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问题分析系统工程

三峡水利工程是我国建国以来最大的工程项目,它的论证、组织、实施与管理可以说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问题,这项工程涉及到了国家及地方的众多部门,如水利、电力、能源、文物、生态、移民等等,涉及到几个省的上百个县市,同时实施过程要由众多单位共同努力,如此的工程必然需要一种统观全局的系统方法来对待,系统工程可以说是最为有效的一种组织方法。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水电站左岸设14台,右岸12台,共装机26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千瓦时,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级连续船闸及一级垂直升船机。

一、背景

第一阶段:规划阶段

1919年孙中山《建国方略》:利用三峡的水利资源发电;1946年《萨凡奇计划》(国民党1932.10-1947.5)也称《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

坝址:南津关上游约2000米处

指标:最大坝高225米,水库正常蓄水位200米高程,水电厂装机总容量1056万千瓦,单机容量11万千瓦,设船闸通航,万吨级船队可通达重庆,还可拦洪蓄水投资9.35亿美元50年代初期林一山为首的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

第二阶段:设计阶段(50年)

设计工作的承担者: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委) ,同时负责部分工程监理工作:派一名负责人担任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部分设计人员担任工程项目监理。总目标:解决四个方面问题:发电、防洪、供水、航运目标进行分解和量化;协调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具体的方案;为实现方案在技术上、经济和社会方面、环境方面的保障;根据具体方案,对工程成本费用和效益提出更加详细的计算。 正常蓄水位:230米、235米;坝址设在南津关

第三阶段:开发研究阶段(1958年到1993年10月)

实施系统工程(生产安装)之前技术性很强,工作量最大的阶段。需要结合大批的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完成。提出实施该系统的详细的研制方案。提出详细的实施(生产或施工,包括往后各阶段)计划。提出可供施工的蓝图,包括大坝、船闸、厂房、机电设备、输变电工程等方面的各项研究工作以及最终拿出可供施工和生产的图纸;按照预想的进程和可能性,提出包括库区移民以及工厂的搬迁安置、施工进度、水轮发电机组、辅助设备、输变电设备的研究等,进而提出何时完成第一期工程和第二期工程、何时全面投产等详细的系统的实施计划。

第四阶段:生产制造阶段

根据系统研制阶段所提出的方案和生产计划,生产出系统的零部件和所有的设备和装置;提出系统的安装计划。完成大坝以及全部水工结构的建筑,船闸、厂房的建设,水轮发电机组、输变电设备、中央控制台、配电室以及其他各种机电设备的制造;提出未来的安装计划;安置库区移民。

第五、六、七阶段:安装、运行、更新。

时间上可以交叉。研制阶段可部分进行生产,生产阶段就可部分安装,安装阶段可部分进行运行。需寻求最佳方案,用计划评审技术(PERT)、图解评审技术(GERT)。

主要有泥沙问题、水库引发地震问题、四川将面临更加频繁和严重的洪水问题、环境问题和资金问题。

综合治理长江,对上游实行水利开发和水土保持

二、建模

三、三峡工程的成功性分析

1、三峡工程综合效益初步显现

三峡工程转入边建设、边运行阶段后,枢纽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工程防洪效益、航运效益开始发挥。截至2005年8月25日,三峡工程已有13台机组投产发电,累计发电已超过770亿千瓦时,为缓解当前全国缺电形势发挥了积极作用;去年9月8日,三峡工程首次发挥拦洪错峰作用,成功拦蓄洪水4.95亿立方米,减轻了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压力,并保证了枢纽安全度汛和机组安全发电。双线五级船闸自2003年6月16日建成通航以来,不断优化调度、挖掘潜力,通航能力逐步提高。截至2005年8月20日,已累计运行18443闸次,通过船舶15.2万艘次,货运量6856万吨,客运量403万人次。

2、三峡工程质量状况良好

三峡总公司和各参建单位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颁布实施了符合三峡工程特点的高标准的质量标准体系,建立了从原材料到现场施工的全过程的监控体系,同时狠抓队伍素质的改善、提高。为了加强对三峡工程质量的指导和检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于1999年专门成立了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从而使三峡工程形成了质量控制的“4+1”的监督机制,即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监督控制、业主项目部统筹协调管理、质量总监办按专业把关以及国务院质量专家组的高层次检查指导。2001年,三峡总公司提出了“零质量事故、零安全事故”的双零管理目标,进一步强化了现场施工管理,工程质量稳步提高

