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勒烯C60的研究及应用

富勒烯C60的研究及应用

一 纳米碳管的发现^

碳元素作为自然界最普遍的元素之一, 以其特^有的成键轨道,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碳的家族。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自然界只存在三种碳的同素异形体: 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1985 年Kro to, Smalley 等人^发现幻数为60 的笼状C60分子[1 ] , 其60 个碳原子分^别位于由20 个六边形环与12 个五边形环组成足球^状多面体的顶点上; 1990 年KratschmerW. 用石墨^电极电弧放电[2 ]首次宏观量地合成了C60, 其后, 球^形或椭球形的C70、C76、C78、C82、C84 等又被相继发^现, 标志着碳的同素异形体的又一大家族富勒烯的^兴起。1991 日本N EC 的Iijima[3 ]用真空电弧蒸发石^墨电极, 并对产物作高分辨透射电镜(HREM ) , 发现^了具有纳米尺寸的碳的多层管状物—— 纳米碳管,^国内学者常称之为巴基管。巴基管的发现^掀起了续C60后富勒烯的又一次研究高潮。此后Ima S. [4 ]、Bethune D. [5 ]等人以Fe 、Co 为催化剂进行^ ^电弧反应, 生长出了单层、半径1nm 的碳管, S.^Amelinckx 等[6 ] 采用金属催化热分解碳氢化合物^法, 制备出了螺旋状的纳米碳管。Ivanov V. 等[7 ]用^这一方法长出了长达50Lm 的纳米碳管等。纳米碳管以它独特的一维管状分子结构开辟了纳米材料的^新领域, 人们对于它的研究正方兴未艾。

二 纳米碳管的分子结构和性能^

什么是纳米碳管? ThomasW. 定义[8 ]是: 由单^层或多层石墨片卷曲而成的无缝纳米级管。每片纳^米管是一个碳原子通过SP2 杂化与周围三个碳原子^完全键合而成的、由六边形平面组成的圆柱面; 其平^面六角晶胞边长为2146A °, 最短的碳2碳键长^1142A °, 接近原子堆垛距离(1139A °) 。多层纳米碳^管的层间接近ABAB ⋯ 堆垛, 片间距一般为^0134A °, 与石墨片间距基本相当。各单层管的顶端^由五边形或七边形参与封闭。由于其直径接近富勒^烯而长度很长(可达Lm 级) , 也可将它看作拉长的^富勒烯。用电弧法制备的纳米碳管外径一般为20—

^30nm [9 ] , 内径为1—3nm 。用催化法时, 其片层少甚^至单层管(直径为112nm ) [4 ]. 纳米碳管长度一般可^达1Lm, 长径比100—1000, 完全可认为是一维分^子。纳米碳管多为多层管, 封闭而弯曲, 这是因为六^边形中引入了五边形和七边形。在生长过程中, 六边^形环需要在周边结点上加二个碳原子, 如碳供应减^少, 只进入一个碳原子, 结果形成五边形环, 引起正^弯曲; 反之, 碳原子高速流利于形成七边形环, 其有^三个碳原子进入成键, 引起负弯曲。纳米碳管的弯管^处引入五边形环和七边形整体才连续, 从拓扑学分^析在弯曲处五边形与七边形环应成对出现。^纳米碳管分螺旋和非螺旋两种。螺旋角指碳2碳^键与垂直于圆柱轴的平面所成的最小角。非螺旋的^纳米碳管指碳2碳键垂直于圆柱轴(螺旋角H= 0°) ,^此时卷曲方向[ 10 10 ]^3^; 或碳2碳键平行于圆柱轴^(螺旋角H= 30°) , 此时卷曲方向[11 20 ]^3^。非螺旋的^

纳米碳管周期结构以一个晶格常数出现。而其他情^况周期要长, 称之为螺旋的纳米碳管。对于多层纳米^碳管, 螺旋度的分布比较复杂, 各单层管为满足点阵^连续性原则往往具有不同的螺旋度; 多层管有时还^存在片间夹层等缺陷, 有时碳管会由圆柱面变为卷^筒面(scro ll)。对于卷筒形纳米碳管, 各层螺旋角必^定相同, 除非存在位错。

