意,带有浓厚感情色彩,使人受到震动的语言。只有这种语言,才有它独特的魅力。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再一次领略一下语言的魅力。

四、创设情境,采访释疑。

1、假如你是《巴黎时报》的一名记者,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请你即兴进行现场采访,看看人们是怎么想的,前后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2、其他同学分别扮采访对象:双目失明的老人,法国著名诗人,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打扮漂亮的少女,衣着寒酸的职员。

3、指导学生采访问题要依对象而定,如:

(1)老人家,今天给你钱的人多吗?

(2)先生,你为什么要给这位盲人加上“春天到了”这句话?

(3)先生(太太、小姐),街上那么多乞讨的人,您为什么要把钱给他?

(4)先生,看样子您不是很有钱,为什么还要给他钱?

4、现在你知道语言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了吗?

五、课后延伸、学以致用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作业:

1、一句话有魅力的语言能产生神奇的魔力,普通的话十句都达不到的效果,有魅力的话一句就达到了!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写几句有魅力的话?

2、收集生活中用来交流的语言。

教学反思: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一个独立的阅读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一个独立学习的空间,鼓励他们主动地阅读,积极地思考,并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教学力争以题目《语言的魅力》为线索,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理解课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语言的魅力,在表达、思维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在本节课中,学生对于自己扮演成课文中的人物进行交流这一环节很感兴趣,参与热情高涨,对人物的把握也比较到位。语言机智、幽默、优美都是语言的魅力,学习语文,不仅要懂得欣赏其语言的魅力,还要应用到交流交际中,让美的语言为生活增添色彩。所以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欣赏到人物语言的机智,认识到语言对生活的重要性,培养运用有魅力的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课时

一、预习课文。

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习生字;熟读课文、想重点;再读课文、标难点;收集信息,巧处理。

二、预习反馈及提高。

1、同桌互读课文。(认真听,生字词语是否读得正确。并根据情况给予评价。)

2、同学范读,同学评议。

3、说一说,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4、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解答。

5、交流展示资料,促进课文理解。

6、扩词练习,书写指导。

繁:繁荣昌盛、繁花似锦 衫:衣衫褴褛 斑:斑点、斑痕 绅:绅士 衷:衷心 衷情 辰:良辰美景 嬉:嬉戏

三、研读课文。

1、通读课文,质疑。

(1)比较写在木牌两边的语言,谈谈你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

(2)“春天到了,可是„„”省略号里包含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诗人不写出来?

2、默读课文,探究问题。

3、小组讨论并汇报。

(1)比较写在木牌两边的语言,谈谈你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

――写在木牌两边的语言分别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春天到了,可是„„”写这两句话有一个共同目的:获得别人的同情,得到一些钱。而这两句话所产生的效果却不一样:行人无动于衷、淡淡一笑、姗姗而去;“„„下午给钱的人多极了!”

――为什么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是因为诗人的语言更有魅力)“春天到了,可是„„”它的魅力在哪?(富有诗意的语言,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2)学习第六自然段,体会感情色彩。

①“春天到了,可是„„”省略号里包含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诗人不写出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自由说,不写出来的原因是留给他人想像的空间,让人去意会,有些意思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②填表。

③体会两句反问句。(变成一般的陈述句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4、朗读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5、引导升华。(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知识能力)

四、课外延伸。

1、查找能说明“语言魅力”的词、格言或故事。

2、与“语文天地”相结合。

3、《难忘的一句话》

(1)体会伦纳德夫人的话语对作者产生的巨大影响,从而感悟语言的作用。

(2)学习和借鉴它在选择和安排材料上的写法。

板书: 语言的魅力

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可是„„

什么也没有得到 多极了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语言的巨大力量,它让人与人之间织出了爱的纽带;使孩子们懂得语言是极具有魅力的,我们应该力求说一些具有魅力的语言,使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并没有繁琐的分析,而是直接切入文章的主旨,通过对重点句子的讨论使学生感悟诗人语言的力量。还有在课文的学习当中引入语文天地中的《难忘的一句话》一文,达到学一篇带多篇的效果。在这篇课文的最后,更是引导学生走出课本,到生活中去寻找有关语言的魅力的格言、故事,把课内外的很好的结合起来,以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秉笔直书

教材分析:

文章记叙的是战国时代的一个历史故事。故事发生的年代非常久远,因此文中出现了大量学生不易理解的历史性词语,如“齐庄公”、“相国”、“太史”等。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查找资料辅助课文教学的作用。文章采用对话的形式,对几位太史宁可断头也不屈服于残暴的崔杼,恪守本分的职业道德精神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同时又运用崔杼由不可一世到无可奈何的心理变

化描写衬托了太史们这种忠于职守的精神的伟大。因此,通过对于人物语言以及神态描写的学习,感受、体会、学习人物“秉笔直书”的伟大的人格精神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8个认读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11个生字。

2、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忠实、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

学生准备:查找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以及“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的解释资料。

第一课时

一、释词导入,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了解历史才能变得更加聪明。喜欢听历史故事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林汉达先生带给我们的,描写战国时期在齐国发生的小故事――《秉笔直书》。(板书:秉笔直书。学生齐读课题。) 战国时期离我们太久远了,在听故事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几个那个时期常用的特殊词语。(出示词语:“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扫清了听故事路上的拦路虎,我们可以来欣赏这一个小故事了。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秉”的象形字写法理解字的含义:拿、握。)

那“秉笔直书”又是什么意思呢?相信欣赏完这个故事之后你一定会了解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秉笔直书》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生字。(出示生字词:崔杼 独揽 大权 伯仲 忠贞 屈服 颠倒黑白)

(指名学生领读生字。)

(出示重点、难点字:独揽 颠倒 秉笔直书。学生提示加点字的写法。生齐读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一看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读课文。)

(2)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谁?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崔杼 太史伯、仲、叔、季 南史氏)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崔杼杀害了国君“齐庄公”,他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但太史们宁死不屈,崔杼杀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杀害太史季,因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来接替太史季的位置,当他看到太史季安然无恙后才放心地离开了。(引导学生了解大体内容即可)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崔杼杀害了国君,却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太史们并未按照他的话去做。在这个小故事中,你觉得崔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崔杼大权独揽的地位以及残暴、易怒的个性。)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了解崔杼的残暴以及位高权重,从而使学生想象人们对于崔杼的态度:害怕甚至于服从。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太史们对崔杼不屈服的态度,在强烈的对比中使学生感受太史的刚正不阿。]

你从课文的哪个段落知道的?(指名朗读1-2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画出描写崔杼的句子。

(学生指名朗读1-2自然段。学生读画的句子。)

(出示句子:)战国时代,齐国的国王齐庄公(名光),被相国崔杼杀了。 崔杼串通几个人立齐庄公的兄弟为国君,自己独揽大权。

从这两句话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杀国君”、“独揽大权”等词语体会崔杼有很高的地位但仍旧不满足,很残暴。)

2、谋杀国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这样的人会遭到天下人甚至后世几代人的唾骂的,那么崔杼希望这件事让后世的人们知道吗?(不想)

那么崔杼要求记录历史的太史们怎样写这段历史呢?

(出示句子:) 崔杼要求

历史事实 „„国君光被相国崔杼杀害

(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颠倒是非”的含义。)

3、如果这个位高权重并且非常残暴的崔杼对你提出了要求,你会怎样做呢?

当崔杼要求太史们在史书上写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时, 太史们是怎样做的呢?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了解太史们均在竹简上写下了“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1)太史们分别怎样拒绝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学生分角色读课文2――4自然段,其余学生注意听,画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交流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出示描写太史语言的句子。)

(2)朗读指导。太史的职责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太史的职责是真实的记录历史)

面对崔杼这种不合理的要求,太史们心中会怎样想?(引导学生用“严肃、义正词严、临危不惧”的语气读句子。比赛读。齐读。)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当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接受文本所要传达出来的信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机会,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文本的基础上深入体会太史们所共有的坚守本分的精神。]

(3)崔杼是个非常残暴的人,太史们为什么还要这样说,这样做呢?他们不害怕吗?

(引导学生结合句子体会太史们“忠于职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板书:恪守本分。)

4、当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历史事实而一次次遭到拒绝之后,他的心理有没有变化呢?(学生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崔杼心理变化的词语。)

(出示:生气――大怒――气得说不出话来――生气并恐慌――长叹一口气。)

崔杼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引导学生体会太史们坚守本分的精神让残暴的崔杼也变得无可奈何,真言必将战胜谎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设计意图:崔杼的心理变化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次要线索,衬托出了太史们忠于职守的精神给人的巨大的震撼,由于其分布位置较散,所以安排在分析完文章的要点后体会。]

教师小结:太史伯、仲、叔、季坚持自己的本分,宁肯舍弃生命也不歪曲历史事实的刚正不阿的精神征服了崔杼,让他心存恐惧地放弃了继续杀害太史来掩盖自己罪行的行为。故事到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可是课文中还出现了另外一个记录历史的人――南史氏,他来做什么呢?

5、(指名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南史氏前来做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写南史氏呢?(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体会“刚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们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笔直书”含义。)

四、小结

太史们这种不畏强权,不贪生怕死的坚守本分的精神,让“谎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让今天的我们能够了解更加真实的历史情况,让我们坚信邪永不胜

正。让我们向刚正不阿的太史们致敬! 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钦佩,你还知道哪一位太史的故事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去了解,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鼓励提问。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前同学们都查找了有关“秉笔直书”的资料,请大家相互交流一下。

2、归纳学生的资料,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弄清“国王”、“庄公”、“国君”、“相国”的意思,理解“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了解太史的职责,知道“竹简”是怎么回事。

二、自读文章,整体感知。

1、围绕课题“秉笔直书”,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教师梳理归纳他们可能提的问题:谁秉笔直书?他为什么要秉笔直书?秉笔直书的后果是什么?)

2、围绕自设问题,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试读课文。

3、小组讨论交流。

三、细读课文,理解人物特点。

1、(出示课后的“金钥匙”:)为了更好的理解太史伯、仲、叔和季,可以向自己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他们的职责是什么?(2)他们是怎样做的?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3)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围绕“金钥匙”的提示再次默读课文。)

2、同桌交流,体会史官宁愿被杀头也要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这不仅仅是真话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在交流中重点理解这样几个句子:)

(1)太史伯说的两句话,第一句: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严肃的说:“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先让学生充分的读句子,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使学生在朗读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不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重点体会“本分”,可以请学生说说每个人根据不同的工作,都有些什么本分。从而感受太史必须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

(2)第二句:太史伯说:“我只有一个脑袋,如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在理解了伯说的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后,再来读这一句话,可以多找几个学生读,甚至由老师范读,目的就是要引导体会伯为了说实话宁肯牺牲自己的那种毫不畏惧的精神。从而感悟人物性格的耿直,敢于直言。)

(3)太史仲的话: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实,可

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可以设计这

样一个问题:太史伯就因为说真话而被崔杼杀害了,仲还敢这么说,难道他就

不怕死吗?通过“面不改色”、“冷笑”,体会他的毫不畏惧,感悟人物特点。)

(4)前面的三位太史都已经被崔杼杀害了,这时候第四位太史季他又是如

何做的呢?太史季说:“我当然爱惜性命。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

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写的

人。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

(小组交流,通过太史季的话,体会他毫不畏惧,点出崔杼杀人后的心虚,而

季自己为了尽太史的本分宁肯去死的浩然正气。)

3、指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在充分的读中再一次深刻体会四位太史一身

正气、仗义直言的高尚品格。

指导朗读要点:要注意抓住崔杼神态变化的语句(生气、气哼哼、不再说话、

恐慌、长叹一口气),读出不同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范读、

分组齐读)

4、讨论:崔杼都已经杀了太史伯了,为什么仲、叔和季还要誓死按照事实

写历史呢?

(有学生可能会认为他们这样做不值得,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或许可以换

一个竹简欺骗崔杼。老师这时候必须给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太史就是真

实的记录历史的人,必须说真话、写真事,还历史以真实比个人的性命还要重

要。领悟“秉笔直书”的深刻含义。)

四、指导复述,交流收获。

1、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回顾课文,积累语言。(有重点的摘抄词语,比如“不屈服”、“本分”,

这样的词能够帮助理解几位太史秉笔直书的高尚品格。)

3、交流学文后的收获,联系现实思考太史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义,

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

4、结合课文,谈谈对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理解。

板书设计:

秉笔直书

崔杼 伯 仲 叔 季 南史氏

太史:刚直不阿、秉笔直言

难忘的一句话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4个生字。

2.读通、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老师对学生的爱,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

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残疾人,你注意过他们吗?你了解他们吗?

你帮助过他们吗?(学生自由谈)教师总结后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

残疾人,来感受一下她的内心世界,体会师生之间的美好的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气恼、裂唇、畸

形、倾斜、温馨、抚慰等。

2.解决下列问题:

(1)“难忘的一句话”是哪八个字?

(2)为什么这八个字让“我”难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练读生字。

2.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重点引导理解

描写“我”和“伦纳德”夫人相貌的语句。

五、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在初读的基础上,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讨论:你怎样看待“我”对同学撒谎和耳语测试时作弊?

