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诚者,人之道也

  【摘 要】在每个孩子的是非观念还不是那么明确的时候,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适时地的积极引导孩子自己去分辨善恶是非,去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一个诚实的人。针对此,本文从真诚与家长沟通,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建立自信心,保护自尊心这3 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是非观念;诚实;教育   作为班主任,听到“老师,我的笔不见了”,“老师,我的课外书不见了”,“老师,我的零用钱不见了”之类的小报告,可能是最为头疼的,因为这类物品的丢失多半跟学生的“偷窃”行为有关,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破案”。十一月份的时候,我们班就发生了两起窃钱事件,主角都是“小H”同学。   事件一:   上午第二节课,我们班正在开展主题为“我是小小推销员”的口语交际课,我让学生四人小组情境模拟,扮演推销员。小L和小H是同组成员,小L把他的铅笔盒作为推销产品,向其他三位成员作了详细介绍。其间,同组成员都发现小L的铅笔盒里藏有十元钱。中午小L突然哭着跑进办公室,告诉我他铅笔盒里的十元钱不见了。我马上着手进行调查,询问了中午留在教室中的有关同学,并一一和小L同组的其他三位同学谈话。根据同学的反映以及我对三位学生家境、品行、学习成绩的了解,拿钱的很有可能是小H同学,但是最后迫于没有证据,我也没有进行彻底地搜查,只是提醒学生以后自己注意保管好钱物,当然对小H同学也进行了适当的教育。   事件二:   前后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又有一个女生哭着跑来跟我说早自修时不见了一个皮夹,内有72.5元。我一下子感到事情的严重性,接二连三的发生这样的事情,很有可能是同一个人干的,而且这个人胆子越来越大。我先详细地问了那个女同学(小S)事情的原委:那天下着雨,小S来到教室后,就把书包和钱包一起放到桌上,然后把雨伞挂到教室后面,再回到座位旁发现钱包不见了。她向同桌说明情况后,仔细地查了同桌的书包和口袋,发现没有,就急得哭了。这时同桌告诉她刚才小H在这边转悠,有可能是他拿的。小S马上过去,说明情况后要求查小H的书包和口袋,小H反映异常激烈,马上怒气冲冲地说:“那你查!你查!”小S看他态度这么差,就随便翻了一下书包,也没敢收他口袋,一直拖到中午才来告诉我。后来了解到当时到教室的同学总共只有九位,就逐一把这九位同学叫到教室外,询问他们当时在教室中干什么,有没有留心到其他同学在干什么。逐一了解之后,我发现除小H外的八位同学都有其他人可以证明当时坐在自己座位上读书或者和别人聊天,只有小H在整个教室中溜达,并且经过小S课桌后才一直留在自己座位上,甚至于当时全班同学发现小S哭时都在议论是什么事情,只有他低头不语,后来还怒气冲冲地说话。基本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后,我又一次找来小H,耐心地开导他,希望他勇于承认错误。徐老师也对他进行询问劝导,结果软磨硬泡,他都死不承认。但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事实也证明了钱是他拿的,基于上一次对他的姑息养奸,结果导致他又一次作案,而且一次比一次厉害,我决心把这件事情追查到底,决不轻易放过。最后在老师和爸爸妈妈的一再劝导下,他终于说出了事情的真相,那天拿了那个钱包之后,没想到小S很快去查他,虽然侥幸逃过,但第一节下课后听到同学说老师让他去办公室,他做贼心虚误以为是被老师知道了,心里非常害怕,就先悄悄地把钱包扔到了学校围墙外。   事情虽然调查清楚了,但是如何教育他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如何引导他做一个诚实善良的孩子这一问题急需解决,我从三方面进行展开:   一、首先,真诚与家长沟通,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小H同学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在老家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就被父母寄宿在老师家,父母一直以为孩子在老师家很听话,学习成绩不错,所以一开始当我告诉他们小H拿了同学的钱时,他们一点都不相信,还在维护自己的孩子。事实上据小H自己讲老师家有很多像他这样的小伙伴,他们成天一起玩,别人睡觉了,他才开始做作业,根本没把学习当回事;而且当时还偷拿过小店里的东西。我把这些情况以及他来到我们班以来的学习成绩和表现情况一一向家长反映,帮助他们重新正确地了解小孩子的学习情况,特别是思想问题,并希望他们平时多关心,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家长也表示一定认真对待。   此外,建议家长改变一些做法,比如“零用钱”问题,由于家境不宽裕,他们很少给小孩子零用钱,但是家里却有一个很明显的藏钱的地方,小H有时也会偷偷地去拿几次,父母竟一次也没觉察到,这无形中纵容了孩子的“偷窃”行为,家里拿惯了,他就拿到学校里了。我建议家长把钱藏到孩子不知道的地方,并且定期适当地给孩子一些零花钱,毕竟他还是孩子,看着别的同学都有的吃,就自己没有,可能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他“偷窃”。   