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龙自然保护区形象宣传片

扎龙·天蕴仙韵鹤之形

迷失于齐齐哈尔一带的乌裕尔河,在扎龙可觅出它的踪迹。这貌似迷途与涣散的大水,究竟蕴藏着自然之神怎样的暗示,或参悟了其中玄机与奥秘,而在此流连不去呢?

“芦苇青湛波,目穷望不及。深处育胎禽,飘然重仙质。”清道光年间流寓黑龙江的诗人英和所作《仙禽警露》,为乌裕尔河的眷恋与痴迷道出了意味。

旧时的齐齐哈尔也称卜奎,亦称龙沙。1829年龙沙的秋季,对于英和这个被贬官员来说是个诗的季节。美丽的秋色撩得诗人心绪难平,他便作了《龙沙秋日十二声》,其中一首就是《仙禽警露》。诗人还作了注释说:“城东六十余里呼雨哩河,芦苇丛生,长广百有余里。”呼雨哩河就是现在的乌裕尔河。诗吟扎龙,歌赋扎龙的丹顶鹤,这应该是较早的。

得仙禽栖息,扎龙便生了神韵。俗语讲“海为龙世界,云为鹤家乡”。而扎龙之胜,婉约“人间仙境”,就源于远古一段白鹤救困龙的美丽传说。由此,扎龙湖与仙鹤湖相伴,互耀生辉,这里便“换了人间”。踏进弥漫着草苇幽香的鹤乡鸟国,天色蓝蓝,碧草茵茵,芦苇荡荡,百鸟戏水。此时此刻,缕缕花香伴着声声鸟鸣萦绕在你耳畔心坎,使你宛如置身在一幅充满自然神韵的水墨丹青之中。据说,凡能到扎龙湖和仙鹤湖一游,定能受到其灵气的恩泽。

扎龙和她的丹顶鹤与齐齐哈尔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据专家考证,鹤文化伴随着早期人类活动最早可推至7500年前。昂昂溪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骨管,就是原始先民用鹤骨制造的乐器;而陶塑则是昂昂溪人鹤图腾的标志,是他们用最虔诚最专注的心情,调动所掌握的艺术手段把他们美好的愿望寄托在鹤身上。

鹤总是与神仙形影不离,《相鹤经》说鹤为“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凡人骑马代步,仙人则骑鹤飞升。这自古多见于道家,他们把鹤认作仙人的化身,将丹顶鹤由自然转向神灵,是鹤文化的一次飞跃。诗经里还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九天”之句,丹顶鹤的群声齐鸣,总是合演于美丽的风景中,吟唱天地,吟唱万物……这使它逐渐成了一种远离世俗、孤高不群的象征。

在扎龙,我们与鹤飞翔,心灵得以净化升华,进而触生多种多样的思想感情,似乎皆因其积淀于民族心理的文化因素有关,或源自于人们精神层次的需求和对理想的终极寻觅。

形成至今约一万五千多年的扎龙湿地,是我国北方同纬度地区地域最宽阔、景观最原始、物种最丰富的湿地自然综合体,也是中国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之一。一路奔流的乌裕尔河到此失去河道,漫溢成大片沼泽,苇丛茂密、鱼虾众多,吸引诸水禽生息繁衍。1979年,黑龙江省在此设立鹤类湿地自然保护区;1987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首批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保护区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区内的鸟类多达260余种,其中水禽120多种,占中国的半数以上。这里的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35种,最为著名的是鹤类,全世界有15种,我国有9种,扎龙有丹顶鹤、白鹤、白头鹤、白枕鹤、蓑羽鹤、灰鹤等6种,尤以丹顶鹤最为珍稀。全世界野生丹顶鹤约2400只,栖息在扎龙的就有300多只。“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的美誉当之无愧。

当乌裕尔河慢慢放亮,芦苇几近泛青的时候,丹顶鹤便从遥远的盐城滩涂飞来扎龙,开始筑巢产卵、孵化繁殖。

这是一个爱的季节,叙述着心曲,信奉着坚守,见证着忠贞。世上似乎少有鹤类一样的“婚姻文明”——相待以礼,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终生不渝。一只受伤,另一只守护;一只死亡,另一只将成为孤鹤。扎龙湿地的丹顶鹤群中,至今有过多少千年感人至深的情亲挚爱,演绎出“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爱情赞美诗?大概只有痴情男女能够从中寻根觅迹了。

温润的春,应是心灵放飞的时候。晨起或傍晚乘一叶扁舟,望湖曲淡雾淡抹,水面粼粼暗动,更远来渔人渔歌,咀嚼一味原始野性,一味古朴仙灵。正值热恋中的年轻仙鹤,双双展翅翩翩起舞,那曼妙的姿态,在晨曦或晚霞间,恍如仙子的身影,令人迷醉!这时,若一只突然挺胸昂头准备鸣叫,另一只必然“心有灵犀”。于是相对朝着天空发出响彻云霄的鹤鸣,同起同止,珠联璧合。更有趣的是,“对鸣”时雄鹤的鸣叫声是一鸣到底的单音节,而雌鹤在中间有个小小的休止,是双音节。身处这美妙的天籁之声,你不能不相信它们是天地之间的精灵,共同用歌喉谱唱着爱的旋律!