明确:我撒谎并非品质问题,而是为了维护自尊。

2.找出课文中体现“我”自卑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

达出“我”的感受。

“我气恼,我„„ 说起话来还结巴”

“我觉得这样说„„甚至没有人喜欢我”

“可我先天失聪„„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

3.讨论:试想当有人对你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时,你有什么感受?为

什么“我”听到是反应这么强烈?这么难忘。

4.引导学生体会出我的感受强烈的原因:即老师的爱的强大力量。

5.弄懂为什么“我”觉得这八个字像一束温暖的阳光,改变“我”人生的

看法。

六、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词语。 2.再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八、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句话

相貌丑自卑-——“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改变我对人生的看法

春潮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春潮》为题安排了两篇散文。这两篇散文用不同手段面写了春

天的景象。第一篇很有气势,第二篇非常细腻。两篇文章语言丰富,描写形象,

细腻,字里行间表达出作者对春天(春潮)的喜悦之情。但是这两篇课文描写

的景象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大,加上复句和比喻句比较多,就给学生理解课文增

加了难度。所以学习这两篇课文,首先是要读通读熟。在此基础上,教师用语

言和画面设置情境,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反复体会朗读,感知并比较春潮和

春水的样子和特点。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和春天到来时的作者的

喜悦心情。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理解

春潮来时恢宏的场面。

2、联系上下文理解“衰竭、崩溃、禁锢、击溃、驯服”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金钥匙的提示,学习对描写景物的文章的基本质疑思路,通过质疑

与解疑理解课文。

4、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以及重点词语,积累好词佳句。提倡学生背诵这篇文

章。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和春天到来时的作者的喜

悦心情。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理解春

潮来时恢宏的场面。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图片或录像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找黄河上游壶口瀑布

春天解冻时的画面资料。相应的音乐磁带。2、教师准备小说《苦菜花》的背景

介绍以及与此文的联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作者看到春潮到来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引出课题。

(播放海潮大浪滔天声音如雷的录像(画面),也可以找到《观潮》中的

录像播放大潮来时的景象。)

这是大海浪潮翻滚的场面,你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看到的景象?(波

浪滔天、势不可挡、震耳欲聋)《春潮》描写的也是潮,它是什么样的呢?板

书课题和作者。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出示有关词语正音。(不一定是生字,学生读不准的字音都要

纠正)例如“寒气凛凛、山涧、朝阳处、禁锢、喀嚓、驯服”等词语都要让学

生读准。

3、同位或小组间再把课文读一遍,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4、说说课文描写的春潮是什么。(师总结:北方冰冻的江河融化――“开

江“的景象)

三、插入金钥匙,学习对散文质疑的方法。

1、自由读“金钥匙”内容,说说读明白了什么。(没有质疑习惯的班级或

学生要把此作为重点环节,告诉学生质疑的好处,要求学生必须从现在开始这

样做,已经有质疑习惯的班级和学生可以不用“金钥匙”提示的问题,而是提

出自己更有独到性的问题。)

2、根据提出的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大体找到每个问题所在的段落(理清思

路)。根据问题明确哪个自然段是重点段。

四、细读课文,通过重点词句理解感悟内容和思想感情。

1、默读1、2自然段,说说第一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总起句,第二自

然段具体描绘第一段)。从哪里看出“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找出有关

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2、出示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说什么。引导学生找出“寒冷的威力

在衰竭,雪水融化,冻结的瀑布开始活动,冰封的大江变酥、变软、变暗”4句

话的主要意思。(也可以用表格填写的形式知道本段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

理解“衰竭”的意思。

3、自己练读这一段,引导学生抓住动词读重一些,体会景物的变化。指名

读,其他想象画面。

4、小结:在山中,雪水一股股汇集起来流进冰封的大江,终于有一天爆发

了,那景象势不可挡。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春潮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5、出示第三自然段。学生说画出来的句子,教师标出来。指名读。问:读

了这一段话,你有什么感觉?板书:气势很大,不可阻挡。抓住哪些词语才能

把春潮的气势读出来呢?小组讨论一下,试读。以组为单位推选代表读,其他

组评议,在评议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段话中相关的词语(崩溃、禁锢、驯服)。

7、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体会哪句好,好在哪里,然后把认为好的句子朗读

出来。

①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

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

②风从窗缝里吹了进来,在我耳边吹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吹着

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

①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起来,又摔倒下去。

②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竖起来,又摔倒下去。

8、自由朗读3、4自然段,体会这两段的不同语气,再全班交流一下(急

促、气势很大――平缓、喜悦)。

9、配乐朗诵3、4自然段。

10、教师简介课文的写作背景。(基本含义:抗日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

人民的力量汇集起来,就像势不可挡的春潮。胜利的春天一定会到来的),引

导学生朗读全文,再次体会春潮由弱到强的气势。

板书设计:

春 潮

雪水融化――大江酥软――坚冰崩溃――奔腾汹涌――春水欢笑

由弱到强、势不可挡

第二课时

一、寒风凛冽,向往春天

寒冷的冬天将要远去,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大地上万物跃

跃欲动,将要爆发出埋藏了一冬的活力,势不可挡!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欣赏在我们这里难以见到的奇景――春潮。

(板书课题)

二、暖风习习,走入春天

1、同学们,你们见过“潮”吗?谁能把你所知道的或想象到的情景告诉大

家?(学生交流)

2、作家冯德英在他的作品《苦菜花》中就描绘了那波澜汹涌的春潮来临的

情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春潮》。(指名读课文,找朗读较好的学生,

能够起到示范作用。)

3、听完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说说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感受,也

可以提出疑问。

4、课文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春潮的形成和春潮的不可抗

拒的威力。)

三、溪水淙淙,观察春天

1、英国诗人雪莱有句诗是这样说的:“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

吗?”就让咱们像作者那样仔细的观察春天吧。(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

是啊,寒冷的冬天已在撤退,而温暖的春天正在进攻。你能在文中找出描

写 “春天在进攻”的词句吗?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并说一说春天在进攻表现在什么地方。)

(1)“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朝阳处雪已融化。”

(2)“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

(3)“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层上的瀑布也开始活动了„„冲到山下,流进大

江。”

(4)“那冰封的大江„„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

为什么不说“大江上的冰面变薄了,慢慢开始融化了” ,而是说“变酥了,

变软了,变暗了”呢?(学生讨论,体会用词的巧妙。)

教师小结板书:雪已融化→冲开溪面→瀑布活动→大江变了

读完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仿佛看到溪水淙淙,感觉春天即将到

来啦!)

2、 指导朗读第二段。

(1)再试着自己朗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描写的景象。

(2)指名读,指导朗读时要用慢语速和低语调。例如:“逐渐变酥了,变

软了,颜色也变暗了。”等。

(3)自己练读,小组赛读。(以活泼的形式给孩子们充分朗读的时间去体

会和感悟春潮的刚刚形成时的“微弱”和蕴含着的具有生命力的春的气息。)

3、引导背诵:

(1)出示:

山的背阴处虽然还________,可是寒冷的威力已在______。朝阳处_______,

雪水顺着__________,冲开了______________。那巨大的______________也开

始活动了,流水声一天天_______________,最后成为一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那冰封的大江在________________,在

_________________,逐渐_______,________,颜色也__________。

(2)自己试试看,能不能把这段话背下来。

四、大江复活,欣赏春天

1、春潮就在慢慢地孕育着、积累着,期待时机成熟的时刻的到来,那时它

要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都释放出来!“终于有一天,在寂静的黎明中,突然传来

了山崩地裂的声响”(引读第三自然段。)

2、读完这一段,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表示。(学生

可能说出波澜壮阔、气势宏伟、势不可挡等等。)

3、指导读。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呢?和第二自然段相比,

在语速和语调上会有什么不同?(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朗读指导,学生更容易

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景,也更能够体会到朗读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

(1)读感悟,练读课文。

(2)播放排山倒海的潮水的声响,让孩子们想象春潮宏大的气势与壮观的

景象。

(教师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样更容易进入情境,进而感悟文章,

读好文章。)

朗读并想象以下词句:

①“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体现出迎接春的来临的那种美好的心情,应用高兴的

语气来读。)

如果把“挤”了进来换成“钻”了进来行吗?为什么?

②“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开了

坚冰,呼叫着,撞击着。”

③“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

发出喀嚓喀嚓的声响,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滚滚的春潮把坚冰击溃了,淹

没了,迫使它驯服地和残冬一起向远方流去。”(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把当时

的情景写得如此形象生动。)

(本段处理,主要以朗读为主,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春潮的声势浩大和

不可抗拒。)

4、配乐朗诵(以潮水汹涌澎湃的声音作为背景音乐),辅助感悟。(引诵,

帮助学生背诵本段,积累语言。)

5、发挥你的想象力,如此有爆发力的春潮使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可

能有些难度,教师可给孩子们简单介绍《苦菜花》的写作背景。这里不但使孩

子们的想象力得到发挥,更重要的是侧重在爱国教育上。)

五、春潮澎湃,赞美春天

1、出示课件:春天刚刚逼近,雪水融化,溪水淙淙,大江开冰的奔腾汹涌

的情景。

2、看了刚才的录像,你能用自己的话赞美一下美好的春天吗?

3、带着你的这些感受再去读读这篇课文,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六、拓展阅读,比较春天

给同学们推荐二篇文章:

1、郁达夫的《古都的秋》(这篇文章表现了秋的萧瑟、凄凉和阴霾的情景。)

在读时,和我们学过的《春潮》比较,看有什么不同。

2、朱自清的《春》,读后看它让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春 潮

春在进攻:雪已融化→冲开溪面→瀑布活动→大江变化着

大江复活:坚冰崩溃→波涛汹涌→呼叫撞击→驯服地远去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了以下课程理念:一、以学生为本,在发展语

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特别是春潮形成的过程和

其浩大的声势,通过想象既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够辅助学生朗读好课文。

三月桃花水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易激发阅读的兴趣,学生能抓住文章

的主要部分认真阅读,边读边思、边思边圈画,综合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边读

边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有积极表达的愿望和一定的口语表

达能力,容易与文本产生共鸣。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五个,会写11个。

2、与《春潮》对比阅读,体会两篇课文在语音、语速和用词方面的不同,

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思维水平。

3、体会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

句的妙处。

4、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达到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

教具准备:

准备一段悠扬的乐曲,指导学生配乐朗读,为平实的语言注入美的元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与《春潮》对比阅读,体会两篇课文不同的风格,培养学生比较阅

读的能力。难点在体会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句式,体会

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还沉浸在以锐不可挡之势滚滚而来的二月春潮里,今天,三月桃花水犹如一首舒缓轻柔的小夜曲向我们涓涓流来。(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如果没有相关的音像资料,教师可以以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导入,初次提示学生要与《春潮》对比阅读。教师在设计导语、总结语时语言应力求优美,从与文章意境相符。)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词)先自己读,再指名读。(出示的生词包括含生字的,和以前没接触过的,如:催促、应和)

3、交流: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解决了哪几个词语。(四年级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词语的习惯,尤其应该强化对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

4、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检查学生读书的收获,引导学生读文章一定要从整体感悟。教师相机板书:水清如明镜 水声如音乐)

(学生的收获可能是零乱的,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整理,也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如:学生可能笼统的说――三月桃花水很美,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再问问他:“这几句写的是水的( )美。”)

三、精读悟情

师:看来,两读课文之后,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声和清澈的身影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印象。这就是你们读书所得。让我们再用心读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有关的语句。(学生再次默读。教师提示学生用不同的读书记号做批注。) “水声如音乐”――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1、3、4段)

2、(重点指导朗读第4段)请大家先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再自由练读。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心情。

3、指名朗读,男女生进行朗读比赛。(发现读得好的,让他说说自己为什么读的好――如;把自己当做沉睡了一冬的河流,醒来后心情愉悦;再如:学生结合“呵,河流醒来了!”一句,体会到作者看到河流哗哗流淌时的惊喜之情„„)

4、教师引读第3段,全班感情朗读第4段。

5、这样动听的流水声,你想用一个什么句子来夸夸它?(仿照“三月的桃

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水清如明镜”――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2、5、6段)

2、(重点指导学习第4段)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炊烟„„怎么能说明“水清如明镜”呢?(倒影)

3、让我们也做一次大饱眼福的桃花水,尽览水中美景――自由练读。

4、想不想看一看水中美景?请大家闭上眼睛,看你能看到些什么。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闭目想象。

5、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可以结合读书所得说,也可以继续展开想象说,教师及时评价――这是省略号里藏的话。

四、总结全文

1、三月桃花水,声如音乐 ,清如明镜,怎能不叫人沉醉,叫人流连――全班齐读7-9自然段。

2、读到这儿,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可能质疑“比金子还贵”“盛满心灵的酒杯”)

3、让我们也把这“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的三月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吧。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情况:

1、让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自己认为能读得最好的段落。

2、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你为什么觉得这段比较好读?

(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如果没有明显的错误,就不要否定学生或幼稚或离谱的回答,因为这是孩子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即使有不够准确的地方,教师要重在适当引导,而不是强调唯一答案。也可以就此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完整、准确地表达。)

二、学习课文:

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2、课件展示。

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呵,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呵”,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拟人方法)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樱花”“酒窝”(比喻)

4、分男、女生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

5、小组自学: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

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为什么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6、教师提问:

课文的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镜”,把“波纹”比喻成“琴弦”,第4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方法,把“柳枝”比喻成“长发”,把衣着艳丽的“姑娘”比喻成“花瓣”)

7、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联系上文,思考:为什么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因为桃花水与农村生产息息相关,所以比 金子还贵,因为它纯净透明,所以比银子还亮。)

(三月桃花水让所有见过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品一口,就好像美妙无比的桃花水流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永远铭记。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赞美和无比热爱。)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思考:读《三月桃花水》和读《春潮》时,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三、拓展:

1、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段,模仿句段,写一写四季之一的自然景观,或写一写春天游园的见闻(也可安排在课后进行)。

2、感情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2、形近字组词:

梨 鞠 纤 瓣 鸟 裹 琴

犁 掬 迁 辩 袅 衷 铃

辫 衰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什么声音? 竖琴

沉醉

什么光芒? 明镜

教学反思: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意境清丽,而且文章结构精巧,前后文之间,有问有答,各个段落在错落中,又有

句式的重复和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令人身心愉悦。

古诗

教材分析

《江畔独步寻花》描绘了一幅百花盛开,黄莺在枝头鸣叫,蝴蝶在花间飞舞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游园不值》写作者想游园看花却进不了门,本来是一件扫兴的事,但他从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想象满园的春色,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心情由扫兴转为欣慰。《吴兴杂诗》描绘了江南的田园风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词,理解诗句意思。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两首古诗的异同。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唤起记忆,营造氛围。

谈话: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你瞧,微风轻拂,万树摇绿,百花绽放,到处生机盎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理想,新的希望!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春天充满深情,歌颂赞美它!今天就让我们尽情地享受春天、赞美春天,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吧!

