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之为魏延鸣不平

《三国演义》读后感之四——为魏延鸣不平
诸葛亮无疑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了,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前后知天下事,左右晓天文地理。但读来读去,心中总有一个结不能打开:他为什么老是要和魏延过不去呢?在翻来覆去的看了几遍后,我还是觉得魏延应该算是三国里的一个悲剧人物了,因此觉得有必要为他说上几句,鸣鸣不平,大家如有不同意见,也希望能一起来谈谈。
我个人认为,在三国里,魏延是一个深明大义、识时务的俊杰。想当年刘备携民渡江投奔襄阳,刘琮拒不开门,是魏延挺身而出大喝一声:“刘使君乃仁义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并砍死守门将士,要放刘备进城来。因文聘杀出阻拦,且刘备和诸葛亮并不领情,没有进城,魏延只好自投长沙太守韩玄去了。后关公战长沙,与长沙守将老黄忠大战几百回合不分胜负,两人顿有惺惺相惜之意。韩玄欲以外通内连之罪处死黄忠。在关键时刻,还是魏延挺身而出,叱责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然后一刀砍下韩玄的人头,投拜关羽。可见魏延对刘备的耿耿忠心是百折不挠的。就是这样一个有功之臣,诸葛亮却喝令刀斧手推出斩之,理由是: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还想当然地认为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所以要绝后患。这真是无稽之谈!照此逻辑,所有的叛兵降将都应该推出斩首。最后还是刘备出来打圆场,救了魏延。但诸葛亮对魏延的偏见却影响了魏延一生的前途。
魏延在诸葛亮麾下奋勇杀敌,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诸葛亮取了西川,论功行赏时,连归顺不久的马超也被封为“五虎上将”之一,而和黄忠一样资格的魏延,却被排斥在“五虎上将”之外。这就大大地伤了魏延的心。此其一也。
诸葛亮一出祁山时,魏延出了一个主意:取道褒中,以奇兵出子午谷袭击长安,一举定秦川。应该说,这是一个大胆而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如果诸葛亮能够采取和修正魏延的建议,以主力出陈仓或斜谷,以一部出陇右牵制魏军西援,以奇兵出子午谷袭长安,是能够一举定秦川的。但诸葛亮却过于谨慎,坚持所谓“十全必克而无虞”之道,坐失良机。反过来还讥讽魏延:“你以为中原就没有比你聪明的人才?倘若有人在山中埋伏截击,管叫你有去无回!”结果诸葛亮还是倾举国之兵走陇右大道正面攻击,六出祁山,无功而返,自己也累死于征战途中。此其二也。
诸葛亮在五丈原交代后事时,托付杨仪主持全局工作,将兵法传与姜维。此时他仍不忘提防魏延,交代杨仪当魏延闹情绪时可相机处死他。而魏延这边正气鼓鼓的: 论资格,他最老;论功劳,他最大;论文谋武略,他不输杨仪、姜维,而到头来这把年纪,还得听小辈调遣。魏延心理不平衡就作出失常的举动: 放火烧了蜀军回撤的栈道,扬言要擒杀杨仪。最后还是杨仪和马岱合力斩了魏延。此其三也。
之所以造成魏延悲剧性的命运结局,和诸葛亮的用人之道有很大的关系。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诸葛亮却始终对魏延抱有成见,而且还当着魏延的面说一些不利于团结稳定的话。无论魏延怎样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久而久之。魏延心里总憋着一股火,诸葛亮对后事的安排就是一根导火索,当诸葛亮死后就爆发出来。
诸葛亮用人不当不仅毁了魏延的一生,还毁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在几个关键性的环节上,在错误的地点,选择错误的时机,任用了错误的人,导致功亏一篑,抱憾终生!

