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宫与腊八粥

  雍和宫在京城安定门内,冬晨,我踏着飘零的黄叶,来到宫殿建筑制式的古寺门前,伫立在寒雾中,端详那带有神秘色彩但有些模糊的楼阁剪影时,不禁感慨万千。   游人寥寥,寒风渐起,空中飞扬着零星的雪花,静静的钟鼓楼下弥散着缕缕香火的气味。我拿着手电,独自在第一道门内的重檐八角亭内读碑。200余年前,也是一个隆冬,清帝立碑在此。东亭的碑刻,书有汉、满文字;西亭的碑刻,皆为蒙、藏文字,碑文翔实记述了“龙潜禁地”——雍亲王府改建为京都名寺的全过程。那是由贪婪转为淡定、由激越变为深沉的时段。当刀光剑影的血腥场景与声嘶力竭的争执声远去、逐渐升华为晨钟暮鼓、松竹清韵时,或许唯有那青灯古卷、木鱼声声,才能诠释不堪回首的因果。   这座宫墙之内,曾有过“储位之争”引发的过激行为。谈笑自如背后剑拔弩张的态势,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四阿哥胤禛大步踏入雍贝勒府大门后,便愈演愈烈;这里弥漫过太多的血腥。“血滴子”的目光与利刃,每每让史学家握笔的手微微颤抖;这里留下帝王首级消失之谜。葬于清西陵——泰陵的雍正帝,是否真的是“肉身金头”,尚待考古人员进一步证实;这里汇聚着无穷的忏悔。孝圣皇太后和乾隆帝感悟善恶、所见略同,决定把杀气腾腾的帝宫,改为一心向善的喇嘛庙……而今,游者一旦入宫,漫步于数百米的中轴线上,常常在7进院落和殿堂之间生发出几许憬悟:君不见:当年隐现森森霸气的雍和门,而今已改建为供奉那位“大腹容世间万物”——弥勒菩萨的天王殿;当年专业杀手聚集处——御花园内的堆秀山,今日有几枝喻示情爱的腊梅傲然挺立;当年雍正皇帝暴卒横尸的正寝殿,眼下已成为梵音不绝、青烟袅袅的清静之地;当年火并政敌、挞伐异己、令人生畏的宫阙,早已成为代前人忏悔、与少数民族长年结好的黄教上院。雍和宫!你历尽劫波、洗心革面,改无边纷扰为一团和谐,是一处多么值得吟诵的文化遗存!   腊月初,晨游雍和宫,很想喝一碗谷香、果香四溢的热粥。由此,我忽然想到腊八粥。该粥的来历,只留下传说,最为流行的版本是:一天,在外云游的释迦牟尼又饥又乏,昏倒在野外,被一位年轻的牧女发现,她跑回家寻找食物时发现,自家粮袋也几乎见底了,于是,她将每个粮袋子底下所剩无几的粮食聚拢,加上一些自家种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送入佛祖口中。释迦牟尼吃了香喷喷的粥后,苏醒过来,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众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   当年,农历初八,清廷在此熬制腊八粥的全过程,在《旧京风物志》中叙述的较为详细:“腊月初一,内务府把杂粮干果等熬制腊八粥的原辅料备好送来。当时,熬腊八粥的场所设在雍和宫东阿斯门内,由此,东阿斯门北院被人们称为“铜锅院”。其屋内炉灶为3米见方,并以5根铁柱支撑大锅,锅深6米,中央圆铁柱为空心,用作回流空气之用。锅由8吨黄铜铸成,直径2米,深1.5米,为乾隆年间养心殿造办处制造。眼下,铜锅已成为雍和宫天王殿鼓楼下的一个景物。当年,早在初六,几位蒙古大臣与内务府总管大臣便开始监督粮、果的配比并备足干柴。初七生火,熬制开始。”我能想象出,当年“腊八”的那天清早,宫内宫外人声鼎沸、笑语欢声,5大锅1小锅色彩斑斓、粘稠适度的香粥在寒冬里洋溢着一片温馨的景况。第一锅粥,自然要供佛;第二锅粥,送入大内,作为御用品;第三锅粥,留给清王爷、重臣和京城大喇嘛享用;第四锅粥,送到一般官员的餐桌上;第五锅粥,是雍和宫众喇嘛的食品;第六锅粥连同前面几锅粥所剩余部分,分送京城百姓、官民共享甜美。遥想当年那个冬晨,真可谓“善意透宫苑,粥香满京城。”   追思京城腊八粥,从宫廷大内到寻常百姓家,都留下五光十色的文字。20世纪华语天地的散文大师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里,把儿时旁观父母熬制腊八粥的情形记述了一些:“……把一些分别泡过的五色杂粮如小米、红枣、老鸡头、薏仁儿米以及粥、果类,如栗子、胡桃、红枣、桂圆之类分盘放置。”老人家还特地叙述了粥表面匀洒之物:“瓜子仁儿、杏仁、葡萄干、青丝、红丝、松子、蜜饯之类,是放在粥上面的。”最后,老人终于投笔长叹:“自从战乱,虽年年过腊八,年年有粥喝,兴致未减,材料难求,因陋就简,虚应故事而已!”   随笔谈及一处古迹、谈一种充盈着宗教文化、“京味儿文化”、饮食文化的流食,也没有脱离“社会安定,才能保证传统文化正常传承与创新”的意蕴。可见和谐社会对一个国家、一座景观连同每个人是何等重要!雪霁日出、人流渐多,我慢慢走出雍和宫时,作如此想。

