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史

中国当代史:1949-

1949~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新中国成立)

1956~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大改造的完成)

单元一: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过渡时期(1949-1956)

单元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探索时期(1956-1976)

单元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筹备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

巩固新中国——和平解放西藏

稳定物价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发展新中国——1954年宪法

开展积极外交

确立社会主——过渡时期总路线

义制度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单元二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成功:中共八大

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失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

成就:两弹一星、三位一体科技强军、

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

特点: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单元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找到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成就:

改革开放

科教文体事业的繁荣

统一大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的辉煌成就说明:

说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使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

十年探索1956-1966

1.如何保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农民利益出发,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政策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政府加大投入,提高农民素质走科技发展之路

2.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950-1953 抗美援朝胜利

1953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 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71重返联合国

1972中日建交、尼克松访华

1979中美建交

1997香港回归

1999澳门回归

3.新中国与美国关系演变

建国初武装敌对棗政治敌视棗中美建交,友好合作

1950-1953 抗美援朝

1971 阻挠重返联合国

1972 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

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 中美《建交声明》

1979 中美建交棗中美关系进入正常化阶段

中美关系最敏感问题:台湾问题

中美前途:中美两国应友好相处;妥善处理台湾问题;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4.祖国统一大业进程

和平解放西藏棗统一大陆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港澳回归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5.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964 原子弹

1966 导弹、导弹部队

1967 氢弹

1970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

1973 袁隆平 第一代杂交水稻

1975 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

1983 八六三计划发展高新技术

6.重要会议

1949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 《共同纲领》

1954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1958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意义

近代台湾与大陆关系发生的变化

1、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被迫割占台湾给日本,台湾与大陆分离。 2、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中国。

3、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逃到台湾,台湾与大陆又被人为地分离了

对比两次会议的不同:

会议名称 第一届政协会议 第一届人大会议

召开时间 1949、9 1954、9

北平 北京 地点

重要文件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文件内容 国家名称和性质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政府主席:毛泽东 国家主席:毛泽东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选举领导人

筹建新中国 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

中国当代史:1949-

1949~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新中国成立)

1956~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大改造的完成)

单元一: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过渡时期(1949-1956)

单元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探索时期(1956-1976)

单元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筹备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

巩固新中国——和平解放西藏

稳定物价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发展新中国——1954年宪法

开展积极外交

确立社会主——过渡时期总路线

义制度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单元二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成功:中共八大

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失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

成就:两弹一星、三位一体科技强军、

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

特点: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单元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找到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成就:

改革开放

科教文体事业的繁荣

统一大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的辉煌成就说明:

说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使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

十年探索1956-1966

1.如何保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农民利益出发,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政策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政府加大投入,提高农民素质走科技发展之路

2.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950-1953 抗美援朝胜利

1953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 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71重返联合国

1972中日建交、尼克松访华

1979中美建交

1997香港回归

1999澳门回归

3.新中国与美国关系演变

建国初武装敌对棗政治敌视棗中美建交,友好合作

1950-1953 抗美援朝

1971 阻挠重返联合国

1972 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

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 中美《建交声明》

1979 中美建交棗中美关系进入正常化阶段

中美关系最敏感问题:台湾问题

中美前途:中美两国应友好相处;妥善处理台湾问题;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4.祖国统一大业进程

和平解放西藏棗统一大陆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港澳回归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5.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964 原子弹

1966 导弹、导弹部队

1967 氢弹

1970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

1973 袁隆平 第一代杂交水稻

1975 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

1983 八六三计划发展高新技术

6.重要会议

1949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 《共同纲领》

1954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1958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意义

近代台湾与大陆关系发生的变化

1、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被迫割占台湾给日本,台湾与大陆分离。 2、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中国。

3、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逃到台湾,台湾与大陆又被人为地分离了

对比两次会议的不同:

会议名称 第一届政协会议 第一届人大会议

召开时间 1949、9 1954、9

北平 北京 地点

重要文件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文件内容 国家名称和性质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政府主席:毛泽东 国家主席:毛泽东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选举领导人

筹建新中国 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


相关内容

  • 国外当代中国史研究的概况与评析
  • 作者:张注洪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7年06期 [中图分类号] K0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952(2007)01-0113-09 当代中国史的学科定位,正如有的学者所说:"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在新中国的土地上,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付诸实践.为实现社会主义 ...

  • 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三大目标
  • 原标题:中国价值观念国际传播的三大目标 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因此,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是我们党治国理 ...

  • 中考出题角度及涉及知识点[人教版]
  • 会考出题角度(专题)及涉及知识点 (一)出题角度:人与自然的和谐. (1)半坡文化与河姆渡文化的比较(古代史上册P2): (2)大禹治水:都江堰(战国,秦,李冰): (3)孟子的主要思想(古代史上册P7):<天工开物>(明朝,宋应星,书中强调人与自然相协调,"中国17世纪的工艺 ...

  • _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述论_评析
  • 中共党史研究2009年第4期 ・书 评・ <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述论>评析 徐 鲁 航 张注洪教授作为在中国近现代史研究领域资深的学者, 几十年来对中国近现代史史料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张, 科的理论探讨, .可以说中国近现域一门比较成熟和重要的学科, 张先生无疑是主要的 ...

  • 北大历史系课表
  • 中国古代史文献阅读与研究(上) 清史研究 专业必修 3.0 1-16 1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 限毕业班选修 任选 3.0 1-16 1 徐 凯 教授 周三5-7 一教从第六节开112 始上课 限本专业选修,中古史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 任选 3.0 1-16 1 荣新江 教授 ...

  • 当代文艺思潮
  •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 导言 一.研究当代文学思潮的意义 1.更深入地理解.更准确地解释当代文学的现象,拓展当代文学研究的视野,深化当代文学史的学习. (现象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之交和七.八十年代两次作家队伍的重组:50年代小说的戏剧化:"文革"中戏剧成为主要的艺术形式:80年代的 ...

  • 厦门大学历史第一讲
  • 厦大历史系中国近代史第一讲课件! 第一讲.导言:多元视野中的"中国近代史" 一.多元的视野与"中国近代史"的建构 二."中国近代史"中的"晚清史":事件与脉络 三.关于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几点建议 四.中国近代史之研究趋势 ...

  • 南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导师介绍
  • 中国现当代文学 本学科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 年学科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省级优秀学科梯队,"中国现代文学史学"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优秀研究生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 2 ...

  • 乌里·希克:与中国当代艺术品同行
  • 也许是偶然,乌里・希克(Uli Sigg)来到了中国,成为中国第一个合资企业的副总裁,后来又做了4年(1995-1999)的瑞士驻华大使:可又似乎是必然,他关注中国当代艺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家.在中国的经历造就了乌里・希克的收藏之路,而乌里・希克成就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9月6日, ...

  • 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影响力因素分析_熊修雨
  • 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 影响力因素分析 熊修雨 内容提要 本文从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接 受" 出发,来探讨 中国 当代 文学究竟是在哪些方面引起了海外读者的关注,或者说,海外读者究竟是在哪些方面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了兴趣,并试图从中提炼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影响力因素,比如政治.文化.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