3、安全生产进一步加强

三峡工程坚持“零安全事故”管理目标不动摇,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健全了三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规范和强化了安全生产管理。2003年,针对民工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弱的特点,重点加强了对民工的集中统一管理,实行统一培训上岗,统一用工,统一劳保,统一食宿;成立了三期工程安全监理组,加强三期工程标段间的协调;实行了干部对口班组管理,发挥行政监管作用;开展了创建文明施工区活动,规范现场文明施工行为;加大了培训力度,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技能。2004年,三峡总公司强化了三峡工程周、月、季安全生产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工地的总经理亲自参加的安全生产例会,全面总结、布置、落实三峡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制定了工程建设、电力生产、船闸运行、坝区消防等方面的应急救援预案,并开展了实战演习;聘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认证、咨询机构开展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不断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

4、三峡工程投资得到有效控制

在工程建设进程中,三峡总公司始终遵循“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投资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概算控制和合同价管理为基础的、具有双重约束机制的投资控制体系。加强了设计、招标、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投资控制。成功地探索了一套建设项目价差管理办法。建立了投资跟踪预测和风险分析制度,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这些措施的建立和完善,使工程投资得到了有效控制。

截至2005年7月,三峡工程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159亿元,从完成的枢纽

工程量和投资匹配情况看,概算控制情况较好。

5、三峡工程建设主要控制性目标

2005年底右岸大坝全线达到高程158米左右。

2006年8月份开始拆除三期RCC围堰,10月份右岸大坝全线到达顶高程185米。2006年底土建工程基本完成,右岸首批机组2007年开始发电,2007年和2008年各投产6台机组。

2005年4月3日至7日,以两院院士潘家铮为首的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第13次来工地检查调研时认为,2004年的三峡工程质量得到了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质量是优良的,与二期工程相比上了一个台阶。2004年1~12月,三峡工程共评定单元工程5143个,全部合格,优良4748个。优良率92.32%。其中主体工程混凝土单元工程质量评定4687个,优良4345个,优良率92.70%。截至2005年7月31日,三峡工程自开工以来,已累计完成了150690个单元工程质量评定,全部合格,优良123879个,优良率82.21%。其中主体工程混凝土工程质量评定69445个,优良59218个,优良率85.27%。

四、

三峡水利工程是我国建国以来最大的工程项目,它的论证、组织、实施与管理可以说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问题,这项工程涉及到了国家及地方的众多部门,如水利、电力、能源、文物、生态、移民等等,涉及到几个省的上百个县市,同时实施过程要由众多单位共同努力,如此的工程必然需要一种统观全局的系统方法来对待,系统工程可以说是最为有效的一种组织方法。

三峡工程全称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整个工程包括一座混凝重力式大坝,泄水闸,一座堤后式水电站,一座永久性通航船闸和一架升船机。三峡工程建筑由大坝、水电站厂房和通航建筑物三大部分组成。大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高185米,水电站左岸设14台,右岸12台,共装机26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1820千瓦时,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通航建筑物位于左岸,永久通航建筑物为双线五级连续船闸及一级垂直升船机。

一、背景

第一阶段:规划阶段

1919年孙中山《建国方略》:利用三峡的水利资源发电;1946年《萨凡奇计划》(国民党1932.10-1947.5)也称《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

坝址:南津关上游约2000米处

指标:最大坝高225米,水库正常蓄水位200米高程,水电厂装机总容量1056万千瓦,单机容量11万千瓦,设船闸通航,万吨级船队可通达重庆,还可拦洪蓄水投资9.35亿美元50年代初期林一山为首的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

第二阶段:设计阶段(50年)

设计工作的承担者: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委) ,同时负责部分工程监理工作:派一名负责人担任三峡总公司副总经理,部分设计人员担任工程项目监理。总目标:解决四个方面问题:发电、防洪、供水、航运目标进行分解和量化;协调目标,提出实现目标的具体的方案;为实现方案在技术上、经济和社会方面、环境方面的保障;根据具体方案,对工程成本费用和效益提出更加详细的计算。 正常蓄水位:230米、235米;坝址设在南津关

第三阶段:开发研究阶段(1958年到1993年10月)

