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准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对数数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

2. 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 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大家有信心学好数学吗?

师:学习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那你能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二)探索新知

1. 激发观察兴趣

师(多媒体课件显示):这是一所漂亮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自己先看一看。 师:把你看到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

2. 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物

师:大家都会数啊!真不错!我们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比较大的?

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这里有几面国旗?( 配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面国旗图并加上圈。)

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 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师:同学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一位老师、一栋教学楼、一个足球„„)

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告诉学生,它们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注意此时要帮助学生梳理语言,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2)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师:同学们再数数看,数量是“2”的东西都有什么呢?( 配合学生的回答,依次贴出教科书4~5页上的各图片及对应的数字卡片。)

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教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数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得对不对。

表1-1 美丽的校园中各种人和物的数量统计表

(3)在充分计数的基础上辨认1~10各数。

教科书第4~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认数和读数的情况、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学习习惯等,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但这里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这样数有什么好处吗?

师:如果以后让你数数,你打算怎么数?(适时渗透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3. 认读1~10各数

(1)教师领读各数,同桌互相读一读。

(2)教师打乱顺序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读。(为了了解学生认识这10个数的实际情况,教师还可安排一些游戏:如接龙数数游戏、跳数10个数等。)

4. 数身边的数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都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周围或生活中有没有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的事物呢?

学生不会说的话教师启发:数教室里的数(如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一行有几个课桌„„);数自己身上的数(如你有几只手?你有几只眼睛„„)。

5. 课后延伸

师:下课后数一数校园里的事物,看看有多少。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三)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数了漂亮的小学校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准备课》教材说明和教学建

一、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比多少”是学生学习认数、计算的准备性知识。教科书共安排了三个内容:一是主题图;二是做一做;三是和此部分内容配合的练习题(练习一第3题、第4题)。具体编排特点如下。

(1)创设了引人入胜的“小猪帮助小兔盖新房”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创设引人入胜的“小猪帮助小兔盖新房”的童话情境,有4个意图: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引出所学内容;三是为教学知识提供现实背景;四是渗透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故事可以这样讲解: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这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着砖,有的扛着木头。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

(2)情境图中提供了丰富的“比较”资源。

“情境图中提供了小白兔、小猪、鱼和砖、木头、板凳、胡萝卜、苹果、花等可供比较的资源。利用小兔与砖、小猪与木头个数的比较,建立“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初步感受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与少。

(3)通过两个层次的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 第一层是借助小兔和砖比较、小猪和木头比较,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初步理解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第二层是借助“图中还可以比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寻找资源,充分地进行比较。如小猪与小兔只数的比较、小兔与胡萝卜个数的比较、

苹果与胡萝卜个数的比较、凳子与动物只数的比较等,不仅让学生在比较中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和“少”,还能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如教学“数一数”时,教师出示情境图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任务,应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事物的数量。

(2)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教材的主题图或情境图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只抽取出其中一种或两种进行了展示。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去数、去比较,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3)采取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观察、数数、比较等数学学习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4)全面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及比多少的基本经验。

以数一数的教学为例,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以帮助,但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在以后教学中,还可以继续给以帮助。

在比多少的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调用已有的“比多少”的经验,理解“比多少”的道理,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但注意要求不要过高,注意与数的“比多少”的层次的不同。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培养(参见本单元的备课资料)。

(6)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本单元蕴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渗透。如在观察、讲解“美丽的校园”时,可以将图中小朋友的状态与小学生守则中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在“小猪帮小兔盖新房”的童话故事中,可以渗透团结互助、乐于助人的教育。

(7)建议用2课时教学。

(四)具体内容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编写意图

(1)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初步懂得小学生的行为规范——遵守纪律、按时到校、尊敬老师、关爱同学、好好学习、锻炼身体。

(2)通过学生计数图中人和物的数量,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观察事物的方法、语言表达的能力,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奠定基础。

(3)帮助学生感受数与生活的关系,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保留对学习的新奇感,让学生喜欢学校、喜欢同学、喜欢学习、喜欢上学。

教学建议

(1)精心制作好教具、学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把“美丽的校园”的情境图制作成挂图或动画课件。课件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示,先出示一位教师,再逐一出示一组一组的人和物。

也可用本学校的照片实施教学,还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让学生现场表演,帮助学生观察、计数。

