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思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思考 作者:冯德军

来源:《桂海论丛》2013年第03期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道路自信”第一次出现在党的报告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有其内在的一般与个别关系的哲学依据,也有对传统社会主义实践反思的历史依据;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构成了道路自信的实践基础。坚定道路自信要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要有拒走“老路”与“邪路”的自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科学依据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3)03-0010-04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了道路的重要性,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强调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目标。同时,提出全党要树立“道路自信”。从一般意义上说,“自信”是主体在长期实践中对客体加以证明,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的高度信任,是一种对客体的正评价。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道路自信”的命题,需要从理论层面上加以解读,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论依据和历史依据

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苏联模式,这种模式既包含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制度的主观理解,又具有当时的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和适用范围。苏联模式即使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合理性,但从社会主义历史的角度看既不是成功的选择,也不是任何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必然选择。从哲学层面上来说也不可能是通用的,正如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指出的那样,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质和核心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个国家究竟走何种发展道路,首先起决定作用的是该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情决定和制约着具体的发展道路。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

造。”[1]因此,中国作为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和其他国家不同的特定国情,在社会主义具体形式的选择上也应具有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特殊形式。所以,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

对历史的反思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重要依据。正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挫折。由于“左”的思想束缚,过去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关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思考 作者:冯德军

来源:《桂海论丛》2013年第03期

摘 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党要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道路自信”第一次出现在党的报告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有其内在的一般与个别关系的哲学依据,也有对传统社会主义实践反思的历史依据;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构成了道路自信的实践基础。坚定道路自信要科学地认识中国国情,要有拒走“老路”与“邪路”的自觉。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科学依据

中图分类号:D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494(2013)03-0010-04

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了道路的重要性,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强调要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目标。同时,提出全党要树立“道路自信”。从一般意义上说,“自信”是主体在长期实践中对客体加以证明,并以此为基础建立的高度信任,是一种对客体的正评价。这是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道路自信”的命题,需要从理论层面上加以解读,以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论依据和历史依据

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一样,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后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苏联模式,这种模式既包含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制度的主观理解,又具有当时的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和适用范围。苏联模式即使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具有合理性,但从社会主义历史的角度看既不是成功的选择,也不是任何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必然选择。从哲学层面上来说也不可能是通用的,正如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指出的那样,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任何一般只是大致地包括一切个别事物;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包括在一般之中。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质和核心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个国家究竟走何种发展道路,首先起决定作用的是该国的基本国情,基本国情决定和制约着具体的发展道路。马克思曾深刻地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

造。”[1]因此,中国作为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和其他国家不同的特定国情,在社会主义具体形式的选择上也应具有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特殊形式。所以,不能完全照搬照抄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

对历史的反思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重要依据。正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求,在实践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挫折。由于“左”的思想束缚,过去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


相关内容

  • 新左派思潮
  • 新左派思潮 新左派思潮(一) 试论中国的新左派思潮 试论中国的新左派思潮 新左派思潮的出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时代背景.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对新左派思潮的研究来解决某些社会现实问题.通过对新左派思潮的产生原因.背景.主要观点的分析,试图通过辩证的观念来寻找新左派在当今中国存在的价值,同时认清它对社会实现 ...

  • 深刻领会_三个自信_的科学内涵_肖阳
  • 管理创新 深刻领会"三个自信"的科学内涵 肖阳 (娄底一中高305班 湖南娄底 417000) ① 摘 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自信是自觉.能动.创新.高效贯彻落实之的前提和保障:它有科学的理论依据和丰富的实践来源:学习.践行.捍卫和发展它是党.团员的神圣使命.关键 ...

  • 2016年关于学习治国理政学习心得
  • 2016年关于学习治国理政学习心得 <谈治国理政>是习近平的一部重要著作,形成一套较完整的成熟的思想体系,充满着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理念,是奠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理论基础和认识方法. 第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海内外中华儿女构筑起坚定的宏伟目标和共同的价值信念,对于不 ...

  • 中国梦的内涵_意义及实现_吴波
  • 2015年9月5(192)宁夏社会科学 No.5.Sep.2015中国梦的内涵.意义及实现 吴 1 魏波, 荣 2 (1.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评价中心,北京100732:2.合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230009) 摘要:中国梦的研究正在走向深入.关于中国梦的内涵.意义和实现问题的研 ...

  • 大学生两学一座视频学习笔记
  • 执政党绝对不能离开人民,没有人民群众的 支持的政党必将走向灭亡. 多年来关于苏共亡党亡国原因的认识和总结? ① 和平演变论,西方国家对其进行和平演变 ② 个人因素论,归结于斯大林和戈尔巴乔夫 ③ 社会主义缺陷论:社会主义比资本主义更高的 社会发展阶段,先天不足,后续的政策体制结构不佳 ④ 战略诱发论 ...

  • 对"三个自信"来源的分析与思考
  • 对"三个自信"来源分析与思考 所谓"三个自信"指的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这一观点最初是由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来的,其原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 ...

  • 中国的道路自信植根何处
  • 近年来,面对中国"风景这边独好"的发展现状,以提出"历史终结论"而全球闻名的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不得不无奈地承认"中国模式的有效性证明,西方自由民主并非人类历史进化的终点,人类思想宝库要为中国传统留有一席之地". 与此相对应,当前中 ...

  • 高举伟大旗帜坚定"三个自信"
  • 摘 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是建立在充分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的,是建立在我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取得的丰富实践经验和辉煌成就基础上的,也是建立在我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纠正错误和开拓创新的能力.勇气和智慧基础上的,任何对中国特色社会 ...

  • 论文化复兴视野下中国文化自信的意义与价值
  • 摘 要:在新时期,文化已成为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强调文化自信,是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使命要求,也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它是"三个自信"的必然诉求与深切呼唤,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性使然与优势驱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