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2011年5月第3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Nan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

May,2011

No.3

论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张晓忠

摘要:全球化视野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给我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九十年来面对全球化由被动适应、主动参与、深入回应到理性矫正的曲折而艰辛的理论探索过程。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在中国与时俱进的发展与创新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在全球化历史变革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我国应对全球化进程历史经验和推进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创新的过程。所谓“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就是中国主动地、渐进地参与全球化的理论,经历了奠定基础、基本形成和发展创新三个阶段,包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全球化的进程及其根源、全球化的本质及其特征、全球化的两面性及其影响、中国与世界的整体关系、全球化的应对观等问题进行的理论探索。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球化;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

中图分类号:I)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608(2011)03—0031—09收稿日期:2010—12—09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10JD7100712)

作者简介:张晓忠,博士,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教授21300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有着不同的视野和维度。从全球化进程来看,近现代以来的全球化时代背景为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在中国与时俱进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深厚的源泉和世界图景。自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总体上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全球化发展不同时期的历史特征,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做出正确的符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阶段的全球化理论创新。当前,在“后金融危机”与“低碳全球化时代”,从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的视角来解读并提出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不仅可以获得一种新的更为宏阔的视角”W,而且可以为中国共产党在面临新的世情、党情和国情的新形势下,开辟新的理论视野,探索适合当今时代发展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化发展战略和应对策略。回顾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在中国发展的艰辛历程,探索其发展轨迹,总结其经验教训,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义不容

辞的历史使命。

一、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全球化的认知与回应

在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全球化④深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经济上),不断跨越国家与地区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全面渗透和融合的客观历史过程与趋势,它使整个世界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正如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所指出的:“全球化不是某种条件和现象,而是一种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自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形态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进程就开始了。”④历史地看,不管是马克思主义还是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发展和所走过的道路,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演进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可以说,没有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等的全球化发展,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而马

①徐艳玲:《全球化视角: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探讨)2006年第3期。

②全球化以科技革命和由此带来的生产力革命为动力基础,大致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第一次浪潮是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第二次浪潮起始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达到高潮;20世纪70年代开始掀起第三次浪潮,到90年代以来达到高潮。

③PaulM.Sweezy,“More(orLess)011Globalization,”MonthlyReview49。no.4(September1997),pp.1—4.

一3l一

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诞生、发展和创新,也是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解决人类社会的全球化发展问题。早在2000年就有学者在文章中非常鲜明地提出“第一轮经济全球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二轮经济全球化及其中断促使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第三轮经济全球化导致了邓小平理论的创立”①。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全球化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在中国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不断认识、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基本原理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认识全球化国际背景下的中国国情,揭示和掌握全球化不同阶段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规律的过程。全球化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给我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近一个世纪以来面对全球化由被动适应、主动参与、深入回应到理性矫正的曲折而艰辛的探索过程。

(一)毛泽东的全球化理想:国际秩序对峙体系中的艰难突围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动卷入资本主义全球化大潮,毛泽东主张“向西方求真理”,但“老师不断打学生”,使中国的西方化过程遭遇再三挫折和失败,所以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首要原因是国际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不允许”罾。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从主要内容、思想方法和革命策略等方面全面接受马列主义的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不可避免地受到马列主义关于全球化思想的深远影响。苏俄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打断了“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一种新的全球化历史,即“社会主义全球化”的历史,使全球化时代发生了质的变化。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的深层指向,是努力取得作为一个国家真正参与全球化所必需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没有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全球化,只能是殖民化的全球化。在这一意义上,毛泽东思想是对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挑战的被动回应。二战后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世界体系,极大地冲击了资本主义

全球经济体系,两大体系的并存、博弈和竞争构成

了一个二元分裂和对立的世界,即两个“半球化”。面对如此局势,毛泽东认为,世界上的国家只能在两大阵营之间做出选择,“骑墙”是不行的。但在毛泽东最终决策“一边倒”方针之前,并不拒绝对西方的贸易及其他经济往来。只是经济封锁使得这种向西方有限的经济开放也成为不可能。20世纪后半期以来,由于新兴民族国家力量的壮大,全球化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又由于中苏矛盾在60年代中前期急剧尖锐并公开化,使毛泽东开始放弃意识形态划线的方法,转而将改变现实全球秩序的希望诉诸落后国家的民族主义。毛泽东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是对时代和全球化的新认识,不再推动社会主义全球化的实现,而是推动反抗两个“半球化”国际秩序,目的是实现民族国家之间平等互利的国际新秩序。“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其实质就是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体系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体系二元分裂与对峙的国际秩序中的艰难突围,这为当今全球化进程中的多元化、多维度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邓小平的全球化视野:对全球化的主动参与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各国的生产日益国际化,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被纳入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在这种情势下,邓小平敏锐地观察到、并有力地把握住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从新的实践中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观点、拓展新视野、开辟新道路。1985年,邓小平在《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中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④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实质上就是社会主义国家通过租让制来恢复和加强中断了的世界经济联系,即融入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的过程。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融入全球化大潮,这是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待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思想观点和实际做法,也应该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

①郑必坚:《经济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学习时报)2000年10月9日。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79页。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9页。

一32—

对待经济全球化的一般理论和实践指导。可以说,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对开放的世界以及中国与开放的世界之间的关系所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科学判断,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列宁全球化思想的影响,并发展了列宁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想。同时,也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的新境界,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在执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遗嘱,即切实把社会主义作为“世界历史性”事业来建设,因为马克思、恩格斯总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世界联系中,即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视野中把握社会发展问题。xfsd,平同志在深刻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得失成败的历史经验、透彻分析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理论。改革开放战略抉择的提出和实施,使封闭落后的中国开始了主动契合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并以辉煌成就瞩目于世界。他敏锐地认识到:对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要发展生产力,就只有打开国门“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参与全球化过程,积极扩大同世界的交往,才能充分吸收和利用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东西,“跳跃式”地迈人现代化的行列。邓小平理论所指明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球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思潮的双重变奏下,领导中国坚定不移地全面融入并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矫正资本主义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缺陷和弊端,建设和谐世界,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认识和基本主张更加适应全球化时代发展潮流,更加

切合社会发展实际。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

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对全球化进行的理性反思,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作出了新的理论贡献,也是对邓小平全球化思想的最新发展。