1、齐背《春日》。

2、“万紫千红”主要指的是什么?(花)我们今天再来学和花有关的两首古诗。首先学习《游园不值》这一首。板书题目。解释“值”的意思。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了解诗意,质疑解疑

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名读,纠正字音及不恰当的停顿。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并且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4、在小组内交流。

(1)、在小组内说一说古诗的大体意思。

(2)、交流不理解的字词。(注意“屐”“印”的意思)

5、全班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评析:“教是为了不教”。注重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是为学生的一生发展着想。]

三、入境品读,体味诗情。

1、学生再次走进古诗,读古诗,谈自己的感受。

2、抓住重点诗句领会诗情。

(1)谈对“小扣柴扉久不开”的理解。如果没有联系到上句,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前两句。

(2)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

(3)指导朗读: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4)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得慢一些。

(5)就在作者失望扫兴的时候,事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出后两句。学生齐读后两句。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

(6)由作者高兴的心情引出“满园春色”。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把满园春色拍成电视片段,每一个同学都会有一个不同的版本。展示老师的版本: 牡丹高贵地昂着头,/ 玉兰花谦虚地含着笑。/ 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黄鹂在枝头上歌唱。

(7)学生准备版本,然后指名说。

(8)指导朗读,把作者欣慰的感情读出来。

3、赏读全诗,诵读全诗。

(1)范读古诗。把作者由扫兴变为欣慰的感情读出来。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3)全班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四、学习第二首古诗。

导语:刚才很多同学都写出了属于自己版本的“满园春色”,我国唐朝大诗人杜甫也早已写出了杜甫版的“满园春色”,想看吗?现在来看《江畔独步寻花》。

1、总结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自读――借助工具书了解大体意思――小组交流――感悟诗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自主、合作学习这首古诗。

3、师生互动。学生大体说说古诗的意思。谈自己的体会。教师补充当时的时代背景。

4、感情诵读全诗。

[评析: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学习第二首古诗中迁移运用,有助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默读两首古诗,想想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3、在全班交流。教师着重指导学生领悟语言表达方面的直白与含蓄。

六、自学本课生字。

七、课堂小练笔。

同学们,属于你自己版本的“满园春色”是什么样子?能写一写吗?

扩大阅读范围,布置作业。

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读一读。

种一片太阳花

教材分析

本文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美丽的春水图。课文篇幅虽然较短,但由于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多种句式,语言优美,适合学生反复品读,积累语言。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太阳花的喜爱之情和所寄托的意愿,联想到具有太阳花品格的人。

3、理解个体太阳花生命的特点――生命如此短促,却又如此顽强,联想到具有太阳花品格的人。

4、观察学习生字、积累新词。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谈话导语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平时,你最喜欢哪种花?为什么?能说出花的特点吗?

2、同学们说了很多花,它们都有各自的美丽之处,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种太阳花(出示太阳花图片)。看到这个花名,你想到了什么?

一、板书课题:种一片太阳花 (学生跟着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句句响亮、字字清楚。

2、学生上前板书不理解的词语。

3、谁在预习中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与同学交流一下,全班汇报。

4、指名读课文,让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为什么要种太阳花

•太阳花开得灿烂多姿

•单独一朵太阳花的特点

•来年还种太阳花

5、默读课文,根据板书的线索,把课文划分为四部分。

三、细读悟情,挖掘太阳花的美

在自然界里有很多美丽的花儿,可为什么我们选择种太阳花呢?

1、快速度浏览第一部分(1――3自然段),找找其中的原因。(其一:对色彩的渴望。其二:太阳花比较好“服侍”。)

2、 通过刚才的朗读,太阳花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你觉得太阳花怎么样?(板书“美”)

3、请同学们带着欣赏的语气大声朗读5――8自然段,画出描写太阳花美的句子。

4、请同桌交流一下画出的句子。指名学生读画出的句子,配上音乐,请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太阳花开的情景。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教师相机进行总结并板书:(1)色彩美(主要是5―7自然段)

(2)经久不衰(顽强的美):第8自然段

5、展示太阳花图片,直观感受。

6、太阳花如此美丽,却又经久不衰,这是为什么呢?

请你读读8、9自然段,找一找原因吧。(单独的一朵花生命特点:朝开夕谢,朵朵精神充沛,不遗余力。从整体上看,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

谁能说一说为什么太阳花经久不衰?你能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吗?不写单独的一朵太阳花行吗?

让我们带着赞颂、欣赏的语气来读读第9自然段。(齐读、指名配乐读)

7、看着这样的太阳花,你有何感想呢?它的生命那么短促,却能做到灿烂多姿,你从中想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段落,找找答案吧!同桌交流读书感想。

8、为什么来年还要种太阳花?在你的生活中有和太阳花一样的人吗?小组讨论交流。

四、拓展

1、小结:是的,太阳花就像那些珍惜时间的人;像那些顽强拼搏的人;像

那些为革命而牺牲的烈士„„虽然他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却经久不衰,流芳百世。美丽的太阳花有着美好的品格,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太阳花的这种美好的品格,不是吗?

2、请同学们试着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进这篇课文中,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再读一读。

五、作业

1、课后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太阳花》。

2、课外阅读推荐:《白杨》

板书设计:

种一片太阳花

为什么要种太阳花 色彩美

学生板 太阳花开得灿烂多姿 美

书词语 单独一朵太阳花的特点 经久不衰

来年还种太阳花

借花 ---------------------->喻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体会感情,个性化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师生互评,从评价中体会怎样读书更能表达感情。

3、再读,体会文章深刻的内涵。

二、学习生字

1、小黑板示字:躁 斓 圃 侍 乍 缤 偃 蕉 慵 炽 蕾 婪 沛 旺 昌

2、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组词。

3、学生观察生字,写自己最拿手的生字。

4、集体交流是怎样写好的。

5、选学生认为难写的字,集体交流怎样写好,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斓 偃 蕉 慵”的结构;“沛”不要把字形写错。)

6、学生写字。

7、展示学生作品,评议“小小书法家”,交流经验。

三、积累词语

1、这篇课文有许多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你认真找一找。

2、学生活动、交流:

斑斓多姿 鲜艳夺目 郁郁葱葱 银粒儿 短促 花蕾

慵倦无力 缤纷五彩 偃旗息鼓 美人蕉 空暇 贪婪

莫衷一是 灿烂多姿 生机勃勃 经久不衰 炽热

兴旺发达 繁荣昌盛 充沛 乍开 服侍

3、你能选其中几个词语各说一句话吗?

4、设计摘录卡,积累词语。

四、作业:

1、查找有关花的词语,摘录在摘录卡上。

2、在习作中运用所积累的词语。

花之咏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本文表面上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是作者在借花喻人,作者已与花融为一体,诗一样的语言,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蕴涵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与追求,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启人深思。《花之咏》可以理解为“花的歌唱”,品读全文,更像是一封花的自白书。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把字写美观、工整。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学习本文的结构和语言,能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写一篇关于花的想像作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的理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直接出示课题。

2、“咏”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3、花之咏实际上是咏花,那么课题是不是也可以改成咏花呢? (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4、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学会生字

1、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给每一个自然段标 上序号

碰到不会读的字可以采取你所喜欢的方法解决。

2)各自练读,同伴互读。

(3)小组采取喜欢的方法朗读。

2词语朋友都急着要和大家见个面,你们看,他们全都跑到屏幕上了,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我们读一读。(请两名学生带读)

(1)出示生字。 湛蓝 天幕 孕育 入眠 赠物 招徕 啜

饮 琼浆 聆听

(2)请小老师到前面领读。(教师随机指导学生识记字音字形,理 解字义等。重点指导“幕”与“慕、墓”等形近字的区别。)

(3)齐读词语。

4、书写生字。

(1)思考这些生字可以分成几类来书写?(指名让学生回答。)

(2)写这几类生字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3)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重点指导“赠”的写法。

(4)学生独立观察、练写其他的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5)集体交流订正后,学生再练写,同桌检查、互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花儿到底唱了什么。(指名读。)

2、你有什么感受?

3、随机指导朗读,理解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可引导学生猜猜大地说了一句什么话;学习第二、 三自然段:可引导学生想像“我”的变化;学习第四自然段: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的谈谈感受,体会花的美好寓意;学习第五、六自然段:可引导学生拓展想像,“我”还会做些什么。学习第七自然段:可开展讨论“我”的幻想是什么?“我”追求的光明又是什么?这是本文的重难点。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大

胆地说;“追求光明”是“花”的崇高的理想,这里可以适时介绍一些关于作者的资料,感悟课文借花喻人的特点。)

[点评:教学中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三、内化语言,多样表达

1、学生充分交流对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选背课文内容。

2、自由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3、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用认为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 (如用几个成语概括,画一幅画,唱一首歌,表演,引用一首诗词等。)

5、全班配乐读文,鼓励背诵。

五、拓展升华,领悟内涵

1、思考:把这篇课文的课题换成《咏花》可以吗?谈谈的理由。

(课文是用第一人称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的心声,这是花在自我歌唱,作者与花融为一体了,花的理想与追求就是作者的理想与追求,因此,题目“花之咏”――“花的歌唱”是与课文内容吻合的。而题目“咏花”,就是作者站

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客观地歌咏花,这与课文内容是不相符的。)

2、学生发表看法。引出本文的写法“第一人称拟人化”。引导学生回忆 课

内课外读过的相同写法的文章,

1、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段,举办摘录笔记展览活动。

2、根据课文1―4自然段的结构特点,自己仿写一段,要写出真情实感。

我们的手

教材分析

我们的手是一首诗歌,全诗共四个小节,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借“手”的意象,把手分别比作电线、桥、船、小鸟等,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幸福、友好、真诚、快乐等人性中美好的情感传递给热爱生活的人们。诗的结构相同,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美和绘画美。

教学目标:

识字写字:1、综合运用识字方法认识本单元15个生字,运用正确笔顺独立书写18个生字。

2、正确辨析音近字、形近字和多音字。

词语句子:1、学会做批注笔记。

2、积累相关的词汇、成语和古诗等。 3、学会使用修改习作常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和词语。

(2)学习以“是”为比喻词的比喻句,并能仿写。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结合本单元“金钥匙”默读思考,学习作批注笔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体会文中对手的比喻,从而感知手也能传递人们美好的情感,心手相连,会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伸出你的手,看看你的手像什么?(枫叶、海星„„)你用你的手做些什么?(剪纸、画画、写字„„)看来同学们有的拥有灵巧的手,有的拥有能干的手,有的拥有智慧的手。不过,我们的手还有神通广大的本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手》,看看作者还发现了手的哪些功能。(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看看你读懂了哪些。在书上做出简单的批注。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是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句子怎么办?(遇到生字可以查生字表或者查字典,还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多读几遍。)你们的办法都不错!聪明的孩子最会学习。开始学习吧!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三、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1、 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思考:我们的手是什么?(电线)

(2)现在,我们依靠集体的力量,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为什么说我们的

手是电线?

每位同学说时,其他同学认真听,做出评价。小组汇报。

(3)(出示第一句)“我们的手,是电线。”齐读这句话。谁能把加点的字换掉,句子意思不变?(像)由此看来,这也是比喻句。(出示课后的“金

钥匙”。)

(4)这一小节,同学们学得真认真。老师相信,通过有感情的读,大家会体会得更好。指名读,美读。让读的学生自己或其他学生谈谈读的怎么样?好

在哪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学习第二节。

(1)指名读。思考:我们的手是什么?(桥)

(2)为什么这样比喻?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你们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指名读。比赛读。

2学习第三节、第四节。

(1)自由读第三、四节。边读边思考:我们的手是什么?

(2)齐读。

(3)有感情的朗读。

二品读课文,感悟内涵

(1)指名有感情的朗读。我们的手是电线、桥、船、小鸟,那么手的神通广大的本领到底是什么呢?(传递美好的感情)

(2)男女生对读。

(3)师生接读。

(4)我们的手还会是什么?师生互动。当你握住我的手,我们的手是什么?学生仿写。伸出你们的手,互相握一握吧,说说你们的手是什么?

三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同学们说得好极了。最美好的时刻,是心贴心的时刻,是手拉手的时刻。人们心手相连,会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愿我们能将人们美好的感情传递下去。

五布置作业 手还会是什么?仿照课文,再写一段。

一双手

教材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奇手的细节描写,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透过这双手我们看到的是张迎善这位普通劳动者甘心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重点难点:文章两次对手作了特写,分别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打比方和数字描写的方法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而这双手所透射出的是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林业工人甘心奉献,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所以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在探讨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感受张迎善的美好心灵应该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猜手诱趣

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老师这儿有四双手的具体描写,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 (出示相关的句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这四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学生回忆活动过程,总结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3、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想了解这双手吗?(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把预习时发现读不准的、读不好的生字说出来,提醒大家注意。

2、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线划下来。

3、你划了哪些关于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品读感悟,层层深入

1、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

(1)(出示学生划出的具体描写)把这些具体描写多读几遍,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角色转换、比较等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双手的初步感受。)

(学生可能从不同的方面谈认识和感受,他们可能会说是一双布满伤痕的手,与众不同的手,木色的手,不可思议的手等,教师要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并给以肯定。当学生谈到大、硬、粗的特点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下面的方式方法给以引导。)

(2)比手感知――大。

出示句子: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① 方法指导:抓住具体数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②展示按照这个尺寸塑的一只手,先组织学生比一比,然后老师也来比。 (在形象直观的比手过程中使学生对张迎善手大的特点有直接、真切的感受。)板书:大

③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3)生活感悟――硬、粗。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板书:硬、粗。

①方法指导: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 ,把手指比作 。

②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 (联系已有经验进一步体会出手的硬和粗。)

③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④出示老茧:指读。什么是老茧?见过谁长老茧? 张迎善的手不仅磨出了老茧,而且布满每个角落。(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老茧”的理解,并拿生活中见到的长老茧的人的手和张迎善布满老茧的手比较,更深层的体会到底坚硬和粗糙到什么程度。)

⑤结合此时的体会再来读。

(4)小结: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什么?(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谈独到的感受,阐发议论,说自己的猜测,讲引发的思考,提不解的问题等)

(5)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个同学讲,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然后一起讨论,总结出一个大家认为最准确,最全面的答案。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寻求准确、全面的答案。)

(6)组织交流,及时评价。

[评析:看似简单的小结,却将学生对这双手关注的视角,由表层的特点认识,转移到形成原因上。由此,把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引入深入。]

2、引入计算,关注数字,从价值的角度佩服这双手。

(1)计算启情。

好,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780000次)。

(2)圈数促情

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

(3)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这双手,孩子们你又想说些什么?

