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羽"沧浪诗话"

严羽是中国古代极具个性气质和人格魅力的文艺理论家,在中国批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他的《沧浪诗话》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诗话著作,以“以禅喻诗”而闻名,强调“别材”、“别趣”、以“妙悟”和“兴趣”为中心、师法盛唐的诗学思想,涉及到诗歌美学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曾对元明清三代的文学理论批评,乃至绘画等艺术理论批评,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严羽这两个著名的诗学观点,都是在《沧浪诗话》的《诗辨》部分提出来的,

1、“妙悟”说——诗歌创作的艺术思维特征

严羽的诗论观点最重要的是“以禅喻诗”,提出“妙悟”说。他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妙悟”是严羽以禅喻诗的核心内容。在佛教禅宗里,妙悟指对佛法的心解和觉悟,即主体对世界本体“空”的一种把握,所谓“玄道在于妙悟,妙悟在于即真。”禅宗的妙悟,特点是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这种对于佛性的领悟,是不可言喻的,只能自己心里去体会。

严羽认为诗歌艺术的奥妙,即非语言所能表达清楚,亦非理论所可阐述明白,必须在对大量诗歌佳作的直觉思维中,从内心去感受和体验,方能领略其中奥妙,这就是诗家的妙悟。

就诗歌创作而论,妙悟,当是指诗人对于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的一种直觉。显然,这是诗歌创作最为独特的艺术规律,所以,严羽说:“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把领会诗歌创作的特殊性作为诗人创作最重要的条件。

2、“兴趣”说——诗歌的审美特征

严羽的“妙悟”是就诗歌创作主体而言,“兴趣”则是“妙悟”的对象和结果,即指诗人直觉到的那种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兴趣”是“兴”在古典诗论里的一种发展,它与钟嵘所说的“滋味”、司空图所说的“韵味”有着直接的继承关系,并影响了清代王士禛的“神韵”说、王国维的“境界”说。都概括出了诗歌艺术的感兴直观的特点及其所引起的丰富隽永的审美趣味。

严羽推重“盛唐气象”,便是缘于盛唐诗歌具备这一审美特征:“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还讲到“兴致”、“意兴”,它们在本质上与“兴趣”是一样的。只是用在不同的地方,含义略有侧重而已:兴趣侧重趣,兴致侧重兴,意兴侧重意(意象),由此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兴趣”的内涵。“兴”即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趣”即文学作品所具有的审美趣味。“兴”侧重于从作者的角度说,“趣”侧重于从读者的角度说,其实都是指诗歌的审美特征。

“兴趣”是“兴”在古典诗论里的一种发展,它与钟嵘所说的“滋味”(《诗品序》)、司空图所说的“韵味”有着直接的继承关系,都概括出诗歌艺术的感性直观的特点及其所引起的丰富隽永的审美趣味。宋诗与唐诗相比,所缺乏的也

恰恰正是这种审美特征。

3、“别材”、“别趣”说

严羽主张作诗要“妙悟”,诗本身要有“兴趣”,即指诗人直觉到的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严羽认为唐诗有这种“兴趣”,而宋诗所缺乏的恰恰正是这种丰富隽永的审美特征。严羽认为宋人好“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即在诗歌里用事、用典故、议论说理,破坏了诗歌的“兴趣”的审美特征。

为了反对宋人的“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严羽提出了诗有“别材”、“别趣”之说。《沧浪诗话·诗辨》说:“乎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即是说诗写得好坏,别有一种“妙悟”的才能,别有一种“尚意兴而理在其中”的兴趣,与学问、理论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举了韩愈与孟浩然的例子,认为孟浩然学力、学问远不如韩愈,但诗歌却超过韩愈,就是因为孟浩然有“别材”、“别趣”。这可以作为“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的注脚。尽管他的这一对比不一定公平和符合事实。

在赞扬唐人诗歌后,严羽批评宋诗说:“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严羽对“近代诸公”的批评,实则是对宋诗的批评,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这种倾向从宋初就已开始。“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缺乏唐诗那种“妙悟”的“兴趣”,即丰富隽永的审美趣味,是宋诗的主流倾向。

严羽的《沧浪诗话》惊世骇俗,不仅开启了明清“神韵”说、“格调”说和“性灵”说,而且成为诸多理论家立论的基石和效法的经典,严羽以通达的眼光对历代理论资源兼容并蓄,其诗学在此前相同或近似话语的基础上,获得了空前的深刻性,被赋予了新的面貌。