丹顶鹤的爱情结晶每年5月孵化出来,这些小精灵才出壳的时候形如小鸭,20多小时后就能蹒跚行走,还会游水,三个月后就可自由飞翔。雏鹤是没有丹顶的,只有达到性成熟后才会出现。这其实是一种生理现象,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促性腺素作用于生殖腺,促其分泌性激素作用的结果。丹顶鹤幼雏体羽呈棕色,背部和两翼颜色略深,近乎褐色,腹部呈乳黄色,所以人们习惯将他们称为“黄鹤”,以区别于成年丹顶鹤。每年10月上旬,幼鹤跟随父母千里迢迢飞往南方和沿海滩涂地带越冬,到翌年3月中旬与父母一起回迁北方。此时的幼鹤已近一周岁,完全褪去棕黄色的羽毛,新换生出的羽毛黑白分明,除尚无红色肉冠外,与成年丹顶鹤没有差异,已无任何“黄鹤”的影迹。所以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写出“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千古绝句,既道出仙人子安驾鹤凌空遨游令人油然而生追慕之情,也对丹顶鹤生理习性做了最好的注解。

雌鹤每春产卵两枚,如遇意外还会补产损失,一般保证两枚开始孵化,直至成功。这种天性的计划生育意识倒是为保护区初期人工孵化丹顶鹤创造了良机。扎龙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丹顶鹤、白枕鹤散放驯养不迁徙种群,繁育驯养的技术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建区以来先后繁殖丹顶鹤800多只,其中300余只被放归自然,有的被调往国内大中城市动物园,或作为国礼赠与友好国家。

飞翔的仙鹤,舒展双翼平而衡地跨越着历史,而这平衡的双翼又回荡出和谐的乐章。睦邻从善,是丹顶鹤的美德之一。正是它与自然环境的和洽,给人类带来的吉祥,使之逐步被人格化,与文化结缘,并形成了形神美的统一和美学价值的多元性。我国古今宏大的建筑场所须有鹤,隆重的庆典仪式须有鹤,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须有鹤。史料记载,养鹤训鹤的习惯在我国已持续1800余年,还出现了《相鹤诀》、《相鹤经》等专门性论著。扎龙自然保护区驯化丹顶鹤群体整体放飞、集群飞翔、定点降落及鹤舞表演的技术早已声名远播,这些明星鹤除每年要为几十万游客做精彩表演,而且还相继参加了《鹤乡情》、《丹顶鹤的一家》、《飞来的仙鹤》、《鹤童》、《神鹤》等影视剧的拍摄。作为文化的使者、友谊的使者、和谐的使者,几年间丹顶鹤又飞出鹤城,飞翔于祖国的大江南北,上演了一次次精美绝伦的仙鹤之旅。

【字幕:2003年长沙全国第五届城市运动会,作为吉祥物原型,丹顶鹤创下了夜间灯光下放飞的世界纪录;2004年武汉黄鹤楼重建18年庆祝活动,仙鹤绕黄鹤楼飞行,再现“千年鹤归,仙鹤名楼”的奇观;2004年丹顶鹤作为城市瑰宝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厅亮相,齐齐哈尔荣登全国魅力城市宝座;2005年,西安大唐芙蓉园开业庆典仪式,丹顶鹤成功放飞;2005年澳门,东亚体育运动会开幕式盛邀丹顶鹤出席】

当斜阳没入水草之中,丹顶鹤昂首晚霞,便与周边的景色浑然一体。此时倚坐望鹤楼,耳聆湖苇流水般舒缓的倾诉,定会懂得极至的心境需要极至的环境。其实,人的心性大致如此:本质是自由的,面对世间的喧嚣,人们往往驱使心灵接近于自然。就象一杯最淳的美酒或一曲恬美悠长的古乐,在静谧之中感悟活着就是美丽的内涵。