(2)帮助学生建立有序观察的意识,进行数数方法的指导。

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按照自己的兴趣数图中的人物、物品的数量。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如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比较大的;也可以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数等。如果是在书上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笔点着数,或用笔做记号以保证不重不漏。

编写意图

(1)数数的资源丰富,而且鉴于学前教育水平的提高,给出的人物数量为20,以便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2)对学生数数情况的了解,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一一对应地点数的方法;二是说出计数的结果(总数),即知道最后数到几,物体的总数就是几。

(3)本节课可设置如下问题。

问题一: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请大家仔细看看,图里都有一些什么呢?先和同伴交流一下。 问题二:有几面国旗?几位老师?„„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物。

问题三:数数量多的实物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你是怎样数的”,以对学生进行数数方法的指导。

问题四:你能数数身边的事物吗?如教室的门窗、铅笔盒里的铅笔,一行课桌的数量;手的只数、脚指头数、眼睛的只数等。

(4)教学中注意结合小学生行为准则适时进行教育。

编写意图

(1)教材在这里将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人或物放在集合圈中,并在集合圈旁标上相应的1~10各数。这样,使学生看到主题图中事物的数量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既渗透了自然数的基数意义,帮助学生初步感受了数学化的过程,又将数数与认数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

(2)这里通过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1~10各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

教学建议

(1)按照学生计数的进程适时呈现集合图。

当学生按照顺序计数的时候,学生每数完一类物体,教师可以仿照教科书,将这类物体加上集合圈,并写出相应的数。同一数量的物体可以集中排列。如,学生说“1面国旗、1位老师”,教师可用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1面国旗、1位老师的图,并告诉学生,1面国旗、1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的左面出示“1”。

(2)了解学生认数、读数情况。

当10个数都出示后,可以让学生再认一认、读一读,了解学生认识这10个数的实际情况。可采取以下方法让学生认、读:一是连同集合图一起呈现数,让学生认、读;二是直接以卡片的形式呈现1~10各数,让学生认、读;三是可以由教师说出一个数,让学生从各数的卡片上找出该数。

应注意的是,如果遇有读错的情况,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指导。如,当有的学生读错时,可以让该生再数一数集合圈里的人或物,纠正读错了的数,加深学生印象。

(3)注意把握教学要求。

本节课是准备课,主要是了解学生的情况,不是正式教学生认、读1~10各数。因此,要注意把握教学要求,以与第三单元的教学相区别。

编写意图

从对情境图的观察—用集合圈表示事物—出示相应的数字,其编排的层次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层次,教师可有效地加以利用。

编写意图

(1)教材从“小猪帮助小兔盖新房”的童话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2)利用有情节的两种素材——小兔与所搬的砖、小猪与所搬的木头的比较,使学生直观理解“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初步感受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一一对应的方法。

(3)借助“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提示教师利用情境中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充分地感知“同样多” “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学建议

(1)讲好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在悠扬、轻快的音乐中,有感情、有节奏地讲述“小猪帮小兔盖新房”的童话故事,把学生带入童话的意境,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2)以童话为背景,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

首先,可以组织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用教师准备好的学具,在黑板上边摆边叙述童话故事。

接着,再组织比一比、说一说的活动:借助学生摆的图片,问学生“每只小兔搬几块砖”。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把小兔和砖的图片分两排摆放好,借助“小兔是怎么搬砖的”,引导学生说出:1只兔子搬1块砖,没有多余的。在此基础上,教师把小兔和砖一一对应连起来,并说明:像这样,1只兔子搬1块

砖,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同时板书“同样多”,渗透一一对应比较的方法。

编写意图

第1题是“同样多”的操作活动。操作的学具可以自主选择,只要被比较的两种物品的个数同样多就行。学生比较完后,可以说说比较的结果。如“梨和苹果同样多”“铅笔和橡皮同样多”等。

第2题是“比多少”的操作活动。教材不仅提供了多种比较的方法,而且被比较的物品可以随意摆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比较的方法: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也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比较;还可以凭直觉进行比较等。 第3题,左右两幅图都是按照一一对应的方式排列的。左图多的在上面,右图少的在上面,帮助学生感受物体个数的“多”与“少”,与物体所在的位置没有关系,以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另外,在做此题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带领学生审题,使学生感受到要在题目的要求下做事。

教学建议

仿照此方法教学“多”“少”。关于“多”、“少”的含义,可以这样说:1只小猪对1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的,而木头有多余的,就是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