^三、纳米碳管的制备^

人们在对于纳米碳管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 纳^米碳管的制备方法的研究也在进一步展开。美国西北大学]用改变阳极直径、保护气氛等反应条件的^方法, 将产量提高到含纳米碳管30% , 使得研究纳^米碳管的结构和性能成为可能。但直接用石墨电极^制备的阴极沉积物中既存在纳米碳管, 也有纳米碳^颗粒、无定形碳、石墨等杂质, 纳米碳管的产量不高,^而且分离困难。用加入催化剂择优催化生成纳米碳^管反应的方法, 可以降低反应温度并减少融合物。等人以Fe 、Co 、^N i 为催化剂进行电弧反应, 生长出了高产率的纳米^碳管, 内含半径约1nm 的单层碳管;

Supapan S.^等将N i、P t、Pa 金属粉末与丙醇调和塞入石墨阴^极进行电弧反应, 发现用不同催化剂可以长出不同^形态的纳米碳管; Iijima S. 等对不同金属如Fe 、Co 、^N i、T i、Y 、L a、Si 、Pa 、P t 等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 发^现Fe 、Co 、N i 的催化效果最明显; TEM 观察^现碳管长度不长且层数少, 并由一些子束组成大束,^而子束由10—100 个纳米碳管组成。此外浙江大学^富

勒系课题组制备出了非轴对称的纳米碳管。由^上可见直流电弧催化法的出现给纳米碳管及单层管^的大规模制备带来了可能。如今直流电弧催化法已^成为制备纳米碳管的经典工艺, 其实验装置,^其关键工艺参数有: 电弧电流、气压、冷速、生长速度^等。一般低气压高电流有利于烟炱的形成, 高气压低^电流有利于纳米碳管的形成, 理想的电流密度为^150A ö cm 2、电压为20V , 最佳气氛为He 气, 在气压^500T rr 时比较合适。 直流电弧催化法实验装置冷却水 21 真空 31 通氦气保护^此后, S. Amelinckx 等利用Co 作催化剂、以^C2H2 作碳源、金属催化热分解碳氢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管, 与电弧法比具弯曲、长而呈螺旋状, 最小直径^6nm , 长可达Lm 级, 金属颗粒多处于顶端或管中^间。V . Ivanov 等用催化法长出了长达50Lm 的纳^米碳管, 并总结出这种方法制备的纳米碳管, 比电弧^法更简单, 可大规模生产、产率高, 但纳米碳管层数^多、弯曲且有时管壁附有无定形碳, 通过对Fe 、Co 、N i、Cu 的催化能力的比较及电子衍射和高分辨电镜^观察得出Co 生成的纳米碳管石墨化程度更好。清^华大学物理系采用铁作催化剂制备出了高纯度的纳^米碳管浙江大学富勒烯课题组采用CVD 制^备碳管时, 发现了具有分枝结构的纳米碳管, 其多个^开口对碳管应用的很大意义。Zhang X. B. 等还对^上述催化剂法生长的纳米碳管用电子显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当热分解C2H2 全通氢气保^护可得到大量开口的纳米碳管, 其解释是: 在纳米碳^管生长时, 其顶端每

个碳原子有两个悬键未饱和, 具^有活性, 吸引其他碳原子吸附其上, 或生长, 或条件^变化(如降温) 时顶端封闭而失活。当全通氢气时, 其^悬键被氢原子饱和而失活, 降温后则纳米碳管仍保^持开口。如今金属催化热分解碳氢化合物已成为制^备纳米碳管的另一种典型方法, 其实验装置见。 催化热裂解法实验装置图^11 催化剂 21 电炉 31 石英管 41 热电偶^51 温度控制 61 气体混合^同时人们又利用了多种方法制备出了纳米碳^管, 如Hat ta N.等用等离子体喷射沉积法, 将苯^蒸气通过等离子炬沉积于水冷铜板上, 得到长度可^达012mm 的碳管。Fekdmany Y. 等利用电解碱^金属卤化物法生长出了直径30—50nm 、长度达^500nm 的碳管。M ahui G. 、Sat t le K. 等在准自由条^件下, 超高真空蒸发石墨作碳源、用电子轰击制备出^了高纯的碳管。^人们寻找生产高纯度纳米碳管方法的同时, 制^备大量定向纳米碳管的研究也在进行。A jayan P.^M.等采用聚合物树脂切片的简单方法生成了定^向的纳米碳管, 但纳米碳管的取向受基片厚度影响^很大。Heer D.等在012Lm 微孔的陶瓷上沉积生^成了具有一定取向的纳米碳管薄膜。中科院L iW.^Z. 等人在多孔硅胶孔中放进纳米铁颗粒, 用^CVD 法生成了大量定向的纳米碳管。由于单层纳米^碳管(SWN T ) 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 如确定的传输^特性等, SWN T 的制备也一直是深入研究的对象, 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合成法, 1993 年A jayan 用^电弧法首次合成了单层纳米碳管。其后T. Guo [21 ]在^1200℃下用激光蒸发石墨电

