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眼中的汶川地震报道

媒体眼中的汶川地震报道

摘要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难发生后,各新闻媒体都对事件做了详细的报道。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国家级媒体的中央电视台,信息发布非常及时,信息的透明度很高,内容丰富和全面。文章主要从文本分析的角度,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央视在地震发生后的三周之内的新闻报道的特点,以及汶川地震报道对今后灾难新闻报道所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媒体;汶川地震;内容分析;传播效果

一、引言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里氏8.0特大地震。大地震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1900亿元。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中央电视台迅速反应,几乎是第一时间启动24小时不问断直播。此后,每一个中国的电视观众和公民就一直守在电视机旁,密切关注着关于地震救援的一切信息;同时,作为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对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大众传媒对此次灾难事件的报道的关注也开始于直播启动的一刻。通过对5月12日至5月28日中央电视台以及其他媒体灾难报道文本的观察,本文认为,中央电视台对此次地震灾害的报道过程表明,中央电视台对此次汶川地震的报道具有样本意义,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大众传媒已经成为紧急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一支强大的救援力,而这种救援力是透过电视的信息传播力体现出来的。在这一场灾难报道中,央视在信息传播方面凸显了信息公开、透明、及时的特点①。由于电视报道中的视频形式我们无法用文本加以阐述,因此本文分析的地震的新闻报道主要采用央视网中的新闻。

央视在此次汶川地震中的报道和信息公开已经成为了学者研究的成功的案例。因此,笔者也将综合国内相关学者对央视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分析得出自①陆侠:《人民时评:灾难申凝聚沉着的力量》,http//opinion.people.com.cn/GB/723001 2.html

己的一些见解。

二、央视在地震直播报道中的演变

(一)CCTV对灾难事件反应迅速、准确及时

笔者选取了2008年5月12号到2008年5月28号这期间央视网的新闻媒体报道的内容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

2008年05月12日 15:02的新闻报道

央视网消息: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目前有关专家正在对震情进行会商。

消息称,根据国务院应急条例,目前地震应急救援机制已经紧急启动,相关救援人员、物资的调集工作已经全部展开。

2008年05月12日 16:06的新闻报道

央视网北京5月12日电 据国家地震台网最新测定,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7.8级地震。

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正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

新华网快讯: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正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

2008年05月13日 16:27的新闻报道

央视网北京5月13日电(记者孙闻 隋笑飞)中国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张宏卫12日下午通报,针对四川汶川地震,中国地震局已启动一级预案,一支180人的救援队已经集结。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12日14时48分,四川省汶川县(温江西北55公里,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7.8级地震。

中国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张宏卫说,此次地震强度大,波及面广。最新测得的震级为7.8级,宁夏、青海、甘肃、河南、山西、陕西、山东、云南、湖南、湖北、上海、重庆等省市均有震感。

张宏卫说,中国地震局已启动一级预案,一支180的救援队伍已经集结,准备开往灾区投入救援。地震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正在进一步统计中。

由以上的新闻摘录,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中国的国家电视台,央视对地震灾难的报道反应迅速,第一时间快速报道灾情,第一时间紧急组织救援,第一时间发起赈灾捐助,第一时间进行哀悼祈福。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央视更以更积极的姿态,更快速的反应,更全面的报道跻身主流媒体方阵,尤其是,在这个报道的重点是逐层深入,在这短短的一个半个小时之内先是介绍发生地震的事实,接着说明国家正在组织救援,最后表明国家主席胡锦涛做出重要批示。

地震灾害发生以后,中央电视台不辱使命,让真相跑在了谣言的前面。央视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了简要信息,并滚动播出,随后,不断播发进一步的地震信息以及政府的应对措施。作为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消除了公众在灾难发生之初的惊慌心理,第一时间稳定了社会秩序。在紧急响应阶段,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准确性是第一位的。因为,保持社会稳定是灾难救援的前提保证。地震发生的当天,透过电视画面可以看到,央视主持人和观众一样处在严重的信息匮乏状态中,他们能够传递的信息十分有限。但是,即使是少量的但来自权威部门的相关信息在灾难发生时还是令亿万观众安定下来。电视观众从央视准确无误地获知他们所感到的震感来自于14点28分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7.8级的地震。随后,电视中开始及时传播政府救援行动信息。在直播之初,央视在信息传播中出现了数次自我更正。如关于地震震级的报道,5月12日下午15:02央视播出了第一条地震消息:四川汶川县发生7.6级地震。之后央视继续向各地方电视台收集信息,在确定浙江发生地震及北京通州区发生地震的消息均为误传之后,主持人马上更正。稍后,国家地震局刷新汶川地震的震级为7.8级,主持人再次更正。

(二) 央视信息的高度透明和全方位的信息公开

我们仍然采取以上的分析方式,截取地震发生后的央视网的新闻报道进行解读。

2008年05月12日 19:23的新闻报道

央视网快讯:民政部说,截至18时统计,四川省汶川县7.8级地震已造成四川、甘肃、重庆、云南等地107人死亡,34人受伤。目前灾情还在进一步统计核实中。

2008年05月12日 19:50 的新闻报道

央视网成都5月12日电(记者肖林)四川省地震局消息:截至12日18时,成都市全市20市县区统计,地震已造成45人死亡,600多人受伤,其中重伤58人;甘孜藏族自治州死亡4人;四川中江县死亡5人。

