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文学常识

《老人与海》文学常识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的父亲是医生,又是热心、经过训练的运动员,他有时带儿子一起出诊,有时候一起钓鱼和打猎。

海明威的母亲是个教徒,她让海明威练习拉大提琴。海明威有时候也去游泳、踢足球、射击,还偷偷地到当地体育馆去学拳击,还参加过辩论团,还在学校乐队里拉大提琴,编辑学校报纸《吊架》,还给文学杂志《书板》投稿,写短篇小说和诗。

他毕业前两个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参战。海明威左眼有毛病(当初训练拳击的时候意外伤到了左眼,视力下降,从那以后他左眼的视力再也没有恢复过),不适宜去打仗,于是他选择工作。1917年,进堪萨斯市的《星报》当见习记者。六个月之中,他采访医院和警察局,也从《星报》优秀的编者威灵顿那里学到了出色的业务知识。

但战争的吸引力对海明威越来越大,于是他于1918年5月开始投身这场战争。头两个月,他志愿在意大利当红十字会车队的司机,在前线呆了一个星期。在这个星期最后一天的下半夜,海明威在意大利东北部的福萨尔达村为意大利士兵分发巧克力的时候,被奥地利迫击炮弹片击中。他旁边的一个士兵打死了,就在他前面的另一个士兵受了重伤。他拖着伤兵到后面去的时候,又被机关枪打中膝部;他们到达掩护所的时候,伤兵已经死去。海明威腿上、身上中了两百多片碎弹片,左膝盖被机枪打碎,手术后换了一个白金膝盖。他在米兰的医院里住了三个月,动了十几次手术,大多数弹片都取了出来,还有少数弹片至死都保留在他的身上。

以后他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最后用猎枪自杀。美国大诗人弗罗斯特在海明威自杀的次日作了恰如其分的描述:

他坚韧,不吝惜人生;他坚韧,不吝惜自己。„„值得我们庆幸的是,他给了自己足够的时间显示了他的伟大。他的风格主宰了我们讲述长长短短的故事的方法。我依然记得我想对碰上的每一个人大声朗诵《杀人者》的那股痴迷劲。他是我将永远怀念的朋友。举国上下沉浸在哀痛之中。

海明威早期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30、40年代他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如剧本《第五纵队》(1938),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50年代后,他继续发展20年代短篇小说《打不败的人》和《五万大洋》的宁折不弯主题,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0)。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二战后,海明威创作进入晚期,其代表作为《老人与海》,由于小说中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而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中,同时也由于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对于这一赞誉,海明威是当之无愧的。海明威一生的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以自己的经历披露了当权者的伪善和现实的残酷,刻画了美国年轻一代的迷惘情绪,作品中洋溢着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在探索艺术创作的途径中使现实主义在开放性的兼容并蓄中获得了新的光彩! 西班牙内战:也叫做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1936~1939年西班牙法西斯军人发动的反对共和政府的军事叛乱。1936年2月16日,西班牙举行大选,人民阵线获胜,成立联合政府。议会选举M.阿萨尼亚·伊·迪亚斯为共和国总统。人民阵线联合政府成立后,进行一系列改革。1936年7月18日,西班牙军官F·佛朗哥(受法西斯支持)发动武装叛乱。10月1日,叛军在布尔戈斯成立政府,开始了西班牙内战。 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又称:迷失的一代。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