我们的先人幸运地选择了丹顶鹤作为长寿愿望的标志和寄托。“鹤寿千岁”乃至“千百之岁”,甚至称其“寿不可量”。现实中野生丹顶鹤寿命一般60至70岁,人工饲养可高达80余岁。我们断想,丹顶鹤之所以长寿,在生物学、心理学上定有遗传基因的密码趋导。或许由于外露天姿的凸现,或许由于内蕴气宇的昭显,丹顶鹤那种近乎绝对化的唯美才使之与自然长存。老子哲学的思想核心是“复归自然”,正与丹顶鹤悠然自恬、闲逸淡雅、善美圣洁的境界互为感应;而丹顶鹤良好的健身习性,也应该是其延年益寿的重要原因,如其节思,如其静处,如其选择居所,如其鸣叫起舞飞翔,都是十分有利于健康的养性修身的品德。除此,人类还发明了许多模仿丹顶鹤动作和习惯的养生术,这就是人类最早出现的仿生式体育运动之一,最典型的是鹤拳系列,动功、静功、软功,炼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健身增寿之“灵丹妙药”。

择优而居的禽鸟,历来是验证地域状况的“感应器”。 从科学的角度诠释,湿地是“地球之肾”,是生命的摇篮,对于泻蓄水量、降解水环境污染、调解局地气候、补充地下水、保护物种多样性及保持高能量的生物生产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据国际权威自然资源保护组织测算,全球占陆地面积6%的湿地,生态系统价值高达5万亿美元;占中国国土面积3.77%的湿地生态系统价值达2.7万亿人民币。我国一位博士首次采用一系列湿地评估方法,对扎龙湿地的各种构成价值进行了货币化的评估,包括直接使用价值、直接服务功能价值、间接使用价值、目前非使用价值等四类测算,扎龙湿地年创货币总值156亿人民币。

这里就是丹顶鹤飞翔的地方。吉祥蕴含善、福、顺遂,更秉天地之灵气,携来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太平盛世。我国有一个叫《丹鹤播绿》的古老故事。说的是很久以前北大荒风沙蔽日,草本凋零。后来,精卫鸟和丹顶鹤从仙界衔来芦花种籽,播撒到这片贫瘠的土地。再后来,北大荒山清水秀、林密草丰……丹顶鹤播绿,绿就在鹤城永远扎下了根。也许就是源自丹顶鹤的“福荫”,如今这里被冠以最适宜居住的中国城市之一和“绿色食品之都”的美誉吧。

2004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合全国20多家媒体共同举办国鸟网上推荐活动,丹顶鹤以60%得票率名列榜首,并作为唯一候选鸟备批。丹顶鹤再次成为国人瞩目的焦点。

有关鹤的文化现象浩瀚、多元而久远,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构筑和理念取向,这是任何一个以现实自然物为依托的文化现象所无可比拟的。

《唐六典》称“元鹤为上瑞”,帝王和朝官均以鹤自勉,用丹顶鹤之德行完善自我形象。这种文化信息也同样传输到中华民族的服饰上,明清两朝定官职使用的补子,一品文官绣的就是丹顶鹤,可见其地位显赫仅次于皇家专用的龙凤标识。

声、色、形、态都臻于完美的丹顶鹤,耿介不群、高洁不俗、超凡去尘、自由独立。诗人白居易深化的鹤意象的内涵,就是中国历史上诸代诗词、书画名家所创造的精英文化形态中丰厚积淀的一脉。由此我们品读“一琴一鹤”的铁面御史赵抃,“梅妻鹤子”的文人林逋,如曹植“嗟皓白之素鸟兮,含奇气之淑祥”所赋,均借鹤的清雅孤傲来激发自己对高尚品格的追求。更有刘禹锡一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唤醒了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范仲淹、欧阳修等改革派豪情冲天,留下《鹤联句》寄予“新政”的长剑,而导引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有为思想和远大抱负。

“神仙鸟”、“吉祥鸟”、“驱灾鸟”、“忠贞鸟”、“长寿鸟”、“文化鸟”、“和谐鸟”。在中国,每个人都从丹顶鹤的形象上,找到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社会理想,找到了自己的情感寄托和人生追求。这,就是鹤文化极大丰富性的具体写照!

灰鹤、鸿雁在飞旋,白鹳、燕子在鸣唱。无论你何时走进扎龙,将目光投向云端,都会看到翱翔的丹顶鹤。遥望几千米的高空,我们联想到它们的大规模迁徙,遥遥旅程,万水千山之上,风云雷电之间,毫不动摇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生命的远征。正如阮籍诗中所云:“云间有玄鹤,抗志扬哀声。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这是可赞的飞行,是悲壮的飞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飞则一举千里”,不是高远的大志,又是什么呢?