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汶川,从都江堰至汶川的部分公路塌方,交通中断。 2008年05月12日20:48的新闻报道

央视网:受地震影响,四川北川县估计死亡人数达3000至5000人,受伤者1万人。

四川 8533人死亡,北川县 死亡人数达3000至5000人,德阳 部分学校楼房倒塌 一批学生被埋,成都市 45人死亡600多人受伤,,都江堰市 聚源镇中学死亡人数已增至50余人,资阳市 10人死亡,86人受伤,眉山市 8人死亡,逾3000人受伤,中江县 5人死亡,甘孜州 死亡5人,阿坝州 死亡6人 阿坝州理县 县城1人死亡8人重伤,内江 死亡4人,遂宁 死亡7人。 2008年05月12日21:54的新闻报道

央视网:记者从抗震救灾指挥部了解到,在5月12日地震中,四川人员伤亡数千人,陕西死亡57人,甘肃死亡26人。重庆死亡50人,云南死亡1人,具体数字仍在统计。

2008年05月22日18:00的新闻报道

央视网成都5月22日电(记者任硌)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侯雄飞5月22说,

至22日14时,汶川地震灾害已造成四川50651人遇难,277028人受伤。 截至22日14时,四川震区发生余震7182次,其中4.0—4.9级91次、5.0—5.9级23次、6.0—6.1级4次,最大余震为6.1级。 在四川灾区,已从废墟中救出79852人,临时安置5446965人。

2003年,广东刚出现“非典”病例的时候,新闻媒体没有主动出击报道真相,使得当时的权威信息少之又少。于是民众借助手机、网络、短信等传播工具将各种小道消息广泛传播,一些网站上出现的“禽流感”、“炭疽”,甚至“霍乱”等可怕字眼在广州上空蔓延,引起了社会恐慌。由以上新闻报道可以看出,对于这次汶川大地震,央视进行了迅速、全方位的报道,如死亡人数、城市损毁情况、救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救灾工作进展程度,对灾情不掩饰、不夸大,如实、迅速地把记者了解到的信息毫无保留地传达给公众,尤其是持续多天的24小时直播报道,让公众每时每刻都能了解灾区救援工作的最新进展,这在中国电视直播史及中国新闻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教授认为:“这次汶川大地震报道,给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受众最深刻、最漂亮的印象,就是我们的信息公开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上,重大突发灾害性报道达到这样的信息公开程度,是史无前例的。

(三)24小时现场报道

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在地震发生后32分钟首发新闻,52分钟后即推出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而央视一套和新闻频道的常规节目播出被打破.实现了同一主题无间断播出。报道汶川地震的最新情况。在地震发生后两个半小时,中央电视台第一批记者就跟随温家宝总理赶赴灾区;5月13日,第二报道梯队分别赶往四川汶川、都江堰、北川、绵竹等重灾区进行采访,目前由央视新闻、专栏节目和直播等系统组成的前方报道团队已近50人。在后方,新闻中心也紧急从

各个部门调配人手,形成直播梯队,服从新闻中心的统一调度②。

与以往的直播报道迥然不同,央视这次的报道思路是“跟着事实走”,即人先进去再考虑播什么。一位负责人表示,“最重要的是先把人送过去,然后是直播车以及器械的进入。最后才是考虑节目内容的问题„„这时候播是首要的。而播什么则是在第二位才要解决的问题。

央视直播初始阶段在本台记者无法立即进入灾区的情况下,通过电话连线的方式连线当地电视台的记者了解最新的灾情信息。央视与成都、德阳、绵阳、绵竹等当地电视台记者以及湖南、重庆等周边省市的电视台共有十几家联合作战,第一时间传回灾情信息。此外央视还通过地震常识介绍、专家访谈、现场连线等众多新闻报道方式,向电视观众全方位地介绍了各种抗震救灾信息。央视高效的新闻策划和组织能力使得关于汶川地震的信息能在第一时间为民众所知晓,有力地维护了民众的知情权,稳定了民心,引导了舆论。

三、央视在地震报道中信息公开的效果分析

(一)稳定民心,提高政府形象

通过以上内容分析,不难发现,在最初的报道中,由于事发突然,媒体只是把地震这一信息报道出去,并没有报道当地建筑受损及人员伤亡情况,这增加了人们对受灾情况的猜测。而随着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成立,灾区建筑受损及人员伤亡这一敏感而重要的信息得到迅速发布,这减少了人们的猜疑。

地震发生后,人们最关心的是,此次地震造成了多少人死亡,当地那些灾民是否得到了及时的救治。而政府在积极抗震救灾的同时,信息公开也显得极其重要,也是消除人们恐慌心理和疑问的最好的办法。

