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颐和园看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从颐和园看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摘要:中国的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源远

流长的文化底蕴,让中国的园林别具一格,充满诗情画意。园林的内涵恰是一座宝库,挖掘它,你将领略到另一番风采。颐和园即是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由它可看出我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关键词:颐和园 古典园林 特点

园林是在一定空间,由山、水、动植物和建筑物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自然整体。因此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是自然美与古典美高度的统一。中国的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园林的建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让中国的园林建筑别具一格,充满诗情画意。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博采各地造园手法,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园林。 下面我们就透过颐和园来看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1、效法自然的布局 颐和园中布置的许多风景点,处处景色都不相同。这些风影点,用楼、台、亭、阁、斋、堂、轩、馆以及曲槛回廊等建筑物和假山花木等分别不同的地位组合而成,类似自然的布局。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有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这种“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国园林属于写情的自然山水型。

2、诗情画意的构思 中国园林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和意境。生境就是自然美,园林的叠山理水,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模山范水,取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相通,全园生动。所谓画境就是艺术美。我国自唐宋以来,诗情画意就是园林设计思想的主流,明清时代尤甚。园林将封闭和空间相结合,使山、池、房屋、假山的设置排布,有开有合,互相穿插,以增加各景区的联系和风景的层次,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印象。意境即理想美它是指园林主人通过园林所表达出的某种意思

或理想。这种意境往往以构景、命名、楹联、题额和花木等来表达。

3、园中有园的手法 “园中有园”,是颐和园设计布置园里风景时继承传统、利用自然地形的很好例子。在颐和园万寿山东麓,原来就有一处地势较低、聚水成池的地方。造园工匠就利用了这一地形,布置了一处自成格局的小园“谐趣园”。当人们从万寿山东麓的密集宫殿区或是从后山的弯曲山路来到这里的时候,进入园门,好像又来到一处新的园林中,建筑气氛、风景面貌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这种“园中有园”的设计布局增加了园林的变化,丰富了园林的内容。这手法也是我国古典园林一突出的特点。

4、建筑为主的组景 由颐和园可发现,虽然古代园林里的自然风景不少,但建筑更多,建筑为主。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以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最主要的方法是各种建筑的运用。如漏窗的运用,让空间既不是一望无垠,又不妨碍视觉流畅。在漏窗里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青竹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园林建筑往往有堂有廊,有亭有榭,有楼有台。人工的石洞,石阶,都显示自然的美色。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大地等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之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颐和园只是中国古典园林一个小小的缩影,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能从它及其他古典园林发掘出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层意义

从颐和园看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摘要:中国的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源远

流长的文化底蕴,让中国的园林别具一格,充满诗情画意。园林的内涵恰是一座宝库,挖掘它,你将领略到另一番风采。颐和园即是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由它可看出我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关键词:颐和园 古典园林 特点

园林是在一定空间,由山、水、动植物和建筑物等共同组成的一个有机综合自然整体。因此园林是一种空间艺术,是自然美与古典美高度的统一。中国的园林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园林的建造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底蕴,让中国的园林建筑别具一格,充满诗情画意。颐和园,集历代皇家园林之大成,荟萃南北私家园林之精华,是中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它博采各地造园手法,既有北方山川的雄浑宏阔,又有江南水乡的清丽婉约,并蓄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和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成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典园林。 下面我们就透过颐和园来看中国古典园林特点。

1、效法自然的布局 颐和园中布置的许多风景点,处处景色都不相同。这些风影点,用楼、台、亭、阁、斋、堂、轩、馆以及曲槛回廊等建筑物和假山花木等分别不同的地位组合而成,类似自然的布局。中国古典园林是风景式园林的典型,是人们在一定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各种造园手法将山、水、植物、建筑等加以构配而组合成源于自然有高于自然的有机整体,将人工美和自然美巧妙地相结合,从而做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这种“师法自然”的造园艺术,体现了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使中国园林属于写情的自然山水型。

2、诗情画意的构思 中国园林讲究“三境”即生境、画境和意境。生境就是自然美,园林的叠山理水,要达到虽由人作,宛若天成的境界,模山范水,取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相通,全园生动。所谓画境就是艺术美。我国自唐宋以来,诗情画意就是园林设计思想的主流,明清时代尤甚。园林将封闭和空间相结合,使山、池、房屋、假山的设置排布,有开有合,互相穿插,以增加各景区的联系和风景的层次,达到移步换景的效果,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印象。意境即理想美它是指园林主人通过园林所表达出的某种意思

