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网瘾案例分析

初中生网瘾案例分析

发布:高璐 时间:2009-10-15 点击:1175

初中生网瘾案例分析

一、案例:

李键上初一时阳光、健康、学习好,还担任了班长,学会上网后逐渐成瘾,并且有了早恋的女友,再没有心思安心学习。当过兵的父亲气极而怒,屡次打骂也没能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出来,相反严管之下的李键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在一次和父亲发生激烈的冲突后,用榔头锤杀了生养他的爸爸妈妈。当太原刑警到大同抓捕李键时,他依旧安然地坐在网吧里上网。

二、分析:

(一)、网络成瘾原因分析:

该案例中李键的杀人行为和杀人后的表现是由网络成瘾导致的人格改变而引起的。看过该案例之后,很多家长不禁会问:“为什么一个健康的好孩子会因为网瘾变得如此冷漠残忍?”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网络成瘾和为什么上网容易成瘾。

网络成瘾是指由于上网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网络成瘾者会终日沉浸在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的着迷状态而不能有效地控制上网时间, 在网络使用中能够持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诱发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而在现实社会中却感觉身体不适, 不愿意花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和与他人交往, 久而久之出现一些人格障碍, 导致个体生理心理受损。

本案例中的李键上网成瘾后将阻止自己上网的父母用榔头锤死,,而且杀人后还安然的坐在网吧上网,这些表现都说明李键的人格已经发生了改变。李键之所以会如此迷恋网络以致人格发生改变,我们分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李键自身方面的原因:

(1)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本案例中的李键本来是一个阳光健康的初一男生,而且还担任的班长,但是面对网络上各种信息如游戏,电影,色情网站等的诱惑,却不能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而且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出现了早恋现象。长时间和网络的接触使他对网络产生了心理依赖,这种心理依赖形成以后,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就变得更弱。此时恶性循环就产生了,最终导致了他人格的改变。

(2)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由于李键正处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期,同时也是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展期。这一特定时期决定了他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都很差,对于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干扰,他没有采取远离摒弃的行为,而是采取了接触,亲近的行为。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使得他频繁接触和接受不良信息的侵扰,最终导致网络成瘾,不能自拔。

(3)激情有余,理性不足

面对父母的劝阻,李键没有理性的接受和思考而采取了激情杀人行为。这是由他成长的特定时期决定的。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但并没有发展成熟。不成熟的心理使得他们遇到事情时不能冷静的思考解决办法,而是盲目冲动的采取行动,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4)人格结构发生改变

从本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李键没有沉迷于网络之前是一个阳光健康的学生,而且既然他能当上班长说明他在品质,性格方面都是很好的。但是,由于长期的沉迷和依赖网络,使得他的人格结构发生了改变,从懂事变得叛逆,从健康阳光变得冷漠残忍。人格的改变使他能对生养自己的父母下毒手,使他在杀死父母后没有基本的罪责感和同情心。这也是网络成瘾最大的危害所在。

2、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

从本案例中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李键的父亲当过兵,他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打骂为主。而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叛逆心理和行为更加严重。现在很多家长仍然采取打骂的教育方式,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谬论,对待孩子的错误采取粗暴的教育

方式。这样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要么异常懦弱退缩,要么冲动粗暴。长期的打骂可能会使他们习惯被欺负和容忍,遇到问题采取回避退缩的行为。也可能使他们形成只有武力才能解决问题的认知模式,因此面对冲突矛盾时就会以简单粗暴的武力来解决问题。

本案例中李键残忍的杀人方式与其父亲粗暴的教育方式是有很大关系的。

(二)家长如何预防孩子网络成瘾

从本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李键的网络成瘾以及冷漠残忍的杀人行为,除了其自身素质和性格方面的原因之外,其棍棒式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其杀人行为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面对孩子的网络成瘾行为时 ,我们的家长是否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问题?

