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3三.四单元试题及答案

实验高中必修3三、四单元试题

一、单选题

1.《四库全书总目》评述:“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 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由此可见当时清朝官方对西学的态度是

A .全盘接受 B.仅学技艺 C.去粗取精 D.全面否定

2.《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材料反映

A .主张选择性地学习西方文化 B.正确认识了东西方文化的优劣

C .主张渐进式地变革中国文化 D.“华尊夷卑”的观念彻底改变

3.根据下面的两幅图片,可以得知

A .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和贸易 B.古代政治制度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C .古代中国科技的传统性和落后性 D.闭关锁国政策遏制了科技的进步

4.明朝末年,钦天监依据《大统历》推算日食多次出现错误。1610年再次在推算日外发生日食,有官员认为“天人感应”“灾异尤甚”,有官员认为是钦天监推测日食方法有误,还有官员提出利用西洋历法补充改革传统历法。这表明当时

A .天人感应的思想被否定 B.经世致用成为社会思潮

C .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 D.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5.成书于明朝中叶的《西游记》糅合了佛、道、儒等思想文化,成功刻画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大英雄孙悟空以及有很多毛病、缺点但又憨厚的猪八戒等经典艺术形象。书中或神或人或怪的故事反映了

A .明朝时佛、道、儒开始融合 B.崇儒抑佛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C .市民阶层的价值观 D.中外不同的文化体系

6.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和宋代《太平广记》记载,在隋代及以前中国小说中以“狐”“狐狸精”为素材的不过几篇,唐代大量以“狐”“狐狸精”为素材的小说杂记大量出现。这表明

A .唐代农耕文明发达,自然环境优良 B.唐代社会政治清明,艺术想象丰富

C .唐代民族融合加快,文化冲突融合 D.唐代科技创新不足,文学臆想突出

7.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帝”的字意演变说明

A .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 B.汉字是文明的载体

C .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 D.皇权源于宗教祭祀

8.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

幼童习

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 .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9.清朝书法家梁峨在《评书帖》中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魏晋南北朝时期市民阶层壮大,促进书法艺术的产生

B .唐朝士人群体形成,以书法表达对规范和风骨的迫求

C .宋朝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文人以书法展现个人修养

D .元明时期文化专制高度加强,使书法艺术渐趋没落

10.《辞海》解释汉字的某种字体时称:“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该字体开端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使用到现在。该字体是

A .隶书 B.行书 C.楷书 D.草书

11.宋代的官僚士大夫是书法名画的消费主体,更将之作为标榜身份的象征;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因没有政治特权,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也广泛加入书画消费行列;平民阶层消费的书画类型多以通俗类为主,但一些小工商业者对书画艺术品的追捧也蔚然成风。这种现象表明

A .宋代的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

B .书画消费的分层功能已经显现

C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文人画成为主流形式

D .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建构的重要手段

12.元代出现了许多以卖画度日的街头画家,常借画讽刺时弊。有些画家还直接为通俗小说、剧本等作插图。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中国绘画艺术的繁荣 B.中国小说、戏剧的繁荣

C .中国城市经济的兴盛 D.中国政治的腐朽黑暗

13.“宁穿破,不穿错”、戏曲中的人物,都有固定的扮相。穿什么服装,都是根据人物的年龄、身分、性格、地位、文武官职而定的。该穿蟒的不能穿官衣,该穿素的不能穿花的。这体现了戏剧的表演特性是

A .综合性 B.写意性 C.程式性 D.虚拟性

14.大约在崇宁年间(1102—1106年) ,瓦舍已经遍布汴梁东西南北四域。瓦舍里所表演的游艺种类繁多,如演杂剧、影戏、杂伎、说史书、谈经、舞番曲、鼓子词、卖嘌唱等,百戏杂陈,雅俗共赏。来瓦舍的观众,除市民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商贾、护城的禁兵、进城的农夫。导致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 .政府放松对商业的管理 B.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C .词、话本等文学体裁兴起 D.古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15.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的、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正在崛起。下列属于“市民文化”的是 ①宋代话本 ②宋明理学 ③元代杂剧 ④明清小说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中国戏曲、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四世纪初,中国戏曲到十二世纪末也走向了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A .艺术的形式趋于高雅 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 .封建统治的政治需要 D.知识分子阶层的兴起

17.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指出:“如果一个国家和一定时段内的科学成果数超

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数的25%,这个国家在此时段内可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以下是他对近代以来科学中心转移顺序的研究。根据你的判断,表中数码代表的国家依次应为

A .意大利、西班牙、英国 B.英国、德国、美国

C .西班牙、德国、英国 D.意大利、英国、美国

18.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之所以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一是主张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

A .没有公开挑战传统势力和思想 B.为资产阶级崛起提供理论依据

C .符合当时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D.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实验验证

19

A .神学的统治地位被动摇

B .人文学科渐趋受到重视

C .大学课程受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较大

D .高等教育受到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20.孟德尔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而从事研究工作,在培育豌豆时偶然发现了遗传定律。他以此否定进化论,认为基因特征从其亲代就有而非后天获得,进而提出,包括人类在内的世界万物都是上帝一次性创造的,并且永恒不变。这说明

A .实验方法成为神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B.神学研究成为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

C .科学发展中存在着和宗教神学的斗争D .神学成果可以弥补自然科学的缺陷 21.1610年,伽利略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确凿证据。由于教会迫害,伽利略被判终身监禁。清初官方历法上曾刻有“依西洋新法”,被批评为“奉西洋之正朔,毁灭我国圣教”。对此,合理的解读是

A .统治者排斥先进的科学技术 B.科技对思想信仰有支持或瓦解作用

C .中外宗教信仰存在较大差异 D.当时中国科技发展与世界保持同步

22. (2016·北京顺义一模·15) 下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23.“不合时宜,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表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苏(耶稣) 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时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材料主要反映出

A .进化论冲击中西方宗教思想 B.中国儒家思想传入西方

C .启蒙思想推动中国教育变革 D.西方宗教思想传入中国

24.“由于蒸汽机的使用,使机器的构件发生了本质变化。比如珍妮纺纱机原来是木质的,如果用蒸汽机带动的时候,木头就不行了,它就需要用铁来制造,这样对铁的需要就非常大了。”从中可得出蒸汽机的使用