冬季的扎龙,这个世界唯一的雪地观鹤之地,我们很容易就能捕捉到丹顶鹤戏雪成舞的美景。那群不走的身形与冰雪相映,或衔雪后仰天长鸣,以示欢欣;或俯身展翅在雪地上沐浴,高雅美丽;或静立梳洗,端庄秀气。忽地旷野中传出响彻云霄的鹤鸣,使人精神为之一振。突然间你会身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那震撼来自于寒冷中对于生命的热爱,孤寂中对于希望的渴求,险阻中对于从容的追逐。那是丹顶鹤在向沉寂的万物表述着生命的坚韧与美好。

生命竟是如此美丽!这声声鹤鸣该不是对那位“鹤之仙子”——徐秀娟的无限缅怀和深情呼唤吧!

1981年,17岁的徐秀娟来到扎龙和爸爸一起饲养鹤类,成为我国第一位养鹤姑娘。5年后徐秀娟大学毕业被安排到江苏盐城,开始了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的初创工作。1987年9月16日,23岁的她为救护走失的珍禽不幸滑进了沼泽地......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

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再也没来过。

【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20多年过去了,在扎龙这个徐秀娟起步的地方,这位女孩人与鹤生命相系的感人故事迄今仍在人们之间流传,她的敬业、单纯和执着,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所有大众的一个缩影,同时也赋予了这片土地以灵魂和精神气质。

七次来过扎龙的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乔治·阿其波博士说:“就鹤而言,没有哪一个国家有中国这么多的品种。因而保护鹤类,中国的扎龙湿地也就比其他国家负有更大的义务。”1997年10月,齐齐哈尔丹顶鹤保护志愿者协会宣告成立。这是国内第一个保护单一野生动物种群的协会,也是齐齐哈尔实际拥有会员量最大的社会团体。“爱我鹤城,爱我鹤乡,爱我丹顶鹤”。在这片富饶的嫩江大地上,人们为保护扎龙湿地、保护丹顶鹤,感人的真实故事时时都在上演。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建设。1982年以来,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李鹏、万里、田纪云、陈慕华、迟浩田、朱镕基、吴官正、贾庆林、李长春、曾庆红、罗干等先后来扎龙保护区视察,并作出加强保护管理的一系列重要指示。

扎龙自然保护区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科研、教学实习和生态环境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来自国内外的大批专家和学者搞科研。“亚洲白鹤及其他国际重要迁徙水鸟迁徙通道与国际重要湿地的保护”项目,“松嫩平原洪水资源利用与湿地保护的研究”、“湿地经济价值评价”等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在扎龙保护区实施。

万千历史,丹顶鹤往复迁徙。仍是那一片烟波浩渺、生生不息的扎龙湿地,如何经久幻化出这般迷离景色,来得如此的委婉绝美,如此的纤尘不染,只因它与我们有着亘久不变的约定——归来!

扎龙·天蕴仙韵鹤之形

迷失于齐齐哈尔一带的乌裕尔河,在扎龙可觅出它的踪迹。这貌似迷途与涣散的大水,究竟蕴藏着自然之神怎样的暗示,或参悟了其中玄机与奥秘,而在此流连不去呢?

“芦苇青湛波,目穷望不及。深处育胎禽,飘然重仙质。”清道光年间流寓黑龙江的诗人英和所作《仙禽警露》,为乌裕尔河的眷恋与痴迷道出了意味。

旧时的齐齐哈尔也称卜奎,亦称龙沙。1829年龙沙的秋季,对于英和这个被贬官员来说是个诗的季节。美丽的秋色撩得诗人心绪难平,他便作了《龙沙秋日十二声》,其中一首就是《仙禽警露》。诗人还作了注释说:“城东六十余里呼雨哩河,芦苇丛生,长广百有余里。”呼雨哩河就是现在的乌裕尔河。诗吟扎龙,歌赋扎龙的丹顶鹤,这应该是较早的。

得仙禽栖息,扎龙便生了神韵。俗语讲“海为龙世界,云为鹤家乡”。而扎龙之胜,婉约“人间仙境”,就源于远古一段白鹤救困龙的美丽传说。由此,扎龙湖与仙鹤湖相伴,互耀生辉,这里便“换了人间”。踏进弥漫着草苇幽香的鹤乡鸟国,天色蓝蓝,碧草茵茵,芦苇荡荡,百鸟戏水。此时此刻,缕缕花香伴着声声鸟鸣萦绕在你耳畔心坎,使你宛如置身在一幅充满自然神韵的水墨丹青之中。据说,凡能到扎龙湖和仙鹤湖一游,定能受到其灵气的恩泽。