极, 生成了大量的^SWN T。最近A ndreas T. 等人通过优化该工艺, 将^单层纳米碳管的产量提高到70% , 通过TEM 观察^这些纳米碳管其组织成直径5—20nm 的绳状微晶。^而另一种方法是对多层碳管进行减薄, 如氧化法等。^

四、纳米碳管的开口和填充^

一般用电弧法制备的碳管层数多, 由于电弧不^稳定, 碳管长短不匀且不易控制, 还存在大量的无定^形碳、富勒纳米颗粒及石墨, 而热分解催化法制备的^碳管弯曲、缺陷较多, 这些都不利于纳米碳管的研究^和应用, 所以纳米碳管的纯化及分离显得十分必要。^鉴于碳管开口及填充在催化、储能、存储、化学反应^方面的潜在应用, 碳管的后处理研究成了碳管一个^重要课题。常用的提纯方法有: 过滤、气相沉积、层析^法、离心分离法等, 比较好的方法是氧化法。氧化法^是基于: 碳管两端具有活性, 氧化时会首先从端口开^始, 而其线长度相对纳米颗粒及无定形碳等长, 在相^同氧化线速度下, 纳米颗粒及无定形碳等会先蚀去,^最后剩下的就是干净的碳管。氧化法也可用于纳米^碳管的开口或减薄(即层数减少) 。T sang S. C. 等用氧化能力中等的CO 2 于850℃氧化打开碳管, 发^现有5—10% 纳米碳管开了口。A jayan P. M. 等用^O 2 于750℃保温, 测得90% 纳米碳管氧化而损失,^剩下的纳米碳管管壁石墨附着比较少, 管径变薄。而^700℃20 分钟后, 20% 纳米碳管开口。Cobbert P. J.^等用空气、在低于700℃下氧化也有开口。但以上方^法效果不明

显且不宜控制氧化深度。比较适用的方^法是用溶液法。T sang S.

C. 等[23 ]用浓HNO 3 回流法,^其效率高且易控制氧化深度, 据报道有90% 碳管了开^口, 而且管壁比较清洁、杂质残留很少, 这种方法已成^为纳米碳管氧化和分离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于纳米碳管的填充, 早在1992 年B rough ton^T. Q. 等[24 ]就预言顶端开口的纳米碳管可以填充。^1993 年A jayan P. M. 等用真空照射粘有金属Pb^的纳米碳管, 经400℃退火, 用TEM 观察到有金属^填充现象, 其后的实验表明打开纳米碳管和填充大^多是一步实现的, 他们利用中空石墨棒中加入M n^进行电弧反应后, 发现50% 纳米碳管中有了M n 。^T sang S. C. 等[26 ]用HNO 3 氧化纳米碳管也观察到^N iO 金属填充物, 其填充物占纳米碳管的60—70% , 随后其又将单个蛋白质分子填入纳米碳管中。^Yo sida 等[27 ]用Ta 和石墨的混合物作电极, 电弧反^应后使TaC 超导相进入了纳米碳管, 并测定其超导^转变温度T = 10K。Zhang X. F. 等[28 ]发现纳米碳管^中可填充石棉。纳米碳管的填充已成为其潜在应用^的又一重要发展方向。

五 纳米碳管的物理性能和应用

纳米碳管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性能。其导电性^与纳米碳管的几何尺寸有关: 如与直径有关, 不同的^直径存在导体、半导体之分; 与螺旋角有关, 随螺旋^角的不同存在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三种状态; 与层^间作用力也有关, 可以利用这些性质制作分子级开^关、半导体器件等。1997 年Bock rath M. [29 ]