  雍和宫在京城安定门内,冬晨,我踏着飘零的黄叶,来到宫殿建筑制式的古寺门前,伫立在寒雾中,端详那带有神秘色彩但有些模糊的楼阁剪影时,不禁感慨万千。   游人寥寥,寒风渐起,空中飞扬着零星的雪花,静静的钟鼓楼下弥散着缕缕香火的气味。我拿着手电,独自在第一道门内的重檐八角亭内读碑。200余年前,也是一个隆冬,清帝立碑在此。东亭的碑刻,书有汉、满文字;西亭的碑刻,皆为蒙、藏文字,碑文翔实记述了“龙潜禁地”——雍亲王府改建为京都名寺的全过程。那是由贪婪转为淡定、由激越变为深沉的时段。当刀光剑影的血腥场景与声嘶力竭的争执声远去、逐渐升华为晨钟暮鼓、松竹清韵时,或许唯有那青灯古卷、木鱼声声,才能诠释不堪回首的因果。   这座宫墙之内,曾有过“储位之争”引发的过激行为。谈笑自如背后剑拔弩张的态势,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四阿哥胤禛大步踏入雍贝勒府大门后,便愈演愈烈;这里弥漫过太多的血腥。“血滴子”的目光与利刃,每每让史学家握笔的手微微颤抖;这里留下帝王首级消失之谜。葬于清西陵——泰陵的雍正帝,是否真的是“肉身金头”,尚待考古人员进一步证实;这里汇聚着无穷的忏悔。孝圣皇太后和乾隆帝感悟善恶、所见略同,决定把杀气腾腾的帝宫,改为一心向善的喇嘛庙……而今,游者一旦入宫,漫步于数百米的中轴线上,常常在7进院落和殿堂之间生发出几许憬悟:君不见:当年隐现森森霸气的雍和门,而今已改建为供奉那位“大腹容世间万物”——弥勒菩萨的天王殿;当年专业杀手聚集处——御花园内的堆秀山,今日有几枝喻示情爱的腊梅傲然挺立;当年雍正皇帝暴卒横尸的正寝殿,眼下已成为梵音不绝、青烟袅袅的清静之地;当年火并政敌、挞伐异己、令人生畏的宫阙,早已成为代前人忏悔、与少数民族长年结好的黄教上院。雍和宫!你历尽劫波、洗心革面,改无边纷扰为一团和谐,是一处多么值得吟诵的文化遗存!   腊月初,晨游雍和宫,很想喝一碗谷香、果香四溢的热粥。由此,我忽然想到腊八粥。该粥的来历,只留下传说,最为流行的版本是:一天,在外云游的释迦牟尼又饥又乏,昏倒在野外,被一位年轻的牧女发现,她跑回家寻找食物时发现,自家粮袋也几乎见底了,于是,她将每个粮袋子底下所剩无几的粮食聚拢,加上一些自家种的果仁,用清泉水煮了一大碗粥,送入佛祖口中。释迦牟尼吃了香喷喷的粥后,苏醒过来,到附近的河中洗了澡,坐在菩提树下静思,终于在腊月初八这天悟道成佛。后来,佛教信众就在每年腊月初八煮粥供佛。所以,腊八粥又称佛粥。   当年,农历初八,清廷在此熬制腊八粥的全过程,在《旧京风物志》中叙述的较为详细:“腊月初一,内务府把杂粮干果等熬制腊八粥的原辅料备好送来。当时,熬腊八粥的场所设在雍和宫东阿斯门内,由此,东阿斯门北院被人们称为“铜锅院”。其屋内炉灶为3米见方,并以5根铁柱支撑大锅,锅深6米,中央圆铁柱为空心,用作回流空气之用。锅由8吨黄铜铸成,直径2米,深1.5米,为乾隆年间养心殿造办处制造。眼下,铜锅已成为雍和宫天王殿鼓楼下的一个景物。当年,早在初六,几位蒙古大臣与内务府总管大臣便开始监督粮、果的配比并备足干柴。初七生火,熬制开始。”我能想象出,当年“腊八”的那天清早,宫内宫外人声鼎沸、笑语欢声,5大锅1小锅色彩斑斓、粘稠适度的香粥在寒冬里洋溢着一片温馨的景况。第一锅粥,自然要供佛;第二锅粥,送入大内,作为御用品;第三锅粥,留给清王爷、重臣和京城大喇嘛享用;第四锅粥,送到一般官员的餐桌上;第五锅粥,是雍和宫众喇嘛的食品;第六锅粥连同前面几锅粥所剩余部分,分送京城百姓、官民共享甜美。遥想当年那个冬晨,真可谓“善意透宫苑,粥香满京城。”   追思京城腊八粥,从宫廷大内到寻常百姓家,都留下五光十色的文字。20世纪华语天地的散文大师梁实秋先生在《雅舍谈吃》里,把儿时旁观父母熬制腊八粥的情形记述了一些:“……把一些分别泡过的五色杂粮如小米、红枣、老鸡头、薏仁儿米以及粥、果类,如栗子、胡桃、红枣、桂圆之类分盘放置。”老人家还特地叙述了粥表面匀洒之物:“瓜子仁儿、杏仁、葡萄干、青丝、红丝、松子、蜜饯之类,是放在粥上面的。”最后,老人终于投笔长叹:“自从战乱,虽年年过腊八,年年有粥喝,兴致未减,材料难求,因陋就简,虚应故事而已!”   随笔谈及一处古迹、谈一种充盈着宗教文化、“京味儿文化”、饮食文化的流食,也没有脱离“社会安定,才能保证传统文化正常传承与创新”的意蕴。可见和谐社会对一个国家、一座景观连同每个人是何等重要!雪霁日出、人流渐多,我慢慢走出雍和宫时,作如此想。


