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篇阅读课文

春风吹

教学目标:

1、通过画春、颂春,培养学生听、说、画的能力。

2、学会“绿、醒、桃、青蛙”等生字。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4、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画春、颂春,培养学生听、说、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观察春景

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二、自主阅读,感受春景

1、放声自读课文《春风吹》,扫除阅读障碍。

2、检查朗读情况,随机教学“绿、醒”等生字。

3、课文与实物对照,说说春天的美景。(要求按顺序简单地说说柳树、桃花、燕子、青蛙等景物。)提供句式:美丽的春天到了,柳树了,瞧!。

4、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向往之情有感情颂读课文。

三、创设氛围,描绘春景

1、伴随着《春天在哪里》,学生绘春天美景,可溶自己丰富的想象于其中。

2、自由赏画,评出佳作,排列好。

四、畅所欲言,咏颂春景

1、指名按一定顺序说出自己画的内容,小组评议。

(要求在上一次的基础上,语言通顺、连贯、完整,且更具体、形象、生动,想象合理)

2、说一说歌颂、赞美春天的诗句、成语,分小组竞赛评优。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雨沙沙、细如牛毛,春雨贵如油,春到人间,春回大地)

3、生将诗句写在纸上,诵读

好孩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互相帮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3、通过了解小梅和京京的做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做个行为美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还要通过读课文,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2、学习“服、带”等字,能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愿意做个好孩子吗?你们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算一个好孩子呢?(引出课题《好孩子》)。让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里讲了哪几个好孩子?他们好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回答“谁是好孩子”。

3、指名分段试读课文,读后评论。

4、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出现几幅图?

(2)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课文中讲了哪两个孩子?

三、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说说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一段。

2、导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现在我们看看奶奶的担心对不对?)

(1)轻声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2)议答:

①第一个回到家的是谁?她敲门的声音怎样,这是拟声词。

②奶奶看见小玲衣服淋湿了,为什么很奇怪?理解“奇怪”。(通过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小玲忘了带雨伞,奶奶以为她一定要淋湿了,但小玲衣服一点都没湿,所以她很奇怪。)

③奶奶说谁是好孩子?奶奶是怎样称赞小梅的?

④为什么说小梅是个好孩子?

(3)指导朗读奶奶和小玲说的话。

3、自学第五至七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这几段讲谁是好孩子,为什么?

(2)汇报自学情况。(这几段讲京京也是个好孩子。因为京京虽然自己湿透了,但他把雨伞借给了路远的同学,京京主动关心别人,因此说他也是个好孩子。)

(3)指导朗读奶奶和京京说的话。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朗读指导:

本课的人物对话较多,要指导学生读出恰如其分的语气。奶奶问小玲和京京

的话,虽然都是疑问句,但感情色彩不一样,她问小玲时是疑惑不解;问京京时除了奇怪以外,更多的是心疼。小玲和京京回答时说的话,语气也不一样。小玲忘了带伞,身上一点儿也没湿,说话时非常高兴。全身湿透的京京回答时,心里很坦然。奶奶夸奖小梅和京京的话,要读出赞扬的语气。

五、总结全文:这篇课文讲两个孩子在雨天帮助同学的故事。赞扬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

六、扩展练习:在生活中你是好孩子吗?你是怎么做的?

象鼻山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关心他人,团结互助。

3、能根据文字提示和创设的情境展开想象,选择表演、说话、唱歌、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团结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小朋友,看看这座桥(看图说话),给小动物们带来了什么方便?

二、学习第一段

1、读,说说为什么“热闹”,找到相关词句:许多、每天、来来往往„„

2、试读,表现“热闹”。

3、小朋友喜欢热闹吗,把你的喜欢表达出来。

三、学习2、3、4段

1、出示图(两只大象搭起来的桥)这是怎么回事?

2、自由读2、3、4段

3、表演读第二段。

4、小桥被冲坏了,给小动物带来什么不便?(读第3段)

5、用奇怪、欢乐的语气读第4段(分男女、小组读)板书:象鼻桥

四、第5、6段

1、大象的举动让动物们感动,于是大家齐心合力造了一座新桥。(出示图)

2、把动物的感动惭愧读出来。

3、想象说话:“新桥修好后不久,„„”

4、读第4段,板书“象鼻桥”

五、读全文。

这是一座( )的桥?你感悟到了什么

咕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激发期待

1、教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教师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从而引入课文学习。

(阅读期待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也是教学得意有效开展的基础,开课是设置悬念,就是营造一种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里共有几只动物?“咕咚”到底是什么?(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指导学生就所找出的动物进行质疑,学生如果不明白,教师可举例。如: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体现了顺学而导的理念)

四、以读为本 顺学而导

(一)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的?