等人观^测到了SWN T 的非线性I2V 现象(门电压) , 从而制^成真正单分子晶体管。纳米碳管作为导体, 其导电性^可优于铜, 而且纳米碳管有高的热稳定性及高的本^征迁移率, 及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可用作记忆元件的^电容等。由于纳米碳管可看作是一维碳分子,^B rough ton T. O. 甚至设想用纳米碳管作的分子级^的导线、话筒、活塞等。A jayan P. M. [25 ]将Pb 引入纳^米碳管中, 说明其不仅可作分子导线而且可作生产^分子导线的模具。总之, 纳米碳管作为一种新颖而优清华大学采用铁作催化剂^制备的纳米碳管^秀的电子材料在电子器件特别是微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纳米碳管作为一维分子材料重量轻, 六边^形结构完美连接, 比碳纤维缺陷少得多, 其强度极^高, 弹性模量高, 同时具有纳米级直径微米级长度,^长径比可达100—1000, 以及SP2、SP3 杂化几率不^同而表现出的优^良的弹性(甚至可^弯曲后自动弹^回) , 是一种绝好^的纤维材料, 其性^能优于当前任何^纤维。如果作为复^合材料的纤维增^强体预计可表现^出极好的强度、弹^性、基复合材料其耐磨性远远大于铜轴承。此外清华大^学正在开展利用碳管作铁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的研^究[20 ]。模拟实验表明纳米碳管可吸附大小适合其内径^的任意分子, 人们利用其开口顶端的活性作为粒子^吸附剂, 吸附一些活性高的粒子, 做成分子水平的催^化剂, 满足了人们对高效、高稳定性、高的抗中毒抗^老化性的优良催化剂的要求。例如将常用的石油工^业的催化剂N i、Fe 等用溶解—沉

淀法将其离子吸附^于碳管上, 可制备出催化能力高数倍的, 高温下催化^剂金属不挥发、不熔合、不失活的优良的催化剂。浙^江大学物理系W ang C. S. [31 ]等人用纳米碳管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其电池容量超过石墨嵌^锂化合物理论容量一倍以上。另外还可作在污水处^理时的高效吸附净化剂、分离不同离子的吸附剂等。^由于纳米碳管特别是SWN T 具有极小的直径, 可用^作气体凝固吸附材料。D illon A. C. 等[32 ]的实验表明^用SWN T 作储氢材料具有非常高的氢吸收量每kg^纳米碳管可吸收1515kg 氢气。纳米碳管的不活泼性^又可以作为纳米级的分子试管并填入特殊粒子进行^反应。^由于碳管的独特分子结构, 特别是螺旋状纳米^碳管, 将其做成的吸波材料(8 材料) 具有比一般吸^收材料高得多的光吸收率。人们可利用其这一特性^着手研究在军事隐形、蓄能、吸波等方面的应用。^作为纳米材料的一个新成员, 纳米碳管这颗耀^眼的新星, 正以其超凡脱俗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受到^人们日益广泛的嘱目, 它的发现仅短短几年, 就引起^了物理、化学、材料界的争先研究和探讨。目前它的^工业化制备方法、端口的打开及填充、以及其物理化^学性能、应用领域的研究正在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展^开着。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都对^纳米碳管有深入的研究, 并在不同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浙江大学富勒烯组, 在纳米碳管的生长、微^结构的研究、性能的测定、用于储氢材料的研究、用^于复合材料的研究、生物化学等的研究, 都在进一

步^开展中。

富勒烯C60的研究及应用

一 纳米碳管的发现^

碳元素作为自然界最普遍的元素之一, 以其特^有的成键轨道,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碳的家族。一直以^来人们认为自然界只存在三种碳的同素异形体: 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1985 年Kro to, Smalley 等人^发现幻数为60 的笼状C60分子[1 ] , 其60 个碳原子分^别位于由20 个六边形环与12 个五边形环组成足球^状多面体的顶点上; 1990 年KratschmerW. 用石墨^电极电弧放电[2 ]首次宏观量地合成了C60, 其后, 球^形或椭球形的C70、C76、C78、C82、C84 等又被相继发^现, 标志着碳的同素异形体的又一大家族富勒烯的^兴起。1991 日本N EC 的Iijima[3 ]用真空电弧蒸发石^墨电极, 并对产物作高分辨透射电镜(HREM ) , 发现^了具有纳米尺寸的碳的多层管状物—— 纳米碳管,^国内学者常称之为巴基管。巴基管的发现^掀起了续C60后富勒烯的又一次研究高潮。此后Ima S. [4 ]、Bethune D. [5 ]等人以Fe 、Co 为催化剂进行^ ^电弧反应, 生长出了单层、半径1nm 的碳管, S.^Amelinckx 等[6 ] 采用金属催化热分解碳氢化合物^法, 制备出了螺旋状的纳米碳管。Ivanov V. 等[7 ]用^这一方法长出了长达50Lm 的纳米碳管等。纳米碳管以它独特的一维管状分子结构开辟了纳米材料的^新领域, 人们对于它的研究正方兴未艾。