A .促进了英国技术的革新 B.使木制材料退出英国市场

C .利于英国钢铁冶炼技术兴起 D.淘汰了山区棉纺织工业

25

表1两届博览会展品的变化表明

A .中国国际地位有较大提升 B.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凋零

C .环境保护引起更多关注 D.两国产业结构逐渐趋同

26.1984年法国拍摄的电影《爱因斯坦》中有这样一个镜头:1919年11月某一天在德国柏林,爱因斯坦举着一张黑乎乎的照相底片,对普朗克说:(大意) 多么真实的光线弯曲啊,多么漂亮的验证啊!此电影镜头

A .艺术地再现了相对论的提出 B.反映了光电效应的实验成果

C .完全不符合相对论科学特性 D.阐明了现代科学的密切关系

27.在20世纪降临之际,热力学家开尔文在英国皇家学会上致辞:“经典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未来的物理学家们只需要做些修修补补的工作就行了。但是明朗的天空中还有两朵乌云。”“两朵乌云”所指的是当时物理界未解决的问题,它们应该是

A .黑体辐射和“以太”说 B.量子理论和相对论

C .量子理论和“以太”说 D.黑体辐射和相对论

28.引力波也称重力波,是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是时空曲率的扰动以行进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的一种方式。美国科研人员2016年2月11日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于去年9月首次探测到引力波。上述材料能证明

的科学论断是

A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B.普朗克量子理论

C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 D.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

29.2016年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虚拟现实、自动驾驶、机器人、无人机、智能生活等技术成为展会的亮点,这些新兴科技的出现不断颠覆着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在上个世纪初具有同样颠覆作用的成就有

①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否定了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观念

②普朗克创立量子论,提出能量并非无限可分、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新观念 ③法拉第实验发现磁作用力的变化同样也能产生电流,电磁感应定律最终被揭开 ④爱因斯坦揭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特点,将量子论运用推到新的高度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0

A .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C .劳动工具革新改变经济调控机制 D.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

二、材料阅读

31.(24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涉及了一些机床生产工具,其中,加工玉器的琢玉车最具代表性。从配图来看,它是一种磨床,其工作原理是靠足踏板带动皮条连着的圆盘运动。„„考古文物上的车削痕迹间接证明中国古代存在着比琢玉车更为复杂的机床,但很难想象诸如《天工开物》之类集大成的文献不予收录。同时,明清之际官营作坊对技术的垄断使得一些复杂工艺难以流传。 ——摘编自陆敬严、华觉明《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卷》

材料二 代表欧洲17 世纪机床工艺水平的心轴车床由一个或多个复杂的短螺杆控制,这些螺杆能在工件上来回移动几英寸,而固定刀具支架可以配合引导螺杆精准地旋切小工件。„„16—17世纪的欧洲,各种有关机械设计草图都能呈现并流传,一些书籍甚至记录了古希腊机械制造的细节。„„18、19 世纪之交,欧洲的机床技师之间曾经广泛存在着雇员——雇主关系,其成员彼此之间互相传授行业秘密,经验因之不断积累,创造性思想亦由此得到激发。例如,英国机床行业的发明家群体俨形成了一个行业师徒性质的“布拉默世系”。

——摘编自查尔斯·辛格等主编《技术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8 世纪中西方机床工艺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15分)

(2)部分学者认为,“16—18 世纪中西方机床工艺的差异导致彼此‘分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认识。(9 分)

32.(16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 荀子认为“天行有常”。老子素尚自

然,主张“无为”,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这些诸子百家的言论对中国古代科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等工业革命之初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郊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全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70年以后工业革命的特征,并任举一例加以说明。(5分)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位历史人物,结合其所处时代背景,解读其对科技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题干中“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 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说明其并未全盘接受,故A 项错误;题干中“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 其技能,

而禁传其学术”说明其仅学技艺,故B 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对西学去粗取精,故C 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对西学全面否定,故D 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材料中“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表明对外来文化,士大夫们主张“禁传其学术”,对外国技能是“国朝节取”,故A 项正确;士大夫们认为“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主张“禁传其学术”, 与“正确认识”不符,故B 项错误;材料中“而禁传其学术” 反映了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并非主张变革,故C 项错误; “《四库全书总目》”于乾隆年间编修,“华尊夷卑”观念盛行, 材料中“而禁传其学术”也表明没有彻底改变,故D 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战国司南的作用是指方向和采玉等,清朝的象牙罗盘主要用于看风水,可见并非服务于生产和贸易,故A 项错误;战国司南和清朝的象牙罗盘主要用于生活方面,而不是服务于生产和贸易,反映出古代科技没有转化为近代生产力,这是因为专制封建制度的阻碍,故B 项正确;战国司南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科技发明之一,故C 项错误;图片无法体现锁国政策对古代科技的影响,故D 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从“有官员认为‘天人感应’‘灾异尤甚’”,可知当时仍有天人感应思想,故A 项错误;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应解决现实问题,材料没有体现,故B 项错误;从“还有官员提出利用西洋历法补充改革传统历法”可知,西方科技在中国出现,故C 项正确;天朝上国观念是指以中华为核心的华夷观念,材料没有涉及其受到冲击,故D 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儒开始融合,故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崇儒抑佛思想,故B 项错误;《西游记》中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世俗化形象,迎合了市民阶层的趣味,反映出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C 项正确;佛、道、儒均属于中华文化体系,故D 项错误。

6.【答案】C 【解析】材料中体现的是小说素材的变化即思想意识的变化,思想变化以农耕经济发展为基础,但与自然环境无关,故A 项错误;以“狐”“狐狸精”为素材的小说杂记大量出现体现出艺术想象的丰富,但与政治清明无关,故B 项错误;隋唐时期是国家大一统时期,民族融合加强,各种文化交融导致以“狐”“狐狸精”为素材的小说杂记大量出现,故C 项正确;以“狐”“狐狸精”为素材的小说杂记大量出现不能体现出科技缺乏创新,故D 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人神共治的说法是错误的,故A 项错误;材料提到的是在甲骨文里,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故B 项正确;天人关系催生君权神授,不是君权神授催生天人关系,故C 项错误;皇权不是源于宗教祭祀,故D 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社会对艺术的批判并不由皇帝好恶决定,而是由社会决定的,故A 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虽不可超越,但直到唐太宗时期才正式确立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说明艺术成就不是主要原因,故B 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极高,而且他的书风刚健有力并折中南北,适应了太宗时期统一帝国的需要,并且王羲之的书法受道教影响极大,也适应了唐代三教并行的政策,故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未体现“朝代更替”的作用,故D 项错误。