1、让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说说小白兔的动作、神态。然后让学生体会小白兔的内心。

2、动作演示“撒腿就跑”,再用该词练习说话。

3、指导朗读。这一句的朗读指导关键让学生读出小白兔当时极度恐慌的心理。但是不同的学生,对此有不同的体会,表现的方式也不同。

(二)狐狸、猴子、小鹿、松花素昕到兔子慌张的喊声,他们有什么反映?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慌张”、“乱哄哄”。

(1)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会,大致明白“慌张”的意思即可。

(2)出示队列训练及市场购物两幅画面,让学生通过比较,对“乱哄哄”一词,有感性的认识,再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楚即可。(运用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让学生自主理解,符合课表要求。) 教学难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

2、指导朗读

(三)狮子被吵醒之后,他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

1、自由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狮子说的话,用横线画出其他动物说的话。

2、抓关键词,指导朗读。

(1)他追上去,好奇地问“你们跑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好奇”这个词,通过换词的方式理解“好奇”就是“奇怪”的意思,然后朗读体会,读出疑问的语气即可。

(2)“咕咚?" 狮子愣了一下,又问:“咕咚是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愣”字,通过表情表演,明白“愣”的意思,在读“咕咚”这个词时,“咚”字的读音要上扬,读出怀疑的语气。

(3)“我们还是回去看看吧!”

首先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的狮子皱着眉头,环抱双手,一幅要探个水落石出,查个究竟的样子,通过看图、说图,想象狮子的内心,从而读出坚决的语气。读的时候,做到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相吻合。

(4)小猴说:“不好了,咕咚来了,你也赶快跑吧!”、“我不知道。”、“咕咚是什么?”

小猴的性格活泼,读这句话的时候,语速可以稍快些。

(5)“我也不知道,是兔子说的。”狐狸回答。

狐狸从一开始就是人云亦云,在读这句话时,指导学生读出狐狸懵懵懂懂的样子。

(6)“我„„我也没看清楚。”兔子摸着自己的耳朵,结结巴巴地说。 兔子在说这句话时,是结结巴巴地说的,指导学生读时,“我”字的声音要延长,“我也没看清楚”这句时,要紧紧抓住“结结巴巴”这个词朗读体会,具体如何体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必拘泥一格。此外,兔子说这句话时,是挺不好意思的,可指导学生朗读时配以相应的表情。

(在以上指导朗读的环节中,具体引入师生互评及生生互评机制,以评促读。)

(四)角色表演

五、比较表现 明白道理

1、小组讨论,狮子的表现跟其他动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2、你觉得狮子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从小猴子下山一事无成的故事里,教育学生做事必须一心一意。

2、能流利地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复述。

教学重难点:能流利地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复述。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个故事,题目叫《小猴子下山》。

二、自读课文。

结合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主要内容。小猴子下山去了哪些地方?(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拿过哪些东西?

三、再读课文。

1、要求一字一字读正确。

2、指导读流利。指导学生看词儿,读出句子的节奏。

3、复述课文。

(1)不看书说,记不清了再看书。(各自练习)

(2)指名复述。

四、指导表情朗读。

1、第一节,语气像讲故事一样.

2、指导读“又„„又„„”

玉米又大又多 桃子又大又红 西瓜又大又圆

3、结合进行说话训练:

(1)太阳 。苹果 。

(2)独立用“又„„又„„”说话。

4、继续指导朗读。(第二节一第六节。)

“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示范)

“猴子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它会把玉米扔了?(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指导)

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它看见一只兔子蹦蹦跳跳,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觉得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口气读)。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要读出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五、创造性复述。

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提示:

①老猴子会怎么问?