我们总结了网络成瘾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家长可以对照自己的教育方式,看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将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孩子身上

——剥夺孩子的娱乐时间,逼迫孩子上各种辅导班

——忽略孩子的优点 ,扩大孩子缺点

——对孩子的进步不鼓励,对孩子的退步责怪打骂

——家庭成员教育意见不统一,互相埋怨

——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孩子的素质培养

——让孩子只管学习,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

——与学校的教育相悖

这些都是导致孩子沉迷于网络,从网络中寻求心理满足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预防孩子的网络成瘾,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以下建议,希望家长能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网络。

(1)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拥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孩子才能使自己远离网络不良信息的侵扰。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如当孩子非常想上网打游戏时,可以和孩子约定:如果你能在接下来的三天里听父母的话,就允许你多上一小时。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叫做延迟满足。延迟满足能够逐渐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孩子能够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欲望,进而防止对网络形成依赖。

(2)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好奇心很强,也非常希望能与人交流沟通,得到别人的理解。而我们大部分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心理需求。不懂得与孩子交流沟通,也没有让孩子有成就感和独立感。这就使得孩子通过网络聊天来获得理解和情感支持,通过网络游戏来获得成就感和地位感,通过浏览色情网站来满足自己的性心理需求等等。所以,家长要注意与孩子多交流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可以倾诉的对象,这样他们就不会从虚拟世界种寻求满足了。

(3)拓宽孩子的兴趣爱好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落后于他人,把孩子的业余时间全部占用,逼迫孩子去参加各种学习辅导班,对孩子的业余兴趣爱好更是采取打压的方式。有的家长甚至把孩子正常的业余爱好说成不误正业,胸无大志等等。

家长的这些做法给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压力,然而没有其他兴趣爱好的他们又没有地方释放压力。这时,当孩子遇到丰富多彩的网络时就会被其精彩的内容所吸引,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因为只有在网络游戏中他们才会感觉轻松,游戏中的暴力也能帮助他们释放压力,如此的诱惑力怎能让他们不上瘾呢?

因此,家长要给孩子释放压力的时间,帮助他们寻找释放压力的途径,对他们的兴趣爱好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孩子说好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孩子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有些孩子喜欢踢足球,家长可以和孩子商量踢球的时间,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持理解支持的态度,并不时给予赞赏和鼓励。这样孩子就不会去游戏中释放自己的压力。

(4)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孩子为什么上网?”因为网络能满足他们的被爱的需求,安全感的需求,轻松快乐的感觉等等。“他们为什么去网络上寻求满足?”因为在现实的家里他们的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

很多家长为了忙着赚钱忽略了与孩子的交流,使孩子去网络上寻求关爱和支持。有些家庭父母关系不和谐,无心关注孩子,导致孩子心理失衡,为逃避家庭,上网寻求解脱和幸福,也会到网络虚拟世界里寻找安全感,不能自拔,以至痴迷网络。

这些都说明了家庭的温馨和谐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所以,请家长为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安全感,被爱需求在家庭中得到满足。如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对家庭的情感依赖,多与孩子共同参加一些亲自活动,如夏令营,需要亲子配合的比赛游戏等等。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孩子通过网络来获得关爱和支持。

(5)对孩子上网少制止多引导

有些家长只要看见孩子上网,不管孩子上网看的是什么,就粗暴的制止和批评孩子。这只会让孩子对网络更加好奇也会使孩子对父母的不讲理更加逆反。对孩子的上网行为,不要一味的制止,而是应该帮助孩子搞清楚上网的目的是什么,学会利用网络工具来学习,引导孩子正确合理地使用互联网。家长也可以和还以一起玩一些比较健康的游戏,既能帮助孩子减压,也能使亲自关系更加密切,增加孩子对父母的信赖和依赖。这样就能减弱其对网络的依赖心理。

总之,在预防孩子网络成瘾问题上家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应该认真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让孩子的身心都健康的发展。

初中阶段是孩子最易上网成瘾的阶段,因为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心理极其不稳定,很容易被丰富多彩的网络所吸引。因此,家长应该对这一成长阶段的孩子给予特殊的

关注,多倾听孩子的心声,细心观察孩子的变化,及时给予其必要的胜利和心理上的指导与教育,用家庭的温暖将孩子从网络中吸引出来。

初中生网瘾案例分析

发布:高璐 时间:2009-10-15 点击:1175

初中生网瘾案例分析

一、案例:

李键上初一时阳光、健康、学习好,还担任了班长,学会上网后逐渐成瘾,并且有了早恋的女友,再没有心思安心学习。当过兵的父亲气极而怒,屡次打骂也没能把孩子从“网瘾”中拉出来,相反严管之下的李键产生了严重的逆反心理,在一次和父亲发生激烈的冲突后,用榔头锤杀了生养他的爸爸妈妈。当太原刑警到大同抓捕李键时,他依旧安然地坐在网吧里上网。

二、分析:

(一)、网络成瘾原因分析:

该案例中李键的杀人行为和杀人后的表现是由网络成瘾导致的人格改变而引起的。看过该案例之后,很多家长不禁会问:“为什么一个健康的好孩子会因为网瘾变得如此冷漠残忍?”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网络成瘾和为什么上网容易成瘾。

网络成瘾是指由于上网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一组生理性不适。网络成瘾者会终日沉浸在重复地使用网络所导致的一种慢性的着迷状态而不能有效地控制上网时间, 在网络使用中能够持续获得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诱发对网络产生心理依赖,而在现实社会中却感觉身体不适, 不愿意花时间参与社会活动和与他人交往, 久而久之出现一些人格障碍, 导致个体生理心理受损。

本案例中的李键上网成瘾后将阻止自己上网的父母用榔头锤死,,而且杀人后还安然的坐在网吧上网,这些表现都说明李键的人格已经发生了改变。李键之所以会如此迷恋网络以致人格发生改变,我们分析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李键自身方面的原因:

(1)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本案例中的李键本来是一个阳光健康的初一男生,而且还担任的班长,但是面对网络上各种信息如游戏,电影,色情网站等的诱惑,却不能控制自己的上网时间,而且受不良信息的影响出现了早恋现象。长时间和网络的接触使他对网络产生了心理依赖,这种心理依赖形成以后,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就变得更弱。此时恶性循环就产生了,最终导致了他人格的改变。

(2)自我保护意识较差

由于李键正处于小学到初中的过渡期,同时也是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发展期。这一特定时期决定了他辨别是非的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都很差,对于网络上不良信息的干扰,他没有采取远离摒弃的行为,而是采取了接触,亲近的行为。自我保护意识的缺乏,使得他频繁接触和接受不良信息的侵扰,最终导致网络成瘾,不能自拔。

(3)激情有余,理性不足

面对父母的劝阻,李键没有理性的接受和思考而采取了激情杀人行为。这是由他成长的特定时期决定的。处于青春发育期的青少年,他们的生理和心理都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但并没有发展成熟。不成熟的心理使得他们遇到事情时不能冷静的思考解决办法,而是盲目冲动的采取行动,最终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4)人格结构发生改变

从本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李键没有沉迷于网络之前是一个阳光健康的学生,而且既然他能当上班长说明他在品质,性格方面都是很好的。但是,由于长期的沉迷和依赖网络,使得他的人格结构发生了改变,从懂事变得叛逆,从健康阳光变得冷漠残忍。人格的改变使他能对生养自己的父母下毒手,使他在杀死父母后没有基本的罪责感和同情心。这也是网络成瘾最大的危害所在。

2、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

从本案例中的描述我们可以看出,李键的父亲当过兵,他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打骂为主。而这种教育方式会使处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叛逆心理和行为更加严重。现在很多家长仍然采取打骂的教育方式,相信“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谬论,对待孩子的错误采取粗暴的教育

方式。这样的教育方式会使孩子要么异常懦弱退缩,要么冲动粗暴。长期的打骂可能会使他们习惯被欺负和容忍,遇到问题采取回避退缩的行为。也可能使他们形成只有武力才能解决问题的认知模式,因此面对冲突矛盾时就会以简单粗暴的武力来解决问题。

本案例中李键残忍的杀人方式与其父亲粗暴的教育方式是有很大关系的。

(二)家长如何预防孩子网络成瘾

从本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启示,李键的网络成瘾以及冷漠残忍的杀人行为,除了其自身素质和性格方面的原因之外,其棍棒式的家庭教育方式也是导致其杀人行为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面对孩子的网络成瘾行为时 ,我们的家长是否应该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问题?