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

属于这个流派的作家有海明威、福克纳 、帕索斯( 1896~1970)和肯明斯(1894~1962)等,他们曾怀着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战场,目睹人类空前的大屠杀,经历种种苦难,深受“民主”、“光荣”、“牺牲”口号的欺骗,对社会、人生大感失望,故通过创作小说描述战争对他们的残害,表现出一种迷惘、彷徨和失望的情绪。这一流派也包括没有参加过战争但对前途感到迷惘和迟疑的20年代作家,如菲兹杰拉德、艾略特和沃尔夫(1900~1938)等。特别是菲兹杰拉德,对战争所暴露的资产阶级精神危机深有感触,通过对他所熟悉的上层社会的描写,表明昔日的梦想成了泡影,“美国梦”其实根本不存在,他的人物历经了觉醒和破灭感中的坎坷与痛苦。沃尔夫的作品以一个美国青年的经历贯穿始终,体现了在探索人生的过程中的激动和失望,是一种孤独者的迷惘。迷惘的一代作家在艺术上各有特点,他们的主要成就闪烁于20年代,之后便分道扬镳了。 冰山原则:一种文学创作理论。指的是人的语言对于人的思想的表达就好像冰山一样,只有八分之一在水上面,有八分之七在水下;意思是说人的语言是不足以表达思想的,对于读者而言,也没有必要写得太过于直露,因为读者是能读懂的。这种创作理论首先是由美国作家海明威提出的,有较大的影响。 由来: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其后,有多次作过这样的比喻。海明威这种形象的比喻,引起了文学批评界的兴趣。于是,所谓“冰山原则”就成了文学批评界研究海明威创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可以说”冰山原则”是海明威对自己多年创作经验的形象总结,是他处理艺术和生活关系所遵循的基本准则。这种思想使得海明威的语言很简洁,形成了海明威式的语言特点。

对于“冰山原则”,海明威自己在《午后之死》中有一个解释,他写道:“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家写得真实,会强烈的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写出来似的。”显而易见,作家在这里强调的是省略,主张水面下的的“八分之七”应该留给读者去感受。根据海明威的解释,可以对”冰山原则”作一个粗略的概括: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具体地说,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文字塑造了形象,形象包含了情感,而情感之中蕴涵着思想。诚然,就一般文学作品而言,这四个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他强调了情感和思想的含蓄性。

《老人与海》(故事梗概)

古巴的一位老渔夫桑地亚哥已经连续84天没打到鱼了。头40天还有个叫曼诺林的孩子和他一起,后来孩子的父母嫌老头背运,就叫孩子搭了别的船。老人睡觉不像年轻时总梦见海浪、沙滩,而常常梦见狮子。

第85天一大早,孩子为老人准备了沙丁鱼和鱼食,送老人出海。这天天气很好。老人决定到更远的大海深处捕鱼。黎明时,他已在钓丝上装上沙丁鱼,放到适当深处,让小船随海水漂流。

老鹰在上空打着旋,老人把钓丝插到1英里深的海里。突然,看见伸在水面上的绿色竿子急遽地坠到水里,他知道,这是一条马林鱼正吃钓尖和钩把子上的沙丁鱼。老人灵巧地握着钓丝,感到下面的分量越来越重。中午时分,大鱼终于上钩了,老人用双手拼命收着钓丝,但依然不能提上一英寸,渔船和人都在慢慢飘流。太阳落山了,大鱼依然未浮出水面,老人想:我拿它没有办法,它拿我也没有办法。

太阳又升起来了,鱼依然向北游。老人疲惫不堪,左手在抽筋,他吃些生鱼以增强力量。鱼终于跳出

海面,比小船还长两英尺哩。老人放出更多的钓丝,紧紧拽住,手已皮开肉绽,涌出鲜血。第三天,大鱼开始打转,最后银花花的肚皮终于翻出水面,老人使尽平生的力气把它杀死,并将它绑在船边。那家伙足有1500磅,或许更重。

死鱼的血腥味引来了鲨鱼群,它们围着船打转。老人用鱼叉扎,用浆、舵柄、刀子等与鲨鱼拼死搏斗。他深信:“人并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给打败。”最终,鲨鱼吃掉了他千辛万苦得来的大马林鱼的肉,仅仅留下一副大鱼骨架。

子夜时分,老人终于驶进小港,回到他的小茅棚。天亮后,当人们对着那大鱼的骨架发出惊叹的时候,曼诺林送来了热咖啡,并告诉老人,以后和他一起出海。

路边的小茅棚里,老人又睡着了,依旧脸朝下睡着,孩子在旁守护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老人与海》文学常识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 l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的父亲是医生,又是热心、经过训练的运动员,他有时带儿子一起出诊,有时候一起钓鱼和打猎。

海明威的母亲是个教徒,她让海明威练习拉大提琴。海明威有时候也去游泳、踢足球、射击,还偷偷地到当地体育馆去学拳击,还参加过辩论团,还在学校乐队里拉大提琴,编辑学校报纸《吊架》,还给文学杂志《书板》投稿,写短篇小说和诗。

