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有效达成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有效达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直接影响教学的走向,是所有教学活动的终极追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教学目标的制定重视不够,大而化之,笼而统之,虚化、泛化或错位、缺位的情况比较严重。至于在目标设定中,不能用合适的语言将教学目标表述清楚地现象也普遍存在。教师在教学目标认识和制定上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功能,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间的关系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掌握目标制定的方法,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在目标导向下,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关注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

一、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一)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功能

案例展示:

例1《诗二首》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例2《醉翁亭记》教学目标

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

例3《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基础知识,学习本文运用事例说明问题的方法。

2.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

3.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了解物候研究对于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例4《孔乙己》教学目标

1.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方法,用一课时完成对课文的分析。

2.重点分析课文中人物的几个片断,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小说的深刻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比较手法进行文学作品阅读和欣赏。

功能1、教学目标有确定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功能

功能2、 教学目标有指导教师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功能

功能3、教学目标有检测教学效果的功能

(二)了解教学目标的分类

(1)案例展示

例1《皇帝的新装》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2《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

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理解课文中运用对比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抓住特点、具体而有序地描写景物的写法。

例3《羚草木雕》教学目标

1.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学会分析记叙文的构架与思路,掌握记叙文写作的一般规律。

3.学习本文,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真诚无私的友爱为贵,正确处理好与同学、朋友的关系。

(2)了解教学目标的分类

A语文教学目标的分类

语文教学目标通常分三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每一个领域又有细分项目和要求,下面作具体说明。

1.认知领域 认知领域的目标通常分五个层级:认知、理解、分析综合、运用、欣赏评价。

每个层级大体包括如下内容:

认知:字词识记;汉语知识;文章知识;写作知识;文学知识及文化常识等。 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言文翻译;复述;举例说明等。

分析综合:指出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指出各种表达方式;区别不同文体和不同文学样式;说明写作方法的特点;说明写作意图,概括中心思想;提出疑问等。

运用:构造句子;用有关知识解释说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运用掌握的阅读规律自己读懂课外书籍;缩写、扩写、续写、改写;运用已学知识独立作文等。

欣赏评价:阅读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能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等。

2.情感领域 教学中情感领域的目标设计比较抽象,往往都是“培养……感情”之类,教学实践中很难操作,相对认知领域来说不是很明晰,但仍可如下描述:

接受:能欣赏名言佳句,对文章所阐述的思想有同感;阅读中能进入作品所描述的情景之中,有进一步体验的愿望;能按教师的要求口头或书面答问等。

反应:能说出从文章中获得美(哲理美、形象美、结构美、语言美等)的体验;能产生阅读共鸣;朗读能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情感;能模仿情节中角色的言行及文章的写作特点;说话、演讲注意表情和语气,有感染力等。

价值倾向:对课文所描述对象的正误、是非、美丑能鉴别;对课文所显示的真善美能产生某种价值感和认同感;能看出作文中对真善美的赞扬和对假恶丑的反感等。

品格形成:能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对课文作出某种情感反应;能把课文中某个人物形象内化为生活偶像,能把课文中的某个哲理内化为生活的准则;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写作中能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等。

3.技能领域 技能领域的目标主要包括如下的内容:查字典、书写、朗读、默读、口语交际等。

查字典:能熟练地使用字典,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书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

朗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读准轻重、快慢、语调与语气。

默读: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口语交际:能注意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能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

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

B教学目标设置的多样性与层次性 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是十分丰富的,综合性很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学目标的多样性是必然的。把《皇帝的新装》的教学目标仅仅定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项,是不妥当的。

在诸多目标中,要确立主干目标,并以此为中心,分层设置其他目标(分支目标),进而形成通过分支目标的导学,达成主干目标,体现分支目标的“台阶”作用,体现主干目标“金钱穿珠”效应。

一般地说,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有一个主目标或基本目标。例如,《谈骨气》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和句子。