二 纳米碳管的分子结构和性能^

什么是纳米碳管? ThomasW. 定义[8 ]是: 由单^层或多层石墨片卷曲而成的无缝纳米级管。每片纳^米管是一个碳原子通过SP2 杂化与周围三个碳原子^完全键合而成的、由六边形平面组成的圆柱面; 其平^面六角晶胞边长为2146A °, 最短的碳2碳键长^1142A °, 接近原子堆垛距离(1139A °) 。多层纳米碳^管的层间接近ABAB ⋯ 堆垛, 片间距一般为^0134A °, 与石墨片间距基本相当。各单层管的顶端^由五边形或七边形参与封闭。由于其直径接近富勒^烯而长度很长(可达Lm 级) , 也可将它看作拉长的^富勒烯。用电弧法制备的纳米碳管外径一般为20—

^30nm [9 ] , 内径为1—3nm 。用催化法时, 其片层少甚^至单层管(直径为112nm ) [4 ]. 纳米碳管长度一般可^达1Lm, 长径比100—1000, 完全可认为是一维分^子。纳米碳管多为多层管, 封闭而弯曲, 这是因为六^边形中引入了五边形和七边形。在生长过程中, 六边^形环需要在周边结点上加二个碳原子, 如碳供应减^少, 只进入一个碳原子, 结果形成五边形环, 引起正^弯曲; 反之, 碳原子高速流利于形成七边形环, 其有^三个碳原子进入成键, 引起负弯曲。纳米碳管的弯管^处引入五边形环和七边形整体才连续, 从拓扑学分^析在弯曲处五边形与七边形环应成对出现。^纳米碳管分螺旋和非螺旋两种。螺旋角指碳2碳^键与垂直于圆柱轴的平面所成的最小角。非螺旋的^纳米碳管指碳2碳键垂直于圆柱轴(螺旋角H= 0°) ,^此时卷曲方向[ 10 10 ]^3^; 或碳2碳键平行于圆柱轴^(螺旋角H= 30°) , 此时卷曲方向[11 20 ]^3^。非螺旋的^

纳米碳管周期结构以一个晶格常数出现。而其他情^况周期要长, 称之为螺旋的纳米碳管。对于多层纳米^碳管, 螺旋度的分布比较复杂, 各单层管为满足点阵^连续性原则往往具有不同的螺旋度; 多层管有时还^存在片间夹层等缺陷, 有时碳管会由圆柱面变为卷^筒面(scro ll)。对于卷筒形纳米碳管, 各层螺旋角必^定相同, 除非存在位错。

^三、纳米碳管的制备^

人们在对于纳米碳管进行深入研究的同时, 纳^米碳管的制备方法的研究也在进一步展开。美国西北大学]用改变阳极直径、保护气氛等反应条件的^方法, 将产量提高到含纳米碳管30% , 使得研究纳^米碳管的结构和性能成为可能。但直接用石墨电极^制备的阴极沉积物中既存在纳米碳管, 也有纳米碳^颗粒、无定形碳、石墨等杂质, 纳米碳管的产量不高,^而且分离困难。用加入催化剂择优催化生成纳米碳^管反应的方法, 可以降低反应温度并减少融合物。等人以Fe 、Co 、^N i 为催化剂进行电弧反应, 生长出了高产率的纳米^碳管, 内含半径约1nm 的单层碳管;

Supapan S.^等将N i、P t、Pa 金属粉末与丙醇调和塞入石墨阴^极进行电弧反应, 发现用不同催化剂可以长出不同^形态的纳米碳管; Iijima S. 等对不同金属如Fe 、Co 、^N i、T i、Y 、L a、Si 、Pa 、P t 等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 发^现Fe 、Co 、N i 的催化效果最明显; TEM 观察^现碳管长度不长且层数少, 并由一些子束组成大束,^而子束由10—100 个纳米碳管组成。此外浙江大学^富

勒系课题组制备出了非轴对称的纳米碳管。由^上可见直流电弧催化法的出现给纳米碳管及单层管^的大规模制备带来了可能。如今直流电弧催化法已^成为制备纳米碳管的经典工艺, 其实验装置,^其关键工艺参数有: 电弧电流、气压、冷速、生长速度^等。一般低气压高电流有利于烟炱的形成, 高气压低^电流有利于纳米碳管的形成, 理想的电流密度为^150A ö cm 2、电压为20V , 最佳气氛为He 气, 在气压^500T rr 时比较合适。 直流电弧催化法实验装置冷却水 21 真空 31 通氦气保护^此后, S. Amelinckx 等利用Co 作催化剂、以^C2H2 作碳源、金属催化热分解碳氢化合物制备纳米^碳管, 与电弧法比具弯曲、长而呈螺旋状, 最小直径^6nm , 长可达Lm 级, 金属颗粒多处于顶端或管中^间。V . Ivanov 等用催化法长出了长达50Lm 的纳^米碳管, 并总结出这种方法制备的纳米碳管, 比电弧^法更简单, 可大规模生产、产率高, 但纳米碳管层数^多、弯曲且有时管壁附有无定形碳, 通过对Fe 、Co 、N i、Cu 的催化能力的比较及电子衍射和高分辨电镜^观察得出Co 生成的纳米碳管石墨化程度更好。清^华大学物理系采用铁作催化剂制备出了高纯度的纳^米碳管浙江大学富勒烯课题组采用CVD 制^备碳管时, 发现了具有分枝结构的纳米碳管, 其多个^开口对碳管应用的很大意义。Zhang X. B. 等还对^上述催化剂法生长的纳米碳管用电子显微技术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当热分解C2H2 全通氢气保^护可得到大量开口的纳米碳管, 其解释是: 在纳米碳^管生长时, 其顶端每