同时及时地为孩子添置衣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小H同学小小年纪却经常犯胃病,而且还特别喜欢吃一些辛辣食物(大蒜、辣丝),我多次提醒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平时注意饮食习惯。有一次我还发现他的袜子底已经破得不成样子,虽然家境不太好,但是这些日常用品我想还是必不可少的。从以上这些,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是爱我的,是很重视我的学习的,我要好好表现。   二、其次,培养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   孩子偷窃,绝大多数是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开始的。因此,对这类孩子进行矫治,必须先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开始。平时通过反复教育中,让他懂得偷窃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如果今日小偷小摸,就有可能在将来会大偷大摸,走上犯罪的歧途,通过反复教育,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增强改邪归正决心。   三、最后,建立自信心,保护自尊心   由于当时,我想彻底查出谁拿了小S的钱,调查的范围很广,很多同学都知道是谁拿了这个钱,背后议论纷纷的。我利用了一个晨谈课时间,找了一个借口故意把小H留在办公室,然后让其他同学讨论:假如你犯了一个错误,你希望同学怎么对待你?希望给你改正的机会吗?通过讨论,让孩子们明白:人生旅途中,谁都难免会犯错误,要给犯错的人改正的机会,要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同时也希望班里每一位同学不再提以前的事情,真诚地对待小胡同学,多帮助他,而不指指点点。   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在爸爸妈妈的关心下,小H同学现在比以前进步了,是非观念增强了,再也没有随便乱拿别人的东西了。其实,每个孩子在现阶段的“为恶”还是无意识的,他们对于是非的观念还不那么明确,这个时候,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时的适当引导他认清什么事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样,在他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才能慢慢学会自己去分辨善恶是非,去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一个诚实的人。   作者简介:   孙华平,女,1983年出生,教师,浙江省上虞市盖北镇中心小学

  【摘 要】在每个孩子的是非观念还不是那么明确的时候,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适时地的积极引导孩子自己去分辨善恶是非,去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一个诚实的人。针对此,本文从真诚与家长沟通,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培养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建立自信心,保护自尊心这3 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是非观念;诚实;教育   作为班主任,听到“老师,我的笔不见了”,“老师,我的课外书不见了”,“老师,我的零用钱不见了”之类的小报告,可能是最为头疼的,因为这类物品的丢失多半跟学生的“偷窃”行为有关,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破案”。十一月份的时候,我们班就发生了两起窃钱事件,主角都是“小H”同学。   事件一:   上午第二节课,我们班正在开展主题为“我是小小推销员”的口语交际课,我让学生四人小组情境模拟,扮演推销员。小L和小H是同组成员,小L把他的铅笔盒作为推销产品,向其他三位成员作了详细介绍。其间,同组成员都发现小L的铅笔盒里藏有十元钱。中午小L突然哭着跑进办公室,告诉我他铅笔盒里的十元钱不见了。我马上着手进行调查,询问了中午留在教室中的有关同学,并一一和小L同组的其他三位同学谈话。根据同学的反映以及我对三位学生家境、品行、学习成绩的了解,拿钱的很有可能是小H同学,但是最后迫于没有证据,我也没有进行彻底地搜查,只是提醒学生以后自己注意保管好钱物,当然对小H同学也进行了适当的教育。   事件二:   前后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又有一个女生哭着跑来跟我说早自修时不见了一个皮夹,内有72.5元。我一下子感到事情的严重性,接二连三的发生这样的事情,很有可能是同一个人干的,而且这个人胆子越来越大。我先详细地问了那个女同学(小S)事情的原委:那天下着雨,小S来到教室后,就把书包和钱包一起放到桌上,然后把雨伞挂到教室后面,再回到座位旁发现钱包不见了。