2.回忆过去学过的议论文,找出本文的论点和论据,并能说出本文运用论据的特点。

3.认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阐述这一观点。 教学目标2是主目标或基本目标。目标1是副目标,它是基础,是学习本文的最低目标。目标3是情感领域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是硬贴上去的,也不是渗透的,而是在读课文中,在学习语文中获得的。本教学目标的多样性与层次性是十分清楚的。

又如《变色龙》一文的主干目标“用一句话写出奥楚洛夫又哪些思想性格?”可以通过两个分支目标达成。即:“①奥楚洛夫对狗咬人一案是如何审理的?”“②奥楚洛夫的几度变色是围绕什么进行的?”

(三)把握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教学目标看似简单,不过三五条、十来句话,却凝聚着老师的教学智慧,体现出我们对课程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的了解。制订好教学目标需要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历练。

1. 《语文课程标准》。

2. 编写意图(年级要求、单元要求)

(一)认真钻研教材,领会单元目标

1.在单元提示中领会单元目标

2.结合同一单元文章领会单元目标

(二)仔细阅读课文,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预设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还必须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文,恰当设计目标。

教材编写者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的提示主要体现在文前提示与课后练习中。

3.文本特点。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时,由于本单元课文,写节日风俗,讲民间艺人轶事,述街头商贩吆喝,为我们展现了风格各异的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因此,对前三篇课文,结合各课的特点,可以设定不同的目标。《云南的歌会》从民俗艺术的角度,解读文化内涵,读风貌,读风情;《端午的鸭蛋》从节日风俗的一隅,诠释文化情怀,品语言,看文化;《吆喝》则可定位为从市

井风情的一角,看文化精神,读民生,读境界。引导学生透过民俗文化形式体味其中的文化精髓,引领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

《喂——出来》教学目标

1、会读 、会写文后“读一读,写一写”中“黑咕隆咚”“莫衷一是”等15各词语。

2、运用文中的成语复述故事,了解文章大意。

3、发挥想象,为文章续一个结尾,体会构思的巧妙。

4、找出并品味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感受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据此说出文章的主旨。

4.学生需求

例如对于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新课标作了明确要求,重在考察学生记诵积累浅显文言文的过程,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文字浅显的传统精品篇目,如《论语十则》《智子疑临》《塞翁失马》,可以让学生整篇背下来,至于《山市》《童趣》,难度较大,可以鼓励程度好的学生背,大部分学生读熟即可。另外,文言语法方面,例如词法、句法等文言知识,新课程照顾到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初中阶段不要求过多涉及,学生知其然即可,只要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即可,教师不能像对高中学生那样对词法、句法作过高要求。当然,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一定要落实到位。

例如,教学【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一课,有教师设计了“学生能模仿课文写景抒情”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就没能兼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不如这样设计:

①一般学生能了解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并能用这种手法写出一段话;

②基本功好的同学模仿课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

这样,两个目标难易有别,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当然,此时的高层目标也是另一部分学生的指导性目标,可能不用多久他们就能“跳一跳摘到”了。 (四)、精心设计,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1、 在教学目标制定和叙述上的要求

案例展示

例1《黄河,母亲河》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例2《天上的街市》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诗。

2.结合诗中的具体形象学习联想和想象的写法。

3.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例3“话题作文《路》的指导”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审题。

2.指导学生多角度立意。

例4

作文《给我一片绿》教学目标

1.以本篇作文为范例,使学生认识到如何审题、选材、构思。

2.按审题、选材、构思的程序规范学生的作文思路,提高写作水平。

3.教育学生写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格调高雅的文章。

(1) 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学生

(2)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可观察可检测的 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是具体的、明晰的,而不应该是抽象的、模糊的,它必须是可观察可检测的。要做到这一点,应该避免使用“理解”、“领会”之类的含混不清的结论性的词语。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不如说“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主要内容”或“能找出本文的线索”清楚。再如,“学习托物喻人的写法”(《白杨礼赞》目标)“学习顺叙的写法”(《一面》目标)“领会欲扬先仰的写法”(《荔枝蜜》目标)等都是带有结论性的表述。如果换成“本文用什么方法来揭示主旨的?”“按什么顺序组材的?”“本文旨在赞蜜蜂,作者却说不大喜欢,这种情感对赞美之情是增强,还是削弱?”这样,以问题的形式来表述目标,一定能唤起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渴望。

常用的可观察可检测的学生行为的词语有哪些呢?