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

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老猴子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 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

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它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连贯复述。

春风吹

教学目标:

1、通过画春、颂春,培养学生听、说、画的能力。

2、学会“绿、醒、桃、青蛙”等生字。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4、培养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通过画春、颂春,培养学生听、说、画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观察春景

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

二、自主阅读,感受春景

1、放声自读课文《春风吹》,扫除阅读障碍。

2、检查朗读情况,随机教学“绿、醒”等生字。

3、课文与实物对照,说说春天的美景。(要求按顺序简单地说说柳树、桃花、燕子、青蛙等景物。)提供句式:美丽的春天到了,柳树了,瞧!。

4、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向往之情有感情颂读课文。

三、创设氛围,描绘春景

1、伴随着《春天在哪里》,学生绘春天美景,可溶自己丰富的想象于其中。

2、自由赏画,评出佳作,排列好。

四、畅所欲言,咏颂春景

1、指名按一定顺序说出自己画的内容,小组评议。

(要求在上一次的基础上,语言通顺、连贯、完整,且更具体、形象、生动,想象合理)

2、说一说歌颂、赞美春天的诗句、成语,分小组竞赛评优。

(万紫千红总是春,春雨沙沙、细如牛毛,春雨贵如油,春到人间,春回大地)

3、生将诗句写在纸上,诵读

好孩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互相帮助,做一个关心别人的好孩子。

3、通过了解小梅和京京的做法,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做个行为美的好孩子。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词,还要通过读课文,懂得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

2、学习“服、带”等字,能正确书写。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愿意做个好孩子吗?你们知道什么样的孩子才算一个好孩子呢?(引出课题《好孩子》)。让我们来看看,这篇课文里讲了哪几个好孩子?他们好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

1、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

2、再读课文,回答“谁是好孩子”。

3、指名分段试读课文,读后评论。

4、自读课文提出要求:

(1)这篇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出现几幅图?

(2)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课文中讲了哪两个孩子?

三、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说说通过读你知道了什么?

(2)再读第一段。

2、导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现在我们看看奶奶的担心对不对?)

(1)轻声读第二至四自然段。

(2)议答:

①第一个回到家的是谁?她敲门的声音怎样,这是拟声词。

②奶奶看见小玲衣服淋湿了,为什么很奇怪?理解“奇怪”。(通过读课文,使学生明白:小玲忘了带雨伞,奶奶以为她一定要淋湿了,但小玲衣服一点都没湿,所以她很奇怪。)

③奶奶说谁是好孩子?奶奶是怎样称赞小梅的?

④为什么说小梅是个好孩子?

(3)指导朗读奶奶和小玲说的话。

3、自学第五至七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这几段讲谁是好孩子,为什么?

(2)汇报自学情况。(这几段讲京京也是个好孩子。因为京京虽然自己湿透了,但他把雨伞借给了路远的同学,京京主动关心别人,因此说他也是个好孩子。)

(3)指导朗读奶奶和京京说的话。

四、练习分角色朗读全文。朗读指导:

本课的人物对话较多,要指导学生读出恰如其分的语气。奶奶问小玲和京京

的话,虽然都是疑问句,但感情色彩不一样,她问小玲时是疑惑不解;问京京时除了奇怪以外,更多的是心疼。小玲和京京回答时说的话,语气也不一样。小玲忘了带伞,身上一点儿也没湿,说话时非常高兴。全身湿透的京京回答时,心里很坦然。奶奶夸奖小梅和京京的话,要读出赞扬的语气。

五、总结全文:这篇课文讲两个孩子在雨天帮助同学的故事。赞扬了他们助人为乐的精神。

六、扩展练习:在生活中你是好孩子吗?你是怎么做的?

象鼻山

教学目标:

1、借助拼音,正确、流浪、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朗读能力。

2、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关心他人,团结互助。

3、能根据文字提示和创设的情境展开想象,选择表演、说话、唱歌、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教学重难点: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悟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团结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小朋友,看看这座桥(看图说话),给小动物们带来了什么方便?

二、学习第一段

1、读,说说为什么“热闹”,找到相关词句:许多、每天、来来往往„„

2、试读,表现“热闹”。

3、小朋友喜欢热闹吗,把你的喜欢表达出来。

三、学习2、3、4段

1、出示图(两只大象搭起来的桥)这是怎么回事?

2、自由读2、3、4段

3、表演读第二段。

4、小桥被冲坏了,给小动物带来什么不便?(读第3段)

5、用奇怪、欢乐的语气读第4段(分男女、小组读)板书:象鼻桥

四、第5、6段

1、大象的举动让动物们感动,于是大家齐心合力造了一座新桥。(出示图)

2、把动物的感动惭愧读出来。

3、想象说话:“新桥修好后不久,„„”

4、读第4段,板书“象鼻桥”

五、读全文。

这是一座( )的桥?你感悟到了什么

咕咚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看,才能了解事情真相”。

教学过程:

一、激趣揭题、激发期待

1、教师模仿动物的叫声,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声音。

2、教师再故做神秘地发出“咕咚”的声音,再让学生猜,从而引入课文学习。

(阅读期待是一种探求未知的渴望,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也是教学得意有效开展的基础,开课是设置悬念,就是营造一种阅读期待。)

二、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画出课文里共有几只动物?“咕咚”到底是什么?(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三、质疑问难、以学定教

指导学生就所找出的动物进行质疑,学生如果不明白,教师可举例。如: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以学生的自主提问组织教学程序,体现了顺学而导的理念)

四、以读为本 顺学而导

(一)听到“咕咚”的声音,小白兔是怎样做的?