实施系统工程(生产安装)之前技术性很强,工作量最大的阶段。需要结合大批的相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合作完成。提出实施该系统的详细的研制方案。提出详细的实施(生产或施工,包括往后各阶段)计划。提出可供施工的蓝图,包括大坝、船闸、厂房、机电设备、输变电工程等方面的各项研究工作以及最终拿出可供施工和生产的图纸;按照预想的进程和可能性,提出包括库区移民以及工厂的搬迁安置、施工进度、水轮发电机组、辅助设备、输变电设备的研究等,进而提出何时完成第一期工程和第二期工程、何时全面投产等详细的系统的实施计划。

第四阶段:生产制造阶段

根据系统研制阶段所提出的方案和生产计划,生产出系统的零部件和所有的设备和装置;提出系统的安装计划。完成大坝以及全部水工结构的建筑,船闸、厂房的建设,水轮发电机组、输变电设备、中央控制台、配电室以及其他各种机电设备的制造;提出未来的安装计划;安置库区移民。

第五、六、七阶段:安装、运行、更新。

时间上可以交叉。研制阶段可部分进行生产,生产阶段就可部分安装,安装阶段可部分进行运行。需寻求最佳方案,用计划评审技术(PERT)、图解评审技术(GERT)。

主要有泥沙问题、水库引发地震问题、四川将面临更加频繁和严重的洪水问题、环境问题和资金问题。

综合治理长江,对上游实行水利开发和水土保持

二、建模

三、三峡工程的成功性分析

1、三峡工程综合效益初步显现

三峡工程转入边建设、边运行阶段后,枢纽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工程防洪效益、航运效益开始发挥。截至2005年8月25日,三峡工程已有13台机组投产发电,累计发电已超过770亿千瓦时,为缓解当前全国缺电形势发挥了积极作用;去年9月8日,三峡工程首次发挥拦洪错峰作用,成功拦蓄洪水4.95亿立方米,减轻了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压力,并保证了枢纽安全度汛和机组安全发电。双线五级船闸自2003年6月16日建成通航以来,不断优化调度、挖掘潜力,通航能力逐步提高。截至2005年8月20日,已累计运行18443闸次,通过船舶15.2万艘次,货运量6856万吨,客运量403万人次。

2、三峡工程质量状况良好

三峡总公司和各参建单位始终把工程质量放在第一位,颁布实施了符合三峡工程特点的高标准的质量标准体系,建立了从原材料到现场施工的全过程的监控体系,同时狠抓队伍素质的改善、提高。为了加强对三峡工程质量的指导和检查,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于1999年专门成立了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从而使三峡工程形成了质量控制的“4+1”的监督机制,即施工单位自检、监理单位监督控制、业主项目部统筹协调管理、质量总监办按专业把关以及国务院质量专家组的高层次检查指导。2001年,三峡总公司提出了“零质量事故、零安全事故”的双零管理目标,进一步强化了现场施工管理,工程质量稳步提高

3、安全生产进一步加强

三峡工程坚持“零安全事故”管理目标不动摇,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健全了三峡工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规范和强化了安全生产管理。2003年,针对民工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护能力弱的特点,重点加强了对民工的集中统一管理,实行统一培训上岗,统一用工,统一劳保,统一食宿;成立了三期工程安全监理组,加强三期工程标段间的协调;实行了干部对口班组管理,发挥行政监管作用;开展了创建文明施工区活动,规范现场文明施工行为;加大了培训力度,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技能。2004年,三峡总公司强化了三峡工程周、月、季安全生产例会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全工地的总经理亲自参加的安全生产例会,全面总结、布置、落实三峡工程安全生产工作,制定了工程建设、电力生产、船闸运行、坝区消防等方面的应急救援预案,并开展了实战演习;聘请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认证、咨询机构开展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不断推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和标准化。

4、三峡工程投资得到有效控制

在工程建设进程中,三峡总公司始终遵循“静态控制、动态管理”的投资模式,逐步建立和完善了以概算控制和合同价管理为基础的、具有双重约束机制的投资控制体系。加强了设计、招标、合同管理全过程的投资控制。成功地探索了一套建设项目价差管理办法。建立了投资跟踪预测和风险分析制度,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这些措施的建立和完善,使工程投资得到了有效控制。

截至2005年7月,三峡工程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1159亿元,从完成的枢纽

工程量和投资匹配情况看,概算控制情况较好。

5、三峡工程建设主要控制性目标

2005年底右岸大坝全线达到高程158米左右。

2006年8月份开始拆除三期RCC围堰,10月份右岸大坝全线到达顶高程185米。2006年底土建工程基本完成,右岸首批机组2007年开始发电,2007年和2008年各投产6台机组。