个碳原子有两个悬键未饱和, 具^有活性, 吸引其他碳原子吸附其上, 或生长, 或条件^变化(如降温) 时顶端封闭而失活。当全通氢气时, 其^悬键被氢原子饱和而失活, 降温后则纳米碳管仍保^持开口。如今金属催化热分解碳氢化合物已成为制^备纳米碳管的另一种典型方法, 其实验装置见。 催化热裂解法实验装置图^11 催化剂 21 电炉 31 石英管 41 热电偶^51 温度控制 61 气体混合^同时人们又利用了多种方法制备出了纳米碳^管, 如Hat ta N.等用等离子体喷射沉积法, 将苯^蒸气通过等离子炬沉积于水冷铜板上, 得到长度可^达012mm 的碳管。Fekdmany Y. 等利用电解碱^金属卤化物法生长出了直径30—50nm 、长度达^500nm 的碳管。M ahui G. 、Sat t le K. 等在准自由条^件下, 超高真空蒸发石墨作碳源、用电子轰击制备出^了高纯的碳管。^人们寻找生产高纯度纳米碳管方法的同时, 制^备大量定向纳米碳管的研究也在进行。A jayan P.^M.等采用聚合物树脂切片的简单方法生成了定^向的纳米碳管, 但纳米碳管的取向受基片厚度影响^很大。Heer D.等在012Lm 微孔的陶瓷上沉积生^成了具有一定取向的纳米碳管薄膜。中科院L iW.^Z. 等人在多孔硅胶孔中放进纳米铁颗粒, 用^CVD 法生成了大量定向的纳米碳管。由于单层纳米^碳管(SWN T ) 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 如确定的传输^特性等, SWN T 的制备也一直是深入研究的对象, 一般有两种方法: 一种是合成法, 1993 年A jayan 用^电弧法首次合成了单层纳米碳管。其后T. Guo [21 ]在^1200℃下用激光蒸发石墨电

极, 生成了大量的^SWN T。最近A ndreas T. 等人通过优化该工艺, 将^单层纳米碳管的产量提高到70% , 通过TEM 观察^这些纳米碳管其组织成直径5—20nm 的绳状微晶。^而另一种方法是对多层碳管进行减薄, 如氧化法等。^

四、纳米碳管的开口和填充^

一般用电弧法制备的碳管层数多, 由于电弧不^稳定, 碳管长短不匀且不易控制, 还存在大量的无定^形碳、富勒纳米颗粒及石墨, 而热分解催化法制备的^碳管弯曲、缺陷较多, 这些都不利于纳米碳管的研究^和应用, 所以纳米碳管的纯化及分离显得十分必要。^鉴于碳管开口及填充在催化、储能、存储、化学反应^方面的潜在应用, 碳管的后处理研究成了碳管一个^重要课题。常用的提纯方法有: 过滤、气相沉积、层析^法、离心分离法等, 比较好的方法是氧化法。氧化法^是基于: 碳管两端具有活性, 氧化时会首先从端口开^始, 而其线长度相对纳米颗粒及无定形碳等长, 在相^同氧化线速度下, 纳米颗粒及无定形碳等会先蚀去,^最后剩下的就是干净的碳管。氧化法也可用于纳米^碳管的开口或减薄(即层数减少) 。T sang S. C. 等用氧化能力中等的CO 2 于850℃氧化打开碳管, 发^现有5—10% 纳米碳管开了口。A jayan P. M. 等用^O 2 于750℃保温, 测得90% 纳米碳管氧化而损失,^剩下的纳米碳管管壁石墨附着比较少, 管径变薄。而^700℃20 分钟后, 20% 纳米碳管开口。Cobbert P. J.^等用空气、在低于700℃下氧化也有开口。但以上方^法效果不明

显且不宜控制氧化深度。比较适用的方^法是用溶液法。T sang S.