扎龙和她的丹顶鹤与齐齐哈尔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据专家考证,鹤文化伴随着早期人类活动最早可推至7500年前。昂昂溪古文化遗址出土的骨管,就是原始先民用鹤骨制造的乐器;而陶塑则是昂昂溪人鹤图腾的标志,是他们用最虔诚最专注的心情,调动所掌握的艺术手段把他们美好的愿望寄托在鹤身上。

鹤总是与神仙形影不离,《相鹤经》说鹤为“羽族之宗长,仙人之骐骥”,凡人骑马代步,仙人则骑鹤飞升。这自古多见于道家,他们把鹤认作仙人的化身,将丹顶鹤由自然转向神灵,是鹤文化的一次飞跃。诗经里还有“鹤鸣于九皋,声闻于九天”之句,丹顶鹤的群声齐鸣,总是合演于美丽的风景中,吟唱天地,吟唱万物……这使它逐渐成了一种远离世俗、孤高不群的象征。

在扎龙,我们与鹤飞翔,心灵得以净化升华,进而触生多种多样的思想感情,似乎皆因其积淀于民族心理的文化因素有关,或源自于人们精神层次的需求和对理想的终极寻觅。

形成至今约一万五千多年的扎龙湿地,是我国北方同纬度地区地域最宽阔、景观最原始、物种最丰富的湿地自然综合体,也是中国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之一。一路奔流的乌裕尔河到此失去河道,漫溢成大片沼泽,苇丛茂密、鱼虾众多,吸引诸水禽生息繁衍。1979年,黑龙江省在此设立鹤类湿地自然保护区;1987年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2年被首批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保护区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区内的鸟类多达260余种,其中水禽120多种,占中国的半数以上。这里的国家重点保护鸟类有35种,最为著名的是鹤类,全世界有15种,我国有9种,扎龙有丹顶鹤、白鹤、白头鹤、白枕鹤、蓑羽鹤、灰鹤等6种,尤以丹顶鹤最为珍稀。全世界野生丹顶鹤约2400只,栖息在扎龙的就有300多只。“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的美誉当之无愧。

当乌裕尔河慢慢放亮,芦苇几近泛青的时候,丹顶鹤便从遥远的盐城滩涂飞来扎龙,开始筑巢产卵、孵化繁殖。

这是一个爱的季节,叙述着心曲,信奉着坚守,见证着忠贞。世上似乎少有鹤类一样的“婚姻文明”——相待以礼,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终生不渝。一只受伤,另一只守护;一只死亡,另一只将成为孤鹤。扎龙湿地的丹顶鹤群中,至今有过多少千年感人至深的情亲挚爱,演绎出“执子之手,与之偕老”的爱情赞美诗?大概只有痴情男女能够从中寻根觅迹了。

温润的春,应是心灵放飞的时候。晨起或傍晚乘一叶扁舟,望湖曲淡雾淡抹,水面粼粼暗动,更远来渔人渔歌,咀嚼一味原始野性,一味古朴仙灵。正值热恋中的年轻仙鹤,双双展翅翩翩起舞,那曼妙的姿态,在晨曦或晚霞间,恍如仙子的身影,令人迷醉!这时,若一只突然挺胸昂头准备鸣叫,另一只必然“心有灵犀”。于是相对朝着天空发出响彻云霄的鹤鸣,同起同止,珠联璧合。更有趣的是,“对鸣”时雄鹤的鸣叫声是一鸣到底的单音节,而雌鹤在中间有个小小的休止,是双音节。身处这美妙的天籁之声,你不能不相信它们是天地之间的精灵,共同用歌喉谱唱着爱的旋律!

丹顶鹤的爱情结晶每年5月孵化出来,这些小精灵才出壳的时候形如小鸭,20多小时后就能蹒跚行走,还会游水,三个月后就可自由飞翔。雏鹤是没有丹顶的,只有达到性成熟后才会出现。这其实是一种生理现象,是由垂体前叶分泌的促性腺素作用于生殖腺,促其分泌性激素作用的结果。丹顶鹤幼雏体羽呈棕色,背部和两翼颜色略深,近乎褐色,腹部呈乳黄色,所以人们习惯将他们称为“黄鹤”,以区别于成年丹顶鹤。每年10月上旬,幼鹤跟随父母千里迢迢飞往南方和沿海滩涂地带越冬,到翌年3月中旬与父母一起回迁北方。此时的幼鹤已近一周岁,完全褪去棕黄色的羽毛,新换生出的羽毛黑白分明,除尚无红色肉冠外,与成年丹顶鹤没有差异,已无任何“黄鹤”的影迹。所以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写出“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千古绝句,既道出仙人子安驾鹤凌空遨游令人油然而生追慕之情,也对丹顶鹤生理习性做了最好的注解。