(怎么想的就怎么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请他们来板书 。)

(4)拓展丰情。林业局负责人说: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什么是金库?绿色的金库指什么?为什么说森林就是绿色的金库?

小结:这大森林啊,的的确确是绿色的金库,而这金库的创造者就有张迎善,就有张迎善的这双手。让我们再来重温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好吗?有感情的读一读。

3、借助课件,引发想象,从情感的角度赞美手,赞美人。

(1)课件燃情。(出示树木渐渐连成林场、又连成一山山森林的课件,在音乐的渲染下教师语言描述)大家看,就是这双神奇的手,栽下了一株株树木;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育成了一片片林场;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连起了一山山的森林。

(2)联想升情。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孩子们看着这双手你看到了什么?

(此时透过这双手学生看到的已经不仅仅是一双手了,可能是一车车的木材,可能是一弯弯的清泉,可能是一群群的小动物,也可能是张迎善以及和张迎善一样的劳动者美好的心灵,幸福的笑脸„„)

小结:张迎善,一个平凡的林业工人,用这双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手,创造了不凡的事迹。

四、作业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风寒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爸爸的手,温暖细腻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等等,课后请你仔细观察,试着把它写一写。

板书

一双手

硬 美丽 1天 3000次 26万多棵 粗 一双手 创造财富 10天 30000次 33垧 44.5垧

木色 了不起 20天 60000次 1300立方米

大 奇 26万棵 780000次 3500层积立方米

与众不同 创建绿色金库

第二课时

一、召开“新闻发布会”,引入新课。

1、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召开一个关于手的“新闻发布会”,希望大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介绍给大家。(学生自由发表观察结果,说说对手的了解。)

[这一环节的设计展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 ,使学生在观察、记录、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有关手上皮肤的知识,提高了兴趣,培养了搜集整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习更加有效。]

2、我们的“新闻发布会”到这里大家已经获得了许多关于手的信息,看来你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今天我们共同读一篇关于手的文章,来更加系统的认识我们的双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2、小组内互读课文,检查读文情况,做出评价。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

教师引导:文章哪一段可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读一读。

4、小结:我们可以通过找文章总述段落或者总述句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结构清晰,在熟读的基础上,自己了解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学会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实现自主实践运用 。]

三、合作交流,研读课文。

1、学习方法。瞧,这一课的“金钥匙”又要教给我们学习的好方法,让我们共同听一听。(教师出示解答自己提出问题的方法)

2、运用学法,默读批注。

[在学生已掌握批注方法的基础上,又教给他们解答自己提出问题的方法,

从而使学生批注读文中不盲从 ,在读文中有效运用方法,体会学法的优势所在。 ]

3、合作交流,质疑解疑。

(1)交流自读批注的结果,说说学习中的收获。

(2)进行“你问我答”:说说学习中的困惑,请小组成员解决。

[这一环节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带着问题有效合作,实现全员参与,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也是对学生是否有效运用“金钥匙”的检验。]

4、全班交流,理清脉络。

(1)提出小组中还未解决的问题,请其他小组补充解疑。

(2)全班交流: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手上的皮肤?自由发言,指名板书。 [由学生板书,实现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清晰的展现段落内容,为后面串联大意,概括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

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引导思考以下问题:

①第四段中处理的问题:相互比一比指纹是否相同。

②第二段中处理的问题:你还知道哪些人双手的特点?

③第三段中处理的问题:如果有人去看手相,你打算怎样劝说?

[几个问题的设计,紧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既具有活动性,又具有生活性,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了解社会,学会生活。]

5、借助板书,浏览课文, 试将每段的大意串联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指名说一说。

小结:除了找文章总述段落或者总述句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可以通过串联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整体感知,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了解了哪些手上皮肤的知识?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打算怎样保护自己的双手?

五、布置作业。

1、运用批注的方法自读 《手指》。

2、运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手指》的主要内容。

大地的话

教材分析:

大地的话是一首现代诗,诗人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大地拟人化为母亲,抒写了大地母亲博大的胸襟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诗歌语言通俗,学习难度低,学生在欣赏诗词的同时更好地体味了大自然的魅力,感受语言情趣,也能够继续以“大地”或者其他人称向所有她想与之对话的对象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也就是能够做到仿照文本,继续文本内容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三个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八个生字,重点指导“蕊”的写法。

2、注重朗读,感悟诗歌的内容,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体会诗中蕴含的大地母亲的无私奉献的精神。

3、能够仿照诗歌续写,独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练习配乐朗读 投影:生字 学生准备:课前有感情的朗读诗歌,自学生字、新词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入情入境

教师直接板书“大地”,激活学生思维,思考:同学们,一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

接着板书完课题,再预设大地会与谁对话的问题导入新课。

(学生已经预习课文了,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教师检查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尽量将课文读通

2、生字 出示生字、词

吐蕊 一嘟噜 枝丫 筑巢 驱赶 嫌 宝藏

学生“开火车”领读生字。学生质疑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

3、指名读课文,说说大地在和谁说话?

三、细读诗歌、品读赏析

本篇诗歌共分5小节,前4节内容浅显易懂,故在教学设计中应以读为主,使学生通过阅读能够较为深刻的感受文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使学生能够自己有效和真情的与文本对话。故在设计品读诗歌这一环节中以各种不同的阅读方

式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能够自主感悟,自发抒情,自然续情。设计以下两个环节:

(一)进入角色,以读悟情

1、教师出示课文内容,配乐范读。

[设计意图:将学生带入情境,产生强烈的朗读欲望。]

2、用心的默读以下课文的前四段,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什么?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在读流利的同时,尽量将大地的话读懂。

3、指名四位同学扮演大地朗读课文的前四节,想象你自己就是大地,你想对你的朋友们说些什么?其他同学你们就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仔细听,用心去感受,看看能否听懂大地对你说了些什么?

4、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你的同位听听,看看你的同位能否明白大地想说的话。阅读时可以把你的感受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写在书上与同位交流。

(教师及时指导学生,根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指导学生用“心”来说话,用心来朗读,用心交流。)

5、在自读、交流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6、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的话语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适时设疑对最后一句的省略号你是怎么理解的?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即: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

第二课时

2、用心的默读以下课文的前四段,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什么?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在读流利的同时,尽量将大地的话读懂。

时设 3、指名四位同学扮演大地朗读课文的前四节,想象你自己就是大地,你想对你的朋友们说些什么?其他同学你们就是种子、飞鸟、游鱼、小草。仔细听,用心去感受,看看能否听懂大地对你说了些什么?

4、选择你最喜欢的段落读给你的同位听听,看看你的同位能否明白大地想说的话。阅读时可以把你的感受用一句话或一段话写在书上与同位交流。

(教师及时指导学生,根据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指导学生用“心”来说话,用心来朗读,用心交流。)

5、在自读、交流的基础上再指名朗读。

6、再来读读课文的最后一节,再回想刚刚大地的一句句真情的话语,你能感受到大地的话语想表达自己怎样的感情吗?适疑对最后一句的省略号你是怎么理解的?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即:还有许多大地体内的生灵,比如„„

五。激发情感,以写续情

1、读了这篇课文,相信你也按捺不住自己的话语,想来说说吧?对你想说的人、物敞开心扉,大胆的说出来吧。

2、也尝试着用课文中出现的“假如”、“即使”关联词语,仿照课文的前

四 作业练习

语言的魅力

教材分析

《语言的魅力》是一篇打动人心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作者讲述的是:在繁华的巴黎大街的街头,有一位盲老人在乞讨,他的身边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道“我什么也看不见!”但是没有人帮助他。法国著名诗人让?比浩勒在牌子上添加了“春天到了,可是„„”几个字。结果,巴黎街头的行人变了,他们从对盲老人泠漠无情,到热情相助,老人获得帮助后心底漾出了喜悦之情。

教学目的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诗人同情、帮助残疾人的善良品质,感受语言的魅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语文,谈谈自己对“语言的魅力”这个词语的理解。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我们的语言充满着巨大的魅力,恰当地运用语言,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2、学习了《语言的魅力》这篇课文,你一定会有新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感知质疑。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生字新词,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初读课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学生可能提出:(1)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2)让?比浩勒为什么要加上“春天到了”? (3)语言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等等。)

三、比较阅读,自主感悟。

1、带着刚才提出的“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这一问题,仔细读读课文,比较加了一句话前后的情况有什么不一样?在书中画出相关的语句说说感受。

2、小组交流:为什么加了一句话后人们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3、交流讨论结果,教师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

(1)重点词句比较:是什么导致人们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的呢? ①我什么也看不见。②春天到了,可是„„ 反复读读前后两句话有什么不一样?

(2)朗读训练中比较:①找出文中描写春天的语句,有感情的读一读,说一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 ②在这样的季节中,人们都会干什么?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③当我们陶醉在良辰美景时,盲老人的眼前是什么?有感情的读读

相关的语句,想一想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3)刚才有的同学提出“让比浩勒为什么要加上‘春天到了’?”现在你知道了吗?说说你的看法?

(4)教师小结:这就是语言产生的作用,什么样的语言才会产生这么大的作用呢?富有诗意,带有浓厚感情色彩,使人受到震动的语言。只有这种语言,才有它独特的魅力。让我们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再一次领略一下语言的魅力。

四、创设情境,采访释疑。

1、假如你是《巴黎时报》的一名记者,假如你当时就在现场,请你即兴进行现场采访,看看人们是怎么想的,前后态度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

2、其他同学分别扮采访对象:双目失明的老人,法国著名诗人,衣着华丽的绅士、贵妇人,打扮漂亮的少女,衣着寒酸的职员。

3、指导学生采访问题要依对象而定,如:

(1)老人家,今天给你钱的人多吗?

(2)先生,你为什么要给这位盲人加上“春天到了”这句话?

(3)先生(太太、小姐),街上那么多乞讨的人,您为什么要把钱给他?

(4)先生,看样子您不是很有钱,为什么还要给他钱?

4、现在你知道语言为什么有如此大的魅力了吗?

五、课后延伸、学以致用

你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作业:

1、一句话有魅力的语言能产生神奇的魔力,普通的话十句都达不到的效果,有魅力的话一句就达到了!同学们想不想尝试一下,写几句有魅力的话?

2、收集生活中用来交流的语言。

教学反思: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是一个独立的阅读个体,在学习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一个独立学习的空间,鼓励他们主动地阅读,积极地思考,并大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节课教学力争以题目《语言的魅力》为线索,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理解课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在阅读中发现语言的魅力,在表达、思维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的魅力。

在本节课中,学生对于自己扮演成课文中的人物进行交流这一环节很感兴趣,参与热情高涨,对人物的把握也比较到位。语言机智、幽默、优美都是语言的魅力,学习语文,不仅要懂得欣赏其语言的魅力,还要应用到交流交际中,让美的语言为生活增添色彩。所以学习这篇课文,要让学生欣赏到人物语言的机智,认识到语言对生活的重要性,培养运用有魅力的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课时

一、预习课文。

预习要求:初读课文;习生字;熟读课文、想重点;再读课文、标难点;收集信息,巧处理。

二、预习反馈及提高。

1、同桌互读课文。(认真听,生字词语是否读得正确。并根据情况给予评价。)

2、同学范读,同学评议。

3、说一说,初读课文后的感受。

4、学生提出问题,相互解答。

5、交流展示资料,促进课文理解。

6、扩词练习,书写指导。

繁:繁荣昌盛、繁花似锦 衫:衣衫褴褛 斑:斑点、斑痕 绅:绅士 衷:衷心 衷情 辰:良辰美景 嬉:嬉戏

三、研读课文。

1、通读课文,质疑。

(1)比较写在木牌两边的语言,谈谈你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

(2)“春天到了,可是„„”省略号里包含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诗人不写出来?

2、默读课文,探究问题。

3、小组讨论并汇报。

(1)比较写在木牌两边的语言,谈谈你对“语言的魅力”的理解。

――写在木牌两边的语言分别是:“我什么也看不见。”“春天到了,可是„„”写这两句话有一个共同目的:获得别人的同情,得到一些钱。而这两句话所产生的效果却不一样:行人无动于衷、淡淡一笑、姗姗而去;“„„下午给钱的人多极了!”

――为什么不同的语言会产生不同的结果?(是因为诗人的语言更有魅力)“春天到了,可是„„”它的魅力在哪?(富有诗意的语言,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

(2)学习第六自然段,体会感情色彩。

①“春天到了,可是„„”省略号里包含了什么意思?为什么诗人不写出来?(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自由说,不写出来的原因是留给他人想像的空间,让人去意会,有些意思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②填表。

③体会两句反问句。(变成一般的陈述句读起来有什么不同?)