最后,组织练一练、说一说的活动:借助“1只小猪吃1个苹果够不够,1只小兔吃1个胡萝卜够不够”等问题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说一说够或者不够的理由。(3)充分发挥练习题的作用。

在用教材中的题目进行练习时,可以分三步走:一是教师提出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操作,然后让学生用语言叙述比较的结果;二是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提出要求,另一个学生按照要求操作,然后互相说说比较的结果;三是让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理解书中文字的意思。

编写意图

第1题是关于数数方法的练习。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完整的表达能力。如“树上有5只小鸟”或“鸟窝里有5只小鸟”。

第2题要把动物的个数与相同个数的点子图连起来。学生既要数集合圈中动物的个数,又要数集合圈中点子的个数,再根据数出的结果将两图对应起来,要

求更高些,但更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教材给出了范例,以让学生理解题意。这里是教材第一次出现点子图,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第3题是比多少的变式练习。两种物体个数不同,疏密不同,排列均匀,首尾对齐。需要学生认真加以观察、分析和判断,进而明确:比多少时不能看是否排得一样长,应通过一一对应或数一数去比较。

第4题呈现形式新颖、比较方法多样,学生可以自由比较。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以第2题为例,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你看见什么了”,再让学生说说“这条线告诉我们什么了”,使学生明确连线的含义,明确题目要求后再让学生练习。 以第3题为例,可以先让学生结合图,说说题目的意思,理解题意后放手让学生去比较。

(2)在练习中多方面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及对比多少的方法的掌握情况。 这里的练习多为变式练习,因此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以第2题为例来说,不仅需要学生多次数数,还要将数得的结果进行对应,渗透了数的比较的内容。以第4题为例来说,学生可以按规律一组一组地比,也可以数出来比数的大小,不管怎么比,都能体现学生本身的学习起点。因此,教师要充分地进行了解,以把握好教学的起点。

第一单元准备课教学设计

课题:数一数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 在计数物品数量的活动中,初步了解学生对数数的理解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基本方法。

2. 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的生活,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 对学生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并逐步养成仔细观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数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数出图中事物的个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情境图、实物。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现在你们已经是小学生了。在今后的日子里你们要和老师一起学习很多的数学知识。数学知识能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呢!大家有信心学好数学吗?

师:学习数学首先要会数数,你会数数吗?那你能从1数到10吗?数数看。

(二)探索新知

1. 激发观察兴趣

师(多媒体课件显示):这是一所漂亮的小学校。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自己先看一看。 师:把你看到的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这幅图上都有些什么?还有什么?

2. 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物

师:大家都会数啊!真不错!我们能不能按照一定的顺序,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比较大的?

师在学生随意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数目从小到大的顺序数出图中的事物个数。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师:同学们仔细看看,这里有几面国旗?( 配合学生回答,课件出示一面国旗图并加上圈。)

师:一面国旗,就可以用数字“1”表示。( 同时在图右边对应贴出数字卡片“1”。)

师:同学们再找一找,图中还有什么也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一位老师、一栋教学楼、一个足球„„)

师根据学生的描述出示相应的图片,并告诉学生,它们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注意此时要帮助学生梳理语言,培养学生说完整话的好习惯。)

(2)数出其他数量的事物。

师:同学们再数数看,数量是“2”的东西都有什么呢?( 配合学生的回答,依次贴出教科书4~5页上的各图片及对应的数字卡片。)

数数量是3以上的人或物时,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知道其数量的。学生可能会回答“看出来的”或“数出来的”。教师可以让数出来的学生到前面给大家数数看。数完后,可以让全班同学发表意见,说说他数得对不对。

表1-1 美丽的校园中各种人和物的数量统计表

(3)在充分计数的基础上辨认1~10各数。

教科书第4~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认数和读数的情况、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学生的学习习惯等,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但这里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这样数有什么好处吗?

师:如果以后让你数数,你打算怎么数?(适时渗透小学生应遵守的行为规范)

3. 认读1~10各数

(1)教师领读各数,同桌互相读一读。

(2)教师打乱顺序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认读。(为了了解学生认识这10个数的实际情况,教师还可安排一些游戏:如接龙数数游戏、跳数10个数等。)

4. 数身边的数

师:这幅图上这么多事物都能用数来表示,那么我们周围或生活中有没有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的事物呢?