雌鹤每春产卵两枚,如遇意外还会补产损失,一般保证两枚开始孵化,直至成功。这种天性的计划生育意识倒是为保护区初期人工孵化丹顶鹤创造了良机。扎龙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丹顶鹤、白枕鹤散放驯养不迁徙种群,繁育驯养的技术水平走在世界前列。建区以来先后繁殖丹顶鹤800多只,其中300余只被放归自然,有的被调往国内大中城市动物园,或作为国礼赠与友好国家。

飞翔的仙鹤,舒展双翼平而衡地跨越着历史,而这平衡的双翼又回荡出和谐的乐章。睦邻从善,是丹顶鹤的美德之一。正是它与自然环境的和洽,给人类带来的吉祥,使之逐步被人格化,与文化结缘,并形成了形神美的统一和美学价值的多元性。我国古今宏大的建筑场所须有鹤,隆重的庆典仪式须有鹤,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须有鹤。史料记载,养鹤训鹤的习惯在我国已持续1800余年,还出现了《相鹤诀》、《相鹤经》等专门性论著。扎龙自然保护区驯化丹顶鹤群体整体放飞、集群飞翔、定点降落及鹤舞表演的技术早已声名远播,这些明星鹤除每年要为几十万游客做精彩表演,而且还相继参加了《鹤乡情》、《丹顶鹤的一家》、《飞来的仙鹤》、《鹤童》、《神鹤》等影视剧的拍摄。作为文化的使者、友谊的使者、和谐的使者,几年间丹顶鹤又飞出鹤城,飞翔于祖国的大江南北,上演了一次次精美绝伦的仙鹤之旅。

【字幕:2003年长沙全国第五届城市运动会,作为吉祥物原型,丹顶鹤创下了夜间灯光下放飞的世界纪录;2004年武汉黄鹤楼重建18年庆祝活动,仙鹤绕黄鹤楼飞行,再现“千年鹤归,仙鹤名楼”的奇观;2004年丹顶鹤作为城市瑰宝在中央电视台演播厅亮相,齐齐哈尔荣登全国魅力城市宝座;2005年,西安大唐芙蓉园开业庆典仪式,丹顶鹤成功放飞;2005年澳门,东亚体育运动会开幕式盛邀丹顶鹤出席】

当斜阳没入水草之中,丹顶鹤昂首晚霞,便与周边的景色浑然一体。此时倚坐望鹤楼,耳聆湖苇流水般舒缓的倾诉,定会懂得极至的心境需要极至的环境。其实,人的心性大致如此:本质是自由的,面对世间的喧嚣,人们往往驱使心灵接近于自然。就象一杯最淳的美酒或一曲恬美悠长的古乐,在静谧之中感悟活着就是美丽的内涵。

我们的先人幸运地选择了丹顶鹤作为长寿愿望的标志和寄托。“鹤寿千岁”乃至“千百之岁”,甚至称其“寿不可量”。现实中野生丹顶鹤寿命一般60至70岁,人工饲养可高达80余岁。我们断想,丹顶鹤之所以长寿,在生物学、心理学上定有遗传基因的密码趋导。或许由于外露天姿的凸现,或许由于内蕴气宇的昭显,丹顶鹤那种近乎绝对化的唯美才使之与自然长存。老子哲学的思想核心是“复归自然”,正与丹顶鹤悠然自恬、闲逸淡雅、善美圣洁的境界互为感应;而丹顶鹤良好的健身习性,也应该是其延年益寿的重要原因,如其节思,如其静处,如其选择居所,如其鸣叫起舞飞翔,都是十分有利于健康的养性修身的品德。除此,人类还发明了许多模仿丹顶鹤动作和习惯的养生术,这就是人类最早出现的仿生式体育运动之一,最典型的是鹤拳系列,动功、静功、软功,炼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健身增寿之“灵丹妙药”。

择优而居的禽鸟,历来是验证地域状况的“感应器”。 从科学的角度诠释,湿地是“地球之肾”,是生命的摇篮,对于泻蓄水量、降解水环境污染、调解局地气候、补充地下水、保护物种多样性及保持高能量的生物生产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据国际权威自然资源保护组织测算,全球占陆地面积6%的湿地,生态系统价值高达5万亿美元;占中国国土面积3.77%的湿地生态系统价值达2.7万亿人民币。我国一位博士首次采用一系列湿地评估方法,对扎龙湿地的各种构成价值进行了货币化的评估,包括直接使用价值、直接服务功能价值、间接使用价值、目前非使用价值等四类测算,扎龙湿地年创货币总值156亿人民币。

