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和平阅读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大树

①如果你的生活中周围没有伟大、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特别是大树,他会教会你许多东西。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

②发现这一点的,是托尔斯泰。他在《战争与和平》这部巨著中,有一段安德烈公爵与老橡树的对话,就体现了树的生命对人的生命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早些,中国历史上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叫做“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证明,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意义上看,人是比不过树的。所以,你若是到十三陵看到周围静立在那里的松柏,尤其是看到那种虎卧龙盘的老柏,会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激——有什么办法,帝王们全都死了,它们却依然活着,默默地、居高临下地看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

③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扎根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浅薄,人一生都在说话,声嘶力竭,奔走呼号,没有人肯静下来想一想,没有人想到向树学习点什么,在人的心目中,树是傻瓜。

④那么在树的心目中人是什么东西呢?不清楚。能够清楚的是,树的存在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从枝叶到花果根干,却也从未向人们索取过什么。许多家畜供人驱使食用,但同样也靠人喂养照料。树本来是用不着人养的,它在大自然中间是活得好好的,姿态优美,出神入化。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美松树是靠人养活栽种的吗?谁敢到那种险处去呢?树甚至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的意思都不曾流露——那是锯子在尖叫而不是树在尖叫。

⑤等到大树被伐倒了,人们看到了它的心——年轮,一圈一圈,岁月的波纹荡漾,生命的记忆永存。这时候,略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全明白了:树决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它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它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的关系,比人更深入、更和谐。它是处理这些复杂关系的大师。

⑥它不靠捕杀谁、猎获谁而生存,但它活得最长久。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连草也不吃,连一只小虫子的肉也不吃,但它却能长得最高大、最粗壮、最漂亮。这才是奇迹呢,树不用吃饭。真正有生命活力的大树全都已经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了,他与山河共呼吸,取万物之精气,反过来又养育万物;得日月之灵华,结果又陪衬日月。若是说什么气功,树才是真懂气功的大师。要说什么“天人合一”,人类不过从树那儿学了一点皮毛。

⑦我在塔克拉玛干边缘的墨玉县见到过一棵八百年的梧桐树王,那样干旱的沙漠边缘,它得有多大的修行才能活过来呀?何况它不仅活着,而且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它像一个巨人一样健康的屹立着,襟怀博大,人和梯子在它的脚下显得极其可笑。

⑧它的王者风范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拥的虚势造成的,它靠它的阅历、它的顽强生命力、它的光辉的生命形态,使人望之而生敬仰之心、爱慕之情,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这些词语从人类头脑中产生时的本意。(有删改)

附文:

路边有一株橡树。它大概比那长成树林的桦树老九倍,粗九倍,比每株桦树高一倍。这是一棵两抱粗的大橡树,有许多树枝看来早就折断了,裂开的树皮满布着旧的伤痕。它那弯曲多节的笨拙的巨臂和手指不对称地伸开,它这棵老气横秋的、鄙夷一切的畸形的橡树耸立在笑容可掬的桦树之间。唯独它不欲屈从于春日的魅力,不欲目睹春季,亦不欲目睹旭日。

“春季、爱情和幸福呀!”这棵橡树好像在说话,“总是一样愚蠢的毫无意义的欺骗,怎能不使您们觉得厌恶啊!总是老样子,总是骗局!既没有春季,也没有旭日,也没有幸福啊!你们看,那些永远是孤单的被压死的枞树还栖在那里,我也在那里伸开我那被折断的、被剥皮肤的手指,无论手指从哪里——从背脊或从肋部——长出来,不管怎样长出来,我还是那个样子,我不相信你们的冀望和欺骗。”

安德烈公爵在经过森林时,接连有几次回过头来看这棵橡树,好像对它有所期待似的。橡树底下也长着花朵和野草,但是它仍然皱着眉头,一动不动地,像个畸形儿屹立在它们中间。

“是啊,它是正确的,这颗橡树千倍地正确,”安德烈公爵想道。“让其他的年轻人又去受骗吧,不过我们是知道人生的,——我们的一生已经完结了!”由于这棵老橡树的关系,又有一序列绝望的、但都是忧喜掺半的思想在安德烈公爵的心灵中出现了。在这次旅行中,他仿佛又考虑到自己的一生,并得出从前那种于心无愧的、无所指望的结论,他无须从头做起,既不为非作歹,也不自我惊扰,不怀抱任何欲望,应该好好地度过一辈子。(节选自《战争与和平》)

1.文章从哪些方面阐述了大树是“伟大、高贵和智慧”的?