9.【答案】C 【解析】市民阶层的壮大得是宋以后,故A 项错误;唐尚法,说明唐代书法法度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另外士人群体春秋时期就有,故B 项错误;“宋尚意”就是注重个人意趣、情怀的表现,这与相对宽松的社会坏境分不开,故C

项正确;元代是异族统治,各种艺术很难发展,当时汉族知识分子缅怀民族文化,加上受“同化”作用之后的元朝君主渐通翰墨,于是书法艺术在元朝早中期便开始复苏,故D 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故A 项错误;“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与材料中字体特点不符,故B 项错误;据材料中“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开端于汉末”可知是楷书,故C 项正确;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故D 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宋代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是不符合史实的,故A 项错误;只有在平民阶层消费是涉及通俗种类,其他各基层并无明显的差异,故B 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的是通俗类的发展,故C 项错误;因为书画消费中实现共通,故D 项正确。

12.【答案】C 【解析】元代的绘画“街头”“通俗”反映了世俗文化的兴起,无法说明绘画的繁荣情况,故A 项错误;小说、戏剧也中世俗文化的一种表现,不能反映“原因”,故B 项错误;世俗文化兴起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的繁荣,故C 项正确;“讽刺时弊”作为世俗文化表现形式的一种方法,与政治清明与黑暗没有直接联系,故D 项错误。

13.【答案】C 【解析】题目中“戏曲中的人物,都有固定的扮相”,说明戏剧的特点不是综合性,故A 项错误;也不是写意性,故B 项错误;而是程式性的表现,故C 项正确;也不是虚无的,是实在的,故D 项错误。

14.【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北宋汴京的娱乐场所“瓦舍”场所遍布城市各个区域,游艺种类多,观众阶层多,说明当时政府不再对商业活动进行直接监管,也就是政府放松对商业的管理,故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促进北宋娱乐业的发展,故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北宋词、话本等文学体裁兴起,它们是市民阶层的产物,是用来说唱的,促进北宋娱乐业“瓦舍”的繁荣,故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古代戏曲走向成熟是元杂剧,故D 项错误,符合题意。

1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是“市民文化”根植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因此体现的是商业发展的结果,宋代话本是为了满足商业发展中市民的需要,故①正确;宋明理学是北宋时期儒学发展的结果,成为官方哲学,与市民文化无关,故②错误;元代杂剧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满足市民生活需要而产生的,故③正确;明清小说是为了适应市民生活需要而产生,故④正确,选择D 项符合题意。

16.【答案】B 【解析】戏剧文化是服务大众的,故戏剧的繁荣和成熟应该是艺术形式趋于通俗化 故A 项错误;文化繁荣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故B 项正确;古希腊是奴隶社会,没有封建统治,故C 项错误;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阶层就开始兴起,故D 项错误。

17.【答案】D 【解析】1588年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摧毁,丧失其海上霸主地位,其后长期落后于英国,故A 项错误;1660—1730年德国处于封建四分五裂的局面,较之英国、法国远远落后,不可能成为科学中心,故B 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德国,所以英国成为科学中心应早于德国,故C 项错误;1540—1610年欧洲正处于新航路开辟后的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的中心是意大利,这

一时期产生了伽利略等科学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直处于科学领先地位,故D 项正确。

18.【答案】C 【解析】达尔文的进化论论证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它给已经漏洞百出的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的一击,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故A 项错误;资产阶级崛起是在17、18世纪,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启蒙思想,达尔文的进化论产生于19世纪中期以后,故B 项错误;达尔文的进化论主张自然界中的物种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渐变过程,这一理论符合当时资产阶级通过渐进的改革而不是激进的革命来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故C 项正确;19世纪初期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的生物进化观点,为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达尔文经过环球考察,发现南美洲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上的物种存在变异,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终创立了进化论,故D 项错误。

19.【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教席增设了植物学、化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的学科,体现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表格中并未说明神学席位的减少,故A 项错误;植物学、化学、天文学不属于人文学科,故B 项错误;表格中并未提到政治领域的资产阶级革命,故C 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D 项正确。

20.【答案】C 【解析】仅孟德尔通过实验验证上帝存在的个例,不能说明实验方法成为神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故A 项错误;神学与自然科学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科学是在不断否定神学中前进,而不是动力,故B 项错误;根据材料“孟德尔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而从事研究工作„„他以此否定进化论,„„包括人类在内的世界万物都是上帝一次性创造的”可知, 神学与自然科学间存在着相互的斗争,故C 项正确;根据材料“在培育豌豆时偶然发现了遗传定律”可知,是神学研究过程中发现的科学成果,非神学成果,故D 项错误。

21.【答案】B 【解析】据材料“清初官方历法上曾刻有‘依西洋新法’”可知统治者并不排斥先进的科学技术,故A 项错误;据材料“由于教会迫害,伽利略被判终身监禁。清初官方历法上曾刻有‘依西洋新法’,被批评为‘奉西洋之正朔,毁灭我国圣教’”可知科技对思想信仰有支持或瓦解作用,故B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外宗教信仰存在较大差异,故C 项错误;据材料“清初官方历法上曾刻有‘依西洋新法’,被批评为‘奉西洋之正朔,毁灭我国圣教’”可知当时中国科技发展并未与世界保持同步,故D 项错误。

22.【答案】B 【解析】西汉植物纤维纸发明,由于质地粗糙,不适于书写,不能取代竹木简成为书写工具,故A 项错误;火药14世纪传入欧洲,在西方产生巨大震动,消除了封建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 项正确;《天工开物》是全面总结历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巨著,所以在近代科技方面未有突破性成就,故C 项错误;牛顿经典力学只是在无生命的领域驱逐了神,故D 项错误。

23.【答案】A 【解析】“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表道自然之理”,可知主张是顺应时代才能长存,从“但其随与耶苏(耶稣) 之旨相反”可知这一思想是与基督教不同的进化论思想,故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国儒家思想传入西方,故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国教育的变革,故C 项错误;从“故各国儒士,均小服其言。初叫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可知进化论思想主要在西方国家流行,故D 项错误。

24.【答案】A 【解析】蒸汽时代的到来对蒸汽机的需求增大,推动冶铁业的发展,故A 项正确;材料说明蒸汽机制造中木料不合时宜,不意味着木料退出市场,

故B 项错误;欧洲冶铁的兴起几乎与中国春秋同期,故C 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山区棉纺织业的纺纱机的使用及发展状况,故D 项错误。