如果说,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进程的历史,那么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较为主动、渐进、全面、深入地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历史;如果说,毛泽东留给今天的全球化思想遗产是对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挑战进行被动回应的产物,那么邓小平的全球化理论视野则是对全球化进行主动回应的产物;如果说,邓小平全球化理论是“和平与发展”时代转换的产物,标志着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框架的基本形成,那么作为邓小平全球化理论发展新阶段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新的理论形态则是对全球化进行深入回应、理性反思与弊端矫正的产物。“从中,不仅可以透视出中华民族在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面前从被迫回应到主动回应、从自然发展到自觉建构的复杂心路历程,而且可以折射出一代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共同的致思趋向。”①

主义道路,是主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寻求我

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富强,是对全球化的主动回应。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领导集体的全球化反思:深入回应与理性矫正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标志着冷战的结束。这使资本的扩张真正突破了地理和国界的限制,为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全球空间。这意味着新一轮全球化浪潮的风起云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顺应世界进步潮流,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正确把握全球化发展进程及趋势,充分认识当今时代全球化的新特点,全面审视全球化的两重性,在分析和总结新的历史条件、新的历史任务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应对全球化的方略。从全球化视野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

二、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过程

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在中国与时俱进的发展与创新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在全球化历史变革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我国应对全球化进程历史经验和推进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创新的过程。如果说毛泽东全球化思想为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奠基,那么邓小平全球化思想则标志着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形成,而邓小平之后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全球化思想则是对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新发展。

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经济全球化、文化

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邓小平全

①徐艳玲:《全球化视角: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探讨)2006年第3期。

一33—

(一)毛泽东全球化思想: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奠基

毛泽东直接运用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来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通过大规模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确立起了自己内容独特的全球化理论。毛泽东对全球化有着整体性的思考和认识。早在20世纪20年代建党初期就已产

而是战略选择。虽然毛泽东在全球化问题上的认识偏差,在历史上曾经导致中国对外关系上的实践偏差,走了一条背离世界历史进程的孤立发展的道路,在当今社会也留有消极影响,但其全球化思想遗产仍不失为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重要源流之一,是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奠基,是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中国化的“原生形态”。

(二)邓小平全球化思想: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形成

邓小平全球化思想不同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

生,之后又随着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而发展变化。

毛泽东对全球化的思考及结论,是基于马列主义全球化理论传统之上的,同时又通过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总结而增添了新的内容。大致包括:关于全球化本质的认识;关于全球化走势的分析;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应采取的对策以及对理想全球性的基本取向,等等。这些思想通过他的帝国主义理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理论以及中国与外国关系的理论等得以体现。其中,帝国主义理论为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提供了重要思想材料;毛泽东的主权思想是中国特色全球化相关理论的历史渊源;以“斗争”为核心的策略思想为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提供了重要

全球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全球观。它是

在新的形势下,得出的新结论,是一些新话,是一

些老祖宗没有说的话,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全球

化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这一理论反映了全球化时代发展的要求,它不仅直接影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政策的选择,有效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拓展,而且在国际上也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对整个世界的发展也

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它的形成,丰富了马克思主

义的全球化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中最为华彩的篇章之一。他总结了毛泽东时期闭关自守的历史教训,实行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而要搞好对外开放,必须尽快掌握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规律,制定应对全球化发展战略,这对邓小平全球化视野的形成提出了迫切要求。邓小平突破了毛泽东既定的全球化传统框架和思维惯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全球化思想,包括现代开放观、现代发展观、现代科技观、现代体制观等恢弘的全球化目光,具体讲是指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对世界格局的分析,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及其制定的全球化发展战略等。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理论与实践的比较、互动的结合中,邓小平以全球化为背景视角,总结过去经验,汲取历史教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和途径置于全球化发展的时空背景中加以审视和提炼,考虑中国命运,设计中国未来,从而创造性地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邓小平的全球化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当代

借鉴;“向外国学习”是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中开

放思想的历史先导。毛泽东直接继承了列宁的全球化思想①并结合中国实际对其作出了创造性的发展:一是在革命问题上,对世界历史时代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以及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有

着十分清醒的认识。在革命道路问题上,毛泽东

把列宁关于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西方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理论卓越地运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论证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准确把握了体现在经济和政治上的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二元性,科学阐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他提出的“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理论在当时看来具有超前性、原创性和开放性。二是在建设问题上,正确分析了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提出在开放中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步构想。“三个世界”理论再一次证明了毛泽东对整体性的社会性存在的自觉思考和实际践行,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视域的继承和发扬。毛泽东还用批判与学习兼容的态度和方法审视全球发展和中国问题,尤其指出,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一切真正好的东西不是权宜之计

全球化特点和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一方面

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全球观的继承,另一方

①张晓忠:《论列宁三个不同时期的全球化思想》,《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34.-——

面也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的新境界。邓小平的全球化理论标志着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成为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中国化的“次生形态”。

(三)江泽民、胡锦涛的全球化思想: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江泽民同志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历程及其新发展,全球化形成和发展的根源,指出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的双重效应,正确地制定了我国应对全球化的“共赢”发展战略。江泽民全球化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加入WTO,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实行“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针;坚持社会协调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建立合理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等。这些都折射出他的世界眼光和全球化思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新发展。

说,迫切需要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指导。只有在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制定全球

化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和策略。因而,

建构中国特色的全球化理论,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全球化进程中进一步发展的时代要求。

三、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的新形态

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的新形态。所谓“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就是中国主动地、渐进地参与全球化的理论,是对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回应,从主动参与、深入回应到理性矫正的产物。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不仅与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一脉相承,又在全球化潮流中反映了时代精神,体现了中国特色。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国特色全球化理

论”这一命题的提出,是一次颇有力度的理论提

炼,是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奠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以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发展的全球化理论结晶。它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逐步地、自觉地参与全球化进程的社会主义,因而在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效应。从世界范围看,全球化正面临着发展困境(多哈回合谈判的停顿、反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全球气候变暖等全球性生态危机都是其突出表现),故此全球化面临发展推动力的转型。“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作为全球化困境下的一种理论“突围”,将伴随“中国模式”的总结,并通过各种传媒文化越来越多地走进世人的视线。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包括了以下几条主要的理论线索和基本框架:

(一)关于全球化的进程及其根源

“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①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符合中国特点的和整个世界时代变化的产物。不同的全球化时代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同的全球化时代观。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是造成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贫穷落后的根源,只有与国际无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从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要求出发,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不仅体现了关于发展的民族视野,还体现了关于发展的全球视野,是以全球眼光谋求发展的和平、和谐、负责任、讲奉献的发展观,要求矫正资本主义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缺陷和弊端,建设和谐世界。胡锦涛的全球化观主要包括科学发展论、和谐世界论、共同发展论、共担责任论和积极参与论五个方面内容。这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经济全球化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胡锦涛的全球化思想标志着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成为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中国化的“再生形态”。

