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地区各主要季节间日出.日落时间大体换算方法

根据农历二、八月昼夜平(这仅是粗略的说法。实际上不同纬度,昼夜时间不完全均等)这一基本时间,可将我们这一带主要季节之间日出、日落的大体时间用各时期的换算公式予以粗略测定。现以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计算的济南地区的日出、日落时间为基础予以说明。济南地区在“春分”时日出6:15,日落18:24,在此粗略各取6点钟。

1、“春分”──“夏至”期间日出、日落时间的大体测定

y=6±n·1 '20 "(式中6为六点钟,n为这一期间的某一“日序”,y为某一日序时当日的日落、日出时间。日落时间为“+”,日出时间为“-”。0≤n≤92)。

例:①当n=0,即代表3月21日“春分”这一天。式中y=6±0,表示这一天为太阳六点钟出,下午六点钟落下。

②当n=(最大值)92时,即到“夏至”这一天时,y=6±92×1 '20 "为6±122 '即6±2:02 '≈(8:02 ',3:58 '),即“夏至”日时,日出为早上4点钟,日落为晚上8点钟。

③试问4月14日几点钟日出、日落?根据上述公式n=24(24为“春分”后3月份内有10天加上4月份1~14日的14天两数之和),代入公式后,y=6±24×1 '20 "=6±32 ',即4月14日这一天日出为5点28 ',日落为下午6点32 '。同理,可求得这一期间任意一天的日出、日落的时间。

2、“夏至”──“秋分”期间日出、日落时间的大体(实际情况是“夏至”时,济南4:53日出,19:34 '日落)测定

y1=3:58 '+n·1 '20 ",y2=8:02 '-n·1 '20 "(0≤n≤94)当n=0时,即夏至日时,y1=3:58 '(日出),y2=8:02 '(日落),n=(最大值)94时,y1=3:58 '+2:05 '≈6,y2=8:02 '-2:05≈6,即至秋分时,日出、日落均在早、晚6点钟。同理,可求得这一期间任意一天的日出、日落时间。

3、“秋分”──“冬至”期间日出、日落时间的大体(实际情况是秋分时,济南5:59 '日出,18:11 '日落)测定

y=6±n·1 '20 "(0≤n≤90)当n=0时y=6±0,即9月23日这天日出、日落均为早、晚六点钟。当n=90时(即至“冬至”这天),y=6±90×1 '20 ",亦即y=6±120 '=8~4,也就是说“冬至”这天早上8点出太阳,下午4点日落。同理,可求得这期间任意一天的日出、日落时间。

4、“冬至”──(翌年)“春分”期间日出、日落时间的大体(实际上冬至时,济南7:21日出,17:00日落)测定

y1=8-n·1 '20 ",y2=4+n·1 '20 "(0≤n≤89)式中n=0时,y1=8,y2=4,分别为“冬至”日时的日出、日落时间。当n=89即“春分”这一天,y1=8-1:58 '≈6,y2=4+1.58 '≈6,即至“春分”时日出、日落又再次各为早、晚六点钟。同理,可求得这一期间任意一天的日出、日落时间。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1)各年度间天数不太一样,有时是365天,有时是366天,所以各季节间n值会不完全相同。(2)由于是大体测算,运算中会有误差,有时误差还较大,因此得出的结果只能是大体接近,并不十分精确。这主要是计算测定时是以平均速度与天数的乘积去换算,事实上,地球的公转不是匀速进行。据天文台测定,在不同季节地球公转速度是不一样的。年初时,地球较近太阳,运行的速度较快,而在年中时,又较远太阳,“夏至”时达到地球离太阳最远,地球运行得较慢,而接近年终时,运行得又较稍快,“冬至”时地球离太阳最近,运行速度较快。但“春分”、“秋分”节气的当天,基本上是早晨六点钟日出,傍晚六点钟日落,这大体上是准确的。(3)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每年的同一天,日出日落的时间基本相同,但每年都有微小的差异,并非完全“正点”。(4)按天文规定,日出、日落的概念是以太阳的上边缘露出和下边缘接触地平线为日出、日落的。(5)以上所粗略测定的各季节内的日出、日落时间,从生产、生活的习惯上,也可以理解成天亮、天黑的大体时间。