25.【答案】C 【解析】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可以得出近现代中国科技的进步,与国际地位的提升不能体现,故A 项错误;材料中能体现是中国科技进步,但是并不意味这传统手工业的凋零,故B 项错误;从2010年的中美同时涉及环境问题,故C 项正确;2010年虽然同时出现环保的技术,但是中国还有航天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故D 项错误。

26.【答案】C 【解析】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分别于1905年、1915年提出,与材料1919年不符,故A 项错误;光电效应即在高于某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电流,即光生电,与材料所述不符,故B 项错误;光线弯曲的效应不可能用眼睛直观地在望远镜内或照相底片上看到,光线偏折的量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观测、测量、归算后得出,电影《爱因斯坦》该效应被戏剧化、简单化和夸张地再现给观众和读者,与相对论科学特性不符,故C 项正确;材料也不能验证科学间的密切关系,故D 项错误。

27.【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W. 汤姆生在1900年4月曾发表过题为《19世纪热和光的动力学理论上空的乌云》的文章。他所说的第一朵乌云,主要是指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结果和以太漂移说相矛盾;他所说的第二朵乌云,主要是指热学中的能量均分定则在气体比热以及势辐射能谱的理论解释中得出与实验不等的结果,其中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 紫外灾难" 最为突出,故A 项正确;一朵乌云,最终导致量子论革命的爆发,一朵乌云,最终导致了相对论革命的爆发,故B 项错误;量子理论和“以太”说,量子论与材料不符,故C 项错误;黑体辐射和相对论,相对论与材料不符,故D 项错误。

28.【答案】D 【解析】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属经典力学范畴,与引力波无关,故A 项错误;普朗克量子理论把人类的研究和认识延伸到微观世界,他提出能量是由一份份“能量原子”构成,与引力波无关,故B 项错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提出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都与物质的运动有关,都随物质的运动变化而变化的,与题干不符,故C 项错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提出物质存在的空间是弯曲的,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波的强度,材料证明该科学论断,故D 项正确。

29.【答案】C 【解析】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否定了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观念,是在上个世纪初具有颠覆作用的成就,故①正确;普朗克创立量子论,提出能量并非无限可分、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新观念,是在上个世纪初具有颠覆作用的成就,故②正确;法拉第实验发现磁作用力的变化同样也能产生电流,电磁感应定律最终被揭开是在19世纪,与材料所说的时间不符,故③错误;爱因斯坦揭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特点,将量子论运用推到新的高度在上个世纪初具有颠覆作用的成就,故④正确,选择C 项符合题意。

30.【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出自18世纪末以来,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故A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故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劳动工具的革新,故C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经济管理体制的根本变革,故D 项错误。

31.【答案】(1)差异:技术方面,西方较中国先进;记载方面,西方比中国详尽;传承方面,西方更开放、有效。

成因:中国传统社会热衷科举功名、不利于科技创新;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西方思想解放冲击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

(2)认识:16世纪以来,西方机床工艺得积累和传承为工业革命的率先展开创造了条件,中国并未发展出相应的技术能力,中西的“分流”始于此。但技术差异只是“分流”的因素之一,中西还存在国家结构形式的差异,国家权力的不同作用对技术的演化有着重要影响。

32.【答案】(1)特点:求知质疑;强调自然规律的客观存在;主张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等。

(2)特征: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在了一起(或“科学理论主导着生产技术的进步”) 。(2分)

举例:电磁感应原理提出后,其应用研究迅速取得重大进展,发电机、电动机、无线电报等相继发明并应用于生产生活。(

(3示例:卢梭生活在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在科学革命影响下,知识的进步增强了人类理性的思考和判断。(2分) 卢梭认为理性不能取代感性,过于理性有可能使人们失去了感受幸福的快乐;他的看法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4分)

必修三第三、四单元试题历史答题卡

一、选择题

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二、非选择题

实验高中必修3三、四单元试题

一、单选题

1.《四库全书总目》评述:“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 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由此可见当时清朝官方对西学的态度是

A .全盘接受 B.仅学技艺 C.去粗取精 D.全面否定

2.《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材料反映

A .主张选择性地学习西方文化 B.正确认识了东西方文化的优劣

C .主张渐进式地变革中国文化 D.“华尊夷卑”的观念彻底改变

3.根据下面的两幅图片,可以得知

A .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生产和贸易 B.古代政治制度与科技发展的关系

C .古代中国科技的传统性和落后性 D.闭关锁国政策遏制了科技的进步

4.明朝末年,钦天监依据《大统历》推算日食多次出现错误。1610年再次在推算日外发生日食,有官员认为“天人感应”“灾异尤甚”,有官员认为是钦天监推测日食方法有误,还有官员提出利用西洋历法补充改革传统历法。这表明当时

A .天人感应的思想被否定 B.经世致用成为社会思潮

C .西方科学技术传入中国 D.天朝上国观念受到冲击

5.成书于明朝中叶的《西游记》糅合了佛、道、儒等思想文化,成功刻画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大英雄孙悟空以及有很多毛病、缺点但又憨厚的猪八戒等经典艺术形象。书中或神或人或怪的故事反映了

A .明朝时佛、道、儒开始融合 B.崇儒抑佛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C .市民阶层的价值观 D.中外不同的文化体系

6.据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和宋代《太平广记》记载,在隋代及以前中国小说中以“狐”“狐狸精”为素材的不过几篇,唐代大量以“狐”“狐狸精”为素材的小说杂记大量出现。这表明

A .唐代农耕文明发达,自然环境优良 B.唐代社会政治清明,艺术想象丰富

C .唐代民族融合加快,文化冲突融合 D.唐代科技创新不足,文学臆想突出

7.在甲骨文里,“帝”字形所象的是架起木燃烧的样子,表祭祀最高天神的褅祭,属专用动词,后演变为单指被祭祀的最高天神——天帝,成为名词,再从指最高天神发展成人间的最高统治者。“帝”的字意演变说明

A .人神共治是中国特有文化 B.汉字是文明的载体

C .君权神授催生了天人关系 D.皇权源于宗教祭祀

8.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

幼童习

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A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 .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9.清朝书法家梁峨在《评书帖》中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魏晋南北朝时期市民阶层壮大,促进书法艺术的产生