1、让学生观察第一幅插图,说说小白兔的动作、神态。然后让学生体会小白兔的内心。

2、动作演示“撒腿就跑”,再用该词练习说话。

3、指导朗读。这一句的朗读指导关键让学生读出小白兔当时极度恐慌的心理。但是不同的学生,对此有不同的体会,表现的方式也不同。

(二)狐狸、猴子、小鹿、松花素昕到兔子慌张的喊声,他们有什么反映?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慌张”、“乱哄哄”。

(1)引导学生结合自身体会,大致明白“慌张”的意思即可。

(2)出示队列训练及市场购物两幅画面,让学生通过比较,对“乱哄哄”一词,有感性的认识,再用自己的话大致说清楚即可。(运用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词语。让学生自主理解,符合课表要求。) 教学难重点:了解课文内容,能大致体会“听到任何事情,要动脑想或亲自去看

2、指导朗读

(三)狮子被吵醒之后,他是怎么说、又是怎么做的?

1、自由读课文,用波浪线画出狮子说的话,用横线画出其他动物说的话。

2、抓关键词,指导朗读。

(1)他追上去,好奇地问“你们跑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好奇”这个词,通过换词的方式理解“好奇”就是“奇怪”的意思,然后朗读体会,读出疑问的语气即可。

(2)“咕咚?" 狮子愣了一下,又问:“咕咚是什么呀?”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话时,要抓住“愣”字,通过表情表演,明白“愣”的意思,在读“咕咚”这个词时,“咚”字的读音要上扬,读出怀疑的语气。

(3)“我们还是回去看看吧!”

首先指导学生看图,图上的狮子皱着眉头,环抱双手,一幅要探个水落石出,查个究竟的样子,通过看图、说图,想象狮子的内心,从而读出坚决的语气。读的时候,做到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相吻合。

(4)小猴说:“不好了,咕咚来了,你也赶快跑吧!”、“我不知道。”、“咕咚是什么?”

小猴的性格活泼,读这句话的时候,语速可以稍快些。

(5)“我也不知道,是兔子说的。”狐狸回答。

狐狸从一开始就是人云亦云,在读这句话时,指导学生读出狐狸懵懵懂懂的样子。

(6)“我„„我也没看清楚。”兔子摸着自己的耳朵,结结巴巴地说。 兔子在说这句话时,是结结巴巴地说的,指导学生读时,“我”字的声音要延长,“我也没看清楚”这句时,要紧紧抓住“结结巴巴”这个词朗读体会,具体如何体现,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必拘泥一格。此外,兔子说这句话时,是挺不好意思的,可指导学生朗读时配以相应的表情。

(在以上指导朗读的环节中,具体引入师生互评及生生互评机制,以评促读。)

(四)角色表演

五、比较表现 明白道理

1、小组讨论,狮子的表现跟其他动物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2、你觉得狮子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小猴子下山

教学目标:

1、从小猴子下山一事无成的故事里,教育学生做事必须一心一意。

2、能流利地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复述。

教学重难点:能流利地有感情地读课文,并能复述。

教学过程:

一、导语。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一个故事,题目叫《小猴子下山》。

二、自读课文。

结合引导学生弄清课文主要内容。小猴子下山去了哪些地方?(小猴子先到“玉米地”,接着来到“桃树下”,而后又来到“西瓜地”,最后追到“小树林边”。)拿过哪些东西?

三、再读课文。

1、要求一字一字读正确。

2、指导读流利。指导学生看词儿,读出句子的节奏。

3、复述课文。

(1)不看书说,记不清了再看书。(各自练习)

(2)指名复述。

四、指导表情朗读。

1、第一节,语气像讲故事一样.