他毕业前两个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参战。海明威左眼有毛病(当初训练拳击的时候意外伤到了左眼,视力下降,从那以后他左眼的视力再也没有恢复过),不适宜去打仗,于是他选择工作。1917年,进堪萨斯市的《星报》当见习记者。六个月之中,他采访医院和警察局,也从《星报》优秀的编者威灵顿那里学到了出色的业务知识。

但战争的吸引力对海明威越来越大,于是他于1918年5月开始投身这场战争。头两个月,他志愿在意大利当红十字会车队的司机,在前线呆了一个星期。在这个星期最后一天的下半夜,海明威在意大利东北部的福萨尔达村为意大利士兵分发巧克力的时候,被奥地利迫击炮弹片击中。他旁边的一个士兵打死了,就在他前面的另一个士兵受了重伤。他拖着伤兵到后面去的时候,又被机关枪打中膝部;他们到达掩护所的时候,伤兵已经死去。海明威腿上、身上中了两百多片碎弹片,左膝盖被机枪打碎,手术后换了一个白金膝盖。他在米兰的医院里住了三个月,动了十几次手术,大多数弹片都取了出来,还有少数弹片至死都保留在他的身上。

以后他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最后用猎枪自杀。美国大诗人弗罗斯特在海明威自杀的次日作了恰如其分的描述:

他坚韧,不吝惜人生;他坚韧,不吝惜自己。„„值得我们庆幸的是,他给了自己足够的时间显示了他的伟大。他的风格主宰了我们讲述长长短短的故事的方法。我依然记得我想对碰上的每一个人大声朗诵《杀人者》的那股痴迷劲。他是我将永远怀念的朋友。举国上下沉浸在哀痛之中。

海明威早期的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1927)、《永别了,武器》(1927)成为表现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主要代表作。30、40年代他转而塑造摆脱迷惘、悲观,为人民利益而英勇战斗和无畏牺牲的反法西斯战士形象,如剧本《第五纵队》(1938),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1940)。50年代后,他继续发展20年代短篇小说《打不败的人》和《五万大洋》的宁折不弯主题,塑造了以桑提亚哥为代表的“可以把他消灭,但就是打不败他”的“硬汉性格”(代表作中篇小说《老人与海》1950)。在艺术上,他那简约有力的文体和多种现代派手法的出色运用,在美国文学中曾引起过一场“文学革命”,许多欧美作家都明显受到了他的影响。

二战后,海明威创作进入晚期,其代表作为《老人与海》,由于小说中体现了人在“充满暴力与死亡的现实世界中”表现出来的勇气而获得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原因是:“因为他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他的近著《老人与海》中,同时也由于他在当代风格中所发挥的影响。”对于这一赞誉,海明威是当之无愧的。海明威一生的创作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以自己的经历披露了当权者的伪善和现实的残酷,刻画了美国年轻一代的迷惘情绪,作品中洋溢着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在探索艺术创作的途径中使现实主义在开放性的兼容并蓄中获得了新的光彩! 西班牙内战:也叫做西班牙民族革命战争。1936~1939年西班牙法西斯军人发动的反对共和政府的军事叛乱。1936年2月16日,西班牙举行大选,人民阵线获胜,成立联合政府。议会选举M.阿萨尼亚·伊·迪亚斯为共和国总统。人民阵线联合政府成立后,进行一系列改革。1936年7月18日,西班牙军官F·佛朗哥(受法西斯支持)发动武装叛乱。10月1日,叛军在布尔戈斯成立政府,开始了西班牙内战。 迷惘的一代(Lost Generation),又称:迷失的一代。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种。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

20年代初,侨居巴黎的美国作家格特鲁德·斯泰因对海明威说:“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海明威

把这句话作为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的题词,“迷惘的一代”从此成为这批虽无纲领和组织但有相同的创作倾向的作家的称谓。