C. 等[23 ]用浓HNO 3 回流法,^其效率高且易控制氧化深度, 据报道有90% 碳管了开^口, 而且管壁比较清洁、杂质残留很少, 这种方法已成^为纳米碳管氧化和分离的一种有效途径。^对于纳米碳管的填充, 早在1992 年B rough ton^T. Q. 等[24 ]就预言顶端开口的纳米碳管可以填充。^1993 年A jayan P. M. 等用真空照射粘有金属Pb^的纳米碳管, 经400℃退火, 用TEM 观察到有金属^填充现象, 其后的实验表明打开纳米碳管和填充大^多是一步实现的, 他们利用中空石墨棒中加入M n^进行电弧反应后, 发现50% 纳米碳管中有了M n 。^T sang S. C. 等[26 ]用HNO 3 氧化纳米碳管也观察到^N iO 金属填充物, 其填充物占纳米碳管的60—70% , 随后其又将单个蛋白质分子填入纳米碳管中。^Yo sida 等[27 ]用Ta 和石墨的混合物作电极, 电弧反^应后使TaC 超导相进入了纳米碳管, 并测定其超导^转变温度T = 10K。Zhang X. F. 等[28 ]发现纳米碳管^中可填充石棉。纳米碳管的填充已成为其潜在应用^的又一重要发展方向。

五 纳米碳管的物理性能和应用

纳米碳管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性能。其导电性^与纳米碳管的几何尺寸有关: 如与直径有关, 不同的^直径存在导体、半导体之分; 与螺旋角有关, 随螺旋^角的不同存在导体、半导体、绝缘体三种状态; 与层^间作用力也有关, 可以利用这些性质制作分子级开^关、半导体器件等。1997 年Bock rath M. [29 ]

等人观^测到了SWN T 的非线性I2V 现象(门电压) , 从而制^成真正单分子晶体管。纳米碳管作为导体, 其导电性^可优于铜, 而且纳米碳管有高的热稳定性及高的本^征迁移率, 及其特殊的分子结构可用作记忆元件的^电容等。由于纳米碳管可看作是一维碳分子,^B rough ton T. O. 甚至设想用纳米碳管作的分子级^的导线、话筒、活塞等。A jayan P. M. [25 ]将Pb 引入纳^米碳管中, 说明其不仅可作分子导线而且可作生产^分子导线的模具。总之, 纳米碳管作为一种新颖而优清华大学采用铁作催化剂^制备的纳米碳管^秀的电子材料在电子器件特别是微电子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纳米碳管作为一维分子材料重量轻, 六边^形结构完美连接, 比碳纤维缺陷少得多, 其强度极^高, 弹性模量高, 同时具有纳米级直径微米级长度,^长径比可达100—1000, 以及SP2、SP3 杂化几率不^同而表现出的优^良的弹性(甚至可^弯曲后自动弹^回) , 是一种绝好^的纤维材料, 其性^能优于当前任何^纤维。如果作为复^合材料的纤维增^强体预计可表现^出极好的强度、弹^性、基复合材料其耐磨性远远大于铜轴承。此外清华大^学正在开展利用碳管作铁基复合材料的增强体的研^究[20 ]。模拟实验表明纳米碳管可吸附大小适合其内径^的任意分子, 人们利用其开口顶端的活性作为粒子^吸附剂, 吸附一些活性高的粒子, 做成分子水平的催^化剂, 满足了人们对高效、高稳定性、高的抗中毒抗^老化性的优良催化剂的要求。例如将常用的石油工^业的催化剂N i、Fe 等用溶解—沉