2.第⑤段中作者说“树决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请简析树“灵”和“智”的表现是什么?

3.如何理解第⑧段作者这样的表述“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这些词语从人类头脑中产生时的本意”?

4.为突出大树的特点,作者在文中着重使用了一种手法,请结合文本赏析。

5.阅读正文第②段第一句话和附文,分析附文对安德烈公爵形象的刻画。

阅读答案:

1.①阅历(世)丰富②安静而长寿③无私奉献而无所求④能和万物和谐相处⑤生命力顽强或者①阅历(世)丰富②生命力顽强③生命形态光辉而体现睿智

2.①全面记录着自己的生命痕迹②.虽不言语,合理处理和万物关系并与其融为一体

3.①人类创造了这些富有美好品德词语,而目前这些品质只在大树身上有切实的体现,而人却以会攫取和获得、弱肉强食、追求虚妄名利地位为伟大、高贵和智慧 ②作者以此作结,深化主题,更加突出了大树品质的高贵。

4.和人作对比,(如第⑥段通过和人的对比,更突出树与万物的和谐,几乎每段都有,一处即可)

5.①场景或环境烘托(侧面描写)②心理描写③塑造了安德烈遭受打击后对生活失去追求只想逃避的形象。背景资料:总的来说,这一段文字寓意是表现安德烈公爵遭受丧妻之痛和在惨败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中受伤昏迷的打击之后,感慨于他之前一直所追求的名誉荣耀情感只是大梦一场,而自己受到了生活的欺骗和遗弃。进而也就产生了逃避贵族生活逃避社会的念头,不再追求世间的俗物...直到后来他那颗老橡树般顽固的心被青春活泼的娜塔莎打动,重新唤醒对生活的渴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大树

①如果你的生活中周围没有伟大、高贵的人和有智慧的人怎么办?请不要变得麻木,不要随波逐流,不要放弃向生活学习的机会。因为,至少在你生活的周围还有树——特别是大树,他会教会你许多东西。一棵大树,那就是人的亲人和老师,而且也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它就是伟大、高贵和智慧。

②发现这一点的,是托尔斯泰。他在《战争与和平》这部巨著中,有一段安德烈公爵与老橡树的对话,就体现了树的生命对人的生命所产生的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早些,中国历史上也有人流露过这种意思,叫做“树犹如此,人何以堪”。这证明,树的生命比人的生命更长久,从“阅世”的意义上看,人是比不过树的。所以,你若是到十三陵看到周围静立在那里的松柏,尤其是看到那种虎卧龙盘的老柏,会不由得生出某种敬畏和感激——有什么办法,帝王们全都死了,它们却依然活着,默默地、居高临下地看着人间的兴衰更迭、生死荣辱。在某种意义上,它们就是历史,它们就是帝王。

③我甚至觉得没有什么哲学比一棵不朽的千年老树给人的启示和教益更多。同样是生命,树以静以不言而寿,它让自己扎根大地并伸出枝叶去拥抱天空,尽得天地风云之气。相比之下,人愚蠢而又浅薄,人一生都在说话,声嘶力竭,奔走呼号,没有人肯静下来想一想,没有人想到向树学习点什么,在人的心目中,树是傻瓜。

④那么在树的心目中人是什么东西呢?不清楚。能够清楚的是,树的存在为人们贡献了自己的全部,从枝叶到花果根干,却也从未向人们索取过什么。许多家畜供人驱使食用,但同样也靠人喂养照料。树本来是用不着人养的,它在大自然中间是活得好好的,姿态优美,出神入化。那些绝崖石缝中斜逸而出的美松树是靠人养活栽种的吗?谁敢到那种险处去呢?树甚至连恳求人们不要砍伐它的意思都不曾流露——那是锯子在尖叫而不是树在尖叫。

⑤等到大树被伐倒了,人们看到了它的心——年轮,一圈一圈,岁月的波纹荡漾,生命的记忆永存。这时候,略有悟性和良知的人就全明白了:树决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它虽不语不行,心里面却比谁都清楚。它与山河大地、飞禽走兽、风云雨雪雷电雾的关系,比人更深入、更和谐。它是处理这些复杂关系的大师。