严羽是中国古代极具个性气质和人格魅力的文艺理论家,在中国批评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他的《沧浪诗话》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诗话著作,以“以禅喻诗”而闻名,强调“别材”、“别趣”、以“妙悟”和“兴趣”为中心、师法盛唐的诗学思想,涉及到诗歌美学中的一些重大理论问题,曾对元明清三代的文学理论批评,乃至绘画等艺术理论批评,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严羽这两个著名的诗学观点,都是在《沧浪诗话》的《诗辨》部分提出来的,

1、“妙悟”说——诗歌创作的艺术思维特征

严羽的诗论观点最重要的是“以禅喻诗”,提出“妙悟”说。他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

“妙悟”是严羽以禅喻诗的核心内容。在佛教禅宗里,妙悟指对佛法的心解和觉悟,即主体对世界本体“空”的一种把握,所谓“玄道在于妙悟,妙悟在于即真。”禅宗的妙悟,特点是以心传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这种对于佛性的领悟,是不可言喻的,只能自己心里去体会。

严羽认为诗歌艺术的奥妙,即非语言所能表达清楚,亦非理论所可阐述明白,必须在对大量诗歌佳作的直觉思维中,从内心去感受和体验,方能领略其中奥妙,这就是诗家的妙悟。

就诗歌创作而论,妙悟,当是指诗人对于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的一种直觉。显然,这是诗歌创作最为独特的艺术规律,所以,严羽说:“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把领会诗歌创作的特殊性作为诗人创作最重要的条件。

2、“兴趣”说——诗歌的审美特征

严羽的“妙悟”是就诗歌创作主体而言,“兴趣”则是“妙悟”的对象和结果,即指诗人直觉到的那种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兴趣”是“兴”在古典诗论里的一种发展,它与钟嵘所说的“滋味”、司空图所说的“韵味”有着直接的继承关系,并影响了清代王士禛的“神韵”说、王国维的“境界”说。都概括出了诗歌艺术的感兴直观的特点及其所引起的丰富隽永的审美趣味。

严羽推重“盛唐气象”,便是缘于盛唐诗歌具备这一审美特征:“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

严羽在《沧浪诗话》里还讲到“兴致”、“意兴”,它们在本质上与“兴趣”是一样的。只是用在不同的地方,含义略有侧重而已:兴趣侧重趣,兴致侧重兴,意兴侧重意(意象),由此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兴趣”的内涵。“兴”即诗歌的基本艺术特征,“趣”即文学作品所具有的审美趣味。“兴”侧重于从作者的角度说,“趣”侧重于从读者的角度说,其实都是指诗歌的审美特征。

“兴趣”是“兴”在古典诗论里的一种发展,它与钟嵘所说的“滋味”(《诗品序》)、司空图所说的“韵味”有着直接的继承关系,都概括出诗歌艺术的感性直观的特点及其所引起的丰富隽永的审美趣味。宋诗与唐诗相比,所缺乏的也

恰恰正是这种审美特征。

3、“别材”、“别趣”说

严羽主张作诗要“妙悟”,诗本身要有“兴趣”,即指诗人直觉到的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严羽认为唐诗有这种“兴趣”,而宋诗所缺乏的恰恰正是这种丰富隽永的审美特征。严羽认为宋人好“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即在诗歌里用事、用典故、议论说理,破坏了诗歌的“兴趣”的审美特征。

为了反对宋人的“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严羽提出了诗有“别材”、“别趣”之说。《沧浪诗话·诗辨》说:“乎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即是说诗写得好坏,别有一种“妙悟”的才能,别有一种“尚意兴而理在其中”的兴趣,与学问、理论没有太大的关系。他举了韩愈与孟浩然的例子,认为孟浩然学力、学问远不如韩愈,但诗歌却超过韩愈,就是因为孟浩然有“别材”、“别趣”。这可以作为“诗有别材,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的注脚。尽管他的这一对比不一定公平和符合事实。

在赞扬唐人诗歌后,严羽批评宋诗说:“近代诸公作奇特解会,遂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是为诗,夫岂不工,终非古人之诗也。„„其作多务使事,不问兴致;用字必有来历,押韵必有出处。”严羽对“近代诸公”的批评,实则是对宋诗的批评,这是符合实际情况的,这种倾向从宋初就已开始。“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缺乏唐诗那种“妙悟”的“兴趣”,即丰富隽永的审美趣味,是宋诗的主流倾向。