学生不会说的话教师启发:数教室里的数(如教室里有几扇门?几扇窗?几盏灯?铅笔盒里有几支铅笔?一行有几个课桌„„);数自己身上的数(如你有几只手?你有几只眼睛„„)。

5. 课后延伸

师:下课后数一数校园里的事物,看看有多少。放学后,再数数路上看到的或回家后家里的一些事物,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老师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三)全课总结

师:今天,我们数了漂亮的小学校里的人呀、花呀、树呀、鸽子呀等好多东西,还数了教室里的门和窗等。希望同学们做一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 准备课》教材说明和教学建

一、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一)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中,了解学生数数的水平以及对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比多少”是学生学习认数、计算的准备性知识。教科书共安排了三个内容:一是主题图;二是做一做;三是和此部分内容配合的练习题(练习一第3题、第4题)。具体编排特点如下。

(1)创设了引人入胜的“小猪帮助小兔盖新房”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创设引人入胜的“小猪帮助小兔盖新房”的童话情境,有4个意图: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引出所学内容;三是为教学知识提供现实背景;四是渗透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的思想品德教育。

故事可以这样讲解:在一条蜿蜒的小河边,有一所快要盖好的小房子,一群小动物正忙着盖房子,这是小猪在帮小兔盖房子。他们有的搬着砖,有的扛着木头。河里的小鱼被这热闹的场面吸引了,禁不住蹦出水面,瞪大眼睛想看个究竟„„

(2)情境图中提供了丰富的“比较”资源。

“情境图中提供了小白兔、小猪、鱼和砖、木头、板凳、胡萝卜、苹果、花等可供比较的资源。利用小兔与砖、小猪与木头个数的比较,建立“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初步感受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与少。

(3)通过两个层次的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 第一层是借助小兔和砖比较、小猪和木头比较,帮助学生初步感受“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初步理解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第二层是借助“图中还可以比什么”的问题,让学生在生动的情境中寻找资源,充分地进行比较。如小猪与小兔只数的比较、小兔与胡萝卜个数的比较、

苹果与胡萝卜个数的比较、凳子与动物只数的比较等,不仅让学生在比较中充分感知“同样多”“多”和“少”,还能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三)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学生刚刚从幼儿园迈进小学,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如教学“数一数”时,教师出示情境图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任务,应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事物的数量。

(2)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教材的主题图或情境图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材只抽取出其中一种或两种进行了展示。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图中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去数、去比较,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3)采取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观察、数数、比较等数学学习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在合作学习中,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4)全面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及比多少的基本经验。

以数一数的教学为例,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以帮助,但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在以后教学中,还可以继续给以帮助。

在比多少的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调用已有的“比多少”的经验,理解“比多少”的道理,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但注意要求不要过高,注意与数的“比多少”的层次的不同。

(5)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培养(参见本单元的备课资料)。

(6)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本单元蕴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渗透。如在观察、讲解“美丽的校园”时,可以将图中小朋友的状态与小学生守则中的相关内容结合起来;在“小猪帮小兔盖新房”的童话故事中,可以渗透团结互助、乐于助人的教育。

(7)建议用2课时教学。

(四)具体内容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编写意图

(1)借助“美丽的校园”情境图,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初步懂得小学生的行为规范——遵守纪律、按时到校、尊敬老师、关爱同学、好好学习、锻炼身体。

(2)通过学生计数图中人和物的数量,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观察事物的方法、语言表达的能力,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奠定基础。

(3)帮助学生感受数与生活的关系,保持对数学的好奇心,保留对学习的新奇感,让学生喜欢学校、喜欢同学、喜欢学习、喜欢上学。

教学建议

(1)精心制作好教具、学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把“美丽的校园”的情境图制作成挂图或动画课件。课件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出示,先出示一位教师,再逐一出示一组一组的人和物。

也可用本学校的照片实施教学,还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让学生现场表演,帮助学生观察、计数。

(2)帮助学生建立有序观察的意识,进行数数方法的指导。

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按照自己的兴趣数图中的人物、物品的数量。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如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再数数目比较大的;也可以从左往右或从上往下数等。如果是在书上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笔点着数,或用笔做记号以保证不重不漏。

编写意图

(1)数数的资源丰富,而且鉴于学前教育水平的提高,给出的人物数量为20,以便教师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