我们总结了网络成瘾学生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家长可以对照自己的教育方式,看是否存在以下问题:

——将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寄托在孩子身上

——剥夺孩子的娱乐时间,逼迫孩子上各种辅导班

——忽略孩子的优点 ,扩大孩子缺点

——对孩子的进步不鼓励,对孩子的退步责怪打骂

——家庭成员教育意见不统一,互相埋怨

——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孩子的素质培养

——让孩子只管学习,什么事都不让孩子做

——与学校的教育相悖

这些都是导致孩子沉迷于网络,从网络中寻求心理满足的主要原因。因此,要预防孩子的网络成瘾,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以下建议,希望家长能引导孩子正确认识网络。

(1)培养孩子的自我控制能力

拥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孩子才能使自己远离网络不良信息的侵扰。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如当孩子非常想上网打游戏时,可以和孩子约定:如果你能在接下来的三天里听父母的话,就允许你多上一小时。这种方法在心理学上叫做延迟满足。延迟满足能够逐渐提高孩子的自控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强的孩子能够有效的控制自己的欲望,进而防止对网络形成依赖。

(2)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处于青春发育期的孩子好奇心很强,也非常希望能与人交流沟通,得到别人的理解。而我们大部分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心理需求。不懂得与孩子交流沟通,也没有让孩子有成就感和独立感。这就使得孩子通过网络聊天来获得理解和情感支持,通过网络游戏来获得成就感和地位感,通过浏览色情网站来满足自己的性心理需求等等。所以,家长要注意与孩子多交流沟通,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让孩子在现实世界中找到可以倾诉的对象,这样他们就不会从虚拟世界种寻求满足了。

(3)拓宽孩子的兴趣爱好

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不落后于他人,把孩子的业余时间全部占用,逼迫孩子去参加各种学习辅导班,对孩子的业余兴趣爱好更是采取打压的方式。有的家长甚至把孩子正常的业余爱好说成不误正业,胸无大志等等。

家长的这些做法给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压力,然而没有其他兴趣爱好的他们又没有地方释放压力。这时,当孩子遇到丰富多彩的网络时就会被其精彩的内容所吸引,深陷其中不能自拔。因为只有在网络游戏中他们才会感觉轻松,游戏中的暴力也能帮助他们释放压力,如此的诱惑力怎能让他们不上瘾呢?

因此,家长要给孩子释放压力的时间,帮助他们寻找释放压力的途径,对他们的兴趣爱好给予正确的引导。和孩子说好在不耽误学习的情况下孩子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有些孩子喜欢踢足球,家长可以和孩子商量踢球的时间,对孩子的兴趣爱好持理解支持的态度,并不时给予赞赏和鼓励。这样孩子就不会去游戏中释放自己的压力。

(4)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

“孩子为什么上网?”因为网络能满足他们的被爱的需求,安全感的需求,轻松快乐的感觉等等。“他们为什么去网络上寻求满足?”因为在现实的家里他们的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

很多家长为了忙着赚钱忽略了与孩子的交流,使孩子去网络上寻求关爱和支持。有些家庭父母关系不和谐,无心关注孩子,导致孩子心理失衡,为逃避家庭,上网寻求解脱和幸福,也会到网络虚拟世界里寻找安全感,不能自拔,以至痴迷网络。

这些都说明了家庭的温馨和谐对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所以,请家长为我们的孩子创造一个温暖的家庭氛围,让孩子的安全感,被爱需求在家庭中得到满足。如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对家庭的情感依赖,多与孩子共同参加一些亲自活动,如夏令营,需要亲子配合的比赛游戏等等。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孩子通过网络来获得关爱和支持。

(5)对孩子上网少制止多引导

有些家长只要看见孩子上网,不管孩子上网看的是什么,就粗暴的制止和批评孩子。这只会让孩子对网络更加好奇也会使孩子对父母的不讲理更加逆反。对孩子的上网行为,不要一味的制止,而是应该帮助孩子搞清楚上网的目的是什么,学会利用网络工具来学习,引导孩子正确合理地使用互联网。家长也可以和还以一起玩一些比较健康的游戏,既能帮助孩子减压,也能使亲自关系更加密切,增加孩子对父母的信赖和依赖。这样就能减弱其对网络的依赖心理。