按照目标的分类,常用的行为动词如下:

认知领域: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等;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应用、使用、质疑、撰写、拟定、总结、证明、评价等。

情感领域:经历、感受、尝试、寻找、讨论、分享、接触、体验等;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注、重视、采用、采纳、尊重、珍惜等;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坚持、确立、追求等。

技能领域:模拟、重复、再现、模仿、临摹、例证、扩展、缩写等;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尝试等;联系、写出、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情感领域的目标不像认知领域的目标那么具体,所以有人主张,可以规定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例如,“积极参加讨论,并能说清楚自己的看法”,“读课文之后,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有学者认为,这种陈述只能作为教学目标的一种补充。

(3)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根据实际情况叙述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需要利用的材料、时间因素、行为出现的地点等等,如“借助工具书……”、“读课文之后……”等。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行为产生的条件限定了教师的灵活性。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活动过程,有一系列行为构成,因此,课堂教学目标是一种行为目标,一般认为行为目标的陈述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而且表述要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避免使用结论性语句。

3、教学目标要不要告诉学生,何时告诉

4、实践拓展

(1) 通过一则教学案例,看教学目标是如何发挥其“导教、导学、导检测”的功能的

例5《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案例

(2)通过《醉翁亭记》的两个目标设计对比,看教学目标应该如何陈述 例6《醉翁亭记》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了解文意。

2.进一步体会文言虚词“也”、“而”的作用。

3.巩固对“骈散结合”句式特点的理解。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优美的语言,力求熟读成诵。

2.扣住“文眼”认真思考,理解文章主旨。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再现美文的意境,由此体会文章所构造的优美意境。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感受本文流畅婉转,抑扬错落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

例7《醉翁亭记》教学目标

1.看注释后,能解释文中的几个难词(环、壑、辄、暝、觥、筹等)。

2.反复阅读课文之后,能结合自己的感受说出“也”、“而”的作用。

3.能独立找出“文眼”,并据此说出文章的主旨。

4.学完课文之后,能说出自己喜欢本文语言的理由(至少两条)。

5.能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造句。

综述:

教学目标有“导教、导学、导检测”的功能。设计好教学目标十分重要。如果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教学设计就是这样的开端。有了好的教学设计,教什么才会心中有数,怎么教心中才会有路。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应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内在能力或情感的变化,所陈述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其行为词语应该是明确、具体的,而不应该是模糊、抽象的,应该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词语来陈述。

有时可以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如说“通过……后,学生能……”等。 应该规定能达到要求的标准。

(六)教学目标设计应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

1. 要关注“三个维度”(但并不是孤立的三点)

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也非交叉关系。它们是一体三维的,任何一维必然会与另外两维有着密切关系。所以,语文教学目标在表述时,一般不宜把三维目标一一分列。不少部分老师把三维目标分列开来(也许当地教学研究部门要求这样做),是不妥当的。

请看下面教例:

【教例】《生命 生命》教学目标设计

1、能借助“三读(读通、读懂、读好)”进行自主学习,乐于朗读,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体验、联系上下文等各种手段理解本课“肃然起敬”、“小憩”、“庸碌”、“擎天撼地”等词语的意思,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生命的价值,体味生命的顽强和美好。同时能把握主题词,准确理解文意。

2.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层次性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一课时的目标设置可定为三个梯度,即说明顺序的梳理、辨析、运用。这样,能使学生在说明顺序的梳理中,达成字词、熟记时间、书名等知识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短文说明顺序的辨析,结尾让学生对自己所发明书的畅言、练笔。从而,既注重了高层能力目标、发展性目标的落实,也促进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形成。

3.要关注重点和难点。

4.要切实而精要(不能贪多)

5、要关注预设与生成,克服随意性和增加灵动性。

二、关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衡量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看什么

1.教学环节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所采用的哪些教学策略促进了目标的有效达成?有何建议?