(2)对学生数数情况的了解,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一一对应地点数的方法;二是说出计数的结果(总数),即知道最后数到几,物体的总数就是几。

(3)本节课可设置如下问题。

问题一: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请大家仔细看看,图里都有一些什么呢?先和同伴交流一下。 问题二:有几面国旗?几位老师?„„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物。

问题三:数数量多的实物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知道的”“你是怎样数的”,以对学生进行数数方法的指导。

问题四:你能数数身边的事物吗?如教室的门窗、铅笔盒里的铅笔,一行课桌的数量;手的只数、脚指头数、眼睛的只数等。

(4)教学中注意结合小学生行为准则适时进行教育。

编写意图

(1)教材在这里将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人或物放在集合圈中,并在集合圈旁标上相应的1~10各数。这样,使学生看到主题图中事物的数量可以用数字来表示,既渗透了自然数的基数意义,帮助学生初步感受了数学化的过程,又将数数与认数有机地结合到了一起。

(2)这里通过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1~10各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

教学建议

(1)按照学生计数的进程适时呈现集合图。

当学生按照顺序计数的时候,学生每数完一类物体,教师可以仿照教科书,将这类物体加上集合圈,并写出相应的数。同一数量的物体可以集中排列。如,学生说“1面国旗、1位老师”,教师可用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1面国旗、1位老师的图,并告诉学生,1面国旗、1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1”表示,同时在图的左面出示“1”。

(2)了解学生认数、读数情况。

当10个数都出示后,可以让学生再认一认、读一读,了解学生认识这10个数的实际情况。可采取以下方法让学生认、读:一是连同集合图一起呈现数,让学生认、读;二是直接以卡片的形式呈现1~10各数,让学生认、读;三是可以由教师说出一个数,让学生从各数的卡片上找出该数。

应注意的是,如果遇有读错的情况,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指导。如,当有的学生读错时,可以让该生再数一数集合圈里的人或物,纠正读错了的数,加深学生印象。

(3)注意把握教学要求。

本节课是准备课,主要是了解学生的情况,不是正式教学生认、读1~10各数。因此,要注意把握教学要求,以与第三单元的教学相区别。

编写意图

从对情境图的观察—用集合圈表示事物—出示相应的数字,其编排的层次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层次,教师可有效地加以利用。

编写意图

(1)教材从“小猪帮助小兔盖新房”的童话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2)利用有情节的两种素材——小兔与所搬的砖、小猪与所搬的木头的比较,使学生直观理解“同样多”“多”和“少”的含义,初步感受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一一对应的方法。

(3)借助“图中还可以比什么”提示教师利用情境中丰富的素材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充分地感知“同样多” “多”“少”的含义,掌握比较的方法。

教学建议

(1)讲好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要在悠扬、轻快的音乐中,有感情、有节奏地讲述“小猪帮小兔盖新房”的童话故事,把学生带入童话的意境,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2)以童话为背景,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

首先,可以组织摆一摆、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用教师准备好的学具,在黑板上边摆边叙述童话故事。

接着,再组织比一比、说一说的活动:借助学生摆的图片,问学生“每只小兔搬几块砖”。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把小兔和砖的图片分两排摆放好,借助“小兔是怎么搬砖的”,引导学生说出:1只兔子搬1块砖,没有多余的。在此基础上,教师把小兔和砖一一对应连起来,并说明:像这样,1只兔子搬1块

砖,正好都对上,没有多余的,我们就说小兔的只数和砖的块数同样多。同时板书“同样多”,渗透一一对应比较的方法。

编写意图

第1题是“同样多”的操作活动。操作的学具可以自主选择,只要被比较的两种物品的个数同样多就行。学生比较完后,可以说说比较的结果。如“梨和苹果同样多”“铅笔和橡皮同样多”等。

第2题是“比多少”的操作活动。教材不仅提供了多种比较的方法,而且被比较的物品可以随意摆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主选择比较的方法: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也可以用数一数的方法比较;还可以凭直觉进行比较等。 第3题,左右两幅图都是按照一一对应的方式排列的。左图多的在上面,右图少的在上面,帮助学生感受物体个数的“多”与“少”,与物体所在的位置没有关系,以免学生形成思维定式。另外,在做此题目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带领学生审题,使学生感受到要在题目的要求下做事。