B .唐朝士人群体形成,以书法表达对规范和风骨的迫求

C .宋朝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文人以书法展现个人修养

D .元明时期文化专制高度加强,使书法艺术渐趋没落

10.《辞海》解释汉字的某种字体时称:“形体方正,笔画平直”。该字体开端于汉末,盛行于魏晋南北朝,一直使用到现在。该字体是

A .隶书 B.行书 C.楷书 D.草书

11.宋代的官僚士大夫是书法名画的消费主体,更将之作为标榜身份的象征;新崛起的富民阶层因没有政治特权,基于书画作为精神类奢侈品的特性,也广泛加入书画消费行列;平民阶层消费的书画类型多以通俗类为主,但一些小工商业者对书画艺术品的追捧也蔚然成风。这种现象表明

A .宋代的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

B .书画消费的分层功能已经显现

C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文人画成为主流形式

D .书画消费成为社会身份建构的重要手段

12.元代出现了许多以卖画度日的街头画家,常借画讽刺时弊。有些画家还直接为通俗小说、剧本等作插图。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中国绘画艺术的繁荣 B.中国小说、戏剧的繁荣

C .中国城市经济的兴盛 D.中国政治的腐朽黑暗

13.“宁穿破,不穿错”、戏曲中的人物,都有固定的扮相。穿什么服装,都是根据人物的年龄、身分、性格、地位、文武官职而定的。该穿蟒的不能穿官衣,该穿素的不能穿花的。这体现了戏剧的表演特性是

A .综合性 B.写意性 C.程式性 D.虚拟性

14.大约在崇宁年间(1102—1106年) ,瓦舍已经遍布汴梁东西南北四域。瓦舍里所表演的游艺种类繁多,如演杂剧、影戏、杂伎、说史书、谈经、舞番曲、鼓子词、卖嘌唱等,百戏杂陈,雅俗共赏。来瓦舍的观众,除市民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商贾、护城的禁兵、进城的农夫。导致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 .政府放松对商业的管理 B.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

C .词、话本等文学体裁兴起 D.古代戏曲艺术走向成熟

15.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的、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正在崛起。下列属于“市民文化”的是 ①宋代话本 ②宋明理学 ③元代杂剧 ④明清小说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中国戏曲、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古希腊戏剧繁荣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前四世纪初,中国戏曲到十二世纪末也走向了成熟。其共同原因是

A .艺术的形式趋于高雅 B.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

C .封建统治的政治需要 D.知识分子阶层的兴起

17.日本科学史家汤浅光朝指出:“如果一个国家和一定时段内的科学成果数超

过全世界科学成果数的25%,这个国家在此时段内可成为世界科学中心。”以下是他对近代以来科学中心转移顺序的研究。根据你的判断,表中数码代表的国家依次应为

A .意大利、西班牙、英国 B.英国、德国、美国

C .西班牙、德国、英国 D.意大利、英国、美国

18.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之所以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一是主张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

A .没有公开挑战传统势力和思想 B.为资产阶级崛起提供理论依据

C .符合当时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D.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和实验验证

19

A .神学的统治地位被动摇

B .人文学科渐趋受到重视

C .大学课程受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较大

D .高等教育受到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

20.孟德尔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而从事研究工作,在培育豌豆时偶然发现了遗传定律。他以此否定进化论,认为基因特征从其亲代就有而非后天获得,进而提出,包括人类在内的世界万物都是上帝一次性创造的,并且永恒不变。这说明

A .实验方法成为神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B.神学研究成为自然科学发展的动力

C .科学发展中存在着和宗教神学的斗争D .神学成果可以弥补自然科学的缺陷 21.1610年,伽利略发现木星的四颗卫星,为日心说找到确凿证据。由于教会迫害,伽利略被判终身监禁。清初官方历法上曾刻有“依西洋新法”,被批评为“奉西洋之正朔,毁灭我国圣教”。对此,合理的解读是

A .统治者排斥先进的科学技术 B.科技对思想信仰有支持或瓦解作用

C .中外宗教信仰存在较大差异 D.当时中国科技发展与世界保持同步

22. (2016·北京顺义一模·15) 下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23.“不合时宜,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表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苏(耶稣) 之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时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材料主要反映出

A .进化论冲击中西方宗教思想 B.中国儒家思想传入西方

C .启蒙思想推动中国教育变革 D.西方宗教思想传入中国

24.“由于蒸汽机的使用,使机器的构件发生了本质变化。比如珍妮纺纱机原来是木质的,如果用蒸汽机带动的时候,木头就不行了,它就需要用铁来制造,这样对铁的需要就非常大了。”从中可得出蒸汽机的使用

A .促进了英国技术的革新 B.使木制材料退出英国市场

C .利于英国钢铁冶炼技术兴起 D.淘汰了山区棉纺织工业

25

表1两届博览会展品的变化表明

A .中国国际地位有较大提升 B.中国传统手工业日渐凋零

C .环境保护引起更多关注 D.两国产业结构逐渐趋同

26.1984年法国拍摄的电影《爱因斯坦》中有这样一个镜头:1919年11月某一天在德国柏林,爱因斯坦举着一张黑乎乎的照相底片,对普朗克说:(大意) 多么真实的光线弯曲啊,多么漂亮的验证啊!此电影镜头

A .艺术地再现了相对论的提出 B.反映了光电效应的实验成果

C .完全不符合相对论科学特性 D.阐明了现代科学的密切关系

27.在20世纪降临之际,热力学家开尔文在英国皇家学会上致辞:“经典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未来的物理学家们只需要做些修修补补的工作就行了。但是明朗的天空中还有两朵乌云。”“两朵乌云”所指的是当时物理界未解决的问题,它们应该是

A .黑体辐射和“以太”说 B.量子理论和相对论

C .量子理论和“以太”说 D.黑体辐射和相对论

28.引力波也称重力波,是一种以光速传播的时空波动,是时空曲率的扰动以行进波的形式向外传递的一种方式。美国科研人员2016年2月11日宣布,他们利用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于去年9月首次探测到引力波。上述材料能证明

的科学论断是

A .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B.普朗克量子理论

C .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 D.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

29.2016年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虚拟现实、自动驾驶、机器人、无人机、智能生活等技术成为展会的亮点,这些新兴科技的出现不断颠覆着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在上个世纪初具有同样颠覆作用的成就有

①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否定了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观念

②普朗克创立量子论,提出能量并非无限可分、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新观念 ③法拉第实验发现磁作用力的变化同样也能产生电流,电磁感应定律最终被揭开 ④爱因斯坦揭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特点,将量子论运用推到新的高度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0

A .科技进步推动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B.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显著提高