4、朗读你感受最深的句子。

5、引导升华。(情感态度、过程方法、知识能力)

四、课外延伸。

1、查找能说明“语言魅力”的词、格言或故事。

2、与“语文天地”相结合。

3、《难忘的一句话》

(1)体会伦纳德夫人的话语对作者产生的巨大影响,从而感悟语言的作用。

(2)学习和借鉴它在选择和安排材料上的写法。

板书: 语言的魅力

我什么也看不见 春天到了,可是„„

什么也没有得到 多极了

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语言的巨大力量,它让人与人之间织出了爱的纽带;使孩子们懂得语言是极具有魅力的,我们应该力求说一些具有魅力的语言,使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和谐。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并没有繁琐的分析,而是直接切入文章的主旨,通过对重点句子的讨论使学生感悟诗人语言的力量。还有在课文的学习当中引入语文天地中的《难忘的一句话》一文,达到学一篇带多篇的效果。在这篇课文的最后,更是引导学生走出课本,到生活中去寻找有关语言的魅力的格言、故事,把课内外的很好的结合起来,以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

秉笔直书

教材分析:

文章记叙的是战国时代的一个历史故事。故事发生的年代非常久远,因此文中出现了大量学生不易理解的历史性词语,如“齐庄公”、“相国”、“太史”等。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查找资料辅助课文教学的作用。文章采用对话的形式,对几位太史宁可断头也不屈服于残暴的崔杼,恪守本分的职业道德精神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同时又运用崔杼由不可一世到无可奈何的心理变

化描写衬托了太史们这种忠于职守的精神的伟大。因此,通过对于人物语言以及神态描写的学习,感受、体会、学习人物“秉笔直书”的伟大的人格精神是本课学习的重点。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课文中的8个认读生字,掌握写字表中的11个生字。

2、引导学生根据人物语言,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

3、学会抓住重点词句(忠实、本分、不屈服),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鼓励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抓住要点,绘声绘色地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

学生准备:查找关于战国情况的资料,以及“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的解释资料。

第一课时

一、释词导入,激发兴趣

历史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了解历史才能变得更加聪明。喜欢听历史故事吗?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林汉达先生带给我们的,描写战国时期在齐国发生的小故事――《秉笔直书》。(板书:秉笔直书。学生齐读课题。) 战国时期离我们太久远了,在听故事之前,让我们先来了解几个那个时期常用的特殊词语。(出示词语:“国君”、“竹简”、“伯、仲、叔、季”、“相国”、“太史”、“齐庄公”。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扫清了听故事路上的拦路虎,我们可以来欣赏这一个小故事了。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秉”的象形字写法理解字的含义:拿、握。)

那“秉笔直书”又是什么意思呢?相信欣赏完这个故事之后你一定会了解了。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秉笔直书》到底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生字。(出示生字词:崔杼 独揽 大权 伯仲 忠贞 屈服 颠倒黑白)

(指名学生领读生字。)

(出示重点、难点字:独揽 颠倒 秉笔直书。学生提示加点字的写法。生齐读生字词。)

2、整体感知课文。

(1)学生分段朗读课文。(检查生字掌握情况)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一看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读课文。)

(2)课文中有几位主要人物?他们分别是谁?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崔杼 太史伯、仲、叔、季 南史氏) 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本文的主要内容:)崔杼杀害了国君“齐庄公”,他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但太史们宁死不屈,崔杼杀害了太史伯、仲、叔,他最后并未杀害太史季,因为他害怕了。南史氏也是一位太史,他本想来接替太史季的位置,当他看到太史季安然无恙后才放心地离开了。(引导学生了解大体内容即可)

三、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崔杼杀害了国君,却想让太史们歪曲事实记录历史,太史们并未按照他的话去做。在这个小故事中,你觉得崔杼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崔杼大权独揽的地位以及残暴、易怒的个性。)

[设计意图:先引导学生了解崔杼的残暴以及位高权重,从而使学生想象人们对于崔杼的态度:害怕甚至于服从。然后引导学生了解太史们对崔杼不屈服的态度,在强烈的对比中使学生感受太史的刚正不阿。]

你从课文的哪个段落知道的?(指名朗读1-2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画出描写崔杼的句子。

(学生指名朗读1-2自然段。学生读画的句子。)

(出示句子:)战国时代,齐国的国王齐庄公(名光),被相国崔杼杀了。 崔杼串通几个人立齐庄公的兄弟为国君,自己独揽大权。

从这两句话中你可以体会到什么?(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杀国君”、“独揽大权”等词语体会崔杼有很高的地位但仍旧不满足,很残暴。)

2、谋杀国君是一件大逆不道的事情,在等级制度森严的封建社会,这样的人会遭到天下人甚至后世几代人的唾骂的,那么崔杼希望这件事让后世的人们知道吗?(不想)

那么崔杼要求记录历史的太史们怎样写这段历史呢?

(出示句子:) 崔杼要求

历史事实 „„国君光被相国崔杼杀害

(通过两个句子的对比,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颠倒是非”的含义。)

3、如果这个位高权重并且非常残暴的崔杼对你提出了要求,你会怎样做呢?

当崔杼要求太史们在史书上写下“先君是害病死的”时, 太史们是怎样做的呢?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了解太史们均在竹简上写下了“夏五月,崔杼谋杀国君光”)

(1)太史们分别怎样拒绝了崔杼的不合理要求的?

(学生分角色读课文2――4自然段,其余学生注意听,画出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交流描写太史表情和语言的句子。出示描写太史语言的句子。)

(2)朗读指导。太史的职责是什么?(引导学生了解太史的职责是真实的记录历史)

面对崔杼这种不合理的要求,太史们心中会怎样想?(引导学生用“严肃、义正词严、临危不惧”的语气读句子。比赛读。齐读。)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应当从文本出发,引导学生在感悟文字的过程中接受文本所要传达出来的信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学习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的读书机会,让学生在充分感受文本的基础上深入体会太史们所共有的坚守本分的精神。]

(3)崔杼是个非常残暴的人,太史们为什么还要这样说,这样做呢?他们不害怕吗?

(引导学生结合句子体会太史们“忠于职守,恪守本分”的高尚的精神。板书:恪守本分。)

4、当崔杼一次次的要求太史歪曲历史事实而一次次遭到拒绝之后,他的心理有没有变化呢?(学生用波浪线画出描写崔杼心理变化的词语。)

(出示:生气――大怒――气得说不出话来――生气并恐慌――长叹一口气。)

崔杼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引导学生体会太史们坚守本分的精神让残暴的崔杼也变得无可奈何,真言必将战胜谎言,正义必将战胜邪恶。)

[设计意图:崔杼的心理变化是贯穿全文的一条次要线索,衬托出了太史们忠于职守的精神给人的巨大的震撼,由于其分布位置较散,所以安排在分析完文章的要点后体会。]

教师小结:太史伯、仲、叔、季坚持自己的本分,宁肯舍弃生命也不歪曲历史事实的刚正不阿的精神征服了崔杼,让他心存恐惧地放弃了继续杀害太史来掩盖自己罪行的行为。故事到这里似乎应该结束了,可是课文中还出现了另外一个记录历史的人――南史氏,他来做什么呢?

5、(指名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其他同学考虑南史氏前来做什么呢?作者为什么要写南史氏呢?(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体会“刚正不阿”的精神是太史们都具有的精神,理解“秉笔直书”含义。)

四、小结

太史们这种不畏强权,不贪生怕死的坚守本分的精神,让“谎言”灰溜溜地逃走了,让今天的我们能够了解更加真实的历史情况,让我们坚信邪永不胜

正。让我们向刚正不阿的太史们致敬! 太史伯、仲、叔、季和南史氏的故事令人钦佩,你还知道哪一位太史的故事呢?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去了解,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第二课时

一、交流资料,鼓励提问。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课前同学们都查找了有关“秉笔直书”的资料,请大家相互交流一下。

2、归纳学生的资料,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弄清“国王”、“庄公”、“国君”、“相国”的意思,理解“伯、仲、叔、季”的排行次序,了解太史的职责,知道“竹简”是怎么回事。

二、自读文章,整体感知。

1、围绕课题“秉笔直书”,你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吗?(教师梳理归纳他们可能提的问题:谁秉笔直书?他为什么要秉笔直书?秉笔直书的后果是什么?)

2、围绕自设问题,自己用喜欢的方式试读课文。

3、小组讨论交流。

三、细读课文,理解人物特点。

1、(出示课后的“金钥匙”:)为了更好的理解太史伯、仲、叔和季,可以向自己提出这样几个问题:(1)他们的职责是什么?(2)他们是怎样做的?画出重点词语和句子。(3)他们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围绕“金钥匙”的提示再次默读课文。)

2、同桌交流,体会史官宁愿被杀头也要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这不仅仅是真话的力量,而更是人格的力量。(在交流中重点理解这样几个句子:)

(1)太史伯说的两句话,第一句:太史伯听了崔杼的话,严肃的说:“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哪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呢?”(先让学生充分的读句子,读出反问的语气,感悟反问句表达意思的力度,以及所表达的意思。使学生在朗读中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不能捏造事实,颠倒是非。”重点体会“本分”,可以请学生说说每个人根据不同的工作,都有些什么本分。从而感受太史必须说真话,记录真实的历史。)

(2)第二句:太史伯说:“我只有一个脑袋,如果你叫我颠倒是非,我情愿不要这个脑袋。”(在理解了伯说的按照事实写历史是太史的本分后,再来读这一句话,可以多找几个学生读,甚至由老师范读,目的就是要引导体会伯为了说实话宁肯牺牲自己的那种毫不畏惧的精神。从而感悟人物性格的耿直,敢于直言。)

(3)太史仲的话:太史仲面不改色,冷笑着回答:“太史只怕不忠实,可

不怕死。你就是把我也杀了,难道还能把所有的人都杀了吗?”(可以设计这

样一个问题:太史伯就因为说真话而被崔杼杀害了,仲还敢这么说,难道他就

不怕死吗?通过“面不改色”、“冷笑”,体会他的毫不畏惧,感悟人物特点。)

(4)前面的三位太史都已经被崔杼杀害了,这时候第四位太史季他又是如

何做的呢?太史季说:“我当然爱惜性命。但要是贪生怕死,就失去了太史的

本分,不如尽了本分,然后去死。但您也要明白,就是我不写,天下还有写的

人。您只能不许我写,却不能改变事实。您越是杀害太史,越显出您心虚。”

(小组交流,通过太史季的话,体会他毫不畏惧,点出崔杼杀人后的心虚,而

季自己为了尽太史的本分宁肯去死的浩然正气。)

3、指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在充分的读中再一次深刻体会四位太史一身

正气、仗义直言的高尚品格。

指导朗读要点:要注意抓住崔杼神态变化的语句(生气、气哼哼、不再说话、

恐慌、长叹一口气),读出不同的语气。(自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范读、

分组齐读)

4、讨论:崔杼都已经杀了太史伯了,为什么仲、叔和季还要誓死按照事实

写历史呢?

(有学生可能会认为他们这样做不值得,人最重要的是生命,或许可以换

一个竹简欺骗崔杼。老师这时候必须给以正确的引导,让学生明确太史就是真

实的记录历史的人,必须说真话、写真事,还历史以真实比个人的性命还要重

要。领悟“秉笔直书”的深刻含义。)

四、指导复述,交流收获。

1、指导学生用简练的语言复述课文内容。

2、回顾课文,积累语言。(有重点的摘抄词语,比如“不屈服”、“本分”,

这样的词能够帮助理解几位太史秉笔直书的高尚品格。)

3、交流学文后的收获,联系现实思考太史的这种精神在今天有何重要意义,

给予我们每个人怎样的启迪。

4、结合课文,谈谈对美言、谎言、直言、谣言、忠言的理解。

板书设计:

秉笔直书

崔杼 伯 仲 叔 季 南史氏

太史:刚直不阿、秉笔直言

难忘的一句话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4个生字。

2.读通、读懂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老师对学生的爱,感受人与人之间美好的

感情。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周围,有不少残疾人,你注意过他们吗?你了解他们吗?

你帮助过他们吗?(学生自由谈)教师总结后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

残疾人,来感受一下她的内心世界,体会师生之间的美好的感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读准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以下词语:气恼、裂唇、畸

形、倾斜、温馨、抚慰等。

2.解决下列问题:

(1)“难忘的一句话”是哪八个字?

(2)为什么这八个字让“我”难忘?

三、检查读书效果

1.练读生字。

2.分自然段读课文。

四、重点引导理解

描写“我”和“伦纳德”夫人相貌的语句。

五、精读课文,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在初读的基础上,回答下面的问题:

1.讨论:你怎样看待“我”对同学撒谎和耳语测试时作弊?