相关内容

  • 腊八节的传说和习俗
  • 腊八节是我国汉族的传统宗教.农祀节日.农历十二月初八日,古称"腊日";南北朝佛教传人中国后,与佛教节日相重合,又称"佛成道节". 关于腊日的来历,起源于远古汉族先民的一种冬日祭典.因冬季天寒,农事空闲,人们便进山打猎,以备新旧交替的年底,用猎物作"牺 ...

  • 腊八节有什么传说?
  •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腊八节有什么传说?] 祭祀 应劭<风俗通>云:"& ...

  • 关于腊八节的优美诗句精选
  • <腊八粥> [清]李福 腊月八日粥,传自梵王国.七宝美调和,五味香掺入. 用以供伊蒲,藉之作功德.僧民多好事,踵事增华饰. 此风未汰除,歉岁尚沿袭.今晨或馈遗,啜这不能食. 吾家住城南,饥民两寺集.男女叫号喧,老少街衢塞. 失足命须臾,当风肤迸裂.怯者蒙面走,一路吞声泣. 问尔泣何为,答 ...

  • 过了腊八就是年|读一读名家笔下的腊八粥
  • 原创插画_林Caroline 在今天,喝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欣赏一段名家笔下的佳作,是最带感的事. 整理?小南 古时每逢农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民间流传着吃「腊八粥」(有的地方是「腊八饭」)的风俗.腊八粥谐音腊八祝,含义是用干物煮粥,敬献农神,进行祷祝,祈求保佑,以庆丰收. <燕京岁时记> ...

  • 洪烛:清朝皇帝为何大力倡导喇嘛教?(图)
  • 洪烛<北京:皇城往事>(<北京:城南旧事>姊妹篇)中国地图出版社 [到了清朝,大力倡导喇嘛教.顺治帝为接待达赖喇嘛五世来京朝觐修造了东黄寺(作为其驻锡之所),雍正帝又允蒙古部落之请兴建西黄寺--"东黄寺与西黄寺,同垣异构,时称双黄寺",也是为了加强&quo ...

  • 中国民间饮食文化:腊八粥各地食俗
  • 农历十二月初八,民俗谓之腊八,是春节前的第一个节令,此后"年味"日渐浓郁起来.腊八吃腊八粥的食俗,在我国已有千年之久了,别有一番来历.相传,在古印度 北部,即今天的尼泊尔南部,迦毗罗卫国有个净饭王,他有个儿子叫乔答摩·悉达多,年轻时就痛感人世生.老.病.死的各种苦恼,发觉社会生活 ...

  • 寒假见闻作文700字
  • 1月22日傍晚,一场小雪如期而至降临在京城,我们寒假前的最后一天课结束了,飘飘扬扬的雪花宛若仙女下凡般轻盈地落了下来,给我的寒假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迎来了一年中的最后一个传统节日--腊八节. 这一天刚一放学我就被爸爸匆匆忙忙地拉到了超市,看到爸爸一会儿买大蒜,一会儿买醋,一会儿又在买薏米.我不由 ...

  • 北京毕业采风报告
  • 天津工业大学 毕业采风报告 姓 名 学 院 班 级 指导教师 2012年12月1日 2012年11月28号开始了对北京的毕业采风. 此次采风的目的是对北京的建筑文化的考察研究.北京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许多历史王朝定都于此,最早的可以追溯到西周初年一直到近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都定都在北 ...

  • 全国各地过春节的习俗
  • 全国各地过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中国最传统.隆重的节日,也是历时最久的.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王爷直到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地让人热闹了一个月. 老北京爱说腊七.腊八儿,冻死寒鸦儿. 清代,雍和宫内就有熬制腊八粥敬献佛.皇室权贵的传统,谓之佛粥,目的是与佛结缘,寓意像佛祖一样,喝了牧女施舍的杂豆粥而得道成 ...