《三国演义》读后感之四——为魏延鸣不平
诸葛亮无疑是我在《三国演义》中最喜欢的一个人物了,他足智多谋,神机妙算,前后知天下事,左右晓天文地理。但读来读去,心中总有一个结不能打开:他为什么老是要和魏延过不去呢?在翻来覆去的看了几遍后,我还是觉得魏延应该算是三国里的一个悲剧人物了,因此觉得有必要为他说上几句,鸣鸣不平,大家如有不同意见,也希望能一起来谈谈。
我个人认为,在三国里,魏延是一个深明大义、识时务的俊杰。想当年刘备携民渡江投奔襄阳,刘琮拒不开门,是魏延挺身而出大喝一声:“刘使君乃仁义之人,今为救民而来投,何得相拒?”并砍死守门将士,要放刘备进城来。因文聘杀出阻拦,且刘备和诸葛亮并不领情,没有进城,魏延只好自投长沙太守韩玄去了。后关公战长沙,与长沙守将老黄忠大战几百回合不分胜负,两人顿有惺惺相惜之意。韩玄欲以外通内连之罪处死黄忠。在关键时刻,还是魏延挺身而出,叱责韩玄残暴不仁,轻贤慢士,然后一刀砍下韩玄的人头,投拜关羽。可见魏延对刘备的耿耿忠心是百折不挠的。就是这样一个有功之臣,诸葛亮却喝令刀斧手推出斩之,理由是:食其禄而杀其主,是不忠也;居其土而献其地,是不义也。还想当然地认为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所以要绝后患。这真是无稽之谈!照此逻辑,所有的叛兵降将都应该推出斩首。最后还是刘备出来打圆场,救了魏延。但诸葛亮对魏延的偏见却影响了魏延一生的前途。
魏延在诸葛亮麾下奋勇杀敌,立下了汗马功劳,但在诸葛亮取了西川,论功行赏时,连归顺不久的马超也被封为“五虎上将”之一,而和黄忠一样资格的魏延,却被排斥在“五虎上将”之外。这就大大地伤了魏延的心。此其一也。
诸葛亮一出祁山时,魏延出了一个主意:取道褒中,以奇兵出子午谷袭击长安,一举定秦川。应该说,这是一个大胆而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如果诸葛亮能够采取和修正魏延的建议,以主力出陈仓或斜谷,以一部出陇右牵制魏军西援,以奇兵出子午谷袭长安,是能够一举定秦川的。但诸葛亮却过于谨慎,坚持所谓“十全必克而无虞”之道,坐失良机。反过来还讥讽魏延:“你以为中原就没有比你聪明的人才?倘若有人在山中埋伏截击,管叫你有去无回!”结果诸葛亮还是倾举国之兵走陇右大道正面攻击,六出祁山,无功而返,自己也累死于征战途中。此其二也。
诸葛亮在五丈原交代后事时,托付杨仪主持全局工作,将兵法传与姜维。此时他仍不忘提防魏延,交代杨仪当魏延闹情绪时可相机处死他。而魏延这边正气鼓鼓的: 论资格,他最老;论功劳,他最大;论文谋武略,他不输杨仪、姜维,而到头来这把年纪,还得听小辈调遣。魏延心理不平衡就作出失常的举动: 放火烧了蜀军回撤的栈道,扬言要擒杀杨仪。最后还是杨仪和马岱合力斩了魏延。此其三也。
之所以造成魏延悲剧性的命运结局,和诸葛亮的用人之道有很大的关系。古人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但诸葛亮却始终对魏延抱有成见,而且还当着魏延的面说一些不利于团结稳定的话。无论魏延怎样冲锋陷阵、屡立战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久而久之。魏延心里总憋着一股火,诸葛亮对后事的安排就是一根导火索,当诸葛亮死后就爆发出来。
诸葛亮用人不当不仅毁了魏延的一生,还毁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在几个关键性的环节上,在错误的地点,选择错误的时机,任用了错误的人,导致功亏一篑,抱憾终生!


相关内容

  • 四大名著之读后感
  • <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为罗贯中所选编的历史小说,这本小说的内容多为北宋以至明朝坊的坊间书艺人所编,经罗贯中的整理和编辑后,就成了一本中外闻名的巨着,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 书中的情节是以没落王族刘备为主导,故事是讲述他在偶然机会下,遇到了关羽.张飞两位豪杰,因为志 ...

  • 读后感想
  • --4-22纵观全书讲述主人公刘备白手起家发展过程.书中提到刘备统领徐州,收留前来投靠的吕布,反被吕布的"骆驼兵法"丢掉了徐州的"帅位".章末小结中说到主管用人用的是人才的能力,至于人品不是那么重要,晚辈在此不敢苟同.人品应该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条件.有德无才是可 ...

  • 多次立下大功的赵云为何没有得到刘备的"重用"
  • 多次立下大功的赵云为何没有得到刘备的"重用" 通过查阅史料,我们发现<三国志>等史书所记载的赵云并没有像<三国演义>那样身居高位.据载,刘备在成都称汉中王后,封了级别最高的四位将军,即前将军关羽.右将军张飞.左将军马超.后将军黄忠,而赵云只是个翊军将军,还 ...

  • 三国演义读后感800字
  • 文/王鹏 读了<三国演义>一书,使我受益匪浅.中国四大名着之一的<三国演义>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名着.<三国演义>刻划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最为成功的有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其中有庸主献帝刘禅,气量狭隘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勇猛的张飞,重义的关羽 ...

  • [失街亭]的六个"三"(网友来稿)
  • 长沙市雅礼中学 徐昌才 不管是人物形象的刻绘,还是故事情节的安排,<失街亭>都匠心独 运 地安置了许多个"三",或言语.或表情.或行为.或波折,敏锐地抓住这些"三",可以高屋建瓴,纲举目张,迅速而全面地把握主旨.了解人物,加深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 ...

  • 中国船政博物馆观后感
  • <中国船政博物馆观后感> 记得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上讲清王朝洋务运动时,有提及到马尾船政.当时我只知道帝国主义以坚船利炮敲开了清廷闭关自守的大门,迫使其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受林泽徐,魏延等有识之士的影响,1866年左宗棠在提交给皇上的奏折中提出了开办的船政学堂以及相应的造船厂舰 ...

  • [三国演义]99-100回检测及答案
  • <三国演义>第99-100回检测 学号 姓名 一.填空题 1.诸葛亮攻下武都.阴平两郡,败郭淮.孙礼,后主刘禅诏诸葛亮官复原职.司马懿见诸葛亮料事如神,遂按兵不动.诸葛亮 (做什么),引得司马懿上当追赶,蜀军趁机偷袭了魏军营寨.诸葛亮正准备再次进攻,忽然传来 身死的消息.诸葛亮放声大哭, ...

  •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填空题
  • 名著阅读--<三国演义>填空题 1. 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 "豹头环眼,燕颔 虎须,声若巨雷",而"身长九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则是 . 2.刘玄德.关云长.张飞的兵器分别是 . 3.涿郡 ...

  • 三国悍将魏延如何斩王双
  • 三国悍将魏延如何斩王双 魏延斩王双 魏延是三国时期蜀国的悍将,足智多谋,英勇善战,最终被刘备封为镇远将军.而王双是三国时期魏国的著名将领,深得曹真与曹睿的信任,手中拥有数万军队.在公元228年,诸葛亮率兵出征祁山,而魏延就跟随在诸葛亮的左右.在陈仓道口一战当中,诸葛亮用计埋伏王双,导致王双最终被魏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