淀法将其离子吸附^于碳管上, 可制备出催化能力高数倍的, 高温下催化^剂金属不挥发、不熔合、不失活的优良的催化剂。浙^江大学物理系W ang C. S. [31 ]等人用纳米碳管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其电池容量超过石墨嵌^锂化合物理论容量一倍以上。另外还可作在污水处^理时的高效吸附净化剂、分离不同离子的吸附剂等。^由于纳米碳管特别是SWN T 具有极小的直径, 可用^作气体凝固吸附材料。D illon A. C. 等[32 ]的实验表明^用SWN T 作储氢材料具有非常高的氢吸收量每kg^纳米碳管可吸收1515kg 氢气。纳米碳管的不活泼性^又可以作为纳米级的分子试管并填入特殊粒子进行^反应。^由于碳管的独特分子结构, 特别是螺旋状纳米^碳管, 将其做成的吸波材料(8 材料) 具有比一般吸^收材料高得多的光吸收率。人们可利用其这一特性^着手研究在军事隐形、蓄能、吸波等方面的应用。^作为纳米材料的一个新成员, 纳米碳管这颗耀^眼的新星, 正以其超凡脱俗的物理和化学性能受到^人们日益广泛的嘱目, 它的发现仅短短几年, 就引起^了物理、化学、材料界的争先研究和探讨。目前它的^工业化制备方法、端口的打开及填充、以及其物理化^学性能、应用领域的研究正在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展^开着。中国科学院、浙江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都对^纳米碳管有深入的研究, 并在不同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浙江大学富勒烯组, 在纳米碳管的生长、微^结构的研究、性能的测定、用于储氢材料的研究、用^于复合材料的研究、生物化学等的研究, 都在进一

步^开展中。


相关内容

  • 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发展及研究
  • 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发展及研究 --文献综述 摘要:富勒烯是无机化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领域.近年来,对富勒烯的结构.衍生物.在各方面的应用等都有了新的突破,而本文则是以文献综述的形式,通过阅读文献对近五年来有关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的发展及研究进行总结描述. 关键词:富勒烯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应用 前言 ...

  • 富勒烯的结构性质及用途
  • 富勒烯的结构.性质及用途 2009210349焦珂 化学中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富勒烯--C60,这一神奇的物质,自从发现以后就受到科学家的密切关注,积极探索它的用途,从而为人类生产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正是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C60在超 导.磁性.光学.催化.材料及生物 ...

  • 有机高分子光诱导电荷转移材料研究
  • 2011年第5期第38卷总第217期 广东化工 www.gdchem.corn 有机/高分子光诱导电荷转移材料研究 白金瑞,虞大红,王燕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上海200237) [摘要]光诱导电子转移是光电转换体系中发生的一个简单而蘑要的过程,即:在受到光激发时,一个电子从电子给体(D ...

  • 神奇的碳材料富勒烯的应用研究简报
  • 神奇的碳材料富勒烯的应用 研究简报 目录 1. 富勒烯概况 2. 富勒烯的制备方式 3. 富勒烯的应用领域 A. 超导材料 B. 化妆品 C. 医疗材料 D. 太阳能电池 E. 燃烧电池.二次电池 F. 润滑油 G. 类金刚石薄膜 H. 半导体晶片 4. 富勒烯国内主要生产企业 1. 富勒烯概况 早 ...

  • 降低皮肤中的自由基可以使皮肤变得光滑
  • 降低皮肤中的自由基可以使皮肤变得光滑 Control of free radicals for smoother skin Mio Murakami,Shuichi Yamana--Vitamin BioResearch Corporation,Japan 文献来源:Published Januar ...

  •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 1.碳的同素异形体 (1)碳的同素异形体有金刚石.石墨和碳60等富勒烯,它们的不同性质是由微观结构的 不同所决定的. 所决定的. 外观 密度(g/cm3) 熔点(K) 沸点(K) 莫氏硬度 导电.导热性 燃烧热(kJ/mol) 化学活泼性 金刚石 无色 透明 3.51 >3823 5100 1 ...

  • 碳纳米管材料和碳纳米管纸
  • 技术进步 ● TECHNOLOGY 专论与综述 ● 碳纳米管材料和碳纳米管纸 ⊙ 黄鸿 黄鲲(1.湖南省造纸研究所有限公司,湖南湘潭 411104: 1 2 2.湖南工程学院,湖南湘潭 411101) ⊙ HUANG Hong1, HUANG Kun2 (1.Hunan Paper Research ...

  • 内嵌金属富勒烯
  • 摘要 富勒烯是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碳笼结构高分子化合物, 其分离.纯化是影响该研究 领域进展的关键因素.本文概述了富勒烯及内嵌金属富勒烯的性质及应用,同时还 介绍了富勒烯.内嵌金属富勒烯的柱色谱分离.色谱法是目前分离富勒烯的重要手 段, 本文概述了该法在富勒烯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关键词 色谱法 富勒烯 ...

  • 纳米复习资料
  • 1.纳米尺度的定义: 答:1.纳米是一个长度单位,约为一根头发的十万分之一 , 科学家严格定义为: 10 -9 m . 纳米在这里有两个含义: 首先的是空间尺度的概念,一个纳米是一个微米的千分之一,约为人发丝直径的十万分之一,是几个原子的排列周期,是 DNA双链分子直径的一半,这表明研究纳米尺度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