在这次汶川地震中,政府的反应是及时的,快速的。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立即作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指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更是立即启程,赶赴四川地震灾区,亲自指挥抗震救灾和看望慰问灾区人民,让灾区人民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也让全国人民感到有政府在,再大的灾难我们也不会感到恐慌,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够克服。

因为信息公开,减少了人们的猜疑,人心得到了稳定,人们会更加团结,齐②武青:《央视报道四川地震:这是一场不知道终点的直播》,载《法制晚报》2008年5月15日

心协力帮助灾区人民救灾和重建家园,这无疑比延迟甚至隐瞒信息要积极得多。

作为重大公共信息,人们有理由得到真实的信息。从汶川地震信息的及时、公开发布中,我们看到了政府信息的公开。政府勇于负责,人心也就会得到安慰和稳定。

(二)杜绝了谣言的扩散与传播

每当大的灾难发生,谣言总是相伴而生。灾难摧毁人的身体,谣言动摇人的精神。有意思的是,四川汶川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后的两个小时,谣言却首先是从距离震中千里之外的北京传播开来。当天,北京盛传当晚10点到12点京西地区可能有6级地震。有市民已经打算“逃离”北京。很快,国家地震局的官员针对北京晚上还有地震的传言专门辟谣。汶川地震发生后,央视通过新闻联播、专题、早间节目、即时新闻播报等各种渠道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震情、灾情,及时、通畅的信息披露,极大地消除了社会的焦虑恐慌,帮助公众保持了镇定,有效地杜绝了谣言的产生和扩散传播③。

(三)有效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的权利等,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这里探讨的是在地震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公民获取官方信息和自由的权利。

笔者认为,新闻媒体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有重大的作用。首先,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应该多重视角,信息公开和透明,真正做到不欺瞒、不隐藏、不捏造、不忌讳。具体表现在新闻报道应原本的还原现场,原本的还原事件真相。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新闻媒体必须摆脱他人的控制,不应受利益集团的驱使,“受众永远是上帝”,“对上帝的欺骗无异于自身的毁灭”,坚持用透明的姿态揭露事件的真相,进而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其次,新闻媒体的题材把关者也应树立“公开、透明”的意识,什么东西该报道,什么东西能报道,什么东西要报道,不应该由有一个人说了算,而是由手中的知情权说了算。受众的知情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我们必须要保障。因此,在新闻的把关上,要求我们树立透明的原则。 ③ 夏文蓉,浅析灾难事件中的电视传播力,南京大学,2008年12月

再次,当公民的知情权得到了保障,当受众对事件真相有了了解,会理性的对新闻事件进行反思,会理性的看待新闻事件的发展,从而避免了社会恐慌心理的造成。公民的知情权得到了保障,会进一步推动新闻媒介的发展,推动新闻媒介的新闻报道真正朝着信息公开、新闻真实、新闻透明的方向发展,也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央视此次的地震直播报道,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有重大的作用。信息的及时公开,既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更显示了我们党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勇气和信心。

五、央视地震报道带来的启示

(一)要恪守新闻的基本原则,加强灾难新闻时效性

从央视的汶川地震的报道中,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增强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媒体应该抢先发布新闻,给受众提供最迅速、最权威的信息,这样可以阻止人们从其他渠道获取不确定的信息,一定程度上阻止流言或谣言的传播。2003年的“非典”,发现第一例病例后的5个月之内,国内的媒体基本上都没有报道,要不是《时代》周刊把中国的疫情告知世界,SARS疫情不知道会被掩盖多久,谣言也不 知道会传播多远。央视虽然在2003年4月对SARS疫情做了全方位的报道,但毕竟距发现第一例患者已有5个月左右的时间了,“新闻”变成了“旧闻”,错过了灾难报道的最佳时机。这次,央视吸取了教训,以负责任的态度及时报道了四川的灾情,其透明度和及时性前所未有,也赢得了国际媒体的普遍好评,人们也表示了对媒体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认为受众的知情权得到了维护,媒介的及时和敏感让人敬佩,中国媒体的公信力由此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二)媒体应该抢先发布新闻,给受众提供最迅速、最权威的信息

央视对汶川地震的报道,以超乎观众想象的速度和海量信息,获得了国内外舆论的好评。同时,大规模现场直播进行的全社会动员,凝聚了整个社会的共同意识,爱国情绪达到了一个高度。如何体现媒体对整个社会的关注、责任与监测功能,如何在国际社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为业界和中国赢得在国内外观众中的话语主动权,汶川地震报道的确称得上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同时,此次对灾难报道的新闻开放度、少见的突发事件现场的大规模记者云集、从未有过的视觉

版面、详尽的灾难和抗灾报道,必然会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六、结语

笔者通过央视此次在地震中的24小时直播报道的新闻分析,认为这种报道是一次对媒体信息传播力的挑战,也是媒体信息传播力的展示。媒体力量的表达有多种方式,突发性灾难报道却令大众传媒回归信息传播的原初动力,彰显了信息传播的力量。及时、准确、全面、客观等信条本是对大众传播的常态要求,灾难报道只是成倍地放大了这些信条的影响,使得这些因为过于熟悉而日渐模糊的信条重新对象化。需要说明的是,高度的信息公开与透明就直接震撼了受众的心灵,此次灾难报道的正面效果不仅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遵守信息传播基本信条的重要性,而且,它将引发反思,过往的灾难报道的教训原来只是由于大众传媒偏离了它最基本的功能设定,而面向未来,及时、准确、全面、客观的信息传播信条怎样才能从此在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中贯彻,这才是总结央视此次灾难报道成功经验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杜钢建.知情权制度比较研究[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180-238页