这里就是丹顶鹤飞翔的地方。吉祥蕴含善、福、顺遂,更秉天地之灵气,携来政通人和、百业俱兴、太平盛世。我国有一个叫《丹鹤播绿》的古老故事。说的是很久以前北大荒风沙蔽日,草本凋零。后来,精卫鸟和丹顶鹤从仙界衔来芦花种籽,播撒到这片贫瘠的土地。再后来,北大荒山清水秀、林密草丰……丹顶鹤播绿,绿就在鹤城永远扎下了根。也许就是源自丹顶鹤的“福荫”,如今这里被冠以最适宜居住的中国城市之一和“绿色食品之都”的美誉吧。

2004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合全国20多家媒体共同举办国鸟网上推荐活动,丹顶鹤以60%得票率名列榜首,并作为唯一候选鸟备批。丹顶鹤再次成为国人瞩目的焦点。

有关鹤的文化现象浩瀚、多元而久远,深深影响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构筑和理念取向,这是任何一个以现实自然物为依托的文化现象所无可比拟的。

《唐六典》称“元鹤为上瑞”,帝王和朝官均以鹤自勉,用丹顶鹤之德行完善自我形象。这种文化信息也同样传输到中华民族的服饰上,明清两朝定官职使用的补子,一品文官绣的就是丹顶鹤,可见其地位显赫仅次于皇家专用的龙凤标识。

声、色、形、态都臻于完美的丹顶鹤,耿介不群、高洁不俗、超凡去尘、自由独立。诗人白居易深化的鹤意象的内涵,就是中国历史上诸代诗词、书画名家所创造的精英文化形态中丰厚积淀的一脉。由此我们品读“一琴一鹤”的铁面御史赵抃,“梅妻鹤子”的文人林逋,如曹植“嗟皓白之素鸟兮,含奇气之淑祥”所赋,均借鹤的清雅孤傲来激发自己对高尚品格的追求。更有刘禹锡一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唤醒了人们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范仲淹、欧阳修等改革派豪情冲天,留下《鹤联句》寄予“新政”的长剑,而导引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有为思想和远大抱负。

“神仙鸟”、“吉祥鸟”、“驱灾鸟”、“忠贞鸟”、“长寿鸟”、“文化鸟”、“和谐鸟”。在中国,每个人都从丹顶鹤的形象上,找到了自己的审美理想和社会理想,找到了自己的情感寄托和人生追求。这,就是鹤文化极大丰富性的具体写照!

灰鹤、鸿雁在飞旋,白鹳、燕子在鸣唱。无论你何时走进扎龙,将目光投向云端,都会看到翱翔的丹顶鹤。遥望几千米的高空,我们联想到它们的大规模迁徙,遥遥旅程,万水千山之上,风云雷电之间,毫不动摇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生命的远征。正如阮籍诗中所云:“云间有玄鹤,抗志扬哀声。一飞冲青天,旷世不再鸣。”这是可赞的飞行,是悲壮的飞行。“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飞则一举千里”,不是高远的大志,又是什么呢?

冬季的扎龙,这个世界唯一的雪地观鹤之地,我们很容易就能捕捉到丹顶鹤戏雪成舞的美景。那群不走的身形与冰雪相映,或衔雪后仰天长鸣,以示欢欣;或俯身展翅在雪地上沐浴,高雅美丽;或静立梳洗,端庄秀气。忽地旷野中传出响彻云霄的鹤鸣,使人精神为之一振。突然间你会身受到一种强烈的震撼——那震撼来自于寒冷中对于生命的热爱,孤寂中对于希望的渴求,险阻中对于从容的追逐。那是丹顶鹤在向沉寂的万物表述着生命的坚韧与美好。

生命竟是如此美丽!这声声鹤鸣该不是对那位“鹤之仙子”——徐秀娟的无限缅怀和深情呼唤吧!

1981年,17岁的徐秀娟来到扎龙和爸爸一起饲养鹤类,成为我国第一位养鹤姑娘。5年后徐秀娟大学毕业被安排到江苏盐城,开始了盐城珍禽自然保护区的初创工作。1987年9月16日,23岁的她为救护走失的珍禽不幸滑进了沼泽地......