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是历史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客观要求。对于已经加入WTO且日益融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来

①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没有使用过“全球化”概念,江泽民湖锦涛则明确提出并阐述了这一概念。

一35—

产阶级联合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并新的深刻变化。”⑤江泽民还深刻揭示了全球化形脱离对帝国主义的依附获得民族独立,殖民地半成和发展的根源,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殖民地国家才有可能获得社会进步的先决条件。和科技发展的产物”⑥,“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从全球化视野来看,革命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前提,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⑦他看到,电子也是中国以一个民族国家的姿态真正进入全球化计算机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开发,新材料、新能源、的最基本条件。建国早期,毛泽东主张抵御资本基因工程、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运用,使社会生主义全球化,同时倡导、推动社会主义的全球化,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他也但导致了被边缘化。“三个世界”理论很大程度看到了全球化的主观性,认为发达国家是主要受上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人民在西方力量占主导地益者,而发展中国家获益甚少,有的甚至有被边缘位的全球化运动中拒斥被边缘化和附庸化的实践化的危险。

行动中的理论成果,标志着他对世界格局和世界胡锦涛看到,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及其结果,秩序的认识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说明,毛使信息、观念、人口、资源、资本和产品以史无前例泽东和平建设时期的全球化时代观是推动反抗现的速度和容量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起来;同时经济有国际秩序、实现民族国家之间不分大小的真正全球化也愈来愈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各个角落的人平等的国际新秩序,意识形态的全球化意义基本们和国家认识世界及其与世界相处的方式。着眼消失。但反对资本主义全球化是他不变的立场,于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发展越来越呈现出的一社会主义全球化仍然是毛泽东的终极追求。

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系统效应,他指出:在人类漫时代主题的转换使各国经济联系增多促进了长的发展史上,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邓小平的全球化视野正是在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全球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有机正确认识中国国情这一背景下形成的。邓小平关互动的整体。

于全球化问题的思索正是在对时代特征和国际经(二)关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特征

济形势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进行的。他指出:“现帝国主义理论是毛泽东全球化理论中最重要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的部分之一,也是当今中国社会仍具广泛影响的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理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题。”①“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集体认为,在帝国主义阶段,资本全球化的本质就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②他强是对世界的掠夺和控制。而毛泽东所倡导的新全调,考虑当代中国的改革与建设问题,必须始终立球化是与资本主义大国侵略和掠夺的帝国主义品足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密切适应和平与发性根本对立的新的社会主义大国的理想品格,即展主题条件下的社会发展规律。邓小平科学预见独立自主、平等权利、国际主义等。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并强调:无论是几极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邓小平深刻揭示了经世界,“中国算一极。”⑧

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邓江泽民明确提出并论证了全球化的概念,指小平多次阐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是出:“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最终在1992年的南方征”④,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贸联系日益紧密,谈话中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竞争激烈,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页。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7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3页。

④《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519页。⑤江泽民:《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182页。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514页。

⑦《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杜,2002年,第517页。

一36—

经济手段。”①邓小平的所有这些论断,深刻地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全球市场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特征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论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全球贸易的迅速增长,主要表现在贸易的种类不断增加以及全球贸易范围和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二是金融全球化呈加速态势,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的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的规模日益扩大,加入全球化进一步促进了资本在国内外的自由流动等方面。三是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越来越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引起了投资方式和国际分工的变化,加速了生产、投资、贸易、金融的全球化,密切了国际经济关系,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②四是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经济市场化、贸易与投资

大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新的

难得的机遇和挑战。邓小平在积极主张改革开放的同时,也看到了融人全球化的风险,指出:“吸引外国资金、外国技术,甚至包括外国在中国建厂,可以作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补充。当然会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④但

同时,邓小平坚信,开放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分析了国际经济政治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强调指出,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它在给各国各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带来了风险,提出了新的挑战。江泽民认为,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和贸易活动不断增加。这不仅给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如能加以正确引导和驾驭,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稳定。”⑤但是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一方面,“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导致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扩大”⑥;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使得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发展面临更大的压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风险加大,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受到威胁。胡锦涛也认为,我们面临着全方位对外开放条件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严峻考验,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问题,既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问题,更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一个政治问题。

(四)关于中国与世界的整体关系

毛泽东的全球化思想是以“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为哲学依据的。经历过辛亥革命和受过五四运动陶冶的毛泽东,青年时代就知道闭关自守、脱离世界的危害,懂得现代世界不是一个封闭世界的道理。他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从此以后,整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虽然基本上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但这种革命已不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和一部分,而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和一部分了,并

国际化、区域经济合作化的步伐加快,各国经济联

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度增加,合作增强,摩擦和竞争也在加剧。”③

(三)关于全球化的两面性及其影响

毛泽东的全球化思想遗产和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对中国侵略的痛苦回忆是纠缠在一起的。他更多地看到了资本全球化的侵略和掠夺的一面,没有或者很少看到它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一面。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的全球化观念,是人类历史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化发展过程,那么,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所发展起来的全球化观念在最初是“脱资本主义全球化、拟社会主义全球化”。但毛泽东很早就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建国后甚至包括整个60年代我国都有技术和设备的引进。

邓小平深刻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对当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进一步增强,各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节奏进一步加快,世界贸易、金融自由化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迅速膨胀;另一方面,它强化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严峻挑战,也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摩擦日益加深,并且使原有的南北关系发生了新变化,为广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

②《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516页。③《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514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51页。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519页。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519页。

一37—

始终坚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战略选择,既有意识形态的原因,也是基于对新中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的思想,把中国革命与国所处国际环境的现实考虑。50年代中后期,毛世界革命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联系了起来。同泽东已经看到落后国家在全球化变化的条件下有时,毛泽东还主张积极与他国友好交往,认为中国了新的发展可能。毛泽东理想中的新全球化主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世界密切相关。在文张,民族国家政府拥有处理该国内部事务的绝对化方面,毛泽东主张,一方面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主权,“独立自主”是国家自立之本,国家不分大统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关注中小一律平等。他认为,形式多样相统一的全球性,国;另一方面,也鼓励国人积极学习外国先进首要的和根本的原则是“多样性”之间的“和平共文化。

