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史:1949-
1949~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新中国成立)
1956~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大改造的完成)
单元一: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过渡时期(1949-1956)
单元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探索时期(1956-1976)
单元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筹备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
巩固新中国——和平解放西藏
稳定物价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发展新中国——1954年宪法
开展积极外交
确立社会主——过渡时期总路线
义制度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单元二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成功:中共八大
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失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
成就:两弹一星、三位一体科技强军、
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
特点: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单元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找到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成就:
改革开放
科教文体事业的繁荣
统一大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的辉煌成就说明:
说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使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
十年探索1956-1966
1.如何保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农民利益出发,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政策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政府加大投入,提高农民素质走科技发展之路
2.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950-1953 抗美援朝胜利
1953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 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71重返联合国
1972中日建交、尼克松访华
1979中美建交
1997香港回归
1999澳门回归
3.新中国与美国关系演变
建国初武装敌对棗政治敌视棗中美建交,友好合作
1950-1953 抗美援朝
1971 阻挠重返联合国
1972 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
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 中美《建交声明》
1979 中美建交棗中美关系进入正常化阶段
中美关系最敏感问题:台湾问题
中美前途:中美两国应友好相处;妥善处理台湾问题;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4.祖国统一大业进程
和平解放西藏棗统一大陆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港澳回归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5.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964 原子弹
1966 导弹、导弹部队
1967 氢弹
1970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
1973 袁隆平 第一代杂交水稻
1975 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
1983 八六三计划发展高新技术
6.重要会议
1949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 《共同纲领》
1954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1958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意义
近代台湾与大陆关系发生的变化
1、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被迫割占台湾给日本,台湾与大陆分离。 2、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中国。
3、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逃到台湾,台湾与大陆又被人为地分离了
对比两次会议的不同:
会议名称 第一届政协会议 第一届人大会议
召开时间 1949、9 1954、9
北平 北京 地点
重要文件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文件内容 国家名称和性质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政府主席:毛泽东 国家主席:毛泽东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选举领导人
筹建新中国 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
中国当代史:1949-
1949~1956:新民主主义社会(新中国成立)
1956~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大改造的完成)
单元一: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过渡时期(1949-1956)
单元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探索时期(1956-1976)
单元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1978-)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筹备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的召开
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
巩固新中国——和平解放西藏
稳定物价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
发展新中国——1954年宪法
开展积极外交
确立社会主——过渡时期总路线
义制度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单元二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成功:中共八大
对国民经济的调整
失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
成就:两弹一星、三位一体科技强军、
重返联合国、中美关系正常化
特点: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单元三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找到正确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成就:
改革开放
科教文体事业的繁荣
统一大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后的辉煌成就说明:
说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使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
十年探索1956-1966
1.如何保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从农民利益出发,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政策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政府加大投入,提高农民素质走科技发展之路
2.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1950-1953 抗美援朝胜利
1953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 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1971重返联合国
1972中日建交、尼克松访华
1979中美建交
1997香港回归
1999澳门回归
3.新中国与美国关系演变
建国初武装敌对棗政治敌视棗中美建交,友好合作
1950-1953 抗美援朝
1971 阻挠重返联合国
1972 尼克松访华中美《联合公报》
棗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8 中美《建交声明》
1979 中美建交棗中美关系进入正常化阶段
中美关系最敏感问题:台湾问题
中美前途:中美两国应友好相处;妥善处理台湾问题;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4.祖国统一大业进程
和平解放西藏棗统一大陆
香港回归
澳门回归
海峡两岸关系不断发展
港澳回归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
5.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1964 原子弹
1966 导弹、导弹部队
1967 氢弹
1970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
1973 袁隆平 第一代杂交水稻
1975 第一颗返回式人造地球卫星
1983 八六三计划发展高新技术
6.重要会议
1949第一届政协全体会议 《共同纲领》
1954第一届全国人大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主要矛盾、主要任务
1958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意义
近代台湾与大陆关系发生的变化
1、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失败,《马关条约》签订,清政府被迫割占台湾给日本,台湾与大陆分离。 2、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归中国。
3、1949年,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败逃到台湾,台湾与大陆又被人为地分离了
对比两次会议的不同:
会议名称 第一届政协会议 第一届人大会议
召开时间 1949、9 1954、9
北平 北京 地点
重要文件 《共同纲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文件内容 国家名称和性质 国家根本政治制度
政府主席:毛泽东 国家主席:毛泽东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 选举领导人
筹建新中国 通过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