C .劳动工具革新改变经济调控机制 D.经济管理体制发生根本变革

二、材料阅读

31.(24 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晚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涉及了一些机床生产工具,其中,加工玉器的琢玉车最具代表性。从配图来看,它是一种磨床,其工作原理是靠足踏板带动皮条连着的圆盘运动。„„考古文物上的车削痕迹间接证明中国古代存在着比琢玉车更为复杂的机床,但很难想象诸如《天工开物》之类集大成的文献不予收录。同时,明清之际官营作坊对技术的垄断使得一些复杂工艺难以流传。 ——摘编自陆敬严、华觉明《中国科学技术史·机械卷》

材料二 代表欧洲17 世纪机床工艺水平的心轴车床由一个或多个复杂的短螺杆控制,这些螺杆能在工件上来回移动几英寸,而固定刀具支架可以配合引导螺杆精准地旋切小工件。„„16—17世纪的欧洲,各种有关机械设计草图都能呈现并流传,一些书籍甚至记录了古希腊机械制造的细节。„„18、19 世纪之交,欧洲的机床技师之间曾经广泛存在着雇员——雇主关系,其成员彼此之间互相传授行业秘密,经验因之不断积累,创造性思想亦由此得到激发。例如,英国机床行业的发明家群体俨形成了一个行业师徒性质的“布拉默世系”。

——摘编自查尔斯·辛格等主编《技术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18 世纪中西方机床工艺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15分)

(2)部分学者认为,“16—18 世纪中西方机床工艺的差异导致彼此‘分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的认识。(9 分)

32.(16分)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提倡“多闻阙疑,慎言其余”; 荀子认为“天行有常”。老子素尚自

然,主张“无为”,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这些诸子百家的言论对中国古代科技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人民版《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科学开始对工业没什么影响。纺织、采矿、冶金等工业革命之初的种种发明,极少是由科学家们作出的。不过1870年以后,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渐渐地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组成郊分。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电力时代,也就是第二次技术革命,其引发力全不是来自生产技术本身,而是来自似乎同生产没有关系的科学研究成果。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70年以后工业革命的特征,并任举一例加以说明。(5分)

(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位历史人物,结合其所处时代背景,解读其对科技的看法.(6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题干中“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 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说明其并未全盘接受,故A 项错误;题干中“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 其技能,

而禁传其学术”说明其仅学技艺,故B 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对西学去粗取精,故C 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对西学全面否定,故D 项错误。

2.【答案】A 【解析】材料中“节取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表明对外来文化,士大夫们主张“禁传其学术”,对外国技能是“国朝节取”,故A 项正确;士大夫们认为“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主张“禁传其学术”, 与“正确认识”不符,故B 项错误;材料中“而禁传其学术” 反映了传统思想根深蒂固,并非主张变革,故C 项错误; “《四库全书总目》”于乾隆年间编修,“华尊夷卑”观念盛行, 材料中“而禁传其学术”也表明没有彻底改变,故D 项错误。

3.【答案】B 【解析】战国司南的作用是指方向和采玉等,清朝的象牙罗盘主要用于看风水,可见并非服务于生产和贸易,故A 项错误;战国司南和清朝的象牙罗盘主要用于生活方面,而不是服务于生产和贸易,反映出古代科技没有转化为近代生产力,这是因为专制封建制度的阻碍,故B 项正确;战国司南是当时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科技发明之一,故C 项错误;图片无法体现锁国政策对古代科技的影响,故D 项错误。

4.【答案】C 【解析】从“有官员认为‘天人感应’‘灾异尤甚’”,可知当时仍有天人感应思想,故A 项错误;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应解决现实问题,材料没有体现,故B 项错误;从“还有官员提出利用西洋历法补充改革传统历法”可知,西方科技在中国出现,故C 项正确;天朝上国观念是指以中华为核心的华夷观念,材料没有涉及其受到冲击,故D 项错误。

5.【答案】C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儒开始融合,故A 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崇儒抑佛思想,故B 项错误;《西游记》中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世俗化形象,迎合了市民阶层的趣味,反映出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C 项正确;佛、道、儒均属于中华文化体系,故D 项错误。

6.【答案】C 【解析】材料中体现的是小说素材的变化即思想意识的变化,思想变化以农耕经济发展为基础,但与自然环境无关,故A 项错误;以“狐”“狐狸精”为素材的小说杂记大量出现体现出艺术想象的丰富,但与政治清明无关,故B 项错误;隋唐时期是国家大一统时期,民族融合加强,各种文化交融导致以“狐”“狐狸精”为素材的小说杂记大量出现,故C 项正确;以“狐”“狐狸精”为素材的小说杂记大量出现不能体现出科技缺乏创新,故D 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人神共治的说法是错误的,故A 项错误;材料提到的是在甲骨文里,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故B 项正确;天人关系催生君权神授,不是君权神授催生天人关系,故C 项错误;皇权不是源于宗教祭祀,故D 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社会对艺术的批判并不由皇帝好恶决定,而是由社会决定的,故A 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虽不可超越,但直到唐太宗时期才正式确立了在中国书法史上的地位,说明艺术成就不是主要原因,故B 项错误;王羲之的艺术成就极高,而且他的书风刚健有力并折中南北,适应了太宗时期统一帝国的需要,并且王羲之的书法受道教影响极大,也适应了唐代三教并行的政策,故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的书法,未体现“朝代更替”的作用,故D 项错误。

9.【答案】C 【解析】市民阶层的壮大得是宋以后,故A 项错误;唐尚法,说明唐代书法法度严谨、气魄雄伟,表现出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国力富强的气派和勇于开拓的精神,具有力度美,另外士人群体春秋时期就有,故B 项错误;“宋尚意”就是注重个人意趣、情怀的表现,这与相对宽松的社会坏境分不开,故C

项正确;元代是异族统治,各种艺术很难发展,当时汉族知识分子缅怀民族文化,加上受“同化”作用之后的元朝君主渐通翰墨,于是书法艺术在元朝早中期便开始复苏,故D 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呈长方形状,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隶书起源于秦朝,故A 项错误;“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与材料中字体特点不符,故B 项错误;据材料中“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开端于汉末”可知是楷书,故C 项正确;草书是汉字的一种字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故D 项错误。

11.【答案】D 【解析】宋代社会阶层差异逐渐消失是不符合史实的,故A 项错误;只有在平民阶层消费是涉及通俗种类,其他各基层并无明显的差异,故B 项错误;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的是通俗类的发展,故C 项错误;因为书画消费中实现共通,故D 项正确。