处”。毛泽东基于全球化判断基础上建立的外交邓小平认为,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战略的主要原则,如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和平共必须对外开放,自觉走进世界性或全球性交往的处等,在当今处理对外关系中仍然为我国政府所行列,对外开放是经济落后国家走向繁荣的必由秉承。

之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①。可见,中国要邓小平从我国实际出发,形成了关于经济社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主动参会发展的一系列全球化应对观。主要包括:建设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而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观,顺应时代潮流、加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快发展的机遇观,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开放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观,反对霸权主化建设的步伐,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社会主义道路观,主张“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持,中国越发展、越开放,与世界的联系越紧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⑨;顺应时代潮流、加快发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展的机遇观,强调要“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在发在一起。”②我国发展对世界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提展中解决中国所面临的所有问题,逐步实现社会高,国际环境发展变化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主义现代化目标;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也不断增大。

开放观主张,面对全球化的国际形势,实行对外开总之,从“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到放战略,“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对各种类型的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再从“中国越发展、越家开放”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观认为,在开放,与世界的联系越紧密”到“当代中国同世界

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利益交融、休戚

的制度化平台,因而市场经济不是一般经济手段与共”,表明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全球化的抽象,而是“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进程中对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有着逐步深化的方式、管理方式”,是我国应对全球化的战略选以识。

择;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观,主张(五)关于全球化的应对观

应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在全球化过程中应采取何种对策,或者说应持真正的不结盟,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具有什么样的全球化应对观,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国早期,中国的全球化国之间的关系。⑤

应对战略是掀起世界范围对现实资本主义全球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本国国的抵御,同时倡导和推动社会主义全球化。这个

情,制定出一系列既能推动本国现代化建设,又能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4页。

②《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36页。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7页。

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557页。

一38—

同外来文明相互作用、实现“共赢”的应对战略。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江泽民提出应积极应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主张坚持和平发展旗帜和自主发展原则,积极推进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并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全方位融人全球化进程,并主张“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共同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胡锦涛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体现时代潮流、推动时代发展、引领时代前进的全球化理论。这一理论包括:科学发展论、和谐世界论、共同发展论、共担责任论以及共同参与论等。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和谐世界论的宗旨是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实现世界安全稳定繁荣,为全世界人民谋福祉。

共同发展论主张各国超越传统观念,树立与时代

变革相适应的新的时代思维,更加注重交流合作、相互借鉴,更加注重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担责任论主张国际社会应妥善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和威胁,共同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形成自我发展、可持续发展和抗风险能力,要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这些关系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和整体利益的全球性问题,不能顾此失彼。共同参与论主张国际社会应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认真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坚持趋利避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责任编辑:杨嵘均)

TheoryofGloblization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

ItsDevelopmentandInnovations

ZHANGXiao.zhong

Abstract:ThehistoricalprocessofChina'sadaptingMarxismtoitsownconditions,ifviewedfromtheper-spectiveofgloblization,showsrations,hasundergone

USa

pictureofhowtheCPC,pressingaheadalongtheroadoftheoreticalexplo・

seriesofrolechanges:from

passiveacceptor

toan

activeparticipantto

comptent

leader.TheprocessinwhichwedevelopandinnovatetheMarxistthoeryofgloblizationinagreementwiththedevelopmentofthetimesisactuallytheprocessinwhichweconstantlyacquirehistoricalexperienceandad—

vance

our

theoryofglobalization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throughrepspondingtoand

enga矛ngwith

global—

ization.As

theoryofhowChinaactivelyparticipateinandgraduallyadjustitselftoglobalization,thetheory

ofglobalization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hasundergonethefollowingthreephrases:layingitsfoundation,takingshape,developingandmakinginnovations.ThetheoryischaracterizedbytheoreticalexplorationsofglobalizationmadebythethreegenerationsoftheCPCleaders,including:therootpathofglobalization,its

nature

as

cause

anddevelopment

andproperties,thedualityofglobalizationanditsinfluences,therelationship

betweenChinaandtheworld

whole,andthewaywerespondtoglobalization.

Keywords:Marxism;sinonization;globalization;theoryofglobalizationwitIIChinesecharacteristics

一39—

论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张晓忠, ZHANG Xiao-zhong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人文社科学院,213001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1(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njsdxb-shkxb201103003.aspx

2011年5月第3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NanjingNormalUniversity(SocialScience)

May,2011

No.3

论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张晓忠

摘要:全球化视野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给我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九十年来面对全球化由被动适应、主动参与、深入回应到理性矫正的曲折而艰辛的理论探索过程。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在中国与时俱进的发展与创新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在全球化历史变革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我国应对全球化进程历史经验和推进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创新的过程。所谓“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就是中国主动地、渐进地参与全球化的理论,经历了奠定基础、基本形成和发展创新三个阶段,包括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全球化的进程及其根源、全球化的本质及其特征、全球化的两面性及其影响、中国与世界的整体关系、全球化的应对观等问题进行的理论探索。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全球化;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

中图分类号:I)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608(2011)03—0031—09收稿日期:2010—12—09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10JD7100712)

作者简介:张晓忠,博士,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教授21300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有着不同的视野和维度。从全球化进程来看,近现代以来的全球化时代背景为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在中国与时俱进的发展与创新提供了深厚的源泉和世界图景。自近代以来,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总体上比较准确地把握了全球化发展不同时期的历史特征,才能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做出正确的符合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阶段的全球化理论创新。当前,在“后金融危机”与“低碳全球化时代”,从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的视角来解读并提出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不仅可以获得一种新的更为宏阔的视角”W,而且可以为中国共产党在面临新的世情、党情和国情的新形势下,开辟新的理论视野,探索适合当今时代发展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全球化发展战略和应对策略。回顾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在中国发展的艰辛历程,探索其发展轨迹,总结其经验教训,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义不容

辞的历史使命。

一、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全球化的认知与回应

在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全球化④深入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经济上),不断跨越国家与地区的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出全面渗透和融合的客观历史过程与趋势,它使整个世界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正如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所指出的:“全球化不是某种条件和现象,而是一种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的进程。自四五百年前资本主义作为一种活生生的社会形态在世界上出现以来,这一进程就开始了。”④历史地看,不管是马克思主义还是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发展和所走过的道路,同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演进有着深刻的内在关联。可以说,没有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等的全球化发展,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而马

①徐艳玲:《全球化视角: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探讨)2006年第3期。

②全球化以科技革命和由此带来的生产力革命为动力基础,大致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第一次浪潮是从15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第二次浪潮起始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达到高潮;20世纪70年代开始掀起第三次浪潮,到90年代以来达到高潮。

③PaulM.Sweezy,“More(orLess)011Globalization,”MonthlyReview49。no.4(September1997),pp.1—4.