年内四季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春分”时,日出、日落时间基本上均在早、晚六点钟,至“夏至”时,日出提前到早四点,日落推迟到晚八点钟。

(2)由“夏至”到“秋分”,日出由“夏至”时的四点钟推迟到六点钟,日落由“夏至”时的晚八点钟提前到晚六点钟,即日出、日落又恢复到早、晚六点钟。

(3)由“秋分”至“冬至”时,日出由六点钟逐渐推迟至八点钟,日落由下午六点钟提前到四点钟。

(4)由“冬至”到翌年“春分’时,日出由八点钟逐渐提前到六点钟,而日落由下午四点钟推迟到六点钟,再次恢复到日出、日落均在早、晚六点钟。

根据农历二、八月昼夜平(这仅是粗略的说法。实际上不同纬度,昼夜时间不完全均等)这一基本时间,可将我们这一带主要季节之间日出、日落的大体时间用各时期的换算公式予以粗略测定。现以中国科学院南京紫金山天文台计算的济南地区的日出、日落时间为基础予以说明。济南地区在“春分”时日出6:15,日落18:24,在此粗略各取6点钟。

1、“春分”──“夏至”期间日出、日落时间的大体测定

y=6±n·1 '20 "(式中6为六点钟,n为这一期间的某一“日序”,y为某一日序时当日的日落、日出时间。日落时间为“+”,日出时间为“-”。0≤n≤92)。

例:①当n=0,即代表3月21日“春分”这一天。式中y=6±0,表示这一天为太阳六点钟出,下午六点钟落下。

②当n=(最大值)92时,即到“夏至”这一天时,y=6±92×1 '20 "为6±122 '即6±2:02 '≈(8:02 ',3:58 '),即“夏至”日时,日出为早上4点钟,日落为晚上8点钟。

③试问4月14日几点钟日出、日落?根据上述公式n=24(24为“春分”后3月份内有10天加上4月份1~14日的14天两数之和),代入公式后,y=6±24×1 '20 "=6±32 ',即4月14日这一天日出为5点28 ',日落为下午6点32 '。同理,可求得这一期间任意一天的日出、日落的时间。

2、“夏至”──“秋分”期间日出、日落时间的大体(实际情况是“夏至”时,济南4:53日出,19:34 '日落)测定

y1=3:58 '+n·1 '20 ",y2=8:02 '-n·1 '20 "(0≤n≤94)当n=0时,即夏至日时,y1=3:58 '(日出),y2=8:02 '(日落),n=(最大值)94时,y1=3:58 '+2:05 '≈6,y2=8:02 '-2:05≈6,即至秋分时,日出、日落均在早、晚6点钟。同理,可求得这一期间任意一天的日出、日落时间。

3、“秋分”──“冬至”期间日出、日落时间的大体(实际情况是秋分时,济南5:59 '日出,18:11 '日落)测定

y=6±n·1 '20 "(0≤n≤90)当n=0时y=6±0,即9月23日这天日出、日落均为早、晚六点钟。当n=90时(即至“冬至”这天),y=6±90×1 '20 ",亦即y=6±120 '=8~4,也就是说“冬至”这天早上8点出太阳,下午4点日落。同理,可求得这期间任意一天的日出、日落时间。

4、“冬至”──(翌年)“春分”期间日出、日落时间的大体(实际上冬至时,济南7:21日出,17:00日落)测定

y1=8-n·1 '20 ",y2=4+n·1 '20 "(0≤n≤89)式中n=0时,y1=8,y2=4,分别为“冬至”日时的日出、日落时间。当n=89即“春分”这一天,y1=8-1:58 '≈6,y2=4+1.58 '≈6,即至“春分”时日出、日落又再次各为早、晚六点钟。同理,可求得这一期间任意一天的日出、日落时间。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1)各年度间天数不太一样,有时是365天,有时是366天,所以各季节间n值会不完全相同。(2)由于是大体测算,运算中会有误差,有时误差还较大,因此得出的结果只能是大体接近,并不十分精确。这主要是计算测定时是以平均速度与天数的乘积去换算,事实上,地球的公转不是匀速进行。据天文台测定,在不同季节地球公转速度是不一样的。年初时,地球较近太阳,运行的速度较快,而在年中时,又较远太阳,“夏至”时达到地球离太阳最远,地球运行得较慢,而接近年终时,运行得又较稍快,“冬至”时地球离太阳最近,运行速度较快。但“春分”、“秋分”节气的当天,基本上是早晨六点钟日出,傍晚六点钟日落,这大体上是准确的。(3)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每年的同一天,日出日落的时间基本相同,但每年都有微小的差异,并非完全“正点”。(4)按天文规定,日出、日落的概念是以太阳的上边缘露出和下边缘接触地平线为日出、日落的。(5)以上所粗略测定的各季节内的日出、日落时间,从生产、生活的习惯上,也可以理解成天亮、天黑的大体时间。