[2]胡爱敏.试论危机状态下信息公开过程中政府、公众、媒体的角色定位 [J].桂海论丛,2004年第3期:50-53页。

[3]姜淮超.新闻媒体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责任 [J].当代传播,2006年第15期:1-2页。

[4]赖洪川.论政府信息公开与新闻发言人制度,[D].暨南大学2004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5]陆侠.人民时评:灾难申凝聚沉着的力量,http//opinion.people.com.cn/GB/7230012.html

[6]韩彪.中央电视台直播成为凝聚国人爱国乎台,http//media.people.com.cn/GB/72719

69.html。

[7]王树民.中国当代精彩新闻评说,湖北:武汉大学出版,1987年:51-52页

[8]石岩.CCTV地震直播实录:如果,每个灾区都有一台摄像机,《南方周末》,2008年5月22日,第29版

[9]《CCTV多层面深入报道抗震救灾最新进展吸引各界关注》,载http://www.cctvpro.com.cn /hydt/20080526/6920.html

[10]包军昊.这次“即时播报”,以前是“及时上报”,《南方周末》,2008年5月22日,第30版

[11]《西方媒体赞中国式救灾:军队神选媒体透明》,《国际先驱导报》,2008年5月16日

[12]《西媒对汶川地震报道成正面性》,

http://news.newstarnet.com/gb/MainNews/China/2008_5_16_2_5_54_761.html

[13]罗伯特·希斯著,王成.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191页

[14]吴臻薇、陈力丹.突发事件让媒体发言——从危机传播管理看突发事件应对法第57务的修

改,传播学论坛。http://chuanboxue.net

[15]武青.央视报道四川地震:这是一场不知道终点的直播,载《法制晚报》2008年5月15日

[16]《外国惊叹中国救灾效率和速度没得比:美国也应学习》,中新网5月16日电

[17]赵鹏,刘文国.善用手机短信传播安民信息,引自新华网,http://news.qq.com/a/ 20080512/003762.htm 2008年5月12日

[18]人民日报社论:《悲痛中凝聚不屈的力量》,2008年5月20日,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5/20/content_8210150.htm

[19]量天策、何裕华:《媒体应当如何面对自然灾害——以南方雪灾报道为例》,载中华传媒网.http://www.songjiang.org/n1842c71.aspx

[20]沃尔特•李普曼.公共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63页。

[21]孟娜、吴陈“震灾信息透明化:中国政治社会进步的水到渠成”,新华网2008年5月21日。

媒体眼中的汶川地震报道

摘要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灾难发生后,各新闻媒体都对事件做了详细的报道。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国家级媒体的中央电视台,信息发布非常及时,信息的透明度很高,内容丰富和全面。文章主要从文本分析的角度,运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央视在地震发生后的三周之内的新闻报道的特点,以及汶川地震报道对今后灾难新闻报道所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媒体;汶川地震;内容分析;传播效果

一、引言

2008年5月12日,中国汶川发生里氏8.0特大地震。大地震已确认69227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直接经济损失1900亿元。汶川地震发生以后,中央电视台迅速反应,几乎是第一时间启动24小时不问断直播。此后,每一个中国的电视观众和公民就一直守在电视机旁,密切关注着关于地震救援的一切信息;同时,作为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对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大众传媒对此次灾难事件的报道的关注也开始于直播启动的一刻。通过对5月12日至5月28日中央电视台以及其他媒体灾难报道文本的观察,本文认为,中央电视台对此次地震灾害的报道过程表明,中央电视台对此次汶川地震的报道具有样本意义,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大众传媒已经成为紧急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的一支强大的救援力,而这种救援力是透过电视的信息传播力体现出来的。在这一场灾难报道中,央视在信息传播方面凸显了信息公开、透明、及时的特点①。由于电视报道中的视频形式我们无法用文本加以阐述,因此本文分析的地震的新闻报道主要采用央视网中的新闻。

央视在此次汶川地震中的报道和信息公开已经成为了学者研究的成功的案例。因此,笔者也将综合国内相关学者对央视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分析得出自①陆侠:《人民时评:灾难申凝聚沉着的力量》,http//opinion.people.com.cn/GB/723001 2.html

己的一些见解。

二、央视在地震直播报道中的演变

(一)CCTV对灾难事件反应迅速、准确及时

笔者选取了2008年5月12号到2008年5月28号这期间央视网的新闻媒体报道的内容运用内容分析法进行分析。

2008年05月12日 15:02的新闻报道

央视网消息: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地震。目前有关专家正在对震情进行会商。

消息称,根据国务院应急条例,目前地震应急救援机制已经紧急启动,相关救援人员、物资的调集工作已经全部展开。

2008年05月12日 16:06的新闻报道

央视网北京5月12日电 据国家地震台网最新测定,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7.8级地震。