一3l一

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诞生、发展和创新,也是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解决人类社会的全球化发展问题。早在2000年就有学者在文章中非常鲜明地提出“第一轮经济全球化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二轮经济全球化及其中断促使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形成”、“第三轮经济全球化导致了邓小平理论的创立”①。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全球化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在中国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不断认识、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基本原理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认识全球化国际背景下的中国国情,揭示和掌握全球化不同阶段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规律的过程。全球化视野下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给我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近一个世纪以来面对全球化由被动适应、主动参与、深入回应到理性矫正的曲折而艰辛的探索过程。

(一)毛泽东的全球化理想:国际秩序对峙体系中的艰难突围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动卷入资本主义全球化大潮,毛泽东主张“向西方求真理”,但“老师不断打学生”,使中国的西方化过程遭遇再三挫折和失败,所以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首要原因是国际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不允许”罾。俄国的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从主要内容、思想方法和革命策略等方面全面接受马列主义的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不可避免地受到马列主义关于全球化思想的深远影响。苏俄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打断了“资本主义全球化”的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开创了一种新的全球化历史,即“社会主义全球化”的历史,使全球化时代发生了质的变化。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的深层指向,是努力取得作为一个国家真正参与全球化所必需的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没有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全球化,只能是殖民化的全球化。在这一意义上,毛泽东思想是对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挑战的被动回应。二战后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世界体系,极大地冲击了资本主义

全球经济体系,两大体系的并存、博弈和竞争构成

了一个二元分裂和对立的世界,即两个“半球化”。面对如此局势,毛泽东认为,世界上的国家只能在两大阵营之间做出选择,“骑墙”是不行的。但在毛泽东最终决策“一边倒”方针之前,并不拒绝对西方的贸易及其他经济往来。只是经济封锁使得这种向西方有限的经济开放也成为不可能。20世纪后半期以来,由于新兴民族国家力量的壮大,全球化逐步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又由于中苏矛盾在60年代中前期急剧尖锐并公开化,使毛泽东开始放弃意识形态划线的方法,转而将改变现实全球秩序的希望诉诸落后国家的民族主义。毛泽东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三个世界划分”理论是对时代和全球化的新认识,不再推动社会主义全球化的实现,而是推动反抗两个“半球化”国际秩序,目的是实现民族国家之间平等互利的国际新秩序。“三个世界划分”理论,其实质就是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体系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体系二元分裂与对峙的国际秩序中的艰难突围,这为当今全球化进程中的多元化、多维度的形成奠定基础。

(二)邓小平的全球化视野:对全球化的主动参与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各国的生产日益国际化,不同社会制度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都在不同程度上被纳入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在这种情势下,邓小平敏锐地观察到、并有力地把握住当代经济全球化趋势,从新的实践中总结新经验、提出新观点、拓展新视野、开辟新道路。1985年,邓小平在《改革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中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④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实质上就是社会主义国家通过租让制来恢复和加强中断了的世界经济联系,即融入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的过程。社会主义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融入全球化大潮,这是列宁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对待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思想观点和实际做法,也应该是整个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

①郑必坚:《经济全球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学习时报)2000年10月9日。②《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79页。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9页。

一32—

对待经济全球化的一般理论和实践指导。可以说,邓小平在领导我国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对开放的世界以及中国与开放的世界之间的关系所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科学判断,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列宁全球化思想的影响,并发展了列宁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思想。同时,也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的新境界,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在执行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遗嘱,即切实把社会主义作为“世界历史性”事业来建设,因为马克思、恩格斯总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世界联系中,即在全球化发展的大视野中把握社会发展问题。xfsd,平同志在深刻总结我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得失成败的历史经验、透彻分析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基础上,鲜明地提出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理论。改革开放战略抉择的提出和实施,使封闭落后的中国开始了主动契合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并以辉煌成就瞩目于世界。他敏锐地认识到:对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中国来说,要发展生产力,就只有打开国门“走出去”“请进来”,主动参与全球化过程,积极扩大同世界的交往,才能充分吸收和利用世界上一切先进的东西,“跳跃式”地迈人现代化的行列。邓小平理论所指明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

球化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全球化和反全球化思潮的双重变奏下,领导中国坚定不移地全面融入并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提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矫正资本主义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缺陷和弊端,建设和谐世界,深刻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认识和基本主张更加适应全球化时代发展潮流,更加

切合社会发展实际。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

续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正是对全球化进行的理性反思,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进展作出了新的理论贡献,也是对邓小平全球化思想的最新发展。

如果说,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就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进程的历史,那么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较为主动、渐进、全面、深入地参与全球化进程的历史;如果说,毛泽东留给今天的全球化思想遗产是对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挑战进行被动回应的产物,那么邓小平的全球化理论视野则是对全球化进行主动回应的产物;如果说,邓小平全球化理论是“和平与发展”时代转换的产物,标志着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框架的基本形成,那么作为邓小平全球化理论发展新阶段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新的理论形态则是对全球化进行深入回应、理性反思与弊端矫正的产物。“从中,不仅可以透视出中华民族在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面前从被迫回应到主动回应、从自然发展到自觉建构的复杂心路历程,而且可以折射出一代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共同的致思趋向。”①

主义道路,是主动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去寻求我

国社会主义的发展和富强,是对全球化的主动回应。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央领导集体的全球化反思:深入回应与理性矫正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标志着冷战的结束。这使资本的扩张真正突破了地理和国界的限制,为全球化的发展提供了全球空间。这意味着新一轮全球化浪潮的风起云涌。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顺应世界进步潮流,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正确把握全球化发展进程及趋势,充分认识当今时代全球化的新特点,全面审视全球化的两重性,在分析和总结新的历史条件、新的历史任务和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应对全球化的方略。从全球化视野来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

二、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过程

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在中国与时俱进的发展与创新过程,其实质就是一个在全球化历史变革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我国应对全球化进程历史经验和推进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创新的过程。如果说毛泽东全球化思想为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奠基,那么邓小平全球化思想则标志着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形成,而邓小平之后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全球化思想则是对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新发展。

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经济全球化、文化

全球化、信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邓小平全

①徐艳玲:《全球化视角:解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探讨)2006年第3期。

一33—

(一)毛泽东全球化思想: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奠基

毛泽东直接运用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来分析和解决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问题,通过大规模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确立起了自己内容独特的全球化理论。毛泽东对全球化有着整体性的思考和认识。早在20世纪20年代建党初期就已产