属于这个流派的作家有海明威、福克纳 、帕索斯( 1896~1970)和肯明斯(1894~1962)等,他们曾怀着民主的理想奔赴欧洲战场,目睹人类空前的大屠杀,经历种种苦难,深受“民主”、“光荣”、“牺牲”口号的欺骗,对社会、人生大感失望,故通过创作小说描述战争对他们的残害,表现出一种迷惘、彷徨和失望的情绪。这一流派也包括没有参加过战争但对前途感到迷惘和迟疑的20年代作家,如菲兹杰拉德、艾略特和沃尔夫(1900~1938)等。特别是菲兹杰拉德,对战争所暴露的资产阶级精神危机深有感触,通过对他所熟悉的上层社会的描写,表明昔日的梦想成了泡影,“美国梦”其实根本不存在,他的人物历经了觉醒和破灭感中的坎坷与痛苦。沃尔夫的作品以一个美国青年的经历贯穿始终,体现了在探索人生的过程中的激动和失望,是一种孤独者的迷惘。迷惘的一代作家在艺术上各有特点,他们的主要成就闪烁于20年代,之后便分道扬镳了。 冰山原则:一种文学创作理论。指的是人的语言对于人的思想的表达就好像冰山一样,只有八分之一在水上面,有八分之七在水下;意思是说人的语言是不足以表达思想的,对于读者而言,也没有必要写得太过于直露,因为读者是能读懂的。这种创作理论首先是由美国作家海明威提出的,有较大的影响。 由来: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做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其后,有多次作过这样的比喻。海明威这种形象的比喻,引起了文学批评界的兴趣。于是,所谓“冰山原则”就成了文学批评界研究海明威创作的重要课题之一。可以说”冰山原则”是海明威对自己多年创作经验的形象总结,是他处理艺术和生活关系所遵循的基本准则。这种思想使得海明威的语言很简洁,形成了海明威式的语言特点。

对于“冰山原则”,海明威自己在《午后之死》中有一个解释,他写道:“如果一位散文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能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家写得真实,会强烈的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写出来似的。”显而易见,作家在这里强调的是省略,主张水面下的的“八分之七”应该留给读者去感受。根据海明威的解释,可以对”冰山原则”作一个粗略的概括:所谓“冰山原则”,就是用简洁的文字塑造出鲜明的形象,把自身的感受和思想情绪最大限度的埋藏在形象之中,使之情感充沛却含而不露、思想深沉而隐而不晦,从而将文学的可感性与可思性巧妙的结合起来,让读者对鲜明形象的感受去发掘作品的思想意义。

简洁的文字、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是构成”冰山原则”的四个基本要素。具体地说,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文字塑造了形象,形象包含了情感,而情感之中蕴涵着思想。诚然,就一般文学作品而言,这四个要素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在海明威的作品中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他强调了情感和思想的含蓄性。

《老人与海》(故事梗概)

古巴的一位老渔夫桑地亚哥已经连续84天没打到鱼了。头40天还有个叫曼诺林的孩子和他一起,后来孩子的父母嫌老头背运,就叫孩子搭了别的船。老人睡觉不像年轻时总梦见海浪、沙滩,而常常梦见狮子。

第85天一大早,孩子为老人准备了沙丁鱼和鱼食,送老人出海。这天天气很好。老人决定到更远的大海深处捕鱼。黎明时,他已在钓丝上装上沙丁鱼,放到适当深处,让小船随海水漂流。

老鹰在上空打着旋,老人把钓丝插到1英里深的海里。突然,看见伸在水面上的绿色竿子急遽地坠到水里,他知道,这是一条马林鱼正吃钓尖和钩把子上的沙丁鱼。老人灵巧地握着钓丝,感到下面的分量越来越重。中午时分,大鱼终于上钩了,老人用双手拼命收着钓丝,但依然不能提上一英寸,渔船和人都在慢慢飘流。太阳落山了,大鱼依然未浮出水面,老人想:我拿它没有办法,它拿我也没有办法。

太阳又升起来了,鱼依然向北游。老人疲惫不堪,左手在抽筋,他吃些生鱼以增强力量。鱼终于跳出

海面,比小船还长两英尺哩。老人放出更多的钓丝,紧紧拽住,手已皮开肉绽,涌出鲜血。第三天,大鱼开始打转,最后银花花的肚皮终于翻出水面,老人使尽平生的力气把它杀死,并将它绑在船边。那家伙足有1500磅,或许更重。