2.能否紧扣教学目标设计训练点与作业?

3、从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结果来看,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哪些达成度较高?哪些属于失效目标(未达成或达成度不高)?

4.课堂是否有无效教学环节?是否有精彩生成环节?教师是怎么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的?

5、教师是如何处理好统一的目标与学生个体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基本策略

1、设计有效教学活动。

2、优化教学方法。

3、关注目标的生成性。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我们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应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制定,而在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实施就是为了完成教学目的的。

(三)教学目标如何达成

明确了教学目标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阅读才能有效地达成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去读,特别强调读懂了什么?读

中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读出文本中的情境和内蕴,读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独特感悟。

1.有效地提问。

2.有效地“对话”。

3.有效地朗读。

4.有效地感悟。

5.有效地迁移。

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有效达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直接影响教学的走向,是所有教学活动的终极追求。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教学目标的制定重视不够,大而化之,笼而统之,虚化、泛化或错位、缺位的情况比较严重。至于在目标设定中,不能用合适的语言将教学目标表述清楚地现象也普遍存在。教师在教学目标认识和制定上存在的问题,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功能,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间的关系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掌握目标制定的方法,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在目标导向下,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应关注教学目标的制定与达成。

一、关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制定

(一)明确语文教学目标的功能

案例展示:

例1《诗二首》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进而对诗歌作出正确评价。

例2《醉翁亭记》教学目标

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

例3《大自然的语言》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一些说明文的基础知识,学习本文运用事例说明问题的方法。

2.学习按照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的一般规律来安排文章顺序的方法。

3.了解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了解物候研究对于发展农业生产的重要意义。 例4《孔乙己》教学目标

1.采取重点突破、以点带面的方法,用一课时完成对课文的分析。

2.重点分析课文中人物的几个片断,从外貌、动作、语言等方面入手,把握人物的性格和小说的深刻思想内涵。

3.引导学生学习运用比较手法进行文学作品阅读和欣赏。

功能1、教学目标有确定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功能

功能2、 教学目标有指导教师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功能

功能3、教学目标有检测教学效果的功能

(二)了解教学目标的分类

(1)案例展示

例1《皇帝的新装》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例2《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

1.领会课文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的写法。

2.理解课文中运用对比突出中心的写法。

3.学习抓住特点、具体而有序地描写景物的写法。

例3《羚草木雕》教学目标

1.理解倒叙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学会分析记叙文的构架与思路,掌握记叙文写作的一般规律。

3.学习本文,使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以真诚无私的友爱为贵,正确处理好与同学、朋友的关系。

(2)了解教学目标的分类

A语文教学目标的分类

语文教学目标通常分三类: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每一个领域又有细分项目和要求,下面作具体说明。

1.认知领域 认知领域的目标通常分五个层级:认知、理解、分析综合、运用、欣赏评价。

每个层级大体包括如下内容:

认知:字词识记;汉语知识;文章知识;写作知识;文学知识及文化常识等。 理解:词语理解;句子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言文翻译;复述;举例说明等。

分析综合:指出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指出各种表达方式;区别不同文体和不同文学样式;说明写作方法的特点;说明写作意图,概括中心思想;提出疑问等。

运用:构造句子;用有关知识解释说明;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运用掌握的阅读规律自己读懂课外书籍;缩写、扩写、续写、改写;运用已学知识独立作文等。

欣赏评价:阅读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能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等。