而是战略选择。虽然毛泽东在全球化问题上的认识偏差,在历史上曾经导致中国对外关系上的实践偏差,走了一条背离世界历史进程的孤立发展的道路,在当今社会也留有消极影响,但其全球化思想遗产仍不失为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重要源流之一,是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奠基,是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中国化的“原生形态”。

(二)邓小平全球化思想: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形成

邓小平全球化思想不同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

生,之后又随着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而发展变化。

毛泽东对全球化的思考及结论,是基于马列主义全球化理论传统之上的,同时又通过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总结而增添了新的内容。大致包括:关于全球化本质的认识;关于全球化走势的分析;在全球化过程中中国应采取的对策以及对理想全球性的基本取向,等等。这些思想通过他的帝国主义理论、“三个世界划分”理论、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理论以及中国与外国关系的理论等得以体现。其中,帝国主义理论为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提供了重要思想材料;毛泽东的主权思想是中国特色全球化相关理论的历史渊源;以“斗争”为核心的策略思想为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提供了重要

全球观,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全球观。它是

在新的形势下,得出的新结论,是一些新话,是一

些老祖宗没有说的话,是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全球

化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这一理论反映了全球化时代发展的要求,它不仅直接影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政策的选择,有效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拓展,而且在国际上也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对整个世界的发展也

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它的形成,丰富了马克思主

义的全球化理论,是邓小平理论中最为华彩的篇章之一。他总结了毛泽东时期闭关自守的历史教训,实行了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而要搞好对外开放,必须尽快掌握全球化过程中存在的各种规律,制定应对全球化发展战略,这对邓小平全球化视野的形成提出了迫切要求。邓小平突破了毛泽东既定的全球化传统框架和思维惯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全球化思想,包括现代开放观、现代发展观、现代科技观、现代体制观等恢弘的全球化目光,具体讲是指对时代主题的判断、对世界格局的分析,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识,及其制定的全球化发展战略等。在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理论与实践的比较、互动的结合中,邓小平以全球化为背景视角,总结过去经验,汲取历史教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和途径置于全球化发展的时空背景中加以审视和提炼,考虑中国命运,设计中国未来,从而创造性地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邓小平的全球化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当代

借鉴;“向外国学习”是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中开

放思想的历史先导。毛泽东直接继承了列宁的全球化思想①并结合中国实际对其作出了创造性的发展:一是在革命问题上,对世界历史时代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以及十月革命的世界历史意义有

着十分清醒的认识。在革命道路问题上,毛泽东

把列宁关于在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西方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理论卓越地运用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论证了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准确把握了体现在经济和政治上的中国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和二元性,科学阐明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他提出的“中国革命与世界革命”的理论在当时看来具有超前性、原创性和开放性。二是在建设问题上,正确分析了中国和外国的关系,提出在开放中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步构想。“三个世界”理论再一次证明了毛泽东对整体性的社会性存在的自觉思考和实际践行,对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视域的继承和发扬。毛泽东还用批判与学习兼容的态度和方法审视全球发展和中国问题,尤其指出,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一切真正好的东西不是权宜之计

全球化特点和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它一方面

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全球观的继承,另一方

①张晓忠:《论列宁三个不同时期的全球化思想》,《江西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34.-——

面也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的新境界。邓小平的全球化理论标志着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中国化的第二大理论成果,成为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中国化的“次生形态”。

(三)江泽民、胡锦涛的全球化思想: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江泽民同志分析了经济全球化的历程及其新发展,全球化形成和发展的根源,指出了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的双重效应,正确地制定了我国应对全球化的“共赢”发展战略。江泽民全球化思想的基本内容包括:加入WTO,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实行“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方针;坚持社会协调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建立合理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维护世界多样性,提倡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等。这些都折射出他的世界眼光和全球化思想,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新发展。

说,迫切需要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指导。只有在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指导下,才能制定全球

化时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和策略。因而,

建构中国特色的全球化理论,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全球化进程中进一步发展的时代要求。

三、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

——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的新形态

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的新形态。所谓“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就是中国主动地、渐进地参与全球化的理论,是对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回应,从主动参与、深入回应到理性矫正的产物。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不仅与马克思主义全球化理论一脉相承,又在全球化潮流中反映了时代精神,体现了中国特色。从这一意义上说,“中国特色全球化理

论”这一命题的提出,是一次颇有力度的理论提

炼,是中国共产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奠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以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集体发展的全球化理论结晶。它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逐步地、自觉地参与全球化进程的社会主义,因而在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中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效应。从世界范围看,全球化正面临着发展困境(多哈回合谈判的停顿、反全球化浪潮的兴起、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衰退、全球气候变暖等全球性生态危机都是其突出表现),故此全球化面临发展推动力的转型。“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作为全球化困境下的一种理论“突围”,将伴随“中国模式”的总结,并通过各种传媒文化越来越多地走进世人的视线。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包括了以下几条主要的理论线索和基本框架:

(一)关于全球化的进程及其根源

“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①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符合中国特点的和整个世界时代变化的产物。不同的全球化时代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不同的全球化时代观。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是造成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贫穷落后的根源,只有与国际无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从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要求出发,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在借鉴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不仅体现了关于发展的民族视野,还体现了关于发展的全球视野,是以全球眼光谋求发展的和平、和谐、负责任、讲奉献的发展观,要求矫正资本主义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的缺陷和弊端,建设和谐世界。胡锦涛的全球化观主要包括科学发展论、和谐世界论、共同发展论、共担责任论和积极参与论五个方面内容。这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央领导集体关于经济全球化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胡锦涛的全球化思想标志着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中国化的第三大理论成果,成为马克思主义全球化思想中国化的“再生形态”。

顺应历史的发展趋势,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是历史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客观要求。对于已经加入WTO且日益融人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中国来

①毛泽东和邓小平都没有使用过“全球化”概念,江泽民湖锦涛则明确提出并阐述了这一概念。

一35—

产阶级联合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并新的深刻变化。”⑤江泽民还深刻揭示了全球化形脱离对帝国主义的依附获得民族独立,殖民地半成和发展的根源,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殖民地国家才有可能获得社会进步的先决条件。和科技发展的产物”⑥,“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从全球化视野来看,革命是实现国家富强的前提,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⑦他看到,电子也是中国以一个民族国家的姿态真正进入全球化计算机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开发,新材料、新能源、的最基本条件。建国早期,毛泽东主张抵御资本基因工程、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的运用,使社会生主义全球化,同时倡导、推动社会主义的全球化,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他也但导致了被边缘化。“三个世界”理论很大程度看到了全球化的主观性,认为发达国家是主要受上是毛泽东领导的中国人民在西方力量占主导地益者,而发展中国家获益甚少,有的甚至有被边缘位的全球化运动中拒斥被边缘化和附庸化的实践化的危险。