她向同桌说明情况后,仔细地查了同桌的书包和口袋,发现没有,就急得哭了。这时同桌告诉她刚才小H在这边转悠,有可能是他拿的。小S马上过去,说明情况后要求查小H的书包和口袋,小H反映异常激烈,马上怒气冲冲地说:“那你查!你查!”小S看他态度这么差,就随便翻了一下书包,也没敢收他口袋,一直拖到中午才来告诉我。后来了解到当时到教室的同学总共只有九位,就逐一把这九位同学叫到教室外,询问他们当时在教室中干什么,有没有留心到其他同学在干什么。逐一了解之后,我发现除小H外的八位同学都有其他人可以证明当时坐在自己座位上读书或者和别人聊天,只有小H在整个教室中溜达,并且经过小S课桌后才一直留在自己座位上,甚至于当时全班同学发现小S哭时都在议论是什么事情,只有他低头不语,后来还怒气冲冲地说话。基本了解了事情的始末后,我又一次找来小H,耐心地开导他,希望他勇于承认错误。徐老师也对他进行询问劝导,结果软磨硬泡,他都死不承认。但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自相矛盾,事实也证明了钱是他拿的,基于上一次对他的姑息养奸,结果导致他又一次作案,而且一次比一次厉害,我决心把这件事情追查到底,决不轻易放过。最后在老师和爸爸妈妈的一再劝导下,他终于说出了事情的真相,那天拿了那个钱包之后,没想到小S很快去查他,虽然侥幸逃过,但第一节下课后听到同学说老师让他去办公室,他做贼心虚误以为是被老师知道了,心里非常害怕,就先悄悄地把钱包扔到了学校围墙外。   事情虽然调查清楚了,但是如何教育他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如何引导他做一个诚实善良的孩子这一问题急需解决,我从三方面进行展开:   一、首先,真诚与家长沟通,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   小H同学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在老家从很小的时候开始,他就被父母寄宿在老师家,父母一直以为孩子在老师家很听话,学习成绩不错,所以一开始当我告诉他们小H拿了同学的钱时,他们一点都不相信,还在维护自己的孩子。事实上据小H自己讲老师家有很多像他这样的小伙伴,他们成天一起玩,别人睡觉了,他才开始做作业,根本没把学习当回事;而且当时还偷拿过小店里的东西。我把这些情况以及他来到我们班以来的学习成绩和表现情况一一向家长反映,帮助他们重新正确地了解小孩子的学习情况,特别是思想问题,并希望他们平时多关心,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家长也表示一定认真对待。   此外,建议家长改变一些做法,比如“零用钱”问题,由于家境不宽裕,他们很少给小孩子零用钱,但是家里却有一个很明显的藏钱的地方,小H有时也会偷偷地去拿几次,父母竟一次也没觉察到,这无形中纵容了孩子的“偷窃”行为,家里拿惯了,他就拿到学校里了。我建议家长把钱藏到孩子不知道的地方,并且定期适当地给孩子一些零花钱,毕竟他还是孩子,看着别的同学都有的吃,就自己没有,可能另一方面也会导致他“偷窃”。   同时及时地为孩子添置衣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小H同学小小年纪却经常犯胃病,而且还特别喜欢吃一些辛辣食物(大蒜、辣丝),我多次提醒家长带孩子去医院检查,平时注意饮食习惯。有一次我还发现他的袜子底已经破得不成样子,虽然家境不太好,但是这些日常用品我想还是必不可少的。从以上这些,让孩子真正感受到父母是爱我的,是很重视我的学习的,我要好好表现。   二、其次,培养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   孩子偷窃,绝大多数是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开始的。因此,对这类孩子进行矫治,必须先从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是非感开始。平时通过反复教育中,让他懂得偷窃是一种不良的行为,如果今日小偷小摸,就有可能在将来会大偷大摸,走上犯罪的歧途,通过反复教育,培养孩子的是非观,增强改邪归正决心。   三、最后,建立自信心,保护自尊心   由于当时,我想彻底查出谁拿了小S的钱,调查的范围很广,很多同学都知道是谁拿了这个钱,背后议论纷纷的。我利用了一个晨谈课时间,找了一个借口故意把小H留在办公室,然后让其他同学讨论:假如你犯了一个错误,你希望同学怎么对待你?希望给你改正的机会吗?通过讨论,让孩子们明白:人生旅途中,谁都难免会犯错误,要给犯错的人改正的机会,要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同时也希望班里每一位同学不再提以前的事情,真诚地对待小胡同学,多帮助他,而不指指点点。   在老师、同学的帮助下,在爸爸妈妈的关心下,小H同学现在比以前进步了,是非观念增强了,再也没有随便乱拿别人的东西了。其实,每个孩子在现阶段的“为恶”还是无意识的,他们对于是非的观念还不那么明确,这个时候,作为家长和老师,应该及时的适当引导他认清什么事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这样,在他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才能慢慢学会自己去分辨善恶是非,去做一个诚实的孩子,一个诚实的人。   作者简介:   孙华平,女,1983年出生,教师,浙江省上虞市盖北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