2、指导读“又„„又„„”

玉米又大又多 桃子又大又红 西瓜又大又圆

3、结合进行说话训练:

(1)太阳 。苹果 。

(2)独立用“又„„又„„”说话。

4、继续指导朗读。(第二节一第六节。)

“猴子看见玉米结得又大又多,非常高兴,就掰了一个,扛着往前走。”表现出很得意的样子。(示范)

“猴子看见满树的桃子又大又红,非常高兴,就扔了玉米去摘桃子。”你们有没有想到它会把玉米扔了?(觉得猴子可笑的口气)(指导)

它看见满地的西瓜又大又圆,非常高兴,就扔了桃子去摘西瓜。”(读出觉得猴子更可笑的口气,语气加重)

谁来试试,指名读。

“它看见一只兔子蹦蹦跳跳,真可爱,它非常高兴,就扔了西瓜去追小兔。”(觉得猴子真不像话,用批评小猴子的口气读)。

小猴子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要读出猴子灰溜溜的、失望的神情。) 指名读、齐读、练习有表情地朗读。

五、创造性复述。

想象小猴子回家后,和妈妈的一段对话。提示:

①老猴子会怎么问?

②小猴子可能怎么回答?

③听完了小猴子的话,老猴子又可能怎样教育小猴子。 ④小猴子又会怎么回答。

⑤小猴子又下山了,这一次它可能是怎样吸取教训的。 连贯复述。


相关内容

  • 略读课文教学应体现的基本理念
  • 略读课文教学应体现的基本理念 1.强调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略读课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体自读和合作交流是略读课文学习的重要方式,课堂的绝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自读和交流.因此,略读课文的教学更应强化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更应该强调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需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适当给予点拨指导,从 ...

  • 略读课文教学
  • 略读课文教学 --将孩子渡向独立阅读的彼岸 一. 略读课文的编排概览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二年级下册开始尝试性安排略读课文,三年级上册开始正式安排略读可我呢,32篇课文中有8篇略读课文,占总数的25%:四年级上册,32篇课文中有14篇略读,约占总数的44%:五.六年级则是五五分成,精读.略读各占50 ...

  • "超文本"理念与"大阅读"策略──我的阅读教学观
  • 什么是"阅读"?<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此所作的定义性界说中有这样的话:"阅读是一种从印的或写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过程."这个心理过程当然是指读者主体的心理过程.而不同读者对同一读物所产生的心理过程(阅读效应)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所谓& ...

  • 阅读教学中理解课文内容和形式的问题
  • 阅读教学中理解课文内容和形式的问题 高永 2015.5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对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研究得比较多:对如何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形式研究得比较少.这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中的一种失衡.只讲内容,不讲形式或讲得极少,是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十分普遍的现象,这种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 ...

  • 从[一个这样的老师]看阅读课文教学
  • 听姚淑萍老师讲<一个这样的老师>有感 阅读课文的教学,常常不被语文老师所重视.大家仿佛都有这样的"共识":看语文教学的水平,还得看讲读课文.其实,作为语文课文的基本类型之一,阅读课文的教学自有它特有的教学规律与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如何处理好阅读课文教学中" ...

  • 小学语文四上教学计划
  • 小学语文四上教学计划 学校 石 染 小 学 班级 四 年 级 教师 吕 秋 宣 时间 2011.9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石染小学 吕秋宣 一.教材的基本结构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17篇,略读课文15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40篇.这些课文从精读.略读到选读,按三个层次 ...

  •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学期教学计划
  •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这学期共有学生31人,其中女生15人,男生16人.我已经任教这个班级语文课兼班主任工作,我非常喜欢这个班级的孩子.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 ...

  • 怎样确定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 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什么?什么是语文 什么是语文课程.语文素养 什么是语文教学 少教多学 怎样确定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 什么是教学目标. 1. 2. 3. 4. 5. 体现语文课程特点,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学习. 体现课标学段课标要求,落实学段教学重点 体现单元教学重点,落实教材的编写意图 体现文本体裁特点, ...

  •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童话总动员>教学设计 河南省林州市市直第八小学 李姗 单元教材解读: 童话是小精灵,童话是滚动的小雨滴,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 鼓跳舞,是酸甜可口的浆果,它的奇妙让人叹服,同样的花园,为什么伴随着孩子们的是温暖的春天,伴随着巨人的却是寒冷的冬天?为什么有力量的巨人却召 ...

  • 优化高中英语课文教学
  • 高中英语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英语教学大纲对高中的要求是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听.说.写的能力.阅读理解在每年高考中占分最多的一部分,而且阅读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份卷的答题水平,无论在完形填空.短文改错还是单项选择,更莫说是书面表达,哪一项离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