2.情感领域 教学中情感领域的目标设计比较抽象,往往都是“培养……感情”之类,教学实践中很难操作,相对认知领域来说不是很明晰,但仍可如下描述:

接受:能欣赏名言佳句,对文章所阐述的思想有同感;阅读中能进入作品所描述的情景之中,有进一步体验的愿望;能按教师的要求口头或书面答问等。

反应:能说出从文章中获得美(哲理美、形象美、结构美、语言美等)的体验;能产生阅读共鸣;朗读能准确地表达出作品的情感;能模仿情节中角色的言行及文章的写作特点;说话、演讲注意表情和语气,有感染力等。

价值倾向:对课文所描述对象的正误、是非、美丑能鉴别;对课文所显示的真善美能产生某种价值感和认同感;能看出作文中对真善美的赞扬和对假恶丑的反感等。

品格形成:能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对课文作出某种情感反应;能把课文中某个人物形象内化为生活偶像,能把课文中的某个哲理内化为生活的准则;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写作中能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等。

3.技能领域 技能领域的目标主要包括如下的内容:查字典、书写、朗读、默读、口语交际等。

查字典:能熟练地使用字典,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书写: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速度。

朗读: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能读准轻重、快慢、语调与语气。

默读:阅读一般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口语交际:能注意对象和场合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能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能就

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的说服力;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根据。

B教学目标设置的多样性与层次性 语文课程的人文内涵是十分丰富的,综合性很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教学目标的多样性是必然的。把《皇帝的新装》的教学目标仅仅定为“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一项,是不妥当的。

在诸多目标中,要确立主干目标,并以此为中心,分层设置其他目标(分支目标),进而形成通过分支目标的导学,达成主干目标,体现分支目标的“台阶”作用,体现主干目标“金钱穿珠”效应。

一般地说,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设计应该有一个主目标或基本目标。例如,《谈骨气》教学目标:

1.积累课文中的几个词语和句子。

2.回忆过去学过的议论文,找出本文的论点和论据,并能说出本文运用论据的特点。

3.认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的意义,并能结合实际阐述这一观点。 教学目标2是主目标或基本目标。目标1是副目标,它是基础,是学习本文的最低目标。目标3是情感领域的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是硬贴上去的,也不是渗透的,而是在读课文中,在学习语文中获得的。本教学目标的多样性与层次性是十分清楚的。

又如《变色龙》一文的主干目标“用一句话写出奥楚洛夫又哪些思想性格?”可以通过两个分支目标达成。即:“①奥楚洛夫对狗咬人一案是如何审理的?”“②奥楚洛夫的几度变色是围绕什么进行的?”

(三)把握教学目标设计的依据

教学目标看似简单,不过三五条、十来句话,却凝聚着老师的教学智慧,体现出我们对课程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的了解。制订好教学目标需要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历练。

1. 《语文课程标准》。

2. 编写意图(年级要求、单元要求)

(一)认真钻研教材,领会单元目标

1.在单元提示中领会单元目标

2.结合同一单元文章领会单元目标

(二)仔细阅读课文,明确教学目标;

教师预设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还必须在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认真阅读课文,恰当设计目标。

教材编写者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重点的提示主要体现在文前提示与课后练习中。

3.文本特点。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时,由于本单元课文,写节日风俗,讲民间艺人轶事,述街头商贩吆喝,为我们展现了风格各异的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卷。因此,对前三篇课文,结合各课的特点,可以设定不同的目标。《云南的歌会》从民俗艺术的角度,解读文化内涵,读风貌,读风情;《端午的鸭蛋》从节日风俗的一隅,诠释文化情怀,品语言,看文化;《吆喝》则可定位为从市