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正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

新华网快讯: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正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

2008年05月13日 16:27的新闻报道

央视网北京5月13日电(记者孙闻 隋笑飞)中国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张宏卫12日下午通报,针对四川汶川地震,中国地震局已启动一级预案,一支180人的救援队已经集结。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12日14时48分,四川省汶川县(温江西北55公里,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发生7.8级地震。

中国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张宏卫说,此次地震强度大,波及面广。最新测得的震级为7.8级,宁夏、青海、甘肃、河南、山西、陕西、山东、云南、湖南、湖北、上海、重庆等省市均有震感。

张宏卫说,中国地震局已启动一级预案,一支180的救援队伍已经集结,准备开往灾区投入救援。地震造成的人员财产损失正在进一步统计中。

由以上的新闻摘录,我们可以看出,作为中国的国家电视台,央视对地震灾难的报道反应迅速,第一时间快速报道灾情,第一时间紧急组织救援,第一时间发起赈灾捐助,第一时间进行哀悼祈福。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央视更以更积极的姿态,更快速的反应,更全面的报道跻身主流媒体方阵,尤其是,在这个报道的重点是逐层深入,在这短短的一个半个小时之内先是介绍发生地震的事实,接着说明国家正在组织救援,最后表明国家主席胡锦涛做出重要批示。

地震灾害发生以后,中央电视台不辱使命,让真相跑在了谣言的前面。央视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了简要信息,并滚动播出,随后,不断播发进一步的地震信息以及政府的应对措施。作为国家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及时准确的信息发布,消除了公众在灾难发生之初的惊慌心理,第一时间稳定了社会秩序。在紧急响应阶段,信息传播的速度和准确性是第一位的。因为,保持社会稳定是灾难救援的前提保证。地震发生的当天,透过电视画面可以看到,央视主持人和观众一样处在严重的信息匮乏状态中,他们能够传递的信息十分有限。但是,即使是少量的但来自权威部门的相关信息在灾难发生时还是令亿万观众安定下来。电视观众从央视准确无误地获知他们所感到的震感来自于14点28分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7.8级的地震。随后,电视中开始及时传播政府救援行动信息。在直播之初,央视在信息传播中出现了数次自我更正。如关于地震震级的报道,5月12日下午15:02央视播出了第一条地震消息:四川汶川县发生7.6级地震。之后央视继续向各地方电视台收集信息,在确定浙江发生地震及北京通州区发生地震的消息均为误传之后,主持人马上更正。稍后,国家地震局刷新汶川地震的震级为7.8级,主持人再次更正。

(二) 央视信息的高度透明和全方位的信息公开

我们仍然采取以上的分析方式,截取地震发生后的央视网的新闻报道进行解读。

2008年05月12日 19:23的新闻报道

央视网快讯:民政部说,截至18时统计,四川省汶川县7.8级地震已造成四川、甘肃、重庆、云南等地107人死亡,34人受伤。目前灾情还在进一步统计核实中。

2008年05月12日 19:50 的新闻报道

央视网成都5月12日电(记者肖林)四川省地震局消息:截至12日18时,成都市全市20市县区统计,地震已造成45人死亡,600多人受伤,其中重伤58人;甘孜藏族自治州死亡4人;四川中江县死亡5人。

此次地震震中位于汶川,从都江堰至汶川的部分公路塌方,交通中断。 2008年05月12日20:48的新闻报道

央视网:受地震影响,四川北川县估计死亡人数达3000至5000人,受伤者1万人。

四川 8533人死亡,北川县 死亡人数达3000至5000人,德阳 部分学校楼房倒塌 一批学生被埋,成都市 45人死亡600多人受伤,,都江堰市 聚源镇中学死亡人数已增至50余人,资阳市 10人死亡,86人受伤,眉山市 8人死亡,逾3000人受伤,中江县 5人死亡,甘孜州 死亡5人,阿坝州 死亡6人 阿坝州理县 县城1人死亡8人重伤,内江 死亡4人,遂宁 死亡7人。 2008年05月12日21:54的新闻报道

央视网:记者从抗震救灾指挥部了解到,在5月12日地震中,四川人员伤亡数千人,陕西死亡57人,甘肃死亡26人。重庆死亡50人,云南死亡1人,具体数字仍在统计。

2008年05月22日18:00的新闻报道

央视网成都5月22日电(记者任硌)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侯雄飞5月22说,

至22日14时,汶川地震灾害已造成四川50651人遇难,277028人受伤。 截至22日14时,四川震区发生余震7182次,其中4.0—4.9级91次、5.0—5.9级23次、6.0—6.1级4次,最大余震为6.1级。 在四川灾区,已从废墟中救出79852人,临时安置5446965人。