⑥它不靠捕杀谁、猎获谁而生存,但它活得最长久。这可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它连草也不吃,连一只小虫子的肉也不吃,但它却能长得最高大、最粗壮、最漂亮。这才是奇迹呢,树不用吃饭。真正有生命活力的大树全都已经与天地风云融为一体了,他与山河共呼吸,取万物之精气,反过来又养育万物;得日月之灵华,结果又陪衬日月。若是说什么气功,树才是真懂气功的大师。要说什么“天人合一”,人类不过从树那儿学了一点皮毛。

⑦我在塔克拉玛干边缘的墨玉县见到过一棵八百年的梧桐树王,那样干旱的沙漠边缘,它得有多大的修行才能活过来呀?何况它不仅活着,而且枝叶繁茂,生机勃勃,它像一个巨人一样健康的屹立着,襟怀博大,人和梯子在它的脚下显得极其可笑。

⑧它的王者风范不是靠什么前呼后拥的虚势造成的,它靠它的阅历、它的顽强生命力、它的光辉的生命形态,使人望之而生敬仰之心、爱慕之情,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这些词语从人类头脑中产生时的本意。(有删改)

附文:

路边有一株橡树。它大概比那长成树林的桦树老九倍,粗九倍,比每株桦树高一倍。这是一棵两抱粗的大橡树,有许多树枝看来早就折断了,裂开的树皮满布着旧的伤痕。它那弯曲多节的笨拙的巨臂和手指不对称地伸开,它这棵老气横秋的、鄙夷一切的畸形的橡树耸立在笑容可掬的桦树之间。唯独它不欲屈从于春日的魅力,不欲目睹春季,亦不欲目睹旭日。

“春季、爱情和幸福呀!”这棵橡树好像在说话,“总是一样愚蠢的毫无意义的欺骗,怎能不使您们觉得厌恶啊!总是老样子,总是骗局!既没有春季,也没有旭日,也没有幸福啊!你们看,那些永远是孤单的被压死的枞树还栖在那里,我也在那里伸开我那被折断的、被剥皮肤的手指,无论手指从哪里——从背脊或从肋部——长出来,不管怎样长出来,我还是那个样子,我不相信你们的冀望和欺骗。”

安德烈公爵在经过森林时,接连有几次回过头来看这棵橡树,好像对它有所期待似的。橡树底下也长着花朵和野草,但是它仍然皱着眉头,一动不动地,像个畸形儿屹立在它们中间。

“是啊,它是正确的,这颗橡树千倍地正确,”安德烈公爵想道。“让其他的年轻人又去受骗吧,不过我们是知道人生的,——我们的一生已经完结了!”由于这棵老橡树的关系,又有一序列绝望的、但都是忧喜掺半的思想在安德烈公爵的心灵中出现了。在这次旅行中,他仿佛又考虑到自己的一生,并得出从前那种于心无愧的、无所指望的结论,他无须从头做起,既不为非作歹,也不自我惊扰,不怀抱任何欲望,应该好好地度过一辈子。(节选自《战争与和平》)

1.文章从哪些方面阐述了大树是“伟大、高贵和智慧”的?

2.第⑤段中作者说“树决不是麻木的,而恰恰是有灵有智的”,请简析树“灵”和“智”的表现是什么?

3.如何理解第⑧段作者这样的表述“使人认识到伟大、高贵、智慧这些词语从人类头脑中产生时的本意”?

4.为突出大树的特点,作者在文中着重使用了一种手法,请结合文本赏析。

5.阅读正文第②段第一句话和附文,分析附文对安德烈公爵形象的刻画。

阅读答案:

1.①阅历(世)丰富②安静而长寿③无私奉献而无所求④能和万物和谐相处⑤生命力顽强或者①阅历(世)丰富②生命力顽强③生命形态光辉而体现睿智

2.①全面记录着自己的生命痕迹②.虽不言语,合理处理和万物关系并与其融为一体

3.①人类创造了这些富有美好品德词语,而目前这些品质只在大树身上有切实的体现,而人却以会攫取和获得、弱肉强食、追求虚妄名利地位为伟大、高贵和智慧 ②作者以此作结,深化主题,更加突出了大树品质的高贵。

4.和人作对比,(如第⑥段通过和人的对比,更突出树与万物的和谐,几乎每段都有,一处即可)