井风情的一角,看文化精神,读民生,读境界。引导学生透过民俗文化形式体味其中的文化精髓,引领学生从文本走向生活。

《喂——出来》教学目标

1、会读 、会写文后“读一读,写一写”中“黑咕隆咚”“莫衷一是”等15各词语。

2、运用文中的成语复述故事,了解文章大意。

3、发挥想象,为文章续一个结尾,体会构思的巧妙。

4、找出并品味文中描写人物的句子,感受人性的多面性和复杂性,据此说出文章的主旨。

4.学生需求

例如对于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新课标作了明确要求,重在考察学生记诵积累浅显文言文的过程,人教实验版七年级上册文字浅显的传统精品篇目,如《论语十则》《智子疑临》《塞翁失马》,可以让学生整篇背下来,至于《山市》《童趣》,难度较大,可以鼓励程度好的学生背,大部分学生读熟即可。另外,文言语法方面,例如词法、句法等文言知识,新课程照顾到学生的年龄阶段特点,初中阶段不要求过多涉及,学生知其然即可,只要能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即可,教师不能像对高中学生那样对词法、句法作过高要求。当然,符合学生实际的目标一定要落实到位。

例如,教学【张抗抗】《地下森林断想》一课,有教师设计了“学生能模仿课文写景抒情”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就没能兼顾不同层面的学生,不如这样设计:

①一般学生能了解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并能用这种手法写出一段话;

②基本功好的同学模仿课文,运用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借景抒情的散文。

这样,两个目标难易有别,分别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当然,此时的高层目标也是另一部分学生的指导性目标,可能不用多久他们就能“跳一跳摘到”了。 (四)、精心设计,制定有效教学目标

1、 在教学目标制定和叙述上的要求

案例展示

例1《黄河,母亲河》教学目标

1.进行口语训练,培养口语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接触黄河文化,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例2《天上的街市》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诗。

2.结合诗中的具体形象学习联想和想象的写法。

3.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例3“话题作文《路》的指导”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准确审题。

2.指导学生多角度立意。

例4

作文《给我一片绿》教学目标

1.以本篇作文为范例,使学生认识到如何审题、选材、构思。

2.按审题、选材、构思的程序规范学生的作文思路,提高写作水平。

3.教育学生写出感情真实、思想健康、格调高雅的文章。

(1) 教学目标陈述的行为主体学生

(2)教学目标的陈述是可观察可检测的 教学目标的陈述应该是具体的、明晰的,而不应该是抽象的、模糊的,它必须是可观察可检测的。要做到这一点,应该避免使用“理解”、“领会”之类的含混不清的结论性的词语。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不如说“能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主要内容”或“能找出本文的线索”清楚。再如,“学习托物喻人的写法”(《白杨礼赞》目标)“学习顺叙的写法”(《一面》目标)“领会欲扬先仰的写法”(《荔枝蜜》目标)等都是带有结论性的表述。如果换成“本文用什么方法来揭示主旨的?”“按什么顺序组材的?”“本文旨在赞蜜蜂,作者却说不大喜欢,这种情感对赞美之情是增强,还是削弱?”这样,以问题的形式来表述目标,一定能唤起学生注意,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渴望。

常用的可观察可检测的学生行为的词语有哪些呢?

按照目标的分类,常用的行为动词如下:

认知领域:说出、背诵、辨认、回忆、选出、举例、列举、复述、描述、识别等;解释、说明、阐明、比较、分类、归纳、概述、概括、判断、区别、推断、检索、收集、整理等;应用、使用、质疑、撰写、拟定、总结、证明、评价等。

情感领域:经历、感受、尝试、寻找、讨论、分享、接触、体验等;遵守、拒绝、认可、认同、承认、接受、同意、反对.、愿意、欣赏、称赞、喜欢、讨厌、感兴趣、关注、重视、采用、采纳、尊重、珍惜等;形成、养成、具有、热爱、树立、坚持、确立、追求等。

技能领域:模拟、重复、再现、模仿、临摹、例证、扩展、缩写等;完成、表现、制定、解决、拟定、尝试等;联系、写出、运用、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等。