2003年,广东刚出现“非典”病例的时候,新闻媒体没有主动出击报道真相,使得当时的权威信息少之又少。于是民众借助手机、网络、短信等传播工具将各种小道消息广泛传播,一些网站上出现的“禽流感”、“炭疽”,甚至“霍乱”等可怕字眼在广州上空蔓延,引起了社会恐慌。由以上新闻报道可以看出,对于这次汶川大地震,央视进行了迅速、全方位的报道,如死亡人数、城市损毁情况、救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救灾工作进展程度,对灾情不掩饰、不夸大,如实、迅速地把记者了解到的信息毫无保留地传达给公众,尤其是持续多天的24小时直播报道,让公众每时每刻都能了解灾区救援工作的最新进展,这在中国电视直播史及中国新闻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中国社科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教授认为:“这次汶川大地震报道,给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受众最深刻、最漂亮的印象,就是我们的信息公开达到了最大化、最优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史上,重大突发灾害性报道达到这样的信息公开程度,是史无前例的。

(三)24小时现场报道

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在地震发生后32分钟首发新闻,52分钟后即推出直播特别节目《关注汶川地震》,而央视一套和新闻频道的常规节目播出被打破.实现了同一主题无间断播出。报道汶川地震的最新情况。在地震发生后两个半小时,中央电视台第一批记者就跟随温家宝总理赶赴灾区;5月13日,第二报道梯队分别赶往四川汶川、都江堰、北川、绵竹等重灾区进行采访,目前由央视新闻、专栏节目和直播等系统组成的前方报道团队已近50人。在后方,新闻中心也紧急从

各个部门调配人手,形成直播梯队,服从新闻中心的统一调度②。

与以往的直播报道迥然不同,央视这次的报道思路是“跟着事实走”,即人先进去再考虑播什么。一位负责人表示,“最重要的是先把人送过去,然后是直播车以及器械的进入。最后才是考虑节目内容的问题„„这时候播是首要的。而播什么则是在第二位才要解决的问题。

央视直播初始阶段在本台记者无法立即进入灾区的情况下,通过电话连线的方式连线当地电视台的记者了解最新的灾情信息。央视与成都、德阳、绵阳、绵竹等当地电视台记者以及湖南、重庆等周边省市的电视台共有十几家联合作战,第一时间传回灾情信息。此外央视还通过地震常识介绍、专家访谈、现场连线等众多新闻报道方式,向电视观众全方位地介绍了各种抗震救灾信息。央视高效的新闻策划和组织能力使得关于汶川地震的信息能在第一时间为民众所知晓,有力地维护了民众的知情权,稳定了民心,引导了舆论。

三、央视在地震报道中信息公开的效果分析

(一)稳定民心,提高政府形象

通过以上内容分析,不难发现,在最初的报道中,由于事发突然,媒体只是把地震这一信息报道出去,并没有报道当地建筑受损及人员伤亡情况,这增加了人们对受灾情况的猜测。而随着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成立,灾区建筑受损及人员伤亡这一敏感而重要的信息得到迅速发布,这减少了人们的猜疑。

地震发生后,人们最关心的是,此次地震造成了多少人死亡,当地那些灾民是否得到了及时的救治。而政府在积极抗震救灾的同时,信息公开也显得极其重要,也是消除人们恐慌心理和疑问的最好的办法。

在这次汶川地震中,政府的反应是及时的,快速的。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立即作出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重要指示,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更是立即启程,赶赴四川地震灾区,亲自指挥抗震救灾和看望慰问灾区人民,让灾区人民感受到了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也让全国人民感到有政府在,再大的灾难我们也不会感到恐慌,再大的困难我们也能够克服。

因为信息公开,减少了人们的猜疑,人心得到了稳定,人们会更加团结,齐②武青:《央视报道四川地震:这是一场不知道终点的直播》,载《法制晚报》2008年5月15日

心协力帮助灾区人民救灾和重建家园,这无疑比延迟甚至隐瞒信息要积极得多。

作为重大公共信息,人们有理由得到真实的信息。从汶川地震信息的及时、公开发布中,我们看到了政府信息的公开。政府勇于负责,人心也就会得到安慰和稳定。

(二)杜绝了谣言的扩散与传播

每当大的灾难发生,谣言总是相伴而生。灾难摧毁人的身体,谣言动摇人的精神。有意思的是,四川汶川发生里氏7.8级大地震后的两个小时,谣言却首先是从距离震中千里之外的北京传播开来。当天,北京盛传当晚10点到12点京西地区可能有6级地震。有市民已经打算“逃离”北京。很快,国家地震局的官员针对北京晚上还有地震的传言专门辟谣。汶川地震发生后,央视通过新闻联播、专题、早间节目、即时新闻播报等各种渠道在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震情、灾情,及时、通畅的信息披露,极大地消除了社会的焦虑恐慌,帮助公众保持了镇定,有效地杜绝了谣言的产生和扩散传播③。

(三)有效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知的权利等,是指公民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与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具体包括政治知情权、司法知情权、社会知情权和个人信息知情权。这里探讨的是在地震灾难性事件发生后,公民获取官方信息和自由的权利。