或理想。这种意境往往以构景、命名、楹联、题额和花木等来表达。

3、园中有园的手法 “园中有园”,是颐和园设计布置园里风景时继承传统、利用自然地形的很好例子。在颐和园万寿山东麓,原来就有一处地势较低、聚水成池的地方。造园工匠就利用了这一地形,布置了一处自成格局的小园“谐趣园”。当人们从万寿山东麓的密集宫殿区或是从后山的弯曲山路来到这里的时候,进入园门,好像又来到一处新的园林中,建筑气氛、风景面貌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这种“园中有园”的设计布局增加了园林的变化,丰富了园林的内容。这手法也是我国古典园林一突出的特点。

4、建筑为主的组景 由颐和园可发现,虽然古代园林里的自然风景不少,但建筑更多,建筑为主。中国古代园林用种种办法来分隔空间,以达到曲径通幽的效果。最主要的方法是各种建筑的运用。如漏窗的运用,让空间既不是一望无垠,又不妨碍视觉流畅。在漏窗里看,玲珑剔透的花饰,丰富多彩的图案,有浓厚的民族风味和美学价值;透过漏窗,青竹迷离摇曳,亭台楼阁时隐时现,远空白云飞游,造成幽深宽广的空间境界和意趣。园林建筑往往有堂有廊,有亭有榭,有楼有台。人工的石洞,石阶,都显示自然的美色。所有建筑,其形与神都与天空大地等自然环境吻合,同时又使园内各部分相接,以使园林体现自然,淡泊,恬静,含蓄的艺术特色,并收到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小中见大等观赏效果。师法自然,融于自然,顺应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现“天人合一”民族文化之所在,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永具艺术生命力的根本原因。

颐和园只是中国古典园林一个小小的缩影,中国园林艺术是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能从它及其他古典园林发掘出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层意义


相关内容

  • 颐和园-最详细的历史.美学介绍
  • 最详细的颐和园景点介绍.(2009-05-10 20:02:59)转载▼标签:颐和园重要景点佛香阁乐寿堂光绪皇帝东宫门慈禧 最早在辽金时代的时候,皇帝就已经开始在北京修建皇家园林了.当时在今天的万寿山昆明湖一带修建了金山行宫,将这里称为金山.金山泊.到了元朝,有将这改名为翁山.翁山泊.而明代初期则改 ...

  • 颐和园来历
  • 颐和园来历 北京西郊的西山脚下海淀一带,泉泽遍野,群峰叠翠,山光水色,风景如画.从公元11世纪起,这里就开始营建皇家园林,到800年后清朝结束时,园林总面积达到了1000多公顷,如此大面积的皇家园林世所罕见. 在西山园林中,最著名的是"三山五园".三山是指香山.玉泉山和万寿山.这 ...

  •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之颐和园
  •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之颐和园 一 历史背景 颐和园是清朝帝王的行宫和花园,前身清漪园,是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园林,始建于1750年,1764年建成,面积290公顷,水面约占四分之三.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1888年,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3000万两白银重建,改称颐和园,作消夏 ...

  •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论文
  • 中外园林史结课论文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2015年12月20日 中国古典园林案例分析 摘要:中国古典园林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以及寺庙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 园林形式,在世界园林发展史上独树一帜,是全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从而达到&qu ...

  • 北京圆明园遗址公园旅游景点介绍(附图)
  • 如果你只喜欢繁华美景,就别来圆明园,因为这里是一个遗址公园,只有颓废的风景.圆明园很大,"健在"之时是"万园之园"的美称,陆上建筑面积和故宫一样大,水域面积又等于一个颐和园,其园林是中西结合的完美典范.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大肆搜掠园内文物珍宝,最后竟放 ...

  • 北京颐和园旅游景点介绍(附图)
  • (万寿山) 颐和园是世界上最广阔的皇家园林之一,园内主要由万寿山.昆明湖两大风景区组成,湖山之间,有亭.台.楼.阁.宫殿.寺观.佛塔.水榭.游廊.长堤.石桥.石肪等多处富有民族特色的古典建筑,全国最长的游廊--长廊,把远山近水连成一体,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颐和园历史曾两次遭到严重破坏. 景点信息 景 ...

  • 中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史
  • <中西方园林景观设计史>课程考试 颐和园评述 颐和园简介: 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苏州留园)之一.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距北京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公顷.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 ...

  •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象征文化
  • 2009年1月第11卷第1期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ofShenyangJianzhuUniversity(SocialScience) Jan.2009 Vol.11,No.1 文章编号:1673-1387(2009)01-0095-05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象征文化 王洪力 ( ...

  •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类型 (一)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亦称皇家宫苑,在我国园林中历 史最悠久.上至秦汉,下至明清,封建帝王们都大兴土木建造园 林,以供自己享受.皇家园林最大的特点,就是规模宏大.气势雄 伟.富丽堂皇.气派豪华.它们都是历代封建帝王网罗天下名师巧 匠,动用大量资财,挥金如土建造的,既反映了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