情感领域的目标不像认知领域的目标那么具体,所以有人主张,可以规定学生必须参加的活动以及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行为和态度。例如,“积极参加讨论,并能说清楚自己的看法”,“读课文之后,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有学者认为,这种陈述只能作为教学目标的一种补充。

(3)教学目标的陈述要根据实际情况叙述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

这些条件包括:需要利用的材料、时间因素、行为出现的地点等等,如“借助工具书……”、“读课文之后……”等。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行为产生的条件限定了教师的灵活性。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活动过程,有一系列行为构成,因此,课堂教学目标是一种行为目标,一般认为行为目标的陈述要素有四个: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而且表述要以问题的形式出现,避免使用结论性语句。

3、教学目标要不要告诉学生,何时告诉

4、实践拓展

(1) 通过一则教学案例,看教学目标是如何发挥其“导教、导学、导检测”的功能的

例5《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教学设计案例

(2)通过《醉翁亭记》的两个目标设计对比,看教学目标应该如何陈述 例6《醉翁亭记》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了解文意。

2.进一步体会文言虚词“也”、“而”的作用。

3.巩固对“骈散结合”句式特点的理解。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优美的语言,力求熟读成诵。

2.扣住“文眼”认真思考,理解文章主旨。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再现美文的意境,由此体会文章所构造的优美意境。

(三)德育渗透点

让学生懂得并学会在受到挫折不幸时,应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具有旷达的情怀。

(四)美育渗透点

引导学生感受本文流畅婉转,抑扬错落的语言风格,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

例7《醉翁亭记》教学目标

1.看注释后,能解释文中的几个难词(环、壑、辄、暝、觥、筹等)。

2.反复阅读课文之后,能结合自己的感受说出“也”、“而”的作用。

3.能独立找出“文眼”,并据此说出文章的主旨。

4.学完课文之后,能说出自己喜欢本文语言的理由(至少两条)。

5.能运用文中出现的成语造句。

综述:

教学目标有“导教、导学、导检测”的功能。设计好教学目标十分重要。如果说,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教学设计就是这样的开端。有了好的教学设计,教什么才会心中有数,怎么教心中才会有路。

一个好的教学目标应陈述通过一定的教学活动后,学生内在能力或情感的变化,所陈述的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其行为词语应该是明确、具体的,而不应该是模糊、抽象的,应该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词语来陈述。

有时可以规定学生行为产生的条件,如说“通过……后,学生能……”等。 应该规定能达到要求的标准。

(六)教学目标设计应特别关注的几个问题

1. 要关注“三个维度”(但并不是孤立的三点)

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关系,也非交叉关系。它们是一体三维的,任何一维必然会与另外两维有着密切关系。所以,语文教学目标在表述时,一般不宜把三维目标一一分列。不少部分老师把三维目标分列开来(也许当地教学研究部门要求这样做),是不妥当的。

请看下面教例:

【教例】《生命 生命》教学目标设计

1、能借助“三读(读通、读懂、读好)”进行自主学习,乐于朗读,达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体验、联系上下文等各种手段理解本课“肃然起敬”、“小憩”、“庸碌”、“擎天撼地”等词语的意思,从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生命的价值,体味生命的顽强和美好。同时能把握主题词,准确理解文意。

2.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层次性 《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一文,一课时的目标设置可定为三个梯度,即说明顺序的梳理、辨析、运用。这样,能使学生在说明顺序的梳理中,达成字词、熟记时间、书名等知识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课堂短文说明顺序的辨析,结尾让学生对自己所发明书的畅言、练笔。从而,既注重了高层能力目标、发展性目标的落实,也促进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形成。

3.要关注重点和难点。

4.要切实而精要(不能贪多)

5、要关注预设与生成,克服随意性和增加灵动性。

二、关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一)衡量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看什么

1.教学环节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进行设计?所采用的哪些教学策略促进了目标的有效达成?有何建议?

2.能否紧扣教学目标设计训练点与作业?