行动中的理论成果,标志着他对世界格局和世界胡锦涛看到,经济全球化飞速发展及其结果,秩序的认识已经发展到一个新阶段。这说明,毛使信息、观念、人口、资源、资本和产品以史无前例泽东和平建设时期的全球化时代观是推动反抗现的速度和容量在全球范围内流动起来;同时经济有国际秩序、实现民族国家之间不分大小的真正全球化也愈来愈深刻地影响着全球各个角落的人平等的国际新秩序,意识形态的全球化意义基本们和国家认识世界及其与世界相处的方式。着眼消失。但反对资本主义全球化是他不变的立场,于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发展越来越呈现出的一社会主义全球化仍然是毛泽东的终极追求。

损俱损、一荣俱荣的系统效应,他指出:在人类漫时代主题的转换使各国经济联系增多促进了长的发展史上,各国人民的命运从未像今天这样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邓小平的全球化视野正是在紧密相连、休戚与共,全球经济已经成为一个有机正确认识中国国情这一背景下形成的。邓小平关互动的整体。

于全球化问题的思索正是在对时代特征和国际经(二)关于全球化的本质及其特征

济形势准确把握的基础上进行的。他指出:“现帝国主义理论是毛泽东全球化理论中最重要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的部分之一,也是当今中国社会仍具广泛影响的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理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题。”①“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集体认为,在帝国主义阶段,资本全球化的本质就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②他强是对世界的掠夺和控制。而毛泽东所倡导的新全调,考虑当代中国的改革与建设问题,必须始终立球化是与资本主义大国侵略和掠夺的帝国主义品足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密切适应和平与发性根本对立的新的社会主义大国的理想品格,即展主题条件下的社会发展规律。邓小平科学预见独立自主、平等权利、国际主义等。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并强调:无论是几极随着时代主题的转换,邓小平深刻揭示了经世界,“中国算一极。”⑧

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趋势。邓江泽民明确提出并论证了全球化的概念,指小平多次阐述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是出:“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最终在1992年的南方征”④,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经贸联系日益紧密,谈话中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球化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竞争激烈,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05页。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117页。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53页。

④《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第519页。⑤江泽民:《论“三个代表”》,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第182页。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514页。

⑦《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杜,2002年,第517页。

一36—

经济手段。”①邓小平的所有这些论断,深刻地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就是全球市场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央领导集体对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特征进行了全方位、多层次的论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全球贸易的迅速增长,主要表现在贸易的种类不断增加以及全球贸易范围和数量的大幅度增长。二是金融全球化呈加速态势,主要体现在金融机构的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的规模日益扩大,加入全球化进一步促进了资本在国内外的自由流动等方面。三是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越来越起举足轻重的作用,“引起了投资方式和国际分工的变化,加速了生产、投资、贸易、金融的全球化,密切了国际经济关系,同时也加剧了国际竞争。”②四是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经济市场化、贸易与投资

大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带来了新的

难得的机遇和挑战。邓小平在积极主张改革开放的同时,也看到了融人全球化的风险,指出:“吸引外国资金、外国技术,甚至包括外国在中国建厂,可以作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补充。当然会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腐朽东西。”④但

同时,邓小平坚信,开放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全面分析了国际经济政治发展趋势的前提下强调指出,经济全球化是“双刃剑”,它在给各国各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带来了风险,提出了新的挑战。江泽民认为,经济全球化使各国各地区之间经济和贸易活动不断增加。这不仅给各国、各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如能加以正确引导和驾驭,经济全球化……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社会的稳定。”⑤但是其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一方面,“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导致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扩大”⑥;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也使得发展中国家民族经济发展面临更大的压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风险加大,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受到威胁。胡锦涛也认为,我们面临着全方位对外开放条件下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严峻考验,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问题,既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问题,更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一个政治问题。

(四)关于中国与世界的整体关系

毛泽东的全球化思想是以“世界是普遍联系”的原理为哲学依据的。经历过辛亥革命和受过五四运动陶冶的毛泽东,青年时代就知道闭关自守、脱离世界的危害,懂得现代世界不是一个封闭世界的道理。他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从此以后,整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革命虽然基本上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但这种革命已不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和一部分,而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同盟军和一部分了,并

国际化、区域经济合作化的步伐加快,各国经济联

系日益紧密,相互依存度增加,合作增强,摩擦和竞争也在加剧。”③

(三)关于全球化的两面性及其影响

毛泽东的全球化思想遗产和资本主义主导的全球化对中国侵略的痛苦回忆是纠缠在一起的。他更多地看到了资本全球化的侵略和掠夺的一面,没有或者很少看到它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一面。如果说马克思恩格斯的全球化观念,是人类历史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化发展过程,那么,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所发展起来的全球化观念在最初是“脱资本主义全球化、拟社会主义全球化”。但毛泽东很早就提出“向外国学习”的口号,建国后甚至包括整个60年代我国都有技术和设备的引进。

邓小平深刻认识到经济全球化对当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它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程度进一步增强,各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节奏进一步加快,世界贸易、金融自由化发展的速度和规模迅速膨胀;另一方面,它强化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严峻挑战,也使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摩擦日益加深,并且使原有的南北关系发生了新变化,为广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页。

②《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516页。③《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514页。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51页。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519页。⑥《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519页。

一37—

始终坚持“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战略选择,既有意识形态的原因,也是基于对新中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的思想,把中国革命与国所处国际环境的现实考虑。50年代中后期,毛世界革命作为一个整体有机地联系了起来。同泽东已经看到落后国家在全球化变化的条件下有时,毛泽东还主张积极与他国友好交往,认为中国了新的发展可能。毛泽东理想中的新全球化主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世界密切相关。在文张,民族国家政府拥有处理该国内部事务的绝对化方面,毛泽东主张,一方面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主权,“独立自主”是国家自立之本,国家不分大统文化推向世界,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关注中小一律平等。他认为,形式多样相统一的全球性,国;另一方面,也鼓励国人积极学习外国先进首要的和根本的原则是“多样性”之间的“和平共文化。