笔者认为,新闻媒体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有重大的作用。首先,新闻媒体在新闻报道中应该多重视角,信息公开和透明,真正做到不欺瞒、不隐藏、不捏造、不忌讳。具体表现在新闻报道应原本的还原现场,原本的还原事件真相。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新闻媒体必须摆脱他人的控制,不应受利益集团的驱使,“受众永远是上帝”,“对上帝的欺骗无异于自身的毁灭”,坚持用透明的姿态揭露事件的真相,进而保障公民的知情权。

其次,新闻媒体的题材把关者也应树立“公开、透明”的意识,什么东西该报道,什么东西能报道,什么东西要报道,不应该由有一个人说了算,而是由手中的知情权说了算。受众的知情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我们必须要保障。因此,在新闻的把关上,要求我们树立透明的原则。 ③ 夏文蓉,浅析灾难事件中的电视传播力,南京大学,2008年12月

再次,当公民的知情权得到了保障,当受众对事件真相有了了解,会理性的对新闻事件进行反思,会理性的看待新闻事件的发展,从而避免了社会恐慌心理的造成。公民的知情权得到了保障,会进一步推动新闻媒介的发展,推动新闻媒介的新闻报道真正朝着信息公开、新闻真实、新闻透明的方向发展,也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央视此次的地震直播报道,对保障公民的知情权有重大的作用。信息的及时公开,既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更显示了我们党和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的勇气和信心。

五、央视地震报道带来的启示

(一)要恪守新闻的基本原则,加强灾难新闻时效性

从央视的汶川地震的报道中,笔者认为我们必须增强新闻媒体的公信力。媒体应该抢先发布新闻,给受众提供最迅速、最权威的信息,这样可以阻止人们从其他渠道获取不确定的信息,一定程度上阻止流言或谣言的传播。2003年的“非典”,发现第一例病例后的5个月之内,国内的媒体基本上都没有报道,要不是《时代》周刊把中国的疫情告知世界,SARS疫情不知道会被掩盖多久,谣言也不 知道会传播多远。央视虽然在2003年4月对SARS疫情做了全方位的报道,但毕竟距发现第一例患者已有5个月左右的时间了,“新闻”变成了“旧闻”,错过了灾难报道的最佳时机。这次,央视吸取了教训,以负责任的态度及时报道了四川的灾情,其透明度和及时性前所未有,也赢得了国际媒体的普遍好评,人们也表示了对媒体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认为受众的知情权得到了维护,媒介的及时和敏感让人敬佩,中国媒体的公信力由此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二)媒体应该抢先发布新闻,给受众提供最迅速、最权威的信息

央视对汶川地震的报道,以超乎观众想象的速度和海量信息,获得了国内外舆论的好评。同时,大规模现场直播进行的全社会动员,凝聚了整个社会的共同意识,爱国情绪达到了一个高度。如何体现媒体对整个社会的关注、责任与监测功能,如何在国际社会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为业界和中国赢得在国内外观众中的话语主动权,汶川地震报道的确称得上是一个比较成功的范例。同时,此次对灾难报道的新闻开放度、少见的突发事件现场的大规模记者云集、从未有过的视觉

版面、详尽的灾难和抗灾报道,必然会在中国新闻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六、结语

笔者通过央视此次在地震中的24小时直播报道的新闻分析,认为这种报道是一次对媒体信息传播力的挑战,也是媒体信息传播力的展示。媒体力量的表达有多种方式,突发性灾难报道却令大众传媒回归信息传播的原初动力,彰显了信息传播的力量。及时、准确、全面、客观等信条本是对大众传播的常态要求,灾难报道只是成倍地放大了这些信条的影响,使得这些因为过于熟悉而日渐模糊的信条重新对象化。需要说明的是,高度的信息公开与透明就直接震撼了受众的心灵,此次灾难报道的正面效果不仅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遵守信息传播基本信条的重要性,而且,它将引发反思,过往的灾难报道的教训原来只是由于大众传媒偏离了它最基本的功能设定,而面向未来,及时、准确、全面、客观的信息传播信条怎样才能从此在各种突发公共事件的报道中贯彻,这才是总结央视此次灾难报道成功经验的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杜钢建.知情权制度比较研究[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180-238页

[2]胡爱敏.试论危机状态下信息公开过程中政府、公众、媒体的角色定位 [J].桂海论丛,2004年第3期:50-53页。

[3]姜淮超.新闻媒体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责任 [J].当代传播,2006年第15期:1-2页。

[4]赖洪川.论政府信息公开与新闻发言人制度,[D].暨南大学2004年度硕士学位论文

[5]陆侠.人民时评:灾难申凝聚沉着的力量,http//opinion.people.com.cn/GB/7230012.html

[6]韩彪.中央电视台直播成为凝聚国人爱国乎台,http//media.people.com.cn/GB/72719

69.html。

[7]王树民.中国当代精彩新闻评说,湖北:武汉大学出版,1987年:51-52页

[8]石岩.CCTV地震直播实录:如果,每个灾区都有一台摄像机,《南方周末》,2008年5月22日,第29版

[9]《CCTV多层面深入报道抗震救灾最新进展吸引各界关注》,载http://www.cctvpro.com.cn /hydt/20080526/6920.html