3、从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结果来看,所制订的教学目标哪些达成度较高?哪些属于失效目标(未达成或达成度不高)?

4.课堂是否有无效教学环节?是否有精彩生成环节?教师是怎么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的?

5、教师是如何处理好统一的目标与学生个体的差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二)教学目标有效达成的基本策略

1、设计有效教学活动。

2、优化教学方法。

3、关注目标的生成性。

课堂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我们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应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制定,而在教学中各个环节的实施就是为了完成教学目的的。

(三)教学目标如何达成

明确了教学目标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文本阅读才能有效地达成目标。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去读,特别强调读懂了什么?读

中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读出文本中的情境和内蕴,读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独特感悟。

1.有效地提问。

2.有效地“对话”。

3.有效地朗读。

4.有效地感悟。

5.有效地迁移。


相关内容

  • 优化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 优化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江津李市中学 李昌银 内容摘要: 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进行四个方面的探讨:本文就如何优化初中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果和培养 一.精心设计问题,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二.合理安排教学步骤,有层次地引导学生阅读 三.改善学生的学习心理,发展学生的智 ...

  • 初中英语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策略
  •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英语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策略 作者:张玉荣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3年第12期 摘 要: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中心内容,是教师在分析学生需要.知识准备,分析教学内容和学习任务的难度或复杂程度以及完成任务的教学条件的基础上,根据 ...

  • 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定量描述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 <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定量描述与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征求意见稿) 各位专家.各位领导.各位同事: 大家好!现在我代表上海市市级规划课题<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定量描述与实践研究>课题组,向各位做开题论证报告,并提请同行讨论.专家论证. 1确立课题的最初思考 想研究一个与常态课堂教学密 ...

  • 初中英语会话学习目标达成度观课报告
  • 初中英语会话学习目标达成度观课报告 在今天的观课活动中,我选择以"初中英语会话学习目标达成度观课报告"作为自己的观察视角,实地观察了徐老师的一节英语新授课,现将自己的观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我们观课小组按照徐老师设计的会话课的教学流程,从"教师行为.学习内容 ...

  •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
  • 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 年级教学目标的设置.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的设计,提供了一些思路.步骤.示例和注意的问题.仅供教师参考.各校教师应结合当地课程资源.本校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认真制订好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方案,并组织实施. 一.教学目标的设置 (一) 初一-初三年 ...

  • 市骨干班远程学习总结
  • 学生姓名: 谢翔 提交时间: xx-3-2 22:36:20 提交内容: 学习总结 长宁县安宁中学谢翔 xx年11月,我有幸参加了宜宾市第二届市级骨干教师培养人选远程程培训的学习.这是一个通过网络实行远程培训的又一个学习平台,凝聚着专家.学者.名师们的经验和智慧.对于此次的学习,我倍感荣幸,万分珍惜 ...

  • 初中思想品德[时代的选择]教学设计
  • (设计者:徐开颜.赵安娜.许占斌.仲伟健) [主题]时代的选择(初中思想品德九年级)(一课时) [课程标准]了解我国在科技.教育发展方面的成就,知道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理解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现实意义,感受科技创新.教育创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学情与内容分析] 本节课"科技是第一生 ...

  • [转载][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复习提纲 一.基本概念题: 1.思想品德课教学设计 从学生的生活.思想实际出发,依据课程标准要求,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和认知规律,预设教学目标,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确定教学步骤的过程. 2.中学思想政治品德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初中学生的思 ...

  • 如何设计初中体育课堂教学
  • 如何设计初 中体育课堂教学 口 河南省 中牟县韩寺镇第二初级 中学 边贵峰 体 育教 学设 计 的 目的是优化 教学 , 它 应 达 到什 么样 的要求 , 也 就是 结果 .最后是 对 好学习 的各个活动环节 . 即对 学 习 效果 的 评价 , 用教学 理论 .学习理论 与体育 教学为基 础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