严羽的《沧浪诗话》惊世骇俗,不仅开启了明清“神韵”说、“格调”说和“性灵”说,而且成为诸多理论家立论的基石和效法的经典,严羽以通达的眼光对历代理论资源兼容并蓄,其诗学在此前相同或近似话语的基础上,获得了空前的深刻性,被赋予了新的面貌。


相关内容

  • 浅谈严羽的[沧浪诗话]---王文辉
  • 浅谈严羽的<沧浪诗话> 王文辉 (河南教育学院中文系 郑州 450046) 摘 要:严羽的诗学思想主要见于<沧浪诗话>等,<沧浪诗话>是宋代诗话中最有代表性的诗学著作,它改变了北宋自欧阳修<六一诗话>以来诗话著作以记述诗人创作轶事为主要内容和供消遣的随 ...

  • 浅析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的"妙悟"
  • 摘    要: "妙悟"是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中最重要的审美范畴.其本身在诗歌理论概念上的溯流,和它作为一项审美范畴与禅宗概念的关系为人津津乐道,且褒贬不一.严羽为获得妙悟指明要遵守门径.研习作品.并进行"悟"等路径,也提出了妙悟的审美标准等.本 ...

  • 严羽的[沧浪诗话]
  • 南宋后期诗歌虽说情况纷杂,但脱离往日宋诗主流的倾向已经很明显了.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了严羽的<沧浪诗话>. 严羽字仪卿,号沧浪逋客,邵武(今属福建)人,一生未仕.他在诗歌创作方面没有很突出的成就,但<沧浪诗话>却是一部极重要的诗歌理论著作.其书分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考证 ...

  • 试论严羽_沧浪诗话_对李白的评价
  • 试论严羽<沧浪诗话>对李白的评价 王红霞 [摘要]严羽的著作流传下来而又比较完整的仅有<沧浪诗话>.<沧浪吟卷>和一部二 十二卷本的评点<李太白诗集>.严羽论诗宗盛唐,,他对 歌的期待视野是完全一致的"太白体",李白诗歌如金鳷擘海, ...

  • [现代诗学]总序 语文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现代诗学>总序陆耀东 中国诗学的理论形 态如何估计和评价,国内外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有人说:它零星的感悟多,鉴赏性的随感 多,即使精彩,也不过是古光片羽,缺乏系统性,没有形成理论体系,也有人云:它比西方 的诗学更精彩,表面上看,它大多没有表达成严密的理论体 ...

  • [谈艺录]的启示--钱钟书先生的学术品格
  • 作者:蒋寅 1.在我的印象中,自<管锥编>问世以来,钱钟书其人其作就成了个显示博雅的话题.学文的凑在一起,不知不觉就会谈起钱钟书,谈<管锥编>,谈<谈艺录>(倒很少见人提<旧文四篇>,也许因为它只是"四篇"而已),高见纷陈,崇敬之情 ...

  • 中国古代文论_自考复习笔记1
  • <中国古代文论>复习资料(1) 选择题 第一章:先秦 1.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文艺观, 大体上表述于以("兴观群怨" 为核心的批评观) 2.孔子的" 诗可以兴" 中的" 兴", 朱熹解释为( "感发志意" 和&q ...

  • 国学经典书库
  • 四库全书  十三经(简介) 周易 尚书 诗经 周礼 仪礼 左传 公羊传 穀梁传 论语 孝经 尔雅 孟子 礼记 经 部  其他 春秋繁露 韩诗外传 大戴礼记 四书章句集注  二十五史 汉书 后汉书 三国志 晋书 宋书 南齐书 陈书 魏书 北齐书 周书 南史 北史 隋书 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宋史 ...

  • 古诗十九首历代辑评
  • 古诗十九首历代辑评 一.南朝 1. 刘勰在<文心雕龙, 明诗>中"汉初四言, 韦孟首唱, 匡谏之义, 继轨周人. „„而辞人遗翰, 莫见五言, 所以李陵班婕妤, 见疑于后代也. 按<召南·行露>, 始肇半章, 孺子<沧浪>, 亦有全曲," 暇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