[10]包军昊.这次“即时播报”,以前是“及时上报”,《南方周末》,2008年5月22日,第30版

[11]《西方媒体赞中国式救灾:军队神选媒体透明》,《国际先驱导报》,2008年5月16日

[12]《西媒对汶川地震报道成正面性》,

http://news.newstarnet.com/gb/MainNews/China/2008_5_16_2_5_54_761.html

[13]罗伯特·希斯著,王成.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年版,191页

[14]吴臻薇、陈力丹.突发事件让媒体发言——从危机传播管理看突发事件应对法第57务的修

改,传播学论坛。http://chuanboxue.net

[15]武青.央视报道四川地震:这是一场不知道终点的直播,载《法制晚报》2008年5月15日

[16]《外国惊叹中国救灾效率和速度没得比:美国也应学习》,中新网5月16日电

[17]赵鹏,刘文国.善用手机短信传播安民信息,引自新华网,http://news.qq.com/a/ 20080512/003762.htm 2008年5月12日

[18]人民日报社论:《悲痛中凝聚不屈的力量》,2008年5月20日,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8-05/20/content_8210150.htm

[19]量天策、何裕华:《媒体应当如何面对自然灾害——以南方雪灾报道为例》,载中华传媒网.http://www.songjiang.org/n1842c71.aspx

[20]沃尔特•李普曼.公共舆论[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4月第1版:63页。

[21]孟娜、吴陈“震灾信息透明化:中国政治社会进步的水到渠成”,新华网2008年5月21日。


相关内容

  • 对汶川地震英语新闻批评性分析
  • 第八卷第一期2010年2月 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Tongren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SocialScience Edition) Vo1.8.No.1 Feb.2010 对汶川地震英语新闻批评性分析 王 娟 (宁波 ...

  • 论汶川地震报道的经验与启示
  • "5.12"汶川大地震, 以其震级之高, 破坏性之大将会在中华民族灾难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迹.然而在地震发生后, 灾区群众的消极情绪很快便得以缓解, 并迅速转化为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积极行动, 这其中新闻媒体可谓功不可殁! 事实证明, 这次我国新闻媒体的震灾报道获得了巨大成功.正如李长 ...

  • 从新闻传播角度解析汶川地震新闻报道之影响力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新闻传播角度解析汶川地震新闻报道之影响力 作者:高思文 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14年第12期 摘 要:文章从新闻传播角度分析了汶川地震新闻报道在全国引发空前巨大震撼力的原因,通过对新闻传播宏观背景.新闻媒体应对突发自然灾害 ...

  • 听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会心灵体会
  • 听抗震救灾英模事迹报告会心得 xx年6月18日上午,中国河北会堂座无虚席,河北各界的代表共xx多人,满怀激情收听来自四川抗震救灾一线的六位英模代表作报告.这六位英模包括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张泉灵.四川省汶川县银杏乡沙坪关村党支部书记龙德强.济南军区某步兵师师长杨剑.四川省彭州市磁峰镇中心中学学生雷楚年. ...

  • (地震组图)外媒报道中的雅安地震灾区
  • 外媒报道中的雅安地震灾区      纽约高娓 2013-04-24 02:03:35|  分类: 高看中国 |  标签:四川  雅安  地震  外媒  报道   | 2008年,我回到中国,到四川地震灾区去采访,同行的还有美国摄影爱好者罗伯特先生. (博文:一位美国友人对5.12地震灾区的追忆)罗伯 ...

  • 网络新闻论文选题题库
  • 新闻学(网络方向)论文选题 1 论执政能力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2 正面报道的网络传播效果研究 3 我国新闻网络传播研究 5 手机信息传播效果研究 6 论西方"新闻自由"的双重标准 7 论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协调发展 8 论我国新闻传播报道"三贴近"原则 10 网络 ...

  • 浅析突发事件类电视新闻的报道方式
  • [摘 要]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的七级地震,牵动了每个国人的心,同时也再次启动了国内媒体对于突发事件的报道.此次"芦山地震"的报道中,国内电视媒体依靠信息的立体传播优势,客观.全面.及时地反映着灾情进展,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身的影响力,实现了里程碑式的跨越.本 ...

  • 浅析新闻工作者基本素质
  • 四川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新闻学专业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浅谈新闻工作者基本素质 指导老师 * * 学生姓名 * * * 准考证号 * * * 9 月 7 日 浅谈新闻工作者基本素质 摘要:当代社会已经进入了国际传播的时代,在"地球村"的社会现实下,新闻工作的 ...

  • 大震中新闻媒介的突进
  • 大震中新闻媒介的突进 作者:刘建明 在大震中,中国记者亲临抗震抢险前沿,以目击.高效.透明的报道在第一时间筑起抢救生命的热线,把惨不忍睹的灾情.军队抢救生命的冲锋陷阵告诉全国和世界人民,获得全国.全世界人民的高度赞誉.汶川大地震发生32分钟后,中央电视台报道了史无前例的重大灾难:52分钟后,新闻频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