12.【答案】C 【解析】元代的绘画“街头”“通俗”反映了世俗文化的兴起,无法说明绘画的繁荣情况,故A 项错误;小说、戏剧也中世俗文化的一种表现,不能反映“原因”,故B 项错误;世俗文化兴起的根本原因是城市经济的繁荣,故C 项正确;“讽刺时弊”作为世俗文化表现形式的一种方法,与政治清明与黑暗没有直接联系,故D 项错误。

13.【答案】C 【解析】题目中“戏曲中的人物,都有固定的扮相”,说明戏剧的特点不是综合性,故A 项错误;也不是写意性,故B 项错误;而是程式性的表现,故C 项正确;也不是虚无的,是实在的,故D 项错误。

14.【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北宋汴京的娱乐场所“瓦舍”场所遍布城市各个区域,游艺种类多,观众阶层多,说明当时政府不再对商业活动进行直接监管,也就是政府放松对商业的管理,故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促进北宋娱乐业的发展,故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北宋词、话本等文学体裁兴起,它们是市民阶层的产物,是用来说唱的,促进北宋娱乐业“瓦舍”的繁荣,故C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古代戏曲走向成熟是元杂剧,故D 项错误,符合题意。

1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是“市民文化”根植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因此体现的是商业发展的结果,宋代话本是为了满足商业发展中市民的需要,故①正确;宋明理学是北宋时期儒学发展的结果,成为官方哲学,与市民文化无关,故②错误;元代杂剧是随着商品经济发展,满足市民生活需要而产生的,故③正确;明清小说是为了适应市民生活需要而产生,故④正确,选择D 项符合题意。

16.【答案】B 【解析】戏剧文化是服务大众的,故戏剧的繁荣和成熟应该是艺术形式趋于通俗化 故A 项错误;文化繁荣的基础是经济的发展,故B 项正确;古希腊是奴隶社会,没有封建统治,故C 项错误;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阶层就开始兴起,故D 项错误。

17.【答案】D 【解析】1588年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摧毁,丧失其海上霸主地位,其后长期落后于英国,故A 项错误;1660—1730年德国处于封建四分五裂的局面,较之英国、法国远远落后,不可能成为科学中心,故B 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德国,所以英国成为科学中心应早于德国,故C 项错误;1540—1610年欧洲正处于新航路开辟后的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的中心是意大利,这

一时期产生了伽利略等科学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一直处于科学领先地位,故D 项正确。

18.【答案】C 【解析】达尔文的进化论论证了自然界中生物的物种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它给已经漏洞百出的上帝创造万物说以致命的一击,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故A 项错误;资产阶级崛起是在17、18世纪,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启蒙思想,达尔文的进化论产生于19世纪中期以后,故B 项错误;达尔文的进化论主张自然界中的物种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渐变过程,这一理论符合当时资产阶级通过渐进的改革而不是激进的革命来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故C 项正确;19世纪初期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的生物进化观点,为达尔文创立进化论奠定了基础,在此基础上,达尔文经过环球考察,发现南美洲和太平洋上的一些岛屿上的物种存在变异,经过反复的研究和实验,最终创立了进化论,故D 项错误。

19.【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英国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教席增设了植物学、化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的学科,体现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影响,表格中并未说明神学席位的减少,故A 项错误;植物学、化学、天文学不属于人文学科,故B 项错误;表格中并未提到政治领域的资产阶级革命,故C 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D 项正确。

20.【答案】C 【解析】仅孟德尔通过实验验证上帝存在的个例,不能说明实验方法成为神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故A 项错误;神学与自然科学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科学是在不断否定神学中前进,而不是动力,故B 项错误;根据材料“孟德尔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而从事研究工作„„他以此否定进化论,„„包括人类在内的世界万物都是上帝一次性创造的”可知, 神学与自然科学间存在着相互的斗争,故C 项正确;根据材料“在培育豌豆时偶然发现了遗传定律”可知,是神学研究过程中发现的科学成果,非神学成果,故D 项错误。

21.【答案】B 【解析】据材料“清初官方历法上曾刻有‘依西洋新法’”可知统治者并不排斥先进的科学技术,故A 项错误;据材料“由于教会迫害,伽利略被判终身监禁。清初官方历法上曾刻有‘依西洋新法’,被批评为‘奉西洋之正朔,毁灭我国圣教’”可知科技对思想信仰有支持或瓦解作用,故B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外宗教信仰存在较大差异,故C 项错误;据材料“清初官方历法上曾刻有‘依西洋新法’,被批评为‘奉西洋之正朔,毁灭我国圣教’”可知当时中国科技发展并未与世界保持同步,故D 项错误。

22.【答案】B 【解析】西汉植物纤维纸发明,由于质地粗糙,不适于书写,不能取代竹木简成为书写工具,故A 项错误;火药14世纪传入欧洲,在西方产生巨大震动,消除了封建制度,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B 项正确;《天工开物》是全面总结历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巨著,所以在近代科技方面未有突破性成就,故C 项错误;牛顿经典力学只是在无生命的领域驱逐了神,故D 项错误。

23.【答案】A 【解析】“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谓表道自然之理”,可知主张是顺应时代才能长存,从“但其随与耶苏(耶稣) 之旨相反”可知这一思想是与基督教不同的进化论思想,故A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国儒家思想传入西方,故B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中国教育的变革,故C 项错误;从“故各国儒士,均小服其言。初叫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可知进化论思想主要在西方国家流行,故D 项错误。

24.【答案】A 【解析】蒸汽时代的到来对蒸汽机的需求增大,推动冶铁业的发展,故A 项正确;材料说明蒸汽机制造中木料不合时宜,不意味着木料退出市场,

故B 项错误;欧洲冶铁的兴起几乎与中国春秋同期,故C 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山区棉纺织业的纺纱机的使用及发展状况,故D 项错误。

25.【答案】C 【解析】1876年、2010年中美世界博览会展品,可以得出近现代中国科技的进步,与国际地位的提升不能体现,故A 项错误;材料中能体现是中国科技进步,但是并不意味这传统手工业的凋零,故B 项错误;从2010年的中美同时涉及环境问题,故C 项正确;2010年虽然同时出现环保的技术,但是中国还有航天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故D 项错误。

26.【答案】C 【解析】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分别于1905年、1915年提出,与材料1919年不符,故A 项错误;光电效应即在高于某特定频率的电磁波照射下,某些物质内部的电子会被光子激发出来而形成电流,即光生电,与材料所述不符,故B 项错误;光线弯曲的效应不可能用眼睛直观地在望远镜内或照相底片上看到,光线偏折的量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观测、测量、归算后得出,电影《爱因斯坦》该效应被戏剧化、简单化和夸张地再现给观众和读者,与相对论科学特性不符,故C 项正确;材料也不能验证科学间的密切关系,故D 项错误。