处”。毛泽东基于全球化判断基础上建立的外交邓小平认为,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战略的主要原则,如独立自主、平等互利、和平共必须对外开放,自觉走进世界性或全球性交往的处等,在当今处理对外关系中仍然为我国政府所行列,对外开放是经济落后国家走向繁荣的必由秉承。

之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①。可见,中国要邓小平从我国实际出发,形成了关于经济社谋求发展,摆脱贫穷和落后,就必须开放,主动参会发展的一系列全球化应对观。主要包括:建设与经济全球化进程,而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观,顺应时代潮流、加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快发展的机遇观,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开放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观,反对霸权主化建设的步伐,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观。建设有中国特色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中央领导集体始终坚社会主义道路观,主张“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持,中国越发展、越开放,与世界的联系越紧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⑨;顺应时代潮流、加快发国的前途命运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展的机遇观,强调要“抓住机遇,加速发展”,在发在一起。”②我国发展对世界的作用和影响不断提展中解决中国所面临的所有问题,逐步实现社会高,国际环境发展变化对我国发展的作用和影响主义现代化目标;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也不断增大。

开放观主张,面对全球化的国际形势,实行对外开总之,从“中国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到放战略,“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对各种类型的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再从“中国越发展、越家开放”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观认为,在开放,与世界的联系越紧密”到“当代中国同世界

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市场经济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利益交融、休戚

的制度化平台,因而市场经济不是一般经济手段与共”,表明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全球化的抽象,而是“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进程中对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有着逐步深化的方式、管理方式”,是我国应对全球化的战略选以识。

择;反对霸权主义和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观,主张(五)关于全球化的应对观

应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坚在全球化过程中应采取何种对策,或者说应持真正的不结盟,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具有什么样的全球化应对观,党的三代领导集体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与世界各都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国早期,中国的全球化国之间的关系。⑤

应对战略是掀起世界范围对现实资本主义全球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本国国的抵御,同时倡导和推动社会主义全球化。这个

情,制定出一系列既能推动本国现代化建设,又能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64页。

②《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年,第36页。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7页。

⑤《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第557页。

一38—

同外来文明相互作用、实现“共赢”的应对战略。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江泽民提出应积极应对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主张坚持和平发展旗帜和自主发展原则,积极推进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并正确引导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方向,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全方位融人全球化进程,并主张“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共同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胡锦涛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整套体现时代潮流、推动时代发展、引领时代前进的全球化理论。这一理论包括:科学发展论、和谐世界论、共同发展论、共担责任论以及共同参与论等。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和谐世界论的宗旨是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实现世界安全稳定繁荣,为全世界人民谋福祉。

共同发展论主张各国超越传统观念,树立与时代

变革相适应的新的时代思维,更加注重交流合作、相互借鉴,更加注重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共担责任论主张国际社会应妥善应对全球性重大挑战和威胁,共同推动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使发展中国家形成自我发展、可持续发展和抗风险能力,要着眼长远、统筹兼顾,妥善处理影响发展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气候变化、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这些关系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和整体利益的全球性问题,不能顾此失彼。共同参与论主张国际社会应要不断扩大对外开放,认真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坚持趋利避害,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共同呵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责任编辑:杨嵘均)

TheoryofGloblization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

ItsDevelopmentandInnovations

ZHANGXiao.zhong

Abstract:ThehistoricalprocessofChina'sadaptingMarxismtoitsownconditions,ifviewedfromtheper-spectiveofgloblization,showsrations,hasundergone

USa

pictureofhowtheCPC,pressingaheadalongtheroadoftheoreticalexplo・

seriesofrolechanges:from

passiveacceptor

toan

activeparticipantto

comptent

leader.TheprocessinwhichwedevelopandinnovatetheMarxistthoeryofgloblizationinagreementwiththedevelopmentofthetimesisactuallytheprocessinwhichweconstantlyacquirehistoricalexperienceandad—

vance

our

theoryofglobalization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throughrepspondingtoand

enga矛ngwith

global—

ization.As

theoryofhowChinaactivelyparticipateinandgraduallyadjustitselftoglobalization,thetheory

ofglobalizationwithChinesecharacteristicshasundergonethefollowingthreephrases:layingitsfoundation,takingshape,developingandmakinginnovations.ThetheoryischaracterizedbytheoreticalexplorationsofglobalizationmadebythethreegenerationsoftheCPCleaders,including:therootpathofglobalization,its

nature

as

cause

anddevelopment

andproperties,thedualityofglobalizationanditsinfluences,therelationship

betweenChinaandtheworld

whole,andthewaywerespondtoglobalization.

Keywords:Marxism;sinonization;globalization;theoryofglobalizationwitIIChinesecharacteristics

一39—

论中国特色全球化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英文刊名:年,卷(期):

张晓忠, ZHANG Xiao-zhong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人文社科学院,213001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1(3)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_njsdxb-shkxb201103003.aspx


相关内容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
  • 1.马恩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创立标志,两大发现及其意义 [历史条件] 经济条件:①19世纪三四十年代西欧的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产业革命. ②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固有的内在矛盾--生产的社 ...

  • 全球化与未来中国博物馆的走向
  • 全球化与未来中国博物馆的走向 20020517 命和任务:中国博物馆事业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博物馆是世界博物馆之林中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作为民族博物馆学的中国博物馆,只有不断地壮大.发展自己,才能超越国界.走向世界. ...

  • 十七大报告
  • 十七大报告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 ...

  • 浅析文化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
  • 浅析文化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 摘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文化在国际文化话语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同时,我国文化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党的十八大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全局需要,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并指出文化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关键.任何文化的生命力都源于自 ...

  • 转载:怎样推进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 怎样推进实践基础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冯颜利 刘民主 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怎样创新发展?这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根据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 ...

  • 浅析马克思的"两个必然"理论
  • [摘 要]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出现的曲折,是社会主义螺旋式前进的一个插曲: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新变化,无非是把"两个必然"实现的进程推进一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实践,充分证明了马克思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论断是科学的真理. [关键词 ...

  •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看法
  •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看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总结历史经验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开辟的一条崭新道路.准确地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及实践意义. 中国 ...

  • 毛中特课后思考题
  • 一.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之间的关系.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的历史前提,只有实现这一历史任务,才能为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扫清障碍.创造条件.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根 ...

  • 毛中特(下)课后思考题答案(1)
  • 第七章 1. 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1)30多年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潮流的重要法宝. (2)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