年内四季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1)“春分”时,日出、日落时间基本上均在早、晚六点钟,至“夏至”时,日出提前到早四点,日落推迟到晚八点钟。

(2)由“夏至”到“秋分”,日出由“夏至”时的四点钟推迟到六点钟,日落由“夏至”时的晚八点钟提前到晚六点钟,即日出、日落又恢复到早、晚六点钟。

(3)由“秋分”至“冬至”时,日出由六点钟逐渐推迟至八点钟,日落由下午六点钟提前到四点钟。

(4)由“冬至”到翌年“春分’时,日出由八点钟逐渐提前到六点钟,而日落由下午四点钟推迟到六点钟,再次恢复到日出、日落均在早、晚六点钟。


相关内容

  • 日界线.晨昏线.地方时的判断计算例析
  • 日界线.地方时.晨昏线的判断计算例析 一.日界线及日期变更 1.概念:由于地球自转,地球各地的时刻依次推进,日期也随之更替.为了避免日期的混乱,1884年的国际经度会议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分界线叫做" ...

  • 晨昏线(经典)
  • 晨 昏 线 作者:叶枫 [知识积累] 一.概念:昼半球和夜半球之间的分界线就称为晨昏线 晨线:以东为昼半球,以西为夜半球 昏线:以西为昼半球,以东为夜半球 二.特点 (1)晨昏线是过球心的大圆,平分地球 (2)移动方向:自东向西(和地球自转的方向相反是自东向西,由夜进入昼经过的是晨线,由昼进入夜的是 ...

  • 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 第一单元地图知识 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0°以东,180°以西,为东 经度:0°以西,180°以东,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0°-30°为低纬,30°-60° 为中纬,60°-90°为高纬.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

  • 高中地理1.3地球的运动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学习目标 1.通过模拟演示,了解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并说明地球的运动规律. 2.理解黄赤交角的成因及其重要性,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3.理解并掌握自转和公转的意义,学会时差.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有关计算. 4.掌握光照图的判读. 5.通过学习,在现实生活 ...

  • 地球运动各专题练习
  • 等太阳高度练习 下图中大圆圈为经线圈,两个小圆圈为等太阳高度线. 读图回答1-5题目 1.图中a.b两条等太阳高度线上的太阳高度分别是 A.30°.60° B.60°.30° C.23°26′.66°34′ D.66°34′.23°26′ 2.如果此时北京时间为6月22日14点,关于图 中A.B两点 ...

  • 地球公转知识点
  • 第三讲 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I.必记知识全览 (320)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一.必记数据 1.地球公转的周期 . 2.黄赤交角 . 一.1.365日6小时9分10秒2.2326′ 二.必记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规律 . 2.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 二.1.自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2.太 ...

  •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
  • [三年高考两年模拟]地球运动(2) 2011届模拟题 题组一 (安徽巢湖市2011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立竿见影"的方法,逐日测量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并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出一年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读下图回答1-3题. 1.太阳在a位置时,测量出 ...

  • 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表现
  • 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表现 四川宜宾江安二中 姚清奎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我们常看到陡崖的存在,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都 有表现呢?当然不是.它是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的. 一是等高距的大小.一般说来,等高距越大,能表现的陡崖越少,反之,就越多.如陡 崖高度为100米,如果等高距小于等于50米 ...

  • 太阳高度和时间的计算
  • 专题一:太阳光照图的判读与时间计算分析 [难点点拨]: 日照图也叫光照图,即太阳光线照射在地球表面所形成的白昼和黑夜的分布图形.在日照图上通常涉及下列问题: 1.判断半球及地球自转方向: (1)东西半球: 20°W和160°E两条经线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 (2)南北半球:北极上空看地球逆时针方向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