走过那条小河,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曾经来过;

走过这片芦苇坡,你可曾听说,有一位女孩她再也没来过。

【歌曲:一个真实的故事】

20多年过去了,在扎龙这个徐秀娟起步的地方,这位女孩人与鹤生命相系的感人故事迄今仍在人们之间流传,她的敬业、单纯和执着,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是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所有大众的一个缩影,同时也赋予了这片土地以灵魂和精神气质。

七次来过扎龙的国际鹤类基金会主席乔治·阿其波博士说:“就鹤而言,没有哪一个国家有中国这么多的品种。因而保护鹤类,中国的扎龙湿地也就比其他国家负有更大的义务。”1997年10月,齐齐哈尔丹顶鹤保护志愿者协会宣告成立。这是国内第一个保护单一野生动物种群的协会,也是齐齐哈尔实际拥有会员量最大的社会团体。“爱我鹤城,爱我鹤乡,爱我丹顶鹤”。在这片富饶的嫩江大地上,人们为保护扎龙湿地、保护丹顶鹤,感人的真实故事时时都在上演。

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发展、建设。1982年以来,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李鹏、万里、田纪云、陈慕华、迟浩田、朱镕基、吴官正、贾庆林、李长春、曾庆红、罗干等先后来扎龙保护区视察,并作出加强保护管理的一系列重要指示。

扎龙自然保护区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科研、教学实习和生态环境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来自国内外的大批专家和学者搞科研。“亚洲白鹤及其他国际重要迁徙水鸟迁徙通道与国际重要湿地的保护”项目,“松嫩平原洪水资源利用与湿地保护的研究”、“湿地经济价值评价”等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在扎龙保护区实施。

万千历史,丹顶鹤往复迁徙。仍是那一片烟波浩渺、生生不息的扎龙湿地,如何经久幻化出这般迷离景色,来得如此的委婉绝美,如此的纤尘不染,只因它与我们有着亘久不变的约定——归来!


相关内容

  • 陷进湿地里的丹顶鹤
  • 鹤素来以其雍容俊逸的形态.吉祥如意的寓意而备受国人爱戴,成为许多艺术作品中的主角.而扎龙,这个在黑龙江省地图上被以"绿色的一点"标注的地方,因为1992年我国正式加入了<湿地公约>(全称<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而一夜扬名.中国湿地以 ...

  • 扎龙自然保护区及徐秀娟的生平简介
  • 扎龙自然保护区 一.前往扎龙保护区途中 (张抗抗 扎龙与丹顶鹤) 各位游客,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参观黑龙江省扎龙自然保护区,在正式介绍扎龙自然保护区开始 之前,我引用著名作家张抗抗在参观完扎龙自然保护区写下的一篇文章"扎龙与丹顶鹤"中的一段话. "很多年一直想去叫做扎龙的那 ...

  • 人文与社会五年级上教案
  • 五年级<人文与社会>教材分析 一.学生知识现状分析经过四年的在校学习和生活,学生对自己家乡的相关已经有所了解和熟悉.知道了黑龙江的地理位置.风景名胜和民族人口的知识,也基本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和观点,他们渴望了解更多.更广的关于家乡的常识,这为进一步学习<人文与社会>打下了良好的 ...

  • 扎龙自然保护区导游词
  • 扎龙是中国著名的珍贵水禽自然保护区,位于乌裕尔河下游,西北距齐齐哈尔市30公里.这里,主要保护对象是丹顶鹤及其他野生珍禽,被誉为鸟和水禽的"天然乐园". 扎龙自然保护区平均海拔142.5米,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占地4万平方公里,河道纵横,湖泊沼泽星罗棋布,湿地生态保持良好. ...

  • 八大经济区
  • 黑龙江规划建设八大经济区, 大小兴安岭未来发展方向是建设生态功能保护区.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建设功能区,省里可以理直气壮的向中央要钱.将生态变成全国一种共享资源.大小兴安岭林区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不仅仅是本省自己受益,对于整个东北乃至华北地区都是生态屏障.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一项战略性宏大 ...

  • 2009年普法依法治区工作总结
  • 2009年我区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司法局的具体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全区经济建设,维护全区社会稳定和促进和谐**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法制宣传作用,较好地完成了2009年普法依法治区工作,为创建“平安鹤城”和“和谐**”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 ...

  • 2015年普法依法治区工作总结
  • 2015年普法依法治区工作总结 2015年我区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司法局的具体指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全区经济建设,维护全区社会稳定和促进和谐**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法制宣传作用,较好地完成了2015年普法依法治区工作 ...

  • 徐秀娟的故事
  • 徐秀娟的故事 一曲<一个真实的故事>,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展现了一位护鹤天使短暂却壮丽的一生,人们称她为"仙鹤姑娘"徐秀娟. 徐秀娟是中国自然保护事业第一位因公殉职的革命烈士.1964年10月,她出生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一个满族养鹤世家,从小就受到了 ...

  • Unit6词组中文版
  • Unit6 Birdwatching词组 Welcome to the unit 1. 去集市观鸟 2. 在市场上靠卖鸡蛋和水果为生 3. 那只母鸡上个礼拜下了5只蛋. 4. 加入观鸟社团 5. 科学老师鼓励八年级一班的学生们更多地了解湿地中的鸟. 6. 我们的英语老师经常鼓励我们自学英语.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