教学建议

仿照此方法教学“多”“少”。关于“多”、“少”的含义,可以这样说:1只小猪对1根木头,小猪没有多余的,而木头有多余的,就是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就说木头的根数比小猪的只数多,小猪的只数比木头的根数少。

最后,组织练一练、说一说的活动:借助“1只小猪吃1个苹果够不够,1只小兔吃1个胡萝卜够不够”等问题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并说一说够或者不够的理由。(3)充分发挥练习题的作用。

在用教材中的题目进行练习时,可以分三步走:一是教师提出要求,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操作,然后让学生用语言叙述比较的结果;二是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提出要求,另一个学生按照要求操作,然后互相说说比较的结果;三是让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理解书中文字的意思。

编写意图

第1题是关于数数方法的练习。此外还可以培养学生完整的表达能力。如“树上有5只小鸟”或“鸟窝里有5只小鸟”。

第2题要把动物的个数与相同个数的点子图连起来。学生既要数集合圈中动物的个数,又要数集合圈中点子的个数,再根据数出的结果将两图对应起来,要

求更高些,但更便于教师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教材给出了范例,以让学生理解题意。这里是教材第一次出现点子图,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

第3题是比多少的变式练习。两种物体个数不同,疏密不同,排列均匀,首尾对齐。需要学生认真加以观察、分析和判断,进而明确:比多少时不能看是否排得一样长,应通过一一对应或数一数去比较。

第4题呈现形式新颖、比较方法多样,学生可以自由比较。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审题能力。

以第2题为例,可以先让学生说说“你看见什么了”,再让学生说说“这条线告诉我们什么了”,使学生明确连线的含义,明确题目要求后再让学生练习。 以第3题为例,可以先让学生结合图,说说题目的意思,理解题意后放手让学生去比较。

(2)在练习中多方面了解学生数数的情况及对比多少的方法的掌握情况。 这里的练习多为变式练习,因此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情况。以第2题为例来说,不仅需要学生多次数数,还要将数得的结果进行对应,渗透了数的比较的内容。以第4题为例来说,学生可以按规律一组一组地比,也可以数出来比数的大小,不管怎么比,都能体现学生本身的学习起点。因此,教师要充分地进行了解,以把握好教学的起点。


相关内容

  •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时分秒
  •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教学内容 教材第9-20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用估算解决问题.首先教学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让学生自主探索口算方法,体现口算方法多样化.接 ...

  • 从小学到高中的教科书电子版
  • 从小学到高中的教科书电子版------值得你珍藏 |  高中地理 |  高中历史 |  英语学习 | (视频教学) 小学 品德与生活 语文 数学 英语 科学 音乐 体育 美术 信息技术 初中 思想品德 语文 数学 英语 历史 地理 物理 音乐 体育 美术 化学 生物 日语 俄语 历史与社会 信息技术 ...

  • 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1.1正数和负数教案
  •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 1.1 正数和负数 内容简介 1.<正数和负数>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第一章第一节. 2."正数与负数"是"有理数"一章的第一节课,引入负数是实际的需要,也是学好后续内容的需要.本节先回顾数的产生和发 ...

  • 一年级数学上册 长短高矮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 <长短高矮>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10-13长短.高矮及相关练习. 教材分析 1."长短""高矮"是在学生学会了事物的多少之后所安排的一个教学内容.它有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长.短.高.矮的概念,二 ...

  •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数学计划
  • 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2人,其中女生16人,男生16人.入学不久,学生活动力很强,活泼好动,特别是男孩子,又跑又叫的,心难以集中.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常规都不了解, 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习更说不上什 ...

  • 2015年人教版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解读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材解读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以下简称实验教材)经修订后形成的一套新教材.实验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 ...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说课稿 角的分类和画法
  •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时<角的分类>.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借助两把折扇的实物素材认识平角和周角,通过观察.动手实践.探究掌握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感 ...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可能性"说课稿
  • 可能性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的内容. 一.说教材 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确定性的现象十分有限,不确定性现象却是大量存在的,而概率论正是研究不确定性的规律的数学分支.标准将"概 ...

  •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上册[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说课稿
  • <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教学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54页<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标准指出:"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生活情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本节知识是&qu ...

  • 小学一年级数学乐园教学设计2[人教版]
  • <数学乐园>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数学乐园 二.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 塑料碗筷每人一副. 弹珠每人10个.练习口算纸每人1张 三.教学目标与策略选择 1. 目标确定 (1)教材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