明确:我撒谎并非品质问题,而是为了维护自尊。

2.找出课文中体现“我”自卑的语句,谈自己的理解,并通过感情朗读表

达出“我”的感受。

“我气恼,我„„ 说起话来还结巴”

“我觉得这样说„„甚至没有人喜欢我”

“可我先天失聪„„同学们会更加嘲笑我”

3.讨论:试想当有人对你说“我希望你是我女儿”时,你有什么感受?为

什么“我”听到是反应这么强烈?这么难忘。

4.引导学生体会出我的感受强烈的原因:即老师的爱的强大力量。

5.弄懂为什么“我”觉得这八个字像一束温暖的阳光,改变“我”人生的

看法。

六、总结

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收获。

七、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的词语。 2.再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八、板书设计

难忘的一句话

相貌丑自卑-——“我希望你是我女儿

改变我对人生的看法

春潮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春潮》为题安排了两篇散文。这两篇散文用不同手段面写了春

天的景象。第一篇很有气势,第二篇非常细腻。两篇文章语言丰富,描写形象,

细腻,字里行间表达出作者对春天(春潮)的喜悦之情。但是这两篇课文描写

的景象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大,加上复句和比喻句比较多,就给学生理解课文增

加了难度。所以学习这两篇课文,首先是要读通读熟。在此基础上,教师用语

言和画面设置情境,抓住重点句子引导学生反复体会朗读,感知并比较春潮和

春水的样子和特点。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体会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和春天到来时的作者的

喜悦心情。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理解

春潮来时恢宏的场面。

2、联系上下文理解“衰竭、崩溃、禁锢、击溃、驯服”等词语的意思。

3、通过金钥匙的提示,学习对描写景物的文章的基本质疑思路,通过质疑

与解疑理解课文。

4、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以及重点词语,积累好词佳句。提倡学生背诵这篇文

章。

教学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体会春潮由弱到强、逐渐宏大的气势和春天到来时的作者的喜

悦心情。找出第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通过朗读、想象、讨论理解春

潮来时恢宏的场面。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图片或录像资料,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找黄河上游壶口瀑布

春天解冻时的画面资料。相应的音乐磁带。2、教师准备小说《苦菜花》的背景

介绍以及与此文的联系。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读课文,通过上下文理解词语,通过想象和联系生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

作者看到春潮到来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引出课题。

(播放海潮大浪滔天声音如雷的录像(画面),也可以找到《观潮》中的

录像播放大潮来时的景象。)

这是大海浪潮翻滚的场面,你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看到的景象?(波

浪滔天、势不可挡、震耳欲聋)《春潮》描写的也是潮,它是什么样的呢?板

书课题和作者。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

2、指名读,出示有关词语正音。(不一定是生字,学生读不准的字音都要

纠正)例如“寒气凛凛、山涧、朝阳处、禁锢、喀嚓、驯服”等词语都要让学

生读准。

3、同位或小组间再把课文读一遍,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顺。

4、说说课文描写的春潮是什么。(师总结:北方冰冻的江河融化――“开

江“的景象)

三、插入金钥匙,学习对散文质疑的方法。

1、自由读“金钥匙”内容,说说读明白了什么。(没有质疑习惯的班级或

学生要把此作为重点环节,告诉学生质疑的好处,要求学生必须从现在开始这

样做,已经有质疑习惯的班级和学生可以不用“金钥匙”提示的问题,而是提

出自己更有独到性的问题。)

2、根据提出的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大体找到每个问题所在的段落(理清思

路)。根据问题明确哪个自然段是重点段。

四、细读课文,通过重点词句理解感悟内容和思想感情。

1、默读1、2自然段,说说第一段与第二段是什么关系(总起句,第二自

然段具体描绘第一段)。从哪里看出“春天在进攻,冬天在撤退”,找出有关

句子画下来读一读。

2、出示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每句说什么。引导学生找出“寒冷的威力

在衰竭,雪水融化,冻结的瀑布开始活动,冰封的大江变酥、变软、变暗”4句

话的主要意思。(也可以用表格填写的形式知道本段的主要内容)联系上下文

理解“衰竭”的意思。

3、自己练读这一段,引导学生抓住动词读重一些,体会景物的变化。指名

读,其他想象画面。

4、小结:在山中,雪水一股股汇集起来流进冰封的大江,终于有一天爆发

了,那景象势不可挡。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春潮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5、出示第三自然段。学生说画出来的句子,教师标出来。指名读。问:读

了这一段话,你有什么感觉?板书:气势很大,不可阻挡。抓住哪些词语才能

把春潮的气势读出来呢?小组讨论一下,试读。以组为单位推选代表读,其他

组评议,在评议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6、联系上下文理解这段话中相关的词语(崩溃、禁锢、驯服)。

7、比较下面两组句子,体会哪句好,好在哪里,然后把认为好的句子朗读

出来。

①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

扯着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

②风从窗缝里吹了进来,在我耳边吹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它吹着

我的衣襟向江岸奔去。

①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起来,又摔倒下去。

②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竖起来,又摔倒下去。

8、自由朗读3、4自然段,体会这两段的不同语气,再全班交流一下(急

促、气势很大――平缓、喜悦)。

9、配乐朗诵3、4自然段。

10、教师简介课文的写作背景。(基本含义:抗日战争是一场人民战争,

人民的力量汇集起来,就像势不可挡的春潮。胜利的春天一定会到来的),引

导学生朗读全文,再次体会春潮由弱到强的气势。

板书设计:

春 潮

雪水融化――大江酥软――坚冰崩溃――奔腾汹涌――春水欢笑

由弱到强、势不可挡

第二课时

一、寒风凛冽,向往春天

寒冷的冬天将要远去,春姑娘迈着轻盈的脚步向我们走来。大地上万物跃

跃欲动,将要爆发出埋藏了一冬的活力,势不可挡!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欣赏在我们这里难以见到的奇景――春潮。

(板书课题)

二、暖风习习,走入春天

1、同学们,你们见过“潮”吗?谁能把你所知道的或想象到的情景告诉大

家?(学生交流)

2、作家冯德英在他的作品《苦菜花》中就描绘了那波澜汹涌的春潮来临的

情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春潮》。(指名读课文,找朗读较好的学生,

能够起到示范作用。)

3、听完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可以说说知道了什么或有什么感受,也

可以提出疑问。

4、课文介绍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主要介绍了春潮的形成和春潮的不可抗

拒的威力。)

三、溪水淙淙,观察春天

1、英国诗人雪莱有句诗是这样说的:“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

吗?”就让咱们像作者那样仔细的观察春天吧。(指名读第一二自然段)

是啊,寒冷的冬天已在撤退,而温暖的春天正在进攻。你能在文中找出描

写 “春天在进攻”的词句吗?自己试着读一读。

(指名读,并说一说春天在进攻表现在什么地方。)

(1)“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朝阳处雪已融化。”

(2)“雪水顺着斜谷流过来,冲开了山涧溪水的冰面。”

(3)“那巨大的冻结在岩层上的瀑布也开始活动了„„冲到山下,流进大

江。”

(4)“那冰封的大江„„逐渐变酥了,变软了,颜色也变暗了。”

为什么不说“大江上的冰面变薄了,慢慢开始融化了” ,而是说“变酥了,

变软了,变暗了”呢?(学生讨论,体会用词的巧妙。)

教师小结板书:雪已融化→冲开溪面→瀑布活动→大江变了

读完这些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仿佛看到溪水淙淙,感觉春天即将到

来啦!)

2、 指导朗读第二段。

(1)再试着自己朗读这一段,边读边想象描写的景象。

(2)指名读,指导朗读时要用慢语速和低语调。例如:“逐渐变酥了,变

软了,颜色也变暗了。”等。

(3)自己练读,小组赛读。(以活泼的形式给孩子们充分朗读的时间去体

会和感悟春潮的刚刚形成时的“微弱”和蕴含着的具有生命力的春的气息。)

3、引导背诵:

(1)出示:

山的背阴处虽然还________,可是寒冷的威力已在______。朝阳处_______,

雪水顺着__________,冲开了______________。那巨大的______________也开

始活动了,流水声一天天_______________,最后成为一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那冰封的大江在________________,在

_________________,逐渐_______,________,颜色也__________。

(2)自己试试看,能不能把这段话背下来。

四、大江复活,欣赏春天

1、春潮就在慢慢地孕育着、积累着,期待时机成熟的时刻的到来,那时它

要把自己所有的力量都释放出来!“终于有一天,在寂静的黎明中,突然传来

了山崩地裂的声响”(引读第三自然段。)

2、读完这一段,你认为这是一种怎样的场面?用一个词语来表示。(学生

可能说出波澜壮阔、气势宏伟、势不可挡等等。)

3、指导读。那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去读呢?和第二自然段相比,

在语速和语调上会有什么不同?(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朗读指导,学生更容易

体会文中描写的情景,也更能够体会到朗读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

(1)读感悟,练读课文。

(2)播放排山倒海的潮水的声响,让孩子们想象春潮宏大的气势与壮观的

景象。

(教师指导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这样更容易进入情境,进而感悟文章,

读好文章。)

朗读并想象以下词句:

①“风从窗缝里挤了进来,激动地向我耳语着:快去看啊,大江复活了!”

(作者用拟人的手法体现出迎接春的来临的那种美好的心情,应用高兴的

语气来读。)

如果把“挤”了进来换成“钻”了进来行吗?为什么?

②“被禁锢了一冬的大江奔腾着,汹涌着,以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开了

坚冰,呼叫着,撞击着。”

③“一块块巨大的冰排,被江水推动着,山一样地竖了起来,又摔倒下去,

发出喀嚓喀嚓的声响,溅起一片片雪白的浪花。滚滚的春潮把坚冰击溃了,淹

没了,迫使它驯服地和残冬一起向远方流去。”(用夸张和比喻的手法把当时

的情景写得如此形象生动。)

(本段处理,主要以朗读为主,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春潮的声势浩大和

不可抗拒。)

4、配乐朗诵(以潮水汹涌澎湃的声音作为背景音乐),辅助感悟。(引诵,

帮助学生背诵本段,积累语言。)

5、发挥你的想象力,如此有爆发力的春潮使你想到了什么?(这个问题可

能有些难度,教师可给孩子们简单介绍《苦菜花》的写作背景。这里不但使孩

子们的想象力得到发挥,更重要的是侧重在爱国教育上。)

五、春潮澎湃,赞美春天

1、出示课件:春天刚刚逼近,雪水融化,溪水淙淙,大江开冰的奔腾汹涌

的情景。

2、看了刚才的录像,你能用自己的话赞美一下美好的春天吗?

3、带着你的这些感受再去读读这篇课文,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六、拓展阅读,比较春天

给同学们推荐二篇文章:

1、郁达夫的《古都的秋》(这篇文章表现了秋的萧瑟、凄凉和阴霾的情景。)

在读时,和我们学过的《春潮》比较,看有什么不同。

2、朱自清的《春》,读后看它让你感受到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春 潮

春在进攻:雪已融化→冲开溪面→瀑布活动→大江变化着

大江复活:坚冰崩溃→波涛汹涌→呼叫撞击→驯服地远去

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了以下课程理念:一、以学生为本,在发展语

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特别是春潮形成的过程和

其浩大的声势,通过想象既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还能够辅助学生朗读好课文。

三月桃花水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易激发阅读的兴趣,学生能抓住文章

的主要部分认真阅读,边读边思、边思边圈画,综合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边读

边思考,大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有积极表达的愿望和一定的口语表

达能力,容易与文本产生共鸣。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五个,会写11个。

2、与《春潮》对比阅读,体会两篇课文在语音、语速和用词方面的不同,

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接受文化熏陶,提高思维水平。

3、体会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句式,体会作者用词造

句的妙处。

4、让学生在熟读成诵中,达到积累语言、提高表达能力的目的。

教具准备:

准备一段悠扬的乐曲,指导学生配乐朗读,为平实的语言注入美的元素。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与《春潮》对比阅读,体会两篇课文不同的风格,培养学生比较阅

读的能力。难点在体会文中的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句式,体会

作者用词造句的妙处。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昨天,我们还沉浸在以锐不可挡之势滚滚而来的二月春潮里,今天,三月桃花水犹如一首舒缓轻柔的小夜曲向我们涓涓流来。(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

(如果没有相关的音像资料,教师可以以生动的语言描述创设情境导入,初次提示学生要与《春潮》对比阅读。教师在设计导语、总结语时语言应力求优美,从与文章意境相符。)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词)先自己读,再指名读。(出示的生词包括含生字的,和以前没接触过的,如:催促、应和)

3、交流:同学们在预习时通过查字典解决了哪几个词语。(四年级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词语的习惯,尤其应该强化对词典等工具书的使用。)

4、默读课文,读完后想一想:三月桃花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检查学生读书的收获,引导学生读文章一定要从整体感悟。教师相机板书:水清如明镜 水声如音乐)

(学生的收获可能是零乱的,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整理,也就是在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如:学生可能笼统的说――三月桃花水很美,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再问问他:“这几句写的是水的( )美。”)

三、精读悟情

师:看来,两读课文之后,三月桃花水那悦耳的流淌声和清澈的身影已经给同学们留下了印象。这就是你们读书所得。让我们再用心读读课文,圈一圈、画一画有关的语句。(学生再次默读。教师提示学生用不同的读书记号做批注。) “水声如音乐”――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1、3、4段)

2、(重点指导朗读第4段)请大家先想一想这一段该怎样读,再自由练读。通过朗读体现自己的心情。

3、指名朗读,男女生进行朗读比赛。(发现读得好的,让他说说自己为什么读的好――如;把自己当做沉睡了一冬的河流,醒来后心情愉悦;再如:学生结合“呵,河流醒来了!”一句,体会到作者看到河流哗哗流淌时的惊喜之情„„)

4、教师引读第3段,全班感情朗读第4段。

5、这样动听的流水声,你想用一个什么句子来夸夸它?(仿照“三月的桃

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学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

“水清如明镜”――

1、学生交流画出的语句。(2、5、6段)

2、(重点指导学习第4段)它看到燕子、垂柳、姑娘、炊烟„„怎么能说明“水清如明镜”呢?(倒影)

3、让我们也做一次大饱眼福的桃花水,尽览水中美景――自由练读。

4、想不想看一看水中美景?请大家闭上眼睛,看你能看到些什么。指一名学生配乐朗读。其他学生闭目想象。

5、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可以结合读书所得说,也可以继续展开想象说,教师及时评价――这是省略号里藏的话。

四、总结全文

1、三月桃花水,声如音乐 ,清如明镜,怎能不叫人沉醉,叫人流连――全班齐读7-9自然段。

2、读到这儿,你还有不懂的地方吗?(可能质疑“比金子还贵”“盛满心灵的酒杯”)

3、让我们也把这“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的三月桃花水盛满我们“心灵的酒杯”吧。

第二课时

一、检查朗读情况:

1、让学生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或自己认为能读得最好的段落。

2、提问: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你为什么觉得这段比较好读?