5.①场景或环境烘托(侧面描写)②心理描写③塑造了安德烈遭受打击后对生活失去追求只想逃避的形象。背景资料:总的来说,这一段文字寓意是表现安德烈公爵遭受丧妻之痛和在惨败的奥斯特里茨战役中受伤昏迷的打击之后,感慨于他之前一直所追求的名誉荣耀情感只是大梦一场,而自己受到了生活的欺骗和遗弃。进而也就产生了逃避贵族生活逃避社会的念头,不再追求世间的俗物...直到后来他那颗老橡树般顽固的心被青春活泼的娜塔莎打动,重新唤醒对生活的渴望。


相关内容

  • 生命与和平相爱(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 课 时 教 学 设 计 首 页(试用) 授课时间:2010年3月25日 课题 生命与和平相爱 课型 阅读理解课 第几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 教学 目标 (三维) 1.学会在快速阅读中准确捕捉有价值的信息. 2.学会对捕捉到的文本信息进行整合归纳. 3.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4.通过文本细读,产生自 ...

  • 战城南杨炯阅读答案
  • 篇一:战城南杨炯阅读答案 1.这两首诗表现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答:杨诗着重表现对将士们不畏苦难.忠心报国精神的赞美与敬佩:而宗诗侧重对阵亡将士的哀悼和对战争的反感.(2分)前一首诗人通过冰冻之水让战马受伤寒,秋风使人愁绪增添还有黄尘漫天来侧面烘托将士的英勇,战士方寸报国之心犹如 ...

  • 战争一局棋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题. 战争一局棋 凌君洋 帐外,一片苍茫-- 营内,一片悲凉-- 面对着苍茫的景色,想起刚才可怕的战斗,士卒们当然都有着悲凉的心情: "快到冬天了,可是我们的冬衣还没有送过来--" "怎么办啊,我还听说朝廷中有人侵吞了咱们的禄米,现在要克扣减半,这 ...

  • 我的祖国,你的祖国①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的祖国,你的祖国① (美国)罗纳德·卡尔弗特 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我们选择作为领袖的人从不以军装和徽章来显示宪法赋予他的武装部队总司令的地位.他们的内阁成员,他们的文职下属都不会给他穿戴表现强大军力的服饰. 在这片国土上,在我们美利坚,普通公民见到的军人是这 ...

  • 初二历史上册材料分析题专题训练
  • 专题训练--材料分析 一. 1.阅读下列材料:"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 ...

  • 战争残骸阅读答案
  •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战争残骸 朱苏进 战争遗留了多少残骸?大地寸寸触目皆是,人心几成一面碑,锲满深痕与深痕般的文字.其中有一种残骸,兵器或武器的残骸,却被世人们忽略.其实真该略予欣赏.只说销毁核武器,就是核大国的灾难性工程.无数科技人员得钻进地下发射井般的掩体内,从每一个核弹上拆下上万个元部件 ...

  • 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阅读答案
  • 阅读<企盼世界和平的孩子>中的一段话,然后回答问题. 从此,雷棣好像一下子长大了.像许多孩子一样,雷棣原来也很淘气.上小学时,有一天他把一块西瓜皮涂了泥扔在马路上,想让过路人不留神滑一跤.妈妈看到了,让他写检查.雷棣写道:"我不应该把西瓜皮扔在马路上,要是把人摔坏了,就麻烦了, ...

  • 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5―19题. 笼罩在战争的阴影下 [尼日利亚]本・奥克里 那天下午,村里来了三个士兵,把羊群和鸡群惊吓得四散开去.他们来到棕榈树下的酒吧,要了一瓢棕榈酒,便于嗡嗡乱飞的苍蝇中喝起酒来. 奥莫夫透过窗户望着那三位士兵.奥莫夫和父亲都在听收音机.那台老式的收音机是在战争爆发时,父 ...

  • 当记忆流经奥斯威辛阅读答案
  •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题. 当记忆流经奥斯威辛 当历史的年轮压过奥斯威辛,听到的是男人的怒吼与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亲的哭泣与孩子的惊恐.而今,奥斯威辛的天空湛蓝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耸的建筑直插云霄,似要打破这里的宁静. 难道时间已将历史风化,坚忍的犹太民族已似"一笑泯恩仇"?没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