27.【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W. 汤姆生在1900年4月曾发表过题为《19世纪热和光的动力学理论上空的乌云》的文章。他所说的第一朵乌云,主要是指迈克尔逊·莫雷实验结果和以太漂移说相矛盾;他所说的第二朵乌云,主要是指热学中的能量均分定则在气体比热以及势辐射能谱的理论解释中得出与实验不等的结果,其中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 紫外灾难" 最为突出,故A 项正确;一朵乌云,最终导致量子论革命的爆发,一朵乌云,最终导致了相对论革命的爆发,故B 项错误;量子理论和“以太”说,量子论与材料不符,故C 项错误;黑体辐射和相对论,相对论与材料不符,故D 项错误。

28.【答案】D 【解析】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属经典力学范畴,与引力波无关,故A 项错误;普朗克量子理论把人类的研究和认识延伸到微观世界,他提出能量是由一份份“能量原子”构成,与引力波无关,故B 项错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提出时间和空间是相对的,都与物质的运动有关,都随物质的运动变化而变化的,与题干不符,故C 项错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提出物质存在的空间是弯曲的,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波的强度,材料证明该科学论断,故D 项正确。

29.【答案】C 【解析】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否定了绝对空间和绝对时间的观念,是在上个世纪初具有颠覆作用的成就,故①正确;普朗克创立量子论,提出能量并非无限可分、能量变化是不连续的新观念,是在上个世纪初具有颠覆作用的成就,故②正确;法拉第实验发现磁作用力的变化同样也能产生电流,电磁感应定律最终被揭开是在19世纪,与材料所说的时间不符,故③错误;爱因斯坦揭示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特点,将量子论运用推到新的高度在上个世纪初具有颠覆作用的成就,故④正确,选择C 项符合题意。

30.【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出自18世纪末以来,两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的生产组织形式的创新,故A 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故B 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劳动工具的革新,故C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经济管理体制的根本变革,故D 项错误。

31.【答案】(1)差异:技术方面,西方较中国先进;记载方面,西方比中国详尽;传承方面,西方更开放、有效。

成因:中国传统社会热衷科举功名、不利于科技创新;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文化专制。西方思想解放冲击了中世纪神学的束缚;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重视科学的社会氛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

(2)认识:16世纪以来,西方机床工艺得积累和传承为工业革命的率先展开创造了条件,中国并未发展出相应的技术能力,中西的“分流”始于此。但技术差异只是“分流”的因素之一,中西还存在国家结构形式的差异,国家权力的不同作用对技术的演化有着重要影响。

32.【答案】(1)特点:求知质疑;强调自然规律的客观存在;主张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等。

(2)特征: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在了一起(或“科学理论主导着生产技术的进步”) 。(2分)

举例:电磁感应原理提出后,其应用研究迅速取得重大进展,发电机、电动机、无线电报等相继发明并应用于生产生活。(

(3示例:卢梭生活在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在科学革命影响下,知识的进步增强了人类理性的思考和判断。(2分) 卢梭认为理性不能取代感性,过于理性有可能使人们失去了感受幸福的快乐;他的看法丰富了人文精神的内涵。(4分)

必修三第三、四单元试题历史答题卡

一、选择题

1——5 6——10 11——15

16——20 21——25 26——30 二、非选择题


相关内容

  • [金版教程]2014版高中历史 单元知识综合试题1 新人教版必修1
  • [金版教程]2014版高中历史 单元知识整合1 新人教版必修1 1. [2013·课标全国卷Ⅰ]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 A .经济发展是分封 ...

  • 高中信息技术会考试题答案13
  • 第一卷 必修部分评析 一.单选题(题数:16道,共:32.0分,得分:0.0分) 1.(必修)关于因特网中主机的IP地址,叙述正确的是( C ). A.家庭中使用的计算机,其IP地址一般属于D类 B.主机IP地址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确定 C.IP地址可以唯一标识出主机所在的网络及其在网络中的位置 ...

  • 高中历史必修三_第五单元测试题
  • 高二历史 (必修3) 第五单元 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林则徐在1839年9月上奏:"不知该夷兵船笨重,吃水深至数丈,只能取胜外洋,破浪乘风是其长技:惟不与之在洋接仗,其技即无所施.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是以货船进口,亦必以重资倩土人导引,而兵船 ...

  • 2016年历史全国卷考纲研究.历年考点分析与备考对策
  • 2016年历史全国卷考纲研究.历年考点分析与备考对策 2016届高三历史备课组 2016年广东高考将采用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题试卷.全国卷分三类:全国新课标Ⅰ卷.全国新课标Ⅱ卷.全国大纲卷.今年广东省使用全国Ⅰ卷.本文有三个内容:一.简要对比广东卷和全国卷的差异,2.解读2016年历史高考考纲及分析2 ...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试题
  • 一.选择题 1.哥伦布曾说过:"黄金是一个令人惊叹的东西!谁有了它,谁就能支配他所想要的一切.有了黄金,要灵魂送到天堂,也是可以做到的."欧洲人对黄金这种贪婪的追求,从本质上反映了( ) A.掠夺黄金是为了满足欧洲人的生活需要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根源 C.资本主义生产 ...

  •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 高中数学必修二第三章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 直线x=1的倾斜角和斜率分别是 A. 45 ,1 B. 135, -1 C. 90, 不存在 D. 45, 不存在 2. 过点(-1,3)且垂直于直线x-2y+3=0的直线方程是 A. 2x+y-1=0 B .2x+y-5=0 C. x+2y-5=0 ...

  •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共4套)
  • 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共4套)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班别 座号 姓名 成绩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 1. 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一个平面把空间分成两部分落千丈 B. 两个平面把空间分成三部分 C. 三个平面把空间分成四部分 ...

  • 信息技术基础
  • 2012年辽宁省普通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学业水平考试大纲及说明 (2011-11-22 15:37:42) 转载▼ 标签: 杂谈 根据<辽宁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实施方案>和<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并结合辽宁省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现状,编写信息技术学科学 ...

  • 2012年福建省高中基础会考信息技术大纲
  • 2012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 信息技术学科考试大纲 (试 行) 一.命题依据 依据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信息技术).福建省教育厅颁布的<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