(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如果没有明显的错误,就不要否定学生或幼稚或离谱的回答,因为这是孩子对课文的初步感知,即使有不够准确的地方,教师要重在适当引导,而不是强调唯一答案。也可以就此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鼓励他们完整、准确地表达。)

二、学习课文:

1、齐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当你读这一段时,你眼前会出现怎样的景象?

2、课件展示。

3、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相机点拨:

“呵,河流醒来了!”――一个语气词“呵”,表现了作者乍见春水的兴奋之情;一个“醒”把被束缚一个冬天的河水重获新生的喜悦写活。(拟人方法)

流动的水在舞动朝霞,水中的浪花、旋涡,在作者笔下成了“樱花”“酒窝”(比喻)

4、分男、女生读描写“水声”、“水面”的段落。

5、小组自学: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它弹奏出哪些不同的音乐?这些

不同的音乐与乡村生活有什么关系?

三月桃花水是春天的明镜。为什么是明镜?它照出了什么美景?

6、教师提问:

课文的第3―6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找出来,读一读,思考: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把“桃花水”比喻成“竖琴”“明镜”,把“波纹”比喻成“琴弦”,第4自然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方法,把“柳枝”比喻成“长发”,把衣着艳丽的“姑娘”比喻成“花瓣”)

7、学生自由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联系上文,思考:为什么三月桃花水比金子还贵,比银子还亮?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因为桃花水与农村生产息息相关,所以比 金子还贵,因为它纯净透明,所以比银子还亮。)

(三月桃花水让所有见过它的人深深地陶醉,掬一捧,品一口,就好像美妙无比的桃花水流进我们的心里,让我们永远铭记。结尾表达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深情赞美和无比热爱。)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思考:读《三月桃花水》和读《春潮》时,你的感受有什么不同?

三、拓展:

1、反复朗读课文中优美句段,模仿句段,写一写四季之一的自然景观,或写一写春天游园的见闻(也可安排在课后进行)。

2、感情朗读课文第6自然段,发挥想象:如果你是三月桃花水,你会对燕子、垂柳、姑娘等照在水面的朋友说什么?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并尝试背诵。

2、形近字组词:

梨 鞠 纤 瓣 鸟 裹 琴

犁 掬 迁 辩 袅 衷 铃

辫 衰

板书设计:

三月桃花水

什么声音? 竖琴

沉醉

什么光芒? 明镜

教学反思:

《三月桃花水》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意境清丽,而且文章结构精巧,前后文之间,有问有答,各个段落在错落中,又有

句式的重复和押韵,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令人身心愉悦。

古诗

教材分析

《江畔独步寻花》描绘了一幅百花盛开,黄莺在枝头鸣叫,蝴蝶在花间飞舞的春景图,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游园不值》写作者想游园看花却进不了门,本来是一件扫兴的事,但他从露出墙头的一枝红杏想象满园的春色,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心情由扫兴转为欣慰。《吴兴杂诗》描绘了江南的田园风光。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词,理解诗句意思。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两首古诗的异同。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陶冶爱美情操,激发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唤起记忆,营造氛围。

谈话: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你瞧,微风轻拂,万树摇绿,百花绽放,到处生机盎然,给人们带来了新的理想,新的希望!古今中外,许多文人墨客都对春天充满深情,歌颂赞美它!今天就让我们尽情地享受春天、赞美春天,享受生活、热爱生活吧!

1、齐背《春日》。

2、“万紫千红”主要指的是什么?(花)我们今天再来学和花有关的两首古诗。首先学习《游园不值》这一首。板书题目。解释“值”的意思。理解题目的意思。

二、了解诗意,质疑解疑

1、自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名读,纠正字音及不恰当的停顿。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了解古诗大意,并且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

4、在小组内交流。

(1)、在小组内说一说古诗的大体意思。

(2)、交流不理解的字词。(注意“屐”“印”的意思)

5、全班交流不理解的问题。

[评析:“教是为了不教”。注重在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是为学生的一生发展着想。]

三、入境品读,体味诗情。

1、学生再次走进古诗,读古诗,谈自己的感受。

2、抓住重点诗句领会诗情。

(1)谈对“小扣柴扉久不开”的理解。如果没有联系到上句,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前两句。

(2)理解作者当时的心情。

(3)指导朗读:你能通过你的朗读表现出作者当时的心情吗?

(4)指名读,教师指导读得慢一些。

(5)就在作者失望扫兴的时候,事情发生了什么变化?引出后两句。学生齐读后两句。体会作者此时的心情。

(6)由作者高兴的心情引出“满园春色”。让学生展开想象,如果把满园春色拍成电视片段,每一个同学都会有一个不同的版本。展示老师的版本: 牡丹高贵地昂着头,/ 玉兰花谦虚地含着笑。/ 蝴蝶在花丛中飞舞,/ 黄鹂在枝头上歌唱。

(7)学生准备版本,然后指名说。

(8)指导朗读,把作者欣慰的感情读出来。

3、赏读全诗,诵读全诗。

(1)范读古诗。把作者由扫兴变为欣慰的感情读出来。

(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3)全班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四、学习第二首古诗。

导语:刚才很多同学都写出了属于自己版本的“满园春色”,我国唐朝大诗人杜甫也早已写出了杜甫版的“满园春色”,想看吗?现在来看《江畔独步寻花》。

1、总结学习第一首诗的方法。自读――借助工具书了解大体意思――小组交流――感悟诗的意境――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自主、合作学习这首古诗。

3、师生互动。学生大体说说古诗的意思。谈自己的体会。教师补充当时的时代背景。

4、感情诵读全诗。

[评析: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在学习第二首古诗中迁移运用,有助于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比较两首诗的异同,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默读两首古诗,想想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3、在全班交流。教师着重指导学生领悟语言表达方面的直白与含蓄。

六、自学本课生字。

七、课堂小练笔。

同学们,属于你自己版本的“满园春色”是什么样子?能写一写吗?

扩大阅读范围,布置作业。

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读一读。

种一片太阳花

教材分析

本文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美丽的春水图。课文篇幅虽然较短,但由于作者在文中运用了排比句、拟人句、比喻句、对偶句等多种句式,语言优美,适合学生反复品读,积累语言。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太阳花的喜爱之情和所寄托的意愿,联想到具有太阳花品格的人。

3、理解个体太阳花生命的特点――生命如此短促,却又如此顽强,联想到具有太阳花品格的人。

4、观察学习生字、积累新词。

第一课时

一 创设情境,谈话导语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平时,你最喜欢哪种花?为什么?能说出花的特点吗?

2、同学们说了很多花,它们都有各自的美丽之处,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种太阳花(出示太阳花图片)。看到这个花名,你想到了什么?

一、板书课题:种一片太阳花 (学生跟着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句句响亮、字字清楚。

2、学生上前板书不理解的词语。

3、谁在预习中了解了哪个词语的意思,与同学交流一下,全班汇报。

4、指名读课文,让学生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为什么要种太阳花

•太阳花开得灿烂多姿

•单独一朵太阳花的特点

•来年还种太阳花

5、默读课文,根据板书的线索,把课文划分为四部分。

三、细读悟情,挖掘太阳花的美

在自然界里有很多美丽的花儿,可为什么我们选择种太阳花呢?

1、快速度浏览第一部分(1――3自然段),找找其中的原因。(其一:对色彩的渴望。其二:太阳花比较好“服侍”。)

2、 通过刚才的朗读,太阳花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你觉得太阳花怎么样?(板书“美”)

3、请同学们带着欣赏的语气大声朗读5――8自然段,画出描写太阳花美的句子。

4、请同桌交流一下画出的句子。指名学生读画出的句子,配上音乐,请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太阳花开的情景。

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和同桌说一说。

教师相机进行总结并板书:(1)色彩美(主要是5―7自然段)

(2)经久不衰(顽强的美):第8自然段

5、展示太阳花图片,直观感受。

6、太阳花如此美丽,却又经久不衰,这是为什么呢?

请你读读8、9自然段,找一找原因吧。(单独的一朵花生命特点:朝开夕谢,朵朵精神充沛,不遗余力。从整体上看,它们总是那样灿烂多姿,生机勃勃。)

谁能说一说为什么太阳花经久不衰?你能用书上的句子来回答吗?不写单独的一朵太阳花行吗?

让我们带着赞颂、欣赏的语气来读读第9自然段。(齐读、指名配乐读)

7、看着这样的太阳花,你有何感想呢?它的生命那么短促,却能做到灿烂多姿,你从中想到了什么?让我们一起读读课文的最后两个段落,找找答案吧!同桌交流读书感想。

8、为什么来年还要种太阳花?在你的生活中有和太阳花一样的人吗?小组讨论交流。

四、拓展

1、小结:是的,太阳花就像那些珍惜时间的人;像那些顽强拼搏的人;像

那些为革命而牺牲的烈士„„虽然他们的生命是短暂的,但却经久不衰,流芳百世。美丽的太阳花有着美好的品格,我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习太阳花的这种美好的品格,不是吗?

2、请同学们试着把自己的喜爱之情融进这篇课文中,选自己喜欢的段落再读一读。

五、作业

1、课后摘抄自己喜欢的段落,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画一幅《太阳花》。

2、课外阅读推荐:《白杨》

板书设计:

种一片太阳花

为什么要种太阳花 色彩美

学生板 太阳花开得灿烂多姿 美

书词语 单独一朵太阳花的特点 经久不衰

来年还种太阳花

借花 ---------------------->喻人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体会感情,个性化朗读课文。

2、指名读课文,师生互评,从评价中体会怎样读书更能表达感情。

3、再读,体会文章深刻的内涵。

二、学习生字

1、小黑板示字:躁 斓 圃 侍 乍 缤 偃 蕉 慵 炽 蕾 婪 沛 旺 昌

2、读准字音、理解字义、组词。

3、学生观察生字,写自己最拿手的生字。

4、集体交流是怎样写好的。

5、选学生认为难写的字,集体交流怎样写好,指导书写。(重点指导“斓 偃 蕉 慵”的结构;“沛”不要把字形写错。)

6、学生写字。

7、展示学生作品,评议“小小书法家”,交流经验。

三、积累词语

1、这篇课文有许多词语用得恰到好处,请你认真找一找。

2、学生活动、交流:

斑斓多姿 鲜艳夺目 郁郁葱葱 银粒儿 短促 花蕾

慵倦无力 缤纷五彩 偃旗息鼓 美人蕉 空暇 贪婪

莫衷一是 灿烂多姿 生机勃勃 经久不衰 炽热

兴旺发达 繁荣昌盛 充沛 乍开 服侍

3、你能选其中几个词语各说一句话吗?

4、设计摘录卡,积累词语。

四、作业:

1、查找有关花的词语,摘录在摘录卡上。

2、在习作中运用所积累的词语。

花之咏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本文表面上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是作者在借花喻人,作者已与花融为一体,诗一样的语言,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蕴涵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与追求,文辞优美,意味深长,启人深思。《花之咏》可以理解为“花的歌唱”,品读全文,更像是一封花的自白书。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9个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把字写美观、工整。能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3、学习本文的结构和语言,能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写一篇关于花的想像作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句子,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的理解。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

1、直接出示课题。

2、“咏”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3、花之咏实际上是咏花,那么课题是不是也可以改成咏花呢? (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4、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学会生字

1、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给每一个自然段标 上序号

碰到不会读的字可以采取你所喜欢的方法解决。

2)各自练读,同伴互读。

(3)小组采取喜欢的方法朗读。

2词语朋友都急着要和大家见个面,你们看,他们全都跑到屏幕上了,谁愿意当小老师带着我们读一读。(请两名学生带读)

(1)出示生字。 湛蓝 天幕 孕育 入眠 赠物 招徕 啜

饮 琼浆 聆听

(2)请小老师到前面领读。(教师随机指导学生识记字音字形,理 解字义等。重点指导“幕”与“慕、墓”等形近字的区别。)

(3)齐读词语。

4、书写生字。

(1)思考这些生字可以分成几类来书写?(指名让学生回答。)

(2)写这几类生字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3)老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重点指导“赠”的写法。

(4)学生独立观察、练写其他的生字,老师巡视指导。

(5)集体交流订正后,学生再练写,同桌检查、互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走进文本,整体感知

1、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花儿到底唱了什么。(指名读。)

2、你有什么感受?

3、随机指导朗读,理解内容。

(学习第一自然段:可引导学生猜猜大地说了一句什么话;学习第二、 三自然段:可引导学生想像“我”的变化;学习第四自然段:可引导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的谈谈感受,体会花的美好寓意;学习第五、六自然段:可引导学生拓展想像,“我”还会做些什么。学习第七自然段:可开展讨论“我”的幻想是什么?“我”追求的光明又是什么?这是本文的重难点。鼓励学生发挥想像大

胆地说;“追求光明”是“花”的崇高的理想,这里可以适时介绍一些关于作者的资料,感悟课文借花喻人的特点。)

[点评:教学中设置情境,师生共同披文入境,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三、内化语言,多样表达

1、学生充分交流对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选背课文内容。

2、自由读课文,对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3、小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用认为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 (如用几个成语概括,画一幅画,唱一首歌,表演,引用一首诗词等。)

5、全班配乐读文,鼓励背诵。

五、拓展升华,领悟内涵

1、思考:把这篇课文的课题换成《咏花》可以吗?谈谈的理由。

(课文是用第一人称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的心声,这是花在自我歌唱,作者与花融为一体了,花的理想与追求就是作者的理想与追求,因此,题目“花之咏”――“花的歌唱”是与课文内容吻合的。而题目“咏花”,就是作者站

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客观地歌咏花,这与课文内容是不相符的。)

2、学生发表看法。引出本文的写法“第一人称拟人化”。引导学生回忆 课

内课外读过的相同写法的文章,

1、摘抄课文中优美的句段,举办摘录笔记展览活动。

2、根据课文1―4自然段的结构特点,自己仿写一段,要写出真情实感。

我们的手

教材分析

我们的手是一首诗歌,全诗共四个小节,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借“手”的意象,把手分别比作电线、桥、船、小鸟等,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幸福、友好、真诚、快乐等人性中美好的情感传递给热爱生活的人们。诗的结构相同,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美和绘画美。

教学目标:

识字写字:1、综合运用识字方法认识本单元15个生字,运用正确笔顺独立书写18个生字。

2、正确辨析音近字、形近字和多音字。

词语句子:1、学会做批注笔记。

2、积累相关的词汇、成语和古诗等。 3、学会使用修改习作常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并会写本课生字和词语。

(2)学习以“是”为比喻词的比喻句,并能仿写。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2、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

(2)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3)结合本单元“金钥匙”默读思考,学习作批注笔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切体会文中对手的比喻,从而感知手也能传递人们美好的情感,心手相连,会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伸出你的手,看看你的手像什么?(枫叶、海星„„)你用你的手做些什么?(剪纸、画画、写字„„)看来同学们有的拥有灵巧的手,有的拥有能干的手,有的拥有智慧的手。不过,我们的手还有神通广大的本领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手》,看看作者还发现了手的哪些功能。(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看看你读懂了哪些。在书上做出简单的批注。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是遇到生字或难读的句子怎么办?(遇到生字可以查生字表或者查字典,还可以请老师和同学帮忙;遇到难读的句子就画下来,多读几遍。)你们的办法都不错!聪明的孩子最会学习。开始学习吧!