总之,在预防孩子网络成瘾问题上家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家长应该认真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运用恰当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帮助孩子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让孩子的身心都健康的发展。

初中阶段是孩子最易上网成瘾的阶段,因为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和叛逆期,心理极其不稳定,很容易被丰富多彩的网络所吸引。因此,家长应该对这一成长阶段的孩子给予特殊的

关注,多倾听孩子的心声,细心观察孩子的变化,及时给予其必要的胜利和心理上的指导与教育,用家庭的温暖将孩子从网络中吸引出来。


相关内容

  • 重庆市中小学生网络应用现状调查报告(一) - Qzone日志
  • 重庆市中小学生网络应用现状调查报告(一) 王纬虹 谢华剑 重庆市中小学生上网的状况如何?他们上网的目的是什么?他们在网上做什么?网络对他们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社会和成人应该怎么看待学生的上网问题?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于2009年对重庆市中小学生网络应用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在渝中区 ...

  • 中国青少年网瘾报告
  • 中国青少年网瘾数据报告 (2005) 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 1. 调查研究相关说明 1.1 研究背景 青少年已经成为网民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在促进青少年快速成长发展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其中网瘾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青少年是一个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都相对薄弱的群体,他们容易 ...

  • 关于中学生辍学情况及原因的调查报告
  • 关于中学生辍学情况及原因的调查报告 商学院09级工商管理类2班 李星辰 调查目的: 中学生是未来建设社会的生力军.中学生接受教育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到中国未来的发展.而中学生辍学是制约中学生接受教育的突出问题.在山东省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调查中学生辍学情况及原因,有助于发现应试教育下教育所存在的弊 ...

  • 第二节网瘾的危害
  • 第二节 网瘾的危害 教学目标 1.了解文明上网和网瘾的区别. 2.认识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 3.明确如何戒除网瘾. 名人哲语 1."中国千万个青少年的堕落,千万个家长的不幸都是从不健康的网络游戏 开始„„" --陶宏开教授 2. 上网是有可能成瘾,并有可能发展成为精神疾病的. - ...

  • 帮助学生戒除网瘾小组工作总结
  • 一、 小组基本资料 1、小组的类型:成长性小组 2、小组的对象:***县第四中学学生,迷恋上网、疏于学习,同质性较高,通过老师推荐学生自愿方式加入小组 3、小组的原理: 小组成员都是沉迷网络的初中生,他们的共同点是热衷于网络游戏、对学习失去兴趣、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缺乏自信、生活空虚等,目前的状况显 ...

  • 青少年网瘾现象的对策刍议
  • 一.青少年网瘾问题的现象分析 (一)青少年网瘾的客观特征 1.主体为初高中青少年 网络成瘾的青少年多为正处于初中.高中等教育阶段的学生,这个阶段的学生文化水平还不高,自控能力也较弱.随着越来越多的人陷入网瘾中,他们也长期处在亚文化氛围或者文化低下的环境中. 2.上网时间过长 青少年相对于已踏上工作岗 ...

  • 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调查报告
  • 中学生网络成瘾原因及对策调查报告 一.网络成瘾定义与症状 "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Disorder,简称IAD ),于1994 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Goldberg 提出,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明显的心理异常症状以及伴随的生理性 ...

  • [普法教育]读后感
  • "2009年4月9日,15岁的初中生周荣因上网时间过度而猝死--"拿到新发的<普法教育读本>我兴致勃勃的翻开了一页,没想到却让我倒吸一口冷气!这到底是什么事情呢?我怀着一肚子好奇,仔细阅读着这篇文章. 初二学生周荣连续三天沉溺在网络游戏中,清明节放假,他除了回家睡觉外 ...

  • 国外防手机依赖的高招
  • 编者的话:聚会时拿着手机不停翻看,外出时不带手机就浑身不自在,睡前刷微博.看视频,早起睁眼第一件事还是看手机--英国科学家指出,这种手机依赖,也是一种网瘾.电子化时代,让网络.新媒体成了我们最好的朋友,但如果不合理利用,可能给健康和人际关系带来双重伤害.本期我们就来看看,国外有什么高招帮人们戒除手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