2005年4月3日至7日,以两院院士潘家铮为首的国务院三峡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第13次来工地检查调研时认为,2004年的三峡工程质量得到了全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控制,质量是优良的,与二期工程相比上了一个台阶。2004年1~12月,三峡工程共评定单元工程5143个,全部合格,优良4748个。优良率92.32%。其中主体工程混凝土单元工程质量评定4687个,优良4345个,优良率92.70%。截至2005年7月31日,三峡工程自开工以来,已累计完成了150690个单元工程质量评定,全部合格,优良123879个,优良率82.21%。其中主体工程混凝土工程质量评定69445个,优良59218个,优良率85.27%。

四、


相关内容

  • 三峡工程筹资模式分析
  • 2001年第1期 双月刊 总第124期中南财经大学学报JOURNALOFZHONGNANUNIVERSITYOFFINANCEANDECONOMICSN9.1.2001BimonthlySerialN9.124 三峡工程筹资模式分析 李景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64 ...

  • 三峡实习报告
  • 三峡.葛洲坝.隔河岩毕业实习报告 一.前言 1.实习目的 1.加强对实际工程的认识与理解,开拓视野增进我们的实践能力,通过实习让我们对水工建筑物的规模, 水利枢纽的组成与总体布置,作用及特点有更深刻的了解. 2.加强对大型水电站的运行管理,灌溉系统及电站运行一段时间后所产生的问题与处理方法都有一定的 ...

  • 三峡大坝实习
  • 三峡实习报告 4月3日至4月9日,我们学校(南昌工程学院)组织了第一批水利与生态工程学院2011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的1~2班的学生参与了其中,而我很荣幸的作为其中的一员,进行了一次全方位的实地考察,了解了三峡水利大坝的详细情况,为了对这次实习所学习到的东西进行一次更深层次的规划和总结,为以后的工作留 ...

  • 三峡大坝工程抗震安全和水库地震_陈厚群
  • 三峡大坝工程抗震安全和水库地震 陈厚群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北京 100038) 摘要:三峡工程是开发和治理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由于大坝坝址地址条件十分优越,地震烈度低,且三峡大坝作了比较深入的抗震研究,因此三峡大坝的抗震是安全的.同时,大坝蓄水监测结果表明,蓄水后库坝区频度 ...

  • [选修2]5.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 5.1 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和作用 [考点搜索]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河流综合治理的意义. [教材分析] 本课介绍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的意义.作用及巨大的综合效益,通过分析长江中下游洪水灾害的原因,说明了防洪是三峡工程建设的首要目标.教材从社会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两方面分析了三峡水电站的发电效益.最后, ...

  • 水利工程实习报告
  • 水利工程实习报告 一、 实习目的 1.了解在国家拉动内需的大政方针下的我国水利水电工程和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以及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趋势; 2.通过对三峡大坝,,水电站,三峡展览馆等的参观和现场人员的讲解以及专家的讲座,增强对水利水电工程的感性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增加工程概念,丰富生 ...

  • 吉林省自学考试.(案例分析)doc
  • 吉林省自学考试 <项目管理案例分析> 实践考核报告 三峡工程的进度管理 题 目:大庆石化公司低密度聚乙烯装置的风险管理 考生姓名:_____ ___ _____刘美___________________ 考 核 号: S54 准考证号:_ ____ __[1**********]3___ ...

  • 三峡水利工程利与弊
  • 三峡水利工程的利与弊 (陈雯雯人文与传媒学院 325211) 摘要:三峡水利工程的从设想到建成始终争议不断,一方面它带来了发电.航运.防洪等方面的巨大效益,另外也存在着引发构造地震.水库库区生态环境恶化的的自然隐患和安置移民.文物破环的认为隐患.对于三峡我们要借鉴他国经验趋利避害. 关键词:三峡水利 ...

  • 三峡工程项目融资案例分析-副本
  • 三峡工程项目融资案例分析 专业:工程管理092班 学号:7013209062 姓名:周建东 指导老师:叶青 摘要:在全球一体化加速的今天,项目融资的方式也正变得更加的多样化,采用单一方式融资的项目日渐稀少,多渠道融资的优势则日趋明显.对于像三峡工程这样的巨型工程,如何选择恰当的融资模式更是显得尤为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