3、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齐读。

三、细读课文,加深理解

1、 学习第一节。

(1)指名读第一小节,其他同学思考:我们的手是什么?(电线)

(2)现在,我们依靠集体的力量,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为什么说我们的

手是电线?

每位同学说时,其他同学认真听,做出评价。小组汇报。

(3)(出示第一句)“我们的手,是电线。”齐读这句话。谁能把加点的字换掉,句子意思不变?(像)由此看来,这也是比喻句。(出示课后的“金

钥匙”。)

(4)这一小节,同学们学得真认真。老师相信,通过有感情的读,大家会体会得更好。指名读,美读。让读的学生自己或其他学生谈谈读的怎么样?好

在哪里?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学习第二节。

(1)指名读。思考:我们的手是什么?(桥)

(2)为什么这样比喻?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3)你们能把自己的体会读出来吗?指名读。比赛读。

2学习第三节、第四节。

(1)自由读第三、四节。边读边思考:我们的手是什么?

(2)齐读。

(3)有感情的朗读。

二品读课文,感悟内涵

(1)指名有感情的朗读。我们的手是电线、桥、船、小鸟,那么手的神通广大的本领到底是什么呢?(传递美好的感情)

(2)男女生对读。

(3)师生接读。

(4)我们的手还会是什么?师生互动。当你握住我的手,我们的手是什么?学生仿写。伸出你们的手,互相握一握吧,说说你们的手是什么?

三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同学们说得好极了。最美好的时刻,是心贴心的时刻,是手拉手的时刻。人们心手相连,会使整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愿我们能将人们美好的感情传递下去。

五布置作业 手还会是什么?仿照课文,再写一段。

一双手

教材分析:这篇文章通过对林业工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一双奇手的细节描写,透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为绿化祖国,为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透过这双手我们看到的是张迎善这位普通劳动者甘心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人们的美好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3、学习抓住关键词句、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认识以小见大,借手写人的写作手法。

重点难点:文章两次对手作了特写,分别从颜色、纹络、掌面、手指、左手、关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细节描写,并多次运用了打比方和数字描写的方法凸现了这双手的与众不同。而这双手所透射出的是一位平凡又不平凡的林业工人甘心奉献,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所以了解这双手的特点,在探讨形成原因的过程中,感受张迎善的美好心灵应该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猜手诱趣

1、人人都有一双手,可它们绝对不会是相同的。老师这儿有四双手的具体描写,猜猜他们的主人是谁好不好? (出示相关的句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评价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这四双手大家一下子就猜对了,有什么秘诀?(学生回忆活动过程,总结抓关键词句的阅读方法。)

3、小结:不同的年龄、不同的经历使每双手各有特点。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是一双手。想了解这双手吗?(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直奔重点

1、把预习时发现读不准的、读不好的生字说出来,提醒大家注意。

2、轻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具体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线划下来。

3、你划了哪些关于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和大家交流一下。

三、品读感悟,层层深入

1、形象感知,联系生活,从外观的角度了解这双手。

(1)(出示学生划出的具体描写)把这些具体描写多读几遍,想一想这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哪里知道的?(鼓励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如抓关键词句、结合生活经验、联系上下文、角色转换、比较等大胆的谈出自己对这双手的初步感受。)

(学生可能从不同的方面谈认识和感受,他们可能会说是一双布满伤痕的手,与众不同的手,木色的手,不可思议的手等,教师要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独特的体验并给以肯定。当学生谈到大、硬、粗的特点时,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况,通过下面的方式方法给以引导。)

(2)比手感知――大。

出示句子: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① 方法指导:抓住具体数字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

②展示按照这个尺寸塑的一只手,先组织学生比一比,然后老师也来比。 (在形象直观的比手过程中使学生对张迎善手大的特点有直接、真切的感受。)板书:大

③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读一读。

(3)生活感悟――硬、粗。

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板书:硬、粗。

①方法指导:这里运用了打比方的手法,把掌面比作 ,把手指比作 。

②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了? (联系已有经验进一步体会出手的硬和粗。)

③结合自己的体会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④出示老茧:指读。什么是老茧?见过谁长老茧? 张迎善的手不仅磨出了老茧,而且布满每个角落。(学生通过对关键词“老茧”的理解,并拿生活中见到的长老茧的人的手和张迎善布满老茧的手比较,更深层的体会到底坚硬和粗糙到什么程度。)

⑤结合此时的体会再来读。

(4)小结:对这双手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面对这样一双与众不同的手,你想说点什么?(学生们可以结合自己的认识,谈独到的感受,阐发议论,说自己的猜测,讲引发的思考,提不解的问题等)

(5)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个同学讲,其他成员要注意倾听,然后一起讨论,总结出一个大家认为最准确,最全面的答案。

(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互相补充,互相完善,寻求准确、全面的答案。)

(6)组织交流,及时评价。

[评析:看似简单的小结,却将学生对这双手关注的视角,由表层的特点认识,转移到形成原因上。由此,把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引入深入。]

2、引入计算,关注数字,从价值的角度佩服这双手。

(1)计算启情。

好,我们一起来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就算三次吧,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十天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二十天呢?张迎善一共栽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呀?(780000次)。

(2)圈数促情

课文中还有哪些数字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它圈出来,大声地说一说。

(3)看看这些数字,再想想这双手,孩子们你又想说些什么?

(怎么想的就怎么说,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并请他们来板书 。)

(4)拓展丰情。林业局负责人说: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什么是金库?绿色的金库指什么?为什么说森林就是绿色的金库?

小结:这大森林啊,的的确确是绿色的金库,而这金库的创造者就有张迎善,就有张迎善的这双手。让我们再来重温这双手的具体描写好吗?有感情的读一读。

3、借助课件,引发想象,从情感的角度赞美手,赞美人。

(1)课件燃情。(出示树木渐渐连成林场、又连成一山山森林的课件,在音乐的渲染下教师语言描述)大家看,就是这双神奇的手,栽下了一株株树木;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育成了一片片林场;就是这双神奇的手,连起了一山山的森林。

(2)联想升情。作者说: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孩子们看着这双手你看到了什么?

(此时透过这双手学生看到的已经不仅仅是一双手了,可能是一车车的木材,可能是一弯弯的清泉,可能是一群群的小动物,也可能是张迎善以及和张迎善一样的劳动者美好的心灵,幸福的笑脸„„)

小结:张迎善,一个平凡的林业工人,用这双普通却又不普通的手,创造了不凡的事迹。

四、作业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风寒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爸爸的手,温暖细腻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等等,课后请你仔细观察,试着把它写一写。

板书

一双手

硬 美丽 1天 3000次 26万多棵 粗 一双手 创造财富 10天 30000次 33垧 44.5垧

木色 了不起 20天 60000次 1300立方米

大 奇 26万棵 780000次 3500层积立方米

与众不同 创建绿色金库

第二课时

一、召开“新闻发布会”,引入新课。

1、手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今天我们召开一个关于手的“新闻发布会”,希望大家把自己的观察结果介绍给大家。(学生自由发表观察结果,说说对手的了解。)

[这一环节的设计展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 ,使学生在观察、记录、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初步了解有关手上皮肤的知识,提高了兴趣,培养了搜集整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习更加有效。]

2、我们的“新闻发布会”到这里大家已经获得了许多关于手的信息,看来你们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今天我们共同读一篇关于手的文章,来更加系统的认识我们的双手。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文,读准字词,读通句子。

2、小组内互读课文,检查读文情况,做出评价。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指名回答。

教师引导:文章哪一段可以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读一读。

4、小结:我们可以通过找文章总述段落或者总述句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结构清晰,在熟读的基础上,自己了解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学会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实现自主实践运用 。]

三、合作交流,研读课文。

1、学习方法。瞧,这一课的“金钥匙”又要教给我们学习的好方法,让我们共同听一听。(教师出示解答自己提出问题的方法)

2、运用学法,默读批注。

[在学生已掌握批注方法的基础上,又教给他们解答自己提出问题的方法,

从而使学生批注读文中不盲从 ,在读文中有效运用方法,体会学法的优势所在。 ]

3、合作交流,质疑解疑。

(1)交流自读批注的结果,说说学习中的收获。

(2)进行“你问我答”:说说学习中的困惑,请小组成员解决。

[这一环节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带着问题有效合作,实现全员参与,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也是对学生是否有效运用“金钥匙”的检验。]

4、全班交流,理清脉络。

(1)提出小组中还未解决的问题,请其他小组补充解疑。

(2)全班交流:课文从哪几方面介绍手上的皮肤?自由发言,指名板书。 [由学生板书,实现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清晰的展现段落内容,为后面串联大意,概括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

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引导思考以下问题:

①第四段中处理的问题:相互比一比指纹是否相同。

②第二段中处理的问题:你还知道哪些人双手的特点?

③第三段中处理的问题:如果有人去看手相,你打算怎样劝说?

[几个问题的设计,紧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既具有活动性,又具有生活性,使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了解社会,学会生活。]

5、借助板书,浏览课文, 试将每段的大意串联起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指名说一说。

小结:除了找文章总述段落或者总述句的方法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还可以通过串联段意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四、整体感知,拓展延伸。

1、通过学习了解了哪些手上皮肤的知识?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打算怎样保护自己的双手?

五、布置作业。

1、运用批注的方法自读 《手指》。

2、运用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手指》的主要内容。


相关内容

  • 小学语文备课大师 首页
  • - 网 上 书 屋 武 侠 小 说 作 文 宝 库 流 量 分 析 名 师 在 线 在 线 词 典 小学语文一上备课室 [热荐]汉语拼音全套flash在线学习 07-22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1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7-20 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案全集 0 ...

  • 猫]第一课时教学实录
  • 小学教案人教课标7册-<猫>第一课时教学实录之一 - 教案中心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体育美术品德各科 - 多彩教育网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百度搜藏人人网腾讯微博开心网腾讯朋友百度空间豆瓣网搜狐微博MSNQQ收藏淘江湖百度贴吧谷歌Buzz更多...百度分享游客,您好 免费注册 用户登录 我来发表 ...

  • 2017年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
  • 2017年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一 >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生字:会正确区分韵母an.ang生字:掌握"白.回.国"的先外后内再封口的笔顺规则. 2.能力目标:通过读.写背积累有关天气的词语和有关春天的四字词语:熟读背诵大小写字母歌和& ...

  • 三年级下册思品教案
  • 小学<品德与社会>三 年级下 册第一单元<1. 互相帮助>教学设计(图文结构式备课) 执教 教材简析:本课教学内容是简单浅显的,道理学生也易懂.因此多搜集有关事例.图片.故事用这些数据.直观材料引导学生的学习,能取得很好的教育效果.引导学生明白在这个大家庭,要互相关心,团结友 ...

  • 微课教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走进漓江水]
  •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走进漓江水>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桂林山水>第二段片段教学. 二.教学目标 1.感悟桂林山水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2.采用仿写桂林山水的写作方法及语言表达特点练习学生的写作. 三. ...

  •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语文园地七]
  • 语文园地七:"读读背背" 主备人:吉隆三小 叶伟芬 审核人: 张伟元 杨碧青 复备人: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七:"读读背背" 二.教学目标: 1.会读.会背成语. 2.了解成语意思. 3.会简单运用成语.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会 ...

  •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习作6
  • 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习作6 写作目的要求: 找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同学中作一些调查,将统计过程与结果写下来,然后根据统计数据谈谈自己的感受. 作前准备: 组织学生开展调查,并记录数据. 教学过程: 一.作前准备,开展调查: 引导学生先确定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这个内容要和自己的学习生活实 ...

  • 2017年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猜字谜]教案
  • 2017年人教版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 级下册<猜字谜>教案 课题 猜字谜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和朗读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本课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充满趣味性.根据所学内容和学情特点,本着激发学生猜字谜的学习兴趣的目的,故采用猜字谜导入,自主识字,探 ...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设计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匆匆>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教学学科:人教版课标实验教科书第十二册第2课 2.课题:<匆匆> 3.教学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 4.课时:两课时 5.学生准备: A.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B.初读这篇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c.借助工具 ...

  • 李群瑶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案设计
  • 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互联网搜索"教学案 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上佳市小学 姓名: 教案设计 课题:语文--找春天 (小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 李群瑶 2013.4.15 二年级下册语文<找春天>教案设计 化. 4.学生交流.体会字体美观.规范. 5.教师范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