死鱼的血腥味引来了鲨鱼群,它们围着船打转。老人用鱼叉扎,用浆、舵柄、刀子等与鲨鱼拼死搏斗。他深信:“人并不是为了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消灭,但不能给打败。”最终,鲨鱼吃掉了他千辛万苦得来的大马林鱼的肉,仅仅留下一副大鱼骨架。

子夜时分,老人终于驶进小港,回到他的小茅棚。天亮后,当人们对着那大鱼的骨架发出惊叹的时候,曼诺林送来了热咖啡,并告诉老人,以后和他一起出海。

路边的小茅棚里,老人又睡着了,依旧脸朝下睡着,孩子在旁守护他。老人正梦见狮子。


相关内容

  • 从文学翻译视角看[老人与海]的语言风格
  • 摘要:海明威是世界文坛中非常著名的语言大师与小说家,其代表作是人尽皆知的<老人与海>,<老人与海>凝炼简洁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塑造了作品中老渔夫的硬朗形象,<老人与海>也是创作冰山风格的完美体现.从文学翻译视角,对一些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内容进行分析,以此来赏析与解读海 ...

  • 解读[老人与海]中生态主义文学观
  • 解读<老人与海>中的生态主义文学观 摘要本文从讨论生态文学及生态主义文学观入手,以海明威短篇小说<老人与海>为例,探讨了作家笔下对主人公本人.大海环境及人与动物描述中所体现的生态意识.旨在说明,透彻理解<老人与海>对全面了解海明威的写作风格以及倡导人与大自然和谐相 ...

  • 文学常识的记忆和辨识
  • 近三年来,湖北高考语文对文学常识的考查,都取材于必修.选修教材,名著导读和初中经典篇目,既考查作家作品,也考查文学流派和文体常识,以选择题形式出现.针对这些特征,下面谈一下有关文学常识记忆和辩识的方法. 一.重要常识,连线记忆. 文学常识考查内容体现"重要"二字,只考查重要的.常 ...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 <外国文学>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修订) 人: 刘伟炜 制定(修订) 时间: 2011 年 8月 所在单位:成都理工大学传播与经贸系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 古代外国文学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一般性地了解古代几大文明的文学状况及相 ...

  • [老人与海]人物形象塑造及其象征意义
  • 2010年3月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ChongqingUniversity ofArtsand Mall".2010 V01.29NO.2 第29卷第2期Sciences(SocialSciencesEdition) <老人与海>人物形象塑造及其象征意义 陈 ...

  • 老年人保健知识,老年人保健养生,老年人保健常识
  • ·更年期便秘饮食调理最重要·人到中年寂寞来了你就喊 ·性爱可使老人延年益寿·可以长寿的生活方式 ·春节老年人禁忌·老人如何防止记忆力减退 ·戴假牙八项注意需知道·老人适当限食能长寿 ·老人发生五更泻,怎么办·以动养生可防治老年病 ·保眼有道!让老人也拥有明亮的眼睛·健康主义:营养决定未来 ·不可思议 ...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文学常识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文学常识 姓名: 1.<山中访友>作者李汉荣. 2.<草虫的村落>作者郭枫. 3.<妙答"一"字诗>这个故事发生在清朝嘉庆年间,主人公是陈沆(hàng),他是湖北蕲县人.他凭借"一帆一桨一渔舟,一位渔翁一钓钩. ...

  • 外国小说欣赏文学常识
  • 篇名 作家 国别 流派 获奖或声誉 代表作 桥边的老人 海明威 美国 迷惘的一代 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 作品<老人与海> 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 墙上的斑点 弗吉尼亚.伍尔芙 英国 意识流小说 女性主义文学的先驱,2 ...

  • 莫言的跨越
  • 社会麻辣烫 SHEHUIMALATANG 射出耀眼的光芒,凝聚出巨大的正能量. 而那些贪官的行径,只会让人们看到丑恶和黑暗,身上发冷,心里发凉.甚至怀疑自己无论如何努力,如何付出,如何奉献,都改变不了遍地贪官的现状. 更值得注意的是,一个负能量,可以抵消十个